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粮食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54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粮食购销
分类号:
F724.71
页数:
3
页码:
664-66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粮食购销的情况,包含了粮食收购、粮油供应、粮食销售和粮油购销体制改革。
关键词:
粮油贸易
粮食购销
青原区
内容
粮食收购
1953年11月起,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由中央领导与地方分工负责管理,把粮食购销完全纳入国家计划。1954年1月,开始向农村余粮户计划收购,以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同年10月21日,省政府财经委颁发《江西省粮食统购试行办法》,并制定杂粮与稻谷折合率和余粮累计购率。1955年,农村实行“三定”(定产、定购、定销)。1956年实现农业生产合作化,“三定”数字以户归社,规定余粮社,自足社增产增购不超过40%,缺粮社增产不减销,灾区按实际情况减购或增销。1965年实行以丰补歉达到藏粮于民的目的,不购过头粮。1979~1981年,首政府连续三年核减征购基数。1981年,农村实行多种生产责任制,定购粮以户为单位签订合同,发给交售折按折交粮,1985年4月粮食统购取消改为合同定购。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区内涉农部门指导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建立产销区协作伙伴关系,构建销售网络。2003年,全区收购原粮1400万公斤,其中:早稻1040万公斤、晚稻360万公斤;2004年,共收购粮食1500万公斤,比2003年增长7%,其中早谷1000万公斤;晚谷500万公斤;2005,年国家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指定国有粮食企业为政策的执行部门。全区大部分农民都与青原区粮食局签订了粮食订单,积极交售余粮。共收购稻谷2650万公斤,比2004年增长77%。其中收购早稻2150多万公斤,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115%,种粮农民增收200多万元;2008年,国家实行粮食临时收储制度,共收购国家临时储备粮1500余万公斤;2009年,国家实行粮食托市制度,共收购托市粮2000余万公斤。
粮油供应
民国前,辖区内自由买卖粮油。新中国成立初期,粮油仍为自由贸易,市场供应。1954年,国家严格控制粮油市场,对城乡人民实行计划供应,由各乡镇粮管所、粮站负责经营购销业务。
城镇粮油供应 1954年2月,开始粮食计划供应,机关团体逐月编造用粮计划,发证供应。1955年8月,对非农业人口,以人定量,按户发证,定点分月供应。
农村粮油供应 按人口定销供应,主要有:经济作物、蔬菜队、渔民、船民、农林水系统的农业户口职工,国营厂矿企业经批准迁入户口的职工家属等;缺粮区和老区特困乡人口定销供应,口粮标准随着生产的发展,各个时期不尽相同。
行业用粮供应有工商行业、酿造业、部分副食品业等,由粮食部门逐季分月下达用粮指标,但自1955年10月发行粮票开始,对复制业、糕点业和部分熟食品、副食品则一律凭粮票供应。1984年7月后,对酿酒用粮及部分副食品用粮,改为议价供应。
议价粮油供应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市场调节,原是供销社代营。1963年10月,归口粮食部门经营。同年11月,在各圩镇设立粮食交易所,未设地区,仍委托供销社代购代销。开展议价粮油业务后,发挥了引导市场,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粮油贸易市场被取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到恢复,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油议价市场出现了新的局面。
奖售粮油供应1960年开始,对收购茶油、棉花、生猪、木材、中药材和农副土特产品,均分别奖售贸易粮,借以调动农民积极性。1981年起,由于粮食逐年增产,农民生活逐步提高,农民将平价买进的奖售粮,以议价转卖给国家,从要粮变为要钱,使粮食问题成为财政问题,故奖售面逐渐缩减,1985年4月起取消奖售粮。
粮油票证供应为贯彻粮油政策,健全供应制度,加强粮食管理,提倡节约用粮和方便群众计划用粮。1955年10月后,使用粮油票证或粮油供应证(册)。粮票面额数量有:一两、二两、四两、半斤(市斤)、一斤、叁斤、五斤……,均为普通通用粮票。票种有: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军用粮票、侨汇粮票等。
粮食销售
新中国成立前,官吏豪富控制粮仓、义仓,囤积居奇,粮油商抬价牟利。辖区内的粮油交易,主要集中在各乡(镇)所在的县(市)城区。各乡(镇)所在的圩镇也是粮食交易集中地。民国30年9月,水东(现河东)设粮食公卖处,实行凭证公卖,计口供粮,取缔米摊。粮商转入黑市活动,与公卖处争夺粮源和市场。结果黑市猖獗,粮价飞涨,到民国37年,粮价比民国28年上涨27倍。
建区后,2006~2007年间,区内销售粮食五百万余公斤,与广东合作销售贸易粮近亿公斤。
粮油购销体制改革
2003年,通过招商引资,对“吉安市二米厂”进行双置换改革,用资产置换款,买断117名在岗职工工龄;32名退休职工买断医药费;8名抚恤人员买断生活费。达到了企业改制目标,同年该单位被注销。同年,通过实施改革方案,青原区粮食经营企业已实现双置换改革。2004年,河东粮管所因政府公益性开发(建青原区天立小学)而整体划归出让;值夏粮管所为筹集企业改制资金,于2005年整体出让,被民营企业购买;天玉粮管所为筹集企业改制资金,于2007年整体出让,被民营企业购买。企业通过双置换改革后,资产、人员得到合理配置,有242名购销企业职工进行身份置换,职工置换率达60%。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