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重要会议和决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06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重要会议和决策
分类号:
D292
页数:
11
页码:
286-296
摘要:
本章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地方组织的重要会议和决策,其中包括了区委全会、区党代会、发展战略、重大工作、干事精神、干部作风建设等。
关键词:
重要会议
决策
吉安市
青原区
内容
第一节 区委全会
第一届区委全委会
中共青原区委一届一次全体会议 2001年1月9日在区委八楼会议室举行。选举产生了中共青原区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通过了区纪委常委、书记、副书记的选举结果;听取了新当选的区委书记李晓琼讲话。
中共青原区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 2002年2月7日在区委八楼会议室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青原区委工作规则》和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具体措施》;会议听取区委书记李晓琼所作的区委工作报告,研究部署2002年度区委重要工作。
中共青原区委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2002年7月18日在区委八楼会议室举行。会议传达了市委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学习浙江经验,加快经济发展工作。
中共青原区委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 2003年2月25日在青原山庄举行。会议研究部署2003年度区委重要工作;讨论通过乡镇、街道目标和区直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考评办法。
中共青原区委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 2003年7月26日在区委八楼会议室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和市委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动员全区上下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进一步开创青原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区委书记尹洪泉作专题报告。
中共青原区委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 2004年6月28日上午在区委八楼会议室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和全市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会议精神,全面分析上半年全区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动员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共青原区委一届七次全体会议 2004年11月26日在区委八楼会议室举行。会议差额票决产生了富滩镇党委书记差额候选人,经过票决,富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吉淮和天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显忠2人入选,提名富滩镇党代表会议直选产生富滩镇党委书记。
中共青原区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 2005年2月26日在区委八楼会议室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市委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总结2004年的工作,表彰先进,部署新一年的工作任务。
中共青原区委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 2006年2月15日在区委八楼会议室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听取和讨论区委书记尹洪泉所作的区委工作报告,对2005年度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中共青原区委一届十次全体会议2006年6月2日在区委八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审议通过《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吉安市青原区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等有关事项。
第二届区委全委会
中共青原区委二届一次全体会议 2006年7月8日在区委八楼会议室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中共青原区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通过区纪委常委、书记、副书记的选举结果;新当选的区委书记梅黎明讲话;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屹烈到会指导并讲话。
中共青原区委二届二次全体会议 2006年12月30日在区委八楼会议室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酝酿推荐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选人。
中共青原区委二届三次全体会议 2007年8月28日在区委八楼会议室举行。会议主要议程是票决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等5个正科级职位人选。
中共青原区委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 2008年2月15日在华拓大酒店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听取和讨论区委书记梅黎明所作的区委工作报告,对全区2007年度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张复平到会指导并讲话。
