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樟山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07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樟山镇
分类号: K295.63
页数: 16
页码: 132-147
摘要: 本章记述了2000年—2012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经济发展情况。
关键词: 经济 樟山镇 吉州区

内容

樟山镇位于吉安市北郊,赣江西岸,镇政府距离市中心10千米,所处地理位置为北纬27º10′、东经115º02′。东临赣江,东北与吉水县金滩镇和黄桥镇毗邻,西与吉州区长塘镇交界,南与吉州区工业园接壤。朱北公路穿境而过,吉州区西四乡联网公路沟通了樟山镇与长塘镇,镇区内交通四通八达,为全镇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便利。
  2000~2001年,围绕“保稳定、促增长、抓发展、强实力”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以“三农”发展、经济增长为中心,突出社会稳定、计划生育、招商引资三个重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果显著。2000年大力推行综合型农业新技术和优质高效农作物新品种,全镇粮食生产稳步提高。2001年对镇村公路进行改造和维修,夯实了农村道路交通基础。
  2002~2006年,围绕樟山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2007~2010年,牢固树立发展是强镇富民第一要务的观念,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以扩大招商、加快工业发展为重点,努力培植工业、小城镇建设、特色农业三大经济增长点,做活“三篇文章”(即做好吉州区工业园大型企业、配套企业的承接文章;盘活土地资源,做好土地级差文章;做好农业产业化文章),打造“三个一”精品(一个企业群,一片小康楼,一个商贸中心),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小康樟山发展步伐。
  2011~2012年,定位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不移实施区委区政府“三城共建”的发展主战略和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总目标,紧紧围绕打造“宜居宜游宜商”的环保绿色樟山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思路,各项事业稳步推进。2012年,樟山镇被评为全区支持中心城区建设先进单位、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全区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全区防汛工作先进乡镇、全区蔬菜产业化工作先进乡镇、全区土地流转工作先进乡镇以及全区党管武装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8月17日,市政府下发《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吉州区青原区加快区重点板块开发建设的意见》,要求吉州区主攻樟山新区。10月28日,为抓好樟山新区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吉州区成立樟山新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新区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启动。
  第一节 建置与区划
  樟山镇境内明、清时期属坊廓乡,新中国成立前夕属文喆乡和三江乡,解放初属奶奶庙乡和东陂乡。1958年属奶奶庙公社。1968年属长塘公社。1972年设樟山公社。1984年改为樟山乡。1987年5月,樟山乡由吉安县划归县级吉安市管辖。1997年撤乡建镇。2000年8月,县级吉安市改为吉州区,樟山镇由吉州区管辖。镇人民政府机关驻樟山村,镇政府下设人民武装部、政府办公室、民政所、司法所、农技站、经管站、企业办、财政所、计生站、林业工作站、土地管理所、公安派出所、畜牧兽医站等部门。2009年着手建设镇政府新办公大楼,该大楼于2012年年底竣工,镇属各单位部门搬至新办公楼办公。至2012年,樟山镇辖15个村委会、100个自然村、144个村民小组。
  2012年,为更好地承接吉州区发展,吉州区委、区政府从樟山镇划出5.96平方千米成立樟山新区。
  第二节 人口
  以201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按要求划分16个普查区,此次普查结果显示,全镇户籍人口共计23526人。
  第三节 经济建设
  2000年以来,樟山镇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本地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协税护税,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全镇经济水平大幅提升。
  2000~2003年,全镇财政总收入逐年增长,经济呈现发展态势;2004~2005年,受气候、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有所减少;2006~2007年,全面调整经济政策,财政收入出现新增长;2008~2012年,大力发展经济,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招商引资
  2000~2006年,樟山镇先后成功引进吉安市金林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吉祥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南健实业有限公司、吉安市嘉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龙腾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都得利轮胎实业有限公司、龙源改性树脂厂及汽车驾驶技术培训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
