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40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兵
分类号: E287
页数: 4
页码: 502-505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0年—2012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民兵武装力量发展情况。
关键词: 民兵 武装力量 吉州区

内容

民兵是群众武装组织,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时承担防卫作战、支前保障、兵员动员和军事威慑任务。平时参加地方经济建设,适应新时期“战场”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组织建设
  2000~2003年,以生产比较稳定的国有企业、城区附近和交通相对发达的乡镇为重点,根据未来可能担负的任务,对全区民兵组织进行调整。在上市股份制企业、街道社区等单位建立民兵组织,同时,新组建民兵舟艇应急分队。加大民兵集结点验力度,分别对联创、北门、兴桥等民兵应急分队进行点验,提高民兵遂行任务的能力。加大基层规范化建设力度,统一基层建设标准要求,规范各类图表、制度、登记册、簿等资料。乡镇、街道人武部配备电脑,提高辖区民兵遂行任务的能力。
  2004年,加大行业系统、企事业单位人武部和村级民兵营(连)规范化建设力度。对已达标的单位,认真组织“回头看”,在建立资料、开展活动等“软件”方面下功夫,全面巩固规范化建设成果。对基本达标的单位,坚持标准,针对不足,重点攻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创造达标条件。
  2005~2007年,围绕反“台独”应急作战准备和平时可能遂行的各种应急任务,对民兵编组的方法进行改进,从以往通盘布局、任务平摊的传统编组方法,调整为向街道社区、行业系统、民营企业侧重。2007年有民兵9530人,其中基干民兵2628人,编组民兵专业技术分队9个141人,民兵对口专业分队25个1122人。民兵在位率和专业对口率都得到较大提高,遂行任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08~2010年,按照“力量与任务对接、与方案对接、与装备对接、与训练对接”要求,合理调整结构,重点部署在人员相对集中、便于管理、便于机动、离重要目标较近的乡镇、街道,有利于召集和使用,在全区组建一支125人应急连的基础上,各乡镇组建一支30~40人的民兵应急排。
  2011~2012年,按照“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要求,对2600名基干民兵进行编组,努力建设一支平战结合、适度管用、质量效能型的后备力量。基干民兵连有37个,编有心理战、应急维稳、通信维护、道桥抢修、医疗救护、公路运输等37个专业分队。另外,还编有人防、交战等7支分队450人。
  军事训练
  训练原则与对象 民兵军事训练按照“战训一致、突出重点、分类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由区人武部统一领导,各基层人武部组织实施。训练时间一般定在每年的4~5月份,分4期进行,每期15天,训练地点主要在民兵训练基地。在训练对象上,压缩步兵分队训练,加强专武干部、民兵干部训练,突出民兵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训练。在训练内容上,按照总参谋部《民兵军事训练大纲》实施,逐步由以基础训练为主向遂行作战任务的使命课题训练转变;由以零散的单课目战术训练为主向系统的协同训练转变,以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
  训练内容与成果 2000~2012年,举办专武干部、民兵干部和基干民兵训练26期,完成军事理论,高科技知识、重机枪、四零火箭筒、六零迫击炮等科目的学习训练任务,参训率、合格率、储备率均为100%。
  2000年,抓新“三打”,训练高射分队打武装直升飞机、打巡航导弹、打隐形飞机。是年7月,高射分队参加省军区组织的科技练兵汇报表演,取得圆满成功。
  2001年8月上旬,民兵应急分队完成对桥梁目标防卫作战实兵演练。10月份,完成军分区赋予的参加省军区组织的“一线指挥部”建设座谈会汇报演示。
  2002年初,按照“理论先行、实兵论证、总结经验”的步骤,重点对民兵干部、民兵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分队共同科目和对口专业分队补差训练,作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制作部分教学录像和课件,组织实兵论证和现场观摩,总结训练成果。5月份,安全圆满地完成民兵高炮实弹射击任务,经考核验收,总评成绩优秀,2发直接命中拖靶。根据民兵应急分队平时担负急难险重任务的需要,当年还重点突出维稳行动、平暴制乱、抗洪抢险等课目的训练。
  2003年,根据省军区、军分区统一部署,认真借鉴新干县训练改革试点经验,组织民兵伪装防护分队训练改革试点,先后两次派员到南昌陆军学院进行学习。
  2004年,区民兵训练进行4期,完成训练任务400名,其中民兵应急分队训练为160名、单37高炮专业技术兵训练为60名、伪装防护分队训练为53名、普通兵训练为127名。针对上级赋予区城市防卫作战试点任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到省军区、南昌陆军学院,就演示汇报课目进行分析、论证,就城市防卫作战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针对训练装备缺乏的实际,不等不靠,积极想办法解决,重点改进教学手段,在保持原有好的训练手段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把它用于教学实施过程中,使得所研究的武器装备性能表现形象直观,民兵更容易接受,效果更明显。
  2005年,以科技练兵为牵引,以提高“打赢”能力为目标,抓科技兴训,抓人才培养,抓改革创新,抓训练安全,确保民兵应急分队,完成“保畅通”行动战备等级转换使命课题演练任务。
