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社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13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社区建设
分类号: C916.2
页数: 7
页码: 225-2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0年到2012年吉州区街道办事处中文山街道社区建设的情况,介绍了2001~2002年,街道7个居委会原办公用房都没有产权,且破旧狭小到2008~2012年,九曲巷社区以引领居民终身学习为宗旨,打造“学习型社区”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吉安市 吉州区 文山街道 社区建设

内容

2001~2002年,街道7个居委会原办公用房都没有产权,且破旧狭小。2002年,将居委会调整为社区居委会,职能由原来的居民自治,逐渐向社区建设、管理、服务转变。随着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社区承担的事务和职能逐渐增多,居委会办公场所和服务平台已不能满足需求。为改变这种状况,2003年,市、区两级高位推动,全面启动社区共建工作,70多个单位、部门成立7个帮扶共建组与7个社区对口共建。通过新建、购买、置换等多种形式,多方筹资90多万元。至2006年,基本解决7个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有的社区还开辟居民、党员、退休人员活动场所,拓展为民服务平台。新村、仁山坪、九曲巷、仓口、民德巷社区都拥有办公用房产权。办公用房条件的改善,夯实社区基础建设,拓展为民服务平台。
  2006年,街道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街道制定5年文明建设规划,街道、社区都建立市民学校、科普室、文化室、图书室等。社区组建“红歌演唱队”和秧歌队,这两支队伍深入农村、辖区单位及敬老院进行公益演出。在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文明言行、服务质量四个方面突出问题上,取得了效果,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在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目标上,坚持开展学雷锋做好事,送温暖献爱心,希望工程,志愿者行动,文化科技卫生下基层,五好家庭、文明单位、军警民共建等活动。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得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逐步形成;扶正压邪、扬善惩恶、健康向上成为社会风气的主流。平安里社区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廉政文化先进社区、吉州区示范社区、组织建设先进党委、劳动保障服务先进窗口。民德巷社区、新村社区被区宣传部、文明办、民政局评为十佳文明社区。
  2009年,各社区组织开展各类文艺体育活动。街道成功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及吉州区社区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打造出平安里社区“红歌演唱团”的居民文体活动载体,受到上级领导及广大群众一致好评。民德巷社区、新村社区被老年体协评为先进示范社区;新村社区获得区文明办十佳文明社区称号。
  2010~2012年,街道冲破传统束缚,大力求新思变,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党旗引领,组织凝聚”,着力撬动社会组织力量,形成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骨干的“三社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1+8+X”社区社会组织体系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民办公助、党建引领、项目带动、服务群众、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一居一品”和“一支部一特色”新型社区形成。仁山坪红杜鹃家政服务中心为居民搭建良好的就业创业平台;仓口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文化场所;西苑健身中心组织居民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民德巷社区商业服务中心极大地繁荣一方经济,为广大商家提供贴心服务;平安里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辖区的老年人提供娱乐、看书、康复的极佳场所;新村七彩义工积极发挥正能量,开展理发、小家电维修、上门保健等各种便民服务。
  仁山坪社区
  仁山坪居委会始建于1956年。2001年,由仁山坪、宝华楼、上文山路三个居委会合并组建仁山坪社区居委会。2012年,辖区范围东自文山路,西至仁山坪路,南从中山东路起,北到人民路。辖区面积0.11平方千米,居民住户1706户,常住人口5683人,企事业单位7个,居民小组11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位于仁山巷2号,设有社区服务、社区民事调解、治安、社区民政优抚、社区计生、社区工青妇等多个工作委员会。社区曾荣获省级安全文明小区称号,先后获各类先进20余项。
  2002年,仁山坪社区成立“老年星光计划”活动室,活动场所设在仁山坪32号。该社区充分挖掘健全内部功能,努力实现“社区老年人需要什么服务,社区就能提供什么服务”的宗旨,先后投入资金进行室内装修,购买大量的健身器材、彩电、桌椅、书刊等设备和用具,使老年活动场所具备阅读学习、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生活服务四大功能。在此基础上,社区每月召开老人座谈会,社区工作者经常走访老人家庭,及时了解老人们心里在想什么,思想上和生活上需要什么,有针对性、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老年服务活动。
