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社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12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社区建设
分类号: C916.2
页数: 6
页码: 208-2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0年到2012年吉州区中永叔街道社区建设的情况,介绍了上后街社区,高峰坡社区,光明社区,吉福路社区,青石街社区和上田侯路社区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吉安市 吉州区 永叔街道 社区建设

内容

2000年,街道有水沟前、水巷、上田侯路、高峰坡、下田侯路、上后街、车站、光明、赵公堂9个居委会。2001年,撤并成为5个社区居委会,即:光明、车站、上田侯路、高峰坡和上后街社区居委会。
  2003~2005年,开展社区共建。成立街道共建城市社区工作协调小组,配合市、区直单位挂点帮扶社区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加强社区党的建设;解决社区基础设施问题;开展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抓好社区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拥军优属等各方面的工作。通过三年社区共建,为街道各社区逐步解决办公用房、办公设施等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得到进一步充实,社区的软硬件建设与服务水平达到新的高度。2005年,开展第六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2006~2008年,街道在对社区软、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的同时,指导各社区开展“创特色、呈亮点”活动。光明社区针对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口相对集中的特点,着力打造“真心助岗、孝心助老、爱心助残、热心助学”的“关爱型”社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被评为2008年度区“十佳文明社区”。高峰坡社区针对“两劳”回籍人员较多的实际,着重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努力创建“学习型”社区。车站社区党委完善党员义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继续走“奉献型”社区路子。上田侯路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平安创建活动,构建“平安型”社区。上后街社区党总支创新服务模式,做大做强社区服务业,朝“服务型”社区迈进。
  2009年5月,在光明社区推行低保听证试点,对申请低保人员进行听证投票,并于7月在五个社区全面推行低保听证制度。同时争取资金近3万元,在光明社区建立起市一级的慈善超市,筹措棉衣、被、粮、油等各类生活物质,定期、不定期为困难群众扶贫济困,当年全街累计为困难群众发放救济物品折合资金5万余元。
  2010年4月,车站社区改名为青石街社区。6月,增加吉福路社区居委会,社区数由5个增设为6个。是年,开展光明社区和吉福路社区规范化建设,规范办公场所和服务窗口设置。其中吉福路社区仅三个月即完成办公选址、内外装修等工作,于6月份顺利挂牌,成为区里新成立社区中首个投入使用的社区。上后街社区的服务中心项目进入市发改委计划,争取资金160万元。青石街社区落实新办公地点曼哈顿广场9~10号,彻底改变全区办公条件最差的地位。6个社区办公条件发生较大变化。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工作民主化,又在6个社区推出了一年两次的“社会事务民主化,社区工作群众评”恳谈会,邀请共建单位代表、居民群众代表等共聚一堂,就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展开建议评议,搭建起群众参与社区建设、评议社区工作的平台,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与工作效果。当年共为辖区居民解决卫生、治安、路灯、路面硬化、救助等问题60余件。其中高峰坡社区采纳居民代表建议,组织成立老年义务巡逻队,在街道指导下定期开展巡逻活动,小街小巷治安情况得到改善。
  2011~2012年,社区完成以居民议事厅、社区服务站和慈善超市等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建设,并通过内设图书室、残疾人康复室、警务室、志愿者协会办公室,外设文化广场、健身小道,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街道按照单位型、物业型、杂居型三种类型,以每200~300户为一个单元,将全街1.5万户划分成56个小格,并按照三级管理的形式(街道设立网格化中心,社区设立网格化分中心,下面是56个网格区),在每个网格按“一格三员”配备工作人员,即网格员、网格协管员、网格警务员,通过电话平台、QQ平台、官方微博、短信平台、网上政务平台、手机终端,摄像监控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综治、维稳、民生、救助等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快速收集、快速分解、快速处理、快速反馈。2012年,网格员上门近3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000多条,其中重要性问题800多条,已解决或已在协调解决的问题786条,答复率达到96%以上,辖区内居民投诉上访事件明显减少。
