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029
颗粒名称: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分类号: X432.56
页数: 2
页码: 65-66
摘要: 本章记述了2000年—2012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发展情况。
关键词: 灾害 自然灾害 吉州区

内容

第一节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类型
  高温干旱 夏季出现高温天气,尤其盛夏7~8月,日最高气温35℃以上有5~8天,最长连续40天以上,日极端最高气温40℃以上。干旱,四季时节均有发生,多发生在7~9月。其间,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稳定控制,造成高湿低湿的稳定晴热天气。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天气酷热,干旱指数加大,造成伏旱或秋旱,甚至伏旱连秋旱。
  洪涝 境内4~7月,因台风过境,往往出现大雨、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天气,使江河泛滥,水库水位猛涨,发生洪涝灾害。
  风雹 境内3~5月,因强对流天气,往往产生雷雨大风。7~9月,又因台风过境,往往也会产生雷雨大风。极大风速为每秒40米以上。冰雹一般出现在2~5月,下雹时伴有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形成灾害。
  雷电 雷电灾害一般出现在春、夏、秋三季,冬季偶有发生,不常见。
  低温冻害 境内在春播时节,时常出现低温阴雨春寒天气,影响农作物生长;寒潮多出现在11月~次年3月,寒潮会带来霜冻、冰冻、冻雨等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纪实
  2000~2007年,吉州区未出现过较大的洪涝灾害,但有的年份赣江、禾河水位超过警戒。2002年6月17日、7月2日、8月9日、11月1日四次超过警戒水位;2003年5月16~17日超过警戒水位;2005年5月24日、28日,赣江、禾河分别超过警戒水位,为该年最高水位。
  2008年1月18日~2月5日,遭受历史罕见的雨雪低温冰冻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9亿元。
  2009年9月,发生旱情,直接经济损失850万元。
  2010年6月19~27日,遭受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
  2012年6月22~23日,骤降暴雨,降雨量86毫米,又因万安水电站泄洪,全区3个乡镇13个村庄被淹,农作物成灾846公顷(合12690亩),基础设施损毁187处,直接经济损失1118万元。
  第二节 地质灾害
  吉州区属丘陵地带,全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相对较少。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山体滑坡、岸崩、地面塌陷,以山体滑坡为主,岸崩、地面塌陷次之。吉州区属地震震感区。
  地质灾害类型
  山体滑坡 滑坡体形态以半圆形为主,其次为舌形和矩形,不规则形少见。滑坡体性质均为土质,岩性以碎石质黏性土为主,滑体结构零乱。区内已巡查到的山体滑坡隐患点有4处,分别为真君山、神岗山、红声厂附近和禾埠新村易家。
  岸崩 主要分布在禾河、赣江河岸外坡,岸崩平面形态均为矩形,剖面形态为凹形,滑面形态主要为弧形。岸崩主要发生在无护坡的土质岸坡。区内巡查到的岸崩隐患点为禾河流经的钵盂山。
  地面塌陷 区内地面塌陷仅分布在吉州区兴桥镇秀江行政村界牌岭自然村。塌陷点为陷坑群,呈长列式分布。
  地震 吉州区不处于震中区。但在东南侧邻区存在两个“震中”较为集中分布的地震带,即台湾海峡地震带和寻乌—石城地震带。这两个地震带发生地震时,吉州区会产生震感,故吉州区属于地震震感区范围。
  地质灾害纪实
  2010年5月27日,因连续强降雨,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后山(真君山)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此山体滑坡,东西长240米,南北宽150米,厚度5米,滑动方向180度,体积约14万立方米。由于此前已有预报,第三人民医院住户300余人、病人420余人已有序转移,附近的市技校学生680余人、教职工90余人全部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