  2006年,完成民兵军事训练任务610人,其中民兵应急分队160人,专业技术兵113人,普通兵127人,并协助军分区完成市舟艇应急营骨干集训。
  2007年,参加军分区组织的“井冈-2007”网上演习,带实兵实装对城市管制和通信光缆抢修方案进行演练。
  2008年,按照“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要求,紧贴应急作战中民兵医疗救护分队可能担负的任务,采取“战场模拟、情况诱导、自导自演、研练结合”的方法,突出快速集结与展开、快速救护与后送等内容训练,积极探索现代条件下,民兵医疗救护分队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总结梳理“四个一”成果(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和民兵医疗救护分队行动预案,一套训练教案资料,一盘教学影像光盘),高标准地完成军分区赋予的民兵医疗救护分队训练试点任务,为全面推进民兵后勤专业分队训练,提升民兵医疗救护分队,遂行多样化任务战斗力奠定坚实基础。
  2009年,组织森林灭火分队、航空监测分队、气象分队等243人,奔赴井冈山参加全市森林灭火演练。
  2010年,组织30人的信息作战分队、65人的勤务保障分队、260人的应急分队、204人的重点目标防卫队伍专业训练,有效提升遂行任务和应急作战能力。
  2011年,组织为期3天的应急指挥所开设训练,参加军分区组织的舟艇骨干集训,并组织抗洪抢险分队舟艇救生演练,协助市人防办完成30人的人防分队训练。
  2012年,组织专武、民兵干部集训4期,参训人数176人。
  应急行动
  2000年,成立区民兵应急分队,参与应付突发事件抢险救灾和维护社会治安工作。2001年,派出干部、职工和民兵预备役人员2000多人次,出动车辆20多辆次,参加抢险救灾13次,抢运各种物资3万余千克。2002年5月,兴桥镇发生森林大火,区人武部组织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1000余人紧急出动,经过6小时的连续奋战将山火扑灭。6月抗洪抢险,出动现役干部50人次、民兵预备役人员600人次,冲锋舟90艇次,车辆12台(辆)次,疏散群众2190人,抢救受困群众4000人。新华社、江西电视台、吉安电视台对此进行报道,省军区在全省范围内介绍事迹。同年,在中共十六大召开期间,人武部成建制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圆满完成“保交护路”任务。
  2003年8月,吉安市普降暴雨,永新、吉安等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区人武部派出民兵预备役人员120人,冲锋舟16艇次,支援兄弟县抗洪抢险。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3000人,物资1.6万千克,牲畜300头。2004年,组织民兵参加创“三城”活动,清扫垃圾60万千克,清洗垃圾广告2万条,拆除违章建筑10间。2005年6月,吉州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禾埠、曲濑、兴桥等乡镇30个村庄被淹,受灾群众达10万余人,区人武部紧急组织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2300人赶赴救灾,转移受灾群众2685人、牲口380头,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
  2006年防汛期间,11个乡镇、街道的2320名民兵,作为区委、区政府的抗洪抢险突击队,齐装满员、整装待发,随时准备遂行任务。2007年,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和民兵应急分队890人次参加抗洪抢险,抢救灾民170人。同年10月,长塘镇、兴桥镇等地多处发生森林大火,驻区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2000人主动出击,连续奋战2个昼夜,将30处山火扑灭。转移被山火围困群众120人、牲口50头。
  2008年,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2300人次参加抗冰救灾、抗洪抢险、森林扑火、奥运安保等活动。2010年6月,全区连续普降强暴雨,11个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兴桥镇、樟山镇、曲濑乡、禾埠乡灾情最重。人武部紧急出动1200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救灾一线,抢救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3200人,物资3万千克,成功处置险情3起,挽回经济损失1200万元。11月中旬,部领导率全体干部职工及专武干部和部分基干民兵400人,到曲濑镇长乐大堤进行冬修水利大会战活动,对河堤进行加土加固。2012年5月,出动民兵应急分队120人,到樟山镇进行抗洪抢险,转移群众230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
  军民共建
  13年来,区人武部每年都开展以互学、互帮、共创双拥模范区为内容的军民共建活动。为曲濑上塘小学、兴桥中心小学等4所学校捐书3万册,仅2010年为兴桥中心小学捐书17000册,被中央电视台七套《生活567》栏目报道宣传;与曲濑上塘小学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为贫困学生捐款2.8万元,捐物1000件;与长塘、兴桥、樟山的8个村建立扶贫帮困活动,捐赠扶贫款近10万元,联系科技扶贫项目20个,帮助群众脱贫300户。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科技助春耕”、“助民抓‘双抢’”活动,帮助外出务工人员春耕133公顷,抢收抢种106公顷。义务植树4.5万株,完成水利冬修土方18万立方米。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