  上后街社区
  1955年,成立上后街居委会。2001年,改为社区居委会。东起沿江路,南至田侯路,西沿后河东路至中山桥,北起中山桥与沿江路相连。面积0.22平方千米,社区办公室设在沿江路220号C4~C6车库。辖区居民1387户,4135人,其中残疾人55人,有行政事业单位4家,个体工商户136户,辖区党员50人;社区居委会下设六个委员会和一个服务站,即社区福利救治委员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社区文体科教委员会、社区环卫管理委员会、社区综治委员会、社区老年体协委员会、社区创业服务站。
  2003~2005年,在社区共建创建帮扶活动中,共建单位为社区筹集28.8万元资金,购买了滨江二期C栋C4、C5、C6三间车库,面积120平方米,作办公用房。
  2005年,成立上后街社区党总支部,分别为第一党支部(居民党支部)、第二党支部(企业退休人员党支部)、第三党支部(企业下岗人员党支部)。第一党支部有党员12人,第二党支部有党员23人,第三党支部有党员15人。
  2006年4月,上后街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成立。它位于半苏桥,临水而建,风景宜人,面积80平方米。活动中心内提供象棋、围棋、军棋、扑克牌、麻将、唢呐、二胡、笛子、鼓等娱乐用品。活动中心建成以来,每天都有不少老年人主动来参加活动,并由社区牵头成立一支10多人的太极拳剑队、一支10多人的柔力球队、一支30多人的腰鼓队、一支10多人的鼓乐队。
  2007~2011年,社区成立党员义工、治安、医务等各种志愿者队伍;创办就业信息服务站、文化娱乐场所、两个老年活动中心、一个慈善爱心超市、多个便民利民服务站。社区拓展了服务范围,为扶贫帮困、便民利民、维护社会稳定、营造欢乐祥和的社区做出贡献。建立健全各种便民服务资料,开通低保、计生、救助、就业培训、就业咨询、劳动保障、家政等“一门式”服务,并改善办公和服务居民环境。
  2012年,按照区委区政府和街道提出的建设“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的要求,街道出资帮助社区办公场所室内全面装修,初步形成居民议事厅、社区服务站、慈善超市三个平台,使居民有话可以随时说,有事可以随时办,有难可以随时帮。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在开展“四城同创”及“清污治乱拆违”活动中,各共建、创建单位出资8万余元,帮扶社区做好社区建设工作。同年11月,社区与社区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下岗失业就业培训10天,培训人数达到80余人。
  高峰坡社区
  1955年,成立高峰坡居委会。2001年,更名为高峰坡社区居委会,2012年,社区共有2882户、居民共8429人。
  社区东依后河,西跨井冈山大道,南起太平桥,北至上田侯路,面积0.26平方千米。社区办公室设在高峰坡4号,境内有高峰坡路、井冈山大道(南段)、能仁巷、圣恩堂巷、侍中庙南、西巷、太平桥、上田侯路。
  2000年,成立居民党支部。
  2003年4月,吉安市发现首例输入型“非典”疑似患者。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高峰坡社区仔细排查摸底,确定该社区长期在外人数为136人,当即上门送上《致永叔街区外出人员家属的一封信》,动员外出人员为切断感染途径而尽量不返乡,并与在外人员家庭签订保证书,与辖区各单位签订责任状,确保“非典”感染途径的可控性。在防治“非典”期间,该社区共有返吉人员14人,返吉又外出人员9人,社区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督促他们每天到社区医疗点测试体温。5月6日,井冈山大道31号市房管局宿舍3楼302房刘某某突发高烧,透视发现胸部有阴影,有关部门立即对其和其家属、居住地进行隔离,并设置留观站。社区干部协助医务人员到病号家属区开展每天两次测试体温和消毒工作,并夜以继日守候在留观站,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处理生活垃圾,开展“非典”宣传,稳定街区群众情绪,最终排除了险情。高峰坡社区被评为区“抗非典”工作先进集体。
  2006年,成立党总支。同年,高峰坡社区着重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设立法律咨询受理中心,开展法律服务及青少年教育讲座,努力创建“学习型”社区。
  2007年7月,成立社区党委,下设3个支部(居民党支部、下岗职工党支部和退休职工党支部),党员173人。
  2008~2009年,社区设综合治理调解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环境管理委员会、民政优抚小组等组织机构。建立社区服务站、社区幼儿园、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及社区文化队伍。
  2010年,高峰坡社区为帮助辖区内残障人士,于6月1日成立高峰坡社区康复服务站,内设七件不同种类康复器材,帮助残障人士有效的恢复健康。是年10月1日成立高峰坡社区义务巡防队,巡防队都是由所在辖区热心居民组成,成为吉州区首个居民义务巡防队。
  2011年,由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州医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博中药有限公司主办的“废旧药盒当一元,支持环保大行动”启动仪式在高峰坡社区举行,让更多废旧药品能得到有效的回收。
