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方志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12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地方志工作
分类号: D235.56
页数: 3
页码: 331-333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地方志工作的情况,建区前,今青原辖区内没有专门的修志机构,但史志文化历史悠久,传承有序。早在宋朝,境内即盛行编修族谱,而且体例规范,编排得当,礼仪完备,组织严密,为一族一脉之大事。这种传统代代相传,除“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日”遭禁毁外,历久不衰,延续至今。部门志的编修,青原山净居寺独树一帜。
关键词: 地方志工作 吉安市 青原区

内容

建区前,今青原辖区内没有专门的修志机构,但史志文化历史悠久,传承有序。早在宋朝,境内即盛行编修族谱,而且体例规范,编排得当,礼仪完备,组织严密,为一族一脉之大事。这种传统代代相传,除“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日”遭禁毁外,历久不衰,延续至今。部门志的编修,青原山净居寺独树一帜。
  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年),净居寺住持笑峰大然发起编修《青原山志》,1942年,编修《青原山续志》,两部志书为吉安市范围内所仅有。
  《青原山志略》系清顺治年间青原山净居禅寺住持笑峰大然发起并主编,后由湖西兵备道施闰章补辑,继任净居禅寺住持药地智者修饰、补充。是志凡13卷,卷1记山水、道场,卷2为僧传,卷3为书院,卷4为碑记,卷5为序说,卷6为游记,卷7为疏引,卷8为书,卷9、10、11为诗,卷12、13为杂记。卷首发凡7节为施闰章撰写,对各卷大意作解说,阐发编纂之旨。是志内容以青原山净居禅寺自唐神龙元年(705)开山以来的历史、历代住持更替、寺院殿堂建筑、高僧大德及善知识参学游访之行踪、艺文等为主体,范围广及全山诸寺院、庵堂、书院,述及山水、景物,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志对于书院会馆制度、释儒二教理论多有记述,关于僧众、学者之间的讲学答问、书函往来记载尤为丰富。有清康熙八年(1669)刊本。1998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重印校刊本面世。《青原山志略》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与学术地位。
  《青原山续志》系1941年由刘子益、萧桂荣、释高光等人发起,彭大融、罗镜仁编辑。是志以清康熙八年(1669)版《青原山志略》为基础,增补其后两百余年史料编纂而成。是志共8卷,卷首载旧志序、新修序、释印光撰《西方三圣像赞》、彭大融居士血书《普劝善信戒杀放生素食文》、山图。卷1载禅宗系统、寺历建置,卷2为僧传,卷3为梵刹,卷4为山川金石,卷5为艺文,卷6为纪事,卷7为书院学校,卷8为杂识。与《青原山志略》相较,是志着重充实了自清康熙八年(1669)至1944年青原山净居禅寺历代住持、寺宇建筑等变化情况,记及青原山全山寺庵及学校书院内容。在篇目设置方面更为精练,收载内容更加谨慎。艺文卷将入载重点“凡有关世道人心之记载,清净高尚之诗歌则必录之”,而对“游心景物,发遨游之兴而已,于世无补”者则删之,现有1944年吉安道德分会孤儿习艺所石印3册本传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辖区内各乡镇政府重视乡镇志的编修,编纂质量较高,成果丰硕,且极具史料和研究价值。区内编纂出版的乡镇志有《东固镇志》和《富田乡志》。《东固镇志》出版于1995年,是志采取以类系事,横铺竖写,纵横结合的编纂方法,全书分目录、序言、凡例、概述、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方言、人物、附录共13篇,40章,176节。《政治》、《军事》、《人物》,着重详细地记述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壮大。特别是在艰苦卓绝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里,东固曾创造第一等的工作,建立了红色政权和第一支江西地方红军红二团,同时印刷了第一张中央苏区红色纸币“东固平民银行”纸币。《社会》、《方言》详尽地介绍了东固的民间传统礼俗,地方特色和汉、畲、客家语言。《文化》详细介绍当地传统文化、文物、名胜和现今文化状况。1989年11月出版的《富田乡志》,比较全面介绍富田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出生地,也是革命老根据地。党史上所谓“富田事变”发生在这里,中共江西省行委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赣西南特委、赣西南苏维埃政府驻地。另外,已编成书稿未出版的有《文陂乡志》。
  青原区原分属吉安县、吉水县、原县级吉安市,三地均有县(市)志,其中原县级吉安市于1997年8月首修《吉安市志》,是志除概述、大事以外,共35篇,159章,577节。2000年续修《吉安市志》,2002年出版发行。吉安县志编纂始于宋嘉泰年间,入明以后,有洪武、嘉靖卷;康熙年间两修,乾隆、道光、同治各一修;民国时期,有1920年和1941年的《吉安县志》,新编《吉安县志》1984年12月开始编修,1994年11月出版;续修《吉安县志》于2010年出版发行。吉水县编志也是始于宋嘉泰间,元朝修有《吉水州》志,自明到清先后八次编修县志;新编《吉水县志》于1982年始,1988年定稿,1989年出版发行;续修《吉水县志》于2010年出版。
