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师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61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教师管理
分类号: G47
页数: 4
页码: 728-731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教育管理,师资调配、教师招聘、教师竞聘、教师考核、职称评聘、教师待遇等情况。
关键词: 青原区 教育管理 教师

内容

师资调配
  2002年8月,青原区科教体委印发了《青原区学校人事管理办法》,规范了教师调配原则。各中小学按师生比例,核定教职工岗位数,城区高中1∶11.6、城区初中1∶16.7、农村初中1∶18、城区小学1∶18.4、农村小学1∶23.5。对边远山区的中小学作适当放宽,年级学生不满30人的村小按每班1.5个教师的标准配编。编制由区教育体育局、编委、财政局实行一年一核定,乡镇小学核定的编制在本乡镇学校内可调剂使用。考虑城区中、小学校人数逐年增多的实际情况,城区中、小学可适当预留少部分编制,以满足城区教育发展的需要。
  2004年9月,青原区人民政府制定下发《青原区城区中小学教师配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城区学校教师实行“缺一补一,逢进必考”的调配原则。通过考试、公开选拔的方式,从区内外调入了一批教师充实了井大附中、天立实验小学、青原山中学师资力量。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区教育主管部门还定期从城区中小学抽调骨干教师到边远乡镇中小学支教。
  教师招聘
  建区后,青原区根据省市有关政策,有计划地选拔招聘教师。2002年8月,面向高等院校和吉安市各县区选拔录用了6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和16名高中教师到井大附中任教。同年12月,组织全区37名民办教师参加全省统一选招公办教师考试,录用了35名。
  自2003年始,每年根据需要,面向师范院校和社会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教师。招聘程序为:招聘信息公告、报名、资格审查、考试(笔试、试讲)、体检、录取、公示、聘用。2010年,教师招聘工作由江西省统一组织进行。
  从2007年起,青原区每年都接纳一批由省政府统一招募的“三支一扶”(支农、支医、支教、扶贫)大学生,到基层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服务活动。“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支教服务期间,由省县(区)两级财政共同负担生活和交通补贴。服务期满后,根据个人意愿,区人事局和区教体局共同办理接收安置手续。
  2003~2010年全区共招聘录用教师339名。
  教师竞聘
  2003年6月,青原区委、区人民政府根据省市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下发《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校长竞聘上岗、教职工聘任和末位淘汰制等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2003年下半年,通过实施教职工聘任制改革,共分流教职工149名,交流教职工58名。
  教师考核
  辖区内教师队伍的考核工作由学校行政班子组织进行,同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审批,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宣传部门进行。考核一年一次,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考核内容分为德、能、勤、绩,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各学校都制定了相关的考核细则,并对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职称评聘
  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于1988年开始实行。等次包括中学高级、中学一级、中学二级、中学三级,小学特高、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等。2002年前,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评定程序是:教师本人根据任职条件和人事部门限定的职数提出申报,经单位推荐,最后人事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教师获得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后,即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聘为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同时享受相应的工资等待遇。
  2002年6月,江西省人事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赣府厅发〔2002〕14号),全区中小学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开的职称制度改革。在职教职工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自主申报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不受单位岗位职数的限制。学校在人事(职称)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指导下,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确定岗位责任和任职条件,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下,自主聘任具有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聘后其工资福利待遇按所聘任的职务(岗位)来确定。对已经超过核定结构比例的单位,采取多退少聘(即超结构比例10%以内的退二聘一,超结构比例10%以上的退三聘一)和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使其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实行评聘分开的目的,就是把资格申报权交给个人,资格评审权交给社会,职务聘任权交给用人单位。
  教师待遇
  2002年5月,青原区人民政府决定全区中小学教师工资从6月份起由区财政局统一代发。多年来存在的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自2004年起,全区设立了教学质量奖励基金,起始年为20万元,奖励的重点就中考而言是看其及格率和平均分与全市平均水平的比较。
  自2006年9月起,在全省率先执行边远山区教师津贴,2007年、2008年按每人每月50元、100元、150元发放,2009年、2010年按每人每月70元、140元、150元发放,高于省定每人每月70元、120元标准。
  自2007年7月起,全区中小学教师津补贴按国家公务员标准进行补助,2007年下半年按每人每年7000元,2008年按每人每年8200元发放,2009年12月,青原区率先在全市发放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每人年均1.5万元的绩效工资。
  从2008年起,青原区开全市先例,奖励“省级学科带头人”每人每月200元,“省级骨干教师”每人每月150元,“市级骨干教师”每人每月80元,“区级学科带头人”每人每月50元。
  2010年,经过区“名师”领导小组审核,评选出第二批区级学科带头人17名。推荐了陈小明、刘晓燕两位老师参评省特级教师。至2010年底,青原区共有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08名。
  教师培训
  建区后,教师培训途径不断增多,除有提高学历的培训外,更多的是在职业务培训。
  2001年1月,在井冈山师院附中举办全区多媒体电脑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
  从2003年起,每年投入2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业务培训、学历达标培训、校长资格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四培”工程。同年4月在青原山中学召开全区电化实验教学工作现场会,7月在井冈山学院附属中学召开全区信息人员培训班,培训人员124人。
  2004年,区教育局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全国教师培训中心合作,成立青原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共有51位校长、100多位教师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培训,同时聘请基金会培训中心教师到青原区上门讲课。
  2004~2007年,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着“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原则,先后对小学、初中所有担任新教材起始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参训教师达1100余人。
  自2005年起,新招聘的教师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已参训人员达284人。
  2006年,颁发《青原区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实施“名师工程”。
  2007年4月,青原区教育网开通,区电教站在天立实验小学进行卫星资源接收使用和计算机系统维修等技术培训,参训教师达30人。
  2007年~2009年,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多次举办班主任培训,参训人员1100多人,向培训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
  2010年,启动了第一批教育部“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报名工作,全区共有100多名小学班主任报名参加。举行了第二批区级骨干教师“在岗研修”启动仪式,对全区现有108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新课程理论知识考试。同年5月26日~28日,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电脑基础操作、资源查找下载、运用PowerPoint整合教育资源、制作演示课件等。
  校长培训
  自2001年起,青原区加强了对校长的培训,强调校长持证上岗,高(完)中校长均要参加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在省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初中校长要参加地市教育学院岗位培训班学习,培训时间2—3个月不等。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除参加岗位培训班学习外,还要参加提高班学习。
  2002年8月19日至21日,青原区首届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和校长论坛在铁路大厦举行,有37位中小学正副校长参加了培训,并编印了《校长论坛论文集》。
  2003年7月28至31日,区教体局举办第二届校长论坛,全区各中小学45名校长参加了本届论坛。论坛共收集论文45篇,其中17篇被收录《青原区第二届校长论坛论文集》。
  2005年、2006年共派出30名校长赴北京和上海参加免费培训。
  2010年,选派了25位村小校长参加中国青基会举办的198期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班;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