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422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
分类号: S55
页数: 2
页码: 556-557
摘要: 本节记述吉安市青原区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具体情况,其中包括了作物病虫害种类、病虫害防治技术、植保服务体系。
关键词: 青原区 种植业 农业病虫害

内容

作物病虫害种类
  水稻 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有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其他如恶苗病、赤枯病、胡麻叶斑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绵腐病等也很常见;2007年,青原区开始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并且病害发生逐年加重。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其次还有稻蓟马、黏虫、稻粉虱、稻铁甲虫等。
  棉花 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角斑病、褐斑病、轮纹斑病、枯萎病、红叶枯死病、红粉病、黑果病、棉疫病等;主要虫害有棉铃虫、金刚钻、卷叶虫、造桥虫、斜纹夜蛾、叶跳虫、红蜘蛛、棉蚜虫、黏虫、盲椿象、象鼻虫、棉蓟马、棉叶螨、中华蚱、棉大卷叶虫、地老虎等。
  油菜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龙头病、菌核病、花叶病、青枯病等,其中以菌核病危害最大;主要虫害有菜蚜虫、菜螟、叶跳甲、猿叶虫、菜白蝶、潜叶绳等,以菜蚜虫和菜螟危害较大。
  麦类 主要病害有条锈病、散黑穗病、赤黑穗病、赤霉病等,以条锈病为害较大;主要虫害有蚜虫、麦叶蜂、象鼻虫、线虫、麦秆蝇、黏虫等,以麦蚜虫危害较大。
  豆类 主要病害是赤斑病;主要虫害有蚕豆象、食心虫、豆天蛾、豆荚螟、卷叶螟等,以食心虫和豆荚螟危害较大。
  甘薯 主要病害有甘薯根腐病、甘薯瘟病、甘薯黑斑病、甘薯软腐病;主要虫害有甘薯卷叶蛾、甘薯天蛾、短额负蝗、甘薯龟甲等。
  玉米 主要病虫害有玉米黑粉病、玉米大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叶锈病,玉米螟、蚜虫、东方蝼蛄等。
  芝麻 主要病害有青枯病、褐斑病;主要虫害是紫云英虫。
  花生 主要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枯萎病(青枯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是蚜虫。
  甘蔗 主要病害有黑穗病、花叶病、煤烟病等3种;主要虫害有甘蔗二点螟和甘蔗棉蚜虫。
  蔬菜 主要病害有辣椒病毒病、辣椒青枯病、辣椒疮痂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菜豆锈病、黄瓜枯萎病、黄瓜霜霉病、疫病;主要虫害有甜菜夜蛾、小菜蛾、桃蚜、菜青虫、斜纹夜蛾、红蜘蛛、美洲斑潜蝇。
  柑橘 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溃疡病、疮痂病、黄斑病、褐色小园星病、裂皮病、树脂病、脚腐病、烟霉病;主要虫害有柑橘红蜘蛛、柑橘粉虱、蚧壳虫、潜叶蛾、锈壁虱、天牛、吸果夜蛾、桔蚜、凤蝶。
  梨 主要病虫害有梨锈病、轮纹病、黑星病、黑斑病,梨虎、金缘吉丁虫、梨小食心虫、梨茎蜂、星毛虫、刺蛾等。
  桃 主要有炭疽病、褐腐病、穿孔病、流胶病、桃虎、红颈天牛、桃蛀螟、桃蚜、一点叶蝉等。
  板栗 主要有白粉病、栗实腐烂病、水肿病、苗木根腐病、板栗瘿蜂、栗链蚧、板栗透翅蛾等。
  葡萄 主要有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灰霉病、葡萄斑叶蝉、葡萄透翅蛾、葡萄虎天牛、二星叶蝉、十星叶蝉、金龟子等。
  枇杷 主要有灰斑病、癌肿病、炭疽病、根腐病、黄毛虫、枇杷瘤蛾、蚜虫、天牛、蓑蛾、刺蛾等。
  李 李囊果病、流胶病、干枯病、炭疽病、果实褐腐病、李日灼病、奈李根癌病、蚜虫、金龟子、李小食心虫、叶蝉、李实蜂等。
  农田鼠害 20世纪70年代起,全区农田鼠害渐趋严重。区内害鼠种类,主要有黑线姬鼠、黄毛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社鼠和针毛鼠等,分布广、危害重的为前4种。
  农田杂草 稻田杂草主要有稗草、异型莎草、三棱草、牛毛毡、千金子、鸭舌草、空心莲子草、眼子菜、矮慈菇、四叶萍等。
  病虫害防治技术
  新中国建立前,无农药和施药器械,每遇虫害,只用人工捕捉或烟火驱虫,仅有少数用烟草、辣蓼等植物煎制土农药防治。对于飞鸟走兽危害农作物,则采用击锣敲盆、扎茅草人、狩猎等办法。1975年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了多种病虫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 是病虫防治的主要方法,使用的农药品种达300多种,在1994年以前,以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为主,1995年开始,以三唑磷取代甲胺磷,2000年开始,推广使用“Bt”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2003年冬,各地颁发了“关于禁止销售使用高毒农药的通知”,倡导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化学防治历程是:1957年起使用化学农药六六六粉等,如用喷雾器洒6%的六六六粉灭蝗。1958年,大部分水稻推广使用有机氯、有机汞如六六六粉、西力生、二二三乳剂;棉花开始使用滴滴涕(DDT)。60年代,使用有机磷“1605”及“1059”、乐果、甲六粉、敌百虫、马拉松、杀虫双、虱螟灵。70年代,发展推广使用高效低毒有机氮,如:呋喃丹、杀虫脒、敌敌畏等。80年代,推广使用叶蝉散、速灭威及菊酯等农药。1984年,推广使用托布津、井冈霉素、稻脚青、稻瘟净、叶枯净、甲胺磷、富士1号,并提倡不同种类的农药混合和交替使用,以减少病虫害的抗药性,提高药效。同时,采用盐水、石灰水、强氯精、福尔马林、401浸种消毒,减少病虫的发生。1995年后,大面积使用水稻田化学除草技术。1997年,推广应用吡虫林防治稻飞虱技术。1998年,推广应用“引向胜”防治水稻细条病。2000年,推广锐劲特防治水稻二化螟。2004年,推广毒死蜱复配制剂防治水稻卷叶虫。
  农业防治 1953年,开始实行“三光”(田埂铲光、禾蔸拔光、杂草烧光)灭虫。调整耕作制度,水旱轮作或改单双混栽为双季稻,减少中间桥梁田。推广抗病虫品种、打捞菌核、增施磷钾肥以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等。1968年后,在螟虫化蛹期间,稻田灌深水7~8天灭蛹。1987年,推广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 果蔬上应用“黄板”诱蚜、人工钩杀天牛、人工捕杀斜纹夜蛾等。1965年开始提倡点煤油灯灭蛾,1973年后点黑光灯灭虫,2000年后开始推广杀虫灯灭虫。
  生物防治 2004年以来,试探推广应用“稻鸭共栖”、白缰菌等生物防治技术。
  植保服务体系
  20世纪60年代初,建立县、社、大队三级病虫测报网。各公社农技站均配备了2~3名植保员。承担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技术指导、新技术新农药的推广等工作,每年发病虫情报12~20期。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全面执行《植物检疫条例》,检疫人员实行统一着装。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