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九编 邮政通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041
颗粒名称:
第九编 邮政通信
分类号:
F632.756
页数:
6
页码:
276-281
摘要:
本编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内邮政与电信的业务及发展状况。
关键词:
邮政
通信
青原区
内容
长期以来,辖区内邮政与电信合营,统称邮电。1998年,邮电分营后,邮政兼有管理和经营双重职能,邮政、电信逐步走向市场。建区后,辖区内各乡镇均设立了邮政所和电信所。
20世纪90年代初,辖区内各乡(镇)建立移动通信机构,与电信所合署办公,90年代中期,各乡(镇)所在县、市移动通信业务从电信中剥离,各县市均成立移动通信分公司。此后,移动通信信号覆盖辖区内所有乡(镇)。
第一章 邮政
第一节 机构
建区前,辖区内各乡(镇)邮政服务业务由乡(镇)所在县市邮政局经营,各乡(镇)均设有邮政代办所,从事报刊信件和物件邮递、代理发行工作(苏区时期的邮政在第十八编中记述)。建区后,全区邮政通信服务工作任务由吉安市邮政局承担。2005年1月,青原区邮政通信服务业务由吉安市邮政局农邮分局承担。2007年1月,吉安市邮政局青原分局成立,经营区内邮政服务业务。分局内设办公室、业务中心、营销部、投递部、分销部等部门。分局下设客户服务部,主要开展大客户维护、开发及各阶段性营销工作;业务发展中心,主要管理金融类和邮务类业务的发展。管理模式为局长负责制。
城区内设有两个邮政所,分别为井冈山大学邮政所和青原大道邮政所,经营业务范围涵盖县级邮政局的所有业务。城内有布点报刊亭4个,邮政信筒4个。行政中心、井冈山大学宿舍区、天立小区、华能宿舍区、二二七地质队宿舍区均设有邮政信报箱群。
吉安市邮件处理和储运中心位于青原区文勤路1号,是全市邮件分拣、处理、运营机构。
第二节 邮路
青原辖区邮政历史悠久,邮驿铺递,古已有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开辟贯通京广的赣粤驿道,吉安始设驿站,传递公文和军事情报。唐宋以后,邮驿传递有步递、马递和水陆等形式。清宣统年间,辖区邮路有吉安至南昌委办轮船邮路1条。
1923年,东固、南龙设立村邮信柜,吉安至新安步班邮路延伸经富田、东固至南龙。1941年,吉安至南昌邮路停办。民国35年(1946),恢复吉安至南昌的轮船邮路。
新中国成立后,辖区内邮件有专职乡邮员投递到农会,为逐日或隔日步班不等。1956年,辖区内乡(镇)政府驻地全部通邮。1957年11月,东固设立邮电所,开辟吉安经富田、东固至泰和小龙逐日步班邮路,单程总长171公里。党政机关机要邮件,由吉安邮电局派专人押至富田,转运吉安。1958年富滩邮政所建立。同年,辖区内各生产大队基本上实现了通邮。1961年,吉安至东固自行车邮路改为委办汽车邮路。1970年开辟吉安至白云山委办汽车邮路。1985年,农村投递频次为每天投递一次的覆盖全乡(镇),两天以上投递一次邮件的行政村达98%。
建区后,吉安市邮政局青原分局在区内共设29条邮路,投递里程1120公里,自办邮路7条(含一条大户段投递),均为全日班。城区内邮路北至天玉,南至河东街道赣江村委会,东到与富滩交界的河东福星院处,覆盖了华能、梅林、新工业园区三大工业园。为提高服务质量,缩短见报延时率,分局将所有自行车段道改为电动车,为私费订报用户安装信报箱,公费报刊订阅达到一定量的,一般采取建发行站方式进行二次分发解决妥投问题。分局一次性投入6万余元进行投递工具改造、信报箱安装、发行站建设,开设代办邮路22条。乡镇邮路均为委代办邮路,乡镇一级为每周五班,乡村邮为每周三班。
第三节 业务
建区前,辖区内开办的邮政服务业务有信函、包裹、汇兑、报刊发行、机要通信和其他业务,由各乡(镇)邮政所具体经营。建区后,青原邮政服务业务有很大发展,各项业务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10年业务总收入完成724万元,同比增长18%,实现收支差额318.6万元。其中代理金融收入完成524.21万元,同比增长14%;邮务类收入完成183.5万元,同比增长23.5%。业务范围涵盖所有邮政业务,包括储蓄、集邮、报刊订阅、邮政信函、包裹、汇兑、特快专递、代办电信、电子商务等。
