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社会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16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社会管理
分类号: C916
页数: 2
页码: 282-2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0年到2012年吉州区街道办事处中白塘街道的情况,介绍了社会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街道各项社会管理工作也开始转型。街道办事处先后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和谐平安联创中心等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吉安市 吉州区 白塘街道 社会管理

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街道各项社会管理工作也开始转型。街道办事处先后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和谐平安联创中心等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随着城市建设范围的扩大,辖区内房屋拆迁多、耕地征收多、流动人员多,矛盾纠纷大量增多,社会治安形势复杂。该街道整合多方资源,开展综合治理。成立综合治理办公室,设主任1名,专职副主任1名,综治专干2名。街道每年都和12个行政村签订“综治责任状”。2003年,加强司法所建设,将该所提升为副科级单位,拥有办公用房200多平方米,工作人员3人。2004年,司法助理员王佑伟分别荣获“全市十佳政法干警”“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2005年,司法所评为“全国优秀司法所”。2007年,组建和谐平安联创中心。2008年开始,街道每年筹集4万多元用于街道巡防队开展定期、定时治安巡逻。2012年,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共投资50多万元,建成街道视频监控中心;全街道12个行政村,共安装29个视频监控摄像头;街道建立五个工作中心(受理指挥中心、巡防巡查中心、视频监控中心、调解处理中心、帮教与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在村级设立12个调处站,由村委会主任负总责。街道财政拨付专项调处经费添置各项硬件设施。街道联创中心成立以来,全街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00多起,成功调处187起,4起通过法律途径起诉解决,调处率达90%以上,一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2000~2012年,接待上访2000多人次,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5%以上,没有发生民转刑案件,没有发生有影响的重大信访事件。
  城市管理
  白塘街道辖区环境卫生和城市面貌主要由街道城管中队负责管理,该中队于2002年成立。2012年,共有队员12名。负责辖区内单位门店及住宅区“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和生活垃圾装袋工作;15米道路开挖、占用的日常管理;查处15米以下道路的乱堆乱放、乱排污水等违章行为;单位庭院、住宅区内违章建筑和违章遮阳(雨)蓬的拆除;责任范围内市政公用设施监察,查处损坏市政公用设施的行为;辖区内公共广告栏的张贴、审批和管理,查处随意填涂、书面、张贴各类垃圾广告的违章行为。
  村办老年公寓
  2000年1月,全区首个村办老年公寓——先锋老年公寓正式投入使用。该公寓投资380万元,占地面积368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共有118间配备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公寓内设有老年救助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健身康复室、医疗保健室等,入住公寓的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度晚年。该公寓自投入使用以来,入住率始终在90%以上,2010年后达到100%。
  农民公寓
  白塘街道因近城区,土地“寸土寸金”。为节约建房用地,白塘街道先锋村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农民建造农民公寓。2005年,公寓开工建设。2006年,一个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12栋共444套住房的农民小康住宅区落成于吉州区石阳路和韶山西路交会处。农民公寓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农村原有的文化特色和传统生活习惯,尽量在高楼上重现农家特色,在外形设计上也毫不逊色于城区一些高档住宅小区。房屋面积由90平方米到150平方米不等。农民公寓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建房需求,而且节约土地,解决了老村交通不便,卫生状况不好等问题。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