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篇 科技 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826
颗粒名称: 第三十二篇 科技 卫生
分类号: G301;D912.16
页数: 16
页码: 897-9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0~2012年,吉州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修订了《吉州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吉州的决定》,科技经费投入逐步增长,使一大批科技成果得以转化。全区科学技术取得较快发展。吉州区人民政府不断完善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预防医疗保健机构,不断加强卫生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业务技术建设。
关键词: 吉安市 吉州区 科技 卫生

内容

2000~2012年,吉州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修订了《吉州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吉州的决定》,科技经费投入逐步增长,使一大批科技成果得以转化。全区科学技术取得较快发展。
  吉州区人民政府不断完善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预防医疗保健机构,不断加强卫生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业务技术建设。不断充实队伍,创新技术,城乡医疗网络和保险体系基本形成。同时致力于建立农村和城镇的卫生保健组织,开展以消灭传染病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采取预防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综合性措施,消灭和控制了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通过推行计划免疫,迅速降低和控制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乙型脑炎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传染病发病率。在卫生防疫方面,区、乡镇(街道)、村(居)预防医疗网已经形成,其结构功能日臻完善,群众的“大卫生”观念日益增强;在医疗设置与器械设备方面,拥有CT扫描、B型超声波诊断机、血透血滤两用机、纤维胃镜、血气分析仪、荧光显微镜、肾结石体外碎石机、人工肾机仪以及各种检查诊断设备。
  第一章 科技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02年,吉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吉州区科学技术局,是区政府主管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2012年年底,在编人员7人。内设办公室、科技管理股,直辖副科级事业单位有区科学技术情报交流站。
  工作职能主要负责拟订全区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制订实施全区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与工程。负责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作,组织申报、指导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负责全区知识产权工作和科技奖励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二节 服务机构
  科学技术情报交流站主要从事科技情报收集整理、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等工作。2012年年底,在编人员2人。
  生产力促进中心于2008年12月经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建立,区编办批准成立(无编制),与科学技术情报交流站合署办公。中心以加强科技创新建设,提高全区生产力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主要从事科技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科技入园入企等工作。
  第三节 科技计划项目
  2000~2012年,全区: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70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177项,市级项目85项,区本级项目195项;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经费1762.50万元,区本级安排科技经费220万元。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使区内一大批科技成果得以转化。
  多酶协同技术生产传统豆奶新工艺
  江西牛牛乳业有限公司多酶协同技术生产线传统豆奶新工艺,为2007年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与传统的豆奶加工工艺相比,彻底改变传统豆奶豆腥味、青草味、青豆味、苦涩味重和口感偏涩、不易消化、稳定性不强等弊端。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作物的附加值和农民种植积极性,改善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状况。2001~2006年,累计销售多肽豆奶0.5万千克,销售额17829万元。
  MK8260数控曲轴磨床
  江西杰克机床有限公司MK8260数控曲轴磨床项目,为2010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项目。项目总投资689万元。该项目创建异形轮廓面磨削参数求解的方法,开发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系统软件;解决高速/超高速磨削工艺问题;开发出高刚度、高精度的机床电主轴系统和直线进给系统;在多磨头双进给机构、可控8轴、多联动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经江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总站检测,达到了合同规定的技术性能指标。在项目执行期内新增利税2166万元,项目单位总资产、年总收入、年净利润、年缴税总额均比立项前有较大幅度增长,项目产品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机械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JKM8330大型精密异形复合面随动数控磨床
  江西杰克机床有限公司JKM8330大型精密异形复合面随动数控磨床项目,为2012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项目总投资1067万元。该产品的研制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替代进口产品,具有很高的性价比。该产品给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可带动国内磨床行业在高档数控磨床方向上的自主开发与产业化,增强国家高档机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第四节 科技宣传活动
  吉州区的科技宣传活动,主要围绕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展开。“科技活动周”是国务院于2001年批准设立的大规模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周为“科技活动周”。“科技活动周”由区科技局、区委宣传部、区科协牵头组织,全区各乡镇、街道、中小学校、区直部门配合实施,在全区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科技宣传活动。2000~2012年,全区累计组织科技下乡活动15次,举办科普展览17场,组织各类科技讲座84次,开展科技咨询活动95次,展出科普展板2400块、挂图1900幅,发放科普书籍8000册,印发科技宣传资料25万份,参与群众达17万人次。
