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北门街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149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北门街道
分类号: D625.56
页数: 16
页码: 258-2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0年到2012年吉州区街道办事处中北门街道的情况,介绍了建置与区划,人口与计划生育,经济建设,社区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劳动保障和民生工程,社会事务,党建,城市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吉安市 吉州区 北门街道

内容

吉州区北门街道,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北端,是吉安市委、吉州区委、吉州区人民政府机关驻地。辖区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古迹甚多,学校集中,文化底蕴深厚。
  北门街道是唐城故址,郡、州、路、府、县治所,学宫所在地。著名的古迹有白鹭洲书院、风月楼、云章阁、古青原台、状元桥、甘雨亭等。学校有吉安师范、吉安市技校、白鹭洲中学、吉安一中、吉安二中、吉安八中、吉师附小、石阳小学、北门小学、东门小学、吉安市保育院等。
  辖区内有繁华热闹的商业街市,整洁漂亮的住宅小区,景色怡人的休闲公园,还有投资兴业的工业园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境内主要街道有沿江路、井冈山大道和吉州大道北段,北门街、韶山路、鹭洲东路、马铺前路,交通便利;风光秀丽的庐陵文化生态园及白鹭洲公园,美丽气派的城北广场及滨江花园,是假日旅游、休闲的好去处;辖区内有康居帝景湾、天龙、香榭丽都、星港澳园、莱茵河畔、穗华名郡、一街区、鹭洲府邸等大型住宅小区,功能完善;吉州区工业园位于北门街道辖区最北端,是投资兴业的良好选择。
  2000~2004年,北门街道创新工作思路,以市、区单位共建城市社区为契机,通过高位运作,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不断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社区服务平台。2003年,街道向帮扶单位争取资金5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有螺子山社区喜迁新居,钟鼓楼社区购置2间黄金地段门面,各社区均已添置了电话、电脑、电视机、VCD机等现代办公设施。2004年,通过向上争资11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7个社区办公用房得到全面解决,平均面积达到213.42平方米。其中马铺前社区新建一栋占地120平方米、总面积359平方米的3层办公楼当年竣工,开创全区社区自建办公楼的先河。
  2005~2010年,街道围绕“突出特色、形式多样”的目标,以“构建和谐社区”为总体思路,将社区特色建设工作列入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开展“一居一特”创建工作。各社区依托资源优势,社区建设都取得新进展,亮点纷呈,特色鲜明,街道先后有5个社区的特色工作获得全国先进。2005年,北门社区获得“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钟鼓楼社区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6年,马铺前社区获得“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福星亭社区获“全国敬老模范社区”。2007年,北门社区荣获“江西省十大和谐社区”称号。2008年,北门社区荣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被推荐参加全国文明社区的评选。庐境园社区早在2000年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创建示范点”。
  2011~2012年,北门街道紧紧围绕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城共建”、创“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奋斗目标,秉承“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服务理念,深入推进“10+X”项目建设,先后打造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平安联创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区早教托幼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场所,有效改善了辖区居民的就医、求学、生活和娱乐等设施条件。并通过实施社区信息数字化管理,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引入“群众说事”制度等,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在吉州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街道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街道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获江西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江西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江西省民政厅颁发的“绿色社区”等荣誉称号。
  第一节 建置与区划
  吉州区北门街道,东临赣江,南沿鹭洲东路,经井冈山大道至韶山西路,西延至吉州大道,西与长塘镇庙背村相对而毗邻,北与樟山镇连接。街道辖区面积14.3平方千米,街道下辖钟鼓楼、庐境园、塔水桥、马铺前、福星亭、北门区、螺子山、真君山8个社区,221个居民小组,常住户26555户、人口81148人。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132家。街道办事处驻北门街6号。
  第二节 人口与计划生育
  北门街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健康状况大幅改善,人口寿命普遍延长,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北门街道于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结果为,全街常住人口总数为6.4118万人。街道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按要求划分16个普查区,此次普查结果为,全街常住人口总数为6.8281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报的6.4118万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4163人,增长6.5%。
  人口分布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北门街道人口总数68281人,占吉州区人口总数的25%。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北门社区居委会,人口总数为21278人;人口最少的是真君山社区居委会,人口总数3605人。人口在10000人以上的社区居委会有:马铺前、北门、福星亭、塔水桥。人口平均密度为4775人/平方千米。
  计生工作
  街道计生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体现利益导向和优质服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人口环境。