报刊订阅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区内实行邮发合一,邮局开始接收报刊发行业务,收订全国各邮发报刊杂志。1952年报刊发行逐步扩展到农村。1956年中共吉安地委机关报《井冈山报》开始发行,辖区内各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村委会普遍订阅《井冈山报》,订阅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解决。青原邮政分局成立后,报刊订阅执行定期预定预收制度,投递部、邮政所均办理报刊订阅业务,营业厅常年设立收订窗口,办理日常报刊订阅业务。报刊订阅分整订、破订或会议报等,包括河东街道在内的城区每年报刊订阅流转额约为145万,其中党报党刊占35%左右,全区年报刊流转额约为200万,党报党刊比重为40%。2010年度全区报刊订阅流转额共计218.6万元,其中党报党刊征订共计完成85.6万元,比重为39.1%。
特快专递
是邮政实物传递业务中速度最快的一项新业务,由全球邮政共同创办,万国邮政联盟将其纳入世界邮政的业务范围,使用统一的名称(英文名称是ExpressMailService,特别邮件服务,简称“EMS”)业务徽标。目前已形成庞大的全球速递服务网络,通达国际上200多个地区和国家,国内2000多个大中城市。青原区邮政分局已全部开办此项业务,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速递业务,特服电话“185”。
集邮业务
邮票自诞生以来就是一种深受欢迎的收藏品和艺术品。青原城区两个邮政所都设有集邮票品专柜,区内拥有一批集邮爱好者。邮政分局邮票年册预订收入超过11万元,集邮票品年收入近20万元。
邮政信函
辖区内古代邮政信函仅限于传递官府公文,民间私人信件只能派专人投送或托人捎带。清同治年间,吉安和吉水邮政局始办信函业务,分普通信函和特别信函,民间通信逐渐增多。1921年,辖区内开办了平信、挂号信、快信、明信片、新闻纸等业务。1940年,日军进逼吉安,辖区内信函业务量急剧下降。新中国成立前夕,辖区内物价飞涨,平信外埠邮资由1940年的0.08元上涨为120万元。1960年,辖区内开办了特挂信函业务,以保证粮票、布票等有价证券的安全寄递。建区后,青原邮政分局以邮资明信片为载体开发出来的普通邮资广告明信片是中国邮政的新型服务项目,是一种新颖的广告宣传媒体。中国邮政邮资广告明信片分为两种:企业拜年卡、普通邮资广告明信片。2010年青原区委、区政府综合区内风景名胜,以“红、古、绿、新”为主题的拜年贺卡,以形象名片的方式宣传区内特色。代办电信业务包括代理放号、代收费、缴费卡充值卡等业务。
第二章 电信
1998年8月,邮政电信业务分开,在县级以上行政区成立邮政局和电信局。辖区内各乡镇分别设立乡镇邮政所和电信所。电信所经营固定程控电话业务及对外电报业务。建区后,2001年7月,中国电信吉安分公司青原区营销中心成立,隶属中国电信吉安分公司,负责青原区域内的电信营销服务工作
第一节 网络
1945年,吉安县政府电话班架设吉安经青原山、陂头、新圩至东固线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吉安县政府电话班架设了吉安至值夏线路。1963年,富田至东固农话线路开通。1968年,值夏至富田农话线开通。1984年新圩至云楼农话线开通。至1985年,辖区内各乡镇邮政所全部配备了磁石交换机等农话设备,方便了农村信息交换。1993年,开始在农村进行电话自动化建设。1994年,辖区内新建值夏、新圩、富田程控电话交换点。1995年,东固程控电话交换点开通。年底,辖区内农村电话实现交换自动化。
建区后,随着青原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通信事业也在迅猛发展,为满足青原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吉安电信在青原区加大了通信建设投入,已实现有线与无线网络立体覆盖、宽带领先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青原城区、值夏镇区、值夏、天玉等乡镇,铁路沿线、工业园区、风景区实现3G网络覆盖,行政村CDMA移动网络覆盖率达到90%。
第二节 业务
综合信息化
2010年,全区推行政务信息化、城防监控形成规模,区内设立视频监控点达150个。在城区范围启动了天网工程,全区新增数千个监控点。政务网、公安网能力和质量全面提升。电子政务工程全面启动,实现政府协同网上办公和电子监察及行政审批功能。投入资金全面建设了党员远程教育网。100%的行政村实现党员远程教育,建立信息园示范站点10余个。推进了银行、医疗、学校、物流、电力、运输等行业信息化建设。
业务发展
