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共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31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中共组织
分类号: K269.4
页数: 5
页码: 444-448
摘要: 本章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中共组织机构以及党的主要活动情况。
关键词: 青原区 东固根据地 中共组织

内容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东固第一个中共小组 1927年2月,东固籍共产党员赖经邦受以吉安县巡学员身份和东固籍共产党员高克念以东固涧东书院为据点,吸收当地教员刘经化、汪安国、汪从云、李会风入党,秘密建立东固第一个中共小组,赖经邦为负责人。
  中共东龙支部 1927年9月成立于东固,赖经邦当选为支部书记,支部下设五个党小组:敖上小组,组长段蔚林;东固小组,组长刘经化;江口小组,组长戴希贤;古龙小组,组长罗乐天;安乐小组,组长汪安国。各小组在支部领导下,深入群众,物色可靠对象,各自向四周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开展政治宣传,组织群众起来打土豪,筹款子。
  中共吉安县委 1927年7月,中共吉安县委成立,书记梁明哲。8月,吉安“八六”事变后县委停止活动。9月,中共吉安县委恢复活动,书记张一道。10月,中共吉安县委受赣西特委领导,全县成立中共东区、西区、南区、北区等4个区委。1928年2月,新增中共东龙区委,中共吉安县委下辖5个区委。
  1928年5月,吉安党团组织在吉安城遭破坏,中共吉安县委停止活动。
  1928年7月,中共吉安县委恢复,与中共赣西特委合署,书记贺俊,受中共江西省委领导。
  1930年10月4日,在吉安城重新成立中共吉安县委,书记毛泽覃。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其他组织不详),受省行委领导。下辖东固、富田、纯化、儒林、水东、西区等区委和吉安市委。11月18日,县委迁至陂头,后迁富田陂下。年底,为配合第一次反“围剿”战争,赣西中路总指挥部成立,中共吉安县委停止工作。
  1931年1月,中共吉安县委恢复,书记毛泽覃,县委驻吉水水南松山,辖赣江以东的东固、富田、纯化、儒林(部分)、水东、泰和县之罗家以及吉水县之白沙、水南、中鹄、冠山、折桂等区委。6月,县委撤销。
  中共赣西特委 1927年10月,中共赣西特委在万安县成立,指挥赣西农民暴动和负责整理所属党的组织。1928年3月,赣西特委撤销。
  1928年7月,中共赣西特委兼中共吉安县委恢复,贺俊任书记;1928年12月,唐在刚代理书记,不久江建民代理书记;1929年4月,省委常委冯任接任书记。赣西特委下辖6个区委,共20个支部,党员800余人。
  1929年5月,赣西第一次党代会在东固召开,选举产生了新的特委,冯任正式当选为书记,曾山当选为特委委员。9月15日,特委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改组常委。11月8日,特委在吉安城遭到大破坏。共青团赣西特委书记曾道懿叛变,供出吉安城全部组织和文件,致使省委特派员赵醒吾、特委常委黄宜、申中及200多名党、团员和群众枉遭牺牲,中共赣西特委机关迁往吉安县陂头(今青原区文陂乡渼陂)。1930年2月,中共赣西特委下辖东固、富田、纯化、儒林、儒行、延福、坊廓、西区、水东等9个区委,1个行动委员会,4个特别支部。
  中共东龙区委 1928年2月,东龙区委(对外以文化团体名义,称“红色曙光社”)成立,书记高克念,下辖东固、敖上、江口、南龙、安乐、六渡、三彩等7个支部。
  中共赣西南行动委员会 1928年5月成立于东固,刘士英任书记,萧韶、丘倜、詹天龙、赖经邦任委员,专门指导赣西南各地的武装暴动。
  中共东固区委 1928年10月,东龙区委改为东固区委,下辖东固、富田、水南、白沙、崇贤、枫边、潭头、沙溪等20个支部,党员300余名。区委书记先后由刘经化、汪耀蒽、袁振亚、汪安国、唐思明、萧芳怀、罗焕南、李花蒈、彭国序、王权贤担任。1935年4月,国民党军队攻陷东固苏区,东固区委停止活动。
