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防汛抗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48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防汛抗旱
分类号:
F426.92
页数:
4
页码:
607-610
摘要:
本章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防汛抗旱的情况,青原区是汛情和旱情多发地。建区后,青原区加大了防洪工程、抗旱设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重点实施了“三年决战、四项改革、五动筹资”等战略,防汛抗旱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
防汛抗旱
吉安市
青原区
内容
青原区是汛情和旱情多发地。建区后,青原区加大了防洪工程、抗旱设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重点实施了“三年决战、四项改革、五动筹资”等战略,防汛抗旱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第一节 防洪
汛情
1962年6月18日9时,赣江水位达到53.04米,超过警戒水位2.54米(警戒水位为50.50米)。22日水位刚退至警戒线,赣江上游又普降大雨,雨量107~324毫米。赣江水位,28日8时达到52.66米,11时40分涨至53.13米;16时涨至53.33米,吉安赣江西堤在内外高水位的夹击下决口。29日4时赣江出现第三次洪峰,洪水位高达54.05米,是赣江解放以来最高的一次,也是吉安市水文站有水文观测以来最高的纪录。7月5日洪水退至警戒线。这次洪水,河东街全部被淹,洪水最深处达2米,河东沿江村民被洪水围困,稻田颗粒无收,牲畜淹死,损失惨重。
1968年6月14~18日,赣中、赣西普降大雨,雨量在200毫米左右,以宁都县293毫米为最大。19日雨区南移广东后不到三日,21日又返回赣南、赣中,26日3时,吉安站出现第二次洪峰,洪水位53.84米,洪峰流量每秒18800立方米。这次洪水是有记录以来超警戒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从6月18日8时起至29日20时,长达250小时)。这次洪水致使河东沿江一带乡村受淹,受灾农田达800公顷,受灾人口0.65万人。
1982年6月11~23日,赣江连降暴雨,19日12时,赣江水位达52.66米,超过警戒线2.16米;因1970年在井冈山大桥至草坪桥之间兴建了梅林堤,梅林、向阳等村免遭洪水灾害;井冈山大桥以上沿江乡村仍遭受不同程度的洪灾。
1992年3月29日赣江水位达52.73米,超过警戒线2.23米;这次大水主要是赣江及其支流普降暴雨,加上万安水电站等大中型水利工程泄洪,持续时间长,致使梅林堤多处出现泡泉。
1994年洪水出现时间为6月18日,赣江水位达53.32米,超警戒线2.82米。由于赣江下游水位高,加上万安水电站、白云山水库泄洪,致使这次洪水时间长达9天,河东街水深1.2米,沿江数千亩农田绝收,房屋倒塌,梅林堤频频告急。
2002年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初、9月中旬、10月下旬,青原区遭遇4次洪水袭击。赣江、孤江、富水河水位暴涨;6月17日23时赣江水位达52.3米,超警戒线1.82米。10月28日至11月2日青原区又遭受了一次罕见的秋汛,11月1日10时,赣江水位达52.16米,超警戒线1.66米。连续4次洪水,致使青原区8个乡镇、街道全部受灾,受灾人口12.51万人,倒塌房屋0.19万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1.98亿元。
2007年8月19日晚20时,青原区遭遇第9号强台风“圣帕”袭击,全区8个乡镇共有48个行政村、215个村小组、4.3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99间,倒塌农资仓库1栋(350平方米),大部分农资物资受损;粮食作物受灾面积达1727公顷,成灾面积1153公顷,绝收面积达178公顷;损坏堤坝21处、电站3座、灌溉设施89处,电力、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损失较大,全区直接经济损失达4774万元。特别是东固乡损失惨重,东固圩镇全部受淹,粮食作物受灾面积达1724.7公顷、成灾面积546.7公顷、绝收面积达126.7公顷;倒塌房屋249间;损坏堤坝21处、电站3座、灌溉设施59处、受淹学校1所,直接经济损失达2172万元。
2010年6月17~27日,全区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强降雨天气,白云山、螺滩等多座水库水位超汛限,赣江水位连续9天超警戒水位,最高洪峰达53.14米,超警戒线2.64米,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导致赣江堤外的村庄多次受淹,值夏镇圩镇全部淹没,梅林堤、芳洲堤、张家渡堤等重要堤防100多处以及上神岭、天梁山等20座水库出现险情,富田、东固等山区19处山体滑坡,全区8个乡镇街道不同程度遭受了洪涝灾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成灾绝收,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近2.991亿元。
防洪工程
青原区防洪工程主要有水库和堤防,其中小(二)型以上水库54座(详见前述);千亩以上堤防万胜堤、芳洲堤、梅林堤、张家渡堤、村背堤5条和城市防洪堤河东堤1条。
万胜堤 位于值夏镇,建于1965年,保护面积220公顷,保护人口0.35万人,全长3.5公里,防洪标准十年一遇。
芳洲堤 位于值夏镇,建于1967年,全长7.4公里,保护行政村8个,保护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6.7公顷,堤顶高程56~56.7米,堤顶宽度3~4米,内坡1∶1.5,外坡1∶2,均未达到设计要求。长期以来,芳洲堤年久失修,筑堤土质、密实度较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1968年特大洪涝灾害中,芳洲堤发生溃决。
