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城市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96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城市规划
分类号:
TU984.256
页数:
2
页码:
199-20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建区前,城区属原县级吉安市一部分。撤地设市后,青原区的城市规划纳入吉安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
关键词:
青原区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内容
建区前,城区属原县级吉安市一部分。撤地设市后,青原区的城市规划纳入吉安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
总体规划
1996年编制的《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将辖区内的河东、天玉镇纳入原县级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成为中心城区三大片区之一(河东片区)。由于当时河东片区主要建成区仅限于原河东开发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因此,规划范围较小。
20世纪90年代,原河东开发区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建区后,青原区政府未编制城区总体规划,市编1996年版的总体规划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2002年,吉安市城市规划部门在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编制前,基于近期城区建设任务大,编制了一个近期建设规划,并通过市政府批准。
2006年,吉安市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吉安市委托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吉安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规划,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方案经过几轮讨论和修改后定稿,省政府于2010年6月正式批复同意该方案。
根据2006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吉安市的总体规划目标是赣中地区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红色旅游和庐陵文化为特色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青原区642平方公里范围列入吉安市城市规划区,包括河东街道、滨江街道、天玉镇全境,富滩镇的龙口、张家渡、棠溪、社山,文陂乡的渼陂古村自然保护区和值夏的部分村庄;240平方公里列入吉安市中心城区范围,即城市外环路包围的区域,约63平方公里,和天玉镇的临江、田心、平湖,河东浒岗等地。青原城区规模在规划期末达到21万人,建设用地规模21.45平方公里。
根据2006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青原城区为“双环方格路网,多中心多组团,轴线迎接”的空间布局结构。城市功能定位是集旅游休闲、教育科研、商业贸易以及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具有滨江特色的新型片区。
滨江新区规划
滨江新区是青原区建设靓丽新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权限归属吉安市规划建设局。2006年版的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滨江新区范围、功能、建设远景目标进行了详细规划。
规划原则 针对河东滨江城区新需求,新区规划方案在建设、交通、生态环境及开发对策上体现了前瞻性。依据河东滨江城区总体布局特点,规划考虑与未来城市形态相协调,在空间和形态上形成整体性。强调建设实施的可实施性。针对河东滨江城区的特点,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力求适应不同阶段、不同投资者的需求,达到建设实施的可操作性。
功能定位 滨江新区规划功能定位为集会议展览、休闲娱乐、高档居住、交通商务为一体,以生活居住为主体,适应城市开发的多层面需要,兼容发展商贸金融、文化娱乐休闲等,塑造功能完善,高品质,具有滨江风貌特色的现代化城区。
规划范围 滨江新区范围东接青原大道,西至滨江大道,南连赣江大道、稠塘路,北靠大桥东路,规划用地面积约4.6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7.2万人。
规划目标 建设远景目标是以滨江概念为背景,立足于弘扬庐陵文化,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滨江地区建设经验,按照“一轴带两翼”的发展模式与“三线一点”的城市空间构架,在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创造优美的滨江景观,体现山水人文城市的独特风貌,实现新区全方位发展。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