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镇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97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镇村建设
分类号: TU984.256
页数: 6
页码: 213-218
摘要: 本章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建区前,辖区内小城镇建设有一定的规模,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初步完善,但村庄建设属自发状态。建区后,区内各乡镇开展了村镇改造,至2010年,全区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值夏步行街建设、新圩镇建筑风格改造、东固畲族风情街建设、富田历史文化名镇开发与保护成为青原区小城镇建设的亮点;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农村改水、改栏、改厕、改路、改善居住环境全面启动。
关键词: 吉安市 青原区 镇村建设

内容

建区前,辖区内小城镇建设有一定的规模,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初步完善,但村庄建设属自发状态。建区后,区内各乡镇开展了村镇改造,至2010年,全区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值夏步行街建设、新圩镇建筑风格改造、东固畲族风情街建设、富田历史文化名镇开发与保护成为青原区小城镇建设的亮点;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农村改水、改栏、改厕、改路、改善居住环境全面启动。
  第一节 镇村规划
  集镇规划
  建区前,辖区内原属吉安县部分的乡镇进行了集镇规划。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当地所在县政府对辖区内东固镇场、区建设和工业布局作了全面规划。20世纪60年代中期,东固、值夏等集镇开始对旧街区进行改造。1965年在加强“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当地所在县政府依据矿产资源,自然条件的分布特点,规划建设东固、富田工业区。20世纪70年代,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规划了富田新建农村集镇。20世纪80年代,规划了云楼新建农村集镇,新建设的农村集镇,对乡镇工业的布局作了规划,安排了街道、水沟、桥梁、公共场所等市政设施建设。
  建区后,区内各乡镇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先后编制了总体规划。2005~2008年,青原区委托江西省测绘局第一测绘院和吉安市井冈测绘院对所辖7个乡镇和一个街道的各集镇范围和所有村庄进行了地形测绘。编制了《青东公路富滩段街景立面改造规划》、《青东公路值夏段街景立面改造规划》。
  村庄规划
  自2005年开始,区建设局委托“吉安市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吉安县建筑规划勘察设计院”等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区内全部102个行政村及30户以上的自然村庄进行了新农村规划编制,编制率达100%。详细编制了《渼陂古村保护规划》、《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整治规划》、《吉安市渼陂古村建设规划》、《吉安市渼陂古村总体规划》、《吉安市富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陂下古村保护规划》、《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陂下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青原区青东公路河东易家村至夕阳福星苑段东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青原山风景名胜总体规划》、《渼陂古村旅游总体规划》、《渼陂古村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节 集镇建设
  民国时期,辖区内有值夏、东固等传统圩镇。新中国成立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乡镇对旧日集市均进行了不同程度改造,拓宽街道,铺筑路面,新建电影院、医院、学校、银行、税务、工商、粮站、农贸市场等一批公用建筑,其中东固、富田、新圩等圩镇建设得到较大发展。
  改革开放前,辖区内各圩镇建筑主要以砖木机构为主,防火防水能力差,且陈旧。建区前,部分乡镇政府在政府驻地的集镇新建了办公场所,为混凝土结构。
  建区后,区内所属乡(镇)和街道按照“商贸型、旅游型、城郊型”完成了集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进行了大规模的圩镇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值夏镇、新圩镇商贸一条街列为区内样板工程。
  东固圩镇
