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东固垦殖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914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东固垦殖场
分类号: F324.1
页数: 1
页码: 85-86
摘要: 本节记述吉安市青原区东固垦殖场的基本场情、农业、企业改制、重点企业等。
关键词: 吉安市 青原区 东固垦殖场

内容

基本场情
  1957年12月,中共吉安地委和吉安行署决定,从地直机关下放368名干部由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杨耀德带队,到东固山创建“国营吉安地区东固山垦殖场”。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集家、工、商一体,所属企业地跨青原区、吉州区、吉安县的综合性垦殖企业,有职工1300多人,总人口近5000人,场属企业13家,子弟学校2所、职工医院1所。2000年,撤地改市后,更名为吉安市东固综合垦殖场。
  东固综合垦殖场总场机构设置有:行政办公室、党群办公室、财务审计科、经营管理科及东固片区综合办公室,撤并武装部、保卫科及群团科室。2010年,全场共有职工1084人,其中在册职工766人,离退休人员318人。全场干部178人(含聘用制干部8人)离退休干部39人。各类技术人员152人,其中副高3人,中级41人,初级109人。全场党员129人,设10个党支部。
  1993年底,经吉安地区体改委批复,吉安地区东固山垦殖场同时使用“吉安地区双吉实业总公司”名称。1994年元月,东固山垦殖场总场由东固山搬迁至吉安县赣中大道9号江西省汽车工程塑料厂内。2004年,东固垦殖场总场机关从吉安县赣中大道9号搬至吉安火车站军供站。2007年7月,东固垦殖场办公大楼落成,总场机关迁入办公。
  2000年初,东固垦殖场成建制移交吉安县管理;2003年5月,整体划归青原区管理;2010年9月,根据吉青发〔2010〕12号文件《关于东固综合垦殖场场部改革和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设立东固综合垦殖场管理区,与东固综合垦殖场实行场区合一建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列入乡镇街道管理序列,对外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东固垦殖场农业
  东固垦殖场建场时,吉安地委组织部通过吉安县东固区政府,就地划农田26.9公顷建场。1960年,东固公社三彩大队,陶金坑大队与东固垦殖场三彩分场挂钩,六渡大队与六渡分场挂钩,挂钩入场的耕地面积178.7公顷。1960~1963年间,当地社队先后划来耕地33公顷,1961年,东固共大和下少洲分场组织劳力100余人,分别在富田公社和龙会开垦农田26公顷多。1969~1976年,改河田2.5公顷,开垦荒田5公顷。1962年4月,六渡、三彩2个队与东固垦殖场脱钩,减少耕地5.13公顷。1969年,水南泉和下沙洲2个分场的耕地属库区被淹,减少14.53公顷,同年山洪暴发,冲毁研究园的生产基地,减少耕地9.7公顷。1975年,老古庙农业队撤销,无偿送还当地21.33公顷田地。1980年前后,又将部分山坑农田改种茶叶、茉莉花,其中柏木岭生产队的农田改建水库,减少耕地9.93公顷。2010年,实有农田54.87公顷。
  建场时,场部根据划拨的土地的所处地理位置划分为六个生产队:一队设六渡,二队设三彩,三队设东固,四队设下沙洲,五队设窑下,六队设水南泉。1959年,场部将队改为分场,仍以农业为主。1977~1979年,垦殖场的经营重心转向工业,忽视农业生产的管理,亏损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78年,亏损额高达20万元。1980年后,各农业分场撤销农业队,分别并入茶厂、林场、化工厂管理。农业在1982年前采取分队承包,联产计酬,1982年以后实行大包干,包产到户,责任到人,联产计酬。1984年完善承包责任制,本场分为3个农业队,即六渡农业队、三三彩农业队、龙会农业队,一直延续至今。农田主要种植水稻、红薯、大豆、花生。1984年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经营模式至今不变,现大部分农田承包给兴国、贵州等地移民经营。
  企业改制