  中共纯化区委 1928年底,中共纯化区委在值夏三格塘成立,杨成芙、杨志斌、刘文山、罗厚云、李新民、罗正善先后任书记,区委下辖沙湾、中村、武岗、小水、马埠、毛家、永乐、桐坑、新车、樟溪、坪上、水北等村的党小组或支部。1931年11月,纯化区委改称陂头区委。1934年11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纯化区委解体。
  中共儒林区委 1929年上半年成立,驻七姑岭。1931年3月国民党进占儒林区,儒林区委解散。1931年4月重新组建。1934年下半年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苏区,又被迫解散。
  中共中鹄区委 1929年5、6月间,中共中鹄区委成立,隶属中共吉水县委,李白芳、王甲天、易道生、蔡拔萃先后任区委书记。不久,为便于开展活动,中鹄区委改为水东区委同年6月,恢复中鹄区委。1929年底,中鹄区委隶属赣西特委,后又先后隶属赣西南特委、永吉泰特委。1931年11月,中鹄区委隶属公略县委。中鹄区委辖桥头、岭下、下岩、施家边、古富、皂村、富滩、良下、社山、张家渡等十几个党小组或党支部。1934年11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鹄区委被迫解散。
  中共水东区委 1928年初,赣西特委委员曾山、萧道德、萧义亿等到水东工作,发动“年关巴茅坑暴动”,建立中共水东特别支部,萧道德任书记。1929年8月,赣西特委决定将水东特支升级为水东区委。萧道德、萧炳德先后任区委书记。区委机关驻黄龙塘(今青原区河东街道浒岗村委会),后迁水东杨家庄(今青原区河东街道芫下社区)。区委辖厦里、斋楼、上达、塘上、梅林、草坪、园背、坪湖等8个乡党支部,党员约50名。1929年末至1930年初,吉安近郊农村先后成为苏区。红军占领吉安后,水东区委归属重建的吉安县委领导。第一次反“围剿”期间由于战争形势变化和苏区范围的缩小,水东区委多次改组,水东区遭敌多次袭扰,但水东苏区范围未全部丧失,其间水东区委由水东杨家庄迁至中鹄区社山(今青原区富滩镇社山村),由温恭接任区委书记,坚持在水东开展游击战争。1931年6月,水东区并入中鹄区,水东区委撤销。1932年初,水东区恢复,重建中共水东区委,先后由施庚生、刘令钧、许棉然任书记。至1934年4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水东区委被迫撤销。
  中共富田区委 1930年1月,中共富田区委在富田陂下村成立,胡显福、廖志高、罗国卓、彭国序、匡守达、陈祥开先后任书记,下辖新安、山中、草坪、水口、木湖、高庄、匡家、陂下、王田、江背、横坑、杨柳、花岩、北坑等党小组或支部。1935年5月,国民党军队进犯富田地区,区委被迫停止活动。
  中共赣西南特委 1930年“二七”陂头会议决定将中共赣西、赣南、湘赣边三特委合并成立中共赣西南特委。3月22日,在富田召开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共赣西南特委,选举萧道德、萧芳全、邱达三、李文林、刘士奇、胡炳田、胡品、王怀、胡益寿、龙超清、陈婉如、丛允中、曾如柏(曾山)、谭思聪、刘天干、郭承禄、郭贞为特委委员;曾炳春、金万邦、钟蛟球、贺怡、赵世嘉、谢汉昌、古柏、段起凤、李白芳、周冕、彭桂峰为候补委员;刘士奇、王怀、萧道德、李文林、丛允中为常委;刘士奇为书记。8月,召开特委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李文林传达中央“左”倾方针,批判“农民意识”、“保守割据观念”,主张“一切工作向北猛进”。会议决定撤销特委书记刘士奇职务,改组了常委,由李文林、曾山、王怀、郭承禄、萧道德为常委,郭贞、陈婉如为候补常委,曾山为书记。中共赣西南特委内设组织部,部长王怀;宣传部,部长刘士奇兼;秘书处,秘书长李白芳;工运委员会,书记萧道德;农运委员会、妇女委员会,书记陈婉如;军运委员会,书记曾炳春。下设东、南、西、北四路行委和直属党部,管辖原赣西、赣南、湘赣边三特委所辖区域。1930年3月下旬,将南路行委改为东河、西河两行委。5月,将直属党部改为中路行委,形成六路行委,8月,恢复四路行委和直属党部。特委成立时驻吉安县陂头,1930年6月迁驻吉安县永阳,后再迁吉安县横江。
