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79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文化
分类号: G127.56
页数: 23
页码: 865-887
摘要: 本章记述的吉安市吉州区文化组织机构、群众文化、电影与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
关键词: 文化 机构 吉州区

内容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管理机构
  2010年7月,根据《吉州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吉区发〔2010〕10号),撤销吉州区文化局,组建“吉州区文化新闻出版局”。2012年,根据《中共吉安市吉州区委办公室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吉州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吉区办字〔2012〕58号),组建“吉州区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局”,为主管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工作的政府工作部门。内设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社会文化股、市场管理股(区“扫黄打非”办)、行政审批股、文化产业股。2012年,有在编人员9人。下属单位有文化馆、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图书馆、文物管理局。
  局属机构
  文化馆 为副科级事业单位。2000年,有在职干部31人,其中,馆员2人,三级演员7人,三级导演1人,助理馆员11人。馆内设艺术服务部、艺术辅导部、调研部、行政办公室。至2012年年底,有在职干部14人,其中,高级工1人,中级技术职称5人,初级技术职称4人,文化程度:硕士1人,大学本科5人,大学专科6人,高中1人,初中1人。馆内设办公室、培训辅导部、群文活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民间艺术团体。2003年,获江西省文化厅全国艺术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文化馆称号。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为企业管理副科级事业单位,下辖工农兵电影院、吉安影城。2012年年底,有在职职工40人。主要工作是免费送电影下乡。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2011年10月,吉州区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改名为“吉州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正股级事业单位,有在职人员11人。负责全区影像制品、歌舞厅、电子游戏、图书报刊、复印打字等文化经营的日常稽查工作。
  图书馆(人民剧院) 为股级事业单位。2000年,原人民剧院在职职工14人。2000~2006年,剧场承接演出、会议等场地租赁。2006年剧场场地改造,停止对外服务和经营。2012年5月,撤销人民剧院,成立吉州区图书馆。原人民剧院退休人员划转图书馆管理,在职大部分工作人员参与筹建新图书馆。
  文物管理局 成立于2012年5月,为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全区文物工作的管理、保护、抢救、发掘、宣传等工作。
  第二节 群众文化
  文化设施
  2000年以来,全区文化设施,通过上级扶持,地方财政配套投资,基本形成以区文化部门为龙头,乡镇(街道)文化站为枢纽,村(居)文化室为基础,农家书屋为补充的城乡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文化馆设施 2000年9月,文化馆新楼竣工启用,馆舍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建筑面积3319.92平方米,投入资金460万元,设有排练厅、音乐厅、美术厅、琴房、多功能小剧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室等。2009年3月,建立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内设总控房、多媒体教室、公共电子阅览室等。
  社区文化设施 2003年始,区财政及共驻共建社区的各部门、单位,先后投资160多万元,在全区36个社区,分别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室)、阅览室、棋牌室、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大家乐舞台、健身场、宣传栏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配备了电脑、书架、图书、音响等设备。2012年在全区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活动推动下,全区5个街道分别建设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中心内设施完善,且全部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文山街道西苑社区的“大家乐舞台”,被团中央、国家文化部、国家体育局、中央电视台授予首批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舞台”。
  农村文化设施 2009年,建成曲濑乡、长塘镇、兴桥镇文化站,完善了内部设备,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培训室、阅览室,添置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2010年,建成禾埠乡、樟山镇文化站,面积380平方米,实际完成投资近50万元。设有多功能活动室、书刊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2012年,全区11个乡镇文化中心(文化站)全部建成,面积平均在300平方米以上;77个行政村文化室也实现了全覆盖,面积平均在50平方米以上。配备了电视、DVD等设备。2008~2012年,建立“农家书屋”90个。
  群众文化活动
  艺术团体与获奖 区文化部门先后组建、扶持小白鹭艺术团、戏曲爱好者协会、钟鼓楼京剧社、下岗职工管乐团、天马艺术团、广场社区艺术团、区老年体协舞蹈协会等群众业余文化团体,开辟了文化广场、滨江公园、步行街露天舞台、社区“大家乐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大平台。在城市社区组建60多支腰鼓队、秧歌队、彩扇队等;在农村组织了龙灯队、农民乐队、农民剧团等,这些群众文化骨干团队带动了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
  2000年以来,每年举办群众文化活动60余场。2000年1月,吉安市荣获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称号。2004年、2009年,经国家文化部、江西省文化厅复评,吉州区保持了国家级、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光荣称号。2005年,文山街道西苑社区居委会、北门街道北门社区居委会被中央文明办、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光荣称号。
  节假日群文活动 2000年12月30日至2001年1月1日,吉州区举办“中国联通杯”世纪之光合唱节,在人民广场演出4场,25支合唱队、3500人次参演。2001年6月30日~7月4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举办“中国移动杯”“三个代表之歌”广场文艺晚会。2004年,举办“庆国庆广场文艺演出”。2005年,团区委举办“树先锋形象,扬青春风采”为主题的五四广场文艺晚会暨爱心捐赠活动;9月底,举办“弘扬井冈精神,争当崛起先锋”为主题的国庆文艺晚会。2007年7月,举办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广场文艺晚会;10月,吉安市、吉州区联合举办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文艺晚会。2009年春节期间,区文化部门举办以“喜迎新春,同创三城,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5月,区总工会举办庆“五一”广场职工文艺晚会;9月,区委、区政府举办以“为祖国骄傲,为吉州添彩”为主题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2010年春节,区文化部门举办迎新春舞龙、舞狮、打腰鼓等文化活动;区政府举办纪念吉安撤地设市10周年暨吉州区喜迎国庆文艺焰火晚会。2011年6月,区委、区政府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广场文艺晚会。