  2002年4月,东垦吉安大厦进行部分产权制度改革;2003年8月,吉兴量具有限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2003年9月,水电站、安达公司分别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同年12月,江西省汽车工程塑料厂、江西省行新汽车齿轮厂(部分)、吉安汽拖五金配件厂等单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产权制度改革单位共“双置换”职工800多人。2003年,场办中小学与农场剥离,划归区教育局管理;同年,基本完成工商企业改制工作。2007年底,场办医院与农场剥离,划归区卫生局管理。2008年,农场土地实行“两田制”改革,以农工家庭人口(包括长期移居并落户农场的人员和2005年12月31日农场总人口剔除管理人员、离退休人员、场办工商企业人员)为基数,原则上按人均1亩耕地的标准确定并分配口粮田和缴费田;非水田折合水田标准计算,其中偏远山区的冷水田、兽害田3亩折合1亩,旱地3亩折合1亩,茶园、果园3亩折合1亩,山地10亩折合1亩。2009年,东固垦殖场完成茶园良种改造4公顷;创建白云毛竹专业合作社和东固惠民茶叶合作社。2010年,总场实行改革。
  东固垦殖场在企业改制中,坚持“谋主业改辅业,保持和发展农业,放活改制工商业”方针,对涉及改制企业职工进行身份置换和妥善安置,并做好改制所需资金测算、资产盘活、债务化解、资金筹措改革等一系列工作。在变现资产方面,主要对东固水电站进行整体评估,再以评估的资产进行股权转让,总体评估价为295万元,转让股权206万元,变现资金全部用于电站企业职工改制;对原工程塑料厂、行新汽车齿轮厂、安达塑胶有限公司及五金配件厂实行整体出让,出让金额为1100万元;对吉兴量具有限公司土地拍卖出让,所得金额320万元。合计费用1700万元全部纳入改制费用。在化解债务方面,2002~2003年期间,总场与银行协商,还农行款220万元,解脱2600万元债务;工行30万元,解脱360万元债务;中行64万元,解脱840万元债务。之前,东固垦殖场原有债务和历史欠账高达3800万元。
  工商企业均按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改制成一级法人企业,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改制成效明显的企业有多个,其中东固垦殖场六渡水电站通过整体评估进行拍卖,市电、郊电、场职工(原电站职工工会补偿金参股)联合组建东井冈水电有限公司,返聘原企业职工重新上岗,企业效益得以逐年上升,职工收入比改制前有较大提高。原工程塑料厂、齿轮厂、安达塑胶五金制品厂职工达五百余人,是东固垦殖场支柱企业,产值占全场产值的70%,主要生产汽车方向盘、保险杠、时规齿轮等汽车零部件。后因经营不善,处于半停产状态。2003年,整体出让给浙商,通过与市场接轨,企业效益明显。
  重点企业
  林场 东固垦殖场林场于1968年在水府坪正式成立,职工有七十余人,除了经营山林外,还担负着上千亩茶园的管理;1973年,成立的茶厂从林场分离出来,林场迁至柏木岭,单独经营,独立核算,主要林种有用材林、经济林、竹林、薪炭林。建场初期有山林面积7000公顷,1987年,实际山林面积为2600公顷;2010年,有山林面积近2000公顷,已办理山林权证的山林面积共1800公顷,其中毛竹540公顷,松木120公顷,杉木350公顷,灌木66公顷,混交林640公顷;林场职工43人,其中在岗职工21人,退休职工22人。2008年初,林场社员筹建成立白云毛竹专业合作社,股金达72.92万元,2009年被评为省级专业合作社。2008~2010年,累计造林面积达270公顷,2010年实现产值100万元,利润10.89万元。
  茶厂 东固垦殖场茶厂于1973年从林场分离出来,正式成立茶厂。该厂拥有茶园150公顷,厂区面积近2万平方米,厂房面积6591平方米。下有茶叶生产一队、二队、农业生产三彩队、六渡队;加工车间3个,仓库1个(含冷藏库);固定资产二百多万元,年产干茶10吨;2002年,新造茶园4公顷,产量每年达到5000公斤,年销售收入200万元。2010年,有职工300人。该厂重视品牌培养,2006年2月,茶厂系列产品荣获国家颁发的有机食品证书和绿色食品AA证书;同年4月在第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中,龙井茶荣获金奖、翠微茶荣获银奖;2007年,通过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QS认证,并在国家、省、市各种参展参评中获得“江西名牌农产品”等荣誉;2008年,荣获中国(南昌)绿色食品博览会银奖。
  其他企业有水电站(股份制企业)和东垦招待所等。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