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社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10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社区建设
分类号: C916.2
页数: 6
页码: 188-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0年到2012年古南镇街道中社区建设的情况,介绍了火头门社区,太平桥社区,古南镇社区,桃树下社区,红声社区,城南社区以及钵盂山社区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吉安市 吉州区 古南镇街道 社区建设

内容

2002年以前,街道各社区办公条件极其简陋,工作仅限于表面的日常服务,服务水平和层次较低。2002年,街道在各社区开展以服务社会,满足社区居民群众需求为主题的创建星级社区活动。各社区不断争创社区特色,采取强化学习,提高队伍素质;人人参与,营造创建氛围;注重服务、健全长效机制等措施,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创建活动,社区居民公共意识、互助意识、慈善意识、团结意识有所提高,形成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2003~2006年,开展第一轮三年社区共建工作,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达到200余平方米,办公条件、设施得到改善,社区服务水平得到提高。2006年5月,街道自筹资金成立“古南镇街道慈善爱心超市”。各社区也相继设立慈善爱心超市。慈善爱心超市经营总面积达到1000余平方米,采取“政府搭台,社区承办,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新型模式,主要承担社会各界经常性捐赠款物的接收工作,并将捐赠物品无偿发放给社区特困人员。慈善爱心超市的运作方式主要为每年端午、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社区困难人员可凭社区所发的“慈善爱心超市购物券”(有50元、20元、10元面值)到社区慈善爱心超市领取所需的生活用品;社区困难人员突发困难事件,凭社区所发的“慈善爱心超市购物券”在社区慈善爱心超市领取所需的生活用品;社区制作爱心积分卡,困难群众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获取积分,用积分可到慈善爱心超市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2007年,街道以创建“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为目标,加大投入,提高社区硬件水平、改善社区办公环境。各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跃升到600平方米,新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200平方米并投入150万元进行装修和添置设备。社区服务平台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太平桥社区于2008年通过全市城市社区综合示范点验收,并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至2012年,街道、社区共获得全国劳动保障优质服务窗口、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国家级奖项四项,全省低保工作先进街道等省级奖项7项。
  保太巷社区
  1954年成立保太巷居民委员会。2001年8月,原永固巷居委会并入保太巷居委会,11月正式更名为保太巷社区居委会,于保太巷9号公房内办公,T作人员4人。2003年5月,社区搬至乾明巷26号办公。2005年5月,社区搬至永叔路103号(原饲料公司办公楼)办公。2007年10月,因城市建设需要,办公用房拆迁,搬至南刘家巷90号两个门面房内办公。2009年,因门面转租,社区搬回至保太巷9号办公,工作人员增为8人。2010年7月,古南花园安置房建成,搬至上永叔路89号5栋2楼办公,面积180平方米。2010年8月,原上永叔路社区整体划入保太巷社区。
  该社区东起滨江路,西临后河东路,北枕F田侯路,南至大巷口路,辖区面积0.4平方千米,属新旧城区结合型社区。辖区内有15家企事业单位及大巷口菜市场,1个物业小区(古南花园),10个居民小组,总住户3378户,人口11096人,党员118名。2009年,成立社区党委,下设三个支部。
  针对辖区人口密集,特别是老年人较多的现状,社区围绕创建“居家养老服务型社区”的目标,租用火头门社区安置房创办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中心设有活动区、阅览区、用餐区、休息区。文体活动中心由60余名老年人组建红歌队、书画队、健身队3支活动队伍。同时,社区通过不断整合资源、多方筹措资金,累计打造3000多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所供老年人行拳、舞剑、跳舞等健身活动。社区先后获得“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老年体育工作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2012年5月,街道集中启动7个社区建设重大项目
  小区业主投票选举业主委员会
  火头门社区
  2001年7月,由原火头门居委会和地母堂居委会合并组建。2003年,第一轮共驻共建,市审计局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区农工部、区办证中心、区蔬菜办、古南一小等六家共建单位联合出资,购买原大巷口10号124平方米门面房给社区做办公服务用房。2007年6月,成立火头门社区党委,下设三个党支部。2008年,由于城市改造拆迁,古南花苑开发商就地安置200平方米临街二楼门面房给社区办公。2010年,滨江四期开发拆迁,按原面积就地安置200平方米办公用房,同时滨江六合盛世开发商向社区无偿提供150平方米办公用房,加上原地母堂居委会自主产权房245平方米,社区办公及服务设施用房总面积达600平方米,办公地址位于跃进路46号(鹭洲观澜小区内)。2011年,第二轮“党旗耀社区”共驻共建活动,市审计局出资15万元、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资10万元,共25万元用于社区办公用房装修,使社区办公条件得到改善。
