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现代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558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现代农业
分类号: F327.56
页数: 4
页码: 672-675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0年—2012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经济 吉州区

内容

第一节 生态农业建设
  沼气池建设
  2000年开始,吉州区把发展沼气生态农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来抓,全区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吉州区成立“沼气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同年11月,成立“农村能源管理站”,为区农业局下属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3人,负责全区农村新能源的规划、建设与综合利用。到2012年底,全区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累计0.9万座,建成千池乡镇4个,百池村10个,沼气生态示范村8个,发展“猪—沼—果”(鱼、菜、稻)生态庭院经济示范户3000户。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4处,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5处。为推进农村沼气生态农业建设,2009年开始,吉州区将农村沼气建设纳入乡镇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内容。
  农村沼气建设,给农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全区近万座沼气池的使用,每年为沼气农户解决燃料费近750万元,节省薪柴4.2万吨,相当于新增封山育林面积8.5万亩。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沼气建设巩固了退耕还林建设成果。通过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猪—沼—粮”等生态农业模式,沼液、沼渣得到充分利用。每年可为全区生产优质农家肥20万吨,节约化肥投资700万元。农村沼气在建设过程中,与农村改栏、改厕、改厨、改水、改路相结合,把农村“三废”(秸秆、粪便、有机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达到了“三净”(家居净、庭院净、饮水净),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农户的厨房更明亮,厕所更清洁,道路不再泥泞,饮水不再肮脏,“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同时,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也使农村生态环境普遍得到改善。
  农业污染源普查
  2007年11月全面启动,完成普查对象455个,其中种植业210个、水产养殖业89个、畜牧养殖业156个。2009年,吉州区农业局获农业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2011年,全区开展重金属污染监测。2012年,启动全区农业外来有害生物物种普查和防控工作。
  生态农业认证
  2000年以来,吉州区做好“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认证工作,组织企业和基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至2012年底,江西牛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牛牛乐液态奶”获江西省名牌产品,牛牛乐注册商标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牛牛乐生鲜牛乳获2009年江西省名牌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牛牛乐纯鲜牛乳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志;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肉牛和生猪、吉安市思倍得农牧公司生猪和青鱼、吉州区中南渔业有限公司青鱼、吉安市富仁禽业公司鸡蛋和凤凰生猪合作社生猪等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江西南健公司“南健大米”、吉安市庐陵粮油食品公司“庐陵牌”糯米粉、波纹面先后获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佳达油脂公司生产的茶母山牌茶油获得国家AA级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食品认证,吉州区有机茉莉花茶厂获得欧盟有机产品EU2092191确认,出口欧盟。2000年起,吉州区组织相关企业参加江西省第二、三届花卉园艺博览会和江西(上海)第一届至第八届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会。2012年,吉州区农业局获江西省“三品一标”工作先进单位、江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先进单位。
  第二节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吉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位于兴桥镇东塘和钓源行政村境内,麻下水库旁。园区核心区北连钓源古村风景区,南靠禾河,东临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西接省道吉福公路,距城区16千米。园区立足资源优势,按照生态优美、科技先进、文化深厚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集农业科技成果引进、示范、推广和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总规划占地200公顷(合3000亩),分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区域进行规划,分两期建设。第一期(麻下水库以南)由区本级牵头建设,第二期(麻下水库以北)引进台湾连庄兴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设目标主要是突出现代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旅游这一主题,整个示范园建成后将与钓源古村旅游相呼应。
  第一期核心区规划
  占地面积133.3公顷(合2000亩),计划投资5000万元,按照“一园多区”的格局进行规划建设,主要建设农业科技培训区、花卉苗木景观区、四季鲜果采摘区、时令蔬菜采摘区、水产养殖垂钓区、水稻高产示范区六大功能区。园区建成后,将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现代生态农业。2011年9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启动。2012年5月,吉州区农业示范园区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7月,江西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12年,项目申报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县(点)。到2012年年底,完成投资3000万元,园区已初具规模。
  花卉苗木景观区和四季鲜果采摘区总面积48公顷(合720亩)。其中四季鲜果采摘区面积6.7公顷,由江西绿巨人市政园林公司运作。主要种植井冈蜜柚、龙脑樟、桃、梨、枇杷、杨梅、石榴、葡萄等四季水果。建成后,园区将结合休闲旅游,让游客体验采摘活动。到2012年年底,园区已完成整地、挖穴,道路沿线已种植部分苗木。
  时令蔬菜采摘区 面积3.1公顷(合47亩),由吉安远大农牧发展公司运作,建设蔬菜大棚和蔬菜瓜果采摘园。到2012年年底,已新建蔬菜大棚20座,种植了草莓和蔬菜。
  农业科技培训区面积0.86公顷(合12.84亩),将新建主楼一栋、附楼两栋,建筑面积2155平方米。主、副楼外观突出庐陵文化特色,功能集会务、培训、餐饮、住宿为一体。到2012年年底,亲水平台迎水面护坡、景观亮化、牌坊、道路、停车场等建设已基本完成。