  2007年,区定樟山镇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为3000万元。全年签订引资合同的有吉安市龙海机动车驾驶技术培训有限公司、吉安沃克科技有限公司、吉安龙源改性树脂公司、吉安市龙飞实业有限公司、吉安市金鑫化工有限公司。这五家企业总投资3800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008年签约亿元项目1个(浙江红狮集团水泥生产项目)。在做好项目引进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为已落户企业做好建设规划,挂牌请示、土地出让报批手续,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9年,以工业园为依托,搭建工业发展平台,加快企业集聚效应,形成以省级龙头企业——金林粮油为代表的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全镇产业化的进程。向上争取优惠政策,扶持龙腾物流等企业实现效益税收大幅增长。由外商投资3500万元的龙海驾校基本建成,占地面积5.79公顷,年培训学员5000名。
  2010年,引进两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园,即吉安市金冠食品有限公司、吉安市吉州天阳混凝土有限公司。农业项目也有一定收获,与吉安市思倍得畜牧有限公司签约在东水栽种“井冈蜜柚”200公顷,种植基地租地工作有序开展;引进吉安市远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发展蘑菇生产基地;引进新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大江边村租地6.67公顷发展大棚蔬菜。同时,加大对引进项目的帮扶力度,国家一级驾校——吉安市龙海驾校技术培训有限公司已在9月正式营业;加大金林、南健粮油食品企业等优势企业提档升级,帮助他们通过技改扩建、招商引资等方式扩大再生产,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塑造集群品牌。
  2011年,以市级示范镇为契机,利用紧邻工业园优势,加强对接,承接园区产业配套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签约工业项目金盛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工业项目金冠食品项目和龙腾标准厂房项目;远山农业产业项目投资500万元兴建菌菇农业种植基地;意向签约项目1个,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近20亿元的旅游度假生态园项目;在谈项目1个——美资企业普思电子计划投资5亿元项目,同时加大对天阳混凝土有限公司、龙海驾校等企业帮扶力度。
  2012年,镇主要领导赴杭州、深圳、义乌等地招商,签约亿元项目1个——吉安绿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围绕“新兴电子城”引进江西合力泰微电子有限公司(预计投资10亿元)落户工业园区,围绕“现代商贸城”引进吉州东兴贸易公司(物流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围绕“工业招商”引进江西科华建材有限公司落户牢石村。
  化解乡村垫缴农业两税债务
  2012年,樟山镇坚持严格审查、明晰债权债务、稳妥处理的原则,开展化解垫交农业两税债务工作。将在2005年全省免除农业税前,乡村干部、镇、村组织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收缴任务,替农民垫交的农业两税而形成的债务纳入本次清理范围,共化解乡村垫缴农业两税6214.3万元,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向上争资
  2000年起,合理利用各项政策,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2011年向上争资计1755.28万元。2012年向上争资6500万元。
  土地流转
  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樟山镇积极指导各村委会推进土地流转工作。2012年,樟山镇共流转土地46.7公顷,用于蔬菜基地建设。
  第四节 美丽乡村
  新农村建设
  2006年开始启动新农村建设,截至2012年已建设新农村点26个,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004年投入140多万元进行农田水利建设。2005年,全镇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公路。2008年10月开始实施土地整理工程,整个工程涉及7个村委会45个村小组,面积1000公顷,占全镇耕地面积1784.73公顷的56%,占全区同期土地整理面积的近70%,工程之大在樟山镇农业发展史上乃至吉州区农业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建设成一大批“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的标准化农田,完成:斗渠11.1千米,农渠3.4千米,斗排29千米,农排49千米,田间道6.6千米,生产道32.7千米,植树6000余棵,土方60万,筑田埂8万。1000公顷土地整理项目,改善了农业耕作条件。水利建设重点抓好桐江、赣江临村防洪工程、鸽山水库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田间渠系改造和配套工程建设项目。
  农业产业化
  2000年,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水稻。2002年,建成以东水村为主的番薯生产基地,以大东边、桥头为主的优质稻良种生产基地。2004年,在曲沙、官垅、樟山、桥头等村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2008年,松子产业协会制定了该产业发展规划和种子质量标准。形成“优质稻、花卉苗木、畜禽、松子、无公害蔬菜”五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培育金林粮油、南健食品等市级农业产品龙头企业。引进推广早、晚稻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继续抓好全镇早晚水稻轻型抛秧高产栽培,推广保温设施栽培,大棚蔬菜育苗栽培,培育文石无公害包菜基地53.33公顷。积极引导农户与落户樟山的企业对接,与金林粮油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形式,扶持农业产业化,达到兴企富民的目的。把好农作物病虫防治关,做到预测准确,预报及时,各个时期的防效均在允许范围内,根据不同的土壤肥力和作物对肥分的需要,实施了配方施肥,配方施肥面积400公顷,推广叶面施肥面积1466.67公顷。
  一村一品
  积极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培育壮大东水村井冈蜜柚基地、曲沙村蘑菇生产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长亭上村的餐饮服务基地、大江边蔬菜基地、泸田村的松子集散基地。泸田村松子经营基地在2011年的基础上再做大做强,年产值突破500万元,带动农户200多户;文石村柑橘种植基地,再扩大种植面积,带动农户100多户。
