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兴桥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05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兴桥镇
分类号: K295.63
页数: 22
页码: 91-112
摘要: 本章记述了2000年—2012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经济发展情况。
关键词: 兴桥镇 乡镇经济 吉州区

内容

兴桥镇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西郊,镇政府距中心城区10千米,所处地理位置为北纬27º13′,东经114º4′,东与白塘街道、禾埠乡为邻,南与曲濑镇交界,北与长塘镇、吉安县桐坪乡、固江镇接壤,西与吉安县梅塘乡隔河相望,国土面积136平方千米,是吉州区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境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级景区钓源,以及全省规划面积较大的吉安市生产资料市场和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兴桥镇素有“吉州粮仓”美称,是吉州区的农业、林果业、渔业大镇,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该镇耕地面积3441公顷,其中水田3215公顷、旱地226公顷、山地面积66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2%。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蔬菜、瓜果、花生、大豆等。
  兴桥古为商贾云集之地,人文景观闻名遐迩。该镇境内有钓源、丁塘、石边、菇塘等古村及因果寺等人文景观,有麻下、柘塘、中岐山水库,兴桥草场、奶牛养殖基地等自然景观资源。随着公路建设步伐加快,该镇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武吉高速、大广高速(大庆一广州)、改造后的吉福公路(二级)穿境而过,吉州区西四乡联网公路的修通构建全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该镇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新机遇。
  2000~2004年,该镇围绕“抓发展、促稳定、创特色、争先进”的思路,大力实施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这一中心,突出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稳定三个重点,抓好农业基本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以及干部队伍建设五项建设为内容的“一三五”工程。该镇2003年获全区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第三名;2004年税改工作获江西省先进单位,发展特色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交通建设和向上争资等工作受到区级表彰。
  2005~2010年,继续围绕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服务农民、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乡镇经济实力为切入点,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小城镇活镇”三大战略,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可喜成绩。2007年,该镇获全区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第二名,新农村建设点水口村被列为吉安市新农村综合示范点,并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先进村。2008年该镇获全区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第二名,获全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双学双比”、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分别获吉安市先进集体,武装、宣传、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林业、防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获全区先进单位,秀江村评为全省第二届文明村镇,水口、郭陂村同时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先进村,朱陵、库下新农村示范点获全区先进示范村。2009年该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招商引资、引进重大项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基层党管武装、新闻报道等单项工作获全区先进。2010年获全区新农村建设、基层党管武装、农村清洁工程、综治工作、重大项目引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
  2011~2012年,该镇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城共建”经济发展主战略和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新社会管理总目标,紧紧围绕打造吉泰走廊的“旅游休闲强镇、商贸服务强镇、农业产业强镇”;在挖掘文化底蕴、塑造建筑风格上创特色;在体现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上创特色;以党建为统领,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为主要内容的“三强两创一统领”的发展思路,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工作亮点纷呈。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3.82亿元、财政总收入1406万元,完成招商引资2亿元,向上争资3000万元,征地137.9公顷,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晋升为省三级单位,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向上争资、农村清洁工程、农业产业化及土地流转、发展提升年、综治等工作获区委、区政府表彰。2012年,招商引资、向上争资、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亮点纷呈,荣获全区乡镇目标管理第二名。尤其是湖田新农村建设、钓源高家井冈蜜柚基地建设、民情大走访、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多次得到省市领导的认可,做法和经验得到推广,接待多个县(市、区)的现场参观。
  第一节 建置与区划
  建置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由乡民募捐于距良源村500米处修一“义兴桥”。此桥当时为吉安通往萍乡、湖南等地要道,后兴桥由此得名。民国27年(1938年),兴桥属吉安县一区的安行、天华二乡。1952年辖六区的天峰、克复、安行三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分辖丁塘、兴桥、甫里人民公社,属固江区。此后,或撤区并乡,或政社合一,几经分合。1973年2月改为兴桥乡,1987年5月兴桥乡由吉安县划归原吉安市管辖。1994年1月1日,经省政府批准,改兴桥乡为兴桥镇。2000年8月撤吉安市(县级)设立吉州区,吉安市兴桥镇改为吉州区兴桥镇。
  行政区划
  2003年,将原高家、东塘村委会合并成东塘村委会;大溪、虎溪村委会合并成虎溪村委会。全镇行政村由20个减至18个。镇辖秀江、虎溪、良源、江边、甫里、罗塘、袁塘、藤桥、东塘、黄余、丁塘、钓源、湖丘、泉塘、沙江、江下、高坎、湖田1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93个自然村,223个村民小组,常住户5428户,总人口约2.6万人。镇政府驻秀江行政村汶溪自然村。
  第二节 资源
  农业资源
  全镇耕地面积3441公顷,其中:水田3215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3.43%;旱地226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6.57%。栽培作物以水稻为主,还有蔬菜、花生、黄麻、甘蔗、油菜、大豆、生姜等多种经济作物。粮食产量为2651.1万千克,近两年大豆和油料发展较快,其中大豆成片面积达250公顷,年产大豆达180吨,花生和油菜子面积达1150公顷,年产量161万千克。杂交水稻制种也是兴桥镇的一大优势,2011年制种面积53.3公顷,产量12万千克。
  林业资源
  全镇有山地6600公顷,其中林地面积5533公顷,占83.8%。森林覆盖率62%,居全区之首。丘陵草地面积大,是发展林果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天然场所。有乳牛、肉牛、生猪、肉鸽、水产等养殖业,也有花卉苗木繁育、松脂采集加工等林产业。镇办佑华山林场占地面积544公顷,市林业公司在境内建有林场,区林业局、区农业局分别在境内建有50公顷、40公顷果园基地。
  水资源
  该镇水资源比较丰富,除泸水以外,还有众多的水塘、水库。泸水自西向东流经边境。全镇有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22座,小山塘水库285座,蓄水量750万立方米。地下水较充沛,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全镇各村生活用水大部分取自地下水:
