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建置 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889
颗粒名称: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分类号: K925.6
页数: 39
页码: 48-86
摘要: 本编记述建区前青原分属原县级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县。2000年,青原区辖河东、天玉、东固、新圩、值夏、富滩六镇,富田、云楼、文陂三乡和县级河东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2010年,青原区部分乡(镇、街道)区划进行了调整。2010年12月,青原区辖河东、滨江两个街道,富田、新圩、值夏、富滩、天玉五个镇,东固、文陂两个乡。
关键词: 吉安市 青原区 区划

内容

建区前青原分属原县级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县。2000年,青原区辖河东、天玉、东固、新圩、值夏、富滩六镇,富田、云楼、文陂三乡和县级河东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2010年,青原区部分乡(镇、街道)区划进行了调整。2010年12月,青原区辖河东、滨江两个街道,富田、新圩、值夏、富滩、天玉五个镇,东固、文陂两个乡。
  第一章 建置
  第一节 青原区成立
  新区筹建
  2000年5月11日,国务院〔2000〕40号文批复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江西省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吉安市设立吉州区和青原区。青原区辖原县级吉安市的河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河东镇、天玉镇和从吉安县划入的东固镇、富田乡、云楼乡、新圩镇、文陂乡、值夏镇,以及从吉水县划入的富滩镇。区人民政府驻河东镇。
  2000年9月3日,中共吉安市委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宣布有关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调整名单,其中宣布了青原区有关领导班子成员到职任职的通知。9月4日,中共吉安市委以吉干〔2000〕31号文,下发了中共青原区区委及青原区纪委、青原区人大筹委会、青原区人民政府筹委会、政协青原区筹委会、青原区人民法院院长候选人、青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候选人任职和候选的通知。2000年9月上旬,中共青原区委领导成员及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筹委会成员,法、检两长候选人以及筹委会工作人员借用市建行河东分理处办公楼,并租用恒通公司办公楼办公,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青原区筹委会工作机构为:办公室、组织人事组、宣传文教卫生组、工交城建组、计统财税组、农业组、政法组。
  青原区第一次党代会、第一届一次人代会、政协第一届委员会一次会议召开
  2000年11月7日,中共青原区委决定并报请中共吉安市委同意,成立中国共产党青原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青原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青原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下简称“三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筹委会下设党代会筹备组、人代会筹备组、政协会筹备组,同时还向市委呈报了关于召开青原“三会”的请示。2000年11月初至2001年1月上旬,完成了“三会”代表、委员的选举、推荐和会议的相关准备工作。
  2001年1月7日,中共青原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河东镇召开,大会邀请吉州区委、吉安县委、吉水县委负责人参加开幕式,中共吉安市委书记王林森到会讲话,大会通过预选和正式选举,正式产生中共青原区第一届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共青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区委一届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产生区委常委、书记、副书记。在青原区纪委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产生区纪委常委、书记、副书记。
  2001年1月11日,青原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河东镇正式召开。会议邀请了吉安县、吉水县、吉州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参加开幕式。会议选举产生青原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民政府区长、副区长,区人民法院院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2001年1月13日,政协青原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河东镇召开,会议邀请吉安县、吉水县、吉州区政协负责人参加开幕式,会议选举产生政协青原区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通过了政协决定。
  新区成立
  2001年1月18日,吉安市青原区正式挂牌成立。在青原区金竹大道(后改为文天祥大道)6号(原市建行河东分理处大楼),举行隆重的揭牌授印仪式。中共吉安市委、吉安市人大常委会、吉安市人民政府、吉安市政协、中共吉安市纪委主要领导分别向中共青原区委、青原区人大常委会、青原区人民政府、青原区政协、中共青原区纪委授印。自此,青原区宣告成立。
  第二节 隶属沿革
  青原辖区历史悠久,位于河东街道璋塘村案山新石器时期遗址,距今有五千多年历史,是迄今发现的吉安先民最早的聚居地。夏时青原辖区属《禹贡》所称“九州”的扬州,商末为吴地。周武王克商定天下后,封其五世孙章为吴侯,领旧吴地。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又属越地。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灭越,越地尽入于楚。
  始皇二十四年(前223),秦灭楚,地域属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中国,分全国为36郡,江西属九江郡,设庐陵县(《水经注》说它是因泸水而得名),青原辖区属庐陵县。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秦亡,楚汉争霸,项羽立英布(一称鲸布)为九江王,庐陵县属九江王国。汉高祖四年(前203),分九江郡立豫章郡,改封英布为淮南王,领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领18县,庐陵县仍属豫章郡,青原辖区属豫章郡庐陵县。
  新莽建国元年(9),改豫章郡为九江郡,改庐陵县为桓亭县,青原辖区属九江郡桓亭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桓亭县复名庐陵县,青原辖区仍属豫章郡庐陵县。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庐陵县析置高昌、兴平、阳城、西昌、遂兴县,隶庐陵郡。青原辖区属庐陵郡高昌县。
  末帝宝鼎二年(267),庐陵郡辖高昌、兴平、石阳、阳城、西昌、新兴、巴丘、吉阳八县。青原辖区其时属庐陵郡高昌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司马炎平吴,分扬州地立江州,庐陵郡属江州。庐陵郡治迁石阳。
  东晋咸康八年(342年),庐陵太守孔伦移庐陵郡治于今吉安市孔家湾,石阳县随徙。青原辖区时属江州庐陵郡高昌县。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庐陵郡治移石阳县治所,青原辖区时属江州庐陵郡高昌县。
  南朝齐建元元年(479),郡治如宋,青原辖区时属江州庐陵郡高昌县。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武帝灭齐,高昌县并入石阳县,青原辖区时属江州庐陵郡石阳县。
  南朝陈永定元年(557),郡治如梁,青原辖区时属江州庐陵郡石阳县。
  隋开皇三年(583),隋平陈后,改庐陵郡为吉州,青原辖区时属江州吉州石阳县
  隋开皇十年(590),改石阳县为庐陵县,青原辖区属吉州庐陵县。
  大业三年(607),改吉州为庐陵郡,将郡治移于原石阳县治旧址(今吉水县醪桥镇固州村)。青原辖区属庐陵郡庐陵县。
  大业末(615~617),分庐陵县水东的顺化(又作淳化、舜化、纯化)、文昌(又作永昌)、折桂、中鹄、仁寿、兴平、明德、永丰、龙云、云盖、迁恩等十一乡置吉水县。青原辖区分属庐陵县、吉水县。
  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吉州。青原辖区属吉州吉水县。
  唐武德八年(625),改吉州为庐陵郡,青原辖区属庐陵郡吉水县。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十道,庐陵郡隶属江南道。青原辖区属江南道庐陵郡吉水县。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改庐陵郡为吉州,仍隶江南道。青原辖区属江南道吉州吉水县。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全国由10道分为15道,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吉州属江南西道。青原辖区属江南西道吉州吉水县。
  玄宗天宝元年(742),改吉州为庐陵郡。青原辖区属江南西道庐陵郡吉水县。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改吉水县为吉水镇,青原辖区分属庐陵县、吉水镇。
  肃宗乾元元年(758),庐陵郡复改吉州。青原辖区属江南西道吉州吉水镇。因军事需要、自唐武德五年至十国杨吴占领吉州(622~910)的288年中,还经历了按军事机构设置的管理形式。
  后梁开平四年(916),杨吴得吉州,沿袭唐制,升吉水镇为吉水县,以新淦(今新干)为都制置使治所,后移吉水,领丰城、新喻、吉水三县。青原辖区属新淦都制置使吉水县。
  南唐烈祖升元二年(938),南唐建立,初承继吴制,次年罢新淦都制置使,吉水还隶吉州,改吉水县为吉水场。青原辖区属吉州吉水场。
  南唐元宗保大八年(950),吉水场改为吉水县,属吉州{青原辖区分属庐陵县、吉水县。
  北宋初,江西仍属南唐,太宗开宝八年(975),南唐被北宋所灭,吉州改称吉州庐陵郡兼军事。青原辖区属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吉水县。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全国由原15道改为15路,江南西道改为江南西路,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吉水县隶属不变。
  北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庐陵的同水乡与吉水的顺化乡互易(顺化乡即纯化乡),青原辖区东固、富田、新圩、文陂、值夏、河东属江南西路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庐陵县,富滩、天玉属吉水县。
  南宋初,维持北宋体制。高宗建炎四年(1130),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又合并为江南路,同时置鄂州路,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属之,青原辖区分属庐陵、吉水县不变。高宗绍兴元年(1131),撤鄂州路,江南路再分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州、县仍属江南西路不变。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设江西行督元帅府,元军占领吉州庐陵郡,青原辖区分属江西行督元帅府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庐陵县、吉水县。
  至元十四年(1277),江西行督元帅府改称江西道宣慰司,设江西行中书省(简称江西行省或江西省),吉州庐陵兼军事改为吉州路总管府,青原辖区分属江西行省吉州路总管府庐陵县、吉水县。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吉水由县升州,其他隶属未变。
  仁宗皇庆元年(1312),改吉州路总管府为吉安路,青原辖区分属江西行省吉安路庐陵县、吉水州。
  惠宗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兵取江西,依旧置江西行省,改吉安路为吉安府。青原辖区分属江西行省吉安府庐陵县、吉水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吉水州复为吉水县。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行省改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下设道,吉安府属湖西道。青原辖区分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西道庐陵县、吉水县。
  崇祯十六年(1643)九月,张献忠攻克吉安,改吉安府为亲安府,改庐陵县为顺民县。十一月,明江督吕大器收复吉安,回复原名,隶属仍旧。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清军占领吉安,沿明制。康熙二十一年(1682),湖西道废,吉安府直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青原辖区分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庐陵县、吉水县。
  世宗雍正九年(1731),吉安府属分巡吉南赣道。乾隆十九年(1754),吉安府属分巡吉南赣宁兵备道,县属不变。
  1912年,废府,直属江西省。青原辖区分属庐陵、吉水不变。
  1914年,庐陵县改称吉安县,青原辖区分属江西省庐陵道吉安县、吉水县。
  1931年1月,民国政府设“东固特别行政区”,管辖纯化乡和儒林七十四都(今东固、富田、新圩、文陂、值夏);7月,“东固特别行政区”改为“平赤县”,其时,青原辖区分属吉安县、吉水县、平赤县。
  1933年,废平赤县。同年10月,将其管辖区域纳入“龙岗特别区政治局”管辖。1934年2月撤销;随即又将其并入“藤田特别区政治局龙冈第二区”管辖,1935年3月又撤销,还归吉安县管辖。此时,青原辖区仍分属吉安县、吉水县,直至吉安解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青原辖区属苏区范围。1929年10月,成立赣西革命委员会,11月成立赣西临时苏维埃政府。1930年2月,成立赣西苏维埃政府,辖纯化、富田、东固区苏维埃政府。青原辖区值夏、文陂、新圩、富田、东固归赣西苏维埃政府管辖,未建革命政权的地方属国民党统治区,仍称吉安县、吉水
  县。1930年3月,赣西苏维埃政府改为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吉水县中鹄、水南、白沙区委由于国民党军队进攻与吉水县委失去联系,改由赣西南特委直属党部中路行委领导,区苏维埃政府直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中路办事处。今青原辖区除河东、滨江街道外,均直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中路办事处。
  1930年10月,红军攻占吉安,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同时恢复成立吉安县苏维埃政府。青原辖区范围全部隶属江西省吉安县苏维埃政府。
  1930年12月,富田事变发生后县苏维埃停止活动。1931年8月,赣江以西也成立吉安县苏维埃政府,为便于领导,1931年5月间,辖区内的东固、富田、纯化归属苏区庐吉县。
  1931年11月,根据全苏一大决定,为纪念黄公略烈士,撤销庐吉县苏维埃政府,在永吉泰特委所辖的富滩、值夏、富田、东固、水南等区域建立公略县,青原辖区全属公略县。
  1949年7月14日,吉水县解放,15日吉水县政府成立,16日吉安城解放,18日成立吉安县人民政府,28日析吉安县石阳镇成立县级吉安市人民政府。其时青原辖区分局吉安县、吉水县。
  1951年9月,吉安县河东的塘上、梅林、青原三乡划归吉安市管辖,青原辖区分属江西省吉安专区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县。
  1953年1月,撤销原县级吉安市,改为吉安镇(11月复为吉安市),河东郊区的上达、斋楼、塘上、安芫、厦里、黄龙六乡划归吉安县管辖。青原辖区乂分属江西省吉安专区吉安县、吉水县。
  1953年12月,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吉安县河东乡划归原县级吉安市管辖,青原辖区分属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县。
  1958年11月,吉安县并入吉安市。青原辖区属吉安市、吉水县。
  1959年6月,吉安市又分为吉安县、吉安市,青原辖区属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县。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原县级吉安市撤销,地级吉安市设吉州、青原两个区。
  2001年青原区正式成立,治所为河东镇。
  青原区历史沿革
  第二章 区位 面积
  第一节 区位