  2012年,在开展“四城同创”及“清污治乱拆违”活动中,各共建单位共计出资60余万元,帮扶社区做好社区建设工作。同年10月,社区党委与相关部门多次协商争资50余万元,在社区门口的菜地上,修建一处群众休闲广场,内有文化大舞台、羽毛球场、篮球场,健身器材设施齐全,一改以往群众没有休闲场所的局面。同年,该社区获得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光明社区
  1972年,成立光明居委会。2001年8月,与赵公堂居委会合并成立光明社区。2010年6月,又分成光明社区和吉福路社区。光明社区东至石阳路及竹笋巷,西至吉州大道,南至太华路(规划路),北至中山西路,面积0.28平方千米,社区办公室地址位于光明路22号。辖区内有市水文局、市气象局、吉安四中、区法院、区社保局等事业单位10余家,居民3800余户,人口12000余人,其中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口1200余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10,占全街道低保户数和人数的39%和45%,其中残疾人300余人,占全街道残疾人数的53.8%,是吉州区非常典型的弱势群体较为集中的社区。
  2003年6月,开展第一轮三年共建工作。由吉州区法院牵头,社区共建单位共计出资二十余万元购买办公用房,改变社区无办公场所的状况。2009年,开展第二轮三年共建工作,社区争取共建单位资金改善社区办公设施。按规范化建设要求,制作新的社区招牌,更换大理石台面,配备3台液晶电脑,并向市文化局争资购买音响、阅览室书柜、书桌、办公沙发、电脑桌椅等。规范办公场所,做到“八个有”,即有办事流程、文明用语牌、办公桌椅、电脑、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桌牌,去向牌,窗口服务职能牌,办公设施配备齐全。
  2006~2011年,根据该社区的社情民意提出争创“关爱型”社区的创建目标,开展以“热心找岗、真心助残、爱心解困、孝心扶老”为主要内容的“党群心相连,手相牵,共建关爱社区”主题活动,把社区打造成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枢纽,服务社区居民的平台,关爱弱势群体的驿站。
  精心打造服务平台。在社区醒目处,制作“关爱型”社区标志性景观:“心,因为有爱亲如一脉相承;爱,何须血缘本是华夏同根”雕塑,营造社区关爱氛围。建立社区“一门式”便民服务大厅。建立健全各种便民服务资料,开通低保、计生、救助、就业培训、就业咨询、劳动保障、家政等“一门式”服务,并改善办公环境。建立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将原来的办公场地改建成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并积极与劳动保障部门、区残联和各大中院校联系,聘请专家、师傅免费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建立爱心慈善超市,由专人负责管理和发放物质,超市内购置棉衣、被、粮、油等各类生活物质,定期、不定期为困难群众扶贫济困。
  政策救助。光明社区对弱势群体开展统一摸底调查,针对不同情况建档立册,尽可能将他们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积极推进康复进社区工作,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不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免费赠药,并为10名精神病患者申请1000元的医疗救助;与街道劳动保障所联合为他们免费开办电脑、服装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共培训350人次,推荐安排就业202人次。肢体残疾人万荣根1家3口,生活困难,在学会服装职业技能后,想在家门口开一家缝纫店,社区得知情况后积极与工商局联系,对其实行“三免”,帮他办起“自强服务部”。
  党员扶助。光明社区成立“1+1”党员结对子帮扶组,在广大党员群众中开展以“我是党员我光荣,我为社区献爱心”的主题活动,为困难家庭排忧解难,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的阳光雨露和社区大家庭的温馨。当年共有107户困难家庭得到不同程度的帮扶。
  社会救助。光明社区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扶助困难家庭。该社区残疾人赵水根的儿子赵希玮以600分的高分考入南昌大学,但仅靠每月低保金维持生活的他们难以筹集学费,社区知道这件事后,动员社会各界、辖区单位及好心人纷纷捐款,并帮他申请到光彩事业资助3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光明社区通过社会及广大党员群众的捐助,为困难群众和特困学生等弱势群体捐助资金3万余元、衣物800多件,在辖区范围内营造了“以人为本、爱心相连、和谐社区、双手相牵”的浓厚氛围。2010年3月,光明社区党委副书记李雅琴代表光明社区参加江西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层先进典型报告团,赴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等地作巡回报告,就社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作宣讲报告,取得良好效果。
  2012年3月,社区按照街道3个平台建设的要求,总投资10万余元,高标准地对社区办公用房、户外设施改造,在户外建一个休闲健身广场和一个文化舞台,室内全面装修,初步形成居民议事厅、社区服务站、慈善超市三个平台,使居民有话可以随时说,有事可以随时办,有难可以随时帮。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先后接待省人大、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市政协、区委等省、市、区各级领导参观、考察,先后被评为江西省文明社区、吉安市文明社区、吉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吉福路社区