2003年,投入中央特大防汛经费25万元,对芳洲堤江口李家段70米进行冲抓套井黏土心墙防渗处理;2004年,投入资金30万元,对芳洲堤小江边段120米进行冲抓套井黏土心墙处理;2005年,投入资金24万元,对芳洲江口李家60米进行冲抓套井黏土心墙处理;2007年,投入资金350万元,对芳洲堤3+680~4+500段,进行堤岸块石固脚、堤身黏土防渗及砼预制块护坡、堤后填塘压浸、芳洲闸维修加固。
梅林堤 位于河东街道,建于1970年,全长5.68公里,保护面积466.7公顷、耕地246.7公顷,保护人口0.7万人。2009年,列入江西省五河重点段防洪应急整治工程项目,计划投资5801万元,对堤防进行除险加固。
张家渡堤(含村背堤) 位于富滩镇境内孤江汇入赣江的两河交汇点,与吉安县永和堤遥相呼应。建于1979年12月,全长4.7公里,其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保护人口1.05万人、面积680公顷。
2004~2007年,共投入资金66.5万元,对张家渡堤(含村背堤)险工险段500米进行护岸。
河东堤 位于青原区中心城区,属城市防洪堤防,建于2009年,全长6.01公里。
第二节 排涝工程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无排涝工程。每当汛期,农田、村庄受淹,洪涝灾害严重。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境内才开始兴建排涝工程。
梅林堤排涝站
位于河东街道夏家行政村湖弦上村梅林堤旁,与湖弦上涵闸毗邻。始建于1976年10月,1979年8月竣工。设计标准为五年一遇三日最大暴雨不成灾,集雨面积4.8平方公里。2005年开始,青原区用两年时间,投资92万元,分两期对梅林堤排涝站进行更新改造。改造后泵房为墩墙式砖混结构,排涝流量2.43立方米/秒,装机4台,总容量220千瓦,保护农田面积246.67公顷。
河东堤滨江排涝站
坐落在河东堤6+030处,控制排涝面积8.72平方公里,设计排涝流量10.7立方米/秒,总装机1040千瓦,并布置有一条长4.5公里低排水渠。
胡弦上闸
位于河东街道夏家行政村胡弦上自然村的梅林堤上。1970年10兴建,1971年9月竣工。钢筋水泥土矩形涵管横穿堤身。涵闸断面:宽2米,高2.5米。装有木闸门和手摇螺杆式启闭机开关。排除堤内渍水,消除内涝。
第三节 抗旱
2003年,青原区全年降雨量仅为1017.3毫米,不足2002年降雨量2160.30毫米的一半(境内年均降雨量为1457.5~1541.8毫米),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仅为2355.9万立方米(总有效库容为3774万立方米),全区8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3.9万人,受灾大牲畜3万头,受灾面积11.04千公顷,其中干枯面积3.74千公顷,重旱面积5.07千公顷。面对干旱灾害,青原区打响了“众志成城战旱魃,兴修水利保增产”的攻坚战,掀起了打井抗旱保苗的热潮,全区抗旱井由原有不足200眼增至660眼。
2007年6月21日到8月16日,全区平均降雨量为114.55毫米,比正常年份的同期偏少68%,江河水位偏低,赣江水位仅为42.85米;各类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仅为1200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23%,白云山水库最低水位166.29米,比死水位高出6.29米,蓄水量仅为236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9007万立方米),仅为总蓄水量的25%。这次旱灾来得早、来得猛、时间长、范围大。全区8个乡镇街道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因旱受灾面积6440公顷,其中二晚3800公顷,一晚333.3公顷,因旱无法栽插二晚面积有1086.7公顷,造成直接农业经济损失达1305万元。当年,全区启动“千百十”抗旱机制,即:对每个乡镇街道派出一个工作组,对107个行政村各派一个工作小组,千余名区乡村三级干部下到抗旱一线,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同时,出台打抗旱井奖补政策,支持农民群众打井抗旱,新增抗旱井145眼。2010年,青原区共有抗旱井805眼,其中天玉镇103眼、河东街道121眼、富滩镇241眼、文陂乡125眼、值夏镇12眼、新圩镇25眼、富田镇43眼、东固畲族乡135眼。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
建区后,青原区成立以区委分管领导为组长,水务、卫生、环保、发改、财政、国土、老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将工作纳入到区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强化责任问责制。按照“向上争一点、财政挤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原则,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即:财政每年落实50万元资金,按每户100元、每宗2000元的奖补标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合力。
2001年,青原区农村饮水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1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4万元,地方配套66万元),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000人。2002年,全区农村饮水项目建设总投资55万元(其中国债22万元,地方配套33万元),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112人,由天玉镇、文陂乡、东固畲族乡3个乡镇实施。2003年,全区农村饮水项目建设总投资为87.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35万元,地方配套52.5万元),解决饮水困难人口3650人,由天玉镇、文陂乡、新圩镇、值夏镇4个乡镇实施。2004~2010年,共投入资金5087万元,解决了98480人的饮水困难,其中农村自来水通户率达50%以上。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