  该社区位于古南镇街道中心,东至上永叔路(赣江边),南至复兴东路,西至跃进路,北至大巷口,面积约0.6平方千米,总户数2183户、6885人,其中党员162人。辖区仅有吉安三中和火力发电厂两家企事业单位,是纯居民聚居的社区。根据吉安市城市建设规划,火头门社区于2003年列入滨江四期开发范围,经过近10年的建设,辖区内的六合盛世等楼盘已成为全市知名的高标准、高质量、环境优美的高档现代化小区。
  社区围绕创建“服务型特色社区”的目标,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共建帮扶组及辖区单位的帮扶与支持,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征求社区居民在完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推选出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社区党员居民群众担任社区网格化管理员和楼栋长。2010年荣获吉安市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第一名;2010年荣获吉州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社区。
  太平桥社区
  1982年6月成立太平桥居委会。2000年8月撤市设区后,辖区内共有25家单位。其中:省直单位1家(江西省航空运动管理中心);市直单位3家(吉安市公路管理局吉安直属分局、吉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吉安市明珠电力实业公司);区直单位21家(区检察院、区二建公司、区针织内衣厂、区砖瓦厂、区菜科所、区林业苗圃、区食品公司、区燃料公司、区粮油食品厂、区机床厂、区电缆公司、禾埠信用社、区东风木器厂、区东方红木器厂、区棉染织厂、华忆中等专业学校、古南二小、太平桥加油站、城南加油站、钢材市场、香江家居建材市场)。居委会办公用房为临时搭建的简易平房约30平方米,工作人员2人。2001年8月,由原太平桥居委会和原钵盂山居委会的部分居民(有68户、263人)合并为太平桥社区,工作人员3人。2002年8月28日举行撤市设区后吉州区第一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2003年7月,在省市区共9个帮扶单位的帮助下,社区购买了12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太平桥2栋2单元101室、102室),工作人员为4人。2004年6月,又在社区共建工作组的大力帮扶下,购买248平方米办公用房(原创天售楼部2楼西面),社区房屋所有权累计达到380平方米。2007年6月,成立社区党委,党委下设五个支部。是年8月,社区与创天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面积为356平方米赠予合同(原创天售楼部二楼东面),办公面积累计达到700余平方米。2008年2月,社区工作人员调整为7人。2010年8月,因区划调整,辖区行政企事业单位5家(吉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吉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吉州区检察院、吉州区燃料公司、吉州区二建公司)。2011年10月,以180万元与创天公司签订了面积为600平方米的购房合同(原创天售楼部一楼)。
  该社区东临吉安三中,南至复兴路以北,西邻吉州大道以东,北靠太华路以南,辖区面积0.6平方千米,总户数2565户,7568人,有11个居民小组,直管党员116人。
  这里是老工业区,随着国企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及下岗人员大量涌入社区。针对这种现状,社区围绕创建“创业服务型”社区的特色定位,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拓展服务功能:创办全市首家社区百帮服务中心——“生活110”;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创办吉安市阳光职业培训中心;兴办社区托老服务中心;成立吉安市首家社区建设理事会;建立并完善社区慈善爱心超市的捐赠和救助服务体系;建立社区网页,搭建为民服务的网络平台。
  十二年来,社区以党建为龙头,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综合社区示范点为目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核心作用,社区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2000年12月24日,江西省第三次城区基层组织工作流动现场会在吉州区召开,与会人员一行莅临太平桥社区居委会参观。通过整合社区资源,该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用房达1500平方米,室外文体活动场所达3000平方米,并完善社区党校、居家养老服务站、再就业培训中心、老年活动室、康复中心等基础设施。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发展迅速,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社区文化休闲广场、社区医疗保健站、社区幼儿园、社区老年服务站、社区超市、社区饮食等服务网点遍布居民小区。
  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劳动保障优质服务窗口、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社区等荣誉称号。社区党委书记廖玉秀同志先后获得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再就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当选江西省第十二届、十三届党代表,当选吉安市第二届、第三届党代表。