  计生管理规范有序,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计生工作始终坚持一把手总负责,切实抓好辖区人口出生率、重点对象环孕检率和流动人口办证、验证率达标工作。
  2004年,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到户试点工作,推动城区计生优质服务“十到户”活动,探索出一条民营企业计划生育管理的新路子。2005年,实行计生激励机制,对计划生育年度考核达标的社区,给予社区居委会计生专干每人年终奖金120元。
  2006~2007年,进一步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机制。2008年,大力开展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幸福一卡通”工作,在区工业园进行试点,并陆续在街道全面铺开,实施计生服务“一三五”工程(给每个育龄流动人口发放一张“一卡通”;提供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困难帮扶三项服务;做到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政策宣传、优质服务、信息了解、积分管理、生育关怀五个到位)。
  2009年,成立了7个计生工作组,由街道领导担任各工作组组长,街道干部全部分到各个工作组协助各社区开展工作。按照“一网络、六模式、五协作、四关怀”的城区管理模式开展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加强部门配合,联合工商、公安开展了两次流动人口清理、清查,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2011年,全面建立依法管理机制,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利用每月的计生专干例会,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抓好北门社区“亲情化服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特色点的创新工作。加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与作用。及时进行流动人口网上平台反馈和接收,实现户籍地和流入地的信息及时沟通。当年,全街道共出生婴儿540人,人口出生率8.25‰,计划生育率90%,出生婴儿性别比108.49,综合节育率87.43%。共查处计划外生育68例,征收社会抚养费近200万元。
  2012年,街道克服办公场所紧张的压力,在有限的财力中挤出资金18万余元,对街道计生服务所进行改建。新建成的计生服务站面积有200多平方米,设有B超室、优生咨询室、人口学校、计生协会之家、药具室、档案室,办证大厅等,并按照区里的统一部署购置了计生服务车,能够更好地为育龄妇女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满意的服务。截至当年年底,全街总人口达8.1万人。
  第三节 经济建设
  北门街道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协税护税,街道财力不断壮大。2000年,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09.5万元,是任务数的113%。2001~2004年,组成招商引资项目工作组,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鼓励全员招商,充分做好亲商、安商、抚商工作。2004年,引进外商企业14家,其中进园工业项目1个,总投资额2242万元,被招商部门认定1764万元,占区委下达任务的160.3%。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协税护税入库61万元。2005年,成立7个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招商工作服务组。新永胜环球(江西)有限公司出现员工不足,严重影响了下一步的生产,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这一问题,街道采取责任分配制,将任务落实到人,要求街道每个工作人员招收1名员工,各社区居委会招收10名工作人员,并将工作任务纳入年终考评之中。
  2006年,引进项目23家,进资2400万元,共完成财税任务239万元,占计划任务的127.8%。2007年,确立“主攻工业,商贸联动跟进”的发展思路,广开税源,协助区地税局狠抓征管,全年完成财税任务300万元,占计划数的115%。2008年,坚持高位推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共完成项目56个,引进资金4800万元;全街实现财税收入760万元,占年任务数的202%。2009年,积极参与区里组织的各类招商活动,先后外出浙江、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招商,扩大招商领域。同时做好落户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收集有关优惠政策,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协调,促进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经营、早见效。完成财税任务2250万元,其中护税协税282万元。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2个。
  2010年,加强重点挂点项目的帮扶力度,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做好吉安市吉泰环保节能材料有限公司的土地挂牌交易、建筑规划设计、审批、企业环评、安评审核等帮扶工作。公司厂房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建设全面竣工。做好吉安市恩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服务工作,协助企业全面完成了注册登记、土地挂、揭牌手续并缴纳23万元土地款保证金。全年街道共完成财税任务240万元,其中招商引资企业税收约为70万元、协税护税约170万元。2011年,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力度,侧重引进税收高、质量好的商贸项目。做好江西赣南美的销售公司、金瑞金属矿材料有限公司进入吉安的跟踪服务工作。采取网络和实地招工并举的办法,派出工作组进入工业园区,协助解决吉泰节能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招工难的问题。
  2012年,街道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工作方案,加大税收高、质量好的项目招商力度。重视信息收集,对报送的有效信息实施奖励措施,提升了干部职工报送招商信息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人脉资源,鼓励多报送信息。街道共引进项目40个,其中入园工业项目2个,上报信息36条。其中重要工业信息2条,商贸类34条。协助吉泰节能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用水、用电、用气,员工的住宿等问题,确保企业蜂窝陶瓷生产项目一期8月份正式投产,企业一期工程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
  第四节 社区建设