  水产养殖垂钓区 面积2.7公顷(合40亩),主要功能有现代渔业示范、渔民实用技术培训、渔业科普教育、渔业观光旅游。到2012年年底,已完成生产厂房建设,围墙正进行立面改造和粉刷。
  水稻高产示范区投资300万元,建设标准农田66.7公顷(合1000亩)。到2012年年底,已完成土地和机耕道平整、水渠建设等任务。建设过程中,示范区已经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水稻新品种展示工作,推广水稻种植新技术6项、水稻主导品种10个,展示水稻新品种44个。
  第二期规划
  面积80公顷(合1200亩,含麻下水库水面),计划投资1000万美元,由台湾连庄兴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台湾特色农业园。主要引进台湾发展精致农业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主要建设以美国红枫、薰衣草、红丹桂、樱花、梅花为主的种植区,以黑色土鸡、山羊、野生水鱼为主的养殖区和以阿里山小火车、滑草场、风车亭、沙滩、观景台、露营区、婚纱摄影为主的娱乐区。首期投资500万美元,注册了江西福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建设小木屋2栋,种植樱花、红丹桂、紫薇、腊梅等10万余株。拟通过二年至三年努力,努力把该示范园打造成台湾特色农业的展示区和吉安城郊休闲农业的样板区。
  第三节 现代农业项目建设
  测土配方施肥
  2007年,吉州区分别列入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新建、续建和巩固项目县区。吉州区测土配方施肥和技术推广工作,实行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工作要求,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监督指导。到2012年年底,全区累计开展“3414”田间肥效试验25个,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16万公顷(次),示范面积7000公顷。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玉露”牌配方肥,应用面积3.24万公顷,推广配方肥1.6万吨,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入户率100%。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区水稻平均亩产比传统习惯施肥平均每亩增产25.3千克,增长5.1%,平均每亩增收45.8元,肥料利用率提高3%~5%。2008年建成标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检验检测化验室1个,面积200平方米。结合《江西省耕地占补平衡和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工作暂行办法》,到2012年年底,全区完成土地开发项目733.3公顷。
  阳光工程
  2005年开始,吉州区列入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区。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吉州区将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农民入校培训。培训内容有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服装缝纫、建筑、机械制造、模具等。培训资金由中央、省、市、区共同承担。2005年,培训农民工2330人,转移就业2120人;2006年培训农民工3000人,转移就业2070人;2007年培训农民工4006人,转移就业3677人;2008年培训农民工2026人,转移就业1825人。转移就业地主要为吉安市工业园区和广东、浙江、福建省等沿海城市相关企业。2009年开始,培训面向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农村社会管理领域从业人员的短期技能培训,重点培训种植、经管、农机、畜牧、渔业和能源等方面的实用技术人才,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技能。2009~2012年,分别培训农业技能人才1090人、1000人、450人和550人。
  2012年开展了吉州区“五个十佳之星”中的“十佳农村能人之星”评选工作,同年首次开展了“三定向”培养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招生工作,完成5名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原吉安农业学校)招生工作。
  草原保护建设工程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全区2万公顷草山草坡资源,2003年,吉州区申报的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示范项目获国家农业部批准立项,由国家投资500万元,吉安市、吉州区共同实施。通过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示范项目实施,建立人工草地200公顷,改良天然草山草坡1333.3公顷,建设吉州区牧业科技示范园。
  2010年6月,国家草地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吉州)建设项目落户兴桥镇,由省畜牧兽医局和吉州区共同建设,建设期限为2010~2015年,面积1333.3公顷。该项目是国家农业部在全国建设10个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之一。农业部选择江西省作为南方省份的代表,省农业厅把吉州区作为南方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实施地点。项目以实施优质高产牧草栽培、丘陵和疏林草地改良、草田轮作等技术为主,示范推广草业建设新技术,普及人工草地建植、种草养畜研究成果应用,加大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推行粮草轮作、草畜配套和“畜—沼—草”循环利用,构建南方草地生态高效畜牧业发展体系,形成生态系统持续良性循环、景观优美、功能多样的新型草地畜牧业。2012年,示范区的第一个项目,即飞播种草项目完成实施,并通过省级验收。
  畜禽体系建设
  2000年、2004年和2008年,吉州区实施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项目建设;2006~2008年,吉州区实施乡镇动物防疫体系项目建设,对长塘、兴桥、樟山、禾埠四个乡镇的畜牧兽医站进行改建,新建曲濑、白塘两个畜牧兽医站;2007年,实施吉兴种猪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项目,牛牛乳业3万吨乳品加工扩建项目被列为2007年度吉安市唯一一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产业化项目;2008年,实施吉安市兴华种猪场、湖田猪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项目,牛牛乳业奶牛养殖场奶牛标准化养殖场项目,富仁禽业商品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以奖代补”项目,吉安市思倍得农牧公司、吉安市顺祥畜牧公司国家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桂全禽业扩繁项目通过省农业厅专家评审;2009年,市现代牧业科技示范园的肉牛和思倍得农牧有限公司的生猪获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认证,思倍得公司生猪屠宰场建成试生产;2010年,实施绿盛种猪场生猪标准化项目;2011年,吉安平和农牧公司获得生态畜牧小区(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以奖代补”项目,思倍得农牧公司和富仁禽业获得菜篮子产品生产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实施吉州区曲濑源源养猪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2012年,富康生态农庄和源荣养猪场获得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储备项目。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