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发展战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06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发展战略
分类号: D292
页数: 3
页码: 289-291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的发展战略,其中包括了“四区”发展方向、“三力青原”发展愿景、“三新青原”发展目标等。
关键词: 吉安市 青原区 发展战略

内容

“四区”发展方向
  青原区挂牌成立后,第一届区委领导班子在认清区情和审视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逐步把青原区建设成为“新办工业的聚集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生态旅游的观光区、精兵简政的样板区”的发展战略定位。按照这一定位,提出一年起好步、两年打基础、三年迈大步、五年创一流的战略步骤。2003年,区委在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罕见旱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工业强区、城建兴区、旅游旺区、农业稳区”发展思路,奋力推进全区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化进程。2004年,区委进一步明确以建设滨江花园城市为契机,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工业区建设为突破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力求工业经济扩总量,特色农业上规模,商贸旅游创品牌,城市建设树形象,着力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十五”末的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11.2亿元增长到17.28亿元;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2320万元增长到6390.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1.2亿元增至9.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2.71亿元增至4.43亿元。
  “三力青原”发展愿景
  2006年,第二届区委领导班子认为青原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必须以更大的构架去承接吉安的发展,以更广的思路去谋划青原的未来,以更快的速度实现青原新跨越。2006年7月,区二届一次党代会提出把青原区建成为“实力青原、活力青原、魅力青原”。
  建设实力青原将培植壮大产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强力实施工业强区、农业活区、旅游兴区三大战略,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集群经济,以产业促发展,靠产业增实力。按照“抓重点、强支柱、优产业、壮园区”的思路,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工业园区为主平台,全力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以弘扬庐陵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整合区内丰富的红、古、绿资源,全面打好渼陂古村、红色东固、文山正气、佛禅文化、绿色生态五张牌。
  建设活力青原 将创新作为首要动力,大力推行机制体制改革,全面激活全民创业激情,以创新促进步,靠创新添活力。继承和发扬东井冈精神,摒弃守旧日封闭意识,树立开放创新思想,努力在全区上下形成敢想、敢闯、敢干的浓厚创业氛围。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坚定不移地将管理放活、对企业放权、把市场放开,全力构筑灵活而有序的体制机制。将全民创业作为增加活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大力拓宽创业领域;积极培育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创业主体,努力造就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业大军,在全区形成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忙致富、千舟竞发谋发展的创业格局。
  建设魅力青原 将和谐作为根本追求,切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以和谐促稳定,靠和谐显魅力。以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坚持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全面拉大城市框架,全力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积极将青原打造成吉安的商贸城、物流城、大学城。突出庐陵文化特色,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富民产业为支撑,扎实推进独具青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产业兴旺、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新型农村。坚持以民生为本,实施、建立和健全覆盖全区城乡的公路网络、通信和流通网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卫生服务体系、污染治理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八个全覆盖。同时,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三新青原”发展目标
  2008年7月,面对“决战两区”的快速推进,区委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区第二届党委、政府任期后三年努力把青原区打造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靓丽新城区、开拓开发的高效新园区、整合历史文化的特色新景区”。打造“三新”青原,是青原区落实市委市政府决战“两区”战略的具体行动,又是区委、区政府对历届班子发展思路和“三力”青原发展愿景的承接和延伸。
  靓丽新城区建设 坚持平面拓规模、立体提品位,重点是围绕“建设滨江城、连通电力城、配套大学城、拓展商贸城”做靓“四大板块”。实施东拓西扩、南延北展的城市拓展工程和城市空间优化工程,“东拓”包括推进青原山景区道路建成通车及周边土地开发,在6平方公里的绿水青山中建设旅游度假和高端宾招、住宅区;“西扩”就是建设滨江城,始终把推进滨江新区开发作为全区最大的项目、最大的责任、最大的难点、最大的考验来对待,全力抓好征地拆迁,推进九条道路建设,为滨江全面开发建设创造成熟条件,力促滨江新区早日建成;“南延”包括“连通电力城”的华能大道改造、赣江大桥以南28.5公顷农民发展用地和华能大道周边开发;“北展”包括105国道“二改一”、新工业园区400公顷规划用地项目落户和“配套大学城”的井冈山大学商业服务中心建设、大学周边环境整治。高标准推进提升功能和产业配套的城市空间优化工作,包括正气广场、文山公园、东井冈公园、城区污水处理厂、滨江学校、青原山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区文化馆、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建设等城区设施配套和贸易广场、综合市场、步行街、汽车文化城、庐陵风情美食街、建材装饰街等专业市场的培植壮大,促使新区商贸上规模、提水平,加速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城区面积由建区初不足3平方公里拓展到1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建区初1.2万人增至8万人,新增商住开发面积300万平方米,城区绿地覆盖率由建区初的12%增加到40%,路灯亮灯率提升至98%以上,城市化水平增至45.8%。
  高效新园区建设 坚持载体显档次、产业有特色,重点是围绕“做靓园区、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活“三篇”文章。按照统筹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完成园区路网、给水排污等基础工程建设和园区公交、金融网点等配套设施,建成电子工业城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为企业搭建好落户平台,大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按照把大项目打造成大产业,把大产业打造成大板块的要求,大力培植特色支柱产业,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节能照明、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有色金属、工艺制造、矿泉水等产业,力争主导产业板块形成集群。坚持全民招商与招大引强相结合,突出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的项目招商,进行以工业为主的各领域招商。201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1.56亿元,是2000年26倍;量一光电等投资10亿元的大项目开工在建,工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增至34.3%。
  特色新景区建设 坚持景区树品牌、沿线塑风格,重点是围绕建设庐陵文化旅游带、城乡协调示范带推进“两带建设”。建设庐陵文化旅游带,将临江古窑、净居寺、胡铨故里、渼陂古村、文山故里、白云湖、东固革命根据地等景区景点一线串珠;致力于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再现临江古窑作为南窑瑰宝的无穷韵味,凸显青原山景区禅宗文化的厚重底蕴,展示渼陂古村和陂下古村中国最具魅力古村落的迷人风采,把文天祥陵园建设成面向全国的文山正气精神家园。建设城乡协调示范带,突出村镇有特色、产业有支柱、民生有保障、组织有阵地,实施“两改三化四配套”六大产业体系和十大服务功能建设。着力改立面塑风格、改危房保平安工作,抓好公路沿线危房的全面改造,加紧实施造林绿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通过自来水、卫生厕、禽畜栏、信息网配套,改善生活环境,实现“户户通上自来水、家家用上卫生厕、村村装上宽带网”;建设生态安全体系、农田灌溉体系、农村路网体系、防火防汛防疫体系、产业帮扶体系、商贸流通体系,夯实增收基础;强化乡镇机关规范化、村级组织阵地化、维稳机构标准化、农技服务网络化、计生服务优质化、文化场所普及化、中小学校配套化、乡村医院功能化、敬老院所庭院化、社会保障人文化等功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44.96亿元,财政收入、向上争资分别达到3.31亿元、3.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3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505元。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