  青原区位于江西中部,赣江中游,吉泰盆地中心,地理位置为北纬26°40′13″~27°10′44″,东经114°59′23″~115°30′5″。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10至20公里,自赣江边依次向东扩展,版图呈玉带形,东西稍宽,中部较窄,赣江由南到北沿区界穿行约30公里。富水河、沈江由东向西流经区内6个乡镇约90公里,至青原区富滩镇张家渡注入赣江。东与永丰县,南与兴国县、泰和县,北与吉水县,西与吉州区、吉安县接壤,北距省会城市南昌219公里,南距赣州210公里,从青原城区经赣粤高速公路进入周边省市高速路网,8小时车程可达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及武汉、长沙等中心城市区域。
  青原区地域城区呈玉带状。105国道自城区河东、滨江两街道往北连接天玉镇。青东公路始于城区河东街道,经富滩镇、值夏镇、文陂乡、新圩镇、富田镇直达东固畲族乡。
  东固畲族乡位于青原区最南端,距城区83公里。富田镇位于青原区东南部,距城区49公里。新圩镇位于青原区中部,距城区32公里。文陂乡位于青原区中部,距城区28公里。值夏镇位于青原区中部,距城区21公里,2003年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富滩镇与城区交界,距城区18公里。天玉镇是青原区北大门,距城区9公里。河东街道、滨江街道位于城区,滨江街道隔赣江与吉州区相望。青原区行政中心驻河东街道。
  第二节 面积
  青原区国土面积914.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万公顷,林地面积4.3万公顷,水域面积2474公顷,草地面积523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7.5公顷,水利设施用地976.16公顷,森林覆盖率64.2%。2010年中心城区面积12.5平方公里。
  东固畲族乡面积2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8公顷、林地面积1.59万公顷(其中油茶林2667公顷、毛竹5334公顷、茶叶200公顷)。富田镇面积2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81公顷、林地面积9744公顷、滩涂面积80公顷、荒山坡地200公顷。新圩镇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7公顷、林地2630.3公顷、水塘200公顷。文陂乡面积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1公顷、林地面积1927.4公顷。值夏镇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39公顷、山地面积1047.2公顷。富滩镇面积18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77公顷,林地面积8741.2公顷。河东街道属市中心城区,面积5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0公顷,林地面积1044公顷。滨江街道属市中心城区,面积1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公顷,林地面积24公顷。天玉镇面积49.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97公顷、林地面积1944公顷。
  第三节 勘界
  2000年12月,青原区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在区民政局内)。自2001年1月,会同周边县区对边界进行了全面勘定,至2001年6月30日止,勘定行政区划边界6条:青原区与永丰县交界线、青原区与吉安县交界线、青原区与吉水县交界线、青原区与吉州区交界线、青原区与兴国县交界线、青原区与泰和县交界线,共计270.9公里,勘定七县区边界交会点6个,形成勘界档案26卷。江西省人民政府先后以赣府字〔2000〕137号和赣府字〔2001〕144、145、146、214、223号文对青原区人民政府与永丰县、吉安县、吉水县、吉州区、兴国县、泰和县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限协议书进行了批复。
  青原区与永丰县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
  青原区与永丰县接壤的行政区域边界线长37.48公里。经双方人民政府勘界工作领导小组,依照《江西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办法》、《江西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及双方联合勘界实施方案,已正式勘定。
  青原区与永丰县行政区域界线起点,位于青原区、吉水县、永丰县三县交会点界桩(032225I)处。界线沿山脊往南约80米转西偏西南约195米,转向西约100米,转向南约290米至399.7高地,沿山脊向南过小路约185米转向东140米过小路转南偏东南约680米过432.8高地到474.5高地,沿山脊向南过小路约310米,转东偏东南约80米沿山脊向南偏西南约660米过514.2高地。470.2鞍部至一山包,转向南约90米转向西过小路约430米,转向偏西南约160米过小路到586.8高地,沿山脊向东南过小路约440米转向南经506.2高地西侧至549.5高地,转向东南约420米至497.9高地,沿山脊向东约390米转向南约200米至444.5高地,转南偏东南沿山脊过小路,过414.5鞍部,过小路约700米到474.8高地,沿山脊向南偏西南到489.1高地,转南偏东南约250米至一山包,折向西南约190米转向东约200米,转向东南沿山脊约170米转北偏东北70米转向东180米至459.1高地,沿山脊向东南约220米,折向东北约760米经456.1高地,422.5高地,转东偏东南约240米至438.1高地,继续沿山脊向北偏东北100米转东偏东北约280米过小路至一小山包,转东偏东南约500米经剪刀窑446.9高地到一小山包,沿山脊向东北约120米转向东约200米到414.7高地,继续沿山脊向东北约300米至380.2高地,转向东140米转向东北165米到东固岭363.9高地,转北偏西北100米转向东北沿山脊约600米转南偏东南约100米到青原区、永丰县0325001号界桩。这段界线的长度为11.073公里。
  0325001号界桩,单立、双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位于青原区东固畲族乡江口村钟古岭小组与永丰县三坊乡丁坊村和尚院小组交界处的永丰县至兴国县公路西北侧离公路边缘1米。在磁方位用71度32分,距离17.498米(实测)为公路62公里里程碑20东南角;在磁方位角134度47分,距离7.214米(实测)为公路另一侧路边石壁上人工凿十字中心;在磁方位角220度35分,距离14.357米(实测)为一水泥桩的东北角,分别设为方位物。
  从0325001号界桩起,界线向南偏东南沿山脊约120米至318.5高地,转向东80米转向东南约1600米过小路,382.8高地、418.9高地、436.5高地,小路428.1高地到434.5高地,沿山脊向南过小路约150米,转南偏西南160米至387.9高地,转向南约280米过鞍部折向东下山脊约290米至长坑村西南房屋向西,转向南60米转北偏东北70米转向东绕山坎过山脊约190米至山脚,沿山脚向南约270米到水沟,转西偏西北沿山谷约115米,转向西约135米至山脊沿山脊向南约370米过447.7高地至466.2高地,转南偏西南约150米,转向东南约1200米过490.2高地,川凤垇凉亭,549.2高地、598.1高地到500.3高地,沿山脊向西南约80米转南偏东南沿山谷约150米至小路,由小路向东过油茶林约400米至411.0鞍部,沿山脊向东南约180米至山包,转南偏东南约400米至411.0鞍部,沿山脊向东南约180米至山包,转南偏东南约400米过349.5高地,转向南约140米至小路,沿小路中心向东北约60米,转向北约110米至山脊,沿山脊向东约140米至八茅垇凉亭(288.3鞍部),沿山脊向南偏东南约1100米过小路,过433.1高地到503.1高地,沿山脊向东约980米过469.1高地、439.0高地到小路,转东偏东南过田垄约260米至一山包,沿山脊向东北约370米过348.8高地至山脊小山头,沿山脊向东过344.6高地约140米转北偏东北80米转东偏东南约270米转南偏西南约100米下至山谷,转向东沿山谷约360米,转向西南约180米到288.8高地,转南偏西南90米转南偏东南90米至小路,过小路向南偏西南180米转向西约190米过306.1高地至小山包,转南偏东南约190米转向西南40米过小路,水沟,转东南50米过人行桥及水沟至山脚,沿山脚向东110米转向南80米转东偏东北30米,转北偏西北60米,转东北40米转向东70米,转北偏东北100米转向东160米至水沟拐弯处南侧,转西南沿山脊过315.2高地东侧约480米到小路,沿小路中心向东90米,继续向东沿山脊约60米转南偏东南约200米至小山包,沿山脊向东北约340米转东南100米,转东偏东北110米至小路,沿小路中心向南约30米转西偏西南约170米,折向东约150米过小路到水沟,沿水沟向南偏西南约170米,转东偏东南沿山脊约230米到300.2高地,转北偏东北约250米至山垄小路,沿小路中心向东约80米,折向北沿山脊约170米至山头,沿山脊向东偏东南过344.8高地、377.1高地,过一小路约1080米至小路,转向南约150米至小路,转向西约270米转南偏西南约90米至山脊,沿山脊向东偏东南约390米到小路,过小路向南偏东南经504.7高地约260米至乡村路拐弯处,沿乡村路向东南90米,继续向东南沿山脊约1150米经488.9高地、513.4高地,过小路到大地三峪茅坑1580.8高地,沿山脊向南过581.4高地约440米到山坳小路,过小路沿山脊向东偏东南约750米过山坳凉亭,565.4高地至590.7高地西侧,沿山脊向南约290米到606.7高地,沿山脊向东南约1060米过600.3高地、587.7高地、563.4高地、560.2高地至596.2南华山高地西北侧70米处转西偏西南约300米,转向东约360米过小路转向南约360米到654.1高地,沿山脊向西偏西南约800米经543.1高地,过小路到534.7高地,转西偏西北约150米折向西南约450米过小路至556.7高地,沿山脊向南偏西南约460米过560.7高地至533.4高地,沿山脊向南约860米至334.7高地转西偏西南约220米过山坳凉亭到282.0高地,转西南约850米过小河,上山过423.3高地至回云托593.5高地东侧山脊上,沿山脊向西约150米至大地三回云托593.5高地,沿山脊向南约700米过二条小路至572.0高地,转南偏东南约550米过603.3高地、631.4高地到青原区、永丰县、兴国县三县交会点212533I界桩。这段界线的长度为25.337公里。
  212533I号界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位于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丰岭村禾坪背组东南面约500米,永丰县龙冈镇羊石村大楹自然组西南约430米,兴国县枫边乡山下村下背坑组东北方面约500米的山顶上。在磁方位角85度36分,距离9.46米(实测)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134度46分,距离6.52米(实测)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267度35分,距离8.71米(实测)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为方位物。
  青原区与吉安县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
  青原区与吉安县接壤的行政区域边界线长14.661公里。两县(区)边界线界限走向及界桩位置已勘定,具体走向为:
  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三县区行政区域边界线交会点,是青(原)吉(安县)线的北起点。从该交会点,界线向南偏东南沿赣江河道中心穿过京九铁路桥逆行1070米,折向东南3189米转向东偏东南2163米,又折向东南2155米转向南偏东南1027米,又折向西南继续沿赣江河道中心逆行5057米到青原区、吉安县、泰和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为终点。这段界线的长度为14.661公里。
  010321 I界桩,位于吉州区禾埠乡神岗山村委会与青原区河东街道友谊村委会、吉安县永和镇张巷村委会交界于赣江河道中心(坐标:X2995015米、Y38598250米,图上量取),分别设立了同号三个分桩。
  01032 IA界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河东街道友谊村委会彭家自然村西面山头镇果园基地房屋西北面约50米处的山脊上。在磁方位角80度24分、距离50米处为房屋西南角;在磁方位角234度03分、距离20.2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350度25分、距离30.3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设立方位物。
  010321 IB号界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吉州区禾埠乡神岗山村委会、红声器材厂东南围墙角东北约24米处。在磁方位角13度28分、距离7.7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134度42分、距离9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238度01分、距离24米处为围墙角,分别设立方位物。
  010321 IC号界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吉安县永和镇张巷村委会北面河堤拐弯处的北面堤脚下。在磁方角44度10分、距离149.6米处为航标标置;在磁方角147度13分、距离21.9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292度06分距离42.2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设立方位物。
  032126 I界桩,位于青原区值夏镇永乐村委会与吉安县永和镇窑背村委会、泰和县万合镇华盖山村委会交界于赣江河道中心(坐标:X2984760米、Y38602295米,图上量取),分别设立了同号三个分桩。
  032126 IA号界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吉安县永和镇窑背村委会上头山自然村南面、赣江堤外约82米处。在磁方位角86度40分、距离32.5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198度08分、距离52.8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316度26分、距离88.1米处为高压线铁塔东北角,分别设立方位物。
  032126 IB号界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值夏镇永乐村委会七姑岭西南面约700米的山脊上。在磁方位角71度45分、距离127.6米处为桔房西南角;在磁方位角161度12分、距离87.4米处为高压线铁塔西南角;在磁方位角288度53分、距离15.3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设立方位物。
  032126 IC号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泰和县万合镇盖山村委会昌家自然村北面约70米的赣江堤西侧。在磁方位角1度32分、距离67.2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115度01分、距离29.4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225度零分、距离76.4米处为民房西北角,分别设立方位物。
  青原区与吉水县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
  青原区与吉水县行政区域边界线长108.955公里。两县(区)边界线界限走向及界桩位置,除标绘在边界线地形图外,具体走向为:
  010322I 号界桩,位于吉州区樟山镇樟山村委会与青原区天玉镇邱家村委会、吉水县文峰镇砖门村委会之间的赣江河道中心(坐标:X3006220米、Y38605310米,图上量取),界桩埋设为同号三立。
  010322IA 号界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吉州区樟山镇樟山村委会瑶埠自然村南面约520米处的山脊上。在磁方位角55度57分,距离16米处为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175度01分,距离58.2米处为坑塘西南角;在磁方位角297度01分,距离18.7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为方位物。
  010322IB 号界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吉水县文峰镇砖门村委会村头自然村西南面赣江边抽水房南面。在磁方位角5度45分,距离8.4米处为抽水房南侧电杆;在磁方位角104度23分,距离41.4米处为民房西南角;在磁方位角222度03分,距离44.2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为方位物。
  010322IC 号界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天玉镇邱家村委会胡家边自然村东北面约150米处。在磁方位角18度39分,距离53.9米处为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141度39分,距离30.9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249度19分,距离81.5米处为独立大樟树,分别为方位物。
