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篇 社会团体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万安县志1991-2000》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6385
颗粒名称: 第二十篇 社会团体宗教
分类号: D635
页数: 10
摘要: 万安县总工会县总工会是主管全县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职能部门,县总工会在县政府一号会议室召开万安县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各级工会配合党政组织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各级工会配合党政组织走访慰问困难企业职工”县总工会建立特困职工档案。各级党政和工会干部232人次走访38家困难企业。县总工会与县政协三胞联谊会、咨询联络办公室、统战部、工商联和经委联合成立调查组。调查县改革试点企业万安水泥厂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落实情况,县成立企业民主管理领导小组。
关键词: 万安县 团体宗教

内容

第一章工青妇团体第一节万安县总工会县总工会是主管全县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职能部门,2000年,设综合管理部和基层工作部, 工作人员8人,下属单位工人文化宫3人,职工学校3人。设主席1名,副主席2名,下辖基层工会 122个,工会小组426个,工会会员9478人。
  工会代表大会 1999年3月29日至30 0 ,县总工会在县政府一号会议室召开万安县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 110名工会代表出席大会。大会选举委员15名,选举刘仁松为县总工会第十届委员会主席,叶英、 涂进为副主席。
  劳动竞赛 1991-1995年,县总工会组织开展了“岗位创一流,班组创先进,企业创效益”活动和女职工 “学先进比贡献,为实现八五计划建功立业”竞赛。全县各企业普遍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比武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1996-2000年,县总工会组织开展了“争创一流业绩,争当九五英模”立功竞赛活动。县锅炉厂 **QxG0.29-A n型有机热载体加热炉”,县糖厂“增加工炉引风提高锅炉出力”,被评为省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造重大成果三等奖。
  送温暖活动 1993年春节前后,各级工会配合党政组织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发放慰问金1万余元。1994年 1月,县总工会下发《关于贯彻全国总工会“送温暖工程”的实施意见》,各级工会配合党政组织走访慰问困难企业职工,发放慰问金1万余元。5—6月,全县遭受冰雹和洪涝灾害,县总工会及时向上级工会汇报灾情,争取救助金3000余元发放到受灾职工手中。1995年,县成立送温暖基金委员会, 全县筹集资金3万余元,救助特困职工120余户。1996年,县总工会筹集资金8万元,救助特困职工2654户。1997年,县总工会与县民政局、团县委和县妇联联合开展“扶贫访困”送温暖活动,走访困难企业69家,慰问特困职工2654户,发放慰问金7.14万元。1998年,县总工会建立特困职工档案,向特困职工发放慰问金5.3万元。1999年元旦、春节期间,各级党政和工会干部159人次走访困难企业48个,慰问困难职工788户,发放慰问金10.22万元。2000年元旦、春节期间,各级党政和工会干部232人次走访38家困难企业,慰问困难职工865户,发放慰问金10.74万元。
  维护职工权益 1991年,县总工会与县政协三胞联谊会、咨询联络办公室、统战部、工商联和经委联合成立调查组,调查县改革试点企业万安水泥厂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落实情况。
  1993年,县成立企业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县总工会制定下发《万安县1993年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意见》,加强企业民主管理。
  1996年,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全面推行,至2000年,全县有85家企(事)业按《劳动法》规定签订了集体合同。
  同年,经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吉安地区办事处批准,万安县职工保险互助分理处成立,基层设立保险互助代办组,至2000年,职工互助保险发展会员380名,收到保险储金11万元,4名意外伤害的会员得到经济赔偿。
  1998年,县委、县政府转发省总工会《关于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搞好企业的若干意见》,全县有75个企事业单位实行职代会制度,对185名企业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评议。有83个企业分别建立劳动调解委员会和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
  1999年,县总工会与县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与考核企业领导干部工作的补充通知》,对全县19家副科级以上企业组织和实施了民主评议与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全县8个有工委机构建制的局、委、办和33家国有集体及公有产权占主导的企业成立了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意见。