  专题群文活动 2000年8月13~17日,吉安市、吉州区联合举办庆祝设立地级吉安市广场文艺晚会,演出5场,节目92个,参演人数1000余人次,观众逾10万人。2002年11月8日~12日,区政府举办“颂歌献给十六大”广场文艺晚会,演出5场,节目84个。2003年6月30日,区政府举办以“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吉安”为主题的激情广场大家唱歌咏比赛,16支代表队、近5000名演员参演。2005年9月2日~3日,区政府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歌咏晚会,演出2场,27支合唱队参演;同年,吉安市、吉州区联合举办“家和万事兴”广场文艺演出。2007年,吉安市、吉州区联合开展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同年,区政府举办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文化活动,还举办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暨“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宣传文艺晚会。2008年,区政府组织以喜迎奥运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春节前夕,组织开展“贺新春、迎奥运、促和谐”舞龙、打腰鼓游行表演和文艺演出;举办“和谐迎奥运”京剧演唱会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迎奥运广场文艺晚会;同年,举办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暨乡镇文艺汇演;举办“大力改进作风、奋力争先进位”歌咏晚会,来自区委、区政府机关和各乡镇、街道12家演出单位,1200余名干部、职工同台献唱;举办“改革开放30年”乡镇文艺演出。2009年4月,区文化部门举办造林绿化“一大四小”文艺晚会。2010年8月,区文化馆、区老年体协联合举办老年人健身秧歌比赛。2011年8月,区政府举办以“爱生活、爱家乡、爱创业”为主题的农民文艺汇演;10月,区政府举办招商引资文艺演出。2012年4月,配合全国古村落保护现场会暨村落文化论坛在吉安市召开,并到区兴桥镇钓源古村参观,区文化部门组织一场民俗演出。
  百姓文化广场 2003年春季始,区内一些业余文艺爱好者,晚间自发在城区中心广场北路凉亭中聚集,吹拉弹唱,自娱自乐。退休职工、业余文艺爱好者杨江豫热心地将自己家里的音响搬来无偿服务,并自然成为组织者。半年多的不间断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唱歌、听歌、演奏,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2004年,区文化部门决定将这一百姓文化广场活动纳入工作范围,由区文化馆负责重点扶持,派业务人员指导、参与活动。经与有关方面协调,活动地点由广场北路凉亭迁至人民广场西边的文化广场,将该项活动命名为“百姓文化广场”。中共吉州区委组织部、凯震商城赞助资金9000元,为“百姓文化广场”购买专用音响;区文化馆无偿提供活动用电、活动器具存放仓库;由本馆业务人员和邀请部分下岗职工组成20余人的乐队,为演出节目义务伴奏。自2004年始,每周的星期五、六晚上8∶00至10∶00左右为活动时间,演出队伍由最初的十多人发展到六七十人,另有即兴登台演唱的本地业余文艺爱好者及外地游客。每晚观众达数百人以上,形成吉州区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现象和吉州区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平时,还有2~5支业余文艺团队,自备乐器、音响、坐凳,轮流在人民广场、街口进行文艺演出,你拉我唱,自娱自乐或跳交谊舞,很受群众欢迎。
  少儿文化活动 2001年5月,区教育局举办庆“六一”少儿卡拉OK大赛。2001~2011年,区教育局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校艺术节。2002年6月~2012年6月,吉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区文化馆,每年联合举办少儿故事演讲大赛。2012年10月,吉州区举办“庐陵风韵”配乐情景颂读大赛。
  文化艺术节 2004年6月15日~7月1日,举办“堆花杯”吉州区首届社区艺术节,演出6场,节目130多个,5个街道、32个社区的3000多社区居委会干部、居民参演;9月,在兴桥镇钓源村举办“庐陵文化旅游节”。2005年8月22日~24日,吉州区政府、吉安市文化局承办“吉州杯”第八届江西省少儿艺术节。2006年6月30日~10月14日,举办“吉州区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展活动9项。2007年12月下旬,举办“吉州区首届农民艺术节”,为期8天,开展了活动6项,参加活动的农民上千人,观众数万人次。2009年9月,区委、区政府举办第二届社区艺术节,历时6天,6场文艺晚会,演员上千人次,观众数万人次。2012年9~11月,区委、区政府举办以“齐颂党的恩情,兴建温馨家园”为主题的喜迎党的十八大暨首届吉州艺术节,共8个大项,各乡镇、街道社区、武警支队约2000人次参加演出,观众数万人次。
  农村文化“三项活动” 自2005年始,区政府先后投入6000万元,向江西省杂技团、江西省木偶剧团、吉安市采茶剧团、吉安市歌舞团购买了杂技、木偶戏、采茶小戏、音乐舞蹈等文化节目,为全区5个乡镇、77个行政村送上文艺演出90场,观众达50000人次;区文化部门派员下乡放映电影故事片、科普片
  2200场,观众达30万人次。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区委宣传部、区工业园管委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文化新闻出版局,联合开展“送戏下乡,招工人园”活动,组织文艺节目,深入5个乡镇巡回演出20场,观众达2万人次。乡镇自办各类文化活动50场次;文化伝业人员下乡辅导近500人次。
  文化“六进”活动每年都开展文化服务进园区、进校园、进村庄、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活动。由区文化馆组织各类专业人员进行文艺辅导,每月下基层4次进行群众活动辅导,每年演出4次以上,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形成“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建设文化”的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新格局。
  文艺培训
  少儿艺术培训2000~2010年,区文化馆部分人员,在馆内举办有偿培训,开设音乐、舞蹈、美术培训班,学员600多人。2004~2006年,区文化馆与吉安三中,合办艺术特长培训班,40多名学员获得专业合格证。
  2011年5月,区文化馆少儿艺术免费培训班正式启动。主要有美术班30人、声乐班120人(少年合唱团60人、成年合唱团60人)、舞蹈班60人、器乐班100人(铜管类20人、爵士鼓20人、民族吹管乐20人、二胡20人、小提琴20人)。每周开课90小时。到2012年,已培训600人次以上。