  旅游资源
  古时,兴桥是商贾云集之地,人文景观遐迩闻名。境内有钓源、丁塘、石边、藤桥、菇塘、匏塘等古村落。有1100多年历史,集古色与绿色为一体的欧阳修后裔聚居地、古有“小南京”之称的钓源古村,不但自然风光秀丽迷人,而且庐陵文化底蕴深厚。自2000年以来,钓源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省级生态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江西省省级生态新农村等。
  第三节 人口
  人口总量
  该镇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按要求划分了21个普查区(兴桥街居民委员会和20个村委会普查区)。此次普查结果为,全镇常住人口(不含户口在本地,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总数为2.1443万人。该镇以201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按要求划分19个普查区(汶溪居委会和18个村委会普查区),此次普查结果为,全镇户籍人口2.6057万人、常住人口(不含户口在本地,外出半年以上人口)2.1804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61人,增长1.7%。
  人口分布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兴桥镇户籍人口总数26057人,占吉州区人口总数的7.65%,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湖田村委会,人口总数为1920人;人口最少的是江边村委会,人口总数932人。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村委会有:钓源、高坎、良源、江边。人口密度为191人/平方千米,与2000年的为176人/平方千米相比,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乡村人口为24491人,占总人口数的94%;城镇人口1566人,占总人口数的6%。
  第四节 经济建设
  财政
  由于2004年开始减半征收农业税,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04年、2005年财政收入,分别比前一年下降10.87%、4.08%。2006年,由于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如武吉高速、贵州送变电、西气东输、昌泰高速养护中心、城南专业市场等落户该镇,2006~2012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特别是2007~2012年,财政收入增幅较大,平均每年递增34%。
  2004年开始发放粮食补贴,补贴标准30元/亩,当年共发放粮食补贴147.8万元。到2012年共发了9年粮食补贴,补贴标准逐年增长。2012年补贴标准提高到188元/亩,全年发放粮食补贴916.7万元。2004年3月12日,成立全区首个镇级财会服务中心,全面负责镇直属行政事业单位和各村委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代理业务。
  土地流转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土地流转成为发展农村农业经济的必然趋势和重要途径。2000~2010年,全镇共流转土地1333公顷,2011~2012年共流转土地434.79公顷。为有效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该镇认真研究制定了相关制度和规章。2012年,兴桥镇三届二次人大会议表决通过《兴桥镇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关规定》。该规定明确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一系列制度,操作规程,要求全镇范围内的土地经营权流转都经过镇公共交易站平台以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招标过程在人大代表、纪检监督员等组成的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操作,确保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公开、公平、公正。
  2012年,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该镇第一步流转土地给企业,第二步争取项目实施土地开发,第三步配合企业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培育东塘村委会余山组47.8公顷花卉苗木基地,钓源村委会高家组45.13公顷井冈蜜柚基地,甫里村委会项家组32公顷油茶基地,江下村委会江下组5.33公顷蔬菜基地。
  化解乡村垫交农业两税债务
  2012年5月,该镇开始实施化解乡村垫交农业两税债务工作,严格审查、明晰债权债务、稳妥处理。债务清理的范围是乡村干部、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垫交农业两税及附加债务,并以乡村干部垫交农业两税债务作为优先化解项目,经各行政村自查清理、乡镇审计认定,需化解的农业两税120万元,预计2013年年底前完成此项化解任务。
  立项争资
  2000~2005年,该镇共向上争取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2006~2010年,重点向上争取农村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20个,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
  2011年共向上争取项目27个,争取资金近3000万元,具体包括:柘塘水库除险加固款340万元,菇塘水库除险加固款190万元,新农村建设款144万元,城镇生活垃圾转动站款70万元,中学食堂改造款180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项目款27.36万元,卫生院扩建款90万元,粮食高产示范创建款19万元,中心小学中心综合楼款160万元,“十二五”规划省级扶贫村款50万元,农村公路建设款140万元,溢洪道维修款76万元,公益林和退耕还林款64万元,田园化改造款280万元,钓源古村保护款50万元,农村沼气建设款37万元,测土配方款25万元,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款100万元,中心幼儿园建设款400万元,农业示范园科技培训区道路场地硬化款60万元,农业示范园科技培训亲水平台工程款33万元,渠系配套款220万元,“一村一品”示范村款9万元,省级抗旱补助款4.3万元,冷配站建设款7.8万元,农电网款180万元,兴桥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款41.2万元。
  2012年共向上争取项目11个,向上争资5773万元,具体包括:中国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资金1100万元,兴桥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款400万元,中心幼儿园建设款400万元,农田水利冬修款1755万元,兴修农村公路款450万元,2012年11个新农村建设点款196万元,义务教育学校附属设施专项经费50万元,农业开发项目款68万元,土地开发项目资金825万元,2012年省级支持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产业化专项资金429万元,省科技厅挂点帮扶资金100万元。
  一村一品
  2000~2003年,针对镇农业资源丰富、优势明显的特点,由镇农技站牵头,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上下功夫。2003年建立了以湖田、湖丘、高家等村为主、面积超1万亩的优质稻谷生产基地,引进并推广了“株两优02”“优质杂交糯”“金优974”“金优桂99”等优质品种,覆盖率早稻达95%,晚稻达100%。
  2004年,中央、省委两个关于“三农”的1号文件相继出台。该镇提前谋划,精心打造,组织人员远赴广东提取优质稻原种,采取农技人员包片、包村,开办农民技校,传授旱床育秧抛秧等技术,进一步做好产业联动。建立了以东塘、江下、黄余、丁塘等村庄连片的万亩优质稻基地,全镇水稻优质率达99%。建立了8公顷(合120亩)种桑养蚕试点基地;2005年,兴桥镇列为全市10个肉牛产业化示范乡镇,为此,该镇充分依托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配合市、区农业部门实施天然草场恢复和保护工程,围绕“政策推动、科技促动、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肉牛生产产业化。投资18万元新建600平方米的兴桥肉牛交易市场,并在甫里建立1个肉牛交易市场,在江下和湖丘建立2个冷配站。