  010322I 交会点,是青(原)吉(水)线的北起点。从该交会点起,界线向南偏东南行330米至赣江边小溪口,沿小溪中向南逆行170米转向东南上岸穿过两条小路行560米坑塘边,沿坑塘边向南偏东南行30米转向东南行100米折向南沿小溪逆行225米,转向东偏东北行40米折向南偏东南穿过105国道、京九铁路、水渠共行530米,转向南偏西南行240米向南行80米折向东南行110米,向南行425米转向西南212米折向南行190米转向南偏东南行138米至山脊,转向西偏西南行300米至山谷折向南偏东南行240米至251.1高地,转向高西偏西南行300米折向西南行210米至山脚,转向东南行20米折向南行40米,向东南沿山脚行300米转向东北行45米折向西南行120米,转向南偏东南行40米折向西南行45米至小路,沿小路向西南行300米转向东南行432米至264.5高程点,向南偏西南行470米转向南行58米至小路,沿小路向东南行300米转向西偏西南行337米至小路,折向西南行133米转向东南行164米至220.7高程点,沿山脊向东南行506米折向东北行123米至314.1高程点,向东沿山脊经300.1高程点行410米转向东南经433.0高程点行868米至408.1高程点,沿山脊向南行358米转向东南经398.1高程点行860米至456.2高程点折向东偏东北行275米至535.2高程点,继续沿山脊向南偏东南经526.0高程点行440米至鸡公岭(国家三角点,高程547.7米),转向东南行174米折向西偏西南行72米,转向南偏西南穿过鞍部小路行358米折向西偏西南经464.1、314.2高程点共行1334米至山脚,向南行112米转向东北行61米折向西南行180米,转向西偏西南行65米向南行72米折向东偏东北沿山脊上经228.1高程点行1075米至408.1高程点,转向东北行327米折向南偏西南穿过小路行510米转向西南行133米至370.5高程点,转向西偏西南沿山脊经276.7、261.5高程点、穿过小路、经160.3高点、132.0高地共行1451米至山脚,沿山脚向东行286米折向西偏西南穿过小路行342米转向东行210米小路,沿小路向东偏东南行403米转向西偏西南行226米至185.4高程点,向西南行120米转向西行182米至大路,沿大路向东南行1036米到1号界桩。这段界线长19.803公里。
  0322001 号界桩,单立、双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天玉镇岭上村委会与吉水县周岭林场交界处,距天玉镇岭上村委会岭上自然村西面约730米处的大路东侧。在磁方位角61度09分,距离15米处为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161度04分,距离18.3米处为水井中;在磁方位角300度36分,距离24.2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为方位物。
  从0322001 号界桩起,界线向东偏东北行295米至260.5高程点,转向北行65米折向东北行132米至275.2高程点,向北行182米至小路转向北偏西北行60米折向北行40米转向北偏东北行223米折向东北行150米至小路,沿小路向东北行100米继续向东北行50米转向东偏东南行150米折向东偏东北行225米,沿防火道向东穿过山脊上小路行160米转向东南穿过小路,经254.5高程点行255米,继续沿防火道向东行255米转向东北行60米折向东南行535米至225.2高程点,转向东南行165米向南行150米折向东偏东北行197米至山脚,沿山脚向东北行270米转向北偏西北行71米折向东南行
  122米,转向北偏东北行274米向东行264米,继续沿山脚向北偏西北225米转向西北行216米折向东北行86米,转向北偏东北行76米折向南偏东南行512米至大路,转向东偏东行264米折向西北行182米,转向东北行100米折向东南行156米向北偏东北行142米向南行112米,转向东南行56米折向南偏西南行112米转向东北沿防火道行193米上至山脊,沿防火道向北偏西北经176.7、219.5高程点共行482米转向西偏西北行335米折向北行265米至鞍部233.2高程点,转向北偏东北经园固岩山(国家三角点,高程点259.2米)西约15米处行427米至山脚,转向东南经125.7高程点行137米折向北偏西北上山(防火道)行280米至237.4高地,沿防火道向西北经317.4高程点行1335米转向北偏东北经314.4高程点行280米折向东北经215.2、220.1、243.1高程点共行1132米至大路,沿大路向东行305米转向东南行284米折向北沿山脚行350米至鞍部(130.7高程点东约17米处),转向北偏东北沿山谷下行224米折向东北行213米转向东南行86米,向东行70米转向东北行52米折向东南行97米,转向东北穿过小路沿山脊上行540米折向东行92米至153.4高程点,沿山脊向南行205米转向东南穿过大路,经70.2高程点行614米折向南行30米至水渠,沿水渠向南行138米转向西行46米至一小山头,向行230米至中间小山包,转向东南沿山脊经97.4高程点行840米转向东北行40米到2号界桩。这段界线长16.37公里。
  0322002 号界桩,单立、双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富滩镇固山村委会与吉水县葛山乡龙田村委会交界处,距吉水县水土保持站南面约400米的小山包上。在磁立位角126度08分,距离15.9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222度14分,距离21.5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349度05分,距离6.1米处为第三个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为方位物。
  从0322002号界桩起,界线向东穿过公路行217米至水渠,沿水渠向南逆行663米至小桥南约8米,转向东偏东南行119米至小溪,折向东南沿山脊上行274米至127.0高程点,向东100米转向东南170米又向东125米至184.0高程点,继续向东50米转向东南200米折向东175米至小路,转向北行365米折向东偏东南沿山脚行370米至小鞍部,转向北沿山脊行260米折向东北70米向东78米至一小山包,转向东偏东南105米至山脚,向北行105米转向东北82米至水库边,沿水库边向北行140米转向东北行446米至104.7高程点,继续向东北沿山脊穿过小路行207米转向东偏东北行394米至108.0高程点,转向东穿过大路行466米至199.0高程点,折向南偏东南行238米至213.0高程点,转向东沿山脊222.0高程点、鞍部172.0高程点北15米处共行787米折向东南186米至230.2高程点,转向西南行114米折向东南经184.7高程点行373米向南217米转向东南62米至139.0高程点(小路),转向东北行185米折向东南行270米向北72米转向东北沿山谷行115米,向北75米转向西偏西北行100米折向西偏西南53米到山脚,沿山脚向北行145米转向东偏东北行30米折向北偏西北行53米,转向北偏东北行280米折向东南90米至小路,沿小路继续向东南经230.0高程点行805米,转向东北沿山脊经340.8、354.3、442.1、446.9高程点后过鞍部共行1496米至507.2高程点,向东穿过山谷小路行510米转向东南行440米折向西南行235米,转向东南穿过两条小路沿山谷行210米至小路,继续向东南沿小路行290米至492.6高程点,沿山谷向南行320米转向东南行125米折向南偏东南经783.9高程点行370米至782.1高程点,转向西南行200米向南行150米至771.7高程点,转向西南行120米折向东南经鞍部738.5高程点行200米至嵩华山(国家三角点,高程点769.6米),继续向东南行56米转向南沿山脊395米至649.0高程点,折向西南行312米至571.0高程点,转向东南继续沿山脊经598.9、636.0、578.0、597.0、499.0、518.0(鸡背岭)、512.1、463.5、499.0高程点共行3605米至489.5高程点,继续向东南行93米折向南行111米至475.5高程点(白泥脑),转向南偏东南穿过鞍部小路行445米至362.1高程点(马子岭),转向南经364.0高程点行653米至315.1高程点,继续向东南行60米转向西南沿山脊下经186.0高程点,行866米至公路,继续向西南穿过公路121米转向南行106米至167.0高程点,转向东南行101米折向南行147米转向西南行268米向西行91米至251.2高程点,转向西南行197米至大路,沿大路向西北行248米转向西经229.0高程点行278米折向西南沿山谷行445米转向西偏西南行253米,折向西南行111米转向南偏西南沿山谷上行607米至462.3高程点,转向西南经434.0高程点行329米至446.0高程噗,向南沿山脊穿过鞍部行223米至471.2高程点,转向东南行405米折向南经436.2高程点、穿过小路行547米至444.2高程点,向东穿过小路行490米转向东南经369.0高程点行325米至444.5高地,向南继续沿山脊经401.3、412.0、372.3、397.6高程点共行1015米至433.2高程点,转向西南经411.0高程点行453米折向南偏西南经352.5高程点行494米至281.5高程点,转向西南沿山脊经253.4、331.0、281.0高程点共行915米折向西偏西南沿山脊下穿过泷江,经龙王庙(75.0高程点)共行621米至236.0高程点,转向东南沿山脊经198.7、263.4、214.0、203.5、276.0、356.0高程点共行2742米至509.2高程点,转向南偏西南行214米至虎形岽(国家三角点,高程504.0米),转向西南75米折向西沿山山脊506.2高程点行716米转向南偏西南90米至419.0高程点,转向西穿过田垄、小路行458米折向西南沿山脊经468.0高程点行448米至503.0高程点,向南行224米至563.2高程点,转向南偏东南行342米至571.1高程点,转向南行165米折向西南行342米至571.1高程点,转向南行165米折向西南行84米至574.2高程点,向西行124米转向南偏西南经513.5高程点行425米,折向西南行78米向西行124米转向西南经568.5高程点东12米处行289米至667.6高程点,转向东南沿主山脊经681.9(三尖峰)、650.1高程点共行1105米至三节峰(国家三角点,高程673.4)米,从三节峰向东偏东南224米转南偏东南762米至348.6高程点北侧,折向东偏东南154米再转向西南762米至348.6高程点北侧,折向东偏东南154米再转西南200米至438.7高程点,继续沿主山脊向南55米转向东经391.6高程上共行812米至山顶,折向北1014米转向东94米又折向南沿山谷1062米上至山脊又转向西南214米再向东南30米至537.1高程点,向东248米至540.9高程点,继续沿主山脊向东南经503.5、458.2、447.1、378.7、401.3高程点共行1639米至411.4高程点,转向南经366.2高程点共行372米折向南偏东南552米过鞍部至269.7高程点,向南818米经278.5高程点至215.6高程点,向东北152米折向东168米转东南128米又折向南156米,转向西经172.6高程点共行154米折向西偏西南80米再向南经169.1高程点共行188米转向东296米到3号界桩。这段界线长47.04公里。
  0322003 号界桩,单立、双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富田乡龙会村委会新村小组与吉水县水南镇西团村委会主宾桥村小组交界处,新居北面约坑水库东北面山头上(图上高程159.1米)。在磁方位角73度31分,距离423.9米为独立民房西北角;在磁方位角134度50分,距离237.3米处为三岔路口;在磁方位角355度03分,距离411米为独立山头(图上高程173.5米),分别为方位物。
  从0322003号界桩起,界线向南沿山脊512米至165.7高程点,向东南经157.4高程点共行839米至山顶折向东116米,转向东南沿山脊224米又折向南498米至161.2高程点,向东152米转北偏西北112米又折向东经159.2高程点共行292米再向东南264米至164.0高程点,转向西偏西南56米折向西北118米又转向南偏西南104米又折向东南72米继续沿山脊向南经152.2高程点东侧、173.4、168.2高程点共行934米转西184米折向南偏西南132米转向西110米又向南84米至167.0高程点,向东偏东南454米转南偏东南118米至144.0高程点北侧,转向东经136.1高程点共行348米折向北偏东北196米又向东104米再向南292米至148.0高程点,向东南134米转向南偏东南242米至山顶折向东偏东南经156高程点共行334米又转向北偏东北118米至158.1高程点,转向东南124米向南56米折向东偏南经163.3高程点共行432米又向南70米转向东南132米再折向西南190米至168.1高程点,向东南经163.2高程点共行416米转向南144米折向南偏东南64米又向东88米转向南110米再向东100米又向东南80米折向东偏东南92米至204.2高程点,沿山脊向南152米折向东南112米至205.7高程点,转东偏东北322米折向北偏东北经201高程点共行262米向东284米到198.1高程点,向北72米转向东偏东北106米到4号界桩。这段界线长10.551公里。
  0322004 号界桩,单立、双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富田乡花岩村委会上王村小组与吉水县水南镇曲排村委会田西村小组交界处,田西东南面洋西山坑的西坑口患难夫妻面小山窝下部分界处。在磁方位角12度32分,距离15.5米处为独立桐树;在磁方位角217度02分,距离15.3米处为独立裸岩(刻记);在磁方位角348度19分,距离87.2米为小路三岔口,分别为方位物。
  从0322004号界桩,界线向东南182米转东偏东南208米到主山脊,沿主山脊向北偏东北经234高程点共行384米至山顶转向东沿山脊718米经241.7高程点至248.1高程点,向北184米转东偏东北220米至253.0高程点,向北偏西北320米转向东北沿主山脊914米经248.1高程点至238.1高程点,再向东北110米折向东偏东北沿主山脊经295.4、307.4、344高程点共行1866米至321高程点西面30米处转向东296米至馒头山,继续沿主山脊向南偏东南经346.2、312.5、355.2、353.8、348.1、408.3、453.2高程点共行2804米至537.3高程点,向东南220米转南偏西南224米至安仁山;再向西南586米至507高程点,沿主山脊向南236米折向东南经443.3、446.5、457.3、485.3、401.3高程点共行1960米至441高点北面山顶。转向东经456.8高程点共行262米折向东北1093米经434.3、394.8高程点至400.3高程点,向北366米至371.6高程点,继续沿山脊向东2038米经341.7、406.2、365.4、383、370.3、420.5高程点到青原区、吉水县、永丰县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界桩为终点。这段界线长15.191公里。
  032225I 号界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东固畲族乡洋坑村委会洋坑村小组与吉水县水南镇泸源村委会流石坑村小组、永丰县三坊乡下坊村委会直坑村小组交界处,直抗南面姨婆街以南约770米的山顶上。在磁方位角63度8分,距离11.7米为独立栗树;在磁方位角163度32分,距离4.8米为一独立杨梅树;在磁方位角298度26分,距离116.1米为一时显山头,分别为方位物。该交会点为青(原)吉(水)线南终点。
  青原区与吉州区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
  吉州区与青原区接壤的行政区域边界线长15.107公里,两区边界走向,除标绘在边界线地形外,具体走向为:
  青原区、吉州区、吉水三县(区)行政区域边界线交会点,是吉(州)青(原)线的北起点。从该交会点起,界线向西偏西南沿赣江河道中心逆行4243米转向西南过沙洲、井冈山大桥共行5692米折向南偏西南行1080米,又向南继续沿赣江河道中心穿过吉安赣江大桥逆行1705米转向南偏东南行2387米到市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为终点。这段界线的长度为15.107公里。
  010322I 界桩,位于吉州区樟山镇樟山村委会与青原区天玉镇邱家村委会、吉水县文峰镇砖门村委会交界于赣江河道中心(坐标:X3006220米、Y38605310米,图上量取),分别设立了同号三个分桩。
  010322IA 号界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吉州区樟山镇樟山村委会瑶埠自然村南面约520米处的山脊上。在磁方位角55度57分、距离16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混桩;在磁方位角175度01分、距离58.2米处为坑塘西南角;在磁方位角297度01分、距离19.7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设立方位物。
  010322IC 号界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天玉镇邱家村委会胡家边自然村东北面约150米处。在磁方位角18度39分、距离53.9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141度39分、距离30.9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249度19分、距离81.5米处独立大樟树,分别设立方位物。
  010321I 号界桩,位于吉州区禾埠乡神岗山村委会与青原区河东镇友谊村委会、吉安县永和镇张巷村委会交界于赣江河道中心(坐标:X2995015米、Y38598250米,图上量取),分别设立了同号三个分桩。
  010321IA 号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河东镇友谊村委会彭家自然村西面山头镇果园基地房屋西北面约50米处的山脊上。在磁方位角80度24分、距离50米处为房屋西南角;在磁方位角234度03分、距离20.2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350度25分、距离30.3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设立方位物。
  010321IB 号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吉州区禾埠乡神岗山村委会、红声器材厂东南围墙角东北约24米处。在磁方位角13度28分、距离7.7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137度42分、距离9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238度01分、距离24米处为围墙角,分别设立方位物。
  010321IC 号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吉安县永和镇张巷村委会北面河堤拐弯处的北面堤脚下。在磁方位角44度10分、距离149.6米处为航标标置;在磁方角147度13分、距离21.9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292度06分、距离42.2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
  设立方位物。
  青原区与兴国县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