  基层文化干部业务培训2000~2006年,不定期为各乡镇、街道分管文化干部及文化站业务骨干、文化宣传员举办培训班,学习文化业务知识。2007年以后,每年举办培训班1次。2007年9月12-14日,在区委党校举办,邀请省艺术硏究所书记王晓春就综合文化站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保护进行专题授课;学员以迎接中共十七大为课题,策划活动方案,进行现场模拟教学;学员外岀学习考察一天半。2008年10月27日,在区文化馆举办,聘请专家、领导讲《文化——和谐文化——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学习上海市宝山区各街道、镇文化站的特色工作经验;会后,组织全体学员到安徽歙县和宏村、西递古村进行考察。2009年12月1日,在区文化馆、兴桥文化站两地分别举办专题讲座《当前乡镇文化站的工作性质、职能与规划建设及乡镇自办文化活动的开展》、各乡镇(街道)文化站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座谈和兴桥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设置与活动开展讨论。2010年11月17日~19日,在长塘镇综合文化站举办,邀请井冈山大学副教授彭保荣讲文化专题课《传承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区》;以《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为内容进行讨论;由区文化馆副馆长罗晓辉讲课《浅谈群众文化演岀的策划与组织》;学员赴南昌参观社区文化站建设、学习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先进经验。2012年7月,在区文化馆举办广场舞培训、乡镇舞龙培训、基层文化干部培训3个班,学员100余人。
  群众艺术创作与表演
  2000年以来,区文化部门每年都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艺术创作,并辅导在校少年儿童表演文艺节目,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文艺比赛,获得了好成绩。
  第三节 电影与文化产业
  电影
  2000-2012年,小城市电影市场大都疲软,电影放映收入明显滑坡。工农兵电影院基本没有电影放映收入,只偶尔接受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发行的爱国主义影片拷贝,放映了《生死抉择》《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影片,均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观映,收入不多。从2006年9月开始,区政府开展文化 “三下乡”活动,由政府买单,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承担为全区各乡镇、村委会免费放映电影,每年放映1290余场,其中,包括为农村中、小学生放映310场,放映收入20余万元,观众20多万人次。
  自2011年起,全区有2家民办电影院:国光五楼的大地数字电影院和鼎泰步行街的深安3D影院。 这两家私营电影院属全国连锁经营性质,内设观映小厅四五个,每个厅约200-500个座席。由总店发行拷贝,以放映A类、B类国产、进口大片为主,有时也放映些C类普通片。使用3D技术,具有立体感、震撼力,特别吸引年轻观众。文化产业
  区文化部门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2000~2012年,人民剧院开展“以文补文”活动,对内承接剧场演出、会议服务,录像厅放映业务;对外承接舞台装置、灯光、音响出租服务,年收入在12万元~15万元。
  利用剧场引进私人文化产业经营活动。2004年,引进“金色时代”大剧场,演出大型综艺节目。2006年,引进南昌“新中原”,在剧场演出大型综艺节目。2007年,引进“天地人和”娱乐有限公司,剧场经改造后,不能进行正常文艺演出。同年,还引进“君临天下”网吧在剧院经营。至2010年上半年,结束剧场演出。下半年,引进全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苏宁电器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设立江西苏宁电器吉安分公司。从此,人民剧院改造为商场。2011年,引进江西瑞奇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落户剧院。引进文化经营、家电企业,每年为剧院增加5万元~25万元收入。
  2009~2010年引进玖号娱乐会所、“金钱柜”娱乐会所、“新世界”娱乐城到剧院其他场所经营;引进天腾国际(香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亿美元,在区工业园成立动漫基地——天腾科技(吉安)创意文化产业园,2012年建成投产。在此基础上,文化产业主要向动漫、高端休闲、印刷复制、文化创意方面发展。
  第四节 文化市场
  日常管理
  2000~2003年,区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管理全区各乡镇为数不多的音像经营户。2004年,中心城区的音像市场管理事权下放。2006年7月,中心城区娱乐场所管理事权下放。对农村文化市场,重点是培育、扶持、引导农民从事文化项目经营活动,努力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日常管理采取分工协作的形式,以各片区为主独立完成所承担的工作。日常检查工作原则上每周不少于4次,每月不少于两个晚上,须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依据。经营者有违规行为,应做好现场检查笔录和暂扣违规证据,并将证据保存好。一般违规行为,对当事人当场处罚50元以内,对法人当场处罚1000元以内,业务分管人员有权处理,当场填写《文化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事后及时向队领导汇报。对严重违规行为的处理,应按一般程序进行,严格按照文化部规定的法律文书填写处理意见,做好案宗的归案工作。
  每年开展专题宣传活动,配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展“拒绝盗版,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绿书签系列宣传活动。每年举办图书报刊、复印打字、娱乐场所等经营业主培训班两次。
  专项整治
  集中整治和重大行动,由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统一组织安排,每年联合区公安、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3~4次活动,以“扫黄打非”为主,对娱乐场所、音像出版市场、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特别是对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三室一厅”进行重点监管。2006年8月,开展了“反盗版百日行动”。2007年,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2008年,开展对出版物、校园周边环境、非法书报刊等集中整治行动。净化文化环境“百日行动”,对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网吧低俗之风、淫秽低俗出版物和有害信息、暑期文化市场、消防安全等进行大力整治。
  2000~2012年,在日常管理和专项整治中,收缴了大量盗版、黄色书刊和光碟等。收缴盗版图书7941册、音像制品4.8万余张、赌博机1754台。
  配合文化部在全国开展违法音像制品统一销毁行动,每年的4月26日,将收缴的非法物品公开销毁。全区文化市场未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违规违法行为。
  第五节 文物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1957年7月)、第三批(1987年12月)、第四批(2000年7月)、第五批(2006年12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吉州区辖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古南塔(1957年7月13日省第一批公布) 坐落在吉州区城南隅赣江河堤上,距区中心约1千米。据《吉安县志》记载,古南塔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塔顶有“赤乌二年建”的石碑,砌塔用的火砖上也刻有“赤乌”字样。相传东吴都督周瑜在巴邱(今峡江县)操练水军,曾同鲁肃来到庐陵(今吉安市)督理军务,在船上向古南塔连发三箭,均射中塔顶,部属记其武功,将此三支箭藏于塔内。古南塔坐西面东,砖石圈砌。方围13.2米,高28米,9层6面,每面基宽2.2米,塔内有石级盘旋而上,达第5层后,为拱砌方砖所阻,不可至顶。塔内每层每面设窗,可拾级凭窗远眺;每层都有神龛一座,7、8两层神龛的佛像尚存。塔内第2层北墙,嵌有1956年5月吉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保护碑文;第5层南墙书有北宋欧阳青书写的“古南塔”三字。1925年10月,吉安富商康文卿捐资1500元银洋,重修了古南塔。1956年5月,吉安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维修古南塔,塔外面粉抹一层水泥,失去了原来外貌。