  2005年“科技活动周”,以“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采取科技咨询、发放资料、黑板报、标语、广播电视等方式,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近年来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环保、地震、疫病预防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开展咨询活动11场,发放各类资料45000份,板报专栏11期,标语15条。技术培训、专题讲座和科普宣传。5月19日,区科技局、区委宣传部、区科协组织全区农业、畜牧、植保、林业、蔬菜、水产、卫生等方面专家20余人,到樟山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发送科技书籍300本,各类科技资料1万余份,接待咨询群众1000余人次。全区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的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开展了科普展览、科技咨询、科技讲座、农业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技术讲解、送科技下村等活动。
  2010年“科技活动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吉州”为主题。区科技局、宣传部、科协、文教、卫生局、农业局、乡镇、街道及社区、村、学校等单位(部门),分别组织或参加活动,逐步形成全区各单位(部门)联合共办科技周的可喜局面。区科技局利用《井冈山报》《吉安晚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跟踪宣传报道,使科技周活动取得广泛的社会影响。据统计,该次科技活动周期间,全区累计:投入经费30余万元,发放科普宣传资料6万多份,科技书籍1500余册;组织科普展板400多块、科普挂图200多幅;出版社区科普板报30多期;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科普知识、保健医疗、实用农技讲座15次,群众接受科技和保健咨询、服务达3万余人次。
  第五节 科技进步奖
  2002~2012年,全区组织了3次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2002年,全区第一次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评出获奖项目1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获奖科技人员91人,由区政府授予奖状、证书,发给等级奖金。2007年,全区第二次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评出获奖项目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获奖科技人员75人,当年未颁奖(在2008年区科学技术大会上给予表彰奖励)。2011年,全区第三次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评出获奖项目15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奖科技人员95人,由区政府授予了奖状、证书,发给等级奖金。
  第六节 主要获奖成果简介
  环保型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柔软同轴电缆
  江西联创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环保型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柔软同轴电缆项目,获2007年吉州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主要创新点包括: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聚乙烯绝缘物理发泡挤出新工艺”;采用“皮—泡—皮”三层共挤绝缘新技术;外导体编织密度由普通型发泡电缆的40%提高到90%以上;电缆护套层采用对人体无害的聚烯烃或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料,属于环保型电缆,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多酶协同技术生产传统豆奶的新工艺
  江西牛牛乳业有限公司完成的多酶协同技术生产传统豆奶的新工艺项目,获2007年吉州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采用湿热处理技术(添加碱性蛋白酶)促使大豆抗营养因子变性失活,使全部抗营养因子去除率提高到95%;采用复合酶法生产多肽豆奶,可使大豆蛋白水解成小分子肽、少量游离氨基酸成分,具有更加优良的营养特征和生理活性功能,并且不产生苦味。产品中蛋白水解度达75.6%;采用复合乳化稳定性生产稳定性多肽豆奶。首次采用黄原胶、魔芋精粉、单甘酯、海藻酸钠的协同作用,作为大豆肽豆奶的复合乳化稳定剂,其技术水平居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JKM8330大型精密异形复合面随动磨床
  江西杰克机床有限公司完成的JKM8330大型精密异形复合面随动磨床项目,获2011年吉州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创新点:采用环保型无污染防鼠防蚁剂,改变原来同类产品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弊端;高阻燃耐火结构设计,炭化高度达到最大1.2米;采用金属编织屏蔽方式,增加了电缆的机械强度和防鼠防蚁效果;采用高密谋聚烯烃护套材料,提高电缆表面硬度及光滑度。产品填补省内空白,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风力发电用电缆
  江西电缆有限公司完成的风力发电用电缆项目,获2011年吉州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创新点:极限温度下(-55°)扭转次数大于2000周期;绝缘和护套采用双层共挤方式,结构致密;外护层中加入特殊的阻燃剂,达到高阻燃效果;常温下扭转次数大于10000周期,使用寿命延长;耐腐蚀、耐臭氧、耐紫外线、耐环境应力开裂。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微孔聚四氣乙烯绝缘大功率高温稳相电缆
  江西联创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大功率高温稳相电缆项目,获2011年吉州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创新点:采用独特的低密度聚四氟乙烯推挤低温烧结微孔丁艺技术,使绝缘介电常数降低;采用新型的金属螺旋轧纹外导体代替传统的铜管外导体,通过外导体的轧纹使绝缘及外导体呈螺旋状,保证电缆的屏蔽及高频传输性能的优异,同时改善电缆的弯曲性能;绝缘采用“皮+松散微孔低密度聚四氟乙烯+皮”结构,使线芯稳定,表面光滑不易损伤。产品技术居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第二章 卫生
  第一节 管理机构
  吉州区卫生局有行政人员编制8名、工勤人员编制1名,内设办公室、医政科教股、基层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科级)、红十字会办公室。下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白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兴桥中心卫生院、长塘卫生院、樟山卫生院、曲濑卫生院、禾埠卫生院共10个医疗卫生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630人,其中高级职称56人、中级职称258人、初级职称316人。
  1992年12月,吉安市妇幼保健所(县级)行政划归市计生委管理。1998年11月,原吉安市爱卫办并入吉安市卫生局(现吉州区卫生局),为卫生局内设机构,对外保留名称。2001年4月,原吉安市结核病防治所上划吉安市管辖。2002年7月,撤消吉州区药品检验监督管理所。2003年3月,吉安市人民中医院上划吉安市管辖;吉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由香港国际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转为民营医院。2007年7月,撤销区防疫站,组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均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07年11月成立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第二节 医疗机构
