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供电 供水 供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236
颗粒名称: 第九篇 供电 供水 供气
分类号: TM727.2
页数: 10
页码: 351-360
摘要: 本篇记述了2000年—2012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供电、供水、供气工作发展情况。
关键词: 供水 供电 吉州区

内容

2000~2012年,供电、供水、供气公司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吉州区内电网改造的加强,供电服务“绿色通道”的推行,保证了区内用电稳定可靠。吉州城区供水水源为赣江地表水,取水口位于城市中段,吉福水厂日生产能力10万立方米,是城区主供水水厂。20世纪90年代以前,辖区内城区居民生活燃料以煤球居多,此后,液化气、天然气的使用逐渐增多。2011年,实现天然气西气东输,大大方便了吉州城区居民的生活。
  第一章 供电
  第一节 郊区供电
  供电机构
  1999年8月8日正式成立吉安市农电局、吉安市农村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公。2001年,吉安撤地设市,成立吉州、青原两区,供电区域也分别按管辖权限接管。2001年4月,原吉安市农电局、吉安市农村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吉安市郊区供电公司。2002年3月,吉安市郊区供电公司改制,更名为吉安市郊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至2012年,吉安市郊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供电区域扩充为14个乡镇。该公司地处吉州大道1号。2012年底,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发展建设部、财务资源部、安全监察部、党群工作部;员工27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7.9%;中级工以上占63.6%。主要担负着吉州、青原两区14个乡镇的供用电管理。
  农网改造
  2010年,积极创新低压线路安装方法,将原来的低压线路由普通横担变成四线街码,由平行排列调整为垂直排列,有效解决低压线路通道砍伐和线路线障等问题,降低台区低压线损。公司范围内低压架空和沿墙线路采用的铁件均进行统一,既美观又节约,降低低压线路廊道范围,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2012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投资额1300万元,完成计划的68.42%。
  供电服务
  公司强力推进自助缴费建设,全面打造“每个行政村一个交费网点”。实现农村“十分钟缴费圈”,营业员从“柜台后的收费服务”走向“前台主动引导式服务”,客户满意度得到提升。截至2012年底,公司社会化代收涵盖移动手机钱包缴纳电费业务、便民代收电费网点、自助缴费终端缴费、邮政代民服务点代收四大类12种缴费方式,社会化代收比重提升至76%。拥有实体缴费网点193个,其中自助缴费终端2台,POS机电费代收点188个、邮政银行及便民服务点3个;服务10.02万户农村客户、覆盖206个行政村。
  第二节 城区供电
  供电机构
  2000年,吉安供电局实施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吉安城区用电归口市场营销部管理,业务由基层单位吉安用电管理所具体负责。2003年,为适应电力政企分开改革需要,规范供电企业名称,变更登记为江西吉安供电公司。2003年9月,吉安用电管理所改名为客户服务中心,2006年,对客户服务中心内部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成立办公室、电费结算中心和电能计量检定中心、高压和低压用电部。2007年,成立市场营销部、电费管理中心、电能计量中心、客户服务中心。2006年7月12日,供电公司机关部室及部分单位搬迁至河东电力调度大楼办公,工作环境得到改善。2008年,吉州区城区电力管理实行营、配分开管理模式,即电力营销及客户服务与配电运行管理分开,成立客户服务中心与配电分公司,实现专业化管理。配电分公司主要负责城区电力的运行、维护、检修等专业管理,配电管理得到较大提升。2012年年底,吉州城区电力管理与服务人员150人:机关部室1个,员工9人;二级机构4个,员工141人。
  网络建设
  吉州区城网高压部分,以110千伏线路为网架,电源取自于吉安220千伏变电站、葛山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电网采用双回线路供电方式。全区配电网,主要依托110千伏城南变电站、城中变电站、城北变电站、螺子山变电站,形成城南、城中、城北和螺子山4个供电区。中心城区中压配电网已形成双回路“手拉手”供电格局。截至2012年年底,吉安城区有:10千伏公用配电变压器780台,总容量353.565兆伏安,用户专用变压器451户,总容量231.87兆伏安;柱上断路器223台,站内开关712台;公用配电网10千伏线路45条,总长度为216.698千米。2000~2012年,全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超过1.5亿元,主要完成220千伏吉安变电站改扩建工程、220千伏井吉输电线路工程、110千伏螺子山输变电新建工程、110千伏城中输变电新建工程。