中共青原区委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 2008年7月10日在区委八楼会议室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听取和讨论区委书记、区长徐明所作的区委工作报告,审议通过《关于攻“两区”、建“两带”、破“两难”,全力打造靓丽新城区、高效新园区、特色新景区的决定》。
中共青原区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 2009年1月7日在区行政中心方形会议室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中共青原区代表大会常任制和代表任期制试行办法(审议稿)》、《区委工作报告(审议稿)》、《区纪委工作报告(审议稿)》、《中共青原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开创全区“三农”工作新局面的决定(审议稿)》等提交区二届二次党代会审议的有关事项,并审议通过区二届二次党代会大会代表名单、列席人员名单、主席团名单、大会议议程、大会日程安排,增选区第二届党代会代表。
中共青原区委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 2009年5月11日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组织区党政代表团赴泰和县、吉安县、高新区学习考察,传达市委书记周萌在青原区视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全区1~4月份经济工作,并理性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段工作,动员全区各级干部在实干中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加速推进“三新”青原建设。区委书记徐明作《在实干中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专题报告。
中共青原区委二届八次全体会议 2010年2月26日在区行政中心2号会议室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区委工作报告(审议稿)》、《区纪委工作报告(审议稿)》、《关于区二届二次党代会提案提议办理情况的报告》等提交区二届三次党代会审议的有关事项,并审议通过区二届三次党代会大会代表名单、列席人员名单、主席团名单、大会议程、大会日程安排,调整了部分区第二届党代会代表。
中共青原区委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 2010年6月11日在区行政中心1号会议室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省市委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研究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动员部署创先争优活动和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同时对全区领导干部进行集体谈心谈话:会上,任职6年以上的10位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期内干了什么事,干成了什么事”专题述职。
中共青原区委二届十次全体会议 2010年7月29日在区行政中心2号会议室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对“三推三考两票决”选拔区交通运输局局长等4个正科级领导职位人选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第二节 区党代会
区党代表产生办法和程序
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规定,区党代表大会代表,由各选举单位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或党员大会,采取差额选举办法产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代表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代表名额的22%。各选举单位按照区委分配的代表名额及代表的条件、要求,组织所属党组织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充分酝酿协商的办法,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名单;然后根据多数党组织和多数党员的意见,从推荐名单中按照多于党代表应选人数的30%以上的比例提出候选人推荐人选名单,与区委组织部沟通。根据区委提出的代表构成比例要求,按多于代表应选人数22%以上的差额比例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由区委委托区委组织部进行初步审查。经审查原则同意后,再由选举单位召开党委会或扩大会议,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报区委审查。再由选举单位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或党代表会议对区委审查同意的并正式批复的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选举。选出的代表,由各选举单位在选举结束后按各级领导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先进模范人物的顺序分类,以代表的姓氏笔画为序排列,填写代表名册报区委审批。
区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青原区第一次代表大会 2001年1月7~9日召开。应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06人,实际出席会议代表203人,列席代表16人,特邀代表14人。大会议程有两项:选举产生中共吉安市青原区第一届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共吉安市青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青原区第二次代表大会 2006年7月6~8日在区委八楼会议室召开。应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10人。