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私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58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私塾
分类号: G527.456
页数: 2
页码: 695-69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均设有官学,但最活跃的办学形式不是官学,而是私人捐办的私塾。私塾又称学塾,是封建时代民办初等教育最普通的形式。
关键词: 青原区 地方教育 私塾

内容

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均设有官学,但最活跃的办学形式不是官学,而是私人捐办的私塾。私塾又称学塾,是封建时代民办初等教育最普通的形式。
  私塾按教学程度分,有蒙馆和经馆两种。按不同的主办者分,可分为三类:一是由学塾先生设馆招生,贫家子弟持束修入塾馆拜师求学,称之为“家塾”;二是豪门、官家、巨商、富户备金延师来家办塾,专门为自家或亲戚子弟授业,称之为“坐馆”或“教馆”;三是由姓氏家族助资或由学生家长集资聘师设塾施教,多设在宗族祠堂或庵堂寺观中,学生自带桌凳,称之为“族塾”或“村塾”,这类学塾多为免费学校,所以又称之为“义塾”或“义学”,如清代的“渼陂义学”。
  按学习阶段分,私塾包括蒙馆和经馆。蒙馆的教学形式有读书、习字及作文三种,按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学,先教识字,教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等,以识字为主,也有识字、教读同步进行的。经馆教学比蒙馆高一级,相当于如今的中学,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日后参加科举考试。书法是私塾中一项主要课程,无论蒙馆、经馆,每天都要以一定时间练毛笔字,学生练字初填描红本,后临摹字帖,先生批阅,称为“判字”。教学方法采取先生点书(因课本上均无标点,先生逐一点教,只读不解)学生念书(以背熟为准),死记硬背的方法。一般是先点读背诵,后开讲习文,进而学对对联、作诗、填词、习作八股文,旁及礼俗上的应用文。而点读,开讲习文,则因人而异,不强求教学进度一致。私塾的学年不定,学童年龄不拘,入学名额不限,入学退学自由。
  私塾多为设馆者一人主持教学,叫“坐学”;偶有兼学兼教的助教一人,叫“伴学”。一个学年约十个月,每年元宵节(夏历正月十五)开学,称为“开馆”,十月中旬散学,称为“散馆”。每月休假两天:夏历初一、十六。私塾的教师称为“书师”。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塾师,蒙馆多为秀才或落第的书生;经馆多为秀才、监生,而举人设馆者甚少。教师的工资靠学生的学费供给。每年元宵节后延聘教师,认定薪俸,送以“红折”,犹如聘书,俗称“写关”。报酬多于重阳日(夏历九月初九)付给。清光绪年间,辖区内各乡村普遍设有私塾。民国时期,私塾与初级国民学校、保学并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偏远山区的私塾仍与村学共存。1952年农村土地改革结束,青原辖区内的私塾完全被乡村小学所代替。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