  始建于唐末年间,明代形成集市。民国时期,有街道1条,店铺20余家。土地革命时期,是东固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前,圩镇房屋建筑总面积6.34万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改建和新建了街道2条,包括过境道路总长为9.5公里。临街新建车站、饭店、商店、电影院等公用设施。1988年,圩镇建成区面积0.26平方公里,房屋建筑总面积25.37万平方米。1992投资500万元新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的钢砼立柱顶棚结构农贸市场,新增店面164间。
  建区后,当地政府改扩建了东固敬老院,街心路面进行了路面硬化。2005年新建东固乡政府办公楼。2006年新建东固卫生院医技楼。2007年新建东固敬老院公寓楼3栋。2008年新建东固派出所办公楼。2008年,圩镇进行具有畲乡民族风情立面改造。2009年新建卫生院综合楼。
  富田圩镇
  1996年,聘请吉安县建设局城市规划设计室编制了《富田集镇总体规划》。1997年,投资240万元新建长1000米、宽42米的农民一条街,1998年投资188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的钢砼立柱顶棚结构农贸市场。富田镇辖区内有两个商业区,即富田商业区和新安商业区,商贸街总长2.1公里。2001年后新修水泥路约208公里,总投资6244万元。2005年,新建富田卫生院医技楼,文山小学天祥教学楼,并修建文天祥陵园正气广场。2006年文天祥陵园初步建成,已形成占地4公顷,古色古香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投资520万元对小城镇进行绿化、亮化、硬化,投入200万元新建停车场,新建富田政府新办公楼,富田财政所办公楼。2009年,投资540万元新建天祥桥,在文天祥家乡建设文天祥陵园。2008年后,投资235万元,对沿青东公路两边的街道204户住房进行了庐陵建筑风格立面改造。2009年,新建计生服务中心综合大楼。
  新圩圩镇
  1999年,聘请江西省城市环境设计事务所编制了《新圩集镇总体规划》。同年,投资500万元新建了长700米,宽24米的农民一条街,新增店面83间;投资743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的框架砼结构农贸市场;投资65万元建成自来水厂。2004年,新圩旧日公社楼改造并新建新圩派出所。2005年,新建新圩镇政府综合楼及院民楼。2007年,新建新圩政府办公楼。2007年,致富路、江南路、新璋路进行了硬化。2008年,建成占地2公顷的农贸市场,硬化、绿化、亮化了新圩大道、致富路、小康路、天寺路,修建了一处简易垃圾填埋场。2009年,完成新圩大道的立面改造,硬化老街道,绿化规划区内的全部道路,自筹100多万元建成了曲塘公园。至2010年,新圩镇投资约4500万元,建有商铺店面265间,住宅300套。富滩镇投资约2000万元,建有商品房近100套。
  文陂圩
  1993年8月,投资1500万元新建占地面积16675平方米的钢砼立柱顶棚结构农贸市场。1996年12月,聘请吉安县建设局城市规划设计室编制了《文陂乡集镇总体规划》。1998~2000年,投资20多万元新建长80米,宽42米的农民一条街,新增店面50间。建区后,区政府对渼陂古村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建设,建有停车场、旅游公厕、垃圾池等,修缮景区鹅卵石游步道6000余米,清淤30余万立方米、疏通、开挖排水沟5000余米。2004年,新建曾山小学教学楼,学生公寓等。2006年开始,加大投入建设渼陂古村(4A景区)。
  值夏圩镇
  古称值夏市,南宋中期形成集市,抗日战争时期,南昌、丰城沦陷后,数万难民聚集值夏棚居泷江河畔,形成一条“毛棚街”。新中国成立前,集镇房屋建筑总面积10.73万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改建和新建了建新路、民主路、上街等街道,维修加固了值夏大桥。1988年,集镇建成面积0.19平方公里。1997年,聘请吉安市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编制了《值夏镇建设规划》。1992~1997年,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了长500米、宽30米的农民一条街。1992年投资1000万元(个人800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框混结构综合农贸市场。1996年投资69万元建成了自来水厂,2001年修通了青东公路柏油马路,新建水北桥、万福桥。
  建区后,2002年新建值夏地税所办公楼。2003年新建值夏步行街一号商住楼、值夏敬老院老年公寓。2004年新建值夏步行街商住楼,值夏政府办公楼,值夏步行街1#楼,值夏敬老院,值夏卫生院综合楼,值夏高中学生公寓。2005年值夏开发区段公路改造,新建绿化带1600米,面积3800平方米,铺设彩色人行板2800米,改造给水管网850米,新建值夏中心小学教学楼。2007年,新建值夏派出所办公楼。2008年,新建值夏农贸市场5#~14#楼及值夏商贸一条街E栋、F栋。2009年,值夏计生服务中心综合楼。