  2006~2012年,该镇不断壮大传统农业产业的同时,大力加强与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联系,壮大奶牛养殖、生猪、蛋鸡、肉鸽、渔业等产业,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紧密型联结机制,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层次和水平。先后累计种植花卉苗木5000多公顷、葡萄400多公顷、芦笋50公顷、井冈蜜柚2000多公顷、油菜1000多公顷等,逐步形成以吉福沿线的虎溪、秀江、袁塘、黄余等村为中心的花卉产业基地;以湖丘、东塘、秀江等村为中心的葡萄基地;以秀江、袁塘、湖田、湖丘、江下、东塘、丁塘、泉塘等村为中心的生猪产业基地;以黄余、袁塘、藤桥、甫里等村为中心的西瓜产业基地。全镇有省级一村一品龙头企业2个(江西牛牛乳业有限公司、吉安市思倍得农牧有限公司)、市级一村一品龙头企业6个:江西佳达油脂有限公司、吉安市顺祥畜牧业有限公司、吉安卓力园艺投资有限公司、吉安市天运禽业有限公司、吉安市飞翔鸽业有限公司、吉安市远大农牧有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覆盖蔬菜、西瓜、奶牛、良种羊、生猪、野猪、水产、鸡、鸭、果树、葡萄等各个方面。如秀江村的肉奶牛养殖协会,下设肉牛养殖和奶牛养殖2个分会,协会会员117人,其中党员8人,直接从业人员50多人。共培养专业养殖带头人71人,培训村民243人。2012年农户人均收入7658元,较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加1283元、980元。销售收入达328.1万元,较2010年、2011年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湖丘村2011年成立的兴桥葡萄专业合作社,带动了80%的农户参与,在浙江省金华市引进“夏黑”优良品种,申请了“承恩”牌商标,建立百亩葡萄园,年产“夏黑”葡萄10万千克,年产值120万元~150万元,参与农户年增收入2万元~5万元,全村年增产值120万元,纯利60万元。
  招商引资
  该镇招商引资工作以“主攻工业、商贸联动”为战略目标,引进科技含量高、税收高、产品关联度高和产品附加值高、投资强度大的产业项目。
  2000~2005年,先后引进吉安百姓大药房、吉安金鹭交通设施配套公司、强磊新型墙体材料厂、罗塘真空机砖厂、万家福肉牛育肥场、吉阳高中、吉安京冠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昌泰高速公路综合服务中心、四海车厢制造有限公司、江西一汽解放备品供应中心、良源休闲山庄、江边百顺园山庄等项目30个,累计完成招商引资1.8亿元。
  2006~2009年,先后引进省级龙头企业吉安市思倍得屠宰场、天源菇业有限公司、振源纯净水有限公司、赣中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吉安市昆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吉安市天运禽业有限公司、吉安市晨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吉安市平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吉安市桂全禽业有限公司、吉安市顺祥畜牧业有限公司、江西圣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项目26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5亿元。吉安市思倍得屠宰场项目,是集生猪屠宰、分割、冷冻、保鲜为一体的三星级现代化生猪屠宰场,总建筑面积6530平方米,其中待宰间3000平方米、冷库1500平方米、办公楼600平方米。该项目重视节能减排、环保,投资300万元分别建设3个1000立方米规模的厌氧发酵沼气池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年可屠宰生猪30万头,年销售收入4.3亿元,上缴款收750万元,利润达211万元。
  2010年引进宏星商贸公司、吉安市羊羊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中远实业、远大蛋鸡养殖场、中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创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7个项目,完成招商引资任务6000万元。引进北京中力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总投资3亿元,在吉州区工业园二期,建设一栋16层的办公楼,一栋18层的职工公寓和一栋3万平方米的厂房。该公司投资项目属于有传热过程节能技术,节能与可再生资源技术与传热基础材料制造技术,广泛用于电力、化工、石油、动力、冶金、原子能、建筑、电子、航空等工业和民用能量转换和热量交换行业中,以提高系统设备的节能效率和环保为目的。该项目技术已获得国家部委等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应用,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和行业标准。
  2011年引进吉多粮油公司、追日生态公司、新厦电子公司、奶牛产业化基地、裕民粮油公司、天润农牧公司6个项目,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亿元。
  2012年引进广州市金顶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浙江省华腾塑料包装机械厂、江西省福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吉安鑫通交通建材有限公司、吉安市闽凤建材有限公司、鹰潭市贝融实业有限公司、江西茂盛建材有限公司等项目7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5亿元。
  钓源旅游开发
  钓源古村始建于唐代末年,系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宗裔聚居地,有“小南京”之称。整个村庄分庄山、渭溪两部分,依山就水,环境优美。村庄周围,千年垂柏矗立;堂前屋后,蕉翠欲滴,竹风如涛;村内池塘,星罗棋布,众星捧月,黛顶翘檐倒映水中;村外古樟成林,稻田、水塘、青山交映,林木扶疏,山禽唧唧,花红柳绿,蜂飞蝶舞,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如洗,沁人心脾。古村内外环境浑然一体,宛如世外桃源,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省级生态村。
  2000年,注册成立吉安市钓源旅游开发公司,筹备旅游开发事宜。2001年,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制定《钓源原明清古村保持与旅游发展规划方案》。2002年5月,公司开始试运行,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并列为全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成为全省唯一列入全国具有典型代表的50个历史文化古镇古村之一。
  2004~2010年,先后举办庐陵文化旅游节——千古钓源寻韵、“听古韵、赏古色、品古化”活动,在钓源取景拍摄33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井冈山》和《坚持》。2008年,进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申报筹备工作。2009年钓源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风景区。2010年钓源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生态村。随着景区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至,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门票收入20多万元。
  2011年,区第三次党代会后,区委、区政府对钓源旅游开发定位进行了重新梳理提升,定位概括为四句话:即永叔宗裔聚居区、庐陵古建博览园、商贾文化寻踪地、万樟环绕生态村。2012年,开展争创国家AAAA级风景区工作。投资42万元新建景区综合服务楼,投资100多万元为庄山和渭溪村民重新选定新村建设地址;开发了新的旅游推介路线,修缮了钓源风采展示馆、票务中心、主要景点等设施。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帮助支持下,钓源旅游开发稳步推进,景区知名度明显提升,对外影响力明显加强。
  第五节 美丽乡村
  新农村建设
  自2006年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该镇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城乡一体”的原则,严格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八不八多”为指导,以“保护原始生态、梳理文化脉络”思想为主线,充分结合村庄实际,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了村落连片、大村整体推进、镇村联动三方面的特点。2012年,该镇以“村落连片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程”为总抓手,做好赣粤高速公路沿线可视村庄的庐陵风格房屋立面改造,对江下、湖田、东塘等村委会实施村组开展新农村建设。该镇沿吉福路、泸水河、小城镇、钓源景区等重点区域的建设点已经连线成片,形成“车览新农村一小时示范片”,整个片区涉及该镇1/3的村委会,成为吉州区“村落连片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程”的亮点。至2012年,已按标准完成新农村建设村45个。这45个村,村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彻底改变了以前的脏、乱、差现象。2007年水口、郭陂被评为吉安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08年水口、钓源、郭陂被评为省级巾帼示范村;2010年良源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秀江被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2012年湖田被评为吉安市文明村,秀江被评为先进村级党组织。
  源取景拍摄33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井冈山》和《坚持》。2008年,进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申报筹备工作。2009年钓源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风景区。2010年钓源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生态村。随着景区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至,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门票收入20多万元。