  2010年6月,将原光明社区居委会分成两个社区,新设立吉福路社区居委会,办公地点位于吉州大道52号44栋—1、2号门面,面积约0.28平方千米,处于城郊结合部,居住人口多而分散;主要有华厦新村、和馨家园、桃源盛景、阳明花园、聚德花园等住宅小区,居民3500余户、10500余人。辖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近20个,其中改制企业5个,辖区居民党员22人。
  该社区建立伊始,与共建单位充分沟通协调,争取各共建创建单位出资出力。吉州区民政局共建帮扶社区12.3万元,吉州区委统战部共建帮扶社区5.7万元,吉安市残疾人联合会、吉安市气象局、吉安市水文局、井冈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吉安市殡葬管理所、吉州区红卫垦殖场等单位共帮扶社区资金达42万余元,使该社区成为2010年新社区中建设最快最好的社区之一。
  2011年,该社区将辖区划分成9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一名网格员和1名助理员,他们负责对各网格区域存在的百姓诉求、安全隐患、矛盾排查、公共建设等问题进行摸排、上报和协调处理,实现全覆盖、全方位、零距离的动态管理和服务。设立居民议事厅,成立居民议事会,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当年收集问题、意见信息40余条,并全部得到落实与解决。设立慈善超市,社区通过市民政局创办了吉安慈善会爱心超市,募集社会各界的捐助。组建了一支夜间义务巡防队,每周一、三、五晚上对辖区进行治安巡防,有效维护了社会治安,并且为民办实事好事40余件,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2年年初,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社区建设近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组建了腰鼓队、舞蹈队、科普队,健身队和柔力球队等队伍,开展了多场喜闻乐见的群众文体活动——元旦文艺晚会、“五一”劳动节、庆祝“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日、“八一”建军节双拥文化活动、喜迎党的十八大街道专场文艺晚会等,丰富了居民精神生活。
  2012年,吉福路社区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减灾工作制度建设、预案制定和演练、减灾设施和避难场所建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和社区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断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社区居民的避灾自救能力,形成全员参与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浓厚氛围。该社区自成立以来未发生一起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居民对社区减灾状况非常满意。12月,该社区获得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颁发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青石街社区
  青石街社区居委会前身为车站社区居委会,2010年4月更名,办公地点位于恒鹏曼哈顿广场10号楼6~8号门面。社区东起井冈山大道,西至石阳路,南临吉福路,北连中山西路,总面积约0.27平方千米,辖区居民3487户、11946人,行政企事业单位7家,其中大中专院校1家,居民小组15个。社区内外来流动人口多,周边环境复杂,车站背巷和青石街是小旅社和小发廊的集中地,共有小旅社31家,小发廊34家,辖区门店近300家,属于典型的散居性社区。
  2003~2005年,通过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共筹集资金50余万元,社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办公用房由原来的70.03平方米扩大到237.89平方米,配备了新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照相机和空调等现代办公设施。2003年12月,车站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唐冬英荣获全国志愿者先进个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她默默奉献,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得到辖区群众的普遍赞誉,社区居民给了她一个雅号——小巷总理。