  大江边蔬菜基地是由江西新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集科技示范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该公司是新干县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论证,以生产名、特、优蔬菜为主,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养殖。2011年10月,公司与樟山大江边村签订了46.67公顷的土地租赁协议,正式落户樟山镇,公司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于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建设,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该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年产绿色蔬菜260万千克,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同时还可解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余人。
  小城镇建设
  樟山镇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是,把樟山镇区打造成吉安中心城区的卫星城镇。
  樟山镇镇区从1994年开始建农贸市场,占地2500平方米,有60个门面。1999年建有小城镇一条街,有商住两用3层至4层楼房40栋。
  2005年完成2005~2020年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的现代小城镇。
  2007年开始启动农民自建房项目,完成征地13.33公顷,报批国有土地6.66公顷,平整土地6.66公顷。有38户农户通过公开竞价取得小城镇建房权。当年全面完成排水、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小城镇扩建,又陆续建有商住两用楼(4层至5层楼)约80栋。同时启动了小城镇路网建设,兴修规划一路、二路、三路,总长1299.8米,全部路网总投资达800余万元,其中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50万元。
  2009年,坚持“以农稳镇、以工强镇、以商活镇、以民建镇”的小城镇发展策略,不断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当年完成1000米道路建设,并铺设彩色人行道板600米;3000米城区自来水供水管道铺设基本到位;1300米排水排污管道已投入使用;实施小城镇“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达7000平方米。已开工建农民商住房33栋,其中竣工13栋,竣工面积达7200平方米。
  2010年,樟山镇被列为全市示范镇建设重点乡镇,小城镇建设面积43.5公顷,小城镇镇区人口5000余人,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2011年,投资900万元的樟山镇综合服务大楼动工建设,该大楼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建筑面积4057平方米,楼高5层半,2012年年底竣工。大楼前面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广场(金牛广场)预计投资600万元,将于2013年6月底前完工。为策应樟山新区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区,在镇政府行政中心综合服务大楼南边拟投资1亿元开发一个占地面积10公顷的生态居住小区。前期4.7公顷国有土地已完成土地的征用和三通一平。
  2012年,对圩镇范围内65户房屋全面进行庐陵风格立面改造,拆除市场乱搭乱建棚子面积360余平方米,改造面积2.1万余平方米。10月份起,又开始对朱北线、工业园段两旁农房进行立面改造,改造30余栋老旧房屋,改造面积近万平方米。至年底,已完成工程90%。镇区道路两旁道板铺设及路灯安装、绿化、排水沟等旧城改造项目总投入近100万元,完成勘测设计、绿化,统一制作广告牌,安装好龙骨架,开挖并完成铺设排水沟管道,于年底全面完成旧城改造。
  截至2012年,全镇小城镇面积约1平方千米,基本完成三通一平。
  镇域路桥设施建设
  镇内朱北公路贯通南北,常年有公交车经过,西四乡公路和吉州区的其他三个镇相连,抚吉高速公路穿过该镇东北7个行政村。镇内村村通水泥路。
  2004~2010年,把“村村通”公路富农便民工程,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先后投入400万元,修通了文石、东水、清湖、大江边水泥路,共长40余千米,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象。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一辆辆满载着樟山镇水果、粮食、蔬菜、肉牛、松子的货车,经过村道、乡道,源源不断地进入高速公路,将货物运往全国各地。樟山镇已形成了以农村公路为依托,纵横交错、干支相连、便捷畅通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农村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第五节 计划生育
  自2003年以来,镇计生办每年三次组织进村入户开展计生“十到户”工作,为育龄群众办证验证2000余份,开展查环查孕50000余人次,查病治病3000余人次,发放避孕药具4000余份,签订村民自治及知情选择合同16000余份,随访术后育龄妇女2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折页40000余份。
  每年定期为全镇0~6岁独生子女户发放独生子女爱心保险单,至2012年已发放78份;对已落实绝育手术的68户独女、二女户家庭办理补充养老保险;为全镇14户年满60周岁的独生子女及二女户家庭实施国家奖励扶助制度,使他们每人每月都享受不低于100元的生活补助;为全镇1户独生子女死亡后未生育的家庭办理了特别扶助,使他们夫妻每人每月享受不低于170元的生活补助;每年为独生子女及二女户家庭子女办理中考加10分。流动人口管理方面,镇计生办安排专人负责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对外出务工、经商育龄妇女在网上进行建档登记,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动态监测水平。
  第六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治安
