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社会事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145
颗粒名称: 第七节 社会事务
分类号: D035
页数: 3
页码: 252-2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0年到2012年吉州区街道办事处中习溪桥街道的情况,介绍了社会事务,包含了低保工作,医疗救助,残疾人事业,慈善事业和双拥工作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吉安市 吉州区 习溪桥街道 社会事务

内容

街道民政所负责各项民政工作的落实,承办最低生活保障(主要指城乡低保、大病救助工作等)、救灾救济、双拥优抚、殡葬改革、助残、老龄、福彩等工作。
  低保工作
  2003年,开始开展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工作,按平均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标准进行补差。
  2004年,街道民政所成为全市低保规范化管理试点单位。建立低保对象台账,完善低保审批程序和制度。
  2005年,低保对象3000余人,每月发放低保金8万余元,全年累计发放96万元。
  2006年,共有低保户649户、1968人,每月发放低保金11万余元,特困户24户,全年累计发放120万元。
  2007年,共有低保户638户、1952人,每月低保金12万余元,特困户26户,发放资金1万余元。同时,对全街低保户享受标准普调,调增金额1.9万元。
  2008年,在进行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中,摸索出一套“低保申报、审批管理规定”及“低保民主评议制度”。根据这些制度,所有低保申请人,在经过社区低保调查小组初步审核后,都要接受听证会各方面的综合评议。听证会由社区低保评议小组、义务监督员、居民代表等人员组成,在经过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认真评议后最后确认申请对象符合低保条件,并将结果上报民政所及区民政局接受审核。当年习溪桥街道荣获“全国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年共有低保户652户、1447人,平均月发放低保金14万余元,特困户23户,发放资金0.8万元。
  2009年,有低保户668户、2296人,每月低保金15万余元,特困户35户,发放资金1万余元。
  2010年,吉州区社会救助局将全区专项治理工作放在长岗岭社区、上阳明路社区试点。5月1日至30日,在全街开展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对全街低保户进行逐户听证,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一律清退或核减,对取消及核减对象进行“三公榜”“三公开”,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全街摸底排查724户1501人,清理停保24户、39人(其中自觉申请停保18户32人),减人、降标38户27人,增人、提标2户2人,维持不变660户、1433人,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符合条件主动将他们纳入低保范围的24户27人。年末,共有低保户802户、1586人,每月低保金28余元,特困户29户,发放资金1万余元。
  2011年3月,开展低保分类提补和低保年审工作,共年审796户低保户,1599人,取消12户,新增5人,已备案承诺居委会干部人数29人,重新分类后常补对象48户,非常补对象736户。8月1日,吉州区城市低保“三级联审”现场评议会首站在习溪桥街道举行。随机抽选的街道低保听证人员库的8名代表和低保监督员,区社会救助局工作人员、街道民政所以及社区居委会书记、社区低保专干共计15名工作人员参与到此次“三级联审”现场评议。此次“三级联审”现场评议会为期一天,对全街新申报低保的37户家庭进行现场听证评议。12月,全街共有低保户979户、1741人,低保金34.69万元,特困户29户,发放资金1万余元。
  2012年3月,开展低保分类提补和低保年审工作。共完成年审户数为999户,对961户进行了提标提补,其中保留了867户,取消停发了94户。年末,共有低保户数1025户、1851人,每月低保金41.69万元,31户低保特困。
  医疗救助
  2005年,开始城市低保户医疗救助申报工作。2006年救助9人。2007年,增加城市低保边缘户医疗救助申报工作。2008年,救助患病低保对象50余人次,救助资金10万余元。2009年,为50户低保户争取大病救助,发放资金3万余元。2010年,为80户低保户争取到大病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对象7户。2011年,为78人争取到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对象3户。2012年,为380人争取到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对象11户。
  老龄工作
  2011年,对38名90岁以上老人身份核定,并为每位老人建立档案。2012年6~10月,对户口在本辖区内的80周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摸底和审核,共统计90周岁高龄老人44人,每人每月津贴100元,共计发放津贴2.64万元;80~89周岁高龄老人516人,每人每月津贴50元,共计发放津贴14.90万元。
  残疾人事业
  2005年,利用街道星光老年服务中心建立吉安市首家残疾人康复中心,并于6月2日正式揭牌使用。康复室内针对残疾人康复的要求和特点,设置图书阅览室、健身活动室、残疾儿童康复室、残疾人学校等多项功能。
  2007年,全街道7个社区均成立了社区残协,确定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残协主席,并选聘热心社区工作的残疾人作为专职委员。12月6日,召开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来自社区各方面的28位残疾人,以及关心残疾人事业的居民代表和街道残联工作者共计40名代表出席。
  2009年,新增残疾人公益性岗位6人。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康复项目调查摸底工作,发放各种残疾人辅助器具80余件。
  2010年,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已达60%,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5%。
  2012年,区残联赞助街道开展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资金2000元,成立专门残疾人运动员队伍,开展定项投篮比赛项目。
  2012年,开展“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居家托养调查摸底工作,为6名重度残疾人,争取3000元资金补助。重新选聘6名残疾人专职委员。
  慈善事业
  2005年7月27日晚,该街联合四家“慈善爱心超市”和2家商业企业在文山商业步行街举办“同在一片蓝天下”大型慈善晚会。晚会上,民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社区群众当场自发捐赠,共收到社会各界捐赠款1.28万元;现场救助贫困户、残疾人、困难学生15人。
  2006年9月12~15日,街道在步行街举办为期四天的“同在一片蓝天下”大型慈善周活动。现场接受社区群众的低保和特困救助申请、投诉、咨询近百人次,为40户贫困户募集捐款2.26万元。同年,成立全市首家街道“慈善爱心医院”,统一为低保户、残疾人、优抚对象和老年人办理、发放“爱心医疗卡”800份,相继为老年人、低保户、残疾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达600余人,建立健康档案600余份。
  2007年,全街“慈善爱心超市”发放物资200余件,受助困难户123人。
  2009年,全街“慈善爱心超市”发放物资300余件,受助困难户200余人。
  2010年,全街“慈善爱心超市”发放物资300余件,受助困难户200余人。
  2011年,街道在机关开展一次慈善募捐活动,募集资金2700元,充实到慈善基金中。
  2012年8月,街道组织一次捐资助学活动。中国电信吉安分公司、百货金店、吉信金店、天使美容院、梦舒雅、江南御景园、金晖房地产开发公司、江南御景园保育院、江南御景园绿洲物业公司共捐资11000元,资助了14名贫困学生。
  双拥工作
  2006年,是吉州区创建“双拥模范城”过标验收、命名表彰之年,全街在各社区的醒目位置统一建立9块永久性双拥宣传牌,出7期双拥黑板报,在“八一”和春节期间还分别举办双拥座谈会。
  2007年,开展“爱心献功臣”免费体检活动。为辖区20余名“六类老战士”免费体检。同年,对辖区内50多位老战士进行认证,其中24位对越反击战退役人员,18位抗美援越的老战士顺利通过上级认证。
  2011年开展军属、烈属信息采集工作,为90余位军烈属发放光荣牌。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