  2000年,在全县企业和职工中广泛开展了“查隐患,堵漏洞,保安全”和“安全在我心中”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全县工业企业100%建立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当年,全面推行以职代会为载体的厂务公开工作,成立了“万安县厂务公开领导小组”,下发了《万安县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实施意见》。加强了改制企业工会工作,县总工会领导参加了县企业改制领导小组。新经济组织开始组建工会,全县有16家乡镇企业、6家私营企业和1家外商投资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
  第二节共青团万安县委员会共青团万安县委是主管全县共青团组织和青年工作的职能部门,2000年,内设综合管理部、丁. 农青年部、学少部三个机构,工作人员4人,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下辖基层团委27个,团总支11个,团支部193个,团员8210人,占全县青年总数的21.3%。全县建立团队组织的学校中学21 所、小学128所,少先队员32136人,辅导员128人。
  历届团代会 1991年11月29日至30日,共青团万安县委召开第十六次团员代表大会,199名团员代表出席大会。大会审议并通过团县委书记谢信勉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六届委员会委员23人,选举谢信勉任书记,胡影秋任副书记。
  1994年12月7日至9 0 ,共青团万安县委召开第十七次团员代表大会,200名团员代表出席会议。大会审议并通过团县委书记曾繁富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七届委员会委员29人,候补委员3人,选举曾繁富任书记,胡影秋任副书记。
  1999年4月20日至21日,共青团万安县委召开第十八次团员代表大会,101名团员代表出席大会。大会审议并通过团县委书记胡影秋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八届委员会委员21人,常委 9人。选举胡影秋任书记,刘志斌、肖烈华任副书记。
  主要活动 1991年3月,组织全县青少年开展“一年消灭荒山,三年绿化万安”竞赛活动,历时一个月,全县26379名青少年植树造林9185亩。1992—1993年,实施“三项工程”活动:一是实施“科技工程”, 在农村基层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89期,参训人员14914人次,培养科技星火带头人1729人。二是实施“绿色工程”,建立青少年绿化工程143个,绿化公路380公里,全县7.2万青少年植树造林104 万株。三是开展“希望工程一一百万爱心行动”活动,全县青少年为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捐款1.5 万元。
  1994年,开展“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希望工程”两项活动。全县团组织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31个,提供服务39178人次。“希望工程”方面,团县委联系上海旅游局和龙门宾馆20名职工与武术中心小学学生结对,每人捐给每名学生300元。
  1995年,全县团组织中开展双“十百千万工程”活动:一是办好十家利润千元以上团内经济实体,绿化百里万安至泰和公路,新建千亩青年果园和林场,发展万头养猪事业。二是向县委、县政府推荐十名优秀团干,向党组织推荐百名优秀团员入党,培养千名青年致富能手,组纽万名青年志愿者热心行动。
  1996年,实施“三大工程”活动:一是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全县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220支,落实服务对象550名,提供服务1.5万人次。“青年文明号”活动评比评出青年文明号单位 10个,青年岗位能手15名。二是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全县团组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76 期,参训团员青年6973人次,培养星火带头人721人,科技示范户28户。三是“实施希望工程”,争取到上海、南昌等单位投资205万元在县内建成4所希望小学。
  1997年11月至12月,与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联合开展“光辉的井冈山”读书活动。12月,派 4人参加地区举办的《光辉的井冈山》读书活动,获得讲故事和书画两项一等奖。
  1998年4月,联合县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乡镇团委建设的通知》,着力配齐配强乡镇团委班子。9月,创办万安团校。
  1999年,组织开展三项活动:一是组织策划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系列活动。二是联合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全县“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收到捐款153148元,捐建“三辰影库”2 套。三是全面启动创“五四红旗团委”活动.涌现8个省、地十佳先进典型。
  2000年6月,成立县青少年权益保护委员会。同年,组织开展三项活动:一是组织开展“盼祖国统一”千人签名仪式。二是策划北京中关村二小与万安武术小学“手拉手”互助活动,争取捐赠电脑 26台,图书万余册。三是开展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活动月和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
  第三节万安县妇女联合会万安县妇女联合会是主管全县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职能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联合会章程》的规定,1995年4月18日始,妇联主任、副主任改称主席、副主席。2000年末,设综合管理部和城乡工作部,工作人员7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3人。下辖乡镇(场)妇女联合会20个,县直单位妇女委员会34个,村(居)妇代会166个。县“双学双比”协调小组(1989年成立)、“巾帼建功”协调小组(1991年成立)、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1994年成立)办公室均设在县妇联。当年,全县女性总人数136067人,其中农村女劳动力48852人,城镇女职工6980人,女干部2236人。女干部中科级49人,副县级4人。全县女党员1001人。
