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42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
分类号: S851.3
页数: 2
页码: 564-565
摘要: 本节记述吉安市青原区养殖业畜禽疫病防治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境内畜禽疫病种类、畜禽疫病预防、疫病发生与控制。
关键词: 青原区 养殖业 畜禽疫病

内容

境内畜禽疫病种类
  牛病 口蹄疫、牛瘟、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炭疽、伊氏焦虫病、锥虫病、血吸虫病、出败、破伤风、狂犬病、流行性热、兰舌病、球虫、钩端螺旋体、肝片吸虫。
  猪病 口蹄疫、猪瘟、传染性水泡病、弓形体病、传染性萎缩鼻炎、传染性胃肠炎、链球菌病、丹毒、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白痢、李氏杆菌病、水肿病、喘气病、流感、传染性胸膜肺炎、炭疽、猪痘、细颈囊尾蚴、蛔虫、肾虫、姜片吸虫、肺丝虫、钩端螺旋体。
  禽病 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鸡法氏囊病、鸡白痢、鸭瘟、小鹅瘟、禽霍乱、雏鸭病毒性肝炎、鸡痘、支原体病、衣原体病、球虫、鸡腺病毒病、鸡传染性鼻炎、鸡钩端螺旋体、羽虱、鸡副伤寒、减蛋综合症。
  羊病 羊痘、疥癣。
  兔病 兔瘟、兔出败、疥癣、球虫病。
  犬病 狂犬病、细小病毒病、李氏杆菌病。
  1990年后新发生的病有:猝死症、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5种。
  通过努力,目前已消(扑)灭的有:牛瘟、日本血吸虫病、猪萎缩性鼻炎3种。
  曾经流行,现已基本控制的有:口蹄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喘气病、仔猪副伤寒、炭疽、牛出败、牛伊氏焦虫病9种。
  畜禽疫病预防
  1949年以前,境内对畜禽疫病的防治只有点滴记载。新中国建立后,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1953年开始,各地建立县乡家畜防疫网,1956年逐步建立乡镇兽医站(所)。当时,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重点是保护畜力,集中力量防治耕牛的主要传染病,如牛瘟、炭疽、出败等,结合防治生猪的主要疫病。20世纪60年代,在牛的主要传染病得到控制的基础上,重点转向猪的主要传染病防治。70年代,仍以防治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四大疫病为重点,同时开展鸡新城疫和禽霍乱的防治试点。80年代和90年代的防治重点是猪瘟、鸡瘟、链球菌病和牲畜口蹄疫(五号病)。
  1998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各地在认真做好防疫工作,防止畜禽疫病传播,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体健康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项措施:(一)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突出“社会性、统一性、强制性”三原则,以二瘟(猪瘟、鸡瘟)一病(牲畜五号病)为防疫重点,同时控制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等。(二)抓好免疫接种,推广合理免疫程序,提高畜禽对疫病的抵抗力,继续开展常年补针和“窝边注射”以及建立农民散养鸡防治示范村活动,使猪瘟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鸡瘟免疫密度保持在80%以上。(三)以产地检疫为基础,做好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运输、屠宰等各个环节的检疫。(四)健全畜禽疫情报告制度,凡是发生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类传染病和重大疫情实行快报外,还有月报、季报、年报。(五)在扑灭疫情(尤其烈性传染病)时,采取“五强制”(强制免疫、强制扑杀、强制封锁、强制检疫、强制消毒)和“二强化”(强化疫情报告、强化防疫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六)从1999年开始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项目,对规定19种疫病实施工程性防治,区域化管理。
  青原区成立后,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疫病防治方针,建立健全了区、乡、村三级防治网络。采取春、秋两季畜禽集中免疫和平时补针相结合,全年防疫注射面家畜达98%、家禽达95%以上,有效控制了畜禽疫病的发生和蔓延,使猪、牛、禽类的死亡率,每年分别控制在1%、0.5%、12%以内。
  疫病发生与控制
  2001年4月11日,青原区河东镇新生村委会一养猪户,将其在吉安禾埠猪场饲养的60头五号病生猪转移至家中饲养,由于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严处理,有效避免了疫情的大面积扩散蔓延,共处理病猪68头,病牛1头。随后几年,尽管青原区出现过不同程度畜禽疫情,但在区、乡、村三级防疫体系的严密监控下,通过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监管,加强监测,消毒灭源,果断处置”的综合防控措施,实现了疫病不流行、疫点不扩大、疫情不爆发、疫区不成灾的“四不”防控目标,将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禽流感至今仍保持清净无疫。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