  2000~2005年,樟山镇综治工作以维护稳定为主线,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针,在全镇开展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防为主,切实做好基层防控,以村委会为中心,建立巡防队伍、看楼护院队伍,每个村委会保持10名联防队员。由村支部书记带队,建立信息员队伍;以村治保主任为主,每个村小组任命两名信息员,将各小组发生的重大矛盾、重要纠纷、不稳定因素及时上报镇综治办,让镇综治办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动态,有目标有方向开展全镇维稳工作。2005年樟山镇率先在全区第一个安装5个视频监控,控制案件多发路段,有效地提高治安乱点地区的社会稳定,发案率逐渐下降。
  维护稳定,倡导正气。2005年,樟山镇文石村委会村民刘桃秀勇救落水儿童,献出宝贵生命,被区委区政府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文石村民李文德为防止交通事故,自发在自家大院上挂警示牌“前方弯路”,被《江西日报》记者发现,把标识拍下来发表在《江西日报》上。
  2005年,樟山镇创新综治工作方法,制定《村级综治工作考评方案》,设立综治工作先进奖。
  2006年,建立维稳联调(联合调解矛盾纠纷)中心,以司法所为主,联合派出所、计生办、民政所、土管所、林业站、规划所调解樟山镇辖区内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以综治办为依托,联合派出所、各村治保主任,处置樟山镇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治安案件,切实维护辖区稳定;以信访办为依托,联合综治办、司法所、民政所、计生办等部门协调处理上访案件,回复村民信访案件。同年,樟山镇获全区综治工作先进奖。
  2007~2011年,为提升公众安全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以调解矛盾纠纷工作为重点,清除不稳定因素,维护村民和谐稳定的生存环境。重点调处林改工作以来的山林纠纷120余起,重大人员伤亡矛盾纠纷7起,婚姻家庭纠纷6起,重大工程拆迁矛盾纠纷40余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327起。处置信访件270余件,重点化解了文石村陈某某不服法院民事判决赴省市上访10余年的信访问题。2007年获全区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樟山镇承担区工业园、樟山新区大量的建设项目帮扶工作,涉及征地拆迁、山林权属等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镇综治办设立“村级说事室”,投入5万余元打造15个村民说事室,为村民提供一个说事、议事的新平台,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使矛盾关口前移,使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当地。
  安置帮教
  2000~2012年,全镇共有刑释和解教人员79人,镇司法所对这些人全面进行跟踪帮教,签订安置帮教协议书,实行一对一帮扶,做到不脱管、不漏管。樟山镇还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特殊帮扶,许多人在帮扶下走向了新的岗位,成为致富能人,不仅富裕了自己,还带动周围的群众致富,成为刑释、解教人员的榜样。
  第七节 社会事务
  民政
  双拥优抚 2012年年底全镇有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退役及烈士遗属等抚恤、优抚人员63人,他们的优抚金由区民政局按国家政策的标准补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000年以前是由群众统筹解决,每名农村义务兵每年的家属优待金标准是全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70%。2001年后,国家减少农民负担,取消各项统筹,军属的优待金改由政府财政统筹,每年优待金由开始的1200元先后提高到1600元、1800元。2011年增至农村兵4060元,城镇兵7000多元,年底由民政部门一次性发给。
  救灾救济 灾害发生后及时向上级民政部门报灾,并向受灾群众发放救灾款物。救灾救济物资主要以大米、食用油、衣物、棉被等物品为主,以解决灾民的温饱问题。根据灾情大小每年都会发放救灾款(包括每年的春荒款和冬令款)十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2010年6月17~28日,连续多日的暴雨导致全镇发生50年(1962年以来)不遇的洪涝灾害,全镇4000多人被转移安置。赣江沿岸的7个行政村农作物基本绝收。灾害期间发放四次食品及日用品,共发放救灾款118.5万元(包括倒房重建44.5万元)。
  最低生活保障 至2012年,全镇农村农民享受低保的人数为948人,占农业人口的4%,每月发放低保金总额107810元,平均每人每月114元。2012年,城镇居民享受低保人数为21人,每月发放低保金总额5675元,平均每人每月270元。2007年开始,享受低保的每年有约200元的门诊医疗救助,还享受元旦、春节物价补贴等。2009年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后,低保人员免费参保。
  五保供养 分为在农村分散保障和敬老院集中供养两种保障方式。农村分散五保户的生活保障,由全镇农村统筹解决。镇政府每年拿出约2万元,发给全镇35名分散保障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发五保金600元。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的保障则由区财政局列入财政预算。至2012年止,全镇有五保老人113人,其中敬老院集中供养48人、分散供养65人。
  敬老院建设 镇敬老院建于1972年,当时院址在樟山村委会赵家村,1980年搬到樟山村对面山上。该院最初只有1栋砖瓦平房,1984年又建1栋占地160平方米的两层红砖瓦房,有工作人员2名、五保老人12人。1996年经过多方努力建了一栋两层的砖混房,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可容纳20名老人入住。2003年,通过省星光计划,建1栋3层砖混楼房,建筑面积630平方米。2005年,又新建成了一栋3层砖混楼,建筑面积540平方米。2012年,院里有48名老人、3名工作人员。
  大病救助 2005年开始实行大病救助,当年只救助5人,救助金额约1万元,以后救助人数和救助资金逐年增加。2009年,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凡住院均可救助,救助标准为实际就诊金额减去按规定可报金额,再减去新农合报销部分后,按70%救助,每年6万元封顶。患大病的低保边缘户也可救助,实行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治疗,尿毒症免费透析等。2011年,救助金额超百万元。