  妇女代表大会 1997年1月21日至22日,县妇联召开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0人,列席代表21 人,特邀代表14人。大会审议并通过第十一届执委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二届执委27人,常委 9人。钟明玉同志当选县妇联主席,杨爱莲、郑嫦莲同志当选县妇联副主席。2000年5月,县妇联召开第十二届执委(扩大)会,增选郭慧娟同志为县妇联副主席。选举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水香和县妇联主席钟明玉两位代表出席省第九次妇代会。 主要活动 “巾帼建功"活动县“巾帼建功”活动1991年开始。1992年7月,组织开展“我为武警献爱心”活动,全县妇女为武警驻县官兵纳鞋垫3000余双。1993年3月6日,与县工会女工委员会举办 “三八”巾帼建功技术操作表演赛,表演珠算、点钞、数纸、包糖、量布、捆扎啤酒,186人参赛,24名优胜者受到表彰。1996年5月,与县工商局联合举办“人人讲道德,店店无假货”市场建功竞赛活动, 评岀女先进工商户6个,女先进私营企业主2名。1997年10月,在县人民医院举行护士护理技术比武活动,授予该院“巾帼文明示范岗”。2000年2月29日,县妇联与工商局联合举行“落岗不落志,巾帼创新业”座谈暨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了“十佳”巾帼创新业带头人。10年间,县“巾帼建功”活动中,受到省表彰4名,地区表彰8名,县表彰100名。
  "双学双比”竞赛活动1991年4月,召开县“双学双比”协调小组成员会议,县妇联积极组织全县妇女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至2000年底,全县建立妇女文化阵地207个,妇女文化中心户526户,举办夜校扫盲班1300班次,学员10860人,脱盲10826人。 举办种植、养殖、加工业等实用技术培训班2035期,培训妇女171511人次,获绿色证书的妇女352 人。组织动员507名妇女参加农函大学习。34名被评聘为女农民技术员,建立“巾帼扶贫行动”联系点62个,扶助贫困妇女2200人。10年间,县“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中,县“双学双比”协调小组受省级表彰3次,个人受表彰8人;受到地区表彰的先进集体13个,先进个人28人。罗塘乡南坝州女民兵班连续4年荣获地区“双学双比”竞赛先进单位,1991年荣获省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刘建华、何满香、鄢春华、刘银华、张冬英等先后荣获省“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温菊香被评为省“三八”绿色工程先进个人。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1991年4月,县成立女法律工作者联谊小组。1993年,县政府转发县妇联《九十年代万安县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同年,争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资金,兴建妇女儿童培训中心。1997年,县政府转发县妇联《万安县1995-2000年妇女发展规划》。1998年10月,与县人大联合开展对《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劳动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2000年“三八”期间,与司法局联合开展了以“148”法律服务专线为载体的妇女维权周活动。10年间,举办普法培训班28期,培训妇女2760人次。组织法律知识竞赛21次。接待和处理群众来访235人次,来信 102件,调解家庭纠纷89起。协助公安干警解救妇女26人,破获卖淫嫖娼案2起。深入基层开展妇女维权情况调查11次,撰写《女职工下岗原因与对策》《家庭暴力的状况分析》等15篇调查报告。
  “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从1994年开始,至2000年底,先后开展了“十星家庭”、“双文明户”、“五好家庭”、“家庭文明工程”、“绿色家园文明户”、“绿色家园生态模式示范户”、“美在农家示范户及文明楼院”、“文明楼栋长”创评活动,获省表彰的15户,地区表彰的 46户。
  培养选拔妇女干部1993年,建立后备妇女干部档案。1995年,县委组织部批转县妇联《整顿农村基层妇代会组织的工作意见》,通过村级组织换届,全县农村所有村组均建立妇代会、妇代小组,配齐村妇代会主任和村小组妇女代表。10年间,举办村以上妇女干部培训班10期,培训妇女干部1863 人。组织168名妇女干部参加省、地业务培训,举荐68名妇女干部担任副科以上职务。发展女党员 312名。1999年底,全县乡镇班子换届,乡镇班子中有女干部23人,其中书记2人,乡长1人。
  实施''春蕾计划”从1994年开始实施“春蕾计划”,救助因生活贫困而辍学的女童。至2000 年底,争取到项目资金10万元,收到社会捐款18.2万元,救助贫困女童609名。1996年6月,罗塘中心小学春蕾女童肖瑞珍荣获全国“十佳女童”荣誉称号,并出席全国“六一”表彰大会,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罗塘中心小学春蕾女童谢丹娟、肖远清分别荣获1996年和1998年全国百名优秀女童”荣誉称号。
  第二章科技文艺团体第一节万安县科学技术协会 2000年末,县科协机关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1名。县科协下辖农学、林学、 水电、粮食经济、气象、医药、中医、会计等8个专业学会及珠算、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两个协会,总计会员678人。全县设立20个乡镇科普协会、116个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农村科普员1238名。