  北门街道坚持以社区建设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硬件过硬、软件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工作目标,坚持“创特色、树品牌、出亮点”的原则,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2000年,街道创办居委会社区服务网点,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成立“社区服务中心”。2001年,街道将原先的县前街、弓箭街、小校场、宋家坊、钟鼓楼、庐境园、马铺前、塔水桥、福星亭、北门10个居委会,调整为钟鼓楼、庐境园、马铺前、塔水桥、福星亭、北门、螺子山7个社区居委会。2003年,成立街道共建城市社区工作协调小组,深化市、区直单位挂点帮扶社区共建工作,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由原来的十几平方米增加到350平方米以上,各社区均建立了居务公开栏、宣传栏和社区阅览室。
  2004~2007年,各社区围绕“突出特色、形式多样”的目标,以“构建和谐社区”为总体思路,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社区,实现了“一居一特”,创建各自的特色品牌,社区建设都取得新进展。2008年,社区工作再创佳绩,在5个社区荣获全国先进的基础上,北门社区荣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被推荐参加全国文明社区的评选。2009年,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继续抓好北门社区、马铺前社区、钟鼓楼社区、庐境园社区综合示范点建设,树立标榜,努力提升社区品牌意识。
  2010年,由北门社区分出部分居民小组成立真君山社区,街道共辖8个社区居委会(钟鼓楼、庐境园、马铺前、塔水桥、福星亭、北门、螺子山和真君山社区居委会)。2011年,各社区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化共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各共建单位大力支持、倾囊相助,找资金、找项目,共建单位到账帮扶资金65.5万元。各社区根据自身特点,围绕社区特色大力开展各类服务活动。2012年7月,街道专门聘请首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社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街道、社区统一的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实施社区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通过多渠道采集信息录入电脑,做到底数清、台账明、资料全,实现了数据共享、信息共用的动态管理模式,提升了为民服务效能,真正成为社区工作的好帮手、街道工作的好参谋,全力打造数字型社区。
  北门社区
  北门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1年1月,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北门居委会。2010年,拆分为北门社区居委会和真君山社区居委会。北门社区有居民8740户,居民2.1万人;辖区面积2平方千米,东至井冈山大桥西桥口,南临大桥西路,西接吉州大道,北靠庐陵文化生态园。2003年成立社区党支部,2004年成立社区党总支,2007年成立了全市首个社区基层党委。北门社区党委设6个支部,共有275名党员,其中党员义工80名。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在大桥西路8号。
  北门社区自2005年起,打造“双拥”特色社区。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积极开展“双拥”活动。每年组织党员群众与市武警支队开展文体活动、联谊活动,欢送老兵退役仪式,关心军人的婚姻生活,为困难现役军人家属解决低保,协调驻军小孩入托、入学等问题。2010年1月,由于片区的重新划分,吉安武警支队划到真君山社区;北门社区在继续与吉安武警支队保持良好双拥关系时,转型打造“生态文化型”宜居社区。
  北门社区从成立至2012年上半年,获得了国家级荣誉3项,省级荣誉2项,市级荣誉5项,区级荣誉15项。其中,2005年荣获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2006年被省、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省、市双拥先进单位”;2007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评为“江西省十大和谐社区”,吉安市示范社区;2008年荣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荣誉称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文明办、文化部、中国文联);2009年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家体育总局颁发)。
  钟鼓楼社区
  钟鼓楼社区成立于2001年,属散居型社区。社区地处赣江之滨,东临沿江路,南至鹭洲路,西至北门路,北至韶山东路。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在道署坪7号。辖区面积1.1平方千米。2012年有15个居民小组,有居民2653户,人口8800余人。行政企事业单位30个,是中共吉安市委机关驻地。2007年7月成立了社区党委,下设4个支部,现有党员143人。
  在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辖区居民共同参与下,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服务站、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社区文化站、慈善超市、中介机构、幼儿园、京剧社和体育辅导站等一批社区服务及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了以医疗保健、管道疏通、计生服务、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为主的服务项目,开通了服务热线,组建了自愿者队伍。
  社区把加强群众体育工作,作为做好新时期精神文明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发挥辖区资源优势,积极创建文体型社区。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成立了花剑、扇子舞、腰鼓队、跳绳和健身气功等各种群众性体育队伍,开辟了露天健身场所,添置了跑步机、臂力器、健腰器等健身器材,购置了棋牌、球类等体育设施,满足社区居民健身娱乐的需要。同时,制订好文体活动计划,共举办了五届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每逢重大节假日,举办文艺晚会,丰富居民群众的业余生活。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西省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吉安市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马铺前社区
  马铺前社区成立于2001年8月,地处吉州区城区北部。东起北门街路,南至韶山中路,西至井冈山大道,北至大桥西路。辖区总面积2.56平方千米。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在井冈山大道166号。下设30个居民小组,常住居民3646户,总人口11960人,其中党员123人,行政、企事业单位16家。
  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以学习型社区为特色,建立了各种为民服务组织和文体娱乐队伍。在辖区单位、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和支持下,着力建成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引入市场理念,与马铺前社区卫生医疗站、新概念家政服务公司、甘雨亭超市、丽华美发站、北门卫生所、金秋歌舞厅、井冈山律师事务所、红太阳食府等21家单位签订了为老服务协议,为社区老人提供日托照料、护理陪伴、代购代办、配餐送餐、理发、家政等服务。同时拓展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专项服务。这些单位的参与,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注入了新生力量。