  云章阁、风月楼(1987年12月28日省第三批公布) 位于吉州区白鹭洲尾端。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吉州太守江万里创办白鹭洲书院,集本州八邑俊秀肄业期间。宝祐四年(1256年)京都临安科考,吉安进士及第者40名,理宗皇帝钦点书院贡生文天祥为状元郎,并赐“白鹭洲书院”匾额褒扬,从此,书院名声大震,与天下书院齐名,成为江西三大书院之一。书院延续办学七百余年不绝,至今仍为省内著名的教育重地,为吉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文化知识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钟鼓楼(2000年7月25日省第四批公布) 建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是吉安古城标志性建筑之一。楼起3层,飞檐翘角,花窗碧瓦,三楼原悬一铜钟,早、晚敲响,以定晨昏。伫立楼头,整个城郭尽收眼底。古代文人墨客无不来此登临眺赏,作诗唱和。南宋初年,吉州太守郑作肃与尚书刘才邵曾在古青原台上作诗歌颂吉安稻菽丰稔、政通人和的大好景象。后人把这些唱和诗刻在柱子上。古青原台上,原来还刻有古训、名人姓名,供游人观览。今不存。
  北伐军新编二师驻地旧址(2000年7月25日省第四批公布) 位于吉州区北门街243号,是法国一名公爵的后裔女教徒捐建的修道院。因担心东方人建不了西式教堂,法郎按进度提供,工程建到一定程度时,拍成照片寄去待她认可后,才提供下一步资金。因此,这项建筑工程用了8年时间。建成后,曾集中了一批省内信教徒到院修习,也有数名外国天主教的传教和修女来传经布道。受北伐战争的影响,外国传教人员纷纷返回自己的国家;省内的信徒也全部离开吉安,教堂闲置。1924年开始,成为“南北兵” 屯驻场所。1926年9月,叶剑英率北伐军新编第二师自广东入吉安,驻扎于此。1927年5月16日,叶剑英在此“通电反蒋”。1930年10月4日,红军攻克吉安。林彪(红四军军长)率红四军军部也驻扎于此,现教堂及周围房子墙上还留有当年红军书写的标语。
  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2006年12月18日省第五批公布) 位于吉州区文山路中段,为两栋毗邻的民居。毛泽东旧居位于西刘家巷8号,清末建筑。原为省立第六中学教师余益文私宅,后为吉安商民协会会长晏燃家的住宅。1930年10月4日,红军攻克吉安后,由城内地下党组织安排,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总前委驻此。朱德旧居位于西肖家巷7号,与毛泽东旧居一巷之隔,清光绪元年(1875年)建。始为“儒行书舍”。19世纪50年代末,为刘迈如等人购为住宅。1930年10月4日,红军攻克吉安后,朱德率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驻此。10月7日傍晚,国民党飞机轰炸附近的肖家巷1号,为了安全,毛泽东偕总前委移驻中永叔路80号源源布店内,朱德偕红军总部迁入上永路龙阳阁老福星聚旅店。
  曲濑镇卢家洲汉白玉祠(2006年12月18日省第五批公布) 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是江西省第一位状元卢肇后裔聚居地的宗祠,坐北朝南,2开3进,砖木结构,占地1.2亩,歇山顶,如 意斗拱托起飞檐翘角门楼,斗拱间饰70幅圆形细雕图案。门额墨书“科第征贡”四个大字。建祠石料均用整块汉白玉,全国最长的汉白玉料就在祠中。雕刻图案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精细考究,为庐陵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吉安市人民政府2002年9月公布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区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古碑
  至2012年,吉州区已发现的古碑(1949年以前的)共有53块。其中,吉安市博物馆收藏了28块,白鹭洲书院3块,兴桥镇钓源村9块,兴桥镇丁塘村3块,氏塘镇山前村周家5块,曲濑镇5块。
  文物普查
  2001年,吉州区开展了文物调查工作。对区内11个乡镇、街道逐一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一批有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2003年,开展了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重点是古村落和古街区。区普查队走访村落32个,专访人员64人次,新发现并重新核实的不可移动文物27处。2006年,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通知》,在全区77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査摸底,登记了历史文化遗存53处。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安全普查工作开始。2008年,区政府安排6万元作为全区年度文物普查专项经费,区文化部门克服专业人才缺乏等困难,借助吉安市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力量,实地展开了文物调查。调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下达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全区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现场勘查、测量、标本采集、绘图、拍照、录像等,共调查不可移动文物143处,可移动文物20处,复查文物点128处,登记消失文物2处。
  1999年,原吉安地区、吉安市文物部门配合任公井地段的房地产开发,对古城西门城壕进行考古发掘,收获一批吉州窑瓷片标本。2003年,吉安市文物部门配合井冈山大学河西教工宿舍建设,对地藏庵南侧村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收集文物残片数十件。2005年,配合吉安大桥西端引桥修建,对东山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收集东山寺建筑构件22件。2006年,配合吉安宾馆新大楼兴建,对雪山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收集文物7件。
  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宣传 明确文物安全管理的责任人和责任内容,每年与责任单位、责任人签订以无火灾、无盗窃、无人为破坏毁损事故发生为目标的“文物安全责任状”;开展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举办本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宣传图版、开展文物咨询服务、组织专题讲座、印刷宣传资料等。2006年,成立区文物执法大队,开展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建立乡镇、村级文物保护管理队伍;开展定期文物安全检查,文保单位配备灭火器材安全设施,对安全未达标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每年,向上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文物维修 2000年,投资8万余元,维修周忱墓并两次维修周文襄公祠;投资23.2万元,维修古青 原台。2001年、2004年,投资7万元,维修白鹭洲书院遗址风月楼。2005年,投资6万元,复建兴桥镇因果寺的主体建筑一大雄宝殿;2006年,投资3万元,加固卢家洲斜塔塔基;2007年,投资1万多元,维修西逸亭调查旧址。2008年,投资6万元,编制《古南塔维修设计方案》,向省文化厅争取古南塔维修专项资金40万元。2011年,投资6万元,维修第十二中学扶园楼、庐陵县学旧址各用3万元。同年年底,区文化部门同卢家洲村共筹资金2万余元,对曲濑镇卢家洲村汉白玉祠堂进行了部分排险性维修。2012年,出资20万元,聘请省文物建筑保护中心制订了《北伐军新编二师驻地旧址维修设计方案》。