  失地农民补助 2005年开始,因区工业园征地,被征地范围内农民失去耕地,政府对其给予补助,按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2亩,男性年龄在60岁以上、女性年龄在55岁以上的,可每月领取60元的生活补助费,后来补助标准逐渐提高。2010年增至120元。
  残疾人保障 对农村的聋、哑、盲等残疾人,按照党和政府的政策,适当安置300多人,年补助资金5万多元。
  劳动保障
  2003年建立樟山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定编2人。2004年,在行政村建立15个劳动保障工作站,聘请一批劳动保障协管员,由村报账员担任,协助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做好村委会的劳动保障工作。
  就业服务 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以“两个合同、三个台账”为基础,做好全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4050”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2000~2012年免费介绍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再就业4400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65人。截至2012年,全镇共发“就业失业登记证”57本。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配合区里开展人才招聘会,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12年来,共举办职业技术培训48期,参训者9600人次。累计输出城乡劳动力8500人次,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5220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3280人次。2012年,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17人,行政村公益性岗位15人,共32人。公益性岗位统一由兴桥镇管理,最低工资700元/月。
  养老保险 2011年7月1日启动新农保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年底完成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摸底工作,有4611户、21017人参保,其中60岁以上2248人,重症残疾1~2级人数33人。9~12月,正式受理16~59岁人员9522人参保,参保金额为107.24万元。2012年11月,征收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金额112.39万元。重点征收对象是返乡农民工、新上任村干部、民营企业主。2000~2012年,共完成扩面任务906人。
  科教文卫
  2012年,樟山镇共有中学1所、小学9所、幼儿园6所、在校学生3558人。樟山中学位于镇区西部的山坡上,占地2.16公顷(合32.4亩),共设18个班,有教职员工57人、学生982人。着力开展“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工作,各学校、各村委会与镇政府签订“两基”工作责任状,确保“两基”工作层层落实。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努力使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投资28万元新建尧塘小学综合楼,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改造中学食堂。2008年,由香港电子协会捐资100万元新建的樟山中心小学教学楼全面完工,该校有教师10人、学生400人,设13个班级。
  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建设农家书屋15个,所辖15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公益电影。2010年及2012年分别举办了一次农民文化艺术节,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镇区有卫生院1所,位于镇区商业街北侧,吉朱公路东侧。2007年,镇卫生院在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55万元兴建一幢门诊综合大楼,全镇医疗建筑总面积达到1240平方米,新增医疗器材7万元。共有村级卫生室8个,文石、陂上、牢石、樟山、尧塘等5个村卫生室达到创建标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覆盖面达到95%,卫生事业取得明显进步,群众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第八节 党建
  组织建设
  2000~2012年,全镇有行政村15个,有村党支部15个。2001年建立了2个流动党支部(樟山镇驻京党支部、樟山镇驻沪党支部)。2012年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新成立了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文石柑橘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尧塘百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同时成立了一个社会组织党支部(樟山镇能人协会党支部)和两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江西南健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吉安市金林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到2012年年底,全镇有基层党组织32个,其中1个党委,31个党支部(村委会15个,镇直镇办6个,非公有制企业4个,社会组织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流动党支部2个)、119个党小组。
  党员队伍建设
  2000年,全镇有党员396人,到2012年达590人,增加了194人。2000~2012年,共发展党员172人。2012年共发展党员25名,15个行政村都发展了1~2名党员,消除了村委会党员零发展现象。每个发展对象都经过严格筛选,侧重在带头致富的能人、新经济组织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优秀村组干部,尤其是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高知识群体、35岁以下的青年中发展。2008年启动党员教育创业帮扶工程,全镇实现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村村通”,实施网络化。