  2011年,区第三次党代会后,区委、区政府对钓源旅游开发定位进行了重新梳理提升,定位概括为四句话:即永叔宗裔聚居区、庐陵古建博览园、商贾文化寻踪地、万樟环绕生态村。2012年,开展争创国家AAAA级风景区工作。投资42万元新建景区综合服务楼,投资100多万元为庄山和渭溪村民重新选定新村建设地址;开发了新的旅游推介路线,修缮了钓源风采展示馆、票务中心、主要景点等设施。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帮助支持下,钓源旅游开发稳步推进,景区知名度明显提升,对外影响力明显加强。
  第五节 美丽乡村
  新农村建设
  自2006年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该镇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城乡一体”的原则,严格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八不八多”为指导,以“保护原始生态、梳理文化脉络”思想为主线,充分结合村庄实际,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了村落连片、大村整体推进、镇村联动三方面的特点。2012年,该镇以“村落连片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程”为总抓手,做好赣粤高速公路沿线可视村庄的庐陵风格房屋立面改造,对江下、湖田、东塘等村委会实施村组开展新农村建设。该镇沿吉福路、泸水河、小城镇、钓源景区等重点区域的建设点已经连线成片,形成“车览新农村一小时示范片”,整个片区涉及该镇1/3的村委会,成为吉州区“村落连片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程”的亮点。至2012年,已按标准完成新农村建设村45个。这45个村,村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彻底改变了以前的脏、乱、差现象。2007年水口、郭陂被评为吉安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08年水口、钓源、郭陂被评为省级巾帼示范村;2010年良源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秀江被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2012年湖田被评为吉安市文明村,秀江被评为先进村级党组织。
  小城镇建设
  2003年,该镇抓住列入全省200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的发展机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规划”的原则,完成了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修订工作,通过了市、区专家组的评审,区政府予以批复并报省厅备案。2004年,借助井冈山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有利时机,解决了镇街范围内和附近村民饮用自来水的问题。2005年,组建镇村建设管理办公室,投入2万元购置40余只垃圾箱和200多棵绿化树,对镇街路面进行绿化。投资1000余万元修建进镇区的3个主要交通出口道路及派出所、司法所、兽医站办公楼。
  2006~2010年,加大对镇区环境整治力度,聘请城管协管员充实城建管理队伍,建立整治违章建房日常巡查机制,全面加强违章建房的巡查工作,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建房之风。征收土地30亩规划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采取择地竞价方式,52户农民完成新建房屋的主体工程建设,集镇道路、绿化设施全面铺开。2009年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的镇政府办公大楼和宿舍楼,该大楼于2010年竣工并投入使用。2010年投资1010万元完善镇街新区排水、供水系统,绿化工程,硬化了四条道路,铺设了1100米的人行道,建设了兴桥加油站以及镇政府中心配套工程等。
  2011~2012年,该镇充分抓住吉泰走廊建设这一发展机遇,争取省、市、区专项配套建设资金,按照“老镇区整治提升、新镇区开发提速”的思路,聘请吉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人员编修兴桥镇2011~2030年总体规划,规划面积远期为3.6平方千米,近期为1.14平方千米。陆续实施了镇行政中心院内综合改造,累计投资400万元对老镇区房屋进行庐陵风格立面改造,改造房屋200余栋、立面6万平方米、马头墙431个。临吉福路打造一条长600米的商贸示范街,统一立面风格、统一店面招牌规格。加大对违法用地、违章建房、违规搭建等“三违”的处理力度,共计拆违120余户面积6000平方米。完成小城镇建设项目征地345亩,新报批国有土地66亩,实施了一批新镇区建设的龙头项目。预计投资1472万元建设一条长981米、宽30米的新镇区南北“中轴线”——兴桥大道,已挂网招标;预计投资200万元占地2.8公顷的中心公园,已动工实施水塘清淤;投资70万元占地0.07公顷的垃圾中转站,已完成设备安装并投入使用;投资400万元占地0.67公顷的农村综合客运站主体工程已完工;投资400万元占地0.67公顷的中心幼儿园已完成征地及清表工作;占地1.2公顷的农贸市场已完成3000平方米棚架安装及功能区硬化。
  农村公路建设
  公路建设。2003年,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至2012年修通58条水泥路,100%的行政村、75%的自然村通水泥路,兴修水泥路118千米、桥梁32座,解决行路难问题。2010年,该镇成立农村公路管养办公室,配备专人、办公场所。在全区首推“每条路固定一个养护工,养护工直接和镇里签合同”管理模式。
  小城镇建设
  2003年,该镇抓住列入全省200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的发展机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规划”的原则,完成了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修订工作,通过了市、区专家组的评审,区政府予以批复并报省厅备案。2004年,借助井冈山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有利时机,解决了镇街范围内和附近村民饮用自来水的问题。2005年,组建镇村建设管理办公室,投入2万元购置40余只垃圾箱和200多棵绿化树,对镇街路面进行绿化。投资1000余万元修建进镇区的3个主要交通出口道路及派出所、司法所、兽医站办公楼。
  2006~2010年,加大对镇区环境整治力度,聘请城管协管员充实城建管理队伍,建立整治违章建房日常巡查机制,全面加强违章建房的巡查工作,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建房之风。征收土地30亩规划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采取择地竞价方式,52户农民完成新建房屋的主体工程建设,集镇道路、绿化设施全面铺开。2009年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的镇政府办公大楼和宿舍楼,该大楼于2010年竣工并投入使用。2010年投资1010万元完善镇街新区排水、供水系统,绿化工程,硬化了四条道路,铺设了1100米的人行道,建设了兴桥加油站以及镇政府中心配套工程等。
  2011~2012年,该镇充分抓住吉泰走廊建设这一发展机遇,争取省、市、区专项配套建设资金,按照“老镇区整治提升、新镇区开发提速”的思路,聘请吉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人员编修兴桥镇2011~2030年总体规划,规划面积远期为3.6平方千米,近期为1.14平方千米。陆续实施了镇行政中心院内综合改造,累计投资400万元对老镇区房屋进行庐陵风格立面改造,改造房屋200余栋、立面6万平方米、马头墙431个。临吉福路打造一条长600米的商贸示范街,统一立面风格、统一店面招牌规格。加大对违法用地、违章建房、违规搭建等“三违”的处理力度,共计拆违120余户面积6000平方米。完成小城镇建设项目征地345亩,新报批国有土地66亩,实施了一批新镇区建设的龙头项目。预计投资1472万元建设一条长981米、宽30米的新镇区南北“中轴线”——兴桥大道,已挂网招标;预计投资200万元占地2.8公顷的中心公园,已动工实施水塘清淤;投资70万元占地0.07公顷的垃圾中转站,已完成设备安装并投入使用;投资400万元占地0.67公顷的农村综合客运站主体工程已完工;投资400万元占地0.67公顷的中心幼儿园已完成征地及清表工作;占地1.2公顷的农贸市场已完成3000平方米棚架安装及功能区硬化。
  农村公路建设
  公路建设。2003年,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至2012年修通58条水泥路,100%的行政村、75%的自然村通水泥路,兴修水泥路118千米、桥梁32座,解决行路难问题。2010年,该镇成立农村公路管养办公室,配备专人、办公场所。在全区首推“每条路固定一个养护工,养护工直接和镇里签合同”管理模式。
  农田水利建设
  2000~2012年,主要是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溉配套、渠道清淤等工程,先后对麻下水库、柘塘水库、中岐山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和16座小(二)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全镇3座小(一)型水库和22座小(二)型水库灌溉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和溢洪道全面修建,对全镇80余座小山塘水库进行维修加固,对全镇18座电灌站全面进行更新。2003年投入资金7.6万元对兴桥水库大坝迎水坡除险加固和排灌渠加宽、加深,维修启闭机。2008年,麻下水库、中岐山水库被列为省级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共投入资金417万元对这两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第六节 计划生育