  2003~2005年,首轮社区共建帮扶工作开始,牵头单位吉安市物价局提供10万元购买位于仁山巷2号的4间车库,作为社区办公用房,面积为99.8平方米。帮扶工作切实解决了社区办公用房困难,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在三年的共建帮扶活动中,各单位入社区,察民情知民意解民难,为社区投入款物达10多万元。针对群众和社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帮扶单位采取捐款捐物,安置下岗职工,提供致富信息等措施,积极开展各种救助活动。
  2007年,社区从退休人员中吸纳一批文艺爱好者,成立社区老年文艺队。他们排练节目、交流学习,对文艺兴趣爱好者免费进行培训。仁山坪老年文艺队成立以来,进社区、访企业,慰问贫困、残疾、孤寡老人,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送到基层,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通过文艺演出,让党的政策、方针深入人心,进一步把宣传工作走进基层引向深入。
  2008~2009年,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家庭”为载体,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宣传教育、防控、惩治和责任保障四大体系,切实降低侵财性案件发案率,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确保社区治安稳定。在社区平安建设工作中,推行社区共建,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模式。针对个别难管理的住宅楼,社区积极与社区党员、居民代表配合,协调管理。针对辖区内商业网点多、流动人口多、居住人口复杂、人员流量大等的实情,社区与驻区民警密切配合,做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定期排查,做到商住楼有人管、院落有人护、大门有人看,形成以社区服务站为核心,横到边、纵到底的群防群治网络。
  2010年,社区以打造“卫生、宜居、和谐”为目标,积极创建整脏治乱行动示范点,加强社区环境秩序整治,积极开展“整治脏乱”工作。针对巷道卫生较差的状况,组织两委班子成员、部分党员和低保人员不定期对辖区的卫生死角进行清理。进一步强化“门前四包”责任制,让群众形成讲卫生、爱卫生、护卫生的意识,防止“脏、乱、差”现象反弹,定期监督社区内“整脏治乱绿化行动”情况。通过坚持不懈地工作,社区居民环境卫生得到了较大改变。
  2011年,社区成立红杜鹃家政服务中心、社工协会、珠编协会等社会组织。通过实施“杜鹃花开映万家”项目工程,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适应从事家政服务残疾人员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根据居民需求,开设家政服务、水电维修、保洁、日常烹饪、护理、礼仪礼节等服务项目。下岗待业人员掌握专业的护工或家政服务技能,带着全新的现代家政服务员理念,走进千家万户,对接居民所需。招募和培训一批爱心志愿者,对空巢、孤寡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让更多的空巢、孤寡老人感受到现代生活品质,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2012年,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社区”,本着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目的,设立“社区居民说事室”,以开放说事、民主议事、公开评事等形式,调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社区居民经常来到“社区居民说事室”,诉说他们的烦心事。经过“说事会”成员的一番说事拉理,居民心头的疙瘩解开了。通过居民说事室,居民们的烦恼找到了倾诉,他们与社区的距离更近了。
  仓口社区
  仓口社区居委会成立于1956年,2001年7月由原仓口、豆芽井、上文山路三个居委会合并而成仓口社区。2010年3月,经区政府重新区域划分调整,原辖区范围人民路以北划为习溪桥街道管辖。社区办公场所于2011年7月由原来的人民路51号1栋2楼搬至后河西路30号1楼,实行“一站式”服务平台。2012年,社区辖区范围东起后河西路,西至文山路,南起中山东路,北至人民路。面积约0.09平方千米,辖区内有2个行政单位和6个居民小组,有居民1222户、3952人,属散居型社区。社区设有社区党建、社区服务、民事调解、治安维稳、城市管理、社区民政优抚、社区妇联、社区计生等多个工作委员会。
  仓口及周边地块由于危房较多,功能布局混乱,基础设施落后,雨污排水不畅,消防设施不配套等因素,已严重影响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为做好民生工程,自2002年以来,仓口社区一直致力于改善仓口社区的生活环境。通过社区共建单位及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逐年完善了便民巷、棉庆楼、儒林里仓口坪等小街小巷的硬化亮化工程,并综合改造天利花园无物业小区,社区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出色,社区于2010年获得吉安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先进社区荣誉。同时,仓口社区在共建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办公条件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2003年12月以市国土局为牵头的共建单位共同出资24万元,为社区解决17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人民路51号1栋2楼),并配备电话、电脑等基本办公设施。