  庐境园社区
  庐境园社区成立于2001年8月,辖区范围东至北门南路、南至鹭洲中路、西至井冈山大道、北至韶山中路,面积约1.5平方千米。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在安居路2号。辖区单位有14家;2012年有25个居民小组,常住居民3293户、10866人;其中171户贫困家庭计347人,已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保障金额为66410元(含57名残疾人)。自2004年下半年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以来,已有521人退休人员转入社区管理。2007年7月10日成立了社区党委,社区党组织从几年前刚刚成立时的7名党员,扩大到现有社区党员245人。
  社区把建设“健康型社区”作为工作重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生机勃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的健康服务,社区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六位一体的健康服务。社区拥有各项便民利民设施,组建了多类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了社区综治防范网络,初步形成了一个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以健康型为特色、以义务健康咨询为服务品牌的新型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医疗服务功能齐全的优势,健全、规范健康制度,以“运动、健康、和谐”为主题,深入开展健康和谐家园创建活动。
  福星亭社区
  福星亭社区成立于2001年7月,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在长冈北路39号。辖区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2012年,有居民户3100户,总人口10080人,下设28个居民小组,党员215名。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1435人,“五好”文明家庭869户。辖区内有各类企事业单位11家、下岗职工960余人、低保户127户、特困户6户、残疾人180人。通过三年共建,在以市人大为牵头单位的13家共建单位的大力帮扶下,社区办公用房已达到281平方米(现因吉安八中、区国资委、开发商开发已被拆除,新办公用房正在筹建中,面积294平方米)。社区居委会有专职干部5名。
  社区针对“老年人多、下岗职工多、党员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为老年人献上一份爱心、送去一片深情、办好一件实事”等一系列尊老、敬老、爱老的活动。在重阳节期间,开展以敬老为主题的“四个一”活动(为一位80岁以上的老人过一个生日、举办一台文艺晚会、为企业退休人员及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一次、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塔水桥社区
  塔水桥社区1995年成立,位于院校密集地段,是文化教育的中心,以状元桥闻名于吉安市。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在北门街142号。辖区面积1.44平方千米,东临赣江之滨,南至韶山东路,西至北门街,北至大桥西路。辖区内有吉安宾馆、吉安一中、吉安师范等13个单位。辖区共有15个居民小组,居民住户2926户,总人数10386人,具有“退休人员多、下岗失业人员多、‘两劳’回籍人员多、残疾人员多、精神病患者多”等特点,是北门街道人口最复杂、最密集的社区。2007年成立了社区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有党员253名。
  社区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共驻共建,和谐共处”为宗旨,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共建为纽带,以居民满意为准则,不断加强居民自治,完善各项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在开展“党旗耀社区、三城同创建、共驻共建”为主题的社区共建活动中,辖区共建单位帮扶社区完善设施,组建社区卫生、养老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已初步形成“政府指导、群众参与、社区组织协同”的社会管理模式。2012年,经过帮扶单位大力支持,辖区有线电厂南区宿舍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一个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大广场展现在居民群众的面前,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了一个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路面平整的文化休闲活动场所。
  螺子山社区
  螺子山社区成立于2001年7月,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在宋家坊1号。辖区范围:东临赣江,南至吉新公路,西、北分别与长塘、樟山镇相邻,属典型的城乡结合型社区。辖区面积大约3.2平方千米。厂矿企业多,共有9个企事业单位和1个捕鱼村,吉州区工业园、庐陵文化生态园也坐落其中。居民居住分散,下岗职工多,社区总人口3837人,其中,居民367人,下岗职工2969人,享受低保209户358人,60岁以上老年人348人。2011年10月成立党委,共有党员105人。社区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福利救助委员会、社区治安综治委员会、社区文体科教委员会、社区医疗保健委员会、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委员会,社区妇代会等组织机构,并组建了自愿者服务队伍5支。
  针对辖区下岗职工多,社区以“创业型”特色为中心,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工作,实现社区下岗职工就业率达95%以上。紧紧围绕“创建平安和谐社区”的目标,建立起规范整洁的社区服务办公室、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社区保障服务站、计生服务站、社区居民娱乐活动室、警务室等。社区将不断加强社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力争把社区建设成为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和睦家园。
  真君山社区
  真君山社区成立于2010年1月,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在吉新大道5号。辖区范围:东至井冈山大道北,西至吉阳大道,南至吉州大道,北至吉安北大道。辖区单位有:市三医院、市技校、堆花酒业、市药监局、市人防办、市检察院、中国人寿、市武警支队、市地税局。小区有莱茵河畔、山水雅苑、水岸名都、穗华名郡、鹭洲府邸、汇鑫国际名城、江岸星城等楼盘。2012年,社区有3个党支部,居民住户1311户]人口4219人,其中,退休人员551人,下岗人员800人,党员112人,低保户125户。