大会会议五项:听取和审查中国共产党吉安市青原区委第一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查中国共产党吉安市青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吉安市青原区第二届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吉安市青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青原区出席中国共产党吉安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共产党吉安市青原区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2009年1月8日在区行政中心办公大楼三楼一号会议室召开。应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03人,实际出席会议代表203人,列席代表70人。会议议程有五项:听取和审议区委工作报告;审议区纪委工作报告;审议《中共青原区代表大会常任制和代表任期制试行办法》;审议《中共青原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全区城乡协调发展的决定》;表彰优秀区党代表。
中国共产党吉安市青原区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2010年2月26~27日在区行政中心办公大楼三楼一号会议室召开。应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03人,实际出席会议代表203人,列席代表70人。会议议程有五项:听取和审议区委工作报告(含区委2009年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工作报告);审议区纪委工作报告;审议区二届二次提案提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对区委2009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评议;表彰优秀党代表工作室和优秀区党代表。
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试点
2008年12月,青原区被省委组织部列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试点。为此,青原区将过去每5年召开一次的党代会改为每年召开一次,并将党代会年会定位为全区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党建等方面工作的总动员会、总部署会。在年会上,党代表听取和审议区委、区纪委工作报告、提案提议办理情况报告,对区委选拔任用干部情况进行评议,集体讨论和表决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等。同时,党代表可以对全区各项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开展视察活动,收集意见建议,必要时形成议案提交党代会,开展代表评议考核和督查等活动。试点工作按照“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制度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实践中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创新。2009年3月,青原区委制发《中国共产党青原区代表大会常任制和代表任期制试行办法》,探索建立区委常委联系代表团、区委委员和纪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党代表“三联”制度。截至2010年,全区10名常委、28名区委委员和17名区纪委委员联系12个党代表团、202名党代表,202名党代表联系2362名党员,5700余名党员联系9万余名群众。为确保“三联”活动不走过场,青原区还选择了20名在窗口单位工作的优秀党代表设立党代表工作室,以“服务、组织、协调、凝聚”为主要职责,成为展示党代表形象的窗口。在开展“三联”活动中,全区县级领导走访党代表575人次,202名党代表走访党员群众138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981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300余件。
第三节 发展战略
“四区”发展方向
青原区挂牌成立后,第一届区委领导班子在认清区情和审视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逐步把青原区建设成为“新办工业的聚集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生态旅游的观光区、精兵简政的样板区”的发展战略定位。按照这一定位,提出一年起好步、两年打基础、三年迈大步、五年创一流的战略步骤。2003年,区委在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罕见旱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工业强区、城建兴区、旅游旺区、农业稳区”发展思路,奋力推进全区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化进程。2004年,区委进一步明确以建设滨江花园城市为契机,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工业区建设为突破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力求工业经济扩总量,特色农业上规模,商贸旅游创品牌,城市建设树形象,着力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十五”末的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11.2亿元增长到17.28亿元;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2320万元增长到6390.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1.2亿元增至9.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2.71亿元增至4.43亿元。
“三力青原”发展愿景
2006年,第二届区委领导班子认为青原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必须以更大的构架去承接吉安的发展,以更广的思路去谋划青原的未来,以更快的速度实现青原新跨越。2006年7月,区二届一次党代会提出把青原区建成为“实力青原、活力青原、魅力青原”。