  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俗称“北门医院”)的前身是1903年创办的吉安天主堂医院。1951年由县级吉安市人民政府接管,先后使用过“吉安工人医院”“吉安市立医院”“吉安市防治医院”等名称,1970年始用现名至今。医院地处吉州区北门街41号,是一所集医疗、教学、保健、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医院有在岗职工426人,其中在编正式职工300人,其中高级职称53人、中级职称116人、初级职称108人。医院由临床、医技、行政后勤三大部门组成。临床科室有:内一科(感染科)、内二科、内三科、急诊科、外一科、外二科、妇产科、麻醉科、儿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骨伤科、康复科、理疗科、中医科、皮肤科等科室;医技科有:检验科、影像科、B超室、心电图室、脑电图室、病理室、药剂科等科室;行政后勤科室有:医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审计科、院感科、公共卫生科、预防保健科、医保科、体检中心、总务科、保卫科等科室。医院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编制床位310张,是全区的医疗和医疗科研中心。1998年始,医院设立急救中心并正式运营。2001年5月,医院门诊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2004年6月,医院传染病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2010年3月,医院住院大楼副楼建成并投入使用。2012年4月,医院住院大楼主楼破土动工。2012年2月、4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及血透中心分别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1年,医院开展鼻内镜行鼻腔和鼻窦手术及泪囊鼻腔开放手术,取得良好疗效。2003年,感染科引进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肝衰竭,显著地提高重症肝炎病人的抢救成功率。2005年,医院感染科由市卫生局批准为市传染病治疗中心、肝病治疗中心和医学领先学科,中医科专业齐全,其中以中药为主治疗男性不育症,其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2009年,率先开展经皮输尿管镜泌尿系结石微创手术、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妇科开展腹腔镜Ⅲ类手术、恶性肿瘤手术及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的微创治疗技术。2011年,成功开展十二指肠间质瘤摘除手术。2012年4月,成功开展后腹腔镜左肾切除术。
  2010年6月,在第二周期等级医院评审中通过省卫生厅的二级甲等复核评审。2000年以来,先后深入开展了医疗质量万里行、创建平安医院、创建群众满意医院、创建“三好一满意”医院等活动。2010年医院启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2011年医院实行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吉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吉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建于1973年,同年10月,与吉安市皮肤病防治所合并。2003年3月,吉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式改制为非营利性民营医院,是全区第一个改制的二级综合性医院。改制后,医院所有人员身份维持不变,档案维持原管理办法;工作调动、职称评定、政策性调资等待遇不变。离退休人员、内退人员待遇维持不变,暂由区卫生局代管。在岗人员全部由改制后的医院接收,安排上岗。待政府出台事业单位改革后统一按新的改制政策执行。医院占地面积1.4公顷,2011年,新建住院大楼4636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开放床位160张。新住院楼设有高档病房,病区配置空调、彩电、电子监控系统、中心吸引、中心供氧、中央呼叫系统。医院设有急救中心,同时承担古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吉安市皮肤病防治所的管理。
  全院有职工208人,其中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58人、初级职称80人。设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肿瘤科、皮肤科、中医科、疼痛科、感染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预防保健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药剂科、病理科、供应室等临床医技科室;设院办公室、医教科、总护理部、防保科、公共卫生科、财务科、收费处、总务科、保卫科等职能科室。医院有螺旋CT、DRX光机、500mAX光机、C型臂X光机、彩超、B超仪、心电图机、胃镜、腹腔镜、宫腔镜、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彩色经颅多普勒、电子血糖仪、全自动生化仪、血球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血凝仪、PCR检测仪、多媒体荧光显微诊断仪、全电脑肛肠治疗仪、阴道镜、不孕不育治疗仪、U能波、体外短波治疗仪、性功能康复治疗仪、介入导融电解治疗系统、波姆光治疗仪、利普刀、各种激光治疗仪等先进医疗设备100多台(套)。开展了普外、骨外、矫外、泌外、肿瘤、断指再植、肛肠、疼痛、五官等科的一些高难度大手术。
  白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6年,白塘乡卫生院整体转型成立白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处吉安阳明西路37号,是一所政府开办的以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江西省全科医生社区培训基地,吉安市高血压和糖尿病综合防治示范项目基地。2007年,被评为江西省3星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被评为江西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服务范围为文山街道和白塘街道的3个社区、12个村委会,服务人口约5.1万人。2010年12月,中心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大楼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100平方米,核定标准床位40张。下设西苑、仁山坪、吉州大道、民德巷4个卫生服务站和16个村卫生室。现有职工60名,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32人,其中全科医师16人、社区护士15人、公卫医师1人、医技、药剂人员9人;设有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口腔卫生室、眼病防治室和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室等。突出中医诊疗特色,并配置200mAX光机、进口B超、心电图机、红外乳腺扫描仪、阴道B超,妇科微波治疗仪、全自动手术床、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红外线波长治疗仪、牙科综合治疗机、超声波洁牙机等各种先进仪器设备。
  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老、妇、幼、残等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组建全科团队运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等手段,以及健康教育、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为社区的个人、家庭、团体实施健康管理和连续性的诊疗护理服务,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兴桥中心卫生院