  仓口社区立足实际,找准定位,打造文化特色社区,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按照“多方参与、服务为本、时常运作”的思路,本着“基于民需、公益为先、不拘形式、广聚资源、追求实效”的工作理念。2011年,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以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为平台,争取人民路51号1栋2楼及后河西路28号1楼两个门面约300平方米,作为社区居民文化培训和文化活动场所,打造天马艺术团和社区老年书画社两个社会组织品牌,为社区居民带来文化服务。仓口社区天马艺术团做到周有文艺表演、季有文艺互动、年有文艺赛事、节有欢歌庆典;老年诗书画社的成员利用专长,开展送春联活动、暑期青少年教育特色班及老年书画作品展等各种富有社区特色的活动,广泛凝聚社区成员,丰富了居民生活,让居民在自娱自乐中,实行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012年6月,仓口社区棚户区改造(庐陵特色街)被列为市里重点项目,面对拆迁难题,房管局成立5个私房征收组,街道社区干部不畏艰难,直接承担其中3个私房拆迁征收组任务,发扬“白+黑”“5+2”的精神,逐户上门全面细致地宣传房屋征收补偿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得到了广大征收户的理解支持,用短短3个月时间完成了直管公房486户、私房238户及8户单位自管房的拆迁任务,12月底前该项目完成工程招标并开工建设。
  平安里社区
  平安里社区居委会于2001年由原平安里社区居委会和长征路居委会(部分)合并组建而成,辖区面积0.18平方千米,东起井冈山大道、北至阳明西路、南邻中山西路、西到长冈南路。2012年,有社区居民2365户、6783人,有社区工作人员5人:居委会设主任(兼书记)1名、副主任2名、社工2名。居委会办公位于长冈南路53号。
  2002年,社区办公场所移至长冈南路34号。新办公场所上下3层,内设有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事务服务中心、社区劳动保障与创业服务站、社区警务室,实现了由事务型社区向服务型社区的转化。当年获吉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的“安全小区”称号。
  2003~2005年,社区通过共建争取了长冈南路36号门面,作为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面积160平方米。社区围绕民生工作,设立社区爱心超市,面向辖区“孤、老、残、困”群体大力开展生活救助帮扶活动。2005年,获吉州区民政局授予的“先进社区”称号。
  2006年,社区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大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获中共吉安市吉州区委授予的“全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党(总)支部”称号。社区拓展服务新领域,承接市、区老体工作的“两大转移”,4月10日成立平安里社区老年体育协会分会。协会组建9支群众文化娱乐健身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生活。辖区各类室内外活动场所达19处,面积2000余平方米。
  2007年,社区承接改制企业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于8月份成立社区党委,下辖5个支部,有党员245人。社区以党建为统领,促进社区各项事务的全面发展。2007年社区获江西省体育总局、江西省文明办授予的“江西省第五批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和吉安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授予的“2007年度全市劳动就业系统社区优秀服务窗口”称号。
  2008年,针对辖区困难党员、孤寡老人、残疾居民和留守儿童较多情况,社区发挥党员群体优势,组建各类党员义工队伍,组织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捐资助学献爱心”系列活动。先后获中共吉安市吉州区委授予的“2008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吉州区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授予的“吉安市吉州区廉政文化进社区先进单位”和吉州区老年体协授予的“吉安市吉州区老年体育工作示范社区”称号。
  2009年,平安里社区以创建“便利、温馨、舒适、和谐”人居环境为目标,大力营造“居民之家”,成为民政部的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点,社区社会捐助工作进入正规化、常态化。2009年获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授予的“第六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称号和吉州区民政局授予的“2009年度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单位”荣誉。