  青原区与兴国县接壤的行政区域边界线全长26.766公里。两县区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除标会在1∶1万地形图上外,具体走向为:
  青原、泰和、兴国三县区行政区域交会点界桩(212633I)为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桩,位于青原区东固畲族乡白云山村、泰和县小龙镇白云山镇、兴国县贺堂乡大龙村交界的三县岽顶。在磁方位角92度35分,距离10.4米处为小山顶;在磁方位角215度36分,距离189.7米处为国家三角点,点名为三县岽;在磁方位角260度12分,距离12.1米处为山腰路口。界线从该三交点起向北偏东北沿山脊约120米至小路,过小路向东沿山脊约300米至831.2米高地,沿山脊向东偏东南过小路约250米至764.0鞍部,沿山脊向东偏东北约360米至800.6高地,沿山脊向东偏东南经63406高程点约500米至604.0高地,沿山脊向南约370米至小路,过小路向南偏东南经450.6高地约250米,转向东南沿山脊经437.4高地约515米至380.7高地,沿山脊向东偏东南至小路约180米,转北偏东北沿小路约180米至一山包,转北偏西北110米,转东偏东南过小路90米至水沟,沿水沟向东偏东南约140米,继续向东偏东南40米转向西南50米至山脚,沿地类界向西偏西南80米,转向南上山90米,转西南80米至山脊,沿山脊向南偏东南经356.7高地约320米至384.0高地,转南偏西南沿山脊约160米,转南偏东南130米,转西南40米至水沟,沿水沟中心向西南过小桥130米,转南偏东南沿水沟150米,转北偏东北沿山脊约330米至412.7高地西南侧20米处,转东偏东南经532.7高地、过小路730米,转东南沿山脊约390米,转东北经669.3高地约310米至一山头,沿山脊向北偏西北约180米经633.3高程点东侧至山脊,沿山脊向东北经604.7高程点约350米,转东偏东北过公路约680米至水沟,转向西南130米至房屋的东南角傍,转向南65米,转东南过小路约160米至小路,沿田埂向西约200米,转向东南约310米至小路,转北偏东北约190米,转向东40米至水沟,沿水沟中心向东偏东南约280米,转向东北沿合水线约520米至陡坎,过陡坎向东偏东南约150米至公路,过公路向东南约210米,转向东北沿山坡约190米,转北偏东北过乡村路约390米,转东北过公路约250米至水沟,过水沟向东偏东南60米,转东偏东北100米,转向东南沿山脊约250米,转向东经分水垇581.4高地南侧,过乡村路约500米至路亭东北侧小路,沿小路向东北90米,转东偏东北沿山坡约570米至小桥南端小路交叉处,沿水沟向西北约160米至水沟傍,转向东90米至小路,转东偏东北约150米,转向东过乡村路约470米,转东偏东北约290米,转向东约190米至955.0高地,转向东北过乡村路经1056.5高地约690米,转向西北约280米,转北偏东北180米至小路,沿小路向东北约210米,转向南30米转向东85米,转南偏东南30米,转西南150米,转南偏东南约260米,转向东南约200米至大乌山庙北侧20米处,转东北50米至小路,沿小路向北约200米,转北偏西北沿山脊约180米,继续向北偏西北过小路约230米,转北偏东北沿山脊100米,转北偏西北90米至1126.2高地,沿山脊向东北110米,转东偏东南约250米至小路,沿小路向东约170米转东偏东北约240米,转向东过小路约180米,转向东120米至932.5高地,沿山脊向东偏东南190米,转东偏东北约160米至896.0高地东侧20米处,转向东北过水沟约360米至866.7高地小路,沿小路向东偏东北过853.3高地约470米,继续向东偏东北经808.0高程点约160米,转向北100米,转西北80米,转向北80米至836.7高地南侧,沿山脊向北偏东北80米,转向东经823.3高地南侧约200米转向北50米,转向东130米至812.0高地,沿山脊向东北约170米至763.4高程点小路上,转东偏东北约170米,转向东南沿山脊经777.3高地,666.7高程点约730米至573.3高程点小路交叉处,沿山脊向东偏东南过小路,623.3高地约530米,转东北100米,转东偏东南约380米,转西偏西北140米,转东南约170米,转南偏西南约180米,转向东约150米,转向南沿山脊经511.3高地约200米,沿山脊向南偏东南约240米,转向西北90米,转南偏西南约150米至小路,过小路向南偏西南约150米,转向东过374.0高程点,366.7高地北侧约650米至一山头,转东偏东南约260米,转东偏东北50米至青原区、兴国县交界点2133001号界桩。这段界线的长度为24.198公里。
  1号界桩(2133001)为单立、双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位于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丰岭村与兴国县枫边乡山下村两县区交界处的大车路与乡村路交叉处北侧10米处。在磁方位角39度33分,距离215.4米为萧庆财房屋西南角;在磁方位角90度43分,距离78.44米为小河北岩桥头中心处;在磁方位角142度25分,距离93.358米处为大车路拐弯中心处;分别设方位物。从1号界桩起,界线向东偏东北50米至小河中心,沿小河中心向北320米,转向东北上岸过小路沿山脚70米,转东南30米,转东北40米,转北偏西北90米,转东偏东北35米至小路,沿小路向东南70米至小路交叉处,沿小路向东过小路交叉处约290米,转北偏东北约115米,转东南30米,转向南120米至小路,沿山脊向北偏东北约330米,转东偏东北90米,转北偏东北140米至512.0高地,沿山脊向东约365米至546.7高地,沿山脊向东偏东北约360米至青原区、永丰县、兴国县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止。这段界线的长度为2.568公里。
  青原、永丰、兴国三县区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界桩(212533I)为单立、三面型钢筋混泥土结构桩,位于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丰岭村、永丰县龙冈镇羊石村、兴国县枫边乡山下村三县边界线交会处,地名叫横坪坳的山脊。地磁方位角85度36分,距离9.46米处为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134度46分,距离6.25米处为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267度35分,距离8.71米处为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设立方位物。
  青原区与泰和县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
  青原区与泰和县行政区域边界线长67.9公里,两区边界走向,除标绘在边界线地形外,具体走向为:
  032126 I 界桩,位于青原区值夏镇永乐村委会与吉安县永和镇窑背村委会、泰和县万合镇华盖山村委会交界于赣江河道中心(坐标:X2984760米、Y38602295米,图上量取),分别设立了同号三个分桩。
  032126 IB 号界桩,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值夏镇永乐村委会七姑岭西南面约700米的山脊上。在磁方位角71度45分、距离127.6米处为桔房西南角;在磁方位角161度12分、距离87.4米处为高压线铁塔西南角;在磁方位角288度53分、距离15.3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设立方位物。
  0326001 号界桩,单立、双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文陂乡甲先村与泰和县万合镇店边村交界处,距离陂万公路南面约15米处的山脊上。在磁方位角86度28分,距离26.1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235度零分、距离28.8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353度53分、距离42.1米处为第三个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设立方位物。
  从0326001 号界桩起,界线向南经106.3高程点西侧约26米处行390米至小路三岔口(69.0高程点)折向东沿小路行68米转东南82米至水沟,沿水沟中心向东经一小桥行169米至另一小桥,折向东北行322米至一坑塘北边转向东行112米至小路三岔口边,沿小路向东偏东北行173米继续向东偏东北行102米折向南偏东南54米至小桥西端,向南行148米至坑塘边,沿坑塘边向南偏西南行307米折向南60米至水沟,沿水沟中心向南经小桥(65.4高程点)行356米继续向南行238米至山脚,向东南行41米转南偏东南93米折向西南155米向南经88.6高程点行254米至小路,向南偏东南150米转向东北行57米折向南偏东南行353米又转西偏西南103米至水渠,向南171米转向东160米又向南114米折向西165米又转向南偏西南穿过小路经长形坑塘南边行378米至鞍部,向南穿过小路经95.2高程点后又穿过小路共行311米至91.5高程点,向南偏西南181米至坑塘边,沿坑塘西边向南偏西南行105米折向西南249米至水渠(坑塘),沿水渠向西203米转向南109米至101.7高程点,向西偏西南214米至104.3高程点东南约35米处,转向东南286米折向西南穿过小路行311米至另一小路,沿小路向南247米至小路十字口(95.5高程点)转向东南沿小路行647米继续向东南277米折向南行261米至98.0高程点,向东南105米折向东152米转向南偏东南穿过小路与水沟、又穿过小路共行530米至小路(71.5高程点),向南偏西南248米进太平圩转南偏东南沿小路行409米至坑塘东边又向南行308米至88.3高程点边转向东南经90.5高程点行485米折向南41米至坑塘边,向西南51米至水渠,沿水渠向南偏西南245米至水渠上的坑塘,沿坑塘向东南66米转向西南91米折向南偏东南沿田垄中心上行676米至小路,向东偏东南沿山脊上行266米至山顶西侧转向南穿过鞍部小路行106米又折向东偏东南200米至119.8高程点,沿山脊向东经103.3、106.5高程点共行688米至小路,转向东南沿小路行371米折向北140米再向东偏东北沿山脚行329米又转向东北67米至小路,向东偏东南264米至中间小山包,沿山脊向东北经126.0、123.1高程点共行800米至135.3高程点南面约90米处,向东南456米至121.0高程点转向东北130米折向东沿山脊下至田垄、沿田垄中行460米转向东南穿过水沟、小路共行100米至另一水沟,向南沿水沟上行286米继续向南191米折向东南穿过小路行528米至111.1高程点,向南200米折向西115米至113.1高程点,向南偏东南266米转向东129米至水沟,折向东南114米至山脚,沿山脚向南350米至小山塘坝东北端,沿坝脚向西南40米转向南183米至118.1高程点北侧折向东南穿过小路行370米至119.1高程点,向东穿过小路行178米至116.8高程点转向东偏东北144米折向东南114米至119.7高程点北面山包,向南经119.7高程点行119米转向东128米折向北穿过小路行110米又向东行116米至112.1高地,向北偏东北190米转向东穿过小路行98米折向南穿过小路行129米又向东南123米至鞍部小路,向东穿过小路行149米至一山包转向东南经114.0高程点、穿过小路共行566米至灌渠,沿灌渠北偏东北行482米转向东穿过灌渠行251米至山脊,沿山脊向南113米转南偏西南159米至灌渠,沿灌渠向南123米转东偏东南沿山脚行251米折向东偏东北261米至坑塘东北边,继续沿山脚向南120米转向东115米折向东北行325米至一长形山塘北端,向南偏西南行330米转东偏东北318米折向东南穿过小路行397米至一小山包,向南142米转向东254米折向东偏东南222米至蛇形(国家三角点),向北偏东北85米转向东沿山脊行329米至110.2高程点南侧约15米,折向东南123米转向南114米至113.8高地,向东242米至108.5高程点,向东北104米转向南偏东南沿山脊穿过两条小路行713米折向东南经97.8高程点行464米至112.4高程点,向东73米转向东北123米至121.0高地,向东偏东北穿过鞍部行233米转向北239米至129.2高程点,继续向北30米转向东南176米至129.8高程点,向东北52米折向东穿过鞍部行98米转向东南经125.2高程点,穿过小路共行365米至122.0高程点,向南210米转向东南98米折向东103米至133.0高程点,继续向东145米转向东南168米折向东99米至121.2高地,向南偏东南255米至119.8高程点,转向南行427米折向南偏东南经124.0高程点行512米至4号界桩。这段界线的长度为30.339公里。
  0326002 号界桩,单立、双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富田镇厦坪村与泰和县苑前乡颜家村交界处,距离厦坪至颜家大路北面约4米的山脊上。在磁方位角79度25分,距离55.1米处为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229度40分,距离25.9米处为另一人工设置水泥桩;在磁方位角318度21分,距离54.5米处为第三个人工设置水泥桩,分别设立方位物。
  从0326002 号界桩起,界线向东南穿过大路行85米转东偏东北穿过小路行97米至122.4高程点,沿山脊向南偏东南131米转东偏东南经120.3高程点行332米折向南151米至117.0高程点,向西偏西南162米折向西南80米转向南206米又折向南偏东南388米至132.0高程点,向东偏东南穿过田垄行328米转东偏东北163米沿山脊上至山顶,沿山脊向南经144.8高程点后穿过鞍部小路共行772米至144.7高程点,向北128米转东偏东北296米折向南350米至116.0高程点,折向西南346米至小路三岔口,向南286米至两水沟汇合处,向东偏东南沿南面水沟中心逆行2471米至两水沟交叉处,继续沿水沟中心向南偏东南逆行179米折向东南沿山脚(地类界)行681米转向西北继续沿山脚行765米又折向东偏东北233米转向东南沿山脊上行114米至217.2高程点,继续向东南沿山脊经253.5、278.6、323.6、410.1、444.6、449.5高程点至494.2高程点共行1879米,向东167米至493.6高程点转向东南416米至578.1高程点东南约20米处,折向东北l12米至一山头转向东南沿主山脊经574.3、705.2、658.2、443.0、425.2高程点后穿过小路又经367.4、433.0、470.2、493.9高程点至477.0高程点共行3670米,向南经477.2高程点行330米折向南偏东南经514.0、592.0高程点至664.6高程点共行1147米,转东偏东南经740.6、810.6高程点共行744米至810.6高程点东南侧鞍部,继续沿主山脊向南偏东南经821.4,790.6高程点东侧约15米处行506米转南偏西南经733.4高地行501米至760.7高程点东面约100米处折向南经744.0、765.4高地共行812米至湛家尖(国家三角点)东面约110米处,沿山脊向东南经634.6、713.4高程点至760.6高程点共行1451米转南偏东南行228米折向东经720.6高程点行662米至685.4高程点,向东南379米转南偏东南经490.7、470.7、478.1高程点共行813米转向西南沿山脊下经462.5高程点行592米至鞍部小路,折向南偏东南沿山脊上行1002米至632.5高程点,沿山脊向西南202米转向东南经723.8高程点行726米折向南偏东南经768.1高地、646.8高程点、穿过鞍部小路又经863.8(白云山)、758.2高程点共行1921米到青原区、泰和、兴国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界桩为终点。这段界线的长度为26.944公里。
  2126331 号界桩是青原区、泰和、兴国三县区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为单立、三面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界桩埋设在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南园村、泰和县小龙镇白云山村和兴国县贺堂乡大龙村交界处,距离国家三角点三县区东北面189.7米的山脊上。在磁方位角92度35分,距离10.4米处为小山顶;在磁方位角215度56分,距离189.7米处为国家三角点三县区东;在磁方位角260度12分,距离12.1米处为山腰路口,分别设立方位物。
  第三章 行政区划
  第一节 唐至清时期的行政区划
  唐以前,青原辖区行政区划无考。唐朝至清朝辖区内的行政区划实行县、乡、都、里制。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都。唐时庐陵县辖膏泽、仁化、坊廓、儒林、儒行、安平、永福、宣化、延福、同水共10个乡。吉水县辖顺化(又称纯化、淳化)文昌、折桂、中鹄、仁寿、兴平、明德、永丰、龙云、迁恩、云盖共11个乡。其中,吉水顺化乡为辖区东固、富田、新安、新圩、文陂、值夏范围,吉水中鹄乡大部为辖区富滩、天玉范围,吉水文昌乡一部分为辖区富滩古富、施家边一带的范围。
  宋元祐七年(1092),庐陵县以同水乡易吉水之顺化乡。顺化(又作纯化)乡(属今青原区东固、富田、新安、新圩、文陂、值夏范围)归于庐陵县管辖。
  宋至明、清时期,今青原区辖区内各乡及所属都数:
  庐陵县坊廓乡七十都(今河东街道梅林、夏家、沙芫、庄塘、菱塘、新生等村居);七十一都(今河东街道芫下、邓家,滨江街道刘家、麻家、新桥、红光等社区);坊七十二都(今滨江街道枫塘、友谊等村居);行七十二都(今河东街道胜利、大塘、斋楼等村);七十三都(今河东街道浒冈、云江、赣江等村)。
  庐陵县儒林乡七十四都(今值夏镇永乐、芳洲、思敬、坪上、塘陂、南田、毛家、桐坑、万胜、新车等村)。
  庐陵县纯化乡七十五都(今值夏圩镇、先锋、大前、城上等村);七十六都(今文陂乡大部分);七十七、七十八都(今新圩镇大部);七十九都(今富田镇云楼片大部分);八十、八十一、八十二都(今富田镇大部分);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八十六都(今东固畲族乡)。
  吉水县文昌乡四十六都一部分(今富滩镇作埠村渡头、三友村螺滩);四十七都(今富滩镇古富村、施家边村大部分,丹村一部分)。
  吉水县中鹄乡四十八都(今富滩镇富滩、南团、龙塘、三友、丹村、作埠等村);四十九都(今富滩镇社山、宋溪、棠溪、龙口、张家渡,值夏镇马埠,天玉镇岭上等村);五十都(今富滩镇固山村,施家边村一部分);五十一都(今天玉镇桥上、流坊、塘尾、坪湖、田心、邱家等村)。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对清朝所留下的“地方自治”的地方行政,未曾变动。1914年2月,中央政府通令撤销地方自治。1923年夏,奉命设立县自治筹备所。1926年秋,自治停办。
  1929年,国民政府颁发《自治法规》,以县为自治单位,下设区、乡、闾、邻四级自治组织。