电信业务服务覆盖青原城区及农村区域,有8个自办营业厅,9个合作营业厅,分布于城区主要街道、区内各乡(镇、街道),城区内各车站、广场、居民聚居点均设立电信代办网点;服务方式有网上营业厅服务、实体营业厅服务、银行信用卡刷卡服务及用户自助营业终端服务。截至2009年底,辖区内有固定电话用户2.2万户,宽带用户0.68万户,移动用户0.71万户。2010年,电信收入达到1482万元,其中信息网络服务收入(含宽带)l29l万元,移动192万元。
第三节 互联网
服务网点
青原区电信宽带互联网隶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吉安分公司,属准县市分公司运作模式,区内服务网点17个,其中城区5个、农村12个。
覆盖范围
中国电信宽带互联网络在青原区实现了全覆盖,打造有线+无线+WIFI无缝覆盖的高速宽带互联网,WiFi无线宽带热点数达到80个,覆盖区内三星以上宾馆、咖啡厅、写字楼、井冈山大学、井大附中、火车站、中医院等区域,成为有线宽带的补充与延伸。WiFi网络与天翼3G移动网络互为补充,为客户提供覆盖面最广泛、网速最快、网络最稳的有线+无线的高速宽带服务。小区采取FTTH模式为客户提供6M~20M的高速宽带;区直机关、工业园区客户采取EPON模式为客户提供宽、窄带整体解决方案;郊区农村采取ADSL模式可为客户提供4M宽带接入服务。
自2008年,中国电信吉安分公司青原营销中心实施宽带互联网“村村通”工程;至2009年,区内所有行政村均已开通宽带网络,速率达2M;2010年底,全区电信宽带用户10000余户,宽带普及率达20%。值夏、新圩等部分乡(镇)所有自然村开通宽带网络,农村自然村宽带覆盖率达到85%以上,速率达到2M。
2008年,中国电信吉安分公司青原营销中心与中共青原区委组织部共同建设“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工程。2009年底,率先在全市开通行政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宽带速率2M~4M。同年,与青原区政法部门合作,依托中国电信宽带互联网平台,分三期。建成7个乡(镇)的“全球眼”电子监控系统,实现“天网工程”在农村乡(镇)的延伸(天网工程是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天网工程通过在交通要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场所、宾馆、学校、医院以及治安复杂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利用网络把一定区域内所有视频监控点图像传播到监控中心(即“天网工程”管理平台),对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违章、城管违章等图像信息分类,为强化城市综合管理、预防打击犯罪和突发性治安灾害事故提供可靠影像资料。2010年11月,全区范围开通“天网工程”,建成监控点150个。
2010年,依托中国电信宽带互联网平台,青原区政府率先在全市开通了“电子政务”平台,该平台涵盖电子政务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项目,提供无纸化办公、公文流转、收发邮件、短信、公告和会议通知等服务,实现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提高行政办公效能和社会运行效率。
第三章 移动通信
第一节 机构
建区前,辖区内河东镇、天玉镇移动通信公司业务由江西省移动通信吉安分公司经营,富滩镇业务由吉水分公司经营,东固镇、富田镇、新圩镇、文陂乡、值夏镇业务由吉安县分公司经营,各乡镇均建有数量不等的基站,以确保通信信号的畅通。
建区后,2006年12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吉安分公司青原区营销中心成立,经营区内移动通信业务。其前身是江西省移动通信公司吉安分公司青原大道营业厅,主要受理缴费、变更等业务。2003年8月营业厅租用青原大道吉安文武学校办公楼营业,设有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新业务体区、终端产品销售区、VIP客户服务专区、业务受理区、咨询台等。2006年12月,占地面积630平方米的青原移动综合办公大楼正式奠基动工。2008年10月,青原移动新办公大楼建成,配套有现代化移动业务一站式服务厅,拥有营业受理咨询、VIP室、24小时自助、G3体验、手机终端、售后服务等多种功能。2009年1月,新办公大楼投入使用,员工队伍由成立之初37人发展至66人。2010年,青原移动在原有的培训、晨会的基础上,创办了“青原移动学校”。