  兴桥中心卫生院前身为丁塘卫生院,创建于1962年。1968年易名为兴桥卫生院,1962~1987年,由吉安县管辖;1987年5月1日,划归县级吉安市管辖。2009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更名为兴桥中心卫生院,为吉州区唯一一家中心卫生院。医院曾四次迁址,1962年创建于丁塘村,1974年迁入兴桥岭新址门诊楼内,1996年迁入兴桥镇兴桥老街,2008年迁入兴桥镇兴桥新街42号至今。医院创建初仅有职工10人,开设住院病床2张;2012年,全院有职工37人(正式职工27人,聘请人员10人),有医技人员28人,其中副高职称人员1人、中级职称人员10人、初级职称人员15人。下设19家村卫生室,有乡村医师21人。医院占地面积0.36公顷,医疗用房面积约3500平方米,其中门诊大楼于2008年建成,建筑面积975.66平方米,防保站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600平方米,2010年底,新住院综合楼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11月底竣工,建筑面积达1294平方米。医院现有住院病床30张,设内科、外科、儿科、中医科、妇科、预防接种门诊、公共卫生科、康复中心等10个科室;拥有200mA的X光机1台,进口B超机2台、心电图机、三分类血球仪、全自动生化仪、尿液分析仪、乳照仪、阴道镜、电动手术床、救护车等医疗设备,能开展下腹部手术。
  医院以“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为宗旨,服务内容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实施、合作医疗组织与管理、监督与卫生信息管理,承担兴桥镇3万余人的医疗卫生及防疫保健任务。2008年实行新农合政策以来,住院病人明显增多.2009年12月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大大减轻了病患的就医负担;同年,开展免费健康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及白内障、唇腭裂筛查工作,截至2012年8月,建立村民电子健康档案21000余份,系统管理60岁以上老人3525人、0~6岁婴幼儿2200人、35~60岁妇女4020人、高血压780人、糖尿病18人;筛查白内障300人,唇腭裂15人。
  长塘卫生院
  长塘卫生院建于1950年,原属吉安县管辖,1987年5月划归县级吉安市管辖。曾两次(2000年至2003年1月,2004年7月至2010年9月)被私人承包,2010年10月,收回国家所有。卫生院坐落于长塘镇中心位置,距区中心城区约12千米,是1所以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管辖21个村卫生室、村医25名。总占地面积约0.59公顷,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业务用房1600平方米,开放住院病床32张。2006年4月,医院门诊大楼竣工建成并投入使用。2007年4月职工食堂建成;同年,卫生院的业务楼列为国债项目。2008年5月,业务楼落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2010年12月,医院对门诊大楼和防疫站进行整修。2012年7月,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新住院楼开始动工,预计2013年8月份竣工。卫生院设有门诊、药房、护理部、妇产科、住院部、手术室、预防接种门诊和社区公共卫生7个临床科室,有B超室、心电图室、化验室、残疾人康复室、放射科、新农合办6个功能科室。2012年6月,新增设艾滋病初筛实验点,并在店下村设分院一所。
  医院现有职工39人,其中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6人。拥有F30-ⅠⅠG型医用诊断X射线机、LOGIQC黑白系列全数字化超声诊断仪、DJL-Ⅰ200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机、ECG-300G数字式心电图机、TC601O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LC-2000B电子阴道镜数字成像系统、制氧机、MEC-200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XDX-A电动吸引器、奥林巴斯CX21正置显微镜、Uritest-150型尿液分析仪、HL-2400PLUS全自动血球计数仪、800型离心沉淀器、电子显微镜、HH-W21-600电热恒温水温箱、80-2台式低速离心机、NC-Y3C婴儿培养箱、HKN-90婴儿辐射保暖台等医疗设备。能进行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残疾人康复等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与护理和卫生信息管理的工作,并承担全镇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与指导。自收回公有管理以来,医院切实落实国家新农合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至2012年8月,全镇约有3万余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参合率达98%;2010年11月,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处,开展免费体检和慢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
  樟山卫生院
  原为吉安县第一区卫生所。1955年,分为新店乡卫生院和奶奶庙乡卫生院,后又合并。1968年,全院职工12人。1976年,该院在樟山镇重建新院,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开设病床12张。1987年5月1日,划归县级吉安市管辖。1991年,市卫生局拨款13万元,在樟山镇中心选址新建建筑面积736平方米的3层医院综合大楼1幢。同时,在奶奶庙村设立了1所卫生分院。1996年,评为一级甲等医院,在樟山圩镇设立1所分院。1999年,在尧塘村设立1所卫生分院。2003年,医院自筹资金新建1栋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的医技大楼。2007年,通过争取国债项目资金,新建1栋建筑面积847平方米的3层住院大楼。
  至2012年,全院有职工30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9人,执业助理医师资格3人,执业护士9人;本科学历12人,大专学历15人,中专学历3人;取得中级资格14人,初级资格16人。医院现有占地面积3665平方米,开设病床40张,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住院部、中医科、内儿科、外科、妇产科、护理部、骨伤科、放射科、B超室、中西药房、化验室、防疫保健等科室。拥有救护车、电动手术床、心电监护仪、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电动洗胃机、乳腺扫描仪、阴道镜、电子显微镜、生化仪、血球仪等生化检验器材等一系列器械设备。承担樟山镇25134人的医疗卫生、社区公共卫生和防疫保健等工作任务。现设村卫生室6所。
  曲濑卫生院
  吉州区曲濑卫生院自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卫生院以来,由吉安县人民政府管辖,2000年撤地设市后县域调整,该院由吉州区人民政府接管。是一所政府举办的以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地处曲濑镇新街66号,交通十分便利。卫生院占地面积约0.21公顷,业务用房面积约1000平方米,1998年,门诊大楼建成,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2007年,医技楼列入国债项目并建成,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
  医院现有职工16名,其中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13名。设有内科、外科、儿科、中医科、妇科、预防接种门诊、公共卫生科、康复中心等科室;拥有200mA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三分类血球仪、全自动生化仪、尿液分析仪、乳照仪、救护车等仪器设备,能开展临床常见多发病的诊治,满足全镇1.8万多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2008年,实施新农合政策。2011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础设施、医疗条件、环境面貌改善,住院病人增多。2008年,年业务收入10多万元,2012年,年业务收入100多万元。现设村卫生室16所,有村医22名。
  禾埠卫生院
  1958年,由原吉安市卫生局(现吉州区卫生局)抽调中、西医及接生员3人与当地私人诊所共8人成立禾埠乡保健联合诊所。1959年易名为禾埠公社医院。1963年,医院又在神岗山创建门诊部并几经扩建。1985年8月,卫生院迁至神岗山,原新村院部改为分院。2011年8月,卫生院迁至禾埠乡新丰村委会木上村。2002年7月至2008年6月由私人承包,2008年7月收回国家所有。
  卫生院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为一级甲等医院,现设7个卫生医疗点、监管14个村卫生室。内设门诊部、住院部、全科、中医科、外科、妇产科、放射科、B超室、心电图室、预防保健科、体检中心科等科室。
