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第一届(2001~2006)区政府施政纪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14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第一届(2001~2006)区政府施政纪要
分类号:
D625.56
页数:
3
页码:
345-347
摘要:
本节记述吉安市青原区第一届(2001~2006)区政府施政纪要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了体制改革、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旅游开发、社会事业等。
关键词:
吉安市
施政纪要
人民政府
内容
体制改革
2001年,区政府对相关相近职能的部门进行合并,实行几块牌子一套人马,多个部门合署办公,全面完成与相关县市区的事权交接工作。
人事制度改革 2002年,率先在全区中小学校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校长实行推选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2003年,全区卫生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按需设岗,全员聘任;2004年,教育、卫生等系统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005年,将乡镇事业单位管理权限下放乡镇。
财政管理体制 2001年,按照“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定交定补、自求平衡”的原则确定乡镇财政体制,推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会计结算中心;2004年,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和下管一级、综合奖励”的原则制定新一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2002年,开始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2004年,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向种粮农民发放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06年,按照“收入上划、超收奖励、核定支出、总额包干”的原则实行第三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实行“乡财区代管”。
企业改制 2002年,完成明胶厂、五建公司、值夏供销社等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2003年,完成部分粮食购销企业、吉安二米厂和河东开发区、东垦下属部分企业的改制;2006年,全面完成国有商业、供销系统改制,全部实行社会化管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2004年10月启动,2006年4月顺利通过省林改检查组验收,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经营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2003年开始,以农村公路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大决战战略,青东公路于2004年全线竣工通车,至2006年年底修建公路总里程637公里,实现100%乡镇、96%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交通落后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
城市面貌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建成以青原大道、正气路等为主干道的“三纵五横”的城区路网,启动河东滨江新区建设,吉安大桥建成通车,城区面积拓展到7平方公里;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机关住宅小区、梅苑小区、天立花园、金竹园等住宅小区相继建成,新增住宅面积一百二十多万平方米,城区人口增加到6万人;2003年和2005年,分别开展创“省级卫生城”和“省级园林城”活动,对火车站广场、河东开发区三角花坛进行改造,中心城区绿地面积增加至18万平方米;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完成集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2006年,全区开展违法用地整治活动。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设施 2003年,青原区探索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水利建设新路子,2005年,启动实施水利建设三年大决战,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提高水利设施为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至2006年年底,多渠道筹措水利建设资金7600余万元,除险加固小(二)型以上水库14座、堤防15处,新修小山塘水库76座,改造中低产田2766.7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733.3公顷。2004年荣获全省水利建设“鄱湖杯”奖;2004年,启动实施了农村饮水“户户通”工程,解决和改善近5000户2万余人的饮水困难。
农业产业化 发展高效城郊型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培育农产品示范基地,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以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为主导的农业生产格局。至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2533.3公顷、产量1.186亿公斤;蔬菜播种面积近4000公顷,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46.7公顷;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创绿色品牌3个。2002年起,对23个贫困村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扶贫及劳动力培训为重点的扶贫开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启动以农村“五通一气”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打庐陵文化特色,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工业发展
建区后,青原区大力实施“工业兴区、工业强区”战略,以园区为主战场,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增加投入为动力,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2001年,拓展梅林工业区规模。2002年,采取以地置换和在全区开展筹集工业园发展资金等办法,开发建设青原(华能)工业区,并将富滩工业区上划区园区办管理加快建设。2003年,组建青原工业发展有限公司。2004年,国家对开发区土地清理整顿后重新审核确定河东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面积400公顷。2005年,启动河东经济开发区新工业园建设,初步建成富滩、华能、梅林、新工业园四大工业发展平台。至2006年年底,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亿元,开发面积273.3公顷,落户企业72家,初步形成医药、化工、食品、建材、机械电子等五大支柱产业。荣获2002~2004年江西工业崛起三年翻番奖。
旅游开发
针对辖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青原区重点实施“旅游旺区”战略,主打“古村文化牌、红色政治牌、文山正气牌、佛禅文化牌、绿色生态牌”五张牌。2002年,高标准编制《青原区2002~2020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06年,连续举办四届渼陂占村旅游文化节。2004年,渼陂古村被列为吉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历史文化古村,青原山风景区成功创建A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2005年,开工建设青原山景区旅游道路,启动文天祥陵园景区建设,渼陂古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东井冈红色旅游线路纳入国家红色旅游范畴。2006年,建设文天祥陵园文天祥汉白玉雕塑、广场和三个山门牌坊等项目,举办文天祥诞辰770周年系列活动。
社会事业
教育方面 青原区调整全区学校网点布局,2001~2006年,共撤并中学2所、小学29所,共投入校建资金6000万元重点改造学校危房,新建或改建校舍6.3万平方米。2002年,井冈山师院附中由市重点中学升格为省重点建设中学,2004年列为省重点建设高中。2003年,青原山中学实现整体搬迁。2005年,青原区天立实验小学建成开学。
文化广电 2003年,开播《青原新闻》;2004年,广电光缆铺通全区各乡镇;2005年,组建区歌舞团;抢救保护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节目;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公共卫生 2003年,青原区成功抗击“非典”;2004年,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组建区卫生监督所和区疾病控制中心;2005年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
社会保障 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五保合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救助等5大类16项社会救助体系。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