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驻区部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40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驻区部队
分类号: E289.56
页数: 5
页码: 507-511
摘要: 本章记述了2000年—2012年驻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队发展情况。
关键词: 部队 武装 吉州区

内容

第一节 武警吉安中队
  2000年8月,吉安地区撤地设市,部队番号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江西省总队吉安市支队吉安市中队(简称市武警中队)。主要担负吉安市看守所外围武装警戒、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其他临时性勤务。2006年,被吉安市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2008年、2009年均被总队评为“正规化执勤一级中队”。
  中心工作
  2006年,中队与吉安市看守所建立“内管外警”执勤制度,发挥科技强勤,搞好“人防、物防、技防”的结合,运用三级网加强勤务管控力度;建立好领班方式和查勤模式,以目标区为阵地、哨兵为支撑、领班员为骨干、值班干部为核心、网络查控为龙头、配套设施为物质基础的执勤安全防范措施。2007年,执勤工作始终以强化官兵执勤意识、确保“中心”安全稳定为主旨,进一步正规执勤次序,提高勤务质量。同时抓好《知情规定》《执勤三项纪律》《干部实地查勤报告制度》的落实,严格用条令和规定来规范执勤工作。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牢固树立“上一线、打头阵”的思想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做到“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确保目标的绝对安全。2008年,按照“以人为本、信息主导、正规执勤、确保安全”的总体思路,严格勤务管理,加强对执勤工作的组织领导,以新执勤模式为牵引,强化使命意识;以培训明白人为牵引,强化责任意识。同时,狠抓执勤秩序的正规,提高执勤正规化水平,确保执勤目标万无一失。2009年,紧扣中心工作不放松,警地合力共保安全。中队主管先后多次走访目标单位,共同分析犯情、狱情,研究制定联合方案;实地勘察,熟悉周边地形、敌社情;联合勘察踩点,部署追逃兵力;一次联合方案演练,贴近实战练协同,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增强官兵遇有情况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能力,为确保执勤目标的绝对安全打下扎实基础。
  军事训练
  2006年,中队主要抓新兵上勤前的专勤专训训练、队列、擒敌、战术、防爆器材等科目的训练,参训率达到85%,在支队年终考核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4月份,结合新兵下队实际,中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专勤专训和哨兵反袭击训练。5月份,中队分3个批次,每批次10人,参加支队组织的勤务轮训。2007年5月,中队组织全体干部骨干,进行示教和示范作业,对每次科目在训练前做好示教,提高班长组训能力,从源头上解决不懂不会的问题。10月份,中队对全体官兵训练成绩进行摸底考核,为下步训练开抢险救灾展提供依据。2008年,着重加强防暴器材等方面训练,落实支队关于奥运安保任务。2009年4月份,抓新兵专勤专训、专哨专训和哨兵反袭击训练。2011年,主要抓新兵上勤前的专勤专训、训练队列、擒敌、战术、防爆器材等科目的训练。6月份中队分3个批次,每批10人,参加支队组织的勤训轮换。2012年,中队严格按照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和支队军事训练计划,抓专勤专训、哨兵反袭击、擒敌技术训练和应急小分队训练。在支队网络查勤员集训中,中队余亚男获得第二期第一的好成绩,在总队干部考核中,中队干部成绩都排在支队的前列。
  后勤保障
  2006年,抓好年度服装发放工作,坚持做到发准、发合适,有问题即使调换,确保全体官兵穿得合适合身。认真整治库室,对所有库室做到专人专管,对于相关库室物品摆放进行明确规定。军械库管理,落实“双人双锁”同进同出原则,确保枪支弹药动静态绝对安全。2007年,摸索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抓好农副业生产试点,以养猪种菜为主,促使中队的农副业生产得到提高。2008年,做好中队卫生工作。卫生员每日对中队所属人员进行摸查,及时发现和救治;每日对伙食和伙房进行检查;对中队营区定时定期消毒。2012年,在后勤建设上,中队严把经费使用关,做到支部当家,集体理财,使中队每笔经费得到合理支出;同时倡导勤俭节约,中队成立维修小组,做到小修不出营区。
  抗险救灾
  2008年1月下旬至2月,吉安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中队官兵历时1个多月,出动150人次,全力以赴投入抗冰救灾战斗。同时,组织中队出10名官兵参加抢险救灾,完成第三人民医院转移精神病人和搬运医疗物资的任务。6月18~27日,中队官兵先后辗转3个县区,出动兵力50人次,完成转移疏散人员、搜救群众、固堤巡堤、构筑围堰、挖渠泄洪、抢运物资、查堵管涌、维护秩序、灾后重建等任务。
  第二节 吉安区消防大队
  职能机构
  吉州区公安消防大队,地处吉州区人民路49号。2000年8月,原吉安市消防大队更名为吉州区消防大队,为正营级军事单位。2007年始成立中国共产党吉州区消防大队委员会,大队双主官高配为副团职。2011年大队升为副团级编制。2012年,大队有官兵编制75人,营房6栋,建筑面积3341.22平方米。消防设备有中低压水罐车1辆、6000千克水罐车2辆、8000千克水罐车1辆、6000千克和8000千克水罐泡沫车各1辆、1.2万千克举高喷射车1辆、抢险救援车1辆。2000~2012年年底,大队先后被省、市政府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被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被团市委评为“青年文明号”,被省消防总队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大队,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清剿火患”战役成绩突出公安消防大队和中共十八大安保先进大队。
  大队担负着全区防火、灭火、抢险救援任务,制定城市消防规划,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研究推广消防科技,监督管理消防安全责任单位落实消防措施,组建消防组织。
  消防监督
