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旅游开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56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旅游开发建设
分类号:
F590.1
页数:
3
页码:
682-68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旅游开发建设的情况,包含了青原山景区、渼陂古村景区、文天祥陵园景区等。
关键词:
旅游开发
旅游建设
青原区
内容
青原山景区
2006年,青原区投资上亿元,修建青原山旅游通道,于2009年投入使用。2007年,对净居寺内的毗庐阁进行重建;对大雄宝殿进行改建。2009年,寺前广场修葺一新。2010年,开工建设塔林;修建游步道五千多米,新建旅游公厕2座;新的游客中心投入使用,设立警务室、监控室、综治室,增加了影视系统(含影视厅、影视播放系统),设有景区游客图书室;修建生态停车场,增划停车线、分设出入口;在景区危险地带设置安全护栏、水上拉网等安全防护设施;清理了景区周边乱搭乱建、乱排乱放的摊位;拆除了部分影响景观的临时建筑及残垣断壁。2010年,按庐陵建筑风格对景区内山前村商业街进行改造。
渼陂古村景区
2003年,新建一座古村牌坊、4000平方米花岗岩广场;景区内修建五千多米游步道;扩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和星级旅游公厕,完成生态停车场建设和绿化工程;水系工程和排灌工程已开工建设;新增“二七”纪念馆、毛泽东旧居、曾山旧居、朱德旧居、展览馆、将军馆等一批参观景点。
文天祥陵园景区
2006年后,新征地2.3公顷,总占地面积达到10公顷。2006年,硬化、绿化了通往文天祥陵园的公路7.5公里;兴建文天祥陵园正气广场;建成正气牌坊、义坊、忠烈坊、文天祥汉白玉雕像;维修文天祥陵墓及墓区牌坊红麻石的铺设。2008年,新建景区停车场、导服中心、旅游公厕等,当年完工,对陵园广场进行了美化。2009年对陵园6户居民进行了整体搬迁。总投资398万元。
陂下古村
2007年以后,相继修缮了古祠堂,修建了游步道、旅游公厕,搭建了古戏台,完善了游览标识标系统。至2010年,共投入古村项目建设资金335万元。其中路网工程30万元;古村祠堂及红色革命旧址保护维修资金300万元,绿化带建设5万元。
东固革命根据地景区
2005年,东固第二次反“围剿”陈列馆扩建成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并于2006年开馆。2010年,东固古街、老街按庐陵建筑风格完成改造,增设东固知青馆和东固畲族风情馆;东固平民银行、无线电培训班等一批旧居旧址得到保护与维修。
附:
徐霞客笔下的青原风貌
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省江阴县人。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其历经26年长途旅游考察,撰成60万字的巨著—《徐霞客游记》。该游记中记载其本人在今青原区辖地内的游踪情况,并留下极其珍贵的史料。
徐霞客于明代崇祯九年(1636)十二月初八日由吉州区白鹭洲过赣江到河东街道梅林,又进入青原区的天玉镇大洲上,至十九日。他游览了天玉镇、富滩镇及与吉水县交界处一些地方,经过值夏镇,最后来到河东的青原山。十二天来,徐霞客冒风雪、抵严寒,一路上不畏劳苦,风雨兼程,跋山涉水,徒步为主,偶尔泛舟。旅途中他访民情,探民风、游山川、览名胜、采风于乡间野老之中,拜会于地方官宦乡贤之间。他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详细地记下游历的各地方得名由来及方位界际、地势地貌,甚至矿产、路程距离、主要建筑特点,以及人文景观等。