  1931夏,江西省被划做所谓“剿匪”省份,为适应需要,停办自治,改编保甲,按照当时省颁发《江西省各县区办公处组织暂行条例》之规定,将原置区公所改称区办公处,区下设保,保下设甲。以户为单位设户长1人,10户为1甲,设甲长1人,10甲为1保,设保长1人。各区含保不一,多到百余保,少则数十保。在大村或圩镇之中,住户过多,经编成2保以上时,成立保联办公处,设主任1人,作为区与保甲之间的行政单位。5保以上置保长联合办事处(简称保联,为以后改称乡的前身)。
  1934年,南昌行营颁发《各县分区设署办法大纲》,规定各县不得多于6区、少于3区,区名概用数字排定。
  1935年3月,省颁发《分区设署方法施行细则》,规定各县分区设署于适当地点,为县之下行政一级。1939年,根据《县各级组织纲要》规定,充实县政府组织,区署成为虚设。
  1938年,省颁《江西省改善区乡镇组织方案》及《划分乡镇办法》,通令各县划定乡镇,废除保联办公处,保联主任改称乡长。同时规定:乡(镇)公所为基层行政机构。同年,裁撤保联办公处,改设乡(镇)公所。
  1939年,根据《县各级组织纲要》第三十二条规定,乡(镇)公所编制应予扩大,以利分管民政、警卫、经济、文化、户籍等工作。
  1941年4月8日,省颁《江西省区署组织规程》,区之规模再度缩小。同年12月24日,省颁《调整各县区划分标准》,规定区之划分,以15乡镇至30乡镇为原则,区之名称应用含有历史或地理之名词定名,并以两个字为限。
  辖区内各乡镇隶属关系
  1931年,东固隶属东固特别行政区,同年7月隶属“平赤县”。1933年初,“平赤县”被废除。同年10月,东固纳入到“龙冈特别区政治局”,后并入“藤田特别区政治局”。1934年2月、1935年3月,两特别政治局分别撤销。1935年东固隶属吉安第六区,设置东固保联办事处,1938年改称东固乡公所,直至吉安解放。
  1931年,富田隶属江西省公略县富田区,分属花岩、王田乡及水口乡一部分。1935年,隶属龙冈特别行政区,分属富田、王田善后委员会。1938年,富田、王田善后委员会撤并,改设富田乡公所。1946年,富田乡公所与新虾合并为文山乡。
  新中国成立前,云楼、新圩分别属于云楼乡和新圩乡,值夏分属值夏、宝善乡。1929年,陂头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下设第八、九两个乡(后改称陂头乡、陈家乡)。1938年,陂头乡公所成立,下辖第一至第七保。1945年,陂头归属吉安县忠简乡公所(含新圩、陂头、值夏)管辖。
  新中国成立前夕及初期,富滩分属吉水县水南区四达乡、三元乡,文峰区砖门乡。
  1938年,河东划分为青原、梅林两个乡。1946年合并为河东乡。
  1930~1949年,天玉属吉水县第一区平湖乡、砖门乡。
  辖区内各乡镇领属情况
  1938年,青原辖区内设置有吉水县第一区平湖乡、砖门乡,第五区三元乡、四达乡;吉安县第一区青原乡、梅林乡,第六区宝善乡、值夏乡、陂头乡、新坏乡、新安乡、富田乡、东固乡。
  1945年,辖区内新圩、陂头、值夏合为忠简乡。
  第三节 土地革命时期的行政区划
  土地革命时期,青原辖区是东固革命根据地、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及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927年9月后,辖区内先后成立和驻有各区农民协会、东固革命委员会、东固区苏维埃政府、赣西革命委员会、赣西苏维埃政府、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吉安县苏维埃政府、庐吉县苏维埃政府、公略县苏维埃政府等政权机构。
  1929年10月,东固区苏维埃政府成立。直辖三彩、小水尾、六渡、南龙、南源、古竹、安乐、江口、大源坑、敖上、黄沙、东固、桐坑、殷富、丰岭、花岩、大龙、杨斜岭、冷坑、同知、桥市、上坊、下坊等23个乡苏维埃政府,大体相当东固乡境域及周边少数村范围。同年,中鹄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驻施家边,11月建立中鹄区苏维埃政府,管辖范围相当今富滩、天玉及吉水县葛山、金滩一部分。
  1930年1月,纯化区革命委员会富田办事处改为富田区苏维埃政府,管辖范围大体为富田镇境域。
  1930年2月,赣西苏维埃政府成立。1930年3月,纯化区革命委员会改为纯化区苏维埃政府,辖新圩、陂头、值夏等20个乡苏维埃政府,大体相当今新圩、文陂、值夏三个乡镇范围。同月,赣西南党的一大在富田陂下村召开,会议决定将赣西苏维埃政府自动转为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管辖东固、富田、中鹄等区县苏维埃政府,驻吉安县陂头(今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下设中、北、西、南四路办事处。中路办事处管辖吉安县东固、富田、纯化、水东(为青原区所辖),和吉水县中鹄(为青原区所辖)等6个区政府。
  1930年6月,吉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水东区(中鹄区)苏维埃政府归其管辖。
  1930年10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辖赣东北、赣西南30余县,驻地先后迁张家渡(青原区富滩镇张家渡村)、陂头(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富田王田(青原区富田镇王田村)、富田王家(青原区富田镇富田村)。同年10月,成立吉安县(河东)苏维埃政府,驻地东固,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管辖东固、富田、纯化、儒林、水东、中鹄等区苏维埃政府,青原辖区全部在其管辖范围之列。12月,“富田事变”发生后,县苏停止活动。
  1931年6月,庐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驻地东固,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管辖东固、富田、纯化、儒林、水东,水南、白沙、中鹄等区政府和螺田革命办事处。1931年9月,为纪念在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牺牲的赵开伦烈士,决定将中鹄区改名为开伦区。
  1931年11月,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一苏大会决定),撤销庐吉县设立公略县,下辖东固、富田、纯化、儒林、水南、白沙、水东、中鹄(开伦区)、罗家圩9个区苏维埃政府(除水南、白沙、罗家圩3区之外,其余6区均属青原辖区)。县苏驻地在水南松山村,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同年纯化区苏维埃政府改称陂头区苏维埃政府,管辖新圩、陂头、小水、北溪、小车、陂下、值夏、水口、桐坑、朱山、龚家、北阮、大前、源头等20个乡苏维埃政府。
  1932年5月,公略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水南圩镇万寿宫召开,辖区增加了折桂、冠山2个区苏维埃政府,县苏驻地在水南圩镇。
  1932年,中共公略县委、县苏由水南迁富田陂下村(1932年8月迁),管辖范围不变。
  1933年10月,公略县县苏驻地从陂下迁回水南,管辖范围不变。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苏区范围不断缩小。1934年5月,公略县苏维埃政府随迁至富田花岩村(今青原区富田镇花岩村)。10月,被迫解体。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建区前的行政区划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0年,辖区分属吉安县富田区东固、安乐、南龙、富田、王田、新安等乡,值夏区新圩、陂头、陈家、值夏、宝善、青原、塘上、梅林等乡;吉水县文峰区平湖、砖门等乡,水南区四达、三元等乡。
  1950~1952年,辖区分属吉安县十一区(值夏区)值夏(镇)、值夏、多宝、万福、胜塘、陂头、集福、文昌、杨梅、新圩等乡镇,十二区(富田区)南龙、新安、三彩、江口、六渡、水口、花岩、富田、黄沙、东固、安乐、王川等乡,十三区(青塘区)厦澧、斋楼、上达、塘上、安源、黄龙等乡;吉水县文峰区砖门、平湖、三元、固山等乡,水南区富滩、丹村、四达、社山等乡。
  1954年,今天玉境内增置临江乡(辖田心、邱家、临江),其间天玉境域有平湖乡、临江乡。
  1956年,撤区并乡。辖区分属吉安县值夏、值夏(镇)、陂头、新圩、新安、富田、东固等乡镇;吉水县文峰(一部分)、平湖、富滩、三元、四达等乡。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东固地区撤并东固、三彩、江口、安乐、南龙五个乡设立东固人民公社;富田境内撤并富田、花岩、王田、新安、水口等乡设归富田人民公社、新安人民公社两个公社;新圩境内撤并新圩、杨梅乡设立新圩人民公社;文陂境内撤并陂头、陈家两乡设立陂头人民公社;值夏境内置值夏人民公社,10陂头人民公社并入值夏人民公社;富滩境内撤富滩、四达、三元乡,设立四达人民公社(管辖社山、朱溪、横垄、棠溪、张家渡、龙塘)、富滩人民公社(管辖三友、丹村、作埠、渡头、垂裕、仁孝、世德、南团)、三元人民公社(管辖固山、友爱、施家边、古富、镜头、丹村);河东和滨江街道境内的厦澧、斋楼、上达、塘上、安芫、黄龙六个乡合并为河东乡,同年撤乡成立东风人民公社;天玉境内撤并平湖、砖门、临江三乡设立临江公社(辖田心、低圩、砖门、玉山、邱家、桥上、岭上)。同年底,青原辖区分属东固、富田、新安、新圩、陂头、值夏、四达、富滩、三元、东风、临江等人民公社。
  1959年,天玉境域析置平湖公社(辖邱家、玉山、平湖、塘尾、桥上),期间,天玉境内有临江、平湖两个公社。同年,新安人民公社并入富田人民公社,陂头人民公社并入新圩人民公社。
  1960年,新安人民公社恢复。
  1961年,设区并社。辖区内分属吉安县东固区,辖东固、南龙、安乐(同年,由东固人民公社拆分)三个人民公社,值夏区(10月,改为新圩区)辖杨梅、集福、值夏、陂头、新圩、新安、江背、富田八个人民公社;吉水县文峰区临江、平湖两个人民公社,水南区富滩、三元、四达三个人民公社;吉安市青原、河东、梅林(同年,由东风人民公社拆分)三个公社。1963年,四达公社并入富滩公社。
  1968年,撤区并社。辖区内分属吉安县东固山人民公社(由东固、南龙、安乐三个公社合并而成),值夏人民公社(10月,新圩、陂头两个人民公社并入),富田人民公社;吉水县富滩人民公社(三元公社并入),临江人民公社,平湖人民公社;吉安市东升、东风、红卫三个公社(1968年上半年,由青原、河东、梅林三个公社更名而成)。
  1969年,东升、东风、红卫三个公社并为河东人民公社。
  1970年,临江公社和平湖公社合并为临江人民公社。
  1984年3月,人民公社改置为乡。东固山人民公社改称为东固乡,原富田人民公社划分为富田、云楼两个乡。新圩人民公社改为新圩乡,同时将新圩人民公社北部置文陂乡,改值夏人民公社为值夏乡,并富滩人民公社、四达人民公社、三元人民公社改置为富滩乡,河东人民公社改置为河东乡,临江人民公社改置为临江乡,同年10月,临江乡改为天玉乡。辖区内分属吉安县值夏乡、东固乡、文陂乡、新圩乡、云楼乡、富田乡;吉水县富滩乡、天玉乡;吉安市河东乡。
  1985年,值夏乡改置为值夏镇,东固乡改置为东固镇。辖区内其它行政区划不变。
  1987年5月,辖区内天玉乡(岭上、桥上、塘尾、平湖、春和、田心、临江、邱家8个村民委员会)划归吉安市管辖。其中天玉乡的玉山、低圩、砖门3个村民委员会划归文峰镇管辖。辖区内其他区划不变。
  1993年11月,天玉乡改置为天玉镇。
  1993年3月,新圩乡改置为新圩镇。
  1996年11月,河东乡改置为河东镇。
  1999年,富滩乡改置为富滩镇。
  2001年1月,青原区辖东固镇、富田乡、云楼乡、新圩镇、文陂乡、值夏镇、富滩镇、河东镇、天玉镇划归。
  第五节 建区后的行政区划
  乡镇(街道、场)
  建区时,青原区辖河东镇、天玉镇、富滩镇、值夏镇、新圩镇、东固镇;文陂乡、云楼乡、富田乡;河东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1年12月,河东镇改为河东街道。
  2002年1月,撤销云楼乡、富田乡,建立富田镇,云楼乡的水口、杨渡、圩田、下厅、云楼、中洲、草圩、高庄、何家、山中等10个村委会并入富田镇;6月,经省政府批准,东固撤镇改为畲族乡,管辖范围不变。
  2003年5月,吉安市东固山垦殖场成建制整体划归青原区管理,行政级别为副县级。垦殖场辖有茶厂、林场、水电站(股份制企业)江西省行新汽车齿轮厂等企业。
  2010年8月,成立滨江街道,管辖新桥、金竹、刘家、麻家、红光、枫塘6个居委会和友谊村委会;至是年底,全区有富田、新圩、值夏、富滩、天玉镇,东固、文陂乡,河东、滨江街道。社区2001年12月河东撤镇设街道后,中心城区部分村大量土地被征用。2002年,青原区政府开始着手对中心城区的河东街道行政村进行村改居试点。
  2002年,河东街道新生村和邓家村批准改制为新生社区和邓家社区,同时设立师院社区、铁路社区、贸易广场社区。师院社区和铁路社区分别由井冈山姉院和铁路部门指派人员管理社区事务,两个社区不属河东街道管理。
  2003年,河东街道刘家、金竹村批准改制为刘家社区和金竹社区。同年,贸易广场社区撤销并入刘家社区。
  2004年,芫下、新桥、红光、麻家4个行政村批准改制为社区。
  2009年,青原区各乡镇均成立居委会,分别为东固居委会、文山居委会、新安居委会、新圩居委会、文昌居委会、值夏居委会、宋溪居委会、临江居委会,各居委会承担部分小城镇管理职能。
  2010年8月,新桥、金竹、刘家、麻家、红光、枫塘6个社区和友谊村划归滨江街道管辖。
  2010年12月,全区有居委会8个,社区12个,行政村106个,其中东固畲族乡有行政村15个、富田镇20个、新圩镇13个、文陂乡10个、值夏镇15个、富滩镇14个、滨江街道1个、河东街道11个、天玉镇7个。
  2003年9月,经区政府批准,东固畲族乡洋坑、灵丰两村合并为灵丰村:铜灶、古竹两村合并为古竹村;罗丰、南龙两村合并为南龙村。东固畲族乡行政村数量由19个减至15个。
  2003年8月,富田镇进行了撤乡设镇后的第一次撤村并村工作,撤销了坛炉、下圩、五方下、中洲、何家五个行政村,成立了由陂下、下圩、坛炉合并的陂下村委会,下厅、中洲合并的下厅村委会,何家、山中合并的山中村委会。全镇行政村数量由26个减至21个。2004年富田镇进行了第二次撤并村工作,王田上、王田下两个村委会撤并为王田村委会,全镇行政村数量减至20个,第二次撤村并村工作,对村小组的个数未进行调整。
  2003年9月,新圩镇撤销了相对较小的田北、塘福、周塘、栗溪、珠源5个村委会,将田北、塘福、周塘村委会撤并为田北村委会,栗溪、珠源村委会撤并为栗溪村委会,全镇行政村数量由16个减至13个。
  2003年10月,文陂乡瑶湖村委会、沙湾村委会撤并为沙湾村委会,西竺村委会、北溪村委会撤并为西竺村委会。2009年,全乡辖有行政村10个。
  2003年9月,值夏镇桥溪村委会与桐山村委会撤并为万胜村委会,垄下村委会与丰贤村委会撤并为先锋村委会,折陂村委会与西塘村委会撤并为塘陂村委会,箕田村委会与舍南村委会撤并为南田村委会。值夏镇行政村数量由19个减至15个。2003年10月,富滩镇世德、仁孝、垂裕三村委会撤并为富滩村委会,施家边、友爱两村委会撤并为施家边村委会。撤村并村后,全镇辖行政村数量14个。
  2003年,河东街道梅林村委会与向阳村委会合并,称黄龙村委会,2004年更名为梅林村委会。2009年,河东街道辖行政村数量13个。
  2003年,天玉镇平湖村与春和村撤并为平湖村委会。全镇行政村数量由8个减至7个。
  2010年,河东街道行政村11个,滨江街道行政村1个。
  附1 :省政府《关于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的批复》精神,经研究,省政府发出通知:
  一、撤销吉安地区和县级吉安市,设立地级吉安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吉州区。
  二、吉安市设立吉州区和青原区。
  吉州区辖原县级吉安市的古南镇、永叔、文山、习溪桥、北门5个街道办事处和白塘乡、禾埠乡、长塘镇、兴桥镇、樟山镇以及从吉安县划入的曲瀬乡。区人民政府驻阳明东路。
  青原区辖原县级吉安市的河东镇、天玉镇和从吉安县划入的文陂乡、云楼乡、富田乡、值夏镇、新圩镇、东固镇以及从吉水划入的富滩镇区人民政府驻河东镇。
  三、将宁冈县和县级井冈山市合并,组建新的县级井冈山市,市人民政府驻夏圩镇。
  四、吉安市辖原吉安地区的吉安县、永丰县、永新县、新干县、泰和县、峡江县、安福县、吉水县、万安县和新设立的吉州区、青原区。新组建的井冈山市由省直辖、吉安市代管。
  附2:勘界协议书批复
  关于同意吉安市青原区吉安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批复赣府字〔2001〕144号
  吉安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批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和吉安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请示》(吉府字〔2001〕101号)收悉。经审核,同意《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和吉安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请督促吉安市青原区和吉安县认真遵守该协议书的各项条款,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江西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年七月二日
  关于同意原吉安县人民政府和泰和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变更为吉安县人民政府和泰和县人民政府及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和泰和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复
  赣府字〔2001〕223号
  吉安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批将原吉安县人民政府和泰和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变更为吉安县人民政府和泰和县人民政府及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和泰和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的请示》(吉府字〔2001〕99号)收悉。经审核,同意将原吉安县人民政府和泰和县人民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变更为吉安县人民政府和泰和县人民政府及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和泰和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请督促吉安市青原区、吉安县、泰和县认真遵守省政府已批复的协议书的各项条款,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江西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关于同意吉安县兴国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批复
