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篇 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846
颗粒名称: 第三十三篇 宗教
分类号: B91
页数: 10
页码: 913-922
摘要: 本节记述的吉安市吉州区境内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与基督教四大宗教,有寺庙道观14处、教堂5处。在宗教部门落实宗教政策和宗教各派人士努力建设下,宗教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 吉安市 吉州区 宗教

内容

吉州区境内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与基督教四大宗教,有寺庙道观14处、教堂5处。在宗教部门落实宗教政策和宗教各派人士努力建设下,宗教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第一章 佛教
  吉州区境内已登记的佛教场所有11处:铁佛寺、西塔寺、地藏庵、因果寺、旃檀禅林、南华山寺、普陀寺、崇恩寺、能仁寺、福居寺、瓦桥庵。有教职人员20人、居士5000余人、一般信众2万余人。
  第一节 活动
  佛教的节日都要敬佛布施。敬佛,是信徒以虔诚恭敬之心向寺庙或家里的佛菩萨供像敬献香、花、灯、烛、果、茶等供品;布施则有两种内涵:一是布施僧众,二是布施诸己。布施僧众,即向僧人及其他贫弱众生布施财物和爱心,也叫外布。布施诸己,是指灭却各种不健康的心念或心理。
  佛教节日有(农历)正月初一日弥勒菩萨圣诞(生日)、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日普贤菩萨圣诞、四月初四日文殊师利菩萨圣诞、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即浴佛日)、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纪念日、七月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十五日诸佛欢喜日、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九月三十日药师佛圣诞、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十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
  第二节 场所
  铁佛寺
  位于吉州区马铺前。始建于唐朝,据说是由七祖行思所募建,当时位于铁佛桥畔,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毗庐阁、观音殿及斋堂、客堂等,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并铸3尊各达1000千克以上的铁佛。清顺治三年(1648年)该寺被战火所毁,3尊铁佛也被推入赣江至今未见天日。清顺治九年(1654年)僧尼言将其迁到如今的马铺前重建,民国初年寺尼僧大乐大修过一次。铁佛寺由前、后两院及东西厢房组成,南北长60米,东西宽50米。前院主殿为天王殿,殿前东西两侧是钟、鼓两楼对峙。殿中央供奉的是一尊袒腹露胸、面目慈祥的弥勒佛。在弥勒佛像左右站立着威武雄壮、手持法器的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左侧第一尊是身着白衣、手持琵琶的东方护国天王,第二尊是身着青衣、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右侧第一尊是身着红衣、手持缉索的西方广目天王,第二尊是身着绿衣、手持宝幡的北方多闻天王。弥勒佛身后是护法天尊韦驮。在前后院之间有一露天井。经过天井进入后院。后院主殿为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3尊佛像,中间一尊庄严慈祥的佛像便是佛祖释迦牟尼。其左右站着一老一少二位侍者,左侧老者为迦叶擎拳含笑之像,右侧少者是阿难合掌随侍之像。后院左右两侧各有一小门通入禁地。据记载僧尼言重建时购置田地2余公顷,经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数百年历史变迁,仅存不足0.13公顷菜地,寺内僧尼靠此菜地为生,生活比较清苦。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每月给予该寺僧尼一定补助,使其生活有保障。20世纪90年代,礼请佛学院毕业的早还师父为住持,宗教生活业已正常开展。
  西塔寺