  中共江西省行动委员会 1930年10月,撤销中共赣西南特委,在吉安城成立党团合并的江西省行动委员会,李文林等13人为委员,李文林任书记,李文林、曾山、陈正人、丛允中、段良弼等为常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和秘书处。组织部部长丛允中,宣传部部长陈正人,秘书处秘书长李白芳代理。将全省划分为赣东、赣南、赣西、北路4个行委。11月14~15日,省行委在吉安城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代表总前委出席,会议传达了罗坊会议精神,布置暂时放弃吉安城,作战略转移,并讨论深入土地革命中一些具体政策。
  11月18日,省行委撤至陂头,后迁至富田陂下,12月再迁永阳。
  1931年1月,江西省行动委员会解散。
  中共赣西南特区委 1931年1月17日,江西省行委宣布解散的同时,在富田成立中共赣西南特区委,书记陈毅。原各路行委改组成立中共东、南、西、北四路分委。6月,特区委撤销。
  永(丰)吉(安)泰(和)特委1931年6月,撤销中共赣西南特区委的同时,在赣江东岸成立中共赣南、赣东、永吉泰三特委。中共永吉泰特委书记毛泽覃,后李富春。委员毛泽覃、贺怡、陈正人、萧克、余泽鸿。同年11月解散。
  中共永吉泰特委成立时驻吉安县东固,后迁泰和桥头,再迁兴国、老营盘等地。
  中共公略县委 为纪念红三军军长黄公略,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划出吉安、吉水、泰和三县赣江以东的苏区合并成立公略县。中共公略县委机关驻吉水水南松山,书记毛泽覃。辖中共吉安县水东、东固、富田、纯化、儒林和吉水县中鹄、水南、白沙、折桂、开伦、冠山及泰和县罗家圩12个区委。
  中共公略中心县委 1932年3月,中共公略中心县委在公略县水南成立,与公略县委合署,毛泽覃任书记,中心县委隶属中共江西省委,驻水南。8月中心县委迁至公略县陂下(今青原区富田陂下)村。1933年8月,永丰、公略、万泰、新淦、龙冈五县党代会在富田陂下村召开,会议决定撤消公略县中心县委,成立永丰中心县委。
  永丰中心县委 1933年8月,在永丰县腾田正式成立永丰中心县委,领导公略、万泰、永丰、新干、峡江五个县委,李书槐任中心县委书记。永丰中心县委以永丰腾田为活动中心。第五次反“围剿”后解体。
  中共公(略)万(泰)兴(国)特委 1934年10月,江西红军北上抗日,中央土地部代部长胡海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不久,根据苏区中央局指示,胡海回到东固,在桥头岗召集中共公略、万泰、兴国三县县委会议,宣布成立中共公万兴特委,书记徐达志,后特委受江西省委领导。
  第二节 主要活动
  党的会议
  东固敖上会议 1927年9月,赖经邦、高克念、曾炳春等人在东固敖上段蔚林家中召开党的积极分子会议。赖经邦、高克念、刘经化、汪安国、曾炳春、汪云从、段蔚林、胡鸣岗、罗东天、戴希贤、黄启绶、李会风等十二人参会。赖经邦主持会议。敖上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指出了创建根据地的有利条件,作出以下决定:一、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决定成立中共东龙支部,以确立领导核心,为开展革命活动奠定组织基础。二、恢复和发展农民协会。决定在党支部领导下,由赖经邦、曾炳春、刘经化、汪云从、李会风等五人负责,在原九区农民协会的基础上,尽快组织成立东固农民协会,以便通过农民协会发动群众,组织领导抗粮、抗债斗争,支援革命军,并通过农民协会的活动,培养和考察入党对象。三、建立革命武装。决定收集大革命时期原九区农民协会的九支枪,成立工农革命军,归东龙支部领导,派段蔚林前往永丰县丝茅坪争取“劫富济贫”的段月泉、段月忠兄弟的武装。
  赣西第一次党代会 1929年5月,赣西第一次党代会在东固召开,大会为贯彻党的“六大”精神,作出了《加强政权建设和加速土地革命大纲》的政治决议,选举产生了新的特委。