  赣府字〔2001〕214号
  赣州市、吉安市人民政府:
  两市《关于报批〈吉安县人民政府和兴国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请示》(赣府字〔2000〕259号、吉府字〔2000〕49号)收悉。经审核,同意《吉安县人民政府和兴国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请督促吉安县和兴国县认真遵守该协议书的各项条款,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江西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一年七月二十日
  关于同意吉安市吉州区青原区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批复
  赣府字〔2001〕146号吉安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批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政府和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请示》(吉府字〔2001〕96号)收悉。经审核,同意《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政府和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请督促吉安市吉州区和青原区认真遵守该协议书的各项条款,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江西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一年七月二日
  关于同意吉安市青原区吉水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批复
  赣府字〔2001〕145号吉安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批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和吉水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请示》(吉府字〔2001〕100号)收悉。经审核,同意《吉安市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和吉水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请督促吉安市青原区和吉水县认真遵守该协议书的各项条款,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江西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一年七月二日
  关于同意吉安县永丰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批复
  赣府字〔2001〕214号吉安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批〈吉安县人民政府和永丰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请示》收悉。经审核,同意《吉安县人民政府和永丰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请督促吉安和永丰县认真遵守该协议书的各项条款,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江西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〇年十一月一日
  第四章 乡镇(街道、场)
  第一节 东固畲族乡
  东固畲族乡东与永丰县沙溪、潭头为界,南与兴国县枫边、崇贤相邻,西与区内富田,泰和中洞、桥市接壤,北与吉水县水南、永丰县罗坊相依。全境崇山峻岭,重峦叠嶂,绵延百里,被陈毅誉为“东井冈”。总面积2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8公顷,林地面积1.59万公顷(其中油茶林2300公顷、毛竹2700公顷、茶叶200公顷),活立木蓄积量70多万立方米,毛竹八百五十多万根。野生动物上百种;有栎树、银杏、楠木等植物两千多种。全乡水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6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2亿多立方米。有大小山塘水库共计32座,蓄水量达105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350公顷。矿产资源有锰、钨等,自然资源有瓷土和花岗岩、大理石。
  东固历史悠久,远在禹舜时期就有先民散居于此,唐末以来,不少先民先后从广东、福建等省以及周边县市迁此结庐寄寓,繁衍生息。2010年,全乡下辖1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41个村小组,5123户,总人口1.84万,其中汉族人口占70%,畲族(主要是雷、兰两姓)5300余人,约占总人口的30%。
  东固畲族乡经济以农业为主,重点有毛竹、油茶、花卉等主导产业,主要形成了以茶叶、油茶、毛竹、食用菌为主的四大优势种植业和以养鸡、养猪为主的养殖业的格局。2010年,全乡茶叶200公顷、油茶林2600公顷,毛竹5200公顷、香菇36公顷、灵芝4公顷,其中香菇、灵芝、黑木耳发展尤为迅速,遍及全乡12个村委会。有养殖专业大户22户;白云山毛竹合作社和南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荣获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006年始,东固工业发展迅速,至2010年,共引进境内资金3.11亿元,引进外资1070万美元,五年完成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完成工业税收1000余万元;全乡工业企业达46家,形成了以矿泉水、林产化工、电力、工业硅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24100万元,财政总收入8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88元。
  2004年始,东固投资近亿元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至2010年,全乡共投资近亿元兴建乡政府机关办公大楼和便民服务大楼;先后建成第二自来水厂、东固畲族一条街,改造东固敬老院、乡政府招待所和农村电网设施;其中投入资金5000万元新修公路114公里;随着2010年洋坑公路通水泥路,全乡各行政村100%实现通水泥(油)路;总投资550万元修通了7个少数民族村水泥路;投资近1000万元改造全乡13所中、小学校10800多平方米的危房;新建成江口民族希望小学、黄沙希望小学、龙家塘小学、丰岭民族小学、樟因小学等少数民族村小。此外,十年间,东固大兴水利,投资500多万元新建水电抗旱排涝站6个、抗旱井上百口、水陂20座;兴建水面14公顷的江口库湾;完善东固至六渡200公顷商品粮基地的排灌设施;兴修因富引水渠,重修东固、罗坑河堤;并治理东固后河。
  2006年,投资200多万元启动占地1.7公顷的“富水兴居”小康示范村和黄沙示范村等村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其中江口、古竹、黄沙、樟洲等少数民族村新农村建设也一并启动。投资80多万元完成东固、古竹、三彩、白云山、六渡、因富6个村委会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300多农户的饮水问题。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为东固革命根据地核心区。2008年,完成东固红色旅游开发整体规划,东固列入国家红色旅游开发景区,并修建东固街至博物馆、烈士纪念碑和傲上等景区景点的水泥路、停车场;投资1711万元的东固至枫边公路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东固畲族乡的传统庙会,迄今已有240余年的历史。
  2010年,境内建有15个中国移动、2个中国联通基站;各村均开通程控电话,电话装机总量2800多部;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含村小)13所;中学在校学生数786名,教师47名;小学在校学生数1192名,教师95名;东固卫生院有医护人员19名,床位数21个,其他医疗器材基本齐备。
  第二节 富田镇
  富田镇位于青原区东南,东与东固畲族乡交界,南与泰和县苑前接壤,西与新圩镇相连,此与吉水县水南镇为邻。总面积21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6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耕地面积2581公顷,河流等水域面积2200公顷。境内山林资源丰富,安仁山、观音崖尚有大面积天然林,白云山水库坐落在富田境内,库区面积1400公顷,库区绿色岛屿有一百多个。有大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4座,山塘水库74座,水产资源丰富,全年产鲜鱼总量100万公斤。矿产资源有铁矿、煤、石灰等。
  富田镇建镇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古街、城堡,自古为纯化乡属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公略县范围,2001年元月从吉安县划入青原区。2010年,辖20个村委会,文山和新安2个居委会,共有211个村小组,91个自然村,总人口为3.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非农业人口0.36万人。人口民族比较单一,95%为汉族人口。2000年,有苗族人迁入富田镇,居住在龙会、江背、杨柳、水口等村委会,有农户23户,70多人。
  富田镇为区内农业大镇,粮食以水稻为主,年产量3200万公斤。境内民办企业发展较快,有白云硅厂、富田硅厂、祥隆硅厂、白云钢厂、富田鞋厂、小型的电子厂、制衣厂等企业。镇内有2个商业区,即富田商业区和新安商业区,有私营小型超市10个,商业店铺220户。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财政总收入297.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775元。
  2001年,镇政府兴建1栋新办公大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2006年,投入100余万元对街道进行全面美化亮化;2009年,完成城镇总体规划的修订,并投资230万元对圩街两侧房屋进行庐陵风格立面改造;至2010年,先后新建1座3.5万伏的变电站、富田客运站、财政大楼、司法民政大楼、计生文化大楼。2002~2006年,投资2000多万元修通山中、王田、富苑、文天祥陵园、横坑等村级水泥公路60多公里。2007年,投资1000多万元改善农村公路,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2008年,加固富田大桥。
  2006年,富田镇启动下坪、枫树塘等6个自然村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完成农村饮水“户户通”自来水工程400户、沼气工程200户。2008~2010年,投资600多万元推进以“五通一气”、“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抓了25个自然村,拆除旧日房、危房3.5万平方米,巷道硬化6.5万平方米,改水1150户,改厕660户,建沼气260户,修通水沟5890米,墙体立面改造1.1万平方米,有线电视和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
  富田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民族英雄文天祥陵园和王家祠堂,其中文天祥陵园198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建区后,重新规划文天祥陵园,征地2.3公顷,总占地面积10公顷,共投资398万元。2006年10月20日,青原区政府在文天祥陵园内举行纪念文天祥诞辰770周年暨陵园开园典礼,庆典大会收到深圳岗厦村文氏后裔捐建文天祥汉白玉雕像一座,雕像高11米,总投资120万元,深圳宝利来集团文氏后裔捐资260万元,各文氏宗亲现场捐资46万元,岗厦、东方、宝利来等集团公司认捐1600万元。境内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古村陂下村,以及白云山休闲度假庄园,有被称为“天然颐和园”的江城村,该村四周上百株古樟围绕,遮天蔽日。2008年6月,富田镇成功申报为江西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9月,又成功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0年,境内建有初级中学、中心小学、镇卫生院,全镇中学生入学率达99%,巩固率达95%,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98%。
  第三节 云楼乡
  云楼乡,1984年设立。地处青原区中部,其东与吉水县水南隔岭为界,南与富田镇接壤,西与泰和县苑前、公和以小山为界,北和新圩镇的大前、马塘、南源为邻。总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600公顷,林地1000公顷,耕地980公顷。
  2002年1月,青原区撤乡设镇,富田乡和云楼乡合并,撤销云楼乡建置,成立新的富田镇。云楼撤乡后,仍保留了初中、小学、医院等。合并时,辖1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36个自然村,2125户,106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1人。
  云楼乡工业基础薄弱,只有十几家小商品店,手工业小作坊、基建队等。农业生产方面,主要是水稻,兼种大豆、生姜等经济作物。境内水利条件较差,有低产田233.3公顷。鱼苗繁殖是境内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历年鱼苗养殖户占农户三分之二以上。合并时,全乡共有鱼苗养殖水面400多公顷。合并时,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978万元,农业总产值2350万元,工业产值628万元。
  第四节 新圩镇
  新圩镇东与吉水县水南镇临界,西与泰和县万合镇毗邻,南与富田镇相连,北与文陂乡接壤。全镇属中纬、低丘陵地带,属小盆地形,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357公顷,林地2630公顷,水塘200公顷。
  新圩镇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民国时属纯化乡管辖,新中国成立后曾设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6年恢复乡,1993年8月撤乡设镇。2010年,全镇辖1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77个自然村,总户数为4817户,总人口为1.8万人,城镇区居住人口为六千余人。
  新圩镇是个农业大镇,素有“鱼米之乡”、“粮仓”之美称,是青原区粮食主产区。主要特色农副产品有、竹篙薯、红薯、无公害蔬菜、柑橘、仔猪、水产等。2007年,引进江西从玉(青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130余公顷的供港蔬菜基地。全镇工业发展较快,工业产品主要有粮食加工品、麻纺织品、皮革加工品、布匹加工品等,较大型的企业有宾满麻纺厂、鑫隆铜业、吉新金属、匡满麻纺、庐东米业、超群制衣等。至2010年,全镇共有小企业、家庭小作坊301家,其中小企业99个,年上交税金284万,其中工业上交税金190万元;第三产业上交税金193万元;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达1948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5507万元,工业总产值139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700元。
  2001~2010年,新圩镇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加快小城镇建设,其中2007~2008年投资3000万元新建成全市首个室内农贸市场和商业街,工程占地总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商业店铺260余间,商品住房300余套,工程含农贸市场和步行街两部分,其中步行街长约160米,室内农贸市场面积6700平方米,2008年投入使用。2009年,对圩街两侧房屋进行以“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为风格的立面改造;对基础设施进行硬化、绿化、亮化;新建成曲塘文化公园、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炉各1个。同年,投资450万元的新圩敬老院院民大楼和庭院改造全面完工,投资300万元的新圩二小建设工程基本完工。全镇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
  2005年,新圩镇在全区率先启动璋塘新农村建设,至2010年,完成23个新农村点建设。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主要修建村主干道和巷道;拆除各类危旧、有碍观瞻的建筑;实施安全饮水和自来水“户户通”工程,农户改厕率达97%。