  第六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8月,区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印发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保护指导思想、目标、方针和原则;成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评审委员会和保护中心;制定《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同年,区政府公布吉州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文学《古南塔的传说》和《白鹭洲传说故事》、民间音乐《滔滔赣江运木排》、民间舞蹈《庐陵龙灯》、传统食品制作技艺《薄酥饼制作技艺》、传统医药制作技艺《胡卓人蕲蛇药酒制作技艺》。
  2009年,公布吉州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吉安堆花酒酿造技艺。
  2011年底,区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已挖掘、整理民间传说故事14个,民间习俗8个,民间舞蹈10个,民间音乐44首,食品传统制作技艺8个,药酒传统制作技艺6个,医疗传统手法4个,民间工艺美术1个,并将普查资料汇编成册。
  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2010年,“吉安薄酥饼制作技艺”“胡卓人蕲蛇药酒传统制作技艺”“吉安堆花酒酿造技艺”纳入吉安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经吉安市政府申报,纳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年底,“白鹭洲传说故事”、“梁氏传统中医治疗技艺”纳入吉安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吉安市政府申报,纳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吉安薄酥饼制作工艺 吉安薄酥饼是吉州区的传统名特产品。元代末年,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吉州城里的糕点师傅们都会聚集在锦庆堂中的弥公祠,祭祀庐陵糕点鼻祖“弥公”,本地生产的薄酥饼是祭品之一。清末、民国时期,吉安薄酥饼主要由4家作坊生产:福泰隆糕点行、糕点商场、介福商场、福贸商场。新中国成立后,主要由吉安市食品厂生产。吉安薄酥饼历史悠久,饼为圆形,有1市斤10个、20个大小两种规格。选料及配料较为讲究,采用精面粉、纯猪油、白塘、白芝麻、花椒、五香粉、香葱、细盐等原料,饼芯不掺面粉。用精面粉揉皮,包上酥心。制成成品饼,需经过32道工序流程:洗芝麻、炒芝麻、机麻、机糖、蒸面粉、机面粉、熬猪油、切葱、机八角粉、机桂皮粉、机花椒粉、机米粉、和皮面、和酥、和芯子、过秤、摘皮子、包酥、开皮、包饼、开圈、上面麻、上底麻、成型、摆饼、打孔、烘烤。上面子的水洗芝麻流程:发芝麻、洗芝麻、打芝麻、冲芝麻、晒芝麻,吉安薄酥饼具有四大特点:香而不刺、甜而不腻、薄而不虚、酥而不散。风味独特,闻名遐迩。1982年,收入《全国名特产品》作专题介绍。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2008年5月,选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胡卓人蕲蛇药酒的传统制作工艺 明代末期创办,至今有400多年历史的“祖传十一代真正老胡卓人蕲蛇药洒”的原产地就在吉州区城内,该药酒的传统配方选用蕲蛇、金蝎、田三七、杜仲、当归等59味药材,用白酒浸泡30~40天制成。传统配方是:蕲蛇(去头)750克,熟地黄206克,老鹳草128克,莶草94克,菟丝子(蒸)78克,续断128克,补骨脂(炒)163克,陆英97克,骨碎补(炒)88克,五加皮153克,细辛78克,薏苡仁206克,当归72克,枸杞141克,威灵仙113克,川牛腾107克,青木香103克,陈皮113克,茜草88克,草乌(制)63克,乌药63克,苍术63克,肉桂203克,桑白皮94克,桂枝113克,独活144克,杜仲(盐炒)163克,白术97克,桑椹125克,茯苓皮63克,千年健84克,金蝎250克,川芎84克,羌活100克,附子(制)84克,凤尾伸筋藤63克,菊花63克,桑寄生463克,北沙参63克,枳壳22克,青皮22克,茯苓34克,秦艽91克,白芷63克,山柰72克,白竭31克,沉香66克,佛手63克、木香66克,自然铜(锻)34克,木瓜91克,甘松63克,甘草78克,黄花63克,三七47克,香附(醋制)50克,川马(制)25克,小茴香63克,红糖1500克。胡卓人蕲蛇药酒是国内外久享盛誉的传统名贵药酒,具有透骨祛风、舒筋活络功能,是主治风湿麻木、四肢瘫痪、半身不遂、麻风等疾病的奇效药酒,1983年被评为国家外经贸部优秀出口产品。2008年5月,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吉安堆花酒酿造技艺 堆花酒的传统酿造有一整套的工艺流程:先要用麦麸、面粉、蚕豆粉加水混合配料,按一定的生产规程制出大块酒曲,也称“酒药”。酒药以早春时制的“桃花曲”为好。酿酒时,以优质早稻灿米为主要原料,要求颗粒饱满、齐整、不含糠,无霉变,干燥;配上粗糠、醅糟加水混合配料,装入大木甑蒸煮、蒸馏。上甑时,要见气撒料,防止跑气,压气,操作要轻巧。蒸馏1.5小时,要求蒸得熟而不粘,内无生心。蒸馏时细蒸缓馏,掐头去尾,即酒头2斤留作调香;40%以下酒尾不收产,留作下一甑复馏。蒸料馏酒使用砖砌孔明土灶,杉木甑,竹片甑皮。以木柴或谷壳为燃料。拌料、撒料工具为木质,铁质锹。不用有香味的木材,如樟木、松木。用水采用本地天然泉水及深井水两种。取出酒基后,再将配料出
  甑,用80度以下热浆水闷,降温至35度以下后,加入大曲粉,分渣次入窖池发酵后,又取出分渣次蒸馏,截头去尾取酒。白酒分级贮存约一个月,合理勾兑。过滤后,即成堆花酒。传统工艺酿造的堆花酒,清亮透明,醇香寓药香,入口绵甜,回味悠长。2010年6月,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鹭洲传说故事 白鹭洲传说故事收录了与白鹭洲、白鹭洲书院及周边地区的传说故事30余篇,故事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一是关于白鹭仙子的传说。白鹭仙子的传说版本多样,中心内容都是白鹭仙子与书生相爱,遭到龙王等恶势力的嫉妒,欲使洲淹人亡。为了挽救绿洲,保住文脉不断,白鹭仙子勇敢地潜到洲底,奋力驮起绿洲。二是关于白鹭洲书院山长、学子的故事,如《文天祥立志》《文天祥金榜题名》《欧阳守道制谜济贫》《妙联任山长》《刘辰翁咏吉州月饼》等。三是白鹭洲周边的传说故事,如《金牛渡》《金牛泉》等。2012年年底,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申报中。
  梁氏传统中医治疗技艺 吉州梁氏传统中医技艺内容包括正骨、治伤、急救“开锁”3方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吉州区一项疗效显著、有口皆碑、遐迩闻名的中医治疗技艺。骨科技艺主要采用多种按摩、推拿手法,施术患者伤部正骨复位,掌握伤情,再根据不同情况内服丹药、外敷膏散,使内治与外治兼顾,活血与理气双收,达到梳理气机、化血活瘀,使骨伤病痊愈的目的。同时,人遇昏厥,神志不清,找准人体相关穴位,以手上功夫急救“开锁”,使患者因此延长抢救时间,得到救治。2012年年底,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物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
  2008~2012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6月12日),吉州区在人民广场举行宣传活动,散发宣传单,制作“非遗”宣传展板,播放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片,现场制作薄酥饼供观众品尝等。2010年,在区文化馆内,建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示厅。
  第七节 地方文史弘扬与研究
  从2000年开始,吉州区安排工作经费,组织专门研究人员,开展庐陵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同时,一些庐陵文化爱好者相继著书立说,推介庐陵文化。
  庐陵文化学术报告
