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60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分类号: G729.2
页数: 1
页码: 71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农民文化技术教育的情况。
关键词: 青原区 职业教育 农民

内容

1956年10月,吉安县第一所农民业余中学在陂头(今青原区文陂)成立,招收一个班,学员40余人,学制4年,主要是招收初识文字的乡村基层干部。学校配备了一名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就近聘请小学教师、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讲授各门学科和专业技术课。根据江西省教育厅规定:学制4~5年;设置课程有语文、历史、数学、地理、自然;学习时间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10月31日。一年分两学期,第一学期为当年11月至次年4月;第二学期为次年5月至10月,每周6小时~8小时。每天学习4小时(白天、晚上各二小时),全年不少于280小时。其他各地,如东固、值夏等地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设立工人夜校和农民夜校,其学制课程均参照上述安排执行。
  1973年,农民夜校改为政治夜校,对象主要是村组干部,要求通过学习识字1500个,能看浅易报刊,能写简单便条和简单记账,并初步学会打算盘。东固共大办了一所“农民业余大学”,招收不脱产的农技员、共大农学毕业生、生产队长、大队长参加学习。根据农事规律,每年举办4期短训班,每期3天~5天,采用分片设点,上门授课的方法来提高一些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有100多人次参加了学习。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