  2000~2004年,该镇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工作宗旨,扎实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到户、思想教育深入到户、生殖保健服务到户、知情选择指导到户、受术对象随访到户、生育节育访问到户、办证签约方便到户、优惠政策落实到户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等“十到户”活动。全面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投入2万元加强镇计生服务所和村计生服务室建设。
  2005~2010年,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目标,配齐配强计生队伍,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建设,继续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十到户”;落实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努力做到“三个到位”,即技术力量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服务指导到位;建立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以落实“四项手术”“环孕检”(查环、查孕)为主线,查处违育对象为重点,完善人口信息管理为目标,开展计划生育集中整治活动;农村“两户”(独生子女户、二女户)家庭享受农村低保、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特困扶助制度有效落实,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全镇政策生育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等指标都控制在目标值以内。
  2011~2012年,以落实“环孕检”、“四项手术”为主线,查处违育对象为重点,加大打击“两非”(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选择胎儿性别的人工引产)力度,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健全镇村计生专干工作职责,积极开展计生宣传和服务,社会抚养费征收400余万元,20人享受农村奖励扶助金,47户农村二女户享有绿色养老,23位农村二女户及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享有中考加分。
  第七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稳定
  2000~2005年,该镇综治工作始终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方针,充分发挥镇司法联合调解中心作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安全村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在所有村组建了综治信息员、治安志愿者、调解委员会、看楼护院人员、综治特派员、帮教人员6支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安防范网络。2002年组建镇义务治安巡防队,并于2003年受到区委表彰,王冬来、欧阳泰环、刘四兴、刘春华、肖福祥被评为优秀巡防队员,肖福祥作为优秀巡防队员代表在表彰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是年,镇综治委订购了30台断电报警器,在2002年以来被盗电线案件高发村庄的30户农户家中进行安装,以进一步打击、控制偷盗电线的违法犯罪分子。2004年4月30日,全区农村综治基层工作现场会在兴桥镇召开。兴桥镇2002年推出的《村治保主任争先创优实施方案》作为经验在全区推广,沙江、袁塘、虎洁、湖丘4个安全村达标验收。2005年,建立见义勇为基金,镇里划拨3000元资金作为启动资金,每个村出资200元作为配套资金,镇直、镇办单位按自愿原则捐赠,实行专款专用。当年就有群众抓获违法犯罪现行案件4起,嫌疑人7人。
  2006~2010年,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工作,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社会治安和谐稳定。设立矛盾纠纷调处室,配齐配强人员,专门负责调处工作。2007年底,镇政府投资2.6万元,在兴桥镇区重要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4个探头);2008年,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工作思路,推进专职治安巡防、治安信息员、平安建设志愿者、综治特派员、看楼护院64人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同时又在镇机关大院安装视频探头;2010年整合部门资源设立“镇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加强巡防队伍建设,出资5万元聘用20名素质高、体能好、业务强的人员组成巡防队,加强重点区域的防范力度。
  2011~2012年,随着辖区内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涉及征地、拆迁、山林权属等引起的不稳定因素较多,该镇扎实开展重大矛盾纠纷隐患和信访突出问题大排查大调处活动,以村委会为单位分成多个组,重点就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社会保障、山林权属纠纷及近年来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等案件进行深入细致地排查,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力争问题早发现、工作早介入、矛盾早化解。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每起案件明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工作组、一个调处或稳控方案,确保每宗信访案件有人问、有人管、有落实、有结果。对重点信访人员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包案,千方百计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转化工作,多方协调解决信访人员的有关诉求,综合运用政策、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进行调处。不断创新社会管理,2012年5月先行在秀江村、泉塘村试点建立“村民说事室”,接待群众100余人次,当场答复和解决群众诉求问题50余个,化解信访积案10件。如:秀江村委会秀江村民小组因建一料场与水口村民小组发生纠纷一事,就是通过群众到秀江村委会“村民说事室”说事,从而排查出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后经镇和谐平安联创中心联合调处,水口和秀江双方选出代表到镇政府进行协商,通过共同协调,成功化解此矛盾纠纷,有效避免一场群体性械斗事件的发生。2012年10月整合镇和谐平安联创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矛盾排查调处中心组建“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成效明显;建立党政领导和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联合接访值班制,共接待群众300余人次,答复解决问题50余个,增进了干群关系;在秀江桂塘和黄余建立了2所“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为留守儿童学习活动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安置帮教
  2000~2012年,全镇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04人,镇里对他们全面实行跟踪帮教,签订安置帮教协议书,实行一对一的帮教,并建立个人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做到不脱管、不漏管。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衔接、矫正工作,共接管社区矫正对象14人,其中剥夺政治权利8人、缓刑4人、假释2人,全部按要求进行接管矫正。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8件,接待咨询4000余人次。
  第八节 社会事务
  扶贫济困
  2000~2005年,严格落实民政优抚政策,切实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共走访慰问困难群众300余户,发放大米300余包、食用油200余桶、慰问金近5万元。2004年建立五保供养以乡统筹为主的制度,与符合五保条件的人员签订供养协议,做到应保尽保。
