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水上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0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上运输
分类号:
F512.756
页数:
2
页码:
259-26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水上运输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货运、客运等。
关键词:
水上运输
吉安市
青原区
内容
唐武德元年(618),赣江已是南北内河通航路线的一段主要航道。清末,轮船进入内河,促进了赣江及其支流水上运输的发展。民国时期,吉安形成赣中水上货物集散中心。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1月辖区内张家渡建立物资运输站,5月,值夏航运站成立。10月,吉安县航运站成立。值夏、七姑岭航运代办站归吉安县航运站管辖。12月江西省民船联合运输社吉安分社值夏民船运输站成立。1952年12月富水、泷江民船联合运输组改组为“江西省民船联合运输社吉安分社值夏运输站”。水上运输民主改革后,1953年船民在自愿原则下定港、定组,建立互助组。1954年值夏港有临时互助组29个,木船124艘,常年互助组6个,木船28艘。1956年,值夏港全面开展木帆船合作化运动,组建了吉安县木帆船运输合作一社、二社,入社船只134艘,载重量898吨,入社人员443人。1956年4月,值夏港成立第一、第二木帆船运输合作社。1960年4月,改为值夏港木帆船运输大队,并将富滩木帆船运输队划归吉水县领导。1965年10月,运输大队从值夏迁至吉安市河东,改名吉安县木帆船运输社。
1958年10月,吉水港先行人民公社成立,位处张家渡的跃进运输队归其管辖。1986年6月,原跃进运输队改为吉水县航运公司第一运输队,主要运输木材、大米、化肥等。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陆路运输日渐繁江,辖区内水路运输业日益萎缩。
货运
木船运输 隋、唐后,赣江吉安段水运日渐发达,以漕运为主,船型各异,载重量大小不等。明朝始设吉安漕运所,统领7县漕船。清咸丰九年(1859),漕粮改雇民船装运,古漕运衰落。民国时期,青原辖区内富水河、孤江仰仗木船运输。新中国建立后,辖区内河道水上运输主要是木船运输,运输物品多为农副产品。20世纪80年代后,辖区内的木船逐渐被机动钢质船所替代。
竹筏运输 辖区内水上竹筏运输历史悠久。民国时期,富田、新圩、富滩等地水上运输主要依赖竹筏。新中国成立,竹筏逐渐增多。1953年,富水河流域有竹筏10条。1957年成立值夏竹筏运输社,入社筏民30人,竹筏30条,载重量45吨。其他未入社竹筏主要在农闲和枯水季节参加运输。1957年12月统计:富水河共有竹筏133条,载重量177吨,泷江河青原段竹筏运输数量无考。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竹筏运输自然终止。
机动船运输 20世纪80年代后,辖区内赣江河道广泛使用以柴油机为驱动力的机动船从事运输,多为装运木材、粮食、化肥等货物,多来往于长江及其中下游支流各港口间。进入21世纪,公路运输业日益发达,船运业日渐衰落,青原区成立时,水上货运量日渐稀少,货运业务集中于木头外运。
客运
清光绪三十年(1904),吉安见义轮船公司客轮行使于吉安至南昌航线。1941年11月,开通吉安至樟树客班,途经河东赣江段,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南昌至吉安陆路交通的发展,水上客运服务日渐停滞。1964年,吉安港客运站在七姑岭设立客运代办站,新开吉安至七姑岭的定班客轮。1968年开通吉安经张家渡、七姑岭至印霞江客班。1972年5月螺滩水坝竣工后,螺滩至水南水上客运线路开通,水上客船为当地群众的主要交通工具,每逢水南当圩日,客船往返两个航次。1990年,库内有4艘8.8千瓦、60座客轮当日往返于螺滩至水南,沿途有6个停靠点。2000年,有7艘小客船在库区内进行客运。1977年5月,白云山水库蓄水后,在库内开行白云山至东固江口客轮,每日往返一班,1984年客轮大修停航,次年复航。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吉安到东固陆路交通的修通,吉安至七姑岭水上客运服务逐渐停止。
进入21世纪,水上客运日益萧条,辖区内罗滩水坝、白云山水库有零星水上客运。建区后,区内的水上客运已完全被陆路客运取代。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