第二节 业务
2001年,设有移动自办厅一个。2009年底,成立乡(镇)区域营销中心、城区区域中心和校园服务中心。增设移动合作营业厅45个。其中城区15个,乡镇30个,建成村级便民点126个。移动服务网点覆盖青原区所有乡(镇)和行政村。
吉安移动成立之初,青原辖区有移动基站2个。2009年底,增加基站114座、15个直放站,网络信号全覆盖整个城区和交通干道、乡(镇)及行政村,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7%以上2009年3月,吉安移动第一部具有视频通话的中国移动3G手机正式开通,市政府分管通信副市长参加开通仪式。青原移动大楼、井冈山大学相继开通3G网络。2009年,区内有移动客户约5000户,业务收入约20万元。2010年,移动用户总量达到12万余户,客户规模增长24倍,业务收入较成立之初快速增长。
2009年初,中国移动吉安分公司青原区营销中心与中国铁通集团吉安分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发展中国移动(铁通)宽带业务,建设自有IDC机房,引进各大网站服务器,打造自有宽带服务业务品牌。至2010年12月,移动(铁通)宽带建设已投资近300万元,宽带用户发展到1417户,宽带网络已覆盖青原区城区大部分小区及主要乡镇街道。覆盖区域包括:青原苑、天立花园、和济春天、豪德花园A、B、C小区、二二七宿舍、庆化小区、井冈山大学教工宿舍、文林苑、金竹苑、翠绿苑、滨江街道安置房、河东安置房、安居小区、怡心苑、文勤华庭、邓家坪新村、芫下新村、杨家新村及值夏镇、文陂镇、新圩镇、富田镇等乡镇街道。
青原移动按照信息产业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推进TD建设,做大G3客户规模,发展民族产业,新增TD基站28座。2010年3月,为加强农村移动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丰富网络信息资源,提升农村信息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加快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开展“一号文件进我家,移动信息惠农家”信息化新农村创建活动,创建渼陂和陂下信息化新农村示范点2个。
2010年,青原移动经营业绩排名全市前列,分获省公司、市公司优胜单位称号,移动用户普及率达到47.97%。
第四章 联合通信
第一节 机构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安市分公司位于青原区井冈山大桥东,是中国联通在吉安设立的分支机构,下辖11个县(市)分公司、2个经营部,服务网络遍布全市每一个角落。固定资产原4.2亿元,移动电话用户30万户,固定电话、宽带用户2万户,移动通信基站1100余座。重组融合后的中国联通吉安市分公司,实现了全业务经营,经营范围包括移动通信业务、固话业务、宽带业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数据通信及增值业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电信服务。荣获全国诚信维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诚信维权先进单位、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先进单位、中央企业五四红旗团委、中国联通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联通经营占全球3G网络70%以上的WCDMA标准牌照。WCDMA是3G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线接入技术,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具有终端款式多、商用技术成熟的差异化优势。吉安联通已在全市县城以上区域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开通WCDMA网络,并推出了“沃·3G”业务品牌。联通“沃·3G”无线宽带上网、手机看家、可视电话等丰富多彩的数据业务和IPHONE、乐PHONE等战略终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
第二节 网络