  2001年4月22日,中共吉州区委、吉州区人民政府邀请原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西省社科院院长、著名历史学家周銮书,在人民剧院作庐陵文化专题学术报告,400多名干部聆听了报告。4月底至5月初,中共吉安市委邀请周銮书为1000多名市直单位干部职工作庐陵文化学术报告;接着,又赴6个县作巡回报告,由此在全市掀起了关注、宣传、研究、开发庐陵文化的热潮。报刊、电视、广播开辟了宣传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的专栏。
  《庐陵文化》报
  2001年4月,吉州区创办了《庐陵文化》报。编辑部设在吉州区委院内,吉安庐陵文化园主办,吉州区文联承办。该报立足吉州区,面向吉安市,是吉安第一张专门推介地方传统文化的内部发行报纸。4开4版,每月1期,每期1000份,设有开发信息、庐陵先贤、山川名胜、名篇评介、民俗风情、专家论坛、史海钩沉、他山之石、诗文荟萃等专版、专栏,并出刊了多期姓氏、古村、历史名人专号。赠阅对象为江西省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省、市、区领导,市直、区直各单位,区外宣传、文化、旅游、招商部门,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报构建了联系市内外庐陵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网络,成为吉安市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推介的重要基地。因各种原因,该报于2007年10月停刊,共编印92期,积累了100多万字的文史资料。
  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组织地方文化专家和爱好者,对兴桥镇钓源村、石边村,曲濑乡卢家洲村、胡家边村、腊塘村,樟山镇文石横溪村等古村落进行考察和研究。通过对其历史沿革、文化传统、民俗风情、文物和人物等方面的挖掘整理,取得了研究成果,为古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其研究初步成果,有的在各级报刊发表,有的为旅游开发、文物保护工作采纳。
  钓源村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3年,兴桥镇钓源村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钓源村开始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吉州区成立钓源村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关于切实加强兴桥镇钓源古村保护的规定》。同年,聘请江西师范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编制钓源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09年3月修订“规划”,制作《欧阳修后裔聚居地——江南民居博览园》的介绍光盘,制订《钓源申报中国历史名村评介指标体系》;8月,向江西省人民政府呈报《关于要求批准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请示》。经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审核,2011年11月,兴桥镇钓源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制作《老街故事》
  该作品为庐陵文化生态园建设“一县一景”所用。老街面以吉州区老商业街门面景糅合制作,街道地面自然向外延伸,将20世纪50年代,一些典型的有吉州区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市井景象,塑造一块街市大浮雕及5组人物圆雕,并留有游客的互动空间。大浮雕左边,一块花岗岩上镌刻《吉州区简介》,右边一块花岗岩上,镌刻顺口溜式、带吉州俚语的《老街故事》。安装在庐陵文化生态园内民俗文化园大门正对面。2011年上半年完成制作,历时近一年,作品设计制作费120万元。
  全国古村落保护现场会暨村落文化论坛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吉安市委、吉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古村落保护现场会暨村落文化论坛,于2012年4月25日至28日在吉安市举行,主题是“如何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古村落”。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古村落研究专家、学者齐聚现场会,展开讨论,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出席庐陵民俗园开园仪式,拜谒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陵园,参观考察庐陵文化生态园、文化艺术中心、渼陂村、陂下村等人文景观和古村落。参观吉州区钓源古村时,观看了舞龙、抬花轿、唢呐演奏等民俗表演,品赏了艾叶米果、豆粉米果等。
  研究专著
  《吉安史话》,陈阜东著,2001年6月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庐陵文化纵横谈》,李梦星著,同年8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中国名窑大系·吉州永和窑》,高立人编著,同年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
  《文史知识》(第3期)刊登吉州区组稿的“庐陵文化专号”,于2002年在中华书局出刊发行,向海内外发行4万份;《吉安戏的兴衰》,罗萌瑞、刘忠合作,2002年3月在《影剧新作》上发表;《庐陵文化知识百题》,中共吉州区委宣传部和吉州区教育委员会主编,2002年5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钓源寻韵》,李烨、周世玉、邹晓明合编,2002年6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庐陵文化博览》,刘仁远主编,2003年7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庐陵俊杰》,李梦星、陈高健主编,2005年1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庐陵文献考略》,汪泰荣编著,同年10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历代诗人咏庐陵》,萧东海编著,2006年江西高教出版社出版。
  《庐陵文化史》,肖达珊编著,2007年飞翔国际出版控股有限公司出版;《庐陵古碑录》,高立人主编,同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白鹭洲书院志》,高立人、李建兰合编,同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白鹭洲书院史话》,黄年凤主编,同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型画册《吉州窑》,吉安市博物馆编辑,同年中国社科院出版社出版;《欧阳修纪年录》,刘德清编著,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杨万里年谱》,萧东海编著,同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吉安名胜》,李梦星编著,2008年9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井冈山精神与庐陵文化》,文尚卿、李梦星合著,同年11月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知困录》,汪泰荣著,同年11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庐陵时闻》第一辑,刘宗彬、彭培述编撰,同年12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吉安宰相》,陈阜东编著,2009年1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吉安民间故事》,罗萌瑞编辑,同年4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赣中商埠》,刘宗彬编著,同年12月