  全院有员工2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医士4人、护师3人、护士7人、药剂士2人、检验师1人、工勤4人;拥有100mAX光机、祥光B超机、乳腺扫描仪、心电图机、电动洗胃机、尿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及各种生化检查器材。承担禾埠乡16182人的医疗卫生及防疫保健工作。
  第三节 预防 保健
  计划免疫
  免疫 2000~2007年,儿童计划免疫实行保偿制,计划免疫疫苗有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麻疹疫苗、白破疫苗。
  2004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2005年,国家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后,各乡镇卫生院均设立预防接种门诊,按旬或按周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规范、生物制品管理制度、流动人口儿童计免管理制度、卡证管理办法、冷链管理制度、安全注射制度、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对全区所有参与预防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业务考核。
  2006年,通过“江西省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90%达标”考核验收。
  2007年7月,设立免疫规划科,负责全区预防接种及其他免疫规划工作。
  2008年,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小组,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除原计划免疫6苗外,又将麻风、麻腮风、乙脑、A群流脑、A+C群流脑、甲肝等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一类疫苗,全部实行免费接种。
  2009年,全区各预防接种门诊均实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将所有2005年以后出生的儿童接种信息录入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客服端。
  2011年起,向省级管理平台上传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数据,实现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共享。通过了“江西省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达标”复核。
  监测 2000~2012年,开展AFP病例、疑似麻疹病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主动监测工作,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0%以上。
  2000年3~4月,开展消灭脊灰“扫荡”式免疫活动。
  2005~2012年,相继开展6次脊灰疫苗强化活动。
  2009年10月、2010年5月,分别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乙肝疫苗查漏补种、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2010年10月,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2009、2011年,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诊断处理及补偿工作,分别有1例诊断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得到政府补偿。
  妇幼保健
  2009~2012年10月,为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对4726名农村户籍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为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加强出生缺陷干预,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第四节 传染病控制与防治
  2000~2012年,全区未发现甲类传染病,无脊灰、百日咳、白喉等疾病发生。加强对霍乱、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流脑、甲肝、狂犬病、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形成全区重点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的监测工作由过去的被动监测向主动监测转变,全区未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历年内区内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稳中有降:2000年214例、发病率71.33/10万;2001年234例,发病率75.48/10万;2002年247例,发病率79.72/10万;2003年483例,发病率155.91/10万;2004年开始实行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要求各医疗机构不得隐报、瞒报、漏报,并坚持每月督导工作,是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075例,发病率341.52/10万;2005年1503例,发病率474.54/10万;2006年999例,发病率313.49/10万;2007年864例,发病率274.75/10万;2008年1166例,发病率368.84/10万;2009年1597例,发病率502.61/10万;2010年1183例,发病率370.50/10万;2011年983例,发病率290.38/10万;2012年上半年558例,发病率164.83/10万。
  非典
  “非典”期间,先后对2003年5月2日江西省首例输入性“非典”患者曾留宿的西苑宾馆和与“非典”患者密切接触的居住在长塘镇的2个自然村进行封锁、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留观及消杀工作,提出防控意见和措施。全区医务人员深入到乡(镇)街道、社区、车站进行体检排查,共排查1.45万余人次,接诊发热患者4300多人次,留观30余人,排除疑似病例1例;同时,印发预防“非典”知识宣传单2万余张,宣传手册1万余册。
  手足口病
  2008年5月,手足口病被列入国家丙类传染病,并按丙类传染病管理,全区发病情况分别为2008年3例、2009年399例、2010年158例、2011年211例,均为散发,总计771例,其中重症5例,无死亡病例。
  甲型H1N1流感
  2009年4月30日,“猪流感”被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并正式改名为甲型H1N1流感,同年7月,全国甲型H1N1流感按乙类传染病管理。全区发病情况分别为2008年0例、2009年72例、2010年4例、2011年12例,均为散发,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
  性病艾滋病
  2003年,成立吉州区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坚持“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针,围绕国家艾滋病防治工作考核核心指标开展艾滋病防治各项具体工作。2006年起,全球基金/中英艾滋病项目落户吉州区,并纳入示范区管理,经费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发展。至2012年,累计干预女性性工作者8000余人,干预静脉吸毒者1000余人,干预监管场所羁押人员3000余人,监测哨点监测7000余人,为5000余人提供VCT服务,累计有15名艾滋病病人接受了免费抗病毒治疗。每年的“12·1”世界艾滋病日均进行了广泛宣传,大大地提高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结核病
  按照国家结核病防控要求,结合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2002~2009)、日本援助中日合作结核病控制项目(2003~2006)、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2003~2012)等项目资助,对结核病病人采取规范化治疗,病人治愈率大幅提高,尤其在结核病病人管理及家属筛查工作上有较大进步。
  疟疾