  2010~2012年,社区争取公益创投项目“夕阳红幸福列车”,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助残)服务中心”和“社区幼儿早(特)教服务中心”。培育“平安夕阳红老年人协会”和“阳光爱心社”两大社区社会组织,并由社会组织承接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创建“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工作模式,实现社区公益服务向组织化、正规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社区大力推进居民自治工作,增强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2012年5月,平安汽运小区进行无物业管理小区综合改造。8月,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成立。9月,小区召开业主代表大会推选出首届业委会成员,小区管理有序,治安良好。
  社区先后获得江西省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十一五”全省基层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先进社区、2010年吉州区村(居)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吉州区村(居)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吉州区2010年度社区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吉州区十佳村(社区)党组织、吉州区2011年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社区、2012年吉州区先进村(社区)党组织的称号。
  西苑社区
  1999年11月,成立西苑居委会。该居委会辖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安居工程,占地面积0.1平方千米,属典型的聚居型社区。2010年3月,原新村社区所辖库背新村650余户居民划给西苑社区管理,社区由典型的聚居型社区转化为聚散结合型社区。社区办公地址中山西路16号西苑小区内。调整后西苑社区辖区范围东起长征路,南邻阳明西路,西靠吉州大道,北至中山西路,占地面积0.5平方千米。社区下设16个居民小组,有常住居民2123户、6492人,行政企事业单位2个。2003年7月,成立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有党员36人。2012年,有党员69人,西苑社区服务站办公用房占地面积240平方米,有工作人员9人。
  社区以服务为重点,以“突出文化特色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先进文化武装头脑,不断陶冶思想情操,丰富精神生活,优化社区人际关系,提升社区文明程度,营造健康、活泼、生动、浓厚的文化氛围,全力打造文化型特色社区。2002年,建成全市首个“大家乐”舞台,该舞台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2003年,举办“十一”、元旦晚会。2004~2008年,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如庆“五一”文艺演出、街道歌咏比赛、元旦晚会、廉政专题晚会、演讲比赛、书画竞赛等。2009年8月与政法委、消防大队等部门联合举办“八一”晚会,举办多场健身体育比赛,丰富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2010年,辖区范围扩张,社区由典型的聚居型社区转化为聚散结合型社区。2011年9月,社区依托馨悦家园的欣悦球馆组建成立了文山体育爱好者协会,并在吉州区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正式注册。协会聘请了辖区单位的体育教师和喜好运动的居民共56人,组成了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凡在本社区范围内及就近健身,承认章程、愿意参加协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爱好者均可加入。协会建立了会员册和工作档案,组建了社会组织党支部,完善了管理制度。2012年社区从原来的文化型特色社区转型为文化体育健身型社区。协会现有8家体育健身俱乐部、6个社区体育团队、4个健身晨晚练辅导站及172个体育健身家庭。柔力球队、腰鼓队5次获得市、区两级比赛的名次。室内健身场馆占地2000多平方米,具备齐全的健身设施及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瑜伽馆等,室外有健身路径1条,健身广场200平方米。已基本形成生活、体育、文化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环境舒适优美的文体特色格局。
  社区也先后获得全国首批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舞台、“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社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优秀示范区,省级优秀住宅小区、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省级卫生庭院、省“十大文明社区”、江西省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点”,市“基层党建”红旗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住宅小区、安全小区、园林绿化先进小区、交通安全先进社区及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民德巷社区
  民德巷社区成立于2000年8月,由民德巷居委会和下后街居委会合并成立。2010年,把原习溪桥街道管辖的开元洲际大酒店至南湖桥划为民港巷社区管辖,属散居住社区。2012年,有居民1326户,人口4006人,党员58人。辖区面积0.33平方千米,辖区范围东起赣江,南至中山路,西起后河,北至开元洲际大酒店。