  辖区内老年人和下岗人员偏多,中青年大多数出外务工,使得社区存在空巢老人居多的普遍现象。鉴于社区空巢和退休老人较多,社区与市第三人民医院举办多期义诊活动,并开展了老年人心理测试的研讨活动。社区为退休职工组建了两支跳舞队,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堆花酒厂的职工们也于2012年组建了一支年轻的跳舞队,促进了社区的温馨和谐氛围。依托社区单位较多的特点,社区以武警支队为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双拥活动,进一步促进了警民关系,2012年7月28日,社区组织辖区单位和街道领导一同到武警支队慰问官兵,加强了武警与地方单位的感情。社区有4个困难企业,下岗工人外出务工,使得社区的留守儿童较多,针对这个现象,社区于2012年“六一儿童节”携手辖区单位市地税局共同为留守儿童献上了关爱之情,联系区慈善会积极争取吉州区“留守儿童幸福家园”的公益项目,组织结对帮扶志愿者,让留守儿童获得更多的关爱。2012年,社区争取了街道综治说事室项目资金3万元建立社区的说事室,为居民提供了一方沟通的平台。
  第五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街道始终坚持把综治工作放在压倒一切工作的位置上,列入街道党政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2000年,在安全小区创建工作中,街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开展“创安”工作。采取“择优、择重、择高”的措施,狠抓典型“工程”建设。对各创建点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各小区的不同情况,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庐境园住宅区,由于硬件设施好,树立“争创一流”的指导思想,与物业管理中心和第五公安派出所紧密配合,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的“两高”目标。按照“集中精力、分段实施、步步稳扎、层层提高”的总体思路,创立了一个典型示范安全小区,并以典型促一般,以典型带一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八三四厂、市委大院等范围大,人口多,虽然硬件设施有差距,但通过努力,各项措施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达到了安全小区标准。街道在创建中先后抓了庐境园、北门医院、庐陵纺织厂、八三四厂、吉安师范、西门口住宅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区创建,将其中的一些成功做法形成经验材料,及时下发到各创建点,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街道创安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转变管理模式,由原先的只管理创建达标变为达标前后都进行管理。街道专门制订了小区动态管理办法,由街道综治委每年考核一次,对因工作不负责任、管理松散等,视情节轻重给予黄牌警告,摘牌等处理。规定连续三次检查被黄牌警告者予以摘牌,发生重大案件导致群众安全感下降的予以摘牌,取消年终综治目标管理考核的评先资格。为加强管理,成立小区管理委员会及小区调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庐境园安全小区还单独设立了一个居委会,落实楼栋长和单元长人选,确保责任到人。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安全小区的创建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共创建了安全小区35个,街道安全小区的人口覆盖面达到了65%以上,其中庐境园小区还荣获了省级安全小区的光荣称号,被列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创建示范点。
  2002年11月15日,北门街道综治委在吉安造纸厂召开了“石溪头区域治安整治工作现场协调会议”,对石溪头区域治安整治进行了部署。针对该区域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治安管理相对复杂的特点,在吉安造纸厂设立区域社区治安工作站和社区管理服务室。社区治安工作站由北门派出所明确1名干警负责该区域治安管理;社区管理服务室由螺子山社区居委会派工作人员为该区域内企业职工提供各种服务;服务室与治安工作站合署办公,固定每周一个工作日,具体工作日期提前一周公告。办公地点在造纸厂老干部活动中心,并由造纸厂提供办公用房和必要的办公设施。同时,建立区域内企业内保组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配备了1名内保人员,积极配合治安工作站干警开展治安管理工作,并组成义务巡防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治安巡防。
  2004年1月,街道综治委适时创办《综治通讯》,及时通报综治工作动态、推广典型经验、剖析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案例、普及相关法律知识、综治常识等,为辖区各单位交流工作经验搭建一个平台。《综治通讯》在辖区各单位和关心综治工作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一种指导性强、实用性突出的刊物,为开创街道综治工作新局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6年,北门街道综治办被评为“全市十佳综治办”荣誉称号。2008年,开展对重点人员(邪教人员、“两劳”回籍人员、流动人口、外籍人员)的排查工作,并建档造册。落实了片警、计生、司法、社区主任相互协作的管理帮教模式,并登记造册。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创“安全楼院”、“治安模范单位”和“安全小区”的创建活动。
  2009年,街道在原维稳联动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综治、司法、公安、信访等维稳资源,组建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办公面积由原来的一角增加至200平方米,另设有60平米和谐平安联创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内软硬件设备齐全,各类制度完善,安排了专人值班及各类事务受理台;还单独设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排查、受理和处置街道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治安隐患,及时掌握全街道社会稳定动态,为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提供参考。中心围绕建立健全以基层司法所牵头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以公安派出所牵头的治安防控机制、以综治办牵头的信息处置和工作督查机制、以综治委负责的定岗定责和责任查究机制四大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值班务勤、首问责任、交办督办、定期定人定线路巡防等各项工作制度,建立起“区—街道—社区联通、街属单位”联动的和谐平安联创工作体系,实行矛盾纠纷联合排调,社会治安联合防控,安全隐患联合治理,和谐平安联合创建,为民服务联合开展。
  2010年,开展了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并签订学校周边环境安全责任状。开展了创建“无邪教社区”“无邪教学校”活动,在学生中树立了反邪教的观念。借助“三民三增”活动和“人口普查”工作,对辖区居民进行“大走访”工作,特别是向下岗人员、经济困难、遭受过财产侵害的居民了解社情民意,并对问题进行梳理。加大了人防物防力度,建立了10人的专职巡防队。辖区范围内探头数393个、自动报警器696个,花费金额640万。