  2000年以来,疟疾防治工作稳固开展,但2007年区内报告1例疟疾病例,为输入性病例。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全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落户吉州区,确保2020年如期达到消除疟疾的部颁标准,项目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三热”病例血检60920次,发现三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间日疟,并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对疫点进行了处理;开展主动病例侦查88次;培训镜检员18人;对医疗、防疫保健、乡村医生进行了疟疾临床诊断、防治等方面的培训;每年的“4·26”全国疟疾宣传日进行广泛宣传,印制和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提高疟疾知识的知晓率。
  碘缺乏病
  2000年以来,严格按《全国碘盐监测标准》开展碘盐监测工作,每年监测居民食用盐288份,合格率100%,居民食用率100%。每年5月15日,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进行宣传。2009年12月,吉安市人民政府血吸虫病、地方病领导小组组成消除碘缺乏病评估小组,对全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进行县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资料考评、现场考评,考评结果: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100%;8至10岁学生尿碘中位数277ug/1;健康教育平均知晓率99.6%;碘盐销售网络合格率100%,最终根据考评结果宣布吉州区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部颁标准,2010年省级复核,同样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部颁标准。
  慢病
  2005年至今,在社区开展居民建档和慢病防治工作,居民建档覆盖率100%,居民建档234949人份,建档率71.2%,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病建档7873人份,规范化管理5502人,规范管理率69.88%。开展示范社区、示范食堂等活动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利用全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宣传日进行宣传,每年发放宣传单1万份以上,慢病防治工作深入社区及居民家中。
  丝虫病
  丝虫病又名血丝虫病,1999年达到消除标准后,每年对1个行政村委会进行病原学监测,监测500人以上,并对晚期丝虫病病例进行跟踪治疗。
  第五节 卫生监督
  食品、保健品卫生监督
  2000~2012年,对辖区内8575户从事食品(餐饮)生产经营单位(户)进行卫生监督,监督覆盖率达100%;对7322户经营户核发卫生许可证;对从业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卫生知识培训,培训率达100%;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人数达42051人次,占从业人员的95%以上;对其中610名职业禁忌人员进行调离,调离率达100%。对违反食品法律法规的经营户罚款36900元,销毁不合格食品近1000千克;配合机关部门对城区内各饮食摊点进行综合整改,依法取缔77户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饮食摊点,对1020户下达整改意见。在重大活动及节假日期间,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重点开展餐饮业和超市食品专项检查,规范节日市场,同时开展保健食品等专项整治活动26次,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单位141户。2006年始,每年对区内32所中小学校的食堂卫生安全进行两次以上专项指导检查,累计责令整改学校19所;对44所托幼机构食堂进行监督,食堂实施量化数10所,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10所。每年对中小学食堂工作人员、托幼机构老师、阿姨、厨师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一次,对学校及托幼机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每年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进行监督,每户不少于2次/年,公共场所办证2141户,特别在“非典”期间,对娱乐业、歌舞厅、旅店、美容美发厅进行多次监督检查,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单位下发取缔通知书。
  学校卫生监督
  2002年,对城区25所学校的2.2万名学生、吉州区保育院及民办保育院586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2003年,对110名大专院校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特别在“非典”期间,在与区教育局督查组(即城区中小学组、郊区中小学组、民办学校组、各类幼托机构组)进行防“非典”工作检查督导外,还组织人员对辖区24所中小学校23447名学生进行健康教育。2004年,组织医务人员对辖区31所中小学校28762名学生进行健康教育。2005年,健康教育学生达27000人左右。2008年,配合省市检查组开展全区学校卫生检查工作,检查学校29所,对52所托幼机构进行卫生监督检查。2009~2012年,检查学校116所,宣传教育17次。
  职业卫生监督
  2000~2012年,对79户职业病危害企业进行监督。每年对放射源单位安全监督检查两次以上,对2家使用苯及其化合物的单位进行专项检查整治。
  对企业上岗前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体检660人,发现职业禁忌人员2名。
  医疗机构监督
  2007~2012年,取缔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非法行医36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131次,收缴查扣医疗器械及各类药品12家,行政处罚52家,罚款金额119600元,限期整改35家,对5家生活美容场所涉嫌开展医学美容进行了打击和监督。针对省卫生厅法制监督局,对全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暗访,反馈意见,对涉嫌非法行医的11家进行核实和查处;配合省检查组对村医疗点监督检查6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35起;开展清理整顿违法医疗广告专项行动工作5次。
  2011年制定《吉州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对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实行记分管理,记分结果作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换证的重要依据。
  第六节 医疗
  执业医师、护士资格注册
  1993年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对执业护士进行注册。2000年始,对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的医生进行注册,发放医师执业证书。全区现有执业护士1649名,执业医师454名。
  继续医学教育
  2004年3月,制订《吉州区2004~2010年乡村医生培训规划》,2007年9月,制订《吉州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和《区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标准》;建立培训基地,每年举办各级各类卫技人员培训班,参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2000~2012年,选派200余名医务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和科研水平,20个科研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80个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540余篇。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坚持医疗机构设置原则,按照医疗机构准入“四要素”,把好医疗机构选址、人员、设备、技术准入关。卫生监督部门依法对新审批、校验、换证的医疗机构出具卫生监督审查报告。按照省卫生厅关于统一使用《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要求,从2006年始,先后对全区198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了信息录入,并建立档案。