  党员教育管理
  2000年7月,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2001年2月全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为规范各级班子特别是镇级班子成员行为,制定了民主生活、下村蹲点、机关日常工作、财务管理、公开办事、党员目标管理等20余项制度。2003年,开展省委提出的“三项创建”(创建“123”先进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创建“三民乡镇好班子”,争创基层党建“十面红旗”)活动。同时,开展“三培两带”(“三培”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两带”即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活动。2005年1月~2006年6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10年8月,樟山镇开展“三民三争”活动(访民情,争做亲民党员;解民忧,争做利民党员;保民安,争做为民党员),全镇共访群众887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76条,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86个。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建立流动党支部2个,对45名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近年来举办培训班269期,培训党员87628人次。2012年,为增进干群关系,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和“民情家访”等活动,领导干部不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和接待问题反映较多的群众,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协调处理,活动开展以来,共走访接待群众300余人次,答复解决问题60余个。
  干部管理
  2008年,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障投保基金,分期分批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费的经费来源,实行镇、村、个人三级按1∶5∶4的比例筹集。2012年年底,全镇共有16名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实现了基层干部老有所依,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2008年12月,村党组织和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樟山镇长亭上村列为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试点。2011年12月,村党组织和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现任村“两委”干部82人,其中35岁以下的有10人、36~45岁的20人,比上届干部的平均年龄降低2.6岁,中专以上学历的有21人,实现了村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全镇15个村按照2008年全省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9339元和3~5名村干部的配备标准,村支书、村主任基本工资为每月700元~800元,村报账员基本工资为每月600元~700元,其他村干部基本工资为400元~500元。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离任生活补助制度,对曾任村委会书记、主任满10年,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无五保供养等待遇的,发放生活补助标准为:村支书每人每年960元,村主任每人每年840元,共计60人。2012年制定了《樟山镇村干部实行档案管理有关规定》等干部管理文件,对村干部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基层组织建设年
  2009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紧紧围绕建设“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要求,精心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培植富民产业,切实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年成效显著。制定党委工作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实施民主选拔后备干部,健全落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定期接待群众等一系列制度。对尧塘村、文石村两个行政村新建村级活动场所,给予5万元的建设补助。
  2011年进一步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村建,以党员带民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得到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在重点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2012年开展以“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主题活动,做好了党组织分类定级和后进村转化升级工作。两个后进党支部(尧塘村党支部、文石村党支部)分别由市政府、区药监局等单位挂点帮扶,通过帮扶和转化,实现了村级班子得到整体提升;党员队伍活力明显增强;村级民主建设有序推进;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的整改目标,成功进位升级。尧塘村干部通过考察学习,带动部分农户种植百合60余亩,并成立了百合专业合作社;文石村想方设法推动产业发展,新增蔬菜基地100亩。各自选准了一条富民增收的好路子。
  党风廉政建设