  2006年,值夏圩镇开始小城镇开发建设,在原有值夏农贸市场的基础上,新增土地33400平方米,并将原值夏粮管所、值夏供销社、值夏地税等范围内共50700平方米,统一规划成值夏农贸市场芗城小区。2007年12月,完成土地挂牌出让交易工作,吉安市东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开发建设。2008年,芗城小区一期开工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当年完成土建工程的70%。2009年,芗城小区一期土建工程完工。贸易市场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2600万元,2009年8月建成并投入运行。2010年,芗城小区二期开工,投资约3000万元,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一、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投资约8000万元,共建商铺店面360间,住宅610套。
  富滩圩镇
  旧街位于富滩镇罗家埠村,呈“丁”字形,南北长600米,临街建有粮站、税务、银行、工商所、商店、电影院等公用建筑,是镇机关所在地。2001年镇机关从罗家埠搬迁至宋溪新街,在宋溪新街新建政府办公大楼和职工宿舍等配套设施,完善了通水、通电、路网、绿化等基础设施。镇直属机关单位随后相继搬迁至宋溪新街,旧街逐渐弃用。
  建区后,2002~2004年,在宋溪新街新建镇敬老院,新修将宋(将军山至宋溪)公路和罗宋(罗滩至宋溪)公路,新建一座11万千伏安变电站,新建富滩电信所综合楼,富滩卫生院住院楼、业务楼。2005年新建富滩农贸市场,投资400余万元完成镇中心小学整体搬迁,投资20余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院内硬化、绿化、美化,投资500余万元新建一家省级农家乐旅游酒店,新建2个农贸市场大棚,完善中心小学后期配套设施三个重点项目,修建下水道长300米:2007年投资500余万元完成农贸市场二期工程建设,投资120余万元新建镇派出所和农贸市场附近道路及排水配套设施。同年,新建富滩派出所办公楼。2008年投资120余万元对圩镇进行道路硬化、绿化、美化、排水设施改造,新建一个1200平方米的三角绿地公共场所,投入167万元新建镇中心医院门诊大楼和职工宿舍。投入80余万元对城镇2条主干道铺设彩色道板8000平方米,拓宽了青东公路富滩圩镇路段500米,新建了一座垃圾处理池,一个垃圾填埋场,圩镇绿化栽种杜英和樟树800余株。2009年,新建富滩中学综合楼。
  天玉圩镇
  2001年,天玉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已建成天玉财政办公大楼、天玉企业办公大楼、天玉邮电楼、天玉中心小学教学楼,已完成虎青路、天玉路、临江路、古窑路的路基工程及配套工程,农贸市场建设(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工程。2003年6月,修建天玉大道约951米,投资350.7万元对天玉路、古窑路、临江路、虎青路进行路面硬化,共硬化道路长1545米,硬化面积17458平方米,新安装路灯29盏。2004年新建天玉镇政府办公大楼,总面积2300平方米。2005年,新修天玉大动脉虎青公路,全长约8公里。2007年完成镇政府和天玉敬老院大院绿化建设工程。2008年,新建垃圾处理填埋场1座并投入使用。2009年,投资100多万元对105国道和临江古窑路两旁130余栋房屋进行立面墙体改造。
  第三节 乡镇规范化建设
  2009~2010年,青原区委、区政府要求严格按规划进行乡镇建设。随后,各乡(镇)开展以“机关院落庄重大气、场所布置协调有序、圩镇建设特色鲜明、圩镇管理干净整洁、为民办事方便高效、班子建设团结有力”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规范化建设。
  工作机构
  2009年9月,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均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镇长为副组长的乡镇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青原区塑造庐陵建筑风格房屋立面改造实施方案》,由区纪委、区委组织部牵头,对乡镇规范化建设进度不定期进行督查。
  街景立面改造
  青原区是吉安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庐陵文化“核心区”,古遗迹多,文化底蕴深厚。为在区内沿途树风格、景区树品牌,探索一条不拆迁也能推进城镇建设和改造的新路子,2009~2010年,借鉴安徽省三河古镇的成功经验,在“三点一线”(三点:临江古窑片区、庐陵风情休闲美食一条街、贸易广场中心街;一线:105国道、青东公路沿线),开展以“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为主要特征的赣中民居风格立面改造。
