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粮油饲料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54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粮油饲料加工
分类号:
F724.71
页数:
1
页码:
66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粮油加工和饲料加工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粮油贸易
饲料加工
青原区
内容
粮油加工
新中国成立前,区内粮食加工方式采用用手工制作,城镇米商使用木砻、碾盘、吊筛等工具;乡村农民多使用土砻、石碾和石臼、石碓等传统工具;东固少数山区利用流水作动力,推动水磨、水碾、水碓加工。油料加工,普遍为土榨作坊榨油。榨用大樟树(围径2.7米以上,躯长3米以上),挖空树心作槽床,油料包成饼,置于其中用木隼撞压取油脂。
新中国成立初期,区内粮食机构组建,人员少,加工力量弱,支援前线的军粮和上调的大米由私营米厂加工,居民和食品行业用粮,向私商米店随市购买,农民自食大米由家庭自行加工。
1952年,值夏组建加工米厂,1954年扩建值夏加工米厂,1984~1985年,七姑岭粮食加工厂得到完善,备有450马力柴油机和两套电动机设备。
20世纪60年代,富滩乡有榨油机13台,其中村办7台,村民小组6台。
20世纪90年代后,辖区内各乡(镇)均开办私营规模化粮油加工厂,就近向农户收购原料,成品大多销往附近城镇或远销沿海等地。
饲料加工
以细糠、碎米、稗子、地脚粮为主。1957年开始生产“三七糠”,采用70%的统糠(谷壳粉碎),再配拌30%的糠枯饼(细糠榨油的枯饼粉碎),后称“混合糠”。1984年4月,七姑岭饲料车间归口到原吉安县饲料公司直接管理,对东固饲料车间,实行委托加工,委托销售。1985年又将七姑岭改为饲料站,就地生产、销售和在县内调剂余缺。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