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作物新品种繁育与引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55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作物新品种繁育与引进
分类号: F323.3
页数: 2
页码: 667-668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0年—2012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农作物新品种繁育与引进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业技术 农作物 吉州区

内容

新品种繁育
  2000年,吉州区种子公司在兴桥镇东塘村开展杂交稻制种工作,制种面积26公顷,产量66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吉州区种子公司不具备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资质。2003年起,公司停止生产经营活动,2006年营业执照依法注销。从此,吉州区没有开展新品种繁育工作,所需杂交种子基本上通过吉安贸易广场进货。
  新品种引进
  2000年以来,一批适合区内自然条件、市场畅销的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不断得到推广。曲濑、兴桥、长塘、樟山4镇为全区双季优质稻生产基地。2000年早、晚杂交稻播种面积3198公顷,总产量15718吨;2001年杂交稻播种面积3929公顷,总产量19179吨。早稻主导品种有:株两优4024、湘丰优402、潭两优83、陆两优996、优I1501、淦鑫203、株两优02等;晚稻主导品种有:天优华占、岳优9113、淦鑫688、五丰优T025、深优957、荣优225等。通过对比试验,软粘、荣优3号为适合吉州区推广种植的常规优质稻品种。2010年,全区实施“良种推介进村入户示范”工程,确立良种示范户90户,示范面积66.7公顷,辐射面积666.7公顷。2012年,全区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更换率为20%,水稻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主推水稻主导品种10个,推广面积稳定在84%以上。
  油菜主导新品种有丰油730、蓉油8号、蓉优6号、禾盛油868、中油杂11、金双11号、赣油杂5号、宁杂11号等品种。2004年起,国家实行农作物良种补贴,2012年补贴标准为:水稻早、中、晚稻每亩各补贴15元,玉米、油菜每亩各补贴10元。
  水稻新品种展示
  2010~2012年,吉州区每年引进44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展示、示范,展示点2个,每个展示点核心区面积3.33公顷(50亩),参加展示的44个品种中,早稻22个,晚稻22个。品种展示的目的,是为下年度水稻主要种植品种提供品种引进、良种推广依据,筛选出适应本区环境、种植习惯、市场前景看好的主导品种。
  种子管理
  吉州区种子公司撤销后,种子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行政执法职能划归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种子质量管理、田间纠纷鉴定、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等职能划归种子管理站。
  人工种植牧草
  2000年,吉州区开始引进人工种植牧草,品种主要有:春播墨西哥玉米、矮秆象草、杂交饲用玉米、60天番薯、苏丹草等,秋播黑麦草、饲用包菜、白三叶、红花、黄竹草、百喜草、紫云英、苇状羊茅、雀稗、多花木兰、葛藤、饲料油菜等,用以养殖牛、山羊、鹅和猪。
  2011年,引进饲油两用油菜在兴桥镇江下村进行试种,面积6.66公顷(100亩),产量为3000公斤。
  2012年,人工种植牧草面积133.3公顷(2000亩),亩产量2500公斤,主要分布在兴桥镇、曲濑镇、樟山镇。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