  立面改造就是把庐陵文化元素融入房屋建筑,即在原有平顶上贴边瓦,带坡翻檐或改建全坡屋顶,侧墙加建马头墙,墙面粉刷漆性涂料,门窗粘贴花格装饰,彰显“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赣中民居风格。区委、区政府明确乡镇(街道)、村组是立面改造的责任主体。按照“对口跟项目,挂点抓帮扶”的原则,明确区直各部门单位在立面改造中的责任目标。工程实施前,工作组设立宣传站,开辟宣传栏,出动宣传车,张挂宣传横幅、标语,散发宣传资料,新闻中心开办专题栏目和电视讲话等,广泛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青原区立面改造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和区委决策部署,宣传临街立面改造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立面改造的强大声势,争取各方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在105国道、青东公路沿线重要景区景点和交通节点上的所有房屋建筑立面改造实行统一风格、统一方案、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立面改造图纸设计、工作流程安排、工程技术指导由建设部门统一提供,与投资商签订改造质量十年保证合同,并按照标准统一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责令整改,确保改造质量;按照“高规格、低成本”的要求,严格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队伍,达到“花钱最少,效果最好”的目的;成立专门的督查工作组,进行定期全面督查和不定期抽查。
  2009年,全面改造店面2500幢,架设头墙2200个,总投资一千多万元。2010年,青原城区庐陵风情休闲美食街、贸易广场中心街立面改造顺利完成。其中青原大道新生居委会至原河东征费站路段两侧完成立面改造房屋156栋,164户、310间门面,面积约3万平方米。同年,区内8个乡镇(街道)共投入改造资金700多万元,改造住宅店面近1600余栋,架设马头墙1630余个,完成墙漆7万余平方米、门窗喷涂近3万平方米。
  机关院落规范
  机关庭院建设要求庄重大气。2010年,各乡镇在机关院落规范化建设中相继完成了机关楼院的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做到环境卫生整洁干净,窗明墙静;添置了篮球场、阅览室、活动室等文体设施;设置了宣传文化长廊;协调有序地布置公共场所,重点对机关大门、机关大厅、党政会议室、接待室进行了规范布置和制度上墙,做到整齐有序、比例协调、追求美感。2010年,东固畲族乡在机关大楼大厅设置了以螺坑会师地址为背景,把陈毅“此是东井冈”诗词为版面的画卷。富田镇建造了政府机关园林式庭院。新圩镇新建一幢集办公、宿舍、会议、接待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大楼,规范建设了计生大楼、司法大楼。文陂乡政府对三栋办公大楼进行了“穿衣戴帽”改造。
  运行机制规范
  在规范议事机制上,各乡镇结合实际,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包括干部蹲点挂村、工作目标考核、机关事务和财务、干部分工等,形成配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东固畲族乡根据民族乡情,理顺了乡镇管理体制,形成党政齐抓共管、职能站所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富田镇建立亲民服务体系,推行“八项制度”,即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实施干部一线工作制度,实行便民服务电话制度,实行干部联系卡制度,实行联系群众日制度,健全服务承诺制度,完善民情日记制度,完善领导班子和干部社会监督考评制度。新圩镇、文陂乡、天玉镇建立了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按规矩办事。
  便民服务规范
  2010年,全区各乡镇、街道实行了“一门式”集中办公。建立和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把与群众日常办事联系紧密的党政办、信访办、规划、土地、计生、民政户籍、农技、劳动保障、医保、经管等业务部门集中到一个大厅办公;建立乡村两级党员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统一受理信访,统一协调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
  圩镇建设规范
  各乡镇按照“八个一”目标(有一个圩镇规划,有一个美化、亮化、绿化的一条街,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自来水厂、有一个较繁荣的农贸市场、有一个成片的商品房开发区,有一个垃圾填埋场,有一个文体活动休闲场所和一支较固定的圩镇管理队伍),建设和规范圩镇功能。建立健全圩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做到“五不乱”(圩镇车辆不乱停乱放,广告不乱挂乱贴,摊点不乱摆乱设,垃圾不乱倒乱仍,污水不乱泼乱流)。全面实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和垃圾袋装,设置一批垃圾箱(池),配置垃圾清运车,逐步实行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东固畲族乡以文化的视角推进圩镇建设,对古街、新街所有房屋建筑全面进行立面改造,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新街进行整修,保持古街“古朴、简约、大方”特色。老街改造尊重“历史、人文、自然”特色,集中展示知青文化、共大文化、公社文化等特色文化,在古街改造中同时注入“客家文化、畲乡风情”民族元素;富田镇以突出历史史文化名镇视角来规范圩镇建设。充分利用丰富的红、古、绿资源,把富田旅游融入大井冈旅游圈,打造成为吉安市旅游休闲的后花园;新圩镇以打造具有庐陵文化特色魅力乡镇为目标推进圩镇建筑立面改造;值夏镇兴建了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值夏商业步行街和马埠开发区两个商业市场,新建商铺200余间。2007年开始,推进了农贸市场和芗城小区的建设,2010年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
