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驻区水电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502
颗粒名称:
第五章 驻区水电机构
分类号:
F426.92
页数:
4
页码:
611-616
摘要:
本章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驻区水电机构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吉安市白云山水利水电管理局、螺滩水利水电管理局等。
关键词:
水电机构
吉安市
青原区
内容
白云山水利水电管理局和螺滩水利水电管理局分别位于青原区的富田镇和富滩镇,均为吉安市水务局领导,均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发电、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管理单位。
第一节 吉安市白云山水利水电管理局
机构队伍
吉安市白云山水利水电管理局位于青原区富田镇境内,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发电、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管理单位。是吉安市水务局直属的副县级事业单位。白云山水利水电工程兴建于1969年,1974年8月成立“井冈山地区白云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局”,为县团级机构。1979年2月易名为“井冈山地区白云山水库管理局”,仍为县团级机构。1982年2月下放给吉安县管辖,1984年3月易名为“吉安县白云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局”,1986年正式列为副县级事业单位。2000年吉安撤地设市后,11月18日划归吉安市水务局领导,并易名为“吉安市白云山水利水电管理局”。2010年,管理局设6个科室、1个职能部门和7个基层单位。机关科室:办公室、劳动人事科、生产技术科、财务科、保卫科、供电管理科;职能部门:工会;基层单位:一级电站、二级电站、维修管理站、水工管理站、灌区管理站、水库经济管理站、后勤服务管理站。
2010年,全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0人,其中副县级领导干部2人,正科级领导干部3人,副科级领导干部15人;一般干部职工682人,其中在岗在职人员416人(不含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局内退养人员73人,离退休人员193人。全局工程师以上人员22人,助理工程师、技术员89人,技术工人376人,其他人员215人。
体制改革
2002年1月,吉安市白云水利水电管理局列入全省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2年3月成立吉安市白云山水利水电管理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2005年8月正式向市水务局呈报了《吉安市白云山水利水电管理局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06年2月,吉安市白云山水利水电管理局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获批复,被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定员154人,核定财政全额供养人员32人。2007年5月,水管体制改革完成并通过了江西省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验收,建立了符合单位实际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白云山水库
概况 白云山水库属拦截赣江水系孤江支流富水建成。坝址位于青原区富田镇境乌坑。工程北接吉水县水南乡,东连永丰县龙岗乡,南邻兴国县,西通泰和县苑前乡。1966年4月进行富水河全流域规划,确定开发此工程。1968年11月省、地、县(吉安、泰和两县)现场勘查,选定枢纽开发方案。1969年上半年完成设计任务书,经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10月枢纽灌渠工程相继开工,国家投资2441万元,投工1400万个,施工高峰期九万余人,完成土石方286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58803立方米,浆砌石56200立方米,干砌石5600立方米。1979年底全面竣工,历时9年零6个月。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水库分三级梯级开发,总装机2066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6730万千瓦时。主坝建于富水河中游,为浆砌石空格填石动力坝,坝顶高程185米,坝高48米,坝长91.5米,坝顶宽4米,坝底宽40米。大坝中断为溢流坝,坝长44米,宽36米,设3台钢质弧形闸门,溢流孔最大泄流量1900立方米/秒。副坝为混凝土截心墙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84米,坝顶长35米,最大坝高10米。引水隧洞887.4米,内径4米。压力管68.7米,内径2.2米。大坝以上控制集雨面积464平方公里,设计正常水位180米,死水位162米,总库容1.14亿立方米,调洪库容24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007万立方米,死库容1280万立方米,库容系数为0.198,设计灌溉面积12173.33公顷,实际灌溉面积8666公顷。保护范围有青原区富田、新圩、文陂、值夏4乡镇和泰和县的苑前、万合、樟塘3乡镇。
二级枢纽大坝为浆砌石双曲拱坝,按50年设计、500年校核标准设计,坝顶高程133.8米,最大坝高46.8米,坝顶长度176米,宽度4米;校核洪水位132.5米,设计洪水位131.4米,正常蓄水位127米,水库总库容1180万立方米,调洪库容3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60万立方米,死库容540万立方米。
三级枢纽大坝为浆砌块石重力坝,坝面溢流,坝顶高程90米,坝长55.07米,最大坝高9.1米。
水电工程 白云山水库库容1.14亿立方米,分三级水电站,三站总装机容量为2066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6730千瓦时。其中一级水电站1971年8月动工兴建,1979年4月28日全面竣工发电,装机容量为2×6500千瓦,年平发电量3830万千瓦时。二级水电站是富水河流域二期开发的主体工程,利用一级水电站的发电尾水再次蓄能发电。工程于1985年8月6日动工兴建,1988年6月21日工程全面竣工投产。二级电站装机容量2×3200千瓦,年平发电量2600万千瓦时。三级水电站于1991年12月10日成立工程指挥部,次年5月动工兴建,1994年7月1日竣工并网发电。三级电站装机容量2×630千瓦,年平发电量292千瓦时。
