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美丽乡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06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美丽乡村建设
分类号: F127.56
页数: 9
页码: 118-126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0年—2012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开展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
关键词: 乡村建设 经济建设 长塘镇

内容

长塘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三农”为乡镇工作基础,以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为创新社会管理总目标,着力打造“村庄美、城镇美、环境美”的美丽乡村,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农村公路修建、土地整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提高。
  农村公路建设 该镇以赣粤高速公路为依托、省道吉新公路为主干线,从2004年开始,开展“农村公路大决战”活动,修建了以县乡公路、通行政村公路为支线的农村公路建设。2000~2012年,共完成水泥公路建设112千米,西四乡公路长塘段全线贯通,并完成升级改造,21个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率达到100%,路面硬化率达到70%以上,自然村70%通水泥路,形成了全镇公路交通网络骨架,构筑起长塘与城区、村与村“10分钟”、长塘与周边地区“半小时”交通圈。
  农林水利建设 2000~2012年,共投入1亿元以上资金,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对官溪水库和17座小(二)型水库以及50多座小山塘水库、电排及其渠系配套进行除险加固和维修改造,修建桥梁6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全镇85%以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共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以扶贫开发为重点,引导贫困落后的村完善设施,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森林防火、水土流失治理、防汛抗旱和重大动物疾病防疫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发展基础稳固。
  田园化和老建扶贫开发
  2006年,完成陈家田园化67公顷。2008年,完成西村、庙下田园化534公顷。2011年,完成毛山田园化147公顷。同年,赵塘、培模、案前、陈家、西逸亭等5个村委会被列为江西省“十二五”期间省级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2012年,全省老建扶贫流动现场会在长塘陈家召开,长塘以此为动力,扶贫开发工作更上水平、上台阶。
  生态建设
  从2003年起,长塘镇注重生态建设,打造山青、水绿、路净的秀美乡村,为镇域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03年,开展退耕还林。2008年,启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2009年,工程三年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为长塘生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年,镇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镇综合管理。同年,长塘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向村级铺开,共有34%的自然村进行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淇塘社上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12年,长塘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镇验收,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同年,开展通道绿化、美化,按照庐陵建筑风格进行房屋立面改造。
  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开始推开。2003年,抓好桥南、李家坊、案前等行政村退耕还林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工作,完成退耕还林任务75公顷。
  造林绿化——生态建设全面铺开。2008年,启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作,成立造林绿化工作队、林管站,相关村委会干部为工作人员,每年镇财政预算专项经费用于绿化建设,将绿化任务分解到林管站工作人员、各村,年终对完成任务好的进行奖励,为绿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资金、责任保障,确保“一大四小”绿化作业区顺利施工。2009年,“一大四小”绿化工程三年任务提前一年完成。2010年,“一大四小”绿化工程继续实施,绿化建设成为常规工作。至2011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1007公顷。2012年,以提升通道绿化水平为重点,完成“一大四小”整地153公顷,完成森林抚育333公顷。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生态建设向自然村延伸。2010年,开展村级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让村容更整洁。