  位于吉州区南郊,占地面积约0.01公顷,属佛教禅宗寺庙。相传“先有西塔寺,后有净居寺”。始建年代无从查证,寺庙石刻门额“古西塔寺”却很有考究。整座寺庙历代都予以修葺,几经兴衰,保存下来。目前有证可查的是大殿顶梁上的文字记载:清同治四年(1866年)十二月,庐陵易绅捐资将寺庙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被占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吉安市人民政府批准,西塔寺重为宗教活动场所。寺内部分场地交由僧尼管理。寺内共有三进殿堂,第一进天王殿,内供弥勒佛;第二进是韦驮殿;第三进是主殿大雄宝殿,正中供释迦牟尼佛像,东方药师佛像,西方阿弥陀佛像,均为木雕金身。后殿左侧供奉地藏王像,右侧供奉普贤菩萨像,中央供奉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在吉安独此一座。1995年,吉安市宗教部门礼请证英法师任西塔寺住持。证英法师自幼出家于吉安铁佛寺,后在云居山真如寺受戒,对佛祖心诚意忠,属净土宗弟子。她到任后,唱念佛经,梵音喋亮,众弟子顶礼膜拜,正常的佛事得以开展。1997年5月14日,经吉安市人民法院开庭裁定,被占用场地归寺庙所有;12月占用单位无条件从寺庙搬出。2012年,市政府批复重修,西塔寺面貌一新。
  地藏庵
  位于吉州区北门街,清康熙元年(1662年)僧宏熹募建。整座庵堂占地面积约0.75公顷,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为结构严谨、错落有致的南方特有建筑群。庵堂坐西朝东,分后殿堂和左右厢房。堂前有50平方米的场地,正对前殿大门有一排古柏,相传为僧宏熹募建时亲手所栽。树下稍前有一香炉,绿树掩映,香火缭绕,别有一番景观。前殿为地藏王菩萨大殿,门正中上方镶嵌着始建初宏熹大师题写的“地藏庵”三字。殿堂两侧是钟鼓阁房,迎面是地藏菩萨。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菩萨诞辰,前往地藏庵参加诵经法会、拜佛祭祖的善男信女踊跃而来。在地藏王菩萨左右为闵公、道明二像,殿后站着另一尊菩萨——护法天尊韦驮,手持降魔金丹宝杵,面向殿门,注视着出入行人。前后殿之间相隔一院落,与两边厢房相通。进南门为斋堂,北门为客堂。后殿为圆通殿,据住持介绍,圆通即普济众生通向功德圆满,也就是达到“自觉、觉他、觉行”“三觉圆满”之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佛教徒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进入圆通殿,正中是足踏莲花、手持柳枝的慈祥、和蔼可亲的观世音菩萨像。地藏庵从建成以来香火一直很旺,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停止活动,内部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改革开放后,经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对信徒们开放,并请早莲法师住持,同时对庵堂进行修复。
  因果寺
  位于兴桥镇丁塘村,距城区中心18千米,是吉州城西唯一一座历史悠久且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佛教道场。始建于北魏中兴元年(531年),由浙江玄感禅师卓锡以建道场。据元朝碑文(至今尚存)记载,原有大雄宝殿、观音殿、禅堂、讲经阁、乐群书院等主殿及亭阁、古塔、牌坊等附属建筑群组成,规模宏大,殿宇互通,外有院墙相围,寺外阡陌纵横,林茂阴浓,寺内供奉30余尊金身佛像,栩栩如生,寺院香火鼎盛。寺内的乐群书院,遐迩闻名,造就了多少文学人士。欧阳修曾往该院讲学,为该寺挥毫题写:“一枝栖”金匾;文天祥在山门前亲植一棵垂柏;清代理学家贺世封就读该院,一举考中进士,在康熙十年归故省院,看望当时的住持洞微方丈,并立碑颂念,至今保存于大雄宝殿中。因果古刹,几经沧桑。在各朝都有过修复,直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整个寺院及佛像全部修葺一新,金碧辉煌,雄伟壮观。1958年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古刹重遭洗劫,大部分建筑被毁坏,或取材它用。1983年,因果寺列为吉安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经市宗教部门批准,当地信众自发组成修缮委员会,礼请释坚律法师担任住持,重修古刹。2005年,大雄宝殿修葺一新,重现辉煌。2007年重建斋堂和厨房。2011年重建观音殿、藏经阁等主建筑。2012年,因果寺建筑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