  2000年始,组织全体干部观看反腐警示片,深化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和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001~2002年,与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共同开展党员教育,加强党员干部自身修养,通过举办反腐图片展、廉政文化书画展、党风廉政建设下村宣讲等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
  2003~2005年,全面推行村财务公开,做到了村账乡管,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村财务混乱的现象。开展创建牢记宗旨、真心亲民、勤政务实、一心为民、开拓有为、诚心富民的“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活动。
  2006~2011年,实施“机关效能考核问责制”、“镇村干部日常管理督察制”、“机关作风建设预警制”。开展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活动及“八个严禁”,结合实际,从反腐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当前反腐工作的特点和趋势,阐述了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2年,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学习“廉政准则”“关于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区纪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开展党员纯洁性教育,深入推进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抓落实。并组织镇村干部听干部廉洁履职巡回宣讲报告会,加强了干部队伍廉洁建设。加强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有力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的合法权益。
  第九节 管理与服务
  2000~2002年以来,创新干部队伍管理新方式。制定更加完善的镇、村两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机关管理制度等,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强化各部门协调配合意识,提高干部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三年间,开展干部培训20多场,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化干部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2002年,开始制定镇级问责制,用问责与监督措施确保干部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2003~2005年,创新群众工作新方式。创造人文优势,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2003年,该镇举办“文化进村落”活动,让村民享受文化大餐。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2004年,该镇组织开展农技培训和畜牧养殖培训15场,引导农民对先进科学和技能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2005年,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2006~2008年,围绕关注民生,强力抓好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低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建设。2006年,围绕倾听民意,建立了一年一次大走访的工作机制,组织镇、村干部分点包干,入户走访,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困难。2007年,围绕解决民忧,建立乡镇政务中心,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行办点干部下村领办、代办、协办、督办制。2008年,围绕温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谐,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突出计生和谐,深入开展诚信计生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计划生育率。围绕促进民安,落实人防技防物防设施,创建安全文明乡镇。
  2009~2012年,为使村民办事更快捷,该镇着手建设樟山镇便民服务中心,于2013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2009年,该镇建立党代表工作室,以党代表工作室建设为带动,认真落实党代表接见和走访党员群众制度,完善党代表提案、提议、询问、质询制度,拓宽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渠道。2010年,该镇紧紧抓住“三个着力点”,即着力解决最突出的问题,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切实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集中整治突出社会治安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群体性上访、群体性事件等问题;着力维护最现实的权益,健全完善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倾心尽力解决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的问题;着力保障最基本的合法权益,即健康权、受教育权、受救助权、就业权和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权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09~2012年,积极配合做好抚吉高速公路吉安段、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庐陵文化生态园、朱北公路、吉州区工业园、樟山新区等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同时落实好农民的合理诉求,从而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
樟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