  2011年,积极开展松散型小区整治管理工作。做好以赣新公寓为示范点的小区配套设施建设、改造工作,做好了人防、物防、技防,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和赞扬。2012年,成立了6个“社区说事室”,社区说事室工作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根本,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对社区居民提出的各类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和真情的沟通进行协调、调处、劝导、提醒和宣传,及时应对,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有效预防和制止、治理违法犯罪、维护街道治安秩序,街道投入近30万元,在辖区内各生活小区、校园周边等重点部位安装22个监控探头,街道建立监控室,加强防控,以进一步提高居民公众安全感。
  第六节 劳动保障和民生工程
  2003年5月,北门街道成立劳动保障所,具体办理城镇居民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在办理过程中,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良好服务,使其享受到了政府的社保补贴和工商、税务免交工本费等优惠政策。2004年,增加小额贷款申请初审工作,为市、区两级下岗企业人员小额贷款35人次。
  2005年,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街道各社区共吸纳企业退休人员2506人。街道切实做好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等服务工作,2006年,增加社保和下岗失业人员补贴工作,当年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补贴3865人次,社保扩面为349人。2007年,增加劳动仲裁工作,调解农民工工资待遇2例,对15家单位是否有未成年人用工方面开展例行检查,当年北门街道被评为“省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达标单位”。2008年,增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为城镇居民办理医疗保险达9250人次。2009年,开展居民下乡知青返城工作,为居民办理知青返城125人次。
  2010年,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免费推荐培训工作,以培训促就业,对辖区内152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管理和服务。2011年,开展城镇居民小集体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为城镇居民办理养老保险789人次,当年北门街道被评为全区唯一一个“全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先进单位”。2012年,街道强化“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全市首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街道、社区集中办公模式,全力打造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党和政府满意、人民群众信赖的民生服务窗口,实现了社区和街道办公一体化、服务“一站式”,直接为居民群众提供失业登记、就业服务、社保补贴、小额贷款、协助工业园区招工、城镇居民医保续保、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劳动维权、服务优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20多项具体业务的服务,制作了公示牌悬挂上墙,及时公示辖区服务平面及“一站式”服务流程图,印制了各项业务告知小折页等,系统宣传各项业务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事流程等,方便群众办事阅知,真正做到不让群众“多跑路”。开设了创业指导室,举办两次免费培训班,培训人数250人次。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22560人,收集招工信息2800多条。推荐发放小额贷款770万,创街道历史新高,提前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
  第七节 社会事务
  街道民政所负责各项民政工作的落实,承办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殡葬改革、救灾助残、优待抚恤工作、老龄、福利彩票等工作。
  低保工作
  2003年开始城市低保工作,按人均每月不低于120元标准进行补差。2010年开始实行低保听证制度,在当年的城乡低保资金专项治理中,对原有的1038户低保户进行低保听证,清退了37户因家庭收入提高的低保户,对68户低保户进行了调减,调减总资金11000余元,对存在实际困难的6户低保户进行了调增,调增总资金480元。2011年8月,开始推行城市低保三级联审制度,组建由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党员干部、居民代表、低保户代表构成的30人以上的听证人员库,每次听证会人员由街道随机抽取听证人员库成员8名、社区居委会主任1名、社区居委会低保专干1名、低保义务监督员1名及街道民政所2名、区社会救助局2名,共15人组成,同意票数达到2/3以上者通过听证。2011年举办听证会4次,对129户低保新申报人员进行三级听证,其中33户未能通过听证。2012年,人均补差标准提高至370元。当年举办低保听证会9次,对226户低保新申报人员进行三级听证,其中65户未能通过听证。街道2012年低保户1386户2385人,其中常补45户、非常补1329户、特困31户,全年平均月发放低保金约54万元,新增低保户159户224人,增加资金48830元;取消194户218人,减少资金47590元。2012年底有低保户1370户,月发放低保金约53万元。
  医疗救助
  2005年,开始城市低保户医疗救助申报工作,当年救助20人,救助金额7.7万元。2006年救助12人,金额3.9万元。2007年,增加城市低保边缘户医疗救助申报工作,救助19人,发放医疗救助金6.1万元。2008年救助125人次,救助金额39.3万元。2009年,救助134人次,救助金额54.8万元。2010年救助142人次,救助金额65万元;2011年,救助151人次,救助金额100万元。2012年,救助240人次,救助金额112万元。
  老龄工作
  2009年8月,开始增加90周岁以上高龄补贴申报工作,为71位老人发放了高龄补贴。2012年7月开始增加80周岁至89周岁高龄补贴申报工作,对95位90周岁以上和747位80周岁以上90周岁以下的老人进行了认证。
  救灾救济
  2008年初,发生特大冰冻灾害,街道给低保户和困难户发放了防寒抗冻救灾物资,共计大米600余袋,食用油100壶,棉被36床,棉衣15件;同年,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组织居民开展各类抗震救灾募捐活动,共筹集捐款3万余元,街道机关干部职工组织捐款上万元,冬衣裤20套。2010年发生洪涝灾害,街道给163名受灾群众发放了救灾物资,共计方便面978袋,饼干978筒,饮用水978瓶,棉被46床,保证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八节 党建