   旃檀禅林 位于樟山镇赤塘村北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光绪二年(1876年)秋扩建,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住持释新干。旃檀禅林,前为三间民居和宫殿式天王殿。后为僧房和斋房、二层楼阁,有内落水小天井、阳台、花园。中轴线的东面为观音殿。天王殿前雄狮把关,殿中供奉着塑金大肚弥勒佛像,两旁四大天王宛如四名卫士,维护着佛门净土弥勒身后,韦驮身着铠甲,手持宝杵,昂然挺立。穿过一洁净如洗的长廊,可直达禅林主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高18米、宽12米、深16米。仰观大殿,金黄色宝葫芦矗立在正脊中央,鱼龙尾翘在两边,重叠的飞檐,翔祥的金龙飞凤,装点得大殿更加壮观。大殿中央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佛像,阿难、迦叶侍立两旁。两侧依墙面塑的十八罗汉与净居寺的十八罗汉各有千秋,他们稳如泰山,各显神通。大殿内佛像多为能分能合的木质贴金结构。观音殿也是禅林的主殿之一,殿内正面供奉着观音菩萨,身旁站着贴身门徒善财与龙女,神态天真活泼。殿两侧建有钟、鼓两楼。整座禅林陈设清静,简朴大方。禅林内两棵桂花树,相传为千年树王,盛开季节,花香遍及方圆数里,成为旃檀禅林的一大胜境。
  普陀寺
  位于吉州区沿江路,始建年代不详。据记载,该寺在1915年被洪水冲毁后,由尼姑欧阳大慈的姐夫捐资重建,原寺分前后殿堂。前殿正对街道,后殿面临赣江,每当夕阳西下,赣江之水泛映寺墙,红光闪耀,堪称壮观。建寺之初,香火兴旺,每逢观音菩萨诞辰,来此寺供奉香火的善男信女不下千人,是吉州区内一规模较大的佛教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因修沿江防洪堤拆除后殿,建筑面积两层共280平方米,下层主要为生活区,上层为殿堂,前为弥勒佛,稍后为观世音菩萨像。某年在此庵附近发生火灾,左右隔壁的民屋无一幸免,惟独普陀寺毫发无损。普陀寺于2001年8月因城市改造拆迁,2005年重建于吉安三中北边。在昇元法师主持下,该寺佛教活动已走上正常轨道。
  福居寺
  位于高峰坡寺中庙12号,主殿面积185平方米,结构简陋。由南昌籍法师释妙成主持寺内佛法活动。
  崇恩寺
  位于天华山南面,据史料记载,崇恩寺始于三国吴赤乌十三年(250年),北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被毁,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又被毁。原来寺庙共三进,寺内有石雕佛像,十八罗汉惟妙惟肖,当年香火甚是鼎盛。现寺庙由黄水莲、蒋元英及村民和社会各界所捐建,已完成一进和厨房等设施,2007年举行佛像开光大典。
  瓦桥庵
  位于曲濑镇瓦桥村。据传始建于唐朝,原名永兴寺。宋代改称云古山寺,清光绪年间再次重修,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现由王笃鹏、伍明珠等人管理。
  南华山寺
  位于樟山小学对面,始建于1997年,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住持黄水莲。
  能仁寺
  位于高峰坡84号,原建筑保存完好,能仁寺牌匾还保存在门楣之上,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现有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市佛教协会会长妙心主持寺内佛法活动。
  第二章 道教
  道教活动场所3处(钵盂观、真君庙和真君观),主要教职人员8人,道教一般信众200余人。
  第一节 活动
  道教的节日与道士所信仰的神仙密切相关,在各种节日,一般要举办相应的斋醮法事。道教节日有(农历年):正月初九玉皇上帝诞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九丘处机真人诞辰、二月十五太上老君诞辰、三月初三蟠桃会、四月十四吕祖纯阳诞辰、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腊月二十三灶神升天日。
  第二节 场所
  钵盂观
  位于城南距城区约15千米的钵盂山上,山因形似金钵玉盂而得名。山前禾河宛如银绸,滔滔河水粼粼碧波共天一色,山周村落星罗棋布,沿河两岸一眼望去形似太极,气象万千,美不胜收。据传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庐陵县令王登陆视庙破废,耗资万银,购山、买地,建屋打井,将庙复兴,建成观音阁等大小殿堂数栋。后因天长日久,几遭劫难,道观破旧而废。新中国成立之初,址内办过砖瓦厂、劳改队。改革开放之后,为发扬道教文化,称道扬教,修复此观。现有观音阁、福主殿、总坛、七圣娘娘殿,还有厨房、卫生间、菜园等,占地面积约6公顷。
  真君庙
  位于吉州城区北面,真君山山顶上。唐朝年间,一道士来到此山设庙护法,该道士姓许,名真君,相传该山便由此得名。许真君(即江西福主),镇孽护法,护航江西之神,深受信徒敬仰。“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庙遭破坏倒塌。2008年重建,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有神像22尊,住持王招娣,其他3人。农历八月十八日为众信徒朝拜日。
  真君观