  新圩镇的民间艺术很丰富,箍俚龙是最具特色,因其灯体是以篾箍紧紧连缀而成的,故名。1958年“箍俚龙”改称为“东方巨龙”,1984年恢复“箍俚龙”的名称,1986年箍俚龙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格被编入《江西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并被推荐到《中国民间舞蹈集成》,2009年,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有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毛家村,村里有保存完整完好的“纯化区第八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红色标语多条,有大面积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群。
  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8所、卫生院1所等,镇内驻有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所、电信所、地税所、派出所、药店等多家事企业单位。
  第五节 文陂乡
  文陂乡位于富水河下游东西两岸。以文陂乡政府所在地为中心,东至芗城山的三尖峰与吉水县交界,西至雪塘窗下村与泰和县为界,南至甲村胡家桥与新圩镇为界,北至地藏阁后、船塘岭与值夏镇为界。总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1公顷,林地面积1927.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8%。
  文陂乡于1984年8月成立,时属吉安县管辖。2001年青原区成立后,文陂乡被划归青原区管辖。2010年,全乡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5950人。
  乡域经济以农业、旅游业为主。境内农作物播种面积1040公顷,年粮食总产量达9307吨;特色农业菌菇业,其中江西山宝菌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6月24日正式成立,其运用国家专利的“纯草立体无污染栽培食用菌高产新技术”,形成了集食(药)用菌生产、销售、技术研究、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科技型农业企业,其生产的农产品注册商标为“山宝菌业”的纯草鲜贝菇,2004年,该产品在江西食品展销会上荣获了“江西省优质产品奖”。公司董事长梁仁俊荣获2004年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江西省2004年“双带”标兵,江西省优秀基层干部,2005年吉安市首届十大杰出人才奖,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此外,以渼陂古村为龙头的旅游业带动了全乡经济,2010年,实现旅游收入360多万元。文陂乡工业经济发展较快,至2010年底,成功引进吉安市红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富源锌业有限公司、盛华贸易有限公司、鑫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昊晟日用品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落户工业园。2010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达13032万元,财政收入1299.38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818元。
  2003年,总投资600万元,其中香港谭兆慈善基金捐资300万元新建曾山学校,并将位于受淹区的陂头中学、文陂中心小学整体迁入,学校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2005年6月,投资100余万元新建文陂光荣敬老院,将位于受淹区的敬老院整体迁入该院,新敬老院占地2万平方米,建有2栋公寓和1栋综合楼。
  文陂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代表建筑群渼陂古村距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考古和文化观赏价值。先后被列为首批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2005年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被评为江西乡村游十大最美景点,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评为全省巾帼示范村,2010年,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级生态村”,同时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示范村”称号。
  第六节 值夏镇
  值夏镇位于青原区与吉水县、吉安县、泰和县的交界处,是三县一区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37公顷,林地1047.2公顷。
  相传南宋绍兴年间,开市之日正值夏至,因此得名为值夏。2001年1月,从吉安县划出归吉安市青原区管辖。全镇现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人口3.2万人。
  值夏镇经济主要以农业、工业和商贸业为主。境内有种养专业大户26户,2006年,引进投资3529万元的江西祥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带动了全镇的养殖业,该企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较大规模的蔬菜基地,主要以无公害蔬菜生产试验示范为主,核心区33公顷。镇内工业、商贸业比较发达,至2010年,全镇完成招商引资10亿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4个,引进外资1400万美元,出口创汇44万美元;新发展毛织厂和皮革加工厂6家,私营企业达30多家,个体工商户约800户。2010年,全镇工业税收完成40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3.2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5610万元、16730万元、9660万元。全镇人均收入4110元。
  2001~2010年,值夏镇加快小城镇建设。共投资2360万元完成118公里水泥路建设,100%的行政村和95%%的自然村通了水泥路。2003年,投资1500万元兴建的占地2.2公顷、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的马埠开发区投入使用。投资1500多万元值夏商业步行街于2005年8月竣工,该街集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是吉安市第一条高标准乡镇步行街,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长220多米,宽11米,共有店面138多家,吸引了120多户个体工商户。同年,进行陈旧街道改造,以旧街道改造促进小城镇发展,镇政府甚至腾出机关大院,以培植商贸市场。2005年3月,总投资400万元新建镇政府机关大楼,建筑面积4552平方米。2006年3月,总投资约1亿元启动农贸市场芗城小区建设,项目占地80余亩,项目规划建设商铺店面360间,住宅610套,超市1000平方米,菜市场3300平方米,休闲广场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完成第一期农贸市场和商住楼2.6万平方米项目,并已投入使用。第二期建102个店铺、118套商住楼,工程于2010年完成。2008年,投资100万元新建第二水厂,新水厂日供水量为2000吨。同年底,投资约290万元的新马埠大桥建成通车。2009年,投入160万元对圩街两侧房屋按庐陵风格进行立面改造,兴建液压式垃圾处理中转站,投资40余万元兴建值夏镇便民服务中心。在推进小城镇建设中,民生工程得到改善,至2010年,全镇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中小学危房面积6000平方米的改造,基本消灭中小学危房;投资360万元完成了镇卫生院建设,兴建了门诊大楼、住院大楼、综合楼、医技楼;投资132万元改造值夏敬老院,新增建筑面积3833平方米。
  2006年,全镇启动万胜土源头、先锋垅下、马埠下村、坪上萧家、南田婆屋等35个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至2010年,共完成陈旧房屋拆迁3320平方米,修通进村水泥路6.8公里,环村水泥路12.4公里,硬化巷道53公里,通自来水1450户,粉刷墙面7920平方米;全镇“农村饮水户户通”新增1450户,沼气新增90户,冲水式厕所用户新增1030户。
  第七节 富滩镇
  富滩镇东与吉水县的水南镇交界,南与值夏镇、文陂乡毗邻,西与吉安县的永和镇、河东街道相望,北与天玉镇、吉水的文峰镇隔岭。全镇山地丘陵多,东部和西部为山地,东部、南部及西南部为泷江的河谷平原,西部是泷江与赣江交汇处的河沿平原。镇的东北面高,有全镇最高的嵩华山,海拔769.6米;西部较低,最低处海拔50米。全镇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77公顷,山林面积8741.2万公顷。
  富滩早在宋代便有了乡的建置,名为中鹄乡;1929~1934年改为中鹄区;1931年11月划归为公略县管辖;1931年4月中鹄区一度改为开伦区,为的是纪念红军地方部队政委赵开伦;国民党统治期间曾为第五辖区,后又划分为泷江乡、三元乡、四达乡;1952年上半年第五区改为水南区,三个乡不变,随即改泷江乡为富滩乡;1958年四达、富滩、三元三乡成立人民公社;1963年四达公社并入富滩公社;1968年10月三元公社又并入富滩公社;1984年富滩撤销政社合一的体制,恢复乡政府设置,将所有大队改为村委会;1999年12月富滩撤乡设镇;2001年1月富滩镇从吉水县划归青原区所辖。2010年,辖14个村委会和1个街道居委会,有111个自然村,总户数约5800户,人口约24000人。
  富滩镇经济主要以工业和农业为主。2001年7月,区委、政府在富滩镇设立青原区富滩工业园,至2010年,富滩工业园发展为A、B两个工业小区,总面积达260公顷;园区有企业65家,工业产值达35亿元,上交税收1.8亿元。富滩镇也是农业大镇,以粮食作物水稻为主;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2700公顷,总产量3.15万吨,油料作物芝麻、油菜籽、花生产量达600多吨,蔬菜面积147公顷,生猪存栏25700头;已建成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十余个,培植区级龙头产业基地2个,其中丹村万亩甜柚基地规模较大,基地2008年7月份开发,至2010年,开发133.3公顷,带动周边一千多农户从事果业生产。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9亿元;完成工业园税收390万元;向上增资30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0元。
  2001~2010年,富滩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速度。至2010年底,全镇行政村通水泥路率100%,自然村通水泥路率90%以上;仅2009年,就投资360万元完成水泥路项目21个,建设里程23公里。10年里,全镇投资500余万元用于街道的立面改造、路面改造、绿化美化、修排水沟、建垃圾中转站,以及第二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二纵三横街区格局;2002年,启动富滩农贸市场建设,2005年7月正式营业,农贸市场占地约5000平方米,可容千人进场交易。2000年9月镇政府机关大楼竣工,2001年1月迁入,新政府机关占地4.7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总投资300多万元。2004年上半年,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中心小学进行整体搬迁,新中心小学校舍座落在富滩圩,镇政府东侧,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教学大楼4000平方米,附属设施齐全,可容纳学生1000人。
  2006年,富滩镇启动建设棠溪芫下、丹村阮家、富滩新村、三友小螺滩、南团唐家边等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至2010年,共完成道路硬化13.4公里,修建排水沟2480米,拆除破旧房13420平方米,墙面粉刷1300平方米,改水460户,改厕452个,改牛栏120户,新建户型沼气池130个,集中型沼气池2座,建设公共体育场所2个,共820平方米,修建文化活动室10个。
  2010年,境内有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及9所村级小学,中小学生达3000名。
  第八节 滨江街道
  2010年8月1日,滨江街道挂牌成立,管辖范围为原河东街道新桥、金竹、刘家、麻家、红光、枫塘、友谊7个村委会(社区)。工作职责受区政府委托履行政府职责,同时兼有城市管理职责。街道办事处设在渼陂西路原河东街道办事处内。滨江街道位于中心城区,西面濒临赣江河,与吉州区隔江相望,东北、东南与河东街道相交。总面积1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公顷林地面积24公顷。
  滨江街道交通便利,105国道穿越全境,赣江水路贯穿南北,距吉安火车站、青原汽车站不足500米,距赣粤高速公路出入口仅5公里,与吉州区有三桥相连,路网四通八达,滨江新区内有集文体、娱乐、休闲、高档居住、交通商务金融为一体的街道建筑设施。2010年,街道辖1个行政村、6个社区,有43个自然村、6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8914人,其中农业人口10255人,非农人口8769人,全部为汉族。
  滨江街道主要工作是配合城市开发建设。2010年,按照市政府下达的拆迁任务,完成协议签订414户,630余份;拆除农房410户,拆迁面积约11万平方米;完成江东路、和气西路、赣江大桥以南储备用地、红光社区拆迁安置用地、迎宾大道、污水提升泵站等项目征地36公顷;做好新桥安置地块、麻家一号安置地块和麻家二号安置地块的房屋拆迁、迁坟、地表附着物补偿工作;协调解决麻家新增2公顷安置房用地问题。启动滨江农民预留地开发建设,其中,B地块约6.9公顷顺利挂牌。主抓违法用地、违章建房监管工作。2010年,共拆除违章建房3260平方米,制止劝阻违章乱搭乱建126户约1000平方米。
  新农村建设主抓枫塘、南芫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至2010年,清理居民点生活垃圾800吨,清理域内污泥900吨,清除路障10处,整修排水沟1700米,建设垃圾池2座,设置垃圾桶190个,垃圾填埋点2个,新修水泥路2.8公里。
  滨江街道推进惠民工作,至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5500人,有效输出3600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12人,城镇就业率达98%,城镇失业率为2%,零就业家庭就业率达100%,办理社会保险补贴260人,发放补贴资金47万余元,办理再就业小额贷款50人,新增社保人员220名,新增金额550万元,贷款资金270万元;发放失地农民证5950本,农民自动上缴新农保近40万元,新增失地农民享受养老保险3221人。严格殡葬管理,全年已完成火化数42例。
  滨江街道地处中心城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是街道工作重中之重,针对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中补偿款的分配、青苗款赔付等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阻工现象的重大问题,街道提前介入,果断处置。2010年,共排查矛盾纠纷31起,调处27起;帮教2007~2010年刑释解教人员84人,帮教率100%,安置率100%,重新犯罪控制率在2%以内。
  第九节 河东街道
  河东街道的前身是河东镇。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建区后为青原区行政中心所在地。西临赣江,与吉州区隔江相望,东北与天玉镇相邻,东南与富滩镇接壤,西南与吉安县永和镇隔江相望。国土面积5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4公顷,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丘陵,西部地势平坦,南部为山地。
  2001年12月28日,经吉安市政府批准,河东街道正式挂牌成立。街道管辖范围仍然是原河东镇管辖范围,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分别由原镇党委和镇政府转变过来,人员为原班人马接任,工作职责受区政府委托履行政府职责,同时兼有城市管理职责。2009年,街道辖14个行政村,8个社区,21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7万人,非农业人口2.1万人,全部为汉族。
  2010年8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将原河东街道划分为河东街道和滨江街道。新的河东街道同时挂牌成立,职能不变。其西南、西北分别与吉安县永和镇、吉州区隔江相望,西与滨江街道相连,北临天玉镇,东南与富滩镇接壤,国土面积50.7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252人,其中农业人口25591人,非农业人口17661人。