  重大疾病免费救治
  “光明·微笑”工程 2009年始,实施“光明·微笑”工程。2010年吉州区卫生局荣获全市“光明·微笑”先进单位称号。截至2012年10月,全区累计为1192例白内障、53例唇腭裂患者开展免费手术治疗。
  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救治 2010年,启动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筛查工作,截至2012年10月,累计为6例白血病、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免费手术治疗。
  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 2011年始,实施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截至2012年10月,为76名尿毒症患者提供免费血透救治。
  医疗管理
  2000~2012年,先后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医院”、创建“三好一满意”医院、创建“平安医院”、医疗机构便民服务十项措施、医疗质量万里行、抗菌药物专项治理等活动,改进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技术、合理用药、血液安全、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消防安全、医疗服务等工作进行持续监管与专项治理。
  2010年启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工作,2011年启动临床路径工作,两项工作均在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试点。2011年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试点病房比例为20%,2012年试点病房比例达30%;同年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有7个病种:单纯性疝、输尿管结石、肝硬化腹水、急性左心衰、脑出血、消化性溃疡、妇科良性肿瘤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
  第七节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2009年12月,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并在兴桥中心卫生院开展试点。2010年12月该项工作全面铺开,全区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12月该项工作进一步延伸至村卫生室,并实现全区所有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第八节 社区卫生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001年,启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定《吉州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和《吉州区社区卫生服务实施办法》。至2012年,全区共设置并投入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在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政府开办1个、公立医院开办2个、职工医院转型1个、民营1个;在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卫生院开办6个、民主党派开办1个、民营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全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全区98%以上的城市居民,构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2007年,区卫生局被市卫生局授予“社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一星级以上标准,其中1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白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古南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江西省三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称号。
  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07年始,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居民凭服务券自主选择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享受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
  2007~2008年,发放服务券21.47万张,接受免费服务6.36万人次。
  2008年底,启动社区卫生服务卡工作,居民由凭服务券改为持身份证(或户口簿),免费享受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该项目改名为“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2011年,再次改名为“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接轨。
  2009~2011年分别提供公共卫生服务195505人次、209796人次、210688人次,完成免费服务金额2455802元、3419381元、3466487元。截至2012年8月31日,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255013人份,建档率达75%。
  2001~2011年培训全科医生103名,社区护士23名;2007~2011年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社区卫生管理、适宜技术培训167人次,社区卫生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2012年12月,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家庭医生进社区,中医专家进社区”活动,在正丙角成立了全市首家家庭医生工作室。
  2009~2011年,在全省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中吉州区被评为优秀单位。
  第九节 农村卫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即2007年11月,发放宣传资料3万份,向农民群众讲清筹资标准、补偿范围、补偿程序等。2008年,吉州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立吉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简称区农医局),定编6人。区财政局和区卫生局联合对新农合资金设立基金专户,实行封闭运行模式,即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双印鉴”管理,切实管好农民的“保命钱”。
  2012年,区委、区政府把大力实施医疗健康工程作为全区重点推进的工程之一,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截至9月,吉州区参合人数为127096人,参合率为95.24%,覆盖率达100%,参合农民补偿封顶线由5万元提高到6万元,凡是区域内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民均可以户为单位整户参加新农合。在全区所有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全面推行基本药物零差价,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实惠。新农合运行4年多来,累计补偿参合群众14.2572万人次,补偿金额达7150.69万元。
