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经济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42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经济作物
分类号: S56
页数: 3
页码: 553-555
摘要: 本节记述吉安市青原区的地方特色经济作物主要有瓜类、茶叶、茶油、中药材、食用鲜竹笋等,另外,中药材、青饲料、绿肥等农作物也有种植。中药材主要分布在天玉镇、富滩镇,种植面积30公顷;青饲料主要在东固畲族乡,面积260公顷。
关键词: 青原区 种植业 经济作物

内容

青原区的地方特色经济作物主要有瓜类、茶叶、茶油、中药材、食用鲜竹笋等。2010年,青原区有瓜类面积330公顷,茶叶面积290公顷,竹笋面积3333.3公顷;另外,中药材、青饲料、绿肥等农作物也有种植。中药材主要分布在天玉镇、富滩镇,种植面积30公顷;青饲料主要在东固畲族乡,面积260公顷。
  茶叶
  青原区境域内种植茶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1985年,东固垦殖场有茶园114.4公顷,产茶4.62万公斤;东固共大67公顷,产茶1.23万公斤;东固镇53.3公顷,产茶0.325万公斤。
  东固出产的绿茶已成为省、市名牌产品。东固垦殖场茶厂位于东固畲族乡境内,自1968年建厂至今有40年历史,现有茶园面积200公顷,生产茶叶系列产品有东固龙井、东固翠薇、东固毛尖、东固蟠青等,年产优质有机干茶达0.5万余公斤。茶山位于著名的白云山、大乌山脉中间,海拔一千余米,四周苍松翠竹,云雾缭绕,为茶树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2006年该厂茶叶系列产品“东固山龙井茶”荣获国家颁布的“AAA”级绿色有机商标,同时荣获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金奖;2007年荣获“江西名牌农产品”称号;2008年“半山居牌”东固绿茶又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银奖。
  低产茶园改造 主要措施是改树和改土。改树即采用重修剪和台刈(即砍蔸方法),剪去茶树某部分缺乏生机的枝条,以促进新枝生成,培养新的树冠,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改土就是对重修剪和台刈的茶园进行深耕,重施有机肥,以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东固龙井制作工艺 是东固垦殖场从西湖龙井仿制而来的,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直,匀齐光滑、芽毫隐藏稀见,色泽嫩绿或翠绿油润,汤色杏绿清澈,香气清高持久,滋味甘鲜醇厚,有新鲜橄榄的回味,叶底匀嫩成朵。向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闻名。制作工艺手法分为抖、带、搭、甩、捺、挺、扣、抓、压与敲、磨等十种手法。
  棉花
  境内种棉始于宋,种植零星分散,江河两岸平原冲积土区域种植较多。民国前,以种草棉为主,品种为白花棉、紫花棉。所产棉花多为自产自销,农民的衣料主要是自种、自纺、自织的家织土布。民国时期种植改良棉(即陆地棉)。20世纪50年代初引进推广改良棉种“岱字15号”,亩产皮棉由5公斤提高到20公斤以上。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黄(红)麻
  黄红麻是境内的传统农作物,古称枲麻,主要用来织麻布、制麻袋、麻鞋、搓麻绳和麻线。境内黄红麻种植始于唐朝,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
  青原区黄麻种植主要分布在天玉、河东、富滩和值夏靠近大小河流的村庄。解放前,农家种植红皮和青皮两种(俗称土麻)。1951年引进印度长果种黄麻(俗称印度麻)。1973年,引进红麻(洋麻)青皮3号;1983年底,引进中国麻类研究所育成的红麻7804良种,比青皮3号每亩增产20%左右。该品种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抗炭疽病能力强,生育期较短,属中熟品种,亩产可达200公斤以上,并能收到60公斤左右的成熟种子,实现了红麻用种自繁自用的重大技术突破。
  苎麻
  早在明初境内已普遍栽种。解放前,境内生产夏布,种植苎麻为夏布生产提供原料。民国以前多为传统技术,一次种植,多年耕耘收麻,常有几十年老麻园。20世纪80年代推广了“四改”:一改当年栽麻当年不收麻为当年育苗、当年移栽、当年收获;二改年收三次麻为年收四次麻(头麻5月下旬,二麻7月上旬,三麻8月下旬,四麻11月中旬);三改手工刮麻为机械刮麻;四改被动防病灭虫为科学测报防病灭虫。20世纪80年代以前,均是栽植地方品种(鲁斑蔸)。1985年下半年开始引种湖南的芦竹青和广西黑皮蔸。此后,这两个品种已成为当家品种,一般亩产70公斤以上。
  甘蔗
  甘蔗古代叫柘。从南朝梁(502~557)起称蔗。公元5世纪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说:“蔗出江东为胜,庐陵亦有好者”。可见,境内在南北朝已种植甘蔗,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富滩、天玉、河东的赣江及其一级支流两侧的潮土类(俗称沙洲土)地区。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减少。品种有本地热蔗、甘蔗一号、台蔗等。
  烟叶
  境内烟草种类有晒烟和烤烟两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均栽种晒烟(俗称生烟)。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江西农工商矿略》记载:“吉安、泰和、吉水等广种烟叶,且各乡均多仿行”。晒烟加工成的黄烟丝成为境内传统特产之一,品种多为当地品种,叶形有柳叶尖、三角尖、大牛舌、小牛舌等,这些品种大多自繁自用,混杂退化极为严重。1977年,新圩乡和文陂乡从浙江引种烤烟17.1公顷,产烟叶1.04万公斤。1988年吉安市曾号召大力发展烤烟,河东乡也属种植之列,由于技术未过关,亩产仅15公斤,以后境内种植较少。
  籽用瓜(打籽瓜)
  区内生产打籽瓜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有红籽瓜和黑籽瓜两种,主要分布在江河两岸如河东、天玉和富滩,尤以河东的赣江、红光村和富滩的三友村为主。亩产50~60斤。红瓜子盛销广东、香港、澳门。
  果用瓜
  果用瓜除西瓜外,还有金瓜、梨瓜、香瓜等。果用西瓜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种,70年代大面积推广,80年代中期,由平原及沿江河两岸乡镇发展到丘陵山区乡镇,且大多在水田集中连片种植。主要有马兰瓜、青皮瓜、无子瓜等品种。
  药材
  主要有紫苏、枳壳、黄栀子、荆芥、白芍、白芷、茯苓、薄荷、车前子等10多种。
  白芍 1970年吉安县药材公司在东固试种0.7公顷,1973年收获1500公斤,1985年种植0.7公顷,三年后收获。
  白芷 境内主要种植区域在富滩镇的三友村,其他乡镇也有少量种植。1957年,吉安县药材公司在值夏种植0.7公顷,1958年收获2800公斤。1978年和1985年,又分别在值夏镇每年种植0.7公顷。
  茯苓 区内过去在山区松林内有野生。1974年,吉安县药材公司从外地引进人工栽培技术,在东固试种0.7公顷。1975年,扩种14.8公顷,1977年收获3950公斤。1979年种植3.7公顷,1985年收获652.5公斤。
  黄柏、杜仲、厚朴 全区各地有野生。山区比平原丘陵地较多。1975年,开始人工栽培,白云山林场分别种植黄柏10.7公顷、杜仲6.9公顷、厚朴6.7公顷。
  车前子 据日本专家分析鉴定,中国车前子质量较好的为吉安。吉安车前子远销缅甸、泰国、新加坡、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车前子性寒味甘,功能利尿通淋、清热明目。全区各地均有野生。早在300年前,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