  2000~2002年,街道成立党工委委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加强党工委对党支部工作的指导,大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讲”理论学习教育,健全学习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2003年,以“树立一个好形象,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批好干部”作为组织建设重点,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提升服务质量。2004~2006年,通过开展“三凝聚”街道好班子建设、创建“学习型”机关、实施“四合一”党建工程,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2007年,积极探索“两新”中好党组织建设方式和活动方式,在社区大力发展居民、中介组织、个体工商户党员。由于企业离退休、下岗党员按属地管理,社区党员人数骤增,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北门街道党工委所属的7个社区中,北门、钟鼓楼、庐境园、福星亭、塔水桥5个社区的党员人数均已超过100人。社区党员从原来由离退休党员组成的单一结构,变为由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等各类党员组成的复合结构。社区党建工作压力增大,原有党组织力量难以完成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根据《党章》规定,当年6月,经区委批准,北门社区率先在吉州区成立首个社区党委。同年,钟鼓楼、庐境园、福星亭、塔水桥4个社区相继成立社区党委。2008年,开展社区党员义工服务活动,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冰冻雨雪灾害期间,辖区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24155.5元。2009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街道党工委积极走进联系点,指导学习实践活动,抓点带面。各党组织负责人带头动员宣讲,带头学习讨论,加强宣传,倾听民声,开展“三问”(问忧于民、问需于民、问困于民)活动,以发函给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走访招商企业等形式,收集意见建议。先后召开座谈会10余次,访谈党员群众230余人,完成调研报告10篇,较全面地掌握了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党的建设、党员干部思想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形成了一批有思路、有见地的调研报告。
  2010年,在开展“三民三增”活动中,为辖区居民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深受群众好评。大力实施“三项创建”、“四合一”党建工程,各社区党员义工服务队平均每月在辖区组织一次以上服务居民的活动。开展支援玉树灾区捐款活动,党员干部以缴纳特殊党费的形式,上缴特殊党费3830元。2011年,围绕服务发展,促进和谐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2012年,街道根据党员分布、小区结构,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城市住宅小区里建立党支部、在楼栋里设立党小组。楼栋党小组党员数在3~12名之间,党员较多的楼栋,单独组建党小组;党员太少的楼栋,由相邻楼栋联合成立党小组,街道共建立住宅小区党支部32个,楼栋党小组213个。党组织的灵活设置,有效把社区党组织延伸到每个小区、每栋楼房,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将党的工作延伸到每户居民。
  第九节 城市管理
  北门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北门街道城管成立于1998年4月。当时办公室设主任1名(副科级),副主任3名,办公室成员8名;城管中队设队长1名,成员10名,全面负责辖区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公共秩序以及市民行为规范等事项的监督、协调、管理。
  2000年4月,成立北门街道环卫所,原市环卫处人员划转18人,主要负责辖区范围内除井冈山大道、吉州大道以外的道路、小街小巷的清扫保洁、“门前三包”及板车摇铃的垃圾收集;辖区范围内的单位、门店及居民住户的垃圾(包括袋装垃圾)的收运。辖区各单位、各居委会签订了创卫工作责任书,单位庭院垃圾袋装率达98%,居民住户垃圾袋装率达90%。2001年2月,制定了《北门片区各单位城管工作考评细则》,积极推行城管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街道城管办、城管中队、街道环卫所、城管服务中心等部门的职责以及各社区居委会的城管工作职责。2002年,策应市政府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建设滨江花园城市的要求,制定了《北门街道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北门街道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考评办法》等,认真落实“门前三包”“一、三、五、六”工程(一冲、三扫、五盆花、六禁止),做好小街小巷清扫保洁和垃圾袋装工作。2003年,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年,开展了“市容环境整治月活动”。积极开展城市绿化及道路硬化工作。当年辖区单位庭院新增园林绿化面积21000平方米;硬化小巷80条,硬化面积68936平方米,硬化率达到95.7%。2004年,主要健全街道城管工作网络,建立街道城市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城管工作每月通报制度。2005年,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推进各项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及社区“四个一”创建活动。
  2006年,按照《吉安市城市容貌标准》和市城管委“六项”综合整治要求,制定《北门街道2006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07年,制定《北门街道清扫保洁服务管理工作方案》,将小街小巷清扫保洁工作和居民生活垃圾袋装工作下放到各社区,实行属地管理。2008年,配合吉安市“三城同创”,成立了北门街道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计划和方案。2009年,继续开展“三城同创”工作。
  2010年,开展“创建森林城市”活动,以辖区单位为重点,开展立体绿化建设和小街小巷、住宅小区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活动。2011年,调整了街道环境卫生服务管理具体办法,即将街道直接管理的小街小巷清扫保洁工作和居民生活垃圾袋装清运工作分解下放到各社区居委会具体管理,建立了街道城管工作人员挂点工作制度、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监督检查制度。2012年,开展“清污治乱拆违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拆除各类违章搭建物500多个,清理占用公共绿地、场地种菜面积近万平方米,清运占用公共场地、楼道堆放的杂物、建筑装修垃圾等300余车,清除垃圾广告5000余条,清理化粪池15处。街道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每位垃圾清运员购买了2份职工保险,提升了清运员的工作积极性。按照“铺平百姓门前路、点亮百姓门前灯,疏通小区下水道,连接城市绿化带”要求,加大辖区内无物业住宅小区的综合整治,先后完成柴油机厂职工宿舍、赣新公寓、白鹭园、曲轴连杆厂职工宿舍、西门口小区、市中小企业局、区百货公司、市行业协会、外贸职工宿舍、八三四厂南区职工宿舍等12处无物业管理小区的综合改造,当年底投入100万元着手改造原麻纺厂住宅小区。通过综合整治,居民住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偷盗现象减少了,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增强了。
