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有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66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国有商业
分类号: F717.1
页数: 3
页码: 741-7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0年到2012年吉安市吉州区的商贸情况,介绍了国有企业,包含了商业机构,转变经营方式,企业改制和职能转换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吉安市 吉州区 国有商业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2002年12月,吉州区商业局退出行政序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保卫股、财务审计股。参公在编人员23人,事业编制14名。下辖百货公司、副食品公司、五交化公司、饮食服务公司、燃料公司、食品公司、蔬菜公司、商贸公司8个国有商业公司,味源食品厂、食品一厂、食品二厂3个商办厂,第二副食品公司、第二饮食服务公司2个大集体商业公司,共有在编职工3100名。
  2007年8月29日,区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决定:区物资总公司所有职能划归区商业局。
  2010年6月,组建区商务局(挂区招商局牌子),将区招商局、区商业局、区对外经济贸易局三局的职责,划入区商务局。不再保留区商业局、区对外经济贸易局。局办公地址在吉州区行政中心。
  第二节 转变经营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吉州区针对区属国有、集体商业因机制不灵、活力不足、网点陈旧、阵地萎缩、包袱沉重、亏损严重等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而陷入困境的现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区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被彻底打破,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流通格局。
  转换经营机制
  2000年以来,区属国有商业系统展开了一场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先后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国有民营”的不同模式,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解决了机制不灵、活力不足的问题,减轻了包袱、遏制了亏损,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谋划营销策略
  推行“国有民营”后,原企业不再直接进行商品经营活动,而是由承包、承租、入股的职工或集体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为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又及时提出了由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转轨的策略。在这一策略的指导下,全系统所有企业基本上退出了商品经营领域,采取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卖则卖的方式,全部转入资产经营,依靠资产经营收入,交纳职工的社保养老金,维持企业的运转。
  第三节 企业改制
  2002年开始,商业局对下辖8个国有商业公司、3个国有商办厂、2个大集体,2757名在编职工、1427名离退休人员、230名遗属,共计4419人,分步实行了以“产权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制度改革。坚持产权制度转化与职工身份置换同步,紧紧抓住资产处置、资金筹措、债务剥离、职工安置四个重点,精心组织,周密运作,平稳到位。至2009年底,共处置国有、集体各类资产53宗,处置资产总价值6479.76万元,改制安置职工2178人,安置退休职工和遗属1080人,共计安置3258人;共支付安置资金45191万元,归还银行贷款和财政借款784.48万元,剥离各种债务4800余万元,清欠职工社保金和集资款等838.64万元,共计支出51614.12余万元。为促进企业改制顺利进行和职工安置平稳到位,在企业改制安置职工中采取“一个统一”,即国有、集体职工安置标准统一;做到“六个到位”:一是思想发动到位,二是领导责任到位,三是改制方案措施到位,四是职工安置到位,五是债务剥离到位,六是改制企业终结清算到位。至2009年末,已完成食品一厂、食品二厂、五交化公司、商业物资贸易公司4个单位的整体改制任务,其它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已基本进入扫尾阶段。
  2010年,遵照省委“关于非工口7个系统国有企业改制的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对非工口国有企业改制的具体部署,进行商业系统改制扫尾攻坚战,至2010年12月底,已全面完成商业系统国有公司(厂)的改制任务。扫尾安置人员1026人,其中在编职工464人、退休人员562人。支出安置费4960万元。
  第四节 职能转换
  进入“十一五”期间后,国有商业已全部退出竞争性经营领域,商业行政管理职能转换,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的16.63亿元增加到30.92亿元,年均增长率16.7%。
  谋划商贸