  于田会议1930年1月中旬于田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红五军军委、赣西特委、湘赣边特委代表和中央巡视员彭清泉等。会议研究了党的政治任务和红军统一指挥等问题,作出了以下决议:把赣西的地方武装江西红军独立第二、三、四、五团和永新、宁冈、莲花县赤卫队编为红军第六军以便集中红军主力,积极准备进攻吉安;将赣西特委和湘赣边特委合并为赣西特委;对土地革命、青年团、工会工作等均有详细的讨论和决定;对袁文才、王佐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错误的处理。
  “二七”陂头会议 1930年2月6日“二七”陂头会议召开。参加联系会议的有红四、五、六军军委,赣西、赣南特委代表。会议中心议题是研究武装群众、扩大红军、建立红色政权和分配土地等重大问题。会议明确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规定赣西南党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苏维埃区域、深入土地革命、扩大工农武装;明确了攻打吉安的总目标,并作出了战略战役的部署;对土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二七土地法》;对苏维埃的建立问题作出了决议;对组织领导机关和整顿组织问题作出了决议,决定成立了新的共同前委,决定成立赣西南特委,决定召开赣西南党的代表大会。
  赣西南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0年3月22~29日,赣西南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吉安县富田陂下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30余个县区党组织近80位代表,代表党员3万余人(赣西2万余人,赣南7000余人)。大会明确提出了赣西南党当前与今后的四大任务是夺取江西全省政权为总的行动目标;彻底分配土地;扩大苏维埃区域;武装工农,扩大红军。大会选举产生了赣西南特委,将赣西苏维埃政府改为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曾山仍任主席。这标志着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赣西南苏维埃区域已经形成,东固革命根据地从此完全融入赣西南革命根据地,成为赣西南苏维埃区域的中心。
  赣西南特委“二全会议” 1930年8月5~11日,赣西南特委“二全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特委委员,各路行委代表,工作上有特殊关系者共37人,李文林主持会议。会议内容有传达李立三主持的党中央批评“赣西南政治路线的错误”和所谓“农民意识特别浓厚,保守观念,武装不集中等错误”;传达了李立三主持的党中央否定攻打吉安的成果及意义;会议部署要在三个月内把共产党员由3万发展到15万,强调要把所谓“富农分子”、“动摇分子”清除出党;传递贯彻全国苏代会精神,同时错误地批评和处理了特委书记刘士奇;会议决定改组和健全赣西南特委常委,以保证对“左”倾错误的顺利执行。赣西南特委“二全会议”的召开,把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从原来正确的轨道上滑入了“左”倾错误的轨道。其影响直到1930年10月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与江西省行委在新余罗坊会议时才最后使赣西南党向正确方向转变。
  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 1931年4月,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在东固敖上召开。第四次讨论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问题。毛泽东在会议上作报告,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会议最终确立了毛泽东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