建设实力青原将培植壮大产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强力实施工业强区、农业活区、旅游兴区三大战略,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集群经济,以产业促发展,靠产业增实力。按照“抓重点、强支柱、优产业、壮园区”的思路,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工业园区为主平台,全力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以弘扬庐陵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整合区内丰富的红、古、绿资源,全面打好渼陂古村、红色东固、文山正气、佛禅文化、绿色生态五张牌。
建设活力青原 将创新作为首要动力,大力推行机制体制改革,全面激活全民创业激情,以创新促进步,靠创新添活力。继承和发扬东井冈精神,摒弃守旧日封闭意识,树立开放创新思想,努力在全区上下形成敢想、敢闯、敢干的浓厚创业氛围。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坚定不移地将管理放活、对企业放权、把市场放开,全力构筑灵活而有序的体制机制。将全民创业作为增加活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大力拓宽创业领域;积极培育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创业主体,努力造就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业大军,在全区形成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忙致富、千舟竞发谋发展的创业格局。
建设魅力青原 将和谐作为根本追求,切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以和谐促稳定,靠和谐显魅力。以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坚持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全面拉大城市框架,全力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积极将青原打造成吉安的商贸城、物流城、大学城。突出庐陵文化特色,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富民产业为支撑,扎实推进独具青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产业兴旺、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新型农村。坚持以民生为本,实施、建立和健全覆盖全区城乡的公路网络、通信和流通网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卫生服务体系、污染治理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八个全覆盖。同时,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三新青原”发展目标
2008年7月,面对“决战两区”的快速推进,区委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区第二届党委、政府任期后三年努力把青原区打造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靓丽新城区、开拓开发的高效新园区、整合历史文化的特色新景区”。打造“三新”青原,是青原区落实市委市政府决战“两区”战略的具体行动,又是区委、区政府对历届班子发展思路和“三力”青原发展愿景的承接和延伸。
靓丽新城区建设 坚持平面拓规模、立体提品位,重点是围绕“建设滨江城、连通电力城、配套大学城、拓展商贸城”做靓“四大板块”。实施东拓西扩、南延北展的城市拓展工程和城市空间优化工程,“东拓”包括推进青原山景区道路建成通车及周边土地开发,在6平方公里的绿水青山中建设旅游度假和高端宾招、住宅区;“西扩”就是建设滨江城,始终把推进滨江新区开发作为全区最大的项目、最大的责任、最大的难点、最大的考验来对待,全力抓好征地拆迁,推进九条道路建设,为滨江全面开发建设创造成熟条件,力促滨江新区早日建成;“南延”包括“连通电力城”的华能大道改造、赣江大桥以南28.5公顷农民发展用地和华能大道周边开发;“北展”包括105国道“二改一”、新工业园区400公顷规划用地项目落户和“配套大学城”的井冈山大学商业服务中心建设、大学周边环境整治。高标准推进提升功能和产业配套的城市空间优化工作,包括正气广场、文山公园、东井冈公园、城区污水处理厂、滨江学校、青原山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区文化馆、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建设等城区设施配套和贸易广场、综合市场、步行街、汽车文化城、庐陵风情美食街、建材装饰街等专业市场的培植壮大,促使新区商贸上规模、提水平,加速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城区面积由建区初不足3平方公里拓展到1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建区初1.2万人增至8万人,新增商住开发面积300万平方米,城区绿地覆盖率由建区初的12%增加到40%,路灯亮灯率提升至98%以上,城市化水平增至45.8%。
高效新园区建设 坚持载体显档次、产业有特色,重点是围绕“做靓园区、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活“三篇”文章。按照统筹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完成园区路网、给水排污等基础工程建设和园区公交、金融网点等配套设施,建成电子工业城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为企业搭建好落户平台,大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按照把大项目打造成大产业,把大产业打造成大板块的要求,大力培植特色支柱产业,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节能照明、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有色金属、工艺制造、矿泉水等产业,力争主导产业板块形成集群。坚持全民招商与招大引强相结合,突出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的项目招商,进行以工业为主的各领域招商。201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1.56亿元,是2000年26倍;量一光电等投资10亿元的大项目开工在建,工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增至34.3%。