  村卫生室管理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2012年,制定《吉州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办法》,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卫生资源。调整村卫生室的管理体制,以乡镇为范围,村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财务、药械等方面由乡镇卫生院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促进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队伍优化、工作规范、功能齐全、方便群众、服务经济”的农村卫生办医格局。吉州区122所村卫生室、136名村医全部纳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并按照《江西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赣卫办〔2008〕1号)中村卫生室(所)能力建设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统一进行绩效考核。
  “农民满意村卫生室”创建活动 2005年,开展“农民满意村卫生室”创建活动以来,经市卫生局评定,全区共有43所村卫生室获得市级“农民满意村卫生室”称号;每年都举办全区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班。
  第十节 爱国卫生运动
  农村改水改厕
  截至2012年,全区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13.07万人,改水普及率99.07%,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79.72%。2000~2012年,向上争取改水资金44.3万元。其中:2000年,2万元用于兴桥镇大溪村改水项目;2001年,3万元用于禾埠乡岔路口村改水项目;2002年,3.5万元用于兴桥镇黄金村、长塘镇金华村、曲濑乡曲濑村改水项目;2003年,3万元用于曲濑乡水南村改水项目;2004年,5万元用于樟山镇樟山村改水项目;2005年,11.8万元用于长塘镇西村、店下村,兴桥镇秀江村,白塘街道螺川村,樟山镇塘边村改水项目;2006年,2万元用于长塘镇西村改水项目;2007年,3万元用于兴桥镇丁塘村改水项目。2010年,3万元用于禾埠乡王家村小型改水项目。2011年,5万元用于曲濑乡黄岗村的小型改水项目。2012年,3万元用于长塘镇西村刘家改水项目。2001~2012年,向上争取改厕资金219万元。其中:2001年,1万元用于禾埠乡吉丰村、兴桥镇秀江村改厕项目;2006年,50万元用于全区新农村示范点改厕。2009年,52万元完成农村改厕项目800座;2010年,43万元完成改厕项目600座;2011年,36.5万元完成改厕项目500座;2012年,36.5万元完成改厕项目500座;2006年以来,指导全区新农村点改厕6920座,举办改厕培训班31期。2000年10月,吉州区被省爱卫会授予全省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先进县(市、区)光荣称号。
  爱国卫生月活动
  2003~2012年,每年组织开展有主题的春、秋季公共卫生周和爱国卫生月活动。2003年主题:“除‘四害’、讲卫生、保健康”。2004~2006年主题:“小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2007年主题:“人畜共患病健康教育”。2008年主题:“认真贯彻《江西省爱国卫生条例》,依法推进全省爱国卫生工作”。2009年主题:“清洁城乡,保护健康”。2012年主题:“全民参与,以实际行动纪念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六十周年”。
  健康教育
  2000~2012年,每年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全民洗手日”“结防日”等各种卫生日为载体,组织各乡镇街道、卫生系统各医疗卫生单位,深入社区和农村,开展以“健康教育进社区”“健康我生活,和谐吉安人”“和谐社会,健康为本”“千个城市,千个故事”等为主题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以义诊、健康知识咨询及下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的形式,广泛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得到提高。2010年10月31日世界无烟日,组织开展以“吸烟吞噬生命”“性别与烟草——抵制针对女性的市场营销”“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等不同主题的控烟健康教育活动。同年始,组织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活动,至2012年,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达到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
  除“四害”活动
  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每年组织开展春秋除“四害”(鼠、蟑、蚊、蝇)活动;组织开展除“四害”专业技术培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四害”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除害防病意识和防治水平。
  卫生城创建工作
  2001~2003年,吉安市中心城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中,配合市创建办在健康教育、环境卫生、除“四害”、食品卫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4年,吉安市被省爱卫会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2005年,吉州区人民检察院、吉安市地方税务局、人民银行吉安市中心支行、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吉安市农业发展银行、吉安供电局、吉州区长塘镇政府被省爱卫会命名为江西省卫生庭院。2007年,长塘镇大塘边村,兴桥镇水口村、郭陂村,白塘街道城上村被市爱卫会命名为市级卫生村,实现吉州区“卫生村镇”创建工作“零”的突破。2009年,长塘镇被市爱卫会命名为市级卫生镇。
  第十一节 红十字会
  吉州区红十字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法》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救灾救助等工作。
  2005年,江西省九江县和瑞昌市发生5.7级地震,组织开展募捐活动,募捐人民币22381元,被吉安市红十字会授予九江地震援助工作最佳组织奖。2007年,配合红十字总会和武警总医院联合开展“江西革命老区特别行动”救助治疗(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减免手术费用),区红十字会收集患儿病情资料,整理上报,将符合条件的两个患儿动员到北京武警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情况良好。2008年,吉州区遭受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将灾情报告上级红十字会,争取上级红十字会援助大米2万千克,棉被100床,棉衣50件,总价值69750元;并及时将救助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同年,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向全区人民发出了“关于援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募捐呼吁书”,积极组织募捐活动,募捐人民币321255元送往灾区。2009年,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组织募捐13926元,并转赠给台湾红十字组织。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区红十字会组织募捐49959.5元,并转赠给玉树人民。2011年8月9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广东奥飞公司在吉州区开展向老区儿童献关爱活动,区红十字会积极协助,向20所幼儿园、15所乡村小学,捐赠567件价值379050元玩具产品。
  每年“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都会开展免费医疗、健康咨询、无偿献血等活动。每年春节前夕都会走访贫困家庭送上一片爱心和温暖。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