  原河东街道加强失地农民的管理和服务。2002年始,着手对中心城区的村委会改为居委会试点,第一批是新生村委会和邓家村委会被批准改制为新生社区居委会和邓家社区居委会;同时设立师院社区居委会、铁路社区居委会、贸易广场社区居委会,由于师院社区和铁路社区分别由井冈山师院和铁路部门指派人员管理社区事务,因此这两个社区实际上不在街道管辖之内;贸易广场社区虽然由街道指派人员管理,但由于管理范围与贸易广场物业公司有冲突,工作开展不便,并于2003年被撤销并入刘家社区;2003年,刘家村委会和金竹村委会被批准改制为刘家社区居委会和金竹社区居委会;2004年,芫下、新桥、红光、麻家四个村委会被批准改制为社区居委会;2006年,重新设立贸易广场社区,由街道委任人员管理。各社区成立后重点配合城市建设做好征地拆迁工作;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出路和社区经济发展的问题;做好征地预留地的批建工作;组织引导失地农民依托城市发展搞好第三产业,如组建搬运队、开店经商等。
  河东街道经济历来以农业为主,其中水产养殖特别是鱼苗养殖和贩运是传统产业,2005年底,养殖业占全街道农业产值的49%。建区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建筑业得到长足发展,肉鸭、生猪、肉牛等品种的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建筑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80%。2001~2002年,对街道原有集体企业进行改制,滩头果桑场、稠塘果园不再专人管理,由街道企业办管理;2002年,第五建筑公司无形资产公开拍卖,成交价106万元;青原建筑公司、河东装潢公司倒闭,民爆物品管理站因不符合国家政策而关闭。
  街道主要工作是配合城市开发建设。至2010年,为滨江新区建设、华能电厂二期工程建设、井冈山大学扩建、河东经济开发区、区工业园、贸易广场扩建、区行政中心、天立花园、汽车产业园等重点工程征地约1300公顷。为防洪堤、吉安大桥、天立花苑、站前南路、迎宾大道、井冈路、万安路建设共拆迁房屋10万平方米。解决因征地、拆迁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数百起。尤其在2003年,各大项目短期内征地530公顷,群众意见较大,发生多起集体上:访事件,引起不小的风波。抓好违章建房的监管工作,2003年始,陆续有农民强行违章建房,至2006年6月,违章建房达一千多栋(间),面积28万平方米。2006年7月8日,区政府下发了《青原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私人建房管理的通告》对违章建房加大了监管力度,规定在2006年7月8日以后动工建设的违章建房坚决拆除,通过治理,违章建房态势基本得到遏制;至2010年底,共拆除违章建房四十十余栋。2009年,启动立面改造工程,投资300万元的山前、大路立面改造工程相继在10月份、11月份开工,2010年底全面完工。
  2005年,街道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7月,确定赣江村委会坝里新村作为试点村,当年投入六十多万元,完善公共设施,完成“五通一气”,全村102户全部安装自来水,80户接通有线电视;至2010年,共完成农村饮水“户户通”工程3700户,55%以上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农村交通得到改善,至2010年,共投入1000万元对各村道路进行硬化,共修通水泥路50多公里。
  街道办事处机关经历多次搬迁。2002年,因天立花园建设征用包括河东街道大院在内土地,7月,街道机关搬迁至尹礼宝家东方大厦后院办公;2003年8月,再次搬迁至五建大楼办公;2006年11月,耗资430万元从新桥社区购买了综合办公楼,改建为机关大院。街道民生工程投入很大,投资420万元整体搬迁青原山中学、沙芫小学,新建菱塘小学、庄塘小学、上达小学办公楼;2006年,新建了“河东夕阳红福星苑”,福星苑位于青东公路11公里处,占地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可接纳220余人,苑内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推进其他惠民工程,2001~2010年,新增就业500人,城镇就业率98%,
  发放小额贷款300万元,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人;总投资323万元的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附属楼建设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增失地补助对象235人,发放生活救助金53.5503万元,实施困难群众住房“安居工程”11户。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山川第一江西景”之称的青原山,千年古寺净居寺坐落其中;有京九铁路和105国道穿越全境,赣江水路贯穿南北,距赣粤高速入口仅5公里。与吉州区有三桥相连。境内还有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3座。
  辖区内有中学3所,小学12所(含天立实验小学),井冈山大学、吉安应用科技学校、吉安武校、驾校、新科电子学院、文艺学校、井冈山师院附中等一大批驻区大中专院校;有赣中最大的商品聚散地吉安贸易广场、吉安火车站、青原汽车站,物流业较发达。
  第十节 天玉镇
  天玉镇位于青原区北部、赣江东岸,北面与吉水县文峰接壤,东面紧靠天玉名山,西南与河东街道、富滩镇相邻。距城区9公里,距吉安火车站5公里,京九铁路、105国道及赣江航道呈“川”字形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天玉镇属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境内小平原、山地交错、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为低山丘陵、山地占全乡面积的40.8%,东部的天玉山,海拔559.9米,旗岭海拔545米,南部的斑鸠岭海拔450米,余脉在乡境东南纵贯伸展,北部临江行政村濒临赣江,地势低洼,海拔最低处为胡家边村仅43米。西北部以河流冲积土系为主,东南部主要为岩类土系,西部有草坪河,源于天玉山系谷地,流经桥上、塘尾、平湖、田心、临江5个行政村后汇入赣江。赣江与草坪河形成的夹角是河川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全镇总面积49.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97公顷,林地1944公顷。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奇特的人文景观,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花岗石等。
  全镇辖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有99个村小组,总人口14180人。
  天玉镇经济以农业、工业和商贸业为主。尤其是花卉苗木产业是天玉镇的支柱产业,在全省颇有名气。该产业是致富能手李友礼创建的,规模由1988年最初的3分地的湿地松开始,发展到2010年的34公顷,品种从单一到二十多个。2000年,李友礼创办吉安市景天花卉苗圃有限公司,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由公司租用农户土地实行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形式,不仅让农户盈利,还让农户学到种植花卉苗木技术,每年都能培养出一批农民花木技术员。基地的花卉苗木销往全省各地,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天玉镇还发展中药材栽植,以栽植黄栀子为主,栽种面积达20公顷。天玉工业发展很快,至2010年,全镇共引进工业企业十余个,引进资金四亿多元。镇内商业服务主要在圩镇虎青公路两旁,圩街有零售、批发、粮油、酒店、美发等商铺100多家,银行、电信、邮政、电力在镇上都有网点。另外,汽车运输业是天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该镇有长途运输车50多辆,农用车200多辆,其他各类营车100多辆。2010年,全镇培植税源2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200元。
  2001~2010年,天玉镇加快小城镇建设,累计投资八百多万元,建成“两横三纵”的天玉大道、临江大道、虎青大道、古窑大道;新建自来水塔1座,日供水2000吨。2009年,对105国道段的虎青大道、古窑路两旁数百栋房子进行了庐陵风格的立面改造。镇内民生工程投入也很大,投资150万元对全镇中小学危房进行改造,基本消灭中小学危房。投资260万元对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进行改造。2007~2009年,共投资三百多万元,将镇敬老院建成“五星敬老院”。
  天玉镇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著名的临江古窑址,遗址于1990年由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共出土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时期的珍贵瓷品和窑具共16000余件。该窑始兴于五代,明代晚期衰落,遗址坐北向南、布局合理、砌造精细、制瓷工艺流程可谓规范,再现了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描绘的制瓷工艺全流程。为当时国内已发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窑作坊遗址,曾被列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境内还有铜壶滴漏瀑布,瀑布高18米,崖上常年有瀑布飞溅,发出如铜鼓之音,若古代滴水报时之声。
  2010年,境内有中学1所、小学7所、镇卫生院1所。
  第十一节 东固垦殖场
  基本场情
  1957年12月,中共吉安地委和吉安行署决定,从地直机关下放368名干部由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杨耀德带队,到东固山创建“国营吉安地区东固山垦殖场”。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集家、工、商一体,所属企业地跨青原区、吉州区、吉安县的综合性垦殖企业,有职工1300多人,总人口近5000人,场属企业13家,子弟学校2所、职工医院1所。2000年,撤地改市后,更名为吉安市东固综合垦殖场。
  东固综合垦殖场总场机构设置有:行政办公室、党群办公室、财务审计科、经营管理科及东固片区综合办公室,撤并武装部、保卫科及群团科室。2010年,全场共有职工1084人,其中在册职工766人,离退休人员318人。全场干部178人(含聘用制干部8人)离退休干部39人。各类技术人员152人,其中副高3人,中级41人,初级109人。全场党员129人,设10个党支部。
  1993年底,经吉安地区体改委批复,吉安地区东固山垦殖场同时使用“吉安地区双吉实业总公司”名称。1994年元月,东固山垦殖场总场由东固山搬迁至吉安县赣中大道9号江西省汽车工程塑料厂内。2004年,东固垦殖场总场机关从吉安县赣中大道9号搬至吉安火车站军供站。2007年7月,东固垦殖场办公大楼落成,总场机关迁入办公。
  2000年初,东固垦殖场成建制移交吉安县管理;2003年5月,整体划归青原区管理;2010年9月,根据吉青发〔2010〕12号文件《关于东固综合垦殖场场部改革和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设立东固综合垦殖场管理区,与东固综合垦殖场实行场区合一建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列入乡镇街道管理序列,对外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东固垦殖场农业
  东固垦殖场建场时,吉安地委组织部通过吉安县东固区政府,就地划农田26.9公顷建场。1960年,东固公社三彩大队,陶金坑大队与东固垦殖场三彩分场挂钩,六渡大队与六渡分场挂钩,挂钩入场的耕地面积178.7公顷。1960~1963年间,当地社队先后划来耕地33公顷,1961年,东固共大和下少洲分场组织劳力100余人,分别在富田公社和龙会开垦农田26公顷多。1969~1976年,改河田2.5公顷,开垦荒田5公顷。1962年4月,六渡、三彩2个队与东固垦殖场脱钩,减少耕地5.13公顷。1969年,水南泉和下沙洲2个分场的耕地属库区被淹,减少14.53公顷,同年山洪暴发,冲毁研究园的生产基地,减少耕地9.7公顷。1975年,老古庙农业队撤销,无偿送还当地21.33公顷田地。1980年前后,又将部分山坑农田改种茶叶、茉莉花,其中柏木岭生产队的农田改建水库,减少耕地9.93公顷。2010年,实有农田54.87公顷。
  建场时,场部根据划拨的土地的所处地理位置划分为六个生产队:一队设六渡,二队设三彩,三队设东固,四队设下沙洲,五队设窑下,六队设水南泉。1959年,场部将队改为分场,仍以农业为主。1977~1979年,垦殖场的经营重心转向工业,忽视农业生产的管理,亏损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78年,亏损额高达20万元。1980年后,各农业分场撤销农业队,分别并入茶厂、林场、化工厂管理。农业在1982年前采取分队承包,联产计酬,1982年以后实行大包干,包产到户,责任到人,联产计酬。1984年完善承包责任制,本场分为3个农业队,即六渡农业队、三三彩农业队、龙会农业队,一直延续至今。农田主要种植水稻、红薯、大豆、花生。1984年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经营模式至今不变,现大部分农田承包给兴国、贵州等地移民经营。
  企业改制
  2002年4月,东垦吉安大厦进行部分产权制度改革;2003年8月,吉兴量具有限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2003年9月,水电站、安达公司分别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同年12月,江西省汽车工程塑料厂、江西省行新汽车齿轮厂(部分)、吉安汽拖五金配件厂等单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产权制度改革单位共“双置换”职工800多人。2003年,场办中小学与农场剥离,划归区教育局管理;同年,基本完成工商企业改制工作。2007年底,场办医院与农场剥离,划归区卫生局管理。2008年,农场土地实行“两田制”改革,以农工家庭人口(包括长期移居并落户农场的人员和2005年12月31日农场总人口剔除管理人员、离退休人员、场办工商企业人员)为基数,原则上按人均1亩耕地的标准确定并分配口粮田和缴费田;非水田折合水田标准计算,其中偏远山区的冷水田、兽害田3亩折合1亩,旱地3亩折合1亩,茶园、果园3亩折合1亩,山地10亩折合1亩。2009年,东固垦殖场完成茶园良种改造4公顷;创建白云毛竹专业合作社和东固惠民茶叶合作社。2010年,总场实行改革。
  东固垦殖场在企业改制中,坚持“谋主业改辅业,保持和发展农业,放活改制工商业”方针,对涉及改制企业职工进行身份置换和妥善安置,并做好改制所需资金测算、资产盘活、债务化解、资金筹措改革等一系列工作。在变现资产方面,主要对东固水电站进行整体评估,再以评估的资产进行股权转让,总体评估价为295万元,转让股权206万元,变现资金全部用于电站企业职工改制;对原工程塑料厂、行新汽车齿轮厂、安达塑胶有限公司及五金配件厂实行整体出让,出让金额为1100万元;对吉兴量具有限公司土地拍卖出让,所得金额320万元。合计费用1700万元全部纳入改制费用。在化解债务方面,2002~2003年期间,总场与银行协商,还农行款220万元,解脱2600万元债务;工行30万元,解脱360万元债务;中行64万元,解脱840万元债务。之前,东固垦殖场原有债务和历史欠账高达3800万元。
  工商企业均按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改制成一级法人企业,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改制成效明显的企业有多个,其中东固垦殖场六渡水电站通过整体评估进行拍卖,市电、郊电、场职工(原电站职工工会补偿金参股)联合组建东井冈水电有限公司,返聘原企业职工重新上岗,企业效益得以逐年上升,职工收入比改制前有较大提高。原工程塑料厂、齿轮厂、安达塑胶五金制品厂职工达五百余人,是东固垦殖场支柱企业,产值占全场产值的70%,主要生产汽车方向盘、保险杠、时规齿轮等汽车零部件。后因经营不善,处于半停产状态。2003年,整体出让给浙商,通过与市场接轨,企业效益明显。
  重点企业
  林场 东固垦殖场林场于1968年在水府坪正式成立,职工有七十余人,除了经营山林外,还担负着上千亩茶园的管理;1973年,成立的茶厂从林场分离出来,林场迁至柏木岭,单独经营,独立核算,主要林种有用材林、经济林、竹林、薪炭林。建场初期有山林面积7000公顷,1987年,实际山林面积为2600公顷;2010年,有山林面积近2000公顷,已办理山林权证的山林面积共1800公顷,其中毛竹540公顷,松木120公顷,杉木350公顷,灌木66公顷,混交林640公顷;林场职工43人,其中在岗职工21人,退休职工22人。2008年初,林场社员筹建成立白云毛竹专业合作社,股金达72.92万元,2009年被评为省级专业合作社。2008~2010年,累计造林面积达270公顷,2010年实现产值100万元,利润10.89万元。
  茶厂 东固垦殖场茶厂于1973年从林场分离出来,正式成立茶厂。该厂拥有茶园150公顷,厂区面积近2万平方米,厂房面积6591平方米。下有茶叶生产一队、二队、农业生产三彩队、六渡队;加工车间3个,仓库1个(含冷藏库);固定资产二百多万元,年产干茶10吨;2002年,新造茶园4公顷,产量每年达到5000公斤,年销售收入200万元。2010年,有职工300人。该厂重视品牌培养,2006年2月,茶厂系列产品荣获国家颁发的有机食品证书和绿色食品AA证书;同年4月在第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中,龙井茶荣获金奖、翠微茶荣获银奖;2007年,通过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QS认证,并在国家、省、市各种参展参评中获得“江西名牌农产品”等荣誉;2008年,荣获中国(南昌)绿色食品博览会银奖。
  其他企业有水电站(股份制企业)和东垦招待所等。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