特色新景区建设 坚持景区树品牌、沿线塑风格,重点是围绕建设庐陵文化旅游带、城乡协调示范带推进“两带建设”。建设庐陵文化旅游带,将临江古窑、净居寺、胡铨故里、渼陂古村、文山故里、白云湖、东固革命根据地等景区景点一线串珠;致力于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再现临江古窑作为南窑瑰宝的无穷韵味,凸显青原山景区禅宗文化的厚重底蕴,展示渼陂古村和陂下古村中国最具魅力古村落的迷人风采,把文天祥陵园建设成面向全国的文山正气精神家园。建设城乡协调示范带,突出村镇有特色、产业有支柱、民生有保障、组织有阵地,实施“两改三化四配套”六大产业体系和十大服务功能建设。着力改立面塑风格、改危房保平安工作,抓好公路沿线危房的全面改造,加紧实施造林绿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通过自来水、卫生厕、禽畜栏、信息网配套,改善生活环境,实现“户户通上自来水、家家用上卫生厕、村村装上宽带网”;建设生态安全体系、农田灌溉体系、农村路网体系、防火防汛防疫体系、产业帮扶体系、商贸流通体系,夯实增收基础;强化乡镇机关规范化、村级组织阵地化、维稳机构标准化、农技服务网络化、计生服务优质化、文化场所普及化、中小学校配套化、乡村医院功能化、敬老院所庭院化、社会保障人文化等功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44.96亿元,财政收入、向上争资分别达到3.31亿元、3.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3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505元。
第四节 重大工作
区、乡(镇)级机构组建
2000年9月3日,市委宣布青原区筹建领导班子,李晓琼任中共青原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候选人,陈军民任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候选人,郭信忠为政协青原区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候选人。青原区筹备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组织人事组、宣传文教组、工交城建组、计统财税组、农业组、政法组,借用建行河东分理处办公楼办公。2000年1月7~9日,中共青原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青原区第一届委员会和青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2001年1月11日,青原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正副区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2000年12月21日,政协青原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区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至此,区级机构组建完成。
2001年2月,市委、市政府对青原区机构和编制设置作出规定。区委设6个工作部门;区人大常委会设5个工作部门;区政府设17个工作部门;区政协设5个工作部门;区法检机构2个;设乡镇街道10个。同时设群团机构7个;事业机构4个。核定区直机关行政编制260名,乡镇机关行政编制264名,政法专项编制另定,初步构建青原行政运行框架。
区行政中心建设
区行政中心工程于2003年由市计委立项,2005年6月开工,2006年1月主体大楼竣工,2008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项目总占地30.7公顷,其中行政中心办公区占地25.7公顷,以区四套班子办公大楼为中心,两侧呈扇形对称分布各单位办公楼及文化活动中心等。行政中心主楼工程占地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22多平方米。2005年起,16个区直单位办公楼相继开工,至2010年,区人武部、消防大队、检察院、财政局、工商局、人劳局、林业局、建设局、卫生局、交通局、交警大队、民政局、国税局、计生委等单位相继入驻办公。
区行政中心西面为占地近5.3公顷的正气广场,于2009年9月完工。
公路、水利、造林三年大决战
公路三年大决战 2003年,青原区开始实施交通建设三年大决战战略,3年里,完成(油)水泥路项目136个,建设里程377公里;完成砂石路项目31个,建设里程140公里;完成超100米大桥建设项目3个;完成了贯穿全区的青东公路项目建设,里程77.32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总投入1.5亿元,实现全区行政村100%通公路。
水利三年大决战 建区后,青原区先后遭遇特大洪灾、特大旱灾,灾害中暴露出水利设施隐患众多。2005年,区委、区政府果断提出水利建设三年大决战的战略。3年里,共投入5009万元除险加固水库27座,其中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20座,除险加固堤防5条,维修渡槽4座,更新改造电灌站8座,维修排洪渠3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33.3公顷,改善灌溉面积5800公顷,解决1.5万户6万人的饮水困难。
造林绿化三年大决战 根据省市统一部署,2008年始,青原区掀起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热潮,区委、区政府决定,将2008~2010年定为造林绿化决战年度。3年里,累计完成绿化造林4829公顷,大幅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初步实现“园林城市,优美农村,生态园区,绿色通道,效益山林”的目标。
工业园区规划建设
建区前,区内只有梅林工业区4家企业。建区后,区委坚持“工业兴区、工业强区”理念,以河东经济开发区和富滩工业园为主体的“一园二区”格局基本形成,规划面积670公顷,落户企业130家(详细内容在第二十五编第二章记述)。
违章建房清理整治
青原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农民违章建房现象严重阻碍着城市建设。为此,2006年9月,区委、区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派出21个工作组拆除违章建筑。当年底,拆除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农民违章建筑40多起,面积近8000平方米。