  2006年开始,吉州区商务管理部门工作重心从改制转移到繁荣和发展中心城区商贸经济上来,开展商贸调研,科学谋划商贸发展新路子。先后组织调研并形成“关于吉州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的思路和建议”“吉州区“十一五”商贸发展和网点规划建设的建议”“关于建设吉安风味饮食街的设想”“关于中心城区建设城南汽车市场的设想”“中心城区(吉州区)专业市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吉州区未来五年商贸项目建设思路”等调研报告,为区政府发展商贸流通提供决策依据。起草“吉州区关于加快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吉州区“十一五”商贸发展和网点规划建设的建议”纳入市、区商业规划。
  2010年,与区发改委完成《吉州区“十一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商贸招商
  2006年以来,始终把商贸招商作为发展和壮大全区商贸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006年,制订《吉州区商业局招商引资工作方案》。
  2007年,引进世界快餐连锁店“肯德基”落户吉安市中心城区,每年可为吉州区增加上百万元税收。
  2008年,成立城南专业市场建设指挥部;投资320多万元完成过渡性水果市场的建设,已正常开业营运。
  2009年,与浙江浙商联盟市场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投资6.3亿元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投资协议书,浙商已在吉安成立注册资金2500万元的投资公司,2011年3月初,该项目破土动工建设,至2012年,项目一期基本完工,完成投资建设近1.3亿元。
  2011年,招商引资优选的市重点项目——“吉安小商品批发市场”完成了初步选址方案。
  2006~2012年,完成招商引资额累计达10亿多元。
  生猪定点屠宰管理
  2007年开始,针对中心城区猪肉批发环节家族式垄断经营,导致肉价居高不下的弊端,实施全面放开肉批发环节经营的重大改革。在招标竞争中,审核合格肉品批发企业12家,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
  2007年,出台《吉州区加强外埠冷鲜肉销售管理办法》,加强对冷鲜肉入市肉品质量的监管。每年定期开展猪肉市场专项整治,对17个农贸市场、12个临时肉案、15家冷鲜肉专卖店、5家大中型超市、10家大宾馆和酒家、7个学校食堂进行集中检查和专项整治,查处取缔私宰窝点,查缴私屠滥宰猪肉;成立肉类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定。
  2008年,城区定点生猪宰杀39800头,完成市经贸委下达的定点屠宰目标任务的110.56%,比上年同期增长8.42%。
  2009年,完成生猪定点宰杀56658头,比2008年增长43.19%,屠宰量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新高;规范兴桥、长塘、樟山3个乡镇定点屠宰场建设,实现乡镇生猪进点屠宰率95%目标;引进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龙头企业思倍得农牧有限公司,在集贸市场设惠民农家超市,发挥平抑市场、稳定肉价的作用,激活市场竞争,改变中心城区生猪调、销价格严重脱节、肉价居高不下的现象。
  2010年,完成生猪定点屠杀57752头,比创历史新高的2009年略有增长,猪肉售价低于周边县市区。
  2011年,位于樟山镇的全市最大的定点屠宰交易中心投入营运。
  酒类流通监管
  2007年起,全区开展酒类流通备案登记,酒类经营监管延伸到长塘、樟山、禾埠、兴桥、曲濑5个乡镇。至2012年12月,对311户个体经营户进行酒类备案登记,11户酒类经营大户办理《随附单》手续,登记备案率达到95%。
  市场运行监测
  2007年起,吉州区落实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城市生活必需品监测系统和应急商品重点联系企业管理系统的样本监测企业10家,开展样本监测企业信息员培训。当年,经推荐申报,商务部无偿下拨10套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及资金7.5万元,扶持全区10个基层样本监测企业硬件建设。
  2008年初,雨雪低温冰冻灾害天气期间和每年的国庆、春节期间,启动日用生活必需品日报制,为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提供监测信息依据。
  商务职能承接
  2006年起,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至2009年,共建设与改造4家多级农资店、75家村级日用品农家店,农村商业网点新增营业面积3251平方米,新增就业人员210人、新增税利19.58万元。一个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首干、村级店为基础的覆盖全区6个乡镇(含白糖街道)、60%行政村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已初具规模。
  2007年,选择西苑社区和庐境园社区为社区商业示范建设试点,被省内贸办命名为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对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大卖场等重点企业能耗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促进大型零售业转变增长方式,倡导科学消费,建立零售业节能降耗长效机制。
  2007~2011年,承接完成中华老字号的推荐申报,经国家商务部批准江西堆花酒业“堆花酒”荣获“中华老字号”品牌荣誉。
  2008年起,每年配合工商、环保、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大型超市、批发企业的奶制品进行检查,保障食品消费安全。
  2009~2012年11月,发放农民家电补贴近900万元。
  2010~2012年,牵头组织完成吉安市第一、二、三届春节商品交易会参展任务。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