  古南镇社区
  该社区位于古南镇街道的中心,东至赣江河堤,南至皮件厂,西至后河东路,北至复兴路,是吉安市老工业区。辖区面积为0.4平方千米,3家企业单位,总户数1320户、4188人,其中党员75名、下岗失业人员1060人、老年人726人,于2006年成立党总支。吉安城市地标“古南塔”坐落于辖区的最东侧。2000年,古南镇社区办公地址位于跃进路36号(原地区食品公司旁边),办公用房使用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工作人员3名。2003年开始,经过两轮共驻共建,办公用房使用面积不断扩大。2012年,办公用房面积达600平方米,社区工作人员6人。
  该社区围绕创建“综合服务”型社区的目标,针对辖区退休人员不断增多的现状,按照市区两级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要求,积极搭建离退休人员活动平台,建成面积300平方米,设备齐全的社区退休人员活动中心。为方便群众办事,建成300余平方米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便民利民工作制度,把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办理期限、政策依据、工作职责及街道、区投诉中心的监督电话等在办公场所上墙公示,实行“一门式”办公,扎实开展“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帮民活动。社区充分发挥党员义工的作用,50名注册党员义工,共开展服务活动120余次,为广大居民提供服务近千次。2010年,针对辖区留守儿童多,古南镇社区打造了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社区家园,让留守儿童能在社区家园里学到唱歌、跳舞、朗诵、画画等技能,培养他们健康心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桃树下社区
  1982年6月成立桃树下居委会,面积为0.3平方千米。居民区分为6个居民小组,辖区单位有6个市属单位(市委党校、市轮胎翻新厂、市金属材料公司、市汽车报废市场、市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市钢材市场)、4个区属单位(城南工商分局、江西电线电缆总厂、区油脂厂、102粮库)、2个县属单位(吉安县农机厂、吉安县建筑公司)及1个农贸市场(赣江大桥桥下市场)。
  2001年11月,桃树下居委会更名为桃树下社区居委会。
  2002年11月,因赣江河堤改造,社区搬迁到赣江大桥桥下市场办公,面积为40平方米,工作人员4人。社区辖区户数为1010户、3098人,其中居民区为219户、763人。
  2003年11月,在社区共建单位的帮助下,搬迁至跃进路36号办公,面积240平方米。
  2008年8月,第二轮共驻共建,由辖区单位江西电线电缆总厂提供跃进路11号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
  2009年,社区工作人员增至6人。2010年,由于区划调整,辖区范围为东临跃进路,南靠吉安市中专技校,西接后河东路,北至复兴桥,面积为0.6平方千米。社区总户数2802户,8616人。辖区单位为吉安市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吉安县农机厂、城南工商分局、江西电线电缆总厂、吉安市设备安装公司、吉安市预制构件公司。
  2012年,社区通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从1982年成立初期的40多个平方米,增至500平方米,室内文体活动场所1100平方米,露天活动场所3000平方米。
  是年,如意苑被列为吉州区无物业管理小区综合改造项目试点,政府投入55.8万元,改善小区环境、完善各项设施,成立业主委员会,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并对辖区进行网格化管理,为群众创造更加舒适、整洁、文明、安全的居住环境。
  在街道领导的支持帮助下,社区筹措资金50余万元,建成1000平方米的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中心。
  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室、健身室、文化舞台、文体活动室、棋牌室、日间照料休息室、医疗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就餐室、慈善爱心超市等为一体,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为一些空巢、独居老人的生活提供休闲、健身、医疗、就餐、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
  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文化舞台,添置灯光音响等设施,图书室添置新书千余册,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新置电脑12台,有乒乓球桌2张和羽毛球场地,为居民提供读书看报、健身休闲、文化娱乐、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等服务。
  红声社区
  成立于1995年6月,原名神助桥社区,2009年11月更名为红声社区。2002~2005年,在市、区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社区筹资10多万元,购买吉安机油泵厂面积400多平方米的三层办公楼作为社区办公用房。2006年10月,社区搬至红声器材厂一幢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的楼房办公,社区办公服务面积近1000平方米。内设办公服务大厅、退休人员棋牌室、会议室、市民学校、党员电教室、慈善超市等。2008年,在社区办公楼开办“1+1”电脑培训学校,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成立社区残疾人协会,组建社区残疾人党员义工、志愿者服务队。2009年,社区新增400余平方米的集图书阅览、棋牌、文艺表演、健身、书画为一体的社区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党员活动中心,新增800余平方米的社区托老院。2010~2012年,社区办公和服务面积扩大为2000平方米,社区全面实行自动化办公,有电脑9台、触摸屏、打印和复印一体机、远程教育设备、电子显示屏、数码照相机、空调等该社区地处吉州区最南端城乡结合部,东临赣江边,南靠吉州区与吉安县交界处,西接禾埠乡神岗山村委会,北至市委党校。辖区面积约0.8平方千米,有9个企事业单位,居民2132户、7456人。其中下岗职工2321人、留守儿童300余名、贫困人口700余人,约占总人口的44%,属典型的老工业区。2007年6月,成立红声社区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有党员439人。