2000年4月,吉安联通开始建设GSM网络,在全市新建GSM基站35个,主要用于覆盖各县(市、区)城区及部分重要乡镇和国道沿线,并于当年12月1日开始网络试运行。2001年至2005年,吉安联通进行了6期GSM网络工程建设,建设了320个基站,基本实现吉安各县(市、区)所有乡镇的信号覆盖。网络信号进一步向广大乡村延伸。2010年3月GSM基站数个达800个。2009年,启动了WCDMA网络建设工作,已在全市建设WCDMA站点350个,WCDMA网络全面覆盖县城以上区域及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3月,在青原区建设第一个基站——河东邮政基站,新建干线光缆12.6皮长公里。到2010年3月,青原区境内建设GSM基站20个。网络遍及天玉、富滩、值夏、云楼、东固、新圩等乡镇主要村委都有基站,光缆线路近200皮长公里。2009年5月,在青原区启动3G网络建设,首个WCDMA基站在联通大楼开通,青原城区已开通WCDMA站点12个。
第三节 业务
2000年6月,青原辖区内推出移动通信GSM业务,以及点对点短信业务。2001年,经营业务扩展到长途电话、数据通信、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2002年,移动通信CDMA业务投放市场,同年5月,CDMA业务正式商用。2005年,公司推出基于移动业务主要的增值业务,主要包括炫铃、短信、彩信、如意邮箱、联通丽音等。2007年,实施品牌战略,推出世界风、如意通、新势力三大业务品牌。2009年4月,“沃”作为中国联通旗下所有业务的单一主品牌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联通全业务经营战略的启动,这是我国通信运营商首次使用单一主品牌策略。2009年10月,WCDMA在吉安正式商用,WCDMA具有“多”、“快”、“好”、“省”、“广”的五大优势,受到用户青睐。
2005年4月,开展“倾听行动”活动,在青原区共收到用户反馈的意见建议1000余条。2006年4月,在自有营业厅开展“让用户感知更满意”活动系列:“百姓看联通——服务好不好,由您说了算”服务竞赛活动。5月开始根据信息产业部、联通总部2005年度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开展服务短板专项治理活动。2007年3月,为关注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倾听用户的声音,完善服务,开展“中国联通服务年”3.15主题活动“真诚联通——请您直言”用户建议征集活动,公布了落实“诚信服务、放心消费”行动的八项服务承诺。6月起,开展“阳光绿色网络工程”活动。2008年,实施“服务细节改善计划”,围绕“话费清晰看得见”、“真心关爱免打扰”、“温馨提示显真情”、“营业厅服务提升”、“10010服务能力提升”五个方面,推出13项服务细节改善项目,强化服务能力的提高和客户感知的提升。2010年推出了“五心服务年”(信心、舒心、安心、贴心、省心)活动,严格落实《八项服务承诺》,做好“星期二总经理”接待日活动。
第五章 铁通通信
第一节 机构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吉安分公司。位于吉安市青原区火车站,2004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隶属铁通江西公司,是11个地市分支机构之一,主要开展本地电话业务、国际国内长途通信业务、IP电话业务、数据传送、互联网、视讯、卡类、呼叫中心、虚拟专网、网络托管、传真存储转发等除公众移动业务以外的各项基础电信和增值电信业务。2008年5月,根据国家深化电信体制改革要求,铁通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作为其子公司独立运营。2009年12月,铁通公司将铁路通信业务、人员移交铁道部。铁路通信专网剥离后,铁通公司继续作为中国移动的全资子公司,从事公众通信业务。
第二节 业务
根据实际情况在市区设置城北、滨江、青原三个营业网点,网点分别位于井冈山大道、永叔路、文天祥大道的移动营业厅内。服务内容包括上门受理业务、收费,定期为宽带、电话用户提供延伸服务等。设置全国统一的客户服务热线10050,24小时受理用户的咨询、故障申告、业务申请、投诉。2005年12月1日起,将现行的每月21日至次月20日的计费周期调整为自然月计费周期,即每月1日0时0分0秒(含)至月末24时0分0秒(不含)。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