东固革命根据地宣传和基础建设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创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建区后,区委注重打造东固革命根据地这块红色招牌,投资整修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开辟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成功纳入了国家红色旅游范畴。2007年7月,全国性的纪念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区召开;2008年元月,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2008年4月,青原区与中国红色旅游网合作开通了东固红色旅游网,宣传推介活动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高层关注并批示保护。2009年,国家投资4080万元专项用于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居旧日址群修复和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新建。2010年,红色旧居旧日址修复基本完成,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新馆顺利建成开馆。
城建动迁
为策应市委、市政府“两江三岸、一城三区”城市发展战略,推动河东滨江新区建设,2008年,青原区开始全力推进滨江新区等重点工程动迁工作。滨江新区建设涉及征地400公顷,动迁涉及7个村居2234户8432名群众的38万平方米房屋,华能二期、正气广场等重点工程涉及动迁251户、6万平方米,征租地66.7公顷。区委将滨江动迁当作全区最大的项目来抓,2008~2010年,先后抽调干部,组成20多个工作组实行集中办公、集中管理,专门从事滨江征地拆迁工作,共完成动迁1700余户、近40万平方米、征地130余公顷的任务,在拆迁中做到了没有一户强拆,没有引起一例非正常上访,确保了大拆迁下的大和谐。
城乡协调示范带建设
2009年6月,经区四套班子会议研究,区委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快推进城乡协调示范带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快推进城乡协调示范带建设的工作重点。省委书记苏荣亲自视察新圩镇规范化建设情况,省委派出专题调研组进驻调研,市委专门在青原召开现场会,2009年,青原区被评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先进区,2010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2010年1月,省委书记苏荣到区视察并在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主持召开加快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座谈会,随后省委办、省政府办1号文件出台系列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意见。同年2月,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提出帮扶措施,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少数民族农民人均收入超过全区、全市平均水平,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仅2010年,东固畲族乡获省级扶持资金3300多万元,1560名深山移民顺利搬迁,山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年农民纯收入人均达到5088元,同比增长29%,增长速度是全区的两倍多。对于青原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可喜变化,省委书记苏荣予以充分肯定,并在青原区上报的材料中批示“看了此信,真是令人高兴。经济快速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少数民族干部的健康成长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
第五节 干事精神
弘扬三种精神
2001年,区委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针对新区人员少,条件差,干部增支减收等实际困难,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广大干部中的思想认识问题入手,不失时机地向全区人民倡导具有青原特色的“三种精神”,即超前思维、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白手起家、后发先至的“移民精神”,齐心合力、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要求每一位“东井冈”的后来人,都必须正视劣势,振奋精神,不断强化不畏艰苦而排难进取,不甘落后而奋发图强,不图享受而乐于奉献的公仆意识,迎接挑战要敢拼,重点工程要敢攻,工作落实要敢抓,廉洁自律要敢严,有效地促使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青原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在“三种精神”的鼓舞下,全区上下做青原人,说青原话,办青原事,创青原业,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增强五种自觉性
2009年,在全力建设“三新”青原的关键阶段,区委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注重引导各级干部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实干,进一步增强文化的自觉性、生态的自觉性、创新的自觉性、为民的自觉性和清廉的自觉性,在实干中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文化的视觉做项目。要求各级干部始终记住青原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无论是城镇建设,还是景观打造,都要突出庐陵古韵,体现庐陵文化特色,成为宣传和推介庐陵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开展文化品牌的大创建、庐陵风格的大改造和城镇项目的大建设,申报了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国家级文化品牌,建成了正气广场、文山公园、庐陵风情街等一批带有浓郁色彩的项目,充分彰显了“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庐陵风格。