第二节 科技引进与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64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科技引进与推广
分类号: G322.756
页数: 2
页码: 751-752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种植业、养殖业和科学防震方面的科技引进与推广。
关键词: 科技引进 科技推广 青原区

内容

种植业
  水稻直播技术 2005年以前,值夏永乐等村开始试行早稻和一季稻直播,面积20公顷左右,此后遍及全区各乡镇,尤其是在种粮大户中推广更为迅速。至2009年,全区水稻直播面积达333.3公顷。
  水稻“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 2007年开始,全面推广杂交早稻,早稻每亩大田用种量2~2.5公斤,中、晚稻每亩大田用种量1.25~1.75公斤,大幅度增加了基本苗和有效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当年推广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80%。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 2008年开始,在水稻二晚生产中示范推广免耕栽培技术,2009年在部分种粮大户中推广,推广面积达六十余公顷。
  林(果)业种植 2003年,吉安市天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美国红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种植面积6.7公顷,亩产1000公斤以上。2007年在省内率先引进并推广毛竹竹腔施肥技术,该技术先进实用、省肥省时省力、无残留、无污染、不受天气影响:
  养殖业
  引进自然养猪法 该技术是推进自然农业生产、实现生猪生产的舍饲自然化、发展环保型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文陂甲先村的养猪专业户袁华俊进行试点,投资70万元创办了裕发生态猪场,已建栏舍四栋,面积约7000平方米,饲养良种母猪29头,存栏肉猪300头,全年出栏生猪500多头;
  推广肉牛生态养殖 2007年在羊角庵创建肉牛饲养基地有限公司,主要推广黄牛改良、西杂母牛技术培训、信息服务、链接产销渠道,年出栏肉牛500余头,产值近700万元。该基地组建了省内首家母牛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户参股方式,共带动和发展社员养殖户160余户入社,有效解决了农户分散饲养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农户发展肉牛生产的积极性
  水产养殖 分为池塘养殖和水库养殖。池塘养殖主要有种草养鱼、鱼牧结合、人工饲料养鱼、轮捕轮放等养殖模式,实行机械和药物增氧、药物物理防治技术及全价配合饲料养鱼。水库养殖主要推广化肥养鱼和渔牧结合养殖模式,实行投喂精饲料养鱼技术。
  生态能源业 推广无公害沼气池建设和“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猪沼果鸡”、“猪沼鱼鸭”等生态农业技术。2007年区农业局会同各乡镇采取资金奖励和补助方式鼓励农户推广沼气建设。区科技服务机构给予技术支持。
  工业技术 吉安市海洲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与井冈山大学大学化工系合作,成立井冈山化工系产学研基地。通过长期合作成功研发的美海曲林蔡二磺酸盐、六甲基磷酰三胺,解决了苯基苯肼在制备过程中纯化分离困难且易造成吸收率低的问题,避免了革基苯肼在纯化过程中采用高温真空蒸馏的爆炸危险,有效控制了中间产物及最终产品的质量问题。溶剂消耗降低30%,较大降低了废气产生;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科学防震
  2007年10月,区政府制定了《吉安市青原区地震应急预案》,成立青原区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职责为分析、判断地震趋势,确定应急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区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协调区人武部和驻区武警迅速组织指挥部队和民兵参加抢险救灾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组织人员在井冈山附属中学举办地震科普知识讲座,邀请省地震局、市科技局、区委等领导作有关防震救灾的专题讲座,并确定每年的5月21日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日。宣传活动采用地震知识讲座、展板展示、多媒体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的普及地震及抗震救灾知识。至2010年已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约6千余份,推出板报300多块,筹集善款5万余元。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