  2006年9月始,全面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区政府文件精神,规定对每人每年纯收入960元以下的家庭实行生活救助。2010年,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全面实行低保听证制度,加强了对农村低保资金的审核发放清理工作,通过入户调查、听证、评议、评审程序,清退不符合低保条件的118户202人,真正做到“阳光低保”,低保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到2012年,全镇实际享受低保人员916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95万元、救助农村困难对象300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40万元,发放五保供养金65万元。
  敬老院建设
  兴桥镇敬老院始建于1976年,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93人,占农业人口0.23%。2005年,该镇总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敬老院,占地面积2.67公顷(合40亩),主体建筑面积276平方米,设有房屋54间,床位66张,入住老人63名。老人宿舍统一按标准间设计,分单人标间和双人标间,室内床铺、衣柜、桌子椅子统一配置,院内有文娱活动室、医务室、接待室、餐厅。公开招聘3名工作人员,先后制定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膳食制度》等24项制度和措施,基本实现了制度化管理。大力搞活院办经济,现有鱼塘5亩、旱地3亩、水田4亩,年出栏生猪34头,各种蔬菜能自给自足。该院成立院民委员会,强化自身建设与管理,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乐园。
  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2002~2006年,先后投入260多万元兴建东塘申能希望小学、江下逸夫小学、罗塘小学、虎溪希望小学和中学学生公寓、小学学生公寓。2007年9月,在中心小学推行寄宿制,镇政府划拨50万元支持中心小学学生公寓新建。2008年,投资40万元兴建中心小学餐厅。2012年,兴建中心小学综合楼和塑胶跑道,当年已竣工并交付使用。
  2008年6月1日,启动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从83%增加到93%。2009年,兴桥卫生院经省卫生厅批准升级为吉州区唯一的一所农村中心卫生院,该院从2010年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为全区首家实施基本药品零差价的销售试点医院。配合相关部门对白内障、唇腭裂患者、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开展免费救治活动。
  劳动保障
  2003年,成立兴桥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定编2人。2004年,在行政村建立18个劳动保障工作站,聘请一批劳动保障协管员,由村报账员担任,协助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做好村委会的劳动保障工作。2012年,开展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建设,重新选址投资20万元打造了全区一流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整合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缩短办事时间。建设了200平方米的就业培训中心,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培训,有效促进了群众就业再就业。
  就业服务
  2000~2012年,免费介绍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再就业4800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312人。至2012年,全镇共发“就业失业登记证”68本。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配合区里开展人才招聘会,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2000~2012年共举办职业技术培训136期,参训者达20736人次;累计输出城乡劳动力8400人次,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4800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3280人次。2012年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20人,行政村公益性岗位18人。公益性岗位统一由兴桥镇管理,最低工资700元/月。
  养老保险
  2011年7月1日,启动新农保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要求3年内(2011~2013年)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2011年年底,该镇完成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摸底工作户数4611户,人口21472人,其中60岁以上2499人,重症残疾1~2级人数68人。2011年9~12月,正式办理16~59岁人员的参保手续,已参保的有1986余人,参保金额为114.4万元。2012年11月,共完成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3786人,参保金额120万元。重点以返乡农民工、新上任村干部、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等参加社会保险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力度。2000~2012年,共完成社会保险扩面任务812人。
  职业技能培训
  采取知识讲座、实地参观、观看录像等方式,每年举办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西瓜栽培技术、母猪繁育技术、黄牛饲养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知识、农机维修与保养技术、晚稻栽培技术等。2010~2012年,举办培训班26期,培训农民2300多人,为该镇养猪专业户、葡萄专业合作社、西瓜专业合作社培养了一批技术型人才。湖丘村委会岭下村肖卿根,通过培训掌握葡萄种植技术,带动村民兴建葡萄基地13公顷;沙江村委会泥源村邓西光通过培训成为蔬菜种植能手,兴建蔬菜基地8公顷。
  第九节 党建
  组织建设
  2000~2002年,有村党支部20个。2003年,将原高家、东塘村委会合并成东塘村委会,大溪、虎溪村委会合并成虎溪村委会,全镇行政村由20个减至18个,村党支部也由20个降至18个。2007年8月15日,成立秀江村党总支部,下设水口村党支部、汶洁村党支部、肉奶牛协会党支部。2011年建立了19个党员服务中心。2012年年底,全镇有基层党组织31个,其中1个党委、1个党总支、29个党支部(农村20个,镇直镇办5个,非公有制企业1个,社会组织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163个党小组。2012年,加大“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同年6月4日,成立兴桥镇能人协会党支部,党员4人。同年9月18日,成立兴桥镇第一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吉安市茂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党支部”和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吉州区兴桥镇西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同年9月19日,成立“吉州区驻粤第一党支部”,有党员3人。
  队伍建设
  2000年,党员总数416人;到2012年,党员总数657人,增加了241人。2000~2012年,共发展党员182人。发展对象主要是带头致富的能人、新经济组织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优秀村组干部,尤其是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高知识群体、35岁以下的青年。2007年6月,成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共捐款3150元。2008年启动党员创业帮扶工程,全镇实施“村村通”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实施网络化,秀江村率先安装投影机。2011年开始,建立党内关怀机制,由镇出资,对80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每月发放50元生活补贴。
  党员教育管理