该镇做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组织开展农村垃圾处理集中宣传活动。印发《致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及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操作手册,让农民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养成自觉分类的良好习惯。组织开展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清”活动。在全镇范围内的学校、村庄开展大规模的大扫除活动。添置保洁设施。镇政府全额出资为垃圾处理示范点配备了垃圾池及垃圾焚烧炉(池)等硬件设施,发放垃圾拖运车、铁锹、竹扫帚等垃圾处理工具。通过选拔,在各新农村建设点、清洁工程示范点及圩镇配备保洁员队伍,加强对镇村干部、村理事会成员、农村保洁员的培训,指导农户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同年,淇塘社上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获评省级生态乡镇——生态建设成效显现。2010年,长塘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将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镇综合管理,编制、实施乡镇环境规划,治理砖厂环境污染,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控制农业生产污染,成立镇城管大队和环卫保洁队,发动小城镇居民“门前三包”保洁,综合整治环境卫生,保护长塘生态环境。
  绿化美化完美融合——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2012年,长塘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镇验收。同年,吉州区决定在赣粤高速公路、城北连接线沿线村庄,全面开展庐陵建筑风格房屋立面改造、村庄整治、绿化建设,长塘镇任务占全区的80%,共完成庐陵风格立面改造村组41个、房屋800余栋,打造高速公路、主要交通干线的庐陵景观带和绿色通道,绿化美化完美融合,生态建设深入人心。
  新农村建设
  2006年开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以“三清三改”和村庄整治为重点,开展新农村建设。长塘镇连续7年获得全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截至2012年,全镇共有新农村建设点52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0%;共有62个村进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占自然村总数的34%;共有85个村进行农村环境整治,占自然村总数的45%。在新农村建设中,共建设休闲文化活动场所30个,拆除旱厕100座,拆除旧危房10万平方米,硬化主干道50余千米,硬化巷道14.5万平方米,建垃圾分类屋71座、垃圾池170座,发放户用垃圾桶7398个,植树12万棵。全镇改水率、改厕率、有线电视普及率、电话普及率均达100%;洁净能源使用率70%以上。新农村水泥路绕村入户,“小洋楼”掩映在绿树红花中,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卫生厕、沼气池、液化气灶、电视、电脑、手机、摩托车,有的还装上了空调,开上了小汽车。
  2006年,在李家坊徐源、新民村敖山、西村上郭家、田畔大塘边4个点进行新农村建设。
  2007年,农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主动要求建设新农村。当年有西村梁家、全背、彭家、店下富塘、案前冻溪头、庙下江背、培模西坑、澎家门、金华任家等9个点进行新农村建设。
  2008年,新农村建设着重将社上新村打造成新农村“名片”。社上村隶属长塘镇淇塘村委会,原来整个村庄严重缺水,稍遇干旱年份,人畜饮水都难以保证,农业耕作效益低,交通不便,村内脏、乱、差现象严重。为了彻底改变该村环境面貌和村民因环境恶劣致贫的状况,长塘镇党委、政府决定将社上村整体搬迁建设社上新村。2007年6月,社上新村建设破土动工,规划占地面积6.67公顷,建设户数165户。2008年,社上新村建设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009年开始,逐步得到完善提高。建设资金以村民自筹为主,困难户由政府予以适当补助,村民理事会组织实施,镇党委、政府给予指导和服务。2011年,全村共建设别墅式房屋140栋,修建通村水泥路和环村水泥路1.8千米,村庄绿化3.33公顷,种树1万株,自来水、电力、排污设施接通进村。社上新村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村、全省百强优美村庄、全市基层党建“井冈红旗”示范点等多项荣誉称号,被列为2008年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议参观点;先后共接待国内外各种参观考察团50余批次,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一张名片。
  2009年,新农村建设重点放在“空心村”整治、沼气池建设等方面,提高新农村土地利用、洁净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在下盘塘、观音塘、店下等9个新农村建设点开展“空心村”整治工作,拆迁房屋300多间,面积1.5万平方米,整合宅基地近3.33公顷,可重新规划农民建房上百栋。按照“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思路,确定以官塘、店下、观音塘等几个新农村建设点作为示范村,推进“一建三改”沼气池建设。在受地理条件限制的大塘村,因地制宜,建设大型沼气池,引入市场运作模式,集中供气,结束了煮饭炒菜“烟熏火燎”的时代。全年全镇新建沼气池180余座,真正让建池户实现了“烧饭不用柴,点灯不用电,浇地不买肥”。
  2010年,新农村效应得到展现,农民积极性高涨,当年有10个点进行新农村建设。同年,农村清洁工程以新农村建设点为主体全面开展。社上新村更加完善,吸引外国友人参观。4月24日,东帝汶在野党独立代表团一行20余人,来到社上新村参观考察。10月25日,非洲多国学者考察团一行近20人,到该镇新农村建设点考察参观。