以生态的理念抓产业。倡导以生态的眼光发展高效工业,对高污染、高能耗和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要拒绝进入工业园;以生态模式壮大现代农业,在青东公路沿线和规模果业、蔬菜、养殖基地安装生态杀虫灯并切实完善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和卫生防疫体系,打造青原生态农业特色品牌。以创新的思维破难题。要求各级干部面对征地拆迁难、资金筹措难、项目落户难和工作协调难,创新工作方法,树立“拆得下、稳得住、有出路”的人本理念破解拆迁难;创新融资渠道,加强市场运作,综合运用土地融资、项目融资、贷款融资、干部融资等多种手段缓解资金筹措难;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增长,救企业就是救自己”的理念争取项目落户;创新工作联动配合机制,自降一级促协调,延伸一层抓落实,形成工作合力,解决工作协调难。以为民的情怀干实事。要求干部在干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考虑群众利益,做到不伤害百姓,不惊扰百姓,即使做征地拆迁这样在短期内给群众带来不便甚至使群众眼前利益受损害的工作,也要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民措施,做到潜心打基础管长远、真心解危困聚民心、悉心保平安促和谐。以清廉的作风树形象。创优各级干事环境和干部成长环境,严格按照“凭实绩用干部、靠实干论奖惩”的原则,以是否答好“拆迁、项目、服务”三道公开考题选任干部,为实干者搭建干事平台。不间断拷问乡镇和部门领导“干了什么事?干成了什么事?”,拷问每一名干部“为青原发展出了什么力?添了什么彩?”,按“事业等不起、落实慢不得、干部闲不住”的要求推进快落实的效能机制。着力从财务管理、工程监督、“抵制”红包、品行修养等四个方面强化干部自我监督,树立良好形象。
第六节 干部作风建设2001年初,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区委决定,从2001年2月到2002年5月,利用近一年半的时间先在乡镇和区直部门、后在村级和站所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活动按照学习培训、对照检查、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具体要求,坚持学习教育与推动工作相结合、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综合治理与标本兼治相结合四个原则,采取全天学习或“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方式,在省、市委宣讲督查团(组)的精心指导、认真把关下,围绕青原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组织实施,整个学教活动进展顺利、效果明显,实现了学教活动、区直部门组建与当前工作“三不误、三促进”,弘扬了超前思维、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后发先至的“移民精神”和齐心合力、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推动了全区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为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建设青原、发展青原的信心明确了努力方向。尤其是在村级学教活动中,重点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2004年6月,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区委决定利用半年的时间在全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抓好了机构组建、调查摸底、骨干培训、宣传动员等环节,夯实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基础。在此基础上,从2005年2月3日至2006年6月,在全区党员中分3个批次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区委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各部门单位也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领导责任;抓好舆论宣传,在市电视台《青原新闻》中开辟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栏、编印工作简报,报道教育活动进展情况。各批次严格按照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巩固扩大成果几个阶段开展活动,取得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效果。
2007年6月,为探索新形势下干部培养锻炼的有效途径,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青原区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百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活动要求,全区机关干部通过经常性地下基层活动,帮助基层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实际问题,强化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机关干部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此次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宣传政策形势,组织一次宣讲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排查一批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加强沟通交流,结交一批农民朋友;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帮助解决问题,办成一件以上实事。