  2000~2003年,民德巷社区在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辖区居民共同参与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同时争取了星光计划项目,开辟露天健身场所,添置了跑步机、臂力器、健腰器等健身器材,满足社区居民健身娱乐的需要,使居民有一个老有所乐的场所。为社区有一个优美生活环境,社区配合政府开展下后街棚户区的拆迁改造工作,使拆迁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2004~2007年,在共建单位的大力帮扶下,购置民德巷2号101房作为办公场所,旧办公场所改造为社区居民的活动室、阅览室。2007年3月,成立社区党总支,同年9月,社区成立以滨江渔村为龙头的餐饮业新经济联合党支部。
  2008~2011年,以党建为龙头,以社区共建为纽带,以居民满意为准则,不断加强居民自治,完善各项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先后建立社区服务站、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社区文化站、慈善超市。2011年,相继在商业服务中心成立电动车协会和能人协会。两个协会为社区内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又稳定及维护了商业市场的良性发展。2011年11月,成立电动车协会党支部。
  2012年,社区把创建“商业服务中心、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创业指导服务站”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社区商铺多、流动人口多,电动车一条街位于辖区的下后街,家具一条街位于辖区的永叔路。针对社区流动人口免息贷款难的问题,2012年5月,街道和社区帮助商户在农业银行开展三户联保、免息贷款业务。同时,请吉州区人事社会保障局安排专家在社区开展创业指导培训,提升居民自我服务、自主创业水平。2012年,全省社会组织现场会在文山街道召开,社区的社会组织作为参观点之一,赢得领导的一致好评。
  新村社区
  2001年7月,原新村居委会、长征路居委会、库背居委会合并成立新村居委会。办公地点原在新村北路26号,2012年在解缙路27号。原新村居委会于1958年成立,长征路居委会于1982年成立,均属散居型居委会,库背居委会于1995年成立,属城乡结合部。该社区东起长征路,西至吉州大道,南起中山西路,北至阳明西路。下设13个居民小组,面积0.31平方千米,有3400户、10500人,辖区单位8个,社区党员90人。居委会主任兼书记1名,副主任2名。2007年,成立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2010年3月,调整区域范围,石阳路以西库背新村650余户居民划归西苑社区管理。2012年,社区东起长征路,西至石阳路,南与西苑小区东区相邻,北至阳明西路。下设10个居民小组,面积0.1平方千米,有1703户、4917人,辖区单位3个,社区党员74人。居委会主任兼书记1名,副主任3名,社会工作者2名。
  2002年,新村社区发挥辖区老干部、老红军、老劳模、老党员、老科技人员“五老”优势,在全市率先开展“五老”进社区讲传统活动。暑假期间,聘请德高望重的老红军为辖区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聘请老科技人员在社区举办科普讲座;开展“五老”与单亲孤儿、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组织“五老”开展捐款捐物扶贫帮困,建立长效机制。
  自2005年起,新村社区针对“两劳人员多、低保户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开展了“学校放假社区开学”这一新工作,与井冈山学院法学院、信息与传媒学院、护理学院建立新村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示范基地,让孩子们在暑假既受到了教育,又获得乐趣,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为了不让社区在校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失学,开展“爱心助学基金会”“春蕾行动”等救助活动,为托起明天的太阳,献出社区的一份爱心。
  2006~2007年,新村社区以构建和谐平安社区为主线,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关爱青少年成长、帮助困难居民、关心特殊群体、化解矛盾纠纷,走出了一条小社区大社会,小天地大作为的新路子,社区处处呈现出稳定、祥和、民主、文明的新局面。
  2008年,吉安遭遇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新村社区属城乡结合部,老旧房屋较多,居民受灾户严重。街道领导干部和社区干部成功排除3起冰灾隐患,妥善安置受灾户,并将救灾物资、救灾款及时发放到受灾户手中,帮助受灾居民渡过难关。
  通过三年社区共驻共建,在市交通局、市城投公司为牵头单位的10个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社区服务平台和功能得到拓展,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办公场所由70平方米增加140平方米,增设党员活动室,让党员学习、活动有阵地,社区办公服务设施明显改善。
  2011年,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打造“七彩”工作特色,社区成立“七彩”义工服务中心,中心本着“服务社区、奉献爱心”为宗旨,倡导“参与、互助、进步、奉献”的义工精神,组成了红袖章——义务巡逻队、橙玫瑰——法律援助队、黄太阳——扶贫帮困队、绿之旅——环境保护队、青之稞——家政维修队、蓝领巾——医疗保健队、紫兰香——文艺宣传队七支服务队,定期或不定期为辖区的弱势群体进行各类服务。市规划处爱心人士石义生、王秋华夫妇与贫困生黄平剑结对子帮扶,资助该生读完大学为止,小学阶段每年资助1600元,中学阶段每年资助2600元,大学阶段每年资助5000元,并签订了帮扶协议书。