  2006年,车站社区成立全市首个志愿者协会,先后组建各类志愿者服务队10支2686人。协会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宗旨,针对社区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党员义工服务队成立后,在时政宣教、城市卫生、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困难帮护等方面开展了各类服务活动。每年春节期间,社区党员义工服务队走访慰问辖区困难家庭,为他们送上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并带上节日的祝福和温暖;每年“五一”前夕,党员义工服务队为长途汽车站候车大厅进行义务大扫除活动,以干净整洁的环境迎接“五一”,受到过往群众的称赞。社区医疗志愿者刘林国,身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院长,不辞辛劳,一心想着居民群众,定期不定期入户上门,把健康和服务带到居民家中。
  2007~2010年,社区以创建“奉献型”社区为目标,成立了社区党委,下设四个支部(居民党支部、退休党支部、下岗职工党支部和博爱医院党支部),有党员124人。社区内有社区服务站、劳动保障工作站、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文体科教委员会、社区环境管理委员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计划生育管理委员会、市民学校、关工委、老年协会、党员义工服务站和青少年维权站等组织。社区经常组织志愿者、义工在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2011年,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社区按照单位型、物业型、杂居型三种类型,将社区划分成9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街道网格员和1名社区网格员,每周二、五上门登记住户信息,了解住户的诉求和意见建议,并对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快速收集、快速分解、快速处理、快速反馈。2012年,网格员上门近5000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60多条,已解决或已在协调解决的问题345条,答复率达到96%以上,辖区内居民投诉上访事件明显减少。
  2012年,社区按照街道3个平台建设的要求,对社区办公用房进行了全面装修,形成了居民议事厅、社区服务站、慈善超市3个平台,使居民有话可以随时说,有事可以随时办,有难可以随时帮。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该社区先后获省级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井冈山之星双文明居委会、民政工作先进单位、二星级居委会、一级居委会,区工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社区志愿者协会井冈山医专爱心社被评为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
  上田侯路社区
  2001年7月由水沟前、上田侯路、水巷3个社区合并成立,办公地点位于田侯路商住楼A栋一单元202室。辖区面积0.23平方千米。2012年有居民小组8个、1756户、人口5116人。辖区内有吉安市公路局、吉安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吉安市公路职工学校、吉安军分区、吉州区永叔信用社等单位。2006年,社区成立上田侯路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委员会,2012年共有党员70名。
  社区开展“党旗耀社区,三城同创建”活动,加强与共建和驻区单位的联系。2003~2007年,吉安市公路局、吉安军分区、吉安建筑设计院、吉州区人大、吉州区政法委、吉州区房改办、吉安五中、吉州区项目办等8家共建帮扶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各项事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网络,服务网点遍布社区的各个角落:上田侯路社区医疗站、社区利群家电服务部、社区商店、社区中介所、社区幼儿园、社区自行车摩托车修理服务部、社区摄影服务部、社区电脑服务部等,为居民就医、家电维修、购物、幼儿入托等提供便利。社区办公用房陈旧狭小,共建帮扶工作组就多次召开协调会,纷纷出资购置社区新办公用房,共筹集资金14.79万元,购置面积139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改善社区办公条件。
  2008~2011年,共建单位吉安市公路局、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职工学校、吉安军分区、吉安建筑设计院、市人寿保险公司继续与社区开展共建活动,共筹集经费13.84万元,支持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并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对社区困难群众进行帮扶,帮扶资金共计2.25万元。2012年,吉州区发改委、区房改办、区旅游局、区科协、市公路局等驻区单位开展共建工作,共筹集帮扶经费11.5万元(费用包含电脑4台),不断强化社区的服务功能;支持并参与社区开展“清污治乱拆违”专项整治等公益活动,为群众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健康、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
  社区居委会多次获得吉安市、吉州区先进社区居委会、井冈之星双文明居委会、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社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