灌溉系统 白云山水库灌溉工程有引水低坝,建于富田街上游1公里处,为浆砌块石滚水坝,坝长55.7米,坝高9.1米,坝底宽13米。低坝左侧设置渠首,设计流量20.2立方米/秒,正常引水量18.4立方米/秒,设有2孔,各宽2.2米,高3.4米,闸门采用机械启闭调节,按Ⅲ级渠道建筑物标准设计。白云山灌区由总干渠、东干渠组成。总干渠全长51.015公里,渠系建筑物有渡槽3座、倒虹管1座、节制闸5座、泄洪闸12座,总干以下有支渠8条,4条自北向南延伸,灌溉青原区的新圩、文陂、值夏等乡镇;左侧4条灌溉泰和县的苑前、樟塘、万合、灌溪等乡镇的农田。支渠总长142.9公里,支渠建筑物有渡槽17座,隧洞6座,拱涵8座,倒虹管4座。东干渠设计渠长11.6公里,已通水7.7公里。
第二节 螺滩水利水电管理局
机构队伍
螺滩水利水电管理局位于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境内,2001年1月由吉水县整建建制上划市政府管理,隶属于吉安市水利局,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为一体的准公益性水利水电管理事业单位。设有11个科室、站,现有干部职工282人,其中大专以上毕业87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职称22人(高级职称6人),党员64人。螺滩水电管理局有一支专业的电站设备安装队伍,可信任单机10000千瓦以下水电机组安装工程,先后承揽了辽宁、湖北、云南、青海、广东、福建、陕西、贵州等地几十座电站的安装业务,对外总装机容量达达百万千瓦。螺滩水电管理局在国内承接安装业务的同时,还会增派技术人员到国外进行专业援助。
螺滩水库
概况 螺滩水库属赣江支流孤江流域,水库于1971年开工兴建,1973年大坝建成蓄水。水库大坝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五百年一遇洪水校核,由浆砌石重力坝、溢洪道、灌溉进水闸、发电引水闸、引水渠、发电厂六部分组成,坝址高程69.5米(黄海),最大坝高21.5米。水库集雨面积2160平方公里,总库容4410万立方米。1993年技改扩机后,在原拦河大坝上安装了充水橡胶坝袋,大坝正常水位抬高至72.5米,有效库容1355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和死水位均未改变。2002年“6·7”特大洪水撕裂冲垮橡胶坝后,即将橡胶坝改造成现有的水力自动翻板闸门坝,大坝正常高水位仍为72.5米,设计洪水位75.3米,相应库容3250万立方米。螺滩水库属国家重点防洪中型水库,螺滩水利水电站负责吉安电网调频调峰任务。
水电工程 一期工程2×1600千瓦机组于1982年4月投产并网发电,二期工程2×1600千瓦于1985年4月投产发电。1993年技改扩建工程2×2500千瓦于1995年11月投产发电,扩建后,每年可增加发电量1512千瓦时,年发电量4500万千瓦时,年创利税100万元。至2010年已累计发电近9亿千瓦时。
灌溉系统 螺滩水库设计灌溉农田面积4733.33公顷,实际灌溉面积1813公顷。灌溉范围有青原区、吉水县。
附: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评选材料
三年决战四项改革五动筹资
全面推进我区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10月14日)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是2001年成立的县级行政区,总人口数2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4万人,占81.3%;国土面积9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33.3公顷。辖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二)型以上水库51座,中型灌区2处,千亩以上圩堤5条,机电泵站72座、排涝站1座,渡槽29座6.3公里,既是一个水利大区,又是一个易涝易旱地区。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青原区始终把水利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上来,自我加压,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三年决战、四项改革、五动筹资”等战略,水利建设呈现根本性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水利综合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一、三年决战通脉络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青原区绝大部分水利设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属“三边工程”,经几十年运行,加上长期以来水利建设投入的历史欠账,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锐减,制约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了改变这个现状,2005年,青原区决定开展水利建设三年大决战,提出决战目标:小(二)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率达100%、机电泵站更新改造率达100%、千亩以上圩堤重点堤段除险加固率达80%、白云山灌区维修改造任务完成8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50%的目标。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三年决战。三年决战的成功实施,有效改善了全区水利基础设施,成绩得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吉安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全省、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多次在青原区召开,青原区多次在全省、全市作经验介绍,荣获2004年度、2007年度江西省“鄱湖杯”奖等51项荣誉;萧世海同志荣获2007年度全国防汛抗旱模范。
今年是青原区三年大决战的最后一年。目前全区上下正按着方案要求组织实施,攻战之势正浓,决战之力强劲,力争明年3月底前完成任务。在三年决战的催生下,青原区水利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据统计,近几年,全区共投入资金1.1亿元,新建山塘水库92座,除险加固小(二)型以上水库27座、千亩以上圩堤5条19处,新建维修渡槽9座,更新改造机电泵站18座,新增抗旱井805眼,改造中低产田2200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933.33公顷;解决7.2万人农民群众的饮水困难,目前全区43%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
