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005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295.63
页数: 1
摘要:
关键词:

内容

时光荏苒,春华秋实。2000年8月6日,在原县级吉安市构架上设立的吉州区正式挂牌,转眼间已过去了十三年。十三年开拓奋进,十三年锐意创新,有创业的艰辛,更有收获的喜悦,全区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创造了足可载史的业绩。首部《吉州区志》对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予以回顾总结,条分缕析,全面记载了各行各业设区以来的发展变化,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可供存史、资政和教化。
  我们有幸工作和生活在这块人文底蕴丰厚的土地上。古称庐陵的吉州区,距今1600多年前东晋太守孔伦建立郡城以来,一直有江南望郡之誉。依托黄金水道赣江,成为江南重要的经济枢纽、繁华商埠和人文胜地。古南塔的汉砖,钟鼓楼的清风,后河九桥的倒影,螺湖桥上的辙印,大榕树的绿荫,天后宫坊的石刻,灵泉寺的香火,云章阁的联语,见证了这座古城的千年沧桑与繁华。颜真卿、江万里、王阳明等忠臣贤才兴学传道,理政有方;欧阳修寄语吉州学子,苏东坡赞叹街市盛景,杨万里描绘山水佳图,文天祥求学白鹭洲书院,古城积淀着厚实的文化基因。城郊乡村的先民走出家门,闯荡商海,积累财富后兴建家园。钓源、卢家洲、丁塘、腊塘等古村精美的明清建筑,便是创业的结晶。吉州是块富有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曾掀起“十万工农下吉安”的狂飙,在这里诞生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奠定了中央苏区创建的基石。古老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存,增添了我们前行的底气和自信。新设立的吉州区,薪火相传,在传承中创造,在创造中奋进,续写了与时俱进的雄文华章。
  古城新区机遇和挑战并存。设区之初,面对因事权、财权调整带来的重重困难,首届区委不怨不等,迎难而上,制定了“主攻工业、扩大招商、搞活民营、加速城建、优化农业、协调发展”六大发展战略,负重前行,夯实了发展的基础;第二届区委乘势而上,提出“打造工业经济优强区、商贸服务核心区、安居创业首选区、和谐发展先进区”的“四区”目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第三届区委审时度势,确立以推进生态宜居城、新兴电子城、现代商贸城“三城共建”为经济发展主战略,以创建“人文社区、美丽乡村”为创新社会管理总目标,吹响了提升首位度,争创首善区,勇当排头兵的进军号角。这些年,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市里关注的重点、市民关心的热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区两级坚持不懈地推进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高楼如林的城南新区,在秀美如画的庐陵文化生态园,在古后河绿廊“金腰带”和螺湖湾两岸,在赣江西堤、马铺前、仓口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现场,无不凝聚了市区干部群众求新思变、开拓务实的辛勤汗水,无不彰显了崇文、正气、开放、图强的吉安城市精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吉州区已经进入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的新阶段。万亩工业园区是吉泰走廊“挺起脊梁”的核心板块,一大批新兴电子产业纷纷落户:规划28平方千米的樟山新区已全面拉开了路网框架,正向纵深推进;462多公顷的城南专业市场建设如火如荼,市场带动效应已初步显现;系列民生工程全面铺开,人文社区、美丽乡村建设风生水起。
  吉州,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前行。
  政声人去后,口碑传永久。青山不老,事业永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有成就也有不足。区志载入的是往事,我坚信后来人一定会谱写更辉煌的篇章。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