  2011~2012年,新农村建设在农民积极性高涨的情况下,更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更注重品位提升。要求所有有新农村建设需求的村,提前一年进行改水、改厕和进村公路建设,每户3000元集资款要提前到位,根据实施情况确定来年的新农村建设点,真正做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在新农村建设点,全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农村文化提升工程,100%建立了垃圾分类屋、农民文化室、休闲广场,品位得到提升。2012年,淇塘社上新村通过省级示范村验收,赵塘远山村按照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求打造,长塘温家、伍家两村按照全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求打造。
  小城镇建设
  长塘镇以工业化理念运作小城镇,以小城镇建设引领经济发展,在吉州区率先走出了一条农村新型城镇建设的示范之路。2005年开始构思,2006年启动建设。2007年完成长塘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编制。2010年,长塘被列入省级示范镇,确立“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小城镇建设总体部署。10月25日,全市加快推进示范镇建设座谈会在长塘镇召开。与会人员参观长塘镇农贸市场、社上新村和便民服务中心,听取全市四个示范镇建设情况汇报,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发展思路,研究部署加快推进示范镇建设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萍出席并讲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张继胜莅临指导,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敏主持会议,副市长李庐琦出席。镇领导班子成员列席。2012年,圆满完成省级示范镇“三年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小城镇设施更完善、功能更健全,迈上新台阶。漫步长塘小城镇中,两旁绿树成荫、林间鸟鸣唧啾,“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一座宜居宜业、俊秀靓丽的庐陵新镇正俏立于江西中部。
  规划设计 2007年完成长塘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编制,并获市政府批准实施。2010年列入省级示范镇后又启动长塘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修编,控规覆盖率达85%以上,全镇行政村和30户以上的自然村规划编制率达100%。
  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启动小城镇建设,实施镇区建设。截至2012年,共投入资金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2亿元,镇本级投入9000余万元。镇区建成区面积达1.37平方千米,人口达1.14万人,城镇化率达29.35%;镇区道路面积达13.88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12.2平方米;镇区绿地面积达12.48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11.2平方米;镇区自来水普及率91%;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天然气管道已铺设到镇区,供水、供电、有线电视、网络信息设施以及城镇道路配套管网工程和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全部完成,镇区形成“四横三纵”的规划道路网。
  项目建设 2009年,完成镇行政中心的整体搬迁工作,镇政府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2009~2011年,按照“全市乡镇一流”标准,兴建农贸市场、建材家居市场和商业街,兴建300多栋商住楼;按照城市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官溪大道,完成长旺人家一期住宅小区建设。2012年完成农贸市场二期、长塘农民公寓楼、国有挂牌土地33宗自建房居住小区、长塘镇干部周转房、小学学生公寓等项目。市场、商业街、中学、小学、卫生院、文化站分布在镇区附近,居民就业、办事、购物、就学、就医、文娱等场所举步即到。越来越多乡村人甚至城里人到长塘镇区居住,人气、商气和财气显著提升,小城镇日益繁荣。
  庐陵建筑风格房屋立面改造 2011年,按照“统一风格、统一方案、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原则,投资300万元,对镇区318栋3万余平方米房屋进行庐陵建筑风格立面改造。2012年,又对赣粤高速公路纵贯长塘辖区17千米的8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200余栋房屋进行庐陵建筑风格立面改造,造就“处处绿意、步步粉黛”清雅俊美的江南小镇。
  商贸物流 2008年引进吉安城北汽车市场落户小城镇。至2012年一期工程竣工,广州本田、北京现代、东风标致、上海大众等一批品牌汽车4S店已进驻汽车城。烟草配送等物流业相继落户,迅速崛起的商贸物流业为小城镇发展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
  规范管理 2010年健全小城镇的管理机构,成立“示范镇建设综合办公室”、环卫所和城管办,设立垃圾中转站,配备专门人员对小城镇进行有序规范管理,杜绝乱搭乱建、占道为市、超店经营现象,实行全天候保洁、保卫,彻底改变了原来镇区脏、乱、差的混乱局面,保障镇区整洁、靓丽、安全。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