与此同时,青原区一方面规范工程建设。先后出台了水利工程建设“五严”管理制度,即:严慎选定施工队伍、严肃签订施工合同、严谨核定工程造价、严格抓好工程质量、严厉抓好工程验收,同时严格执行“四制”,有力确保了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水利规划。坚持科学统筹,规划先行。今年青原区投入资金50余万元,基本完成了《农田灌溉专项规划》、《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规划,《中小河流规划》、《初级化水利区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农田灌溉专项规划》编制进度和质量名列全省、全市前茅,为青原区今后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明确了目标;《水资源综合规划》将为青原区今后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初级化水利区建设规划》为青原区未来10年的水利建设和发展描绘了蓝图。
二、四项改革添活力
深化改革才能激活水利发展要素、挖掘潜力,水利事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青原区在改革上下功夫:一是推进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阳光操作,竞争上岗,改革全区国有水管单位,实现了“三定”目标(定性、定编、定岗),落实了人员管理经费和工程维修经费,并取得了“六到位一增强”的成效。即:“三定”到位,甩掉了人员包袱;人员经费到位,实行了财政全额拨款;水费征收返还到位,解决了单位运行费用;工程维修经费到位,缓解了工程投入不足的矛盾;人员分流到位,安置了下岗置换人员;改制经费到位,减轻了单位债务;水管单位的综合保障能力大大增强。青原区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顺利通过了省市验收,并评定为优秀,且被市政府推荐为全省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先进单位。二是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走市场化路子,采取水利工程租赁、承包、经营权拍卖等形式,对水库产权制度进行改革试点,取得了较好的实践经验。例如,对小(一)型猫儿下水库采取租赁50年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水利建设资金近10万元;对小(二)型西口水库采取30年经营权拍卖的形式,一次性获得水利建设资金50万元。今年,青原区对小型灌区渠道进行调查摸底和核发产权证改革试点。三是推进农田灌溉用水机制改革。投资数万元购置水计量设施,在全区推行灌溉用水申报制、计量制、轮灌制、签证制,这几项制度在2007年特大灾旱中充分了作用,有效防止了水事纠纷,全区没有发生一起水事纠纷和群众上访事件,确保了全区农田灌溉和农村稳定。四是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2007年,我区组建了11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制度和规定,构建协会管理的长效机制。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在去年遭遇的百年未遇特大旱灾中得到验证。进行灌区环境整治。去年,青原区决定用两年时间,每年投资20余万元,对白云山中型灌区进行环境整治,美化灌区环境,恢复灌排功能,完善管理机制,增强保护意识;同时出台了《关于保护灌区水利工程的通告》,规范我区水利工程管理,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五动筹资强筋骨
针对筹资难这一道水利建设的第一难题,近年来,青原区积极探索破解之法,实施“五动筹资”,开创了水利建设聚民资、汇民力、促民管的新局面。一是深入宣传发动民资。通过层层宣传动员,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利用“一事一议”政策,发动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全区每年组织劳力15万个投入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来,开展水利建设大会战。二是以奖代补启动民资。区政府出台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制订了奖惩办法,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多建多补、少建少补、不建不补的原则,对区重点项目按实际到位配套资金的两倍给予奖补,一般项目按工程总造价的20%给予奖补,在区财政奖补的基础上,乡镇再次给予奖补。三是放活产权拉动民资。走市场化路子,对水利工程产权、经营权等进行租赁、承包、拍卖,盘活资产存量,获取建设资金。如近几年兴建的几十座山塘水库就是通过放活产权启动民兴建而成的。四是典型引路带动民资。通过典型带动,激励农村在外能人捐资,支持家乡兴修水利;鼓励村级组织利用山地收益、征地款等兴建水利。如投资80余万元的螺池渡槽等水利工程就是采取这种形式兴建的。五是部门帮扶联动民资。各级帮扶单位对挂点村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据统计,近年来,全区“五动筹资”共筹集民资4600余万元用于水利建设,占总投入的41.8%。
站在新的起点上,青原区深感水利建设任重道远,面临形势十分严峻,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步慢进也是退。为此,青原区将以此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抓好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投资3934万元,投入劳力54万个,完成土石方55万立方米,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7座、堤防2条,加固整治河岸3处,开挖、疏浚和维修灌溉渠道96条,更新改造电灌站13座,新建维修水陂9座,新建维修排洪闸10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4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86.67公顷,改造中低产田666.67公顷;解决2万人群众的饮水困难。今年三年大决战结束后,青原区将启动初级化水利区建设,推进青原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