  供电服务
  2009年,开通全市重大项目及民生工程供电服务“绿色通道”,挂牌督导,特事特办。重点开展“本部作风建设年、优质服务满意工程—2009诚信行动”、农电“群众满意的服务窗口”创建、行风建设自查自纠、明察暗访及客户走访等活动。2010年,扎实开展“创业服务年”和“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供电服务八项新举措。为重点客户设大客户经理,开展“一对一”订单式服务。大力推行居民客户“零停电”催费。成立60支“红杜鹃”供电服务队,开展高考供电义务服务等活动300余次。在抗洪救灾保供电中,发挥集约化管理优势,得到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尚勇,市委书记周萌、市长王萍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被市委、市政府树为全市服务行业典型。2011年,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黄金套餐和白银套餐”服务、重点项目提前介入机制等新举措,为重点客户配置大客户经理,实施“一对一”订单式服务,开展“五星联创”和“五走进”活动,引入用电服务代理业务,推广应用自助缴费终端,推动“十分钟交费圈”建设,深入打造“红杜鹃”供电服务品牌,公司领导走进行风热线,分片走访政府和企业,获市委市政府高度评价。
  供电价格
  2006年始居民、非居民用电全省城乡同价:
  居民用电价格 2000~2002年,0.42元/千瓦小时;2003~2010年,0.56元/千瓦小时;2011年,0.60元/千瓦小时;2012年,0.60元/千瓦小时(阶梯)。
  工业用电价格 2000~2003年,0.50元/千瓦小时;2004~2005年,0.52元/千瓦小时;2006~2012年,0.62元/千瓦小时。
  商业用电价格 2000~2003年,0.85元/千瓦时;2004~2012年,0.92元/千瓦时。
  第二章 供水
  第一节 供水机构
  吉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吉州区长冈南路46号,占地11公顷。前身为吉安市自来水厂,筹建于1959年底,1960年6月开始泵船简易供水,1967年5月水厂建成投产,当时日供水能力0.5万立方米,1984年更名为吉安市自来水公司。2002年1月改称为吉安市供水公司。2010年12月,中国水务集团获得吉安市供水公司70%的国有股权出让权,市政府占30%的股权。2011年6月22日,吉安市供水公司实施改制。同年7月22日,吉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金1.2亿元,拥有总资产2.5434亿元,净资产1.61亿元。肩负着吉州、青原和市井开区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供水的重任。2012年底,内设机构有综合办公室、财务管理部、管线管理部、生产技术部、水质检测中心(吉安检测站)、督查保卫部(供水监察队)、客户服务中心;在册职工278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2人。公司先后荣获省级先进企业、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和省、市城市供水卫生先进管理单位、市长直通电话网络先进单位等。
  第二节 供水网络
  网络建设
  拥有生产水厂 4座(阳明水厂、吉福水厂、河东水厂、五岳观水厂,其中阳明水厂由于设备陈旧老化已停产),实际供水能力17万立方米(不含阳明水厂),加压泵站2座(井开区加压泵站和吉州区城北加压泵站),DN100以上供水管网长度546.1千米,用水人口28.8万人,城市自来水普及率98.82%。由于受赣江的隔阻,供水分为河西(吉州区、市井开区)和河东(青原区)片区供水,其供水范围分别为:河西片区东起沿江路,西至兴桥镇(市农业科技园),南含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北至长塘镇(吉州区工业园);河东片区西起滨江新区,东至井冈山大学附属文艺学校,南起青原区行政中心,北至青原区梅林工业园。共建成供水区域面积为36平方千米,已建立微机供水管网管理、供水调度、供水服务系统,开通24小时供水问题投诉接听热线8241778和免费供水服务热线8006796660(电信用户)。2010~2012年,随着吉安市城区的拓展,道路的修建、改造,公司通过自筹资金和争取国债资金,对主供水管道进行重新铺设、更新、改造、延伸,累计完成主供水管道141.3千米,累计完成供水管网投资3887.6万元。管材全部采用球墨铸铁管和给水PE管新型管材,城镇的用水情况(水质、水压和水量)得到良好改善,管网漏损率明显减少。
  水厂
  吉福水厂 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87年兴建,1989年投产;二期工程1997年兴建,2000年7月投产。吉福水厂设计日生产能力10万立方米,是吉安市城区主供水水厂,生产工艺主要采用折板反应池、斜管沉淀池和普通快滤池,处理水质相对稳定。