2009年3月,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总体部署,青原区启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中,青原区开展了“关爱失地农民,帮扶困难群体”和“为返乡农民搭平台、向困难群众献爱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全区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带着真情访,作为朋友交,当作亲人帮,切实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附:青原区党组织历史沿革
大革命时期辖区内成立的党组织
1926年10月,中共吉安特支派梁明哲、梁一清、周文波回到纯化区(现值夏、新圩、文陂等乡镇)建立中共值夏支部。1927年吉安“八六”事变后,中共值夏支部被迫停止活动。
1926年10月,在值夏成立中共宝善支部,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停止活动。
1926年12月,在值夏成立中共寨前支部,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停止活动。
1926年12月,在值夏成立中共任家支部,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停止活动。
1926年12月,在值夏成立中共芳州支部,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即停止活动。
1926年12月,在值夏成立中共南湖支部,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停止活动。
1927年2月,吉安县教育局巡学员赖经邦受党组织派遣,回到东固会同汪安国在东固涧东书院建立东固党小组,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被迫停止活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辖区内成立的党组织(在第十八编第二章第一节记述)
抗战时期(1937年11月至1941年9月)辖区内成立或恢复的党组织
1938年3月,吉安县富田(现青原区富田)党支部成立。
1938年3月吉水县中鹄区古富、田南、良下、叶家边、施家边党支部成立。
1938年3月中共富田区委成立,成立时受吉安中心县委领导,1938年5月纯化中心区委成立后富田区委改为富田分区委,受中共纯化中心区委领导,1941年富田分区委遭破坏。
1938年5月,在吉安县富田文家祠(现青原区富田镇)成立纯化中心区委,下辖富田分区委和东固、新圩、陂头、值夏、吉水四达(今青原区富滩)、泰和院前、湖丘支部,成立时隶属中共吉安县委领导。1941年1月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中心区委停止活动。
1938年5月,在吉水县中鹄区(现青原区富滩镇)成立中鹄区委,成立时隶属中共吉安中心县委,1938年5月后隶属中共吉安县委,1938年7月因区委书记廖德材被捕,中鹄区委停止活动。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辖区内的党组织
1949年7月至1950年5月期间的党组织
1949年7月成立中共值夏区委(吉安县第六区),下辖保善乡、忠简乡、河东乡3个乡党支部。同年成立中共富田区委(吉安县第七区),下辖文山乡、东固乡2个党支部。
1950年5月至1952年8月期间的党组织
中共值夏区委(吉安县第六区),下辖新圩乡、杨梅乡、陂头乡、万福乡、集福乡、值夏乡、青原乡、塘上乡、梅林乡、值夏镇9个乡党支部、1个镇党支部(1951年10月,青原乡、塘上乡、梅林乡划归吉安市管辖)。
中共富田区委(吉安县第七区),下辖东固乡、安乐乡、南龙乡、富田乡、王田乡、新安乡6个党支部。
1952年6月成立吉水县中共九区(富滩)委员会。
1952年8月至1956年3月时期的党组织
中共值夏区委(第十一区)下辖白沙乡、值夏乡、多宝乡、万福乡、胜塘乡、陂头乡、集福乡、文昌乡、杨梅乡、新圩乡、值夏镇11个党支部、1个镇党支部。
中共富田区委(第十二区),下辖南龙乡、新安乡、三彩乡、江口乡、六渡乡、水口乡、花岩乡、富田乡、黄沙乡、东固乡、安乐乡、王田乡12个党支部。
中共青塘区委(第十三区)下辖夏澧乡、斋楼乡、上达乡、塘上乡、安源乡、黄龙乡、神冈乡、太平乡、罗子乡、青塘乡10个党支部。
1957年1月乡镇改设党委,6月撤镇并乡后的党组织
值夏镇党总支、值夏乡党总支、中共平湖乡委员会(总支委员会)、中共富滩乡总支委员会、中共四达乡总支委员会、中共三元乡总支委员会、(1957年1月值夏乡党总支改为值夏乡党委)、新圩乡党总支(1957年1月改为新圩乡党委)、陂头乡党总支(1957年1月改为陂头乡党委)、富田乡党总支(1957年3月改为富田乡党委)、新安乡党总支(1957年2月改为新安乡党委)、东固乡党总支(1957年4月改为东固乡党委)、塘上乡党总支(1957年3月塘上乡改为河东乡,1957年4月河东乡党总支改为河东乡党委,1957年12月划归吉安市管辖)。
1958年8月至1960年4月人民公社时期的党组织
1958年10月成立东固山综合垦殖场党委
1958年11月成立吉水县临江(光荣)公社党委、富滩(先进)公社党委。
1959年1月成立值夏公社党委、富田公社党委、东固公社党委。
1959年4月成立新圩公社党委、平湖公社党委、四达公社党委、三元公社党委。
1959年6月成立原县级吉安市委管辖的河东公社。1961年5月,河东公社分为河东、青原、梅林3个公社,同时分别成立河东、青原、梅林三个公社党委。
1961年2月恢复三元公社党委。
1961年6月后恢复区建制后的党组织
1961年6月成立中共值夏区委,1961年9月值夏区改名为新圩区,值夏区委改为新圩区委。
1961年4月至1963年12月临江公社党委、平湖公社党委、富滩公社党委、四达公社党委、三元公社党委归属中共吉水县文峰区委管辖。1963年12月到次年2月三元公社党委、富滩公社党委归属水南区委管辖,中共临江公社委员会归属吉水县直属公社党委管辖。河东公社(后改为东风公社)党委、青原公社(后改为东升公社)党委、梅林公社(后改为红卫公社)党委归属原县级吉安市管辖。
1968年1月东风、东升、红卫三个公社党委合并为“五七”公社党委。1969年10月恢复河东公社党委。
1984年1月实行乡镇建制后的党组织。
1984年1月富滩公社党委改为富滩乡党委。1987年12月临江(天玉)公社党委改为临江(天玉)乡党委。1984年4月值夏公社党委改为值夏乡党委。1985年值夏乡改设值夏镇,值夏乡党委改为值夏镇党委。1986年4月增设文陂乡,成立文陂乡党委1984年4月新圩公社党委改为新圩乡党委。1984年6月增设云楼乡,成立云楼乡党委。1984年4月富田公社党委改为富田乡党委。1984年4月东固公社党委改为东固乡党委,1985年5月东固乡改设东固镇,东固乡党委改为东固镇党委。1984年7月河东公社党委改为河东乡党委。1996年11月改为河东镇党委。
青原区成立后,调整设置的党组织
2001年12月河东镇撤镇改设河东街道办事处,河东镇党委改设河东街道党工委。2002年1月富田乡党委与云楼乡党委合并改设为富田镇党委。2002年6月,东固镇改设东固畲族乡,东固镇党委改设东固畲族乡党委。2002年6月河东镇改设河东街道党工委。2010年9月增设滨江街道党工委。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