  2000年6月,全镇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2001年2月全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规范各级班子成员行为,制定民主生活、下村蹲点、机关日常工作、财务管理、公开办事、党员目标管理等20余项制度。2003年,开展省委提出的“三项创建”(创建“123”先进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创建“三民乡镇好班子”,争创基层党建“十面红旗”)活动,秀江村党总支成为全区“争创基层党建十面红旗”典型。同年,开展“三培两带”(“三培”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两带”即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活动,建立了兴桥镇安下药材基地和兴桥镇钓源古村养鸡基地,秀江村被评为省“三培两带”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1月~2006年6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该镇对三个先进基层组织、28名优秀共产党员和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2008年在全区率先推行了党代表任期制与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11月5日,召开中共兴桥镇第二次代表2008年年会,标志着全区实行党代会常任制与党代表任期制在兴桥镇推行。2009年开展“四查四突破”,即查思想观念和认识,在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上取得新的突破;查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在探求规律、解决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查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在问计于民、服务群众上取得新的突破;查遵守纪律和执行制度力度,在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上取得新的突破。为群众代办各类事务83件,群众满意率达99.8%。2010年6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将创先争优活动编写成“三字经”,做到寓教于学。2011年8月,开展“三民三争”活动(访民情,争做亲民党员;解民忧,争做利民党员;保民安,争做卫民党员),全镇共访群众935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82条,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78个。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建立流动党员QQ群,对54名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举办培训班264期,培训党员87978人次。2012年,为增进干群关系,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该镇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和“民情家访”活动,创新开展党员干部“联合接访”活动,建立了党政领导和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联合接访值班制,镇党政领导接访地点设在综治办,驻村党员干部接访地点为各村村部,并在各村公开张贴了党政领导定期接访安排表,让群众与干部面对面地交流和反映问题,增进了干群关系。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待群众300余人次,答复解决问题50余个。
  干部管理
  2004年4月,镇党委、政府在全区率先出台村干部养老保险奖励政策。该政策规定,每年由镇财政拨出5万元专款,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障投保基金,分期分批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费的经费来源,实行镇、村、个人三级按1∶5∶4的比例共同分担。2012年年底全镇共为56个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2007年12月,建立村干部廉政档案,全镇18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实行一人一档。2008年11月5日~12月9日村党组织和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兴桥镇泉塘村列为党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试点。2011年11月8日~12月20日,村党组织和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现任村“两委”干部96人,比上届干部的平均年龄降低3岁。村干部的基本工资按照2008年全省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9339元和3~5名村干部的配备标准,每个行政村在职村干部的基本工资总额为:3名村干部的为2.52万元;4名村干部的为3.18万元;5名村干部的为3.83万元。村支书、村主任基本工资为778元/月,村报账员基本工资为622元/月,其他村干部基本工资为467元/月。建立村党支部书记离任生活补助制度,标准为:960元/人·年,全镇共发放农村离任老村支书、老村主任生活补助人数为32人。2012年制定《兴桥镇村干部管理暂行规定》《兴桥镇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兴桥镇机关干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干部管理文件。
  基层组织建设年
  2009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该镇紧紧围绕“建设一个团结坚强、为民务实的好班子,培养一支带头致富、带动致富的好队伍,选准一条富民强村、和谐发展的好路子,构建一个体系完善、管理有序的好机制,形成一种科学民主、群众满意的好作风”的目标要求,切实抓好村落社区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培植富民产业,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入推进。秀江、钓源、良源3个村得到转化升级,跨进先进支部行列。秀江村形成了“产业+农户+支部”的模式,钓源村形成了“景区+支部”的模式,良源村形成了“基地+产业+农户”的模式。先后制定完善了镇党委工作制度,推行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民主选拔后备干部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健全落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定期接待群众等制度。对新建村级活动场所的行政村给予2万元的补助,对改扩建的行政村按5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2011年,围绕镇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十”是大力培育“十强企业”;“百”是确保镇区每年新增人口500人以上,力争五年后镇区人口翻一番;每年新增镇区面积200亩以上,力争五年后镇区面积达1平方千米;“千”是确保财政收入五年翻两番,超过4000万元,力争达到5000万元;“万”是确保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以上;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翻一番,突破1万元)的目标,进一步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村建,以党员带民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得到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在重点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2012年,开展以“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主题活动,做好党组织分类定级和后进村转化升级工作。在“七一”前表彰了5个先进村党组织、6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3个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群众满意窗口单位和48名优秀共产党员。全镇村级活动场所改扩建率达到100%,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施完善,其中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下的村1个、10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村9个、200平方米~500平方米的村8个。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其中,针对湖丘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依托园艺场的技术指导,组织该村委会岭下村民小组30多名村民在村小组集体荒山种植葡萄,组建兴桥葡萄专业合作社;针对江下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依托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组织西瓜、甘蔗专业合作社,选准了一条富民增收的好路子。
  党风廉政建设
  2000年始,全面推行村务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干部廉洁从政管理制度。深化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和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001~2002年,该镇与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共同开展党员教育,加强党员干部自身修养,通过举办反腐图片展、廉政文化书画展、党风廉政建设下村宣讲等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