  2000年以来,每逢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等重要时期,大队都采取错时检查、分片包干等方式,对全区131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开展排查整治,并签订《消防安全工作责任状》,层层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大队还不断完善防火安全制度,强化消防监督机制,深入开展以易燃易爆、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的专项治理活动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在中共十七大、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战役中,及时召开全区火灾隐患整治督办大会,大队防火监督人员坚持夜间检查,每天连续工作15小时,消除火灾隐患1563处,依法查处违规场所63家,查封包厢85间,关停26家火灾隐患单位,确保全区火灾形势稳中有降,始终保持消防安全第一的高压态势,有效防止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灭火救援
  2000年至2012年,大队共出动消防车8913辆次,扑灭火灾1303次。
  2008年2月,吉州区因持续冰雪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大队启动紧急救灾预案,组织主要力量,奔赴区内各个受灾点救援。经统计,在抗冰救灾工作中,出动消防车75辆(台)次,官兵489人次,救助群众23人。同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队接到上级命令,挑选9名精锐官兵,于5月14日凌晨2时,奔赴汶川灾区救援前线。在救援的7天里,大队官兵所在的救援小组,成功抢救出7名幸存者,清理58具尸体,疏散和救助灾民167人,搜救面积3万多平方米。
  2010年8月19日11时44分,大队接到报警,一辆由湖南开往赣州方向装有浓盐酸的槽罐车行驶至大广高速武吉段互通匝道2873公桩处,由于车速过快,冲出护栏,侧翻在地,大量浓盐酸泄漏。大队迅速出动两辆水罐消防车、一辆水罐泡沫消防车、一辆特勤车和22名官兵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同时,请求支队调派防化洗消防车、水罐消防车赶往现场增援。区委、区政府随即也启动应急预案,区委常委、副区长汤文仙,区长助理李醒民先后赶到现场组织指挥。到达现场后,官兵们发现槽罐车驾驶室已严重变形,车辆顶部有一直径约10厘米的破损口,大量浓盐酸正从泄漏口流出。车乘人员因伤势严重,已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经了解得知,该槽罐内装有30吨浓盐酸,已经泄漏近半小时。大队一面指派专人划定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减少对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一面组织参战官兵着重型防化服在水枪的掩护下,携带木质堵漏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堵漏,同时对泄漏出的盐酸进行稀释。经过近10分钟的努力,泄漏口被成功堵住。为防止泄漏点再次泄漏,官兵们利用绳索将泄漏点进行固定,并一直利用水枪进行稀释。20日晚上6时50分,在交警、安监、环卫等部门的协助下,槽罐车被成功吊起,随后,交管部门将车辆拖离高速公路,大队官兵继续对事故点进行稀释。历时31小时,险情被彻底排除。同年9月15日早上6时左右,1辆从贵阳开往福建的大客车行驶至大广高速武吉段互通匝道2873公桩处时,由于车速过快,冲出路面,侧翻在地,致使车内41人被困。大队接到市消防支队命令后,急派34名官兵、6辆消防车赶赴事故现场紧急救援。市消防支队领导也迅速来到现场指挥,并调动青原区、吉安县两辆消防车和12名官兵赶来增援。车内有1男3女4名乘客被困,手脚分别被车厢卡住,不能动弹。营救人员迅速分成4组进入车内,利用撬棍、切割机进行救助,同时,派吊车拉住大客车。9时30分,被困人员全部被营救脱险。
  2011年5月28日6时10分许,位于井冈山大道181号的金鹏娱乐会所发生火灾,危及40余户居民安全。大队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4辆水罐车、1辆特勤车、30名官兵赶到现场进行扑救。大队官兵分成3个战斗小组,第一小组为救援组,由中队长吕洋带领一班5名战斗员,从南面楼梯口进入居民楼内,逐门逐户疏散被困群众,并对二单元受火势威胁严重的被困人员积极营救;同时,中队指导员刘丹带领二班4名战斗员为灭火组,利用水罐车两支水枪,对西南面火势进行控制,防止火势蔓延,并连接金鹏娱乐会所门口消火栓,向水罐车进行供水;第三小组为火控组,由排长陈佳带领三班4名战斗员,利用水罐车,在北面单干线出两支水枪,控制火势向北蔓延。经过消防官兵的奋勇扑救,成功将被困群众130余人全部疏散解救,确保无一人伤亡。大火在一小时后被彻底扑灭。
  宣传教育
  大队深入开展“消防五进”宣传活动,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通过在社区办消防画廊、设置宣传栏、成立防火巡逻队、发放宣传单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消防知识。2001年5月,率先在全省建立第一个消防安全教育基地。2007年,该基地被公安部消防局、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消防协会,命名为全国第二批“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并被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公安部消防局、中国少年军校总校办公室,表彰为“2006年度全国少年儿童消防教育活动先进单位”。2011年,吉州区文山步行街被评为全国消防宣传示范街。大队每年以“119”消防宣传日、“科学技术活动周”、“消防科普宣传日”、“安全生产活动月”及“六一”儿童节等契机,组织人员走上街头巷尾,走进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咨询、发送消防宣传资料、播放消防宣传教育片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警民共建
  大队与11个单位建立警民共建关系,并签定共建协议,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003年起,与吉安师范附属小学,连续10年建立协作关系,一起开展逃生演习、消防知识宣传、文艺活动等。2006年,吉安师范附属小学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少年儿童教育活动先进单位”;2011年,警民共建单位吉安三中被列为“江西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2012年又被公安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消防安全教
  育示范学校”。大队还积极做好拥政爱民工作,每年都会组织官兵参加地方组织的市容整治、植树造林等
  义务活动,并经常为辖区孤寡老人和儿童开展送温暖活动。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