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庐陵古村》,高立人编著,同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庐陵书院》,黄年凤编著,同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佛道之光》,黄桃红编著,同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庐陵先贤》,李梦星编者,同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庐陵民俗》,罗萌瑞编著,同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四库全书总目>吉安人著述摘要》,汪泰荣编著,同年12月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吉安历代进士录》,刘宗彬编著,同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吉州古韵》,姚年苟、邹晓明、李梦星合编,2011年3月线装书局出版;《解缙传统整理与研究》,陈冬根著,同年8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庐陵宗族与古村》,李梦星著,2012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欧阳修赋评注》,邓声国著,同年6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欧阳修诗编年笺注》,刘德清编著,同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吉安历代词全编》,汪泰荣编,同年7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八节 文学艺术
  2000~2012年,吉州区文联以《白鹭洲》文艺报为主阵地,不定期出版,登载区内文艺爱好者各类作品和创作述评;积极向上级报刊、展览、比赛推荐优秀作品。老文艺工作者宝刀不老;中年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文艺新苗崭露头角,文艺创作(省级以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文学创作
  小说 2002~2007年,邹吉玲撰写的传记小说《徐志摩与三位美人》(10万字,2002年1月)、《徐志摩与陆小曼》(13万字,2007年1月)出版发行。
  2007~2010年,赵越撰写的长篇小说《清新夏日》(20万字,2007年7月)、长篇校园青春小说《原点》(22万字,2010年5月)出版发行。
  2008年11月,谢若武撰写的长篇小说《双龙村纪事》(52万字)出版发行,是江西省文联2008年重点推介扶持的两部长篇小说之一。
  2010年5月,彭浩云(1995年2月出生)撰写的长篇校园玄幻小说《消失的魔船》(10余万字)出版发行并在网络书店畅销。
  诗歌 2001~2011年,聂耐(原名王泽民)发表及入选作品:在《中国儿童报》发表的作品分别有《天空是面镜子》(2001年12月10日)、《听妈妈讲故事》(2004年5月3日)、《总是》(2004年12月6日)、《咱们的将来会变成啥》(2007年4月9日)、《“阴谋家”》(2007年6月18日)、《丽丽的新武器》(2007年11月12日)、《感谢豆豆》(2008年5月12日);在《儿童诗·金菊号》(上海少儿出版社)诗刊发表《献给老师的歌》(2004年8月)、《爷爷的规矩》(2008年12月)、《老爸呀,老爸》(2009年3月);《风雨湖畔》(《诗刊》2006年4月);《小诗八首》入选《当代抒情短诗千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4月)。
  2005年7月,罗萌瑞的《我家住在井冈山》入选《小学语文自读课本》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2007年10月,罗顺根的《讽贪剥皮诗词选》(10首)入选《大治思廉录》(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2009~2011年,区委书记徐明在国家级报刊发表及入选的作品:在《人民日报》发表《南山石阶》诗2首(2009年7月18日)、在《诗刊》发表《龙灯》诗2首(2009年6月)、在《诗刊》发表《春天的雨》诗2首(2010年1月)、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读雨》诗2首(2011年4月12日),在《诗词国际》《雨花》《福建文学》《江西日报》《创作评谭》等报刊发表诗歌多篇。其作品入选《2010年度中国优秀诗歌年鉴》《中国当代诗歌导读》,12首散文诗入选《2011年中国散文诗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9月11、21日,刘英敏在《光华时报》分别发表《星星,我们同行》诗三首及《诗六首》。
  散文 2012年8~9月,刘英敏发表的作品有:《回望故园》(《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8月27日);《洛神花之笑》(《光华时报》2012年9月7日);《白鹭洲书院写意》、《钓源读易》(《阳光》文学杂志2012年9月)。
  随笔 2004~2010年,刘英敏发表的作品有:《敬惜垃圾》、《古雅的土话》(《江西工人报》2004年3月、2004年5月7日);《蓄须与隆胸》、《吊刀·麻·洞房》(《光华时报》2008年7月22日、12月16日);《诗砖文瓦愁满楼》(《创作评谭》2010年4月)。
  报告文学 2002年9月~2012年9月,刘英敏发表的作品有:《“古寺”里的女教师》(《江西日报》2002年9月20日);在《光华时报》分别发表《健笔生豪情》(2011年4月)、《躯以笔分健字永新》(2011年5月)、《遨游墨海任潇洒》(2011年6月)、《尹门一脉留墨香》(2011年7月)、《墨溪潺潺锐雅斋》(2011年9月)、《庐陵小王蒙印象》(2012年9月17日)。
  其它文学创作 2004年7月~2012年10月,罗萌瑞作品有:《山前故事》入选《雕塑前的沉思》(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故事《忠诚映红盾》2007年8月获“江西省廉政故事大赛”创作一等奖;《感谢清贫》2011年7月获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举办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征文三等奖;《人在古稀乐耄耋》发表在江西省《老友》(2012年第10期)。
  文学评论 2012年6月~2012年10月,秦宗梁发表作品有:为刘英敏《半坡散记》随笔集写的评论——《爬到半坡上的思想者》(《光华时报》2012年6月5日副刊);《论聂耐的微型诗艺》(湖北省《文学教育》2012年7月);《诗意与思想齐飞:诗人本色的散文写作——吴志昆散文集<江清月近人>艺术解读》(湖南省《文学界》2012年7月);2012年7月、10月,在山西省《名作欣赏》杂志分别发表评论《从一片月光或泪光中开始——王克铭散文艺术探析》、万字长篇小说评论《在冰与火的情欲中挣扎的三个姑娘——安然<水月亮>女性意象及救赎心理解读》。
  艺术创作
  美术 2001~2004年,罗顺根漫画作品有:漫画《活学活用》(《儿童漫画》2001年8月)、《给妈妈布置任务》(《中国儿童报》2003年3月3日)、《终于坚持不住了》(《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8月4日、《信息日报》2004年9月转载)。
  2002~2007年,熊国昭作品有:水墨漫画《无题》入选2002年第五届中国漫画大展;中国画《杜鹃红了》获2002年纪念建军75周年全国书画展三等奖;水墨漫画《街头卖药图》入选2004年中国(嘉兴)国际漫画展;漫画《人口》获200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10)首届全国环保漫画大赛优秀作品奖;中国画《甜蜜的歌》获2007年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7)描绘新农村全国美术作品巡展三等奖。
  2003年6月,肖珠玉辅导的学生参加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西省教育期刊社、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江西省第三届少儿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共15人获奖,其中2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