  县科协组织所属学会(协会)开展学术研究和农村科学普及工作。广开门路引进推广外地新品种新技术,积极构筑“金桥工程”,引导和推动全县中小学开展“小发展、小制作、小论文”科技活动, 为全县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二节万安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1991年5月29 日-30日,全县第5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第五届文联委员23名,候补委员8名,常务委员5名,其中主席1名(县委宣传部一名副部长兼),副主席1名,秘书长1名(兼)。2000年末,文联机关工作人员1名,兼职主席1名。
  县文联下辖专业协会11个: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诗词、电影电视、民间文学、文学评论,共计会员160名。其中地区(市)文联会员47名,省文联会员15名,中国文联会员2 名。
  1991年5月23日,县文联召开“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9周年大会”,所属各专业协会召开研讨会,举办《梁书国画展》《全县文艺创作成果展》。1992年11月18日, 万安县文联成立40周年,举办纪念暨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单位4个,优秀作品24篇。1993年,组织全县文艺工作者参与全县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展岀美术、书法、摄影、篆刻作品 365件。1994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举办文学、摄影、美术、书法创作大奖赛。1995年 4月21 日-23日,吉安地区文联、地区作家协会、《井冈山报》文艺副刊编辑部联合在万安召开新闻文学笔会,参会人员30名。1997年,县文联作为万安县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起草了《万安县“五个一”工程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各专业协会开展文艺创作活动。1999年, 组织人员参加全国文艺等级考试,1人获素描8级资格认证,3人分别获民族唱法7级和5级资格认证。2000年,组织“赣泉杯”有奖读书征文活动,协助梁西江在“井冈山画院”举办个人国画展。 第三章工商团体第一节万安县工商业联合会 2000年末,县工商联有工作人员3人,其中主任委员1人(兼总商会会长),副主任委员1人 (兼总商会副会长)。全县有会员431名,其中团体会员1名,企业会员53名,个体会员375人。全县 20个乡镇(场)除五丰镇、麻源垦殖场均成立基层分会,会员90名。
  1992年11月,县工商联召开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60人,选举产生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并选举执委23人,常委9人。1996年9月,召开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总商会成员大会, 出席代表70人,选举产生执委31人,常委15人以及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选举产生总商会会长、 副会长。
  1991-2000年,县工商联围绕县经济建设中心,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撰写了《关于个体工商户的现状、心态及引导》《关于县城社会治安情况的调查报告》《万安县非公有制经济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和《万安县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现状、特点及对策》等调查报告。提交提案80余条,其中,《建议县政府成立利用外资领导小组》《关于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列入政府部门考核内容之一》等提案被县委、县政府采纳;《关于在北门桥增加安装广播的建议》《关于加大县图书馆事业建设投入的建议》《尽快修缮富坑口至窑头公路》《加快县城南大门街道建设的建议》《关于重视、鼓励、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等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推荐19名会员担任万安县政协第八届、九届委员。会员中2名担任县政协常委。
  第二节万安县总商会 1996年9月6日上午,万安县总商会在县政协四楼会议室成立。中共吉安地委委员、统战部长刘爱炎,省工商联驻吉安地区办事处主任罗小军,县委书记杨群宝等领导出席成立大会。省工商联发来贺电。总商会成立后,与县工商联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97年,全县有18个乡镇建立基层分会,基层工商联会员即为商会会员。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日和1999年12月30日澳门回归之日,芙蓉分会均组织龙灯舞庆祝活动。
  第三节万安县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县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简称个协,下同)主要职能是组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文明经商,创优质服务,帮助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排忧解难,保护其合法权益,推动个体私营经济的繁荣和发展。1991年个体劳动者协会设宣传教育部、组织联络部、经营指导部、 办公室,有理事成员19人,会长1人,副会长2人,工作人员3人,芙蓉、观头、窑头、百嘉、高陂、潞田、罗塘、沙坪、宝山9个工商所设立个协分会。1993年夏造工商所设立个协分会。1994年个体劳动者协会更名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2000年,设专职会长1人,副会长2人(个体股长兼副会长1 人),基层设10个分会,工作人员21人(含基层分会),全县共有会员16911人。