  五岳观水厂 建成于2007年底,2008年6月正式投产,一期日生产能力为5万立方米,采用折板反应加平流式沉淀池和国内外领先技术V型滤池,引进国外先进的水泵设备和在线检测仪表等,与吉福水厂联网供水,供水区域为河西片区(含市井开区),源水取自赣江地表水,处理水质优良。
  水质检测
  2004年,对老办公楼进行装饰改建,为水质检测楼使用。同年12月,经省收和省建设厅批复,同意加入省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网,组建吉安监测站。定期对源水、出厂水、管网水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2007年,投入300多万元购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性的水质检测设备,水质指标由原来标准的35项增加至106项,水质新标准达到国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节 供水价格
  2003~2010年,城镇供水价格经历3次调整:2003年3月1日起按五类供水价格执行新的水价。①居民生活用水由0.7元/立方米调整为0.8元/立方米;②行政事业用水由0.9元/立方米调整为0.92元/立方米;③工业用水由0.9元/立方米调整为0.92元/立方米;④经营基建用水由1.10元/立方米调整为1.30元/立方米;⑤特种行业用水由1.10元/立方米调整为4.00元/立方米。2007年12月1日起按五类供水价格执行新的水价。①居民生活用水由0.8元/立方米调整为0.95元/立方米;②行政事业用水由
  0.92元/立方米调整为1.15元/立方米;③工业用水由0.92元/立方米调整为1.15元/立方米;④经营基建用水由1.30元/立方米调整为1.70元/立方米;⑤特种行业用水由4.00/立方米调整为5.50元/立方米。2010年1月,按五类供水价格执行新的水价。①居民生活用水由0.95元/立方米调整为1.15元/立方米;②行政事业用水由1.15元/立方米调整为1.20元/立方米;③工业用水由1.15元/立方米调整为1.20元/立方米;④经营基建用水由1.70元/立方米调整为2.00元/立方米;⑤特种行业用水为5.50元/立方米不变。
  第三章 供气
  第一节 供气机构
  吉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于2003年3月份注册成立,5月份接管吉安市煤气公司的对外经营业务,6月份正式运行。2004年,完成股权转让工作,公司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2007年8月份,美国AEI公司收购公司。2012年5月17日,华润燃气集团收购公司股权,7月3日正式完成股权交割工作。该公司地处吉州区韶山东路34号。2012年底,内设机构有总经理办公室、计划财务科、技术部、客户服务部、市场开发部、工程部、物资供应部、运行管理部(含气化站、长塘门站);有员工95人,其中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5人(高级工1人)。主要职能为安装、维修、供气和服务。
  第二节 工程建设
  2003~2012年年底,工程建设总投资1.573亿元,安装管线总长度284.96千米。2003年,完成赣新大道、迎宾大道等主管网9千米,安装管线总长度15千米,并完成LNG气化站场地平整及回填。2005年,完成气化站二期工程施工建设——增加3个100立方米的LNG储罐,并一次性预冷验收合格。2008年,投资80万元在气化站内安装一套CNG气源装置,解决因LNG单一气源造成供气紧张的难题。2009年,完成吉福路、吉州大道、军民路、井冈山大道二期等中压主干管网新装及改造工程17.33千米,全年安装管线总长度39.02千米。
  2010年,完成9条市政道路“白改黑”的燃气改造工程,保证了吉州大道南延线、滨江新区、城北连接线、城南新区等工程管网铺设的顺利进行;完成城南禾埠大桥的燃气管线过桥工程。2011年,完成西气东输天然气接入吉安市中心城区的主干管网及配套工程建设。做好滨江新区、城南新区、吉州大道南延线的燃气管网配套建设;城北新区至吉州工业园的燃气管网的配套建设。完成古南大道、跃进路等中压主干管网改造工程0.9千米,并配合市政建设完成井冈山大道二期及城南新区、滨江新区、城北新区的中压主管4.8千米,完成鸿泰华庭、创天二期等庭院管网16.8千米。凤山大道、阳明西路市政主管4.63千米。完成户外表箱更换412只、设计施工图纸119份、施工简图142份、热水器设计简图14份、庭院设计户数5119户,主干管网设计2.1千米,公建用户设计40户(58.5组,其中锅炉2户,家用灶5只,工业炉2台)。西气东输天然气工程,经3个多月的调试和验收,于2011年4月19日实现通气。
  第三节 安全管理
  公司在保证日常供气的前提下,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2003~2012年年底,清除安全隐患1339处,完成管网抢修109次,及时有效处理报警183次,消防演练13次,在各小区张贴《温馨警示》牌近700块,印发安全宣传单或简报近27万份。