  位于真君山西面山脚下,建于1996年,建筑面积160平方米,同属真君庙人员管理。观由四厅组成,神像23尊,正厅神像有:福王爷、姜子牙、木羽、王母娘娘、财神、地司太子、土地神。左厅神像有:玉皇大帝、王老爷、武财神、康老爷、太岁老君、五子罗汉、雷公、雷母。左后厅神像有:观音大士、南海观音、送子观音、包着婆婆。正后厅神像有:地母娘娘、桃花小姐、天仙女、三星。
  第三章 天主教基督教
  第一节 天主教
  天主教活动场所3处(仓口教堂、北门教堂和陂下教堂),有教职人员7人、神父1人、天主教教徒1300余人。
  天主教亦称公教、罗马公教、罗马天主教。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新教、东正教、天主教统称基督教。在中国,基督教一般只指新教,不包括东正教和天主教。由于新教在中国称基督教(俗称耶稣教),基督教一词遂产生了两种含义:一是指世界性公认的基督教各派总称;二是指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新教。“天主”一词是16世纪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故把他们传播的宗教定名为“天主教”。天主教传入吉安是在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派人到吉安县境毛山岭、舍下村等地建天主堂。随后在吉安城西关仓口、南关新码头等地建立教堂。新中国成立前,吉安有3名神甫、5名修女,被送至浙江省嘉兴县乍浦陈山天主教堂遣使会修院受训,后转意大利都灵遣使会总会发愿人会。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吉安有天主教徒600余人,其中主教3人、神甫14人、修士20人、修女15人、平信徒550人。1950年4月,中共吉安市委统战部在宣圣会礼拜堂召开“三自”(自治、自养、自传)动员会。1954年初,成立吉安市天主教三自革新筹备委员会”,不久改名“吉安市天主教反帝爱国会”。从此,吉安市天主教清除了帝国主义的影响,实现了自办教会的“三自”方针,领导权掌握在市内教徒手里。1956年更名吉安市天主教教友爱国会,1960年定名吉安市天主教爱国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被迫停止,部分教堂被占用。1986年恢复吉安市天主教爱国会,教堂的房产得到落实。1987年,由吉安火力发电厂使用的上新码头教堂,每月付给教会房租。1989年经协商全部教产以20万元一次结清。1990年7月,市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了“唱经班”和“教义教理学习班”,每逢星期日和星期一、三、五晚上组织平信徒唱“圣歌”、学“教义教理”,并定时学习宗教政策、法规。1993年8月,省教会派陈斐远神父(上海佘山神学院毕业)来吉安担任天主教的本堂神父,结束了1986年恢复以来宗教生活无神父的局面,满足了教友的宗教生活要求。教堂每日由神父做弥撒,其中星期六、星期天由神父做主日弥撒。
  天主教一年中有四个瞻礼:第一个瞻礼是“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日。教会从12月24日夜间就开始庆祝活动,俗称“平安夜”。第二个瞻礼是“复活节”,每年春分后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复活节的庆典从周六晚上开始,俗称“望复活”。第三个瞻礼是“圣神降临节”,在复活节后第五十天。圣神降临节是教会建立的开始。第四个瞻礼是“圣母蒙召升天节”,每年8月15日。
  北门教堂
  位于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清宣统三年(1911年)始建,1920年建成。教堂占地约4.07公顷,主体由经堂、附属房、神父楼、男修院、女修院、教会花园及菜地6个部分组成,是一座集经堂、修习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天主教堂。教堂为哥特式,是吉安最大的欧式建筑,主题使用中国传统建筑的青砖,屋顶铺设阴阳瓦,教堂大厅是尖形肋骨交叉的拱形穹隆,外廊内部有一处装饰龟背纹,寓意吉祥长寿。1926年,叶剑英率领北伐军新编第二师进驻北门教堂,次年5月16日在此通电反蒋。1930年,红四军军部驻北门教堂。“文化大革命”时期,教堂归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1986年,教堂部分产权收回使用权,医院付租金继续使用。2009年,教堂产权整体归还吉安市天主教爱国会。历经百年沧桑,北门教堂损毁严重,教堂大部分设施、老房、神父楼、女修院等已被拆除或改建。2011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教堂进行了全面维修和加固。
  仓口教堂