  第十节 服务平台建设
  2000年下半年,北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实行以服务养服务,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为辖区群众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中心设有民政、城管、计生、司法、综治、劳动保障等8个服务窗口,工作人员31名,为群众提供民政、优抚、低保、助残、城市卫生管理、法律咨询、劳动就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垃圾袋装、老年服务等各项服务。中心下设7个服务站,开展家庭装修、钟点工保姆、送水、医疗保健、个体门诊、中介等多项服务。中心还定期组织社区自愿者上门义务为群众服务,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保健服务,定期开展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宣传。
  2007年7月,北门街道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审批。该项目以“一个中心,四个站点”为建设基础(一个中心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四个站点分别为福星亭社区、马铺前社区、庐境园社区、钟鼓楼社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形成覆盖全街道的社区服务体系,便于指导和协调各社区的工作,为居民群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街道及各社区服务中心建筑总面积1800平方米,其中: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四个社区服务站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99万元,资金由中央和地方配套解决。
  2008~2010年,按照社区服务三级网络建设标准,从基础设施、办公服务设备、制度建设、组织机构、服务内容等方面入手,抓好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建设,进一步规范社区劳动保障、民政、计生等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快速便捷的服务。大力实施“为民便民工程”,推进社区服务人本化。
  2011年,大力开展以“人文社区、温馨家园”为主题,全力打造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平安联创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区早教托幼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八大中心,逐步完善了创业、养老、托幼、卫生、文化、健身等社区功能。
  2012年,街道投资150余万元,在庐陵文化生态园环湖路南端庐纺小区门面打造一个总建筑面积555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面积840平方米、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中心,免费向居民开放,成为社区群众文化娱乐、团队活动、信息交流的重要阵地。中心毗邻吉安庐陵生态园,功能齐全,环境优雅。中心设有“百姓舞台”、电子阅览室、图书和报刊阅览室、舞蹈练功室、京剧社、摄影协会、诗词书法社等。2012年12月11日,市委书记王萍在视察街道文化中心时,对北门街道对接庐陵生态园建设,为居民打造一个环境高雅、功能完善、高品位的文化设施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街道搭台、协会唱戏。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在招聘管理员进行专门管理服务,向居民免费开放的同时,积极引进状元桥诗词书画社、区摄影家协会、街道老年体协拳剑队、堆花韵艺术团、庐陵钟鼓楼京剧社5个文体类社会组织进驻。各文体类社会组织以文艺骨干为核心,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为平台,积极引领、培训、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活动,参与面广,活动不断,氛围浓厚,丰富社区群众文化,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公共电子阅览室通过打造一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平台,进一步提升了辖区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阅览室摆放有4000多册图书、8台电脑,并专门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优雅的阅读环境,为居民群众提供免费、健康、便捷的网络文化服务。
  区摄影家协会组织会员、社区居民摄影爱好者深入城乡社区、古村采风,举办讲座。开辟室外摄影艺术长廊、室内摄影艺术作品展示厅,展示辖区开展“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成果和城市风光;举办古村古韵画风情摄影作品展,先后在人民广场、庐陵文化生态园、区行政中心、吉安二中、石阳小学、钓源古村巡回展出,接待了上万人次观展。在江西省第二届摄影艺术展、第五届青年艺术展中,有十余幅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状元桥诗词书画社是一个集书法、绘画、诗词等为一体的艺术社团,目前有40多位诗词书画爱好者组成。书画社立足传承与弘扬庐陵文化,通过组织社员诗词创作,挥毫泼墨,创作时代气息浓郁、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精品画力作,成功在中心举办一系列书画作品展,受到居民群众的青睐,成为人文社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堆花韵艺术团发挥文艺骨干文艺专长,在各种文体活动中宣传党的声音,让社区群众享受视听盛宴,成为社区文化表演的火车头。在2012年全区“喜迎十八大”社区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中,由堆花韵艺术团文艺骨干精心编排的节目在活动中频频亮相,并获得4个最佳节目奖。
  庐陵钟鼓楼京剧社目前有理事会理事6人,社员30余人,由吉安市民政局批准挂牌。京剧社通过吸收原吉安市京剧团成员,定期组织京剧戏迷开展活动,极大丰富了京剧戏迷爱好者及广大老年朋友的业余文化生活。
  2012年,街道累计投资150多万元,经过改扩建600平方米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实行综治、劳动保障、民政优抚、法律服务、城市管理等科室部门集中办公,并设立了社区专用窗口,实行窗口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改变了过去居民办事要往返街道与社区几趟才能办完事情的状况。与此同时,街道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充分整合资源,建设帝景湾居家养老中心、海天托幼早教中心、钟鼓楼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北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实施一个个贴近居民生活的项目、解决一件件关乎居民利益的实事,进一步提升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层次,促进了社区环境更文明、社区关系更融洽。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