  2004年7月~2009年9月,肖珠玉作品有:《阳光下》入选第十二届江西省美术作品展览(2004年7月);《秋歌》获江西省教师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二等奖(2004年10月);《当年南瓜依样红》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江西美术作品展览(2007年8月);《室静兰香》入选江西省首届画家书画展览(2007年8月):《放眼井冈皆是春》入选第十三届江西省美术作品展览(2009年7月);《直上青云》获全国“井冈之秋绿洲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2009年9月)。
  摄影 2000年,彭国华摄影作品《漓江风光》获江西省第四届青年艺术影展优秀作品奖。
  2000~2012年,刘春生发表、入选、获奖、参展摄影作品有:《醉春》获江西省第四届青年艺术影展优秀作品奖(2000年),并在《江西画报》发表(2001年5月);《庐陵水乡画意浓·卢家洲》、《庐陵一脉香·钓源》、《古祠古宗情悠悠·渼陂》入选《中国古镇游》丛书(2003年1月);《曲濑明清古村群》、《庐陵龙灯大观》(《人民日报》2003年5月2日、8月27日);《江西城市建设新貌(2001~2003)》发表其摄影作品100幅(2004年5月);吉州窑陶瓷摄影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2004年12月);摄影作品10幅参加江西省政协举办的全省创业之星影展(2005年8月);2006年3月,《昔日革命摇篮,今日旅游胜地》《井冈汗颜》《闪闪的红星》《游客之家》《家园》《湖光的色》获江西“浦发银行杯”红色旅游作品展优秀奖,6月,《江西政报》以7个版面刊登城市风光摄影作品;同年,20幅摄影作品入选《江西古村名居》(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9日,《中国建设报》刊登《古色庐陵绿满吉安》摄影作品。同年,《后河今昔》入选全省辉煌60年影展。2010年3月25日,《中国建设报》刊登《山水庐陵绿满吉安》。2012年7月27日,《江西日报》刊登《写意白鹭洲》。
  2007年,欧阳跃亲摄影作品《万花丛中一点红》、《武功之绿》获江西省首届摄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奖。
  2007~2008年,李柳生摄影作品《祈福》获江西省首届摄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奖(2007年);《公交车到村里头》入选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摄影艺术展(2008年)。
  2008年,余思仁《九曲十八湾》获江西省首届艺术节铜奖。2012年12月,余忠仁《铮铮风骨越千年》、《马踏桦林人自欢》作品入选江西省第二届摄影艺术节作品展。
  2011年7月,李安华摄影作品《国粹情缘》入选全国税务系统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书画摄影展。
  2012年10月,彭敏摄影作品《又到中秋后》《黄河颂》入选第七届江西省青年摄影艺术展。
  2012年10月,许成才《欢天喜地》,应学进《潜网》《渼陂下元宵盛景》,李安华《辨识廉腐》,李春兰《塘边嬉水》,温志琳《赶集去》,李柳生《铸锅人》等十余幅作品入选江西省第二届摄影艺术节作品展。
  书法 2004年8月、2006年11月,刘仁仨创作的书法一幅、钢笔字一幅和硬笔行书一幅,分别获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新世纪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作品大赛中小学教师钢笔字作品二等奖和入选由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辽宁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
  音乐 2004年7月,郑小兰的音乐节目《又见杜鹃红》,在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举办的《新苗奖·全国儿童大赛》中荣获金奖;2005年在中国儿童音乐发表了《钓个月亮当皮球》。
  2005年春,郑小兰创作的歌曲《弯弯月》,在由中国音乐家学会举办的第六届文化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赛中,荣获中国民歌精品金奖;12月,聂炳辉编导的小号二重奏《井冈山上太阳红》,在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举办的第八届江西少儿艺术节中,获得器乐类一等奖。
  2009年,郑小兰创作《芭比娃娃》在江西省第九届少儿艺术节获声乐类一等奖。
  2011年,郑小兰创作的歌曲《金色童年》在省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文化厅、省教育厅举办的金色童年活动中,获特等奖。
  2012年,郑小兰创作的歌曲《我爱井冈山》在省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文化厅、省教育厅举办的金色童年活动中,获一等奖。
  舞蹈 2000年3月,朱丁韦创作的三人舞《醒》,参加江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演出,获创作、表演三等奖。
  2002年8月,朱丁韦、任艳霞创作,阳明路小学演出的少儿舞蹈《杜鹃花开时》,参加江西省第七届少儿艺术节,获创作、表演一等奖。
  2005年8月,刘淑玲创作,石阳小学演出的舞蹈《鱼灯丫丫》,在江西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节中获创作、表演一等奖。
  2007年,梁萍茹创作,吉州区老年体协艺术团演出的舞蹈《老表嫂》,参加全省比赛获金奖,2008年10月,参加全国“夕阳红杯”赛获金奖。
  2009年,文化馆创作的舞蹈《期待》在江西省第九届少儿艺术节中获一等奖。
  小品 2004年8月,吉州区文化馆创作的小品《猫眼看人》,在由华东六省一市举办的“第七届华东地区小品、相声大赛”中荣获金奖。
  著述出版
  邹吉玲 诗集《红闺春恨》(华艺出版社2001年2月);传记小说《徐志摩与三位美人》(作家出版社2002年1月);传记小说《徐志摩与陆小曼》(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月)。
  肖珠玉 《彩墨画正规入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1年8月);《绘画入门正规训练——水墨画》(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聂耐 儿童诗集《男子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10月);短诗集《火炬·晚年》(诗刊社主编的《诗刊文库》丛书之一,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
  秦宗梁 《作文创新诗学》(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3年9月)。
  刘春生、王臻 《吉州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赵越 《更好的礼物·赵越童年作品集》(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长篇小说《清新夏日》(作家出版社2007年7月);长篇校园青春小说《原点》(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年5月);
  李梦星 散文集《吉安名胜》(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9月)。
  谢若武 长篇小说《双龙村纪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年11月)。
  徐明 诗集《露珠诗选》(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9年)。
  彭浩云 长篇校园玄幻小说《消失的魔船》(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5月)。
  刘英敏 《半坡散记》(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4月)。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