  第四节 村庄建设
  民国时期,辖区内平原地区农村房屋以砖木结构和泥木结构为主,少量土草房;山区村庄,以泥木结构和“干打垒”为主,砖木结构房屋较少,房屋形式,中间为前后两厅,两侧为卧房,后厅为灶间(当地人称之为一厅两房或四房型)。
  新中国成立后,辖区内农村建设主要是农民自发进行,多用于住宅建设。20世纪50~60年代,农民新建住宅数量不多,20世纪60年代初,在东固西城建了一个4000余平方米的新村,为吉安县农村拆旧盖新的试点,形式为一厅三室一厨房及储藏室单家独院小平房,因没有畜禽圈舍,不适用,后被群众改建。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后农村拆旧盖新停止进行。
  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掀起建房热,新宅剧增,房屋结构由砖木、泥木向砖混、多层带阳台的新型住宅发展。
  2000年后,农村建房以砖混多层,单门独院小洋楼型,外墙以彩色瓷板装饰为主流。农村大多数新建房多位于村庄外围,村中居住人口数量锐减,一些村庄逐渐形成了空心村。
  建区后,全区开展了“小康示范村”、“文明示范村”建设,文陂乡渼陂古村拆除有碍观瞻的牛栏、厕所2000余平方米,新增自来水150多户,硬化、美化、亮化了农民一条街。
  2006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青原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各乡镇、街道均有数量不等的新农村建设点。新农村建设管理机构为村民理事会,由村民自发推举产生,地方政府和村民自治机构进行指导;建设经费由政府出资一部分,帮扶单位赞助一部分,社会捐资一部分,村民自筹一部分加以解决;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村庄道路硬化、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内部事务民主管理等。
  附:新农村建设点选录
  新圩村 位于青原区新圩境内,距城区30公里,2008~2009年度获“全省卫生镇”和“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开始投资200多万元进行街景立面改造,新建彰显庐陵文化特色的马头墙320多个,涂装墙面16000余平方米,新增添门、窗装饰13000余平方米;2009年建成的曲塘公园占地6公顷,建设了观景亭,铺设了游步道,安装了健身器材,实现了美化亮化。
  孙家坊村 位于天玉镇东部,距城区8公里。先后荣获全市“一村一品”十强村、全省“三培两带”先进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文明村和全国争创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荣誉称号。围绕基础设施城镇化、村庄绿色化、环境洁净化、管理规范化、产业特色化、乡风文明化“六化”标准,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推进新农村试点工作建设,完成村落社区活动中心改造和旧房改造4000多平方米、建焚烧炉1座、发放“一大二小”清洁工程垃圾桶600多个,新建科技楼528平方米、大型停车场900平方米、游步道180米、花卉苗木观赏园680平方米以及坊古村牌坊、宣传栏;设有党员活动室等13个工作室。
  芫下村 位于青原区富滩镇西北,距城区15公里,因村后山上遍开芫花而得名。新农村建设试点前,村庄房舍杂乱,人畜混居,道路不畅,垃圾到处随意堆放,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遍流,是个典型的空壳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村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立足规划,因地制宜、着眼长远,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科学安排,分类指导,共拆迁旧房3649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2696平方米,外墙粉刷4600平方米,修筑巷道2960平方米、游步道225米,修建村外排水渠775米、村内排水沟686米,修砌塘坎211立方米,新建焚烧炉1座、栏舍42间,建集中供气沼气池1座、户型沼气池4座,发放“一大二小”清洁工程垃圾桶130多个,100%完成改水、改厕,有线电视全部实现户户通,已成功培育13.3公顷双孢白蘑菇基地和3.3公顷莲藕基地。现芫下村古树荫映、花鸟成群、民风淳朴、科学文明、民主管理、百业俱兴。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