  建立革命武装
  根据敖上会议决定,会议组织者收集九区农民协会的九支枪,挑选二三十名身强力壮的农协会员,组建工农革命军,赖经邦任队长。同时,通过亲友关系,段月亮和段蔚林劝说绿林武装“三点会”首领段月泉改弦易辙,参加革命。1927年10月底,段月泉率部20余人从兴国县蜈蚣山到东固参加工农革命军,段月泉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副队长。
  1928年2月,在东固、永丰、延福地方武装的基础上,成立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七、九纵队。
  1928年9月,七、九纵队合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
  1929年2月,成立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四团。
  武装斗争
  1927年11月,赖经邦率领工农革命军举行东固暴动,打击了东固地区土豪劣绅代表王初曦的反动嚣张气焰,取得了武装暴动的胜利,东固工农革命军因此声威大震,邻近绿林首领纷纷投奔。泰和县紫瑶山的孙道发、永丰县良村民团首领梁人杰、东固三彩“三点会”头人曾金山都先后带人带枪参加了工农革命军。东固工农革命军不断在邻县边沿山区开展游击斗争,组织农协,打土豪筹款,发展了这一地区的农村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的胜利影响了周围革命人民。1928年上半年,东固周边的农民纷纷组织开展革命斗争,前往东固取经求教。东固工农革命军对各地农民武装有求必应,主动支援。往北,工农革命军的武装活动扩展到吉水县的罗沆坑、水南、白沙和富田花岩等地,帮助地方建立秘密党小组,参加白沙、水南暴动和捕杀反动武装红枪会的斗争;往南,工农革命军的武装活动扩展到了兴国枫边、西林、崇贤、大龙等地,进行了抗租、抗粮、抗税、抗债、抗息的武装斗争,将武装暴动列入兴国县共产党的重要议事日程,从此兴国武装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革命很快影响到兴国、于都、宁都广大地区。1928年3月,第七纵队应于都党组织邀请,派出詹天龙、梁人杰带领队伍前往于都桥头支援农民暴动,同年6月,赖经邦率领七纵队和东固工农群众攻打兴国枫边靖卫团,捣毁靖卫团巢穴,但在追歼残敌中遭遇伏兵,不幸被捕牺牲,后段月泉率队痛歼了枫边靖卫团,枫边贫苦农民也借此纷纷举行暴动。往东面、,工农革命军在永丰县的潭头、芹溪、沙溪一带秘密组织农会,帮助建立党小组,组织了芹溪、潭头和沙溪暴动;往西南,工农革命军在泰和中洞的伯佐、诸贤坑、桥市等地成立了农协,制定了“三抗”、“五抗”斗争策略。与此同时,于都桥头、万安等地党组织领导的暴动失败后,将部分革命武装人员转移到东固休整,学习东固革命斗争经验。同年6月,赖经邦率领七纵队和东固工农群众攻打兴国枫边靖卫团,捣毁靖卫团巢穴,但在追歼敌军中遭遇伏兵,不幸被捕牺牲,后段月泉率队全歼了枫边靖卫团,枫边农民借此纷纷举行暴动。
  领导经济文化建设
  根据地初创时期,敌人对根据地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东固地方党组织和东固农协采取了许多有力的经济措施,建立各种经济机构,以解决军民生活必需品及军事用品。工业生产方面,建有各种兵工厂、农机具厂等;农业生产方面,农协会干部都头搞好生产,农协会奖励农业生产;商业金融方面,兴办银行业和消费合作社;文教卫生方面,兴办平民小学,筹建红军医院,组建赤色邮政局。
  形成武装割据
  东固党组织和东固工农革命军经过几个月的英勇奋战,在以东固为中心周边地区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成功,发展了党的组织、建立了乡村农协、扩大了革命武装,使这块五县交界之处的东固地区,变成了挺然屹立的革命红色区域。1928年4月,中共江西省委给中央报告:“永丰、兴国、于都三县交界处已形成割据”。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