  该社区2004年荣获由吉安市民政局颁发的市“二星级社区”称号;2007年荣获由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颁发的省“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江西省民政厅减灾委员会颁发的“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九曲巷社区
  九曲巷居委会始建于1955年。辖区范围东自仁山坪路,西至井冈山大道,南从中山东路起,北到人民路。辖区面积0.1平方千米,居民住户690户,常住人口2860人,居民小组5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位于人民路59号。辖区有两所全市最大的医疗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和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有吉安市房管局、建设银行产权交易所等五家市级企事业单位,有区级单位六个,有历史悠久的仁山坪公园。社区居委会设有社区服务、居民调解、民政优抚、社区计生等多个工作委员会。
  九曲巷社区居委会自创建以来,一直把社区品牌的创建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积极开展“一居一品”创建活动,促进了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优化了社区服务。自2000年以来,结合自身优势,以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为目标,按照“一居一品”的原则,该社区先后开展过帮扶型、文化型、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精心打造新形势下个性鲜明的品牌社区。
  2000~2003年,九曲巷社区以共享和谐美好生活为宗旨,打造“帮扶型社区”。坚持“凝聚多方力量、帮扶困难群众、共建和谐社会”的工作理念,大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对辖区老年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定期组织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温暖”“一帮一”“多帮一”等活动,帮助残疾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新社会救助方式,组织驻区单位和居民捐款捐物,建立爱心超市,困难群众凭“爱心便民卡”可享受免费商品。同时,建立社区联动共建机制,积极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各驻区单位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主动向社区居民开放文体、教育等设施,提供财力、物力支持,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成立老年人协会、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义务服务,在全社区营造扶贫济困、关爱老人的浓厚氛围。
  2004~2007年,九曲巷社区以弘扬先进文化为宗旨,打造“文化型社区”。坚持把区域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的重要支撑,发挥区域优势,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九曲巷社区以社区文艺体育专业干部和爱好者为主要群体,以社区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为依托,大力发展富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社区先进文化,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积极推进“文化型社区”建设。社区有腰鼓队、健身舞蹈队、京剧社等民间艺术团体,吸纳了600多名居民参加。社区把每年的3月份定为“社区文体活动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做到天天有节目,周周有活动。几年来,先后举办了鼓乐比赛、中老年健身舞蹈大赛、秧歌比赛等大型活动51场,参赛演员1000余人次。
  2008~2012年,九曲巷社区以引领居民终身学习为宗旨,打造“学习型社区”。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社区为阵地,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立了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驻区单位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参加的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订学习计划。建立健全社区各项学习制度,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习活动。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需求,逐步形成了“以学习型家庭”为点,以“学习型楼宇”为线,以“学习型小区”为面的学习网络体系。同时,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成立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所有图书免费借阅,满足居民的读书需求。九曲巷社区还成立以各楼楼长为骨干的学习委员会,把每周日下午定为“居民学习日”,开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卫生保健、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等方面的读书活动。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