  坐落在吉州区仓口42号,是1座上百年的老教堂。1995年,在省教区、市教友的支持下,拆旧新建,新建的教堂为框架结构,属罗马式教堂。堂顶有三个银灰色圆顶,圆顶上立着教会的象征十字架。教堂总高度20余米,建筑面积910平方米。1楼为会议室、办公室,2楼是拱顶式经堂,有上下两层,能容纳600余人。经堂前面是祭台,两边是祭间。经堂悬挂着吊灯、壁灯,墙面挂着耶稣遇难前后的画像,整个经堂显得华丽辉煌而庄严。教堂下面是地下室,设有厨房、卫生间、储藏室。
  陂下教堂
  清末民初,吉安天主教会在兴桥陂下购买山地,以便安置教会婴儿长大后建堂。教堂面积193.6平方米,信徒主要分布在兴桥镇上陂、下陂、桂塘三个自然村。
  第二节 基督教
  基督教活动场所2处(福音堂、耶稣堂),有牧师2人、副牧师5人、教职人员9人、教徒3900人。主要节日有圣诞节和复活节。
  福音堂
  吉安市基督教福音堂有121年的历史。1891年,由戴德生创建的中华基督教内地会差遣,英籍宣教士来吉安传播福音。在吉安市下永叔路青石码头处(今榕树码头北约350米)建造教堂。紧接着向附近的县乡展开传福音布道,先后在吉安、泰和、吉水、遂川等县建立教会。随着宣教事工发展,在西街(中文山路45号,原吉安市委院内今为阳明商城)购地建造大小教堂4座,附属房3栋,取名中华基督教吉安内地会福音堂。1925年起,吉安福音堂就开始了经济自养与自传的历程。福音堂一边传道,一边服务社会,开办女学堂和小学,面向贫困孩子。1930年10月红军攻入吉安,朱德与一部分红军住在福音堂,毛泽东经常在福音堂内召开红军领导会议;抗日战争时期办难民收容所,抗战胜利后,开办英文补习班。1950年4月福音堂参与全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1958年12月吉安基督教的内地会、圣公会、宣圣会、安息日会合并为吉安基督教会,统一在高峰坡塘沿上7号的圣公会“天安堂”联合礼拜,直到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停止礼拜聚会。1980年在南刘家巷68号恢复礼拜聚会。1981年圣诞节移至宝华楼8号礼拜。因落实宗教政策建堂,1985年8月21日迁入下人民路21号新堂聚会。2003年9月14日恢复福音堂堂名,以示纪念和传承福音使命。2004年9月26日因城市改造,教堂迁至阳明西路22号吉安电机厂礼堂过渡,继续礼拜。在中山西路30号处征地兴建新教堂,2006年3月动工,2007年6月竣工,7月7日开堂典礼。教堂建筑面积1902平方米,有牧师1人、副牧师5人、教职人员6人、教徒2200人。
  在恢复堂名的9年中,福音堂陆续获得全国创建和谐教堂先进集体、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优秀集体奖、江西省“双创”先进集体、全省宗教场所财务管理先进集体奖、全省基督教教堂和谐奖、全省设区市教堂诗班汇演最佳风采奖、吉安市印度洋海啸特别贡献奖、吉安市红十字会荣誉证书。
  耶稣堂
  吉安市基督教耶稣堂的前身是吉安市基督教宣圣会(简称宣圣会)。1946年前,美籍宣圣会魏瑞绥牧师夫妇(其爱人姓费,医生)来到吉安传道,协同许贵宾牧师(山东籍)、张代浩、牛宝光等人在吉安市保太巷盐仓创建宣圣会。以吉安市区为中心并向周边县、镇(诸如值夏、安福等地)传讲福音,建立教会。1946年上半年至1947年下半年,宣圣会为教会侍工需要,筹资在吉安市上永叔路214号,集中建造1座礼拜堂、1幢“圣经学校”楼(3层)、2幢住宅,挂牌“宣圣会”。其后着手筹建“德根”神学院(地址市妇幼保健院,购地约1.33公顷)。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传道人员回国,神学院停工,未能建成;圣经学校亦停办,有关财产无偿交中国宣圣会的信徒使用,许贵宾牧师负责管理并全面主持教牧工作。1950~1958年期间,宣圣会和吉安其它三所教会(内地会、圣公会、安息日会)一样,各自独立进行和开展牧养、侍奉工作,并积极参与推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1958年12月,宣圣会和其他3所教会所有财产,由吉安市政府统筹安排使用;吉安市所有基督教信徒统一集中于高峰坡塘沿上7号的圣公会“天安堂”做礼拜。宣圣会场地被先后安排成为医院、地区经委、地区二轻局(轻化工业局)、地区散装水泥办公室等办公场所。1996年,落实宗教政策,政府将宣圣会的房产交回吉安市基督教“两会”(“三自”爱国会、教务委员会)。由于吉安市滨江三期改造,宣圣会于2001年12月迁至永固巷粮库,政府支付给教会拆迁补偿费68.5万元,并按“以地换地”的原则,让教会重建新堂。2003年9月7日,吉安市基督教“两会”决定将教会分为“两堂”(福音堂和耶稣堂),由支持按政府方案建堂的信徒组成“耶稣堂”,陈天赦牧师参与耶稣堂的侍奉。基督教“两会”提供耶稣堂的建堂资金为120万元(其中含政府给教会的拆迁补偿费68.5万元)。2005年5月1日,耶稣堂在永叔路196号破土动工。2006年圣诞节前,耶稣堂竣工,并投入使用。2007年2月,市基督教“两会”自行解散,同年3月18日,在新建耶稣堂内举行献堂感恩庆典。教堂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有牧师1人、教职人员3人、教徒1700人。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