  青原区成立后,地方志编纂机构设在青原区档案史志局。2001~2010年,组织专业人员撰写《江西年鉴》青原卷稿件,为省志办历年《江西年鉴》提供青原卷资料共4万余字。2008年,为《吉安市情》提供资料1万字左右,图片14幅,为青原区旅游规划提供历史依据,为外来寻宗问祖和查找解放前烈士确切身世者提供协助。
  区志编纂
  2008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建区10周年之际,组织编纂《青原区志》。2008年8月,《青原区志》编纂委员会和编辑部成立,编辑部设档案史志局。2008年8月18日,召开首次区志编纂工作大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并讲话,区委分管领导主持会议,区政府分管领导作工作部署,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周慧及方志处专家莅会指导。全区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驻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撰写人员参加会议。会议同时将区志编纂纲目下发各承编单位,编修工作进入资料长篇的撰写阶段。2010年1月20日,召开第二次区志编纂工作大会,进行了修志知识的再培训和再动员。根据《青原区志》编修工作的需要,2010年6月,开展全区人物、氏族、习俗、方言和名胜古迹等调查工作。组织全体编修人员分成两个工作组,逐乡、逐村、逐户探访调查,实地勘验,核查文献谱碟,历时4个多月,为区志的编修工作积聚了翔实的资料。
  部门志编纂
  区史志部门积极引导区内相关部门单位编纂部门志和各类专业志,在编纂过程中,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精神,讲授志书编纂专业知识,严把编纂质量关。
  青原区教育志2009年,新修《青原区教育志》,由区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在区史志部门指导下进行编写。志书由序言、凡例、图照、表、大事记及各级各类教育简志、附录、编后语等构成。编纂时遵照史志的一般原则结构,“事以类从、类为一体、层层统属”,具体分编、章、节、目、子目五个层次,全书分古代教育与苏区教育、现代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界人物、古今文选5编16章72节,古代教育与苏区教育编分古代教育、革命根据地(苏区)教育两章,现代教育编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井冈山大学)、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6章,教育管理编分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党群组织、教育教学管理4章,教育界人物编分古代近代教育名哲先贤传、现代教育人物两章,古今文选编分古近代文选、现代文选两章,重点记载近10年来教育方面的新成就、新经验、新问题,以及结合城乡交汇的不同特点,红古绿的地方特色,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编纂。2010年8月内部出版。
  青原山志2009年,区政协和青原山净居寺拟续修《青原山志》;至2010年底,初稿编写工作基本完成。志书以史实为基础,以史料为依据,以禅宗文化为主体,全面客观反映青原山的山水自然、人文历史。内容不设时间上限,自有青原山史料记载始,下限为2010年12月。范围以青原山为主体,包括与其有关的周边历史人文和对外影响。全书分山水形胜、青原禅林、道教仙坛、荆杏双修、艺文著述、文物古迹、自然社会、旅游观光、杂记9篇35章。尚未出版发行。
  年鉴编纂
  2005年9月,启动《青原年鉴(2001~2006)》编纂工作,2007年7月正式出版。《青原年鉴(2001~2006)》是中共青原区委、区政府主办的地方综合性年鉴,是青原新区成立6年来第一次组织编纂的全面、系统、真实反映青原区自然历史、区政风貌、经济社会、人物风范的大型工具书。
  《青原年鉴》采用部类、分目、条目的梯级编辑法,共98.3万字,71个彩版,印数1000册。全书共分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辅助信息三大部分。综合情况设特载、专记、青原概览、大事记4个栏目。动态信息设中国共产党吉安市青原区委员会、青原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青原区人民政府、政协青原区委员会、中共青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武装、政法、工业经贸、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交通与邮电、旅游、农林水、财政与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科教文卫体、社会生活、乡镇街道场、驻区单位、人物21个栏目。辅助资料设荣誉名录、统计资料2个栏目。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