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编制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4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编制管理
分类号: C936
页数: 2
页码: 571-5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0年到2012年吉安市吉州区,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中编制管理的情况,介绍了机构改革,编制管理,事业单位登记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吉安市 吉州区 人事 编制管理

内容

机构改革
  2002年8月,吉州区开展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区委设置6个工作机构,1个议事协调办事机构,2个归口管理机构;区政府设置22个工作部门,2个归口管理机构;区人大、区政协、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按照赣发〔2001〕17号、赣办发〔2001〕11号、赣办发〔2001〕1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实施机构改革;区群团机构8个;乡镇、街道机构11个(5个乡镇,6个街道);党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2个,政府直属正、副科级事业单位25个。
  2003年,编制部门抓好全区机构编制核定和定岗、定员工作,对各单位报来的“三定方案”进行审查汇总。对61个行政事业单位和11个乡镇、街道的“三定”方案给予批复,由各单位组织实施。同年,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启动。2005年,全区各乡镇实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和机构编制总量控制。2006~2007年,先后在禾埠乡、长塘镇开展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开全区乡镇机构改革工作。2008~2009年,先后配合农业、水利部门开展兽医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2010~2011年,开展全区事业单位调查摸底工作,确保工作不流于形式,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优化结构、精简效能”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奠定基础。
  2012年,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设置上实行机构“撤一增一”,编制“内部调剂”,重点向促进改善民生和社会事务发展的公共机构上倾斜。例如:广电系统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的改革要求,整合行政资源。将吉州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合并,设立吉州区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局;教育系统共调整32家中小学编制,编制人员共计2417名。从2005年开始,省里对全区行政机关编制和乡镇行政机关、事业站所编制实行省级总量控制,全区5个乡镇有行政编制116名,事业编制165名。
  编制管理
  2008年5月,进行编制管理,下发《关于换(发)<机构编制管理证>和<编制证书>的通知》,开始对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实行“一人一证”和《机构编制管理证》双证制度。2009~2010年,认真落实机构编制管理各项政策法规,严格审批程序,积极推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编制管理和人员调配工作。
  2011~2012年,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机构改革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及时跟踪,认真总结。做好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工作,严把乡镇进人关,守住乡镇机构、编制,实有人员只减不增。
  事业单位登记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结合法人主体的确认,边登记边规范登记管理工作。2001~2012年,全区事业单位登记率、法人代表培训率都达到100%。2005~2008年,先后在国家事业在线网,刊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对事业单位登记中开办资金的几点思考》《探索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体系的几点认识》等调研文章2005年,建立健全全区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平台,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变为网上操作,简化操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截至2012年底,全区230个单位已进行网上登记,注销85个单位;逐步推广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共注册165家。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