  社区自组建以来,以创建“服务型”社区为目标,切实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拓展服务功能,积极开展特色社区服务。创新特色支部,丰富活动,凝聚人心。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成立社区建设理事会。建立市区活动面积最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最好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构建亲情沟通平台,开展“一米阳光暖心田”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创投项目工作。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社
  区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养老的愿望,为社区子女们解除后顾之忧。兴办社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开展温暖人心的扶残助残活动。创办市区首家党员电教活动中心,鼓励下岗党员自主创业。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设立防灾减灾活动中心,强化防灾抗灾基础,提高减灾救灾能力。建立并完善社区慈善爱心超市的捐赠和救助服务体系。
  十二年来,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十一五”期间全省基层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先进社区、“全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市“双文明居委会”、市区“党员电教示范点”、市区“劳动保障示范点”、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
  城南社区
  成立于2010年3月。2011年开始,在市城建局、市接待办、吉安城南车站等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社区硬件水平大力提升,陆续建成电教室、警务室、健身房、图书阅览室、再就业培训中心、老年活动室、残疾人康复中心等便民场所。2012年,随着城市建设中心的南移,市体育馆、市图书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广场等一批重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辖区建成并启用。
  该社区办公地址位于井冈山大道2号,东至后河西路及105国道,西至吉洲大道,南至禾埠桥,北到复兴路一线,面积为3.25平方千米。辖1771户、6516人、10个居民小组,社区工作人员4名。辖区单位有1个市属单位(市规划建设局),3个区属单位(吉州区蔬菜科学研究所、城南车站、吉州区林业苗圃)。
  社区围绕打造“活力型”社区的目标,从居民的所需、所想、所求、所盼出发,积极调整思路,充分利用社区各种活动设施齐全的优势,开展群众文化、体育、科普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依托社区“妇女之家”,开展创业就业、教育培训、家庭教育、家政信息、婚姻家庭、帮扶救助等活动,组织居民进行市民教育、文明楼院、五好家庭的创建评选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在辖区富豪阳光小区开展创新社区管理试点,成立业主委员会,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并对辖区进行网格化管理,为群众创造更加舒适、整洁、文明、安全的居住环境。
  钵盂山社区
  于2010年3月开始筹建,7月正式开展社区服务,办公地址位于钵孟山1号(江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门口)。工作人员有3人。社区位于禾埠乡和曲濑镇交界处,面积0.2平方千米,管辖范围为机床厂居民区、禾埠养猪场居民区、电缆厂居民区和钵盂山居民区,有江西杰克机床有限公司和江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总户数426户,总人口1669人。
  社区通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对办公用房改造装修,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从2010年的20多个平方米扩大到2012年的700平方米。为居民区修建进村道路200米,修建巷道300余平方米,改建公厕1座,解决居民普遍反映的行路难、上厕难问题。在机床厂居民区投资17万元安装路灯34盏。2011年,通过吉州区发改委帮扶,争取区内药店捐赠的方式,成立“爱心药品超市”,第一批生活常用药于当年3月上架,药品包括数十个种类。居民凭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即可免费领取,“买药难”这一居民生活难题得以顺利解决。2012年,社区积极配合做好赣江西堤除险加固周边棚户区改造工程,为拆迁户改建临时过渡安置房22套。
  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居民开展医疗服务活动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