  2003年刚接管煤气公司时,铸铁管网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公司及时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完成近2000根引入管刷黄漆的警示工作。整改凝水缸55个,拆除占压管线建筑制1处。2004年,完成20040户用户的天然气置换水煤气工作,检查及维修大灶17次,管网碰接61起,用户安全抽查352户,组织安全教育16次,改造调压器17台,检修调压箱150余次。2005年,保养调压器75台次,检查居民用户4000余户,查处违规用户80户,更换灭火器37瓶。2006年,制定《燃气安全检查服务规定》,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对气化站1#、3#、5#储罐防腐工作,成功吊装4台更换的汽化器,确保安全生产和日常用气。2007年,抽调20名员工对3.2万用户和所有管网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查处1200多处安全隐患。重点配合井冈山大道全线改造,成立5人管网监管小组,日夜监护,做好标线,历时8个月,阻止占压160处,改管35处,整改阀门井12座,确保4.3千米燃气主管线的安全稳定运行。2008年,组织用气量前10位的商业大户进行“用气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一期“交通安全知识培训”。2009年,制订出巡检系统信息点分布及巡检路线图,市政主管网及部分庭院管网巡检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针对管网凌晨最低流量异常增加,组织进行凌晨管网关闭测试10次;配合完成对1#、13#调压站设备改造;配合防腐施工人员完成对城内14台调压站进行防腐施工。组织员工站内进行消防演习5次,进行LNG操作技能、管网流量监控、气化站应急措施预案、设备保养及消防常识培训5次。
  2010年,制定并签订各部门安全职责、安全目标和安全考核为内容的“安全生产责任状”;重新修订《事故应急抢险预案》,制定《安全防火应急预案》和《冬季供气应急方案》,并组织对预案和方案进行演练,使公司安全法规制度更加健全;每天在吉安人民广播电台《午间新闻》前播放“安全用气提示”,元旦、春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在吉安有线电视频道播放“安全用气警示”。2011年,完善安全规章制度,补充《冰雪天气供气应急预案》《强降雨天气应急预案》,细化《事件抢修停气和送气预案》。每天安排巡线员对城区所有管线进行巡检,对道路开挖点实行专人监控。2012年公司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重新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增加“安防”“消防”“人防”“自然灾害”等应急方案。
  第四节 营销管理
  公司注重塑造自己的服务形象,每年都参加“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同时不断改进服务措施。
  2004年,制定20多个岗位职责,规范申报、安装、售后服务和安全管理等流程,公布热线电话,设定投诉电话,督促检查服务落实情况。2005年,增加农行16个收费网点和1个人工收费点,天然气实时收费系统投入使用。2008年,公司在省、市电视、电台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发表稿件23篇;参加两期由市政府和吉安市广播电台组织的《行风热线》栏目的现场直播节目,宣传公司发展和服务社会的情况;组织参加由吉安市政府组织的“优质服务、社会形象”测评活动,同年荣获市建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同时,保持了“价格诚信单位”称号。2009年,公司对员工进行“员工礼仪礼貌”和“语言行为规范”培训,做好规范服务,要求服务中心岗位人员做到“热情接待,周到服务,耐心解释,报装及时”,没有发生用户投诉现象;市场营销业务员、安检抄表员和灶具维修员上门服务做到“挂牌上岗、礼节入户、服务周到”;编制《客户服务手册》,包括服务电话、职业道德规范、服务公约、服务言行规范、服务承诺、关键性岗位服务规范、申请报装咨询指南、过户、销户指南、用气安全宣传9方面的内容,使公司服务更加规范化。2011年年初,举办一期《服务规范与礼仪》培训,邀请市农行培训师为全体员工讲述业务服务规范和日常礼节礼貌技巧,丰富员工服务理论知识。同年5月,公司开通移动客户短信服务系统,及时提醒用户公司发布的安全用气、用气缴费、应急停气等信息,同时增加文山收费充值点。2012年,维修灶具及热水器4751台次,换表1170只,更换超年限表具553只。入户抄报天然气数,由一个月改为两个月抄一次,并要求抄表员入户安检必须穿鞋套。用户报装、开户、缴费、充值实行一站式服务。
  第五节 供气价格
  2004年,煤气销售价格,居民用户为2.90元/立方米,公建用户为3.00元/立方米;2006年,居民用户为3.55元/立方米,公建用户为4.10元/立方米;2008年4月,居民用户为5.30元/立方米,公建用户为6.26元/立方米;2012年7月,居民用户为3.25元/立方米,公建用户为4.10元/立方米,老红军及其遗孀、低保户用户,价格为2.65元/立方米。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