  2003~2005年,开展创建牢记宗旨、真心亲民,勤政务实、一心为民,开拓有为、诚心富民的“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活动。制作兴桥镇“亲民、为民、富民”记事本,实施科级干部“1+5”和一般干部“1+2”结对帮扶活动(1名科级干部帮扶5个农户,1名一般干部帮扶2个农户),不断提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意识。2004年,高标准建设镇政务公开栏及钓源村、罗塘村、高家村村务公开栏。
  2006~2007年,开展两个“条例”宣讲活动,实施“机关效能考核问责制”“镇村干部日常管理督察制”“行业作风群众评议制”“机关作风建设预警制”。开展加强浙江经验的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十带头”(带头爱党爱国、带头遵纪守法、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履行义务、带头学用科技、带头勤劳致富、带头扶贫帮困、带头移风易俗、带头计划生育、带头家庭和睦)活动,规范村干部手机费用报销制度。
  2008年,开展“改进作风,提升效能,促进发展”为主题的“机关效能提升年”活动。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进农村工作,每月向镇、村干部发送廉政文化教育短信。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开通全镇党员短信服务平台。
  2009年,制定以“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中心),大力实施双创工程(创建农村基层权力规范运行的监督体系、创新便民利民的服务方式),切实抓好四项重点工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强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监督检查、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为主线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主要开展“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帮民活动。依托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这一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2010年,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试点工作,在20个部门、44个岗位进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共查找部门风险点32个、岗位风险点132个,制定防控措施165条,其中部门防控措施31条、岗位防控措施134条,梳理完善制度40余项。
  2011年,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进行“庸懒散软”专项治理和“荣誉与责任”演讲活动。抓好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站建设。全年交易167万余元,确保村务公开。
  2012年,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镇全体农村干部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组织镇机关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听取“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报告。镇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挂点村为全村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开展“公开用权、廉洁履职”主题活动。加强对全镇18个行政村公务接待费定额管理,集体“三资”实行公共交易。
  2000~2012年,共调查信访件30件,转立案的17件,已结案的15件,协办案件924件,对43名党员作出党纪处罚。
  第十节 管理与服务
  2000~2005年,组织机关干部、农技人员,联合粮食部门开展订单粮食生产,深入田间地头推广优质品种,把技术送到家,把订单送到户。实施农技人员“1+10”(1个农技员帮扶10个农户)结对帮扶工程,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良种良法推广,引导农户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2003年积极协助牛牛乳业公司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协助思倍得公司建立2个千头生猪养殖基地,引进绿洲公司在泉塘、沙江等村合作造林,完成退耕还林350公顷。2004年成立吉州区首个镇级财会服务中心,负责镇直属行政事业单位和各村委会的财务管理及会计代理业务,集中统一核算单位的一切财务收支,对农村财务直接监督与管理,做到做账规范、入账及时,杜绝坐收坐支现象,大大减少白纸条入账,保证村级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2005年成立由26人组成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指导农民生产,举办科技讲座16场,接待技术咨询4000人次,与农民签订粮食订购合同面积200公顷,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45万元。
  2006~2008年,完善各项镇机关管理规章制度,制订镇村干部考核方案,考核指标量化分解,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聘镇财会服务中心主任、镇计生办主任、镇村建设管理站站长3名事业单位站所股级职位人员。2007年,成立工作组积极做好省重点项目武吉高速公路建设和市重点项目迎宾大道二期建设的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完成征地面积10公顷,迁坟200座,拆房3600平方米,调解纠纷60余起,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得到市、区领导高度赞扬。2008年,冰灾发生后,组织发动镇村干部、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帮助和指导群众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开展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新增旋耕机87台,收割机13台,争取上级购机补贴39万元,组织有机农户到区内外先进乡镇参观学习和参加各类农机现场操作演示会,培训116人次。
  2009年,开展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科技新知识培训活动,推广水稻主导品种,结对子,签订免费服务协议,提供最新市场供求信息,指导农户田间管理,发放薄膜育秧技术等资料。共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销售种子8万多千克,化肥、农药、薄膜等物资一应备齐。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汽车补贴47辆,摩托车补贴17部,共补贴18.95万元;家电补贴1116台,约500户,销售额208.74万元,补贴27.14万元;电脑补贴10台。全力服务好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和市重点项目城南专业市场,完成征地120公顷。
  2010年,镇政府行政大楼正式落成投入使用,以便民利民为着眼点,成功打造一流的便民服务中心。中心下设农业综合、财政、计生、民政、新农村建设、土管、村规、劳动保障、农医保、林业、综治、财会中心、党员服务、投诉咨询等13个服务窗口,实行“集中办公、公开办事、规范作业、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开放式零距离办公一条龙服务,推进“有事你找我,我为你服务”帮民便民服务,完善村级民事代办制度。实行电脑自动化办公和信息化管理,配备触摸屏和电子显示屏。落实领导带班制,每天由一名副科级领导带班,负责中心当天日常管理和工作调度。窗口做到定人定岗、挂牌办公、亮证上岗,设立工作人员去向牌。完成城南专业市场新增拆迁面积800余平方米,调处50多起山林权属纠纷,整平场地66公顷,建设农村沼气池365座。
  2011年,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开展以“机关干部进农户、顺应百姓新期待”为主题的民情大走访活动,在全镇农户中实行“515工程”,即镇机关50名干部,每名走访对象100户以上,走访对象达5000户以上,占全镇农户总数的90%以上。精心组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活动,共发放补贴18.9万元,共发放种粮补助788.9万元,退耕还林补贴29.7万元;组建葡萄、蔬菜、油茶、苗木、生猪、野猪、渔业等专业合作社11个,带动3000余位农民致富,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2012年,完成17个省、市重点项目征地203公顷,土地流转22公顷,解决纠纷100余起,确保了工程建设的用地需要,确保了工程施工的良好环境,确保了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镇区卫生管理,强化城管环卫队伍,划分环卫责任区,落实门前三包环卫责任书,完善环卫、城管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加大对违法用地、违章建房、违规搭建等“三违”的处理力度,完成拆违80余户,拆除面积达4120平方米。改善孤寡、无助、老弱人群的生活生存条件,完成危房改造75户。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
兴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