徐霞客此间行踪是:由白鹭洲渡赣江到河东街道的梅林→天玉镇大洲上→洲岭(周岭)→天狱山(天玉山)→富滩镇施坊(施家边)→洞云(城岭)→虎浮(古富)萧家→嵩华山→萧家→镜坊澎(井头彭家)→分水岭→吉水县水南镇的带源、燕山、罗源桥、水北、泸溪桥、夏朗、西园张家、西山、富源、泷头、富滩镇潇泷→罗潭(螺滩)→查埠(作埠)→罗家埠→值夏→泷江与富水、赣江交汇处→张家渡→吉安县永和→青原寺(净居寺)→游览青原山一带景点→白鹭洲。
《徐霞客游记》中有关这段游踪的原文如下:
初六日卧雪鹭洲。
初七日卧雪鹭洲。下午霁,入城。由东门出,至大觉庵,已在梅林对江,不及返螺子。
初八日由鹭洲后渡梅林,五里。又东北十里,大洲。乃东十里入山,登洲岭,乃南山北度之脊,因西通大洲,故云。从岭直上五里,天狱山。下直南十里,宿南山下坑中季道人家。
初九日东十里,出山口曰五十都。东南十里,过施坊。大家甚盛。入山五里,直抵嵩华山西麓,曰虎溪,拜萧氏。其外包山一重,即与施坊为界者也,东北从嵩华过脉,今凿而烧灰,西面有洞云庵向施坊焉。
初十日登嵩华山,上下俱十里。
十一日游洞云。由北脊来时,由南峡口大路入,往返俱六里。
十二日晨餐于萧处,上午始行。循嵩华而南五里,镜坊澎。东为嵩华南走之支,北转而高峙者名香炉峰,其支盖于查埠止十里也。又南五里登分水岭,逾岭东下五里为带源,大魁王艮所发处也。由带源随水东行五里,出水口之峡,南入山。三里为燕山,其处山低岭小,居民萧氏,俱筑山为塘以蓄水,水边盛放。复逾小岭而南,三里,过罗源桥,复与带溪水遇,盖其水出峡东行,循山南转至此。度桥而南,山始大开,又五里宿于水北。
十三日由水北度桥,直南五里,渡泸溪桥,是为夏朗,即刘大魁名俨发迹处也。又南五里,为西园张氏,是日在其家。下午,淮河自罗坡来。
十四日雨雪。淮河同乃郎携酒来。是晚二巫归。
十五日霁,风寒甚。晚往西山。
十六日张氏公祠宴。
十七日五教祠宴。
十八日饭于其远处。上午起身,由夏郎之西、西华山之东小径北迂,五里西转,循西华之北西行,十里,富源。其西有三狮锁水口。又西二里为泷头,彭大魁教发迹处也,溪至此折而南入山。又五里为潇泷,溪束两山间,如冲崖破峡,两岸石骨壁立,有突出溪中者,为“瑞石飞霞”,峡中有八景焉。由泷溪三里,出百里贤关,谓杨救贫云“百里有贤人出也”。又西北二里,为第二关,亦有崖石危亘溪左。又西北三里,出罗潭,为第三关。过是山始开,其溪北去,是为查埠。又西北五里后与溪遇,渡而北,宿于罗家埠。
十九日昧爽行。十里,复循西岩山之南而行,三里为值夏。西八里,逾孟堂坳,则赣江南来,为泷洋入处。又二里,张家渡,乃趁小舟顺流北下。十里,有市在江左,曰永和,其北涯有道,可径往青原。乃令张氏送者一人,名其远,张侯之近支。随舟竟往白鹭;而余同张二巫及静闻,登北涯随山东北行。五里,入两山之间。又一里,有溪转峡而出。渡溪南转,石山当户,清涧抱壑,青原寺西向而峙。主僧本寂留饭于其寮,亦甚幽静。盖寺为七祖旧刹,而后沦于书院,本寂以立禅恢复,尽迁诸书院于山外,而中构杰阁,犹未毕工也。寺后为七祖塔,前有黄荆树甚古,乃七祖誓而为记者。初入山,不过东西两山之夹耳;至北坞转入而南,亦但觉水石清异,涧壑潆回;及登塔院,下瞰寺基,更觉中洋开整,四山凑合。其坞内外两重,内坞宽而密,外坞曲而长,外以移书院,内以供佛宇,若天造地设者。余以为从来已久,而本寂一晤,辄言其兴复之由,始自丙寅、丁卯之间。盖是寺久为书院,而邹南皋、郭青螺二老欲两存之,迎本寂主其事。本寂力言,禅刹与书院必不两立,持说甚坚,始得迁书院于外,而寺田之复遂如破竹矣。寺前有溪,由寺东南深壑中来,至寺前汇于翠屏之下。翠屏为水所蚀,山骨嶙峋,层叠耸出,老树悬缀其上,下映清流,景色万状。寺左循流而上,山夹甚峻,而坞曲甚长,曲折而入十里,抵黄鲇岭。坞中之田,皆寺僧所耕而有者。入口为寺之龙虎两砂,回锁隘甚,但知有寺,不复知寺后复有此坞也。余自翠屏下循流攀涧,宛转其间,进进不已,觉水舂菜圃,种种不复人间。久之,日渐西,乃登山逾岭,仍由五笑亭入寺。别立禅即本寂出山,渡溪桥,循外重案山之南五里,越而西,遂西北行十里,渡赣江,已暮烟横渚,不辨江城灯火矣。又三里,同二张宿于白鹭洲。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