  10年间,共举办政策法规学习班8期;组织开展个体工商户“文明经营”和争创“十佳”竞赛活动,评选出384名先进个体工商户,其中,受省表彰的4人;组织2000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参加“希望工程爱心储蓄”存款捐息活动,存款金额达10.48万元;1998年组织个体私营企业捐款 1.9万元,运送大米8吨、生猪60头以及一批饮料等物资,支援九江抗洪抢险。
  第四节万安县消费者协会县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消协)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其主要职能是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受理消费者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1996年在全县10个基层工商所设立了消费者投诉站。2000 年,县消协有理事会理事25人,其中常务理事15人。办公室设在县工商局。
  1991-2000年,县消协举办法规政策学习班12期,散发安全健康消费宣传资料1000余份,法律小册子400多份,出动宣传车15次,接待消费者咨询3750人次,接待消费者来信来访192人次, 受理投诉31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4.03万元,为消费者获得赔偿计有农用汽车发动机一台,摩托车19辆,彩电23台。
  第四章其他团体第一节万安县计划生育协会万安县计划生育协会(以下简称计生协会)成立于1988年11月16 0 ₒ 1993年5月,协会理事会成员进行了调整,由76人组成第二届理事会,副县长曾传美任会长。1995年8月28日,县计生协会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68人组成的第三届理事会,副县长匡武任会长。截至 2000年底,全县有乡级协会19个,村级协会166个,有会员26988名,乡、村两级协会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85人。
  县计生协会职能是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服务。10年间,县计划生育协会在城镇流动人口聚集地建立了计划生育咨询服务台,为育龄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和技术服务。在农村,基层协会开展“少生快富帮扶计划”和“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等活动,推动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深入开展;每年按人均1000元标准,做好二女结扎户的养老保险工作。结合城乡实际,组织开展婚育新风“四送四进”活动,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精神和生育政策、科普知识及生产致富技术送进千家万户,促进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万安县红十字会 1987年成立,2000年末所属红十字会组织27个,总计会员1161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96 名,占总数68.56%₀县红十字会按照“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的工作方针,履行抗灾救灾和社会救护职能。1991—2000年,培训红十字会急救员365名。1994年,在105国道万安境内沿线设立高陂、潞田、夏造3个红十字会急救站,至2000年,总计救护伤员849人。1991—2000 年,发放救济款共计75万元,救灾物资总值32万元;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义诊5000多人次,发放药品总值21万兀。
  第三节万安县残疾人联合会县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县残联)成立于1991年,为财政拨款正科级群众团体,挂靠县民政局。 2000年有工作人员3名,1991—2000年,白内障复明、肢体残疾矫治、聋哑儿童语言训练、“三康”工作卓有成效。10年间,总计康复828例。1998-2000年,开展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康复13例。
  1991—2000年,按政策安排残疾人就业总计667人,其中县乡创办福利企业集中安置就业112 人,劳动部门按比例安排就业61人,从事个体经营494人。
  10年间,全县接受各类教育的残疾人总计2197人次。其中,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残疾少年儿童1426人次,接收职业培训的残疾人740人次,在特教班接受教育的残疾少儿31人次。
  1998年加强对残疾人贫困家庭的扶贫工作。至2000年,扶持贫困家庭1938户,解决温饱家庭 600 户。
  福达皮件厂 1992年7月创办,县办大集体民政福利企业,职工22名,生产各种型号的雁塔牌竹胎皮箱。 1994年生产皮箱4500只,创产值23万元;1997年,生产皮箱1600只,创产值8万元。1998年停产。
  第五章宗教 1997年,宗教场所活动比较活跃。为此,1998年4月,成立“万安县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挂编县委统战部。第一节佛教佛教传入万安始于唐朝,兴盛于宋朝,“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左”倾错误政策的冲击而停止活动。1995年至1999年经县政府登记批准,相继恢复万安县武术观音寺、万安县观头东华山寺、济渡寺,万安县涧田光相寺等4处佛教活动场所。1999年5月31日,经万安县民政局登记批准成立“万安县佛教协会”,有会员50人。
  万安县武术观音寺原名万安县武术新文观音阁,建于晋朝,由于国家建设万安电站,寺庙处于淹没水位。信男善女捐资捐工,1987年按原貌将庙迁至百米之高的山巅上。1995年12月7日经万安县人民政府批准为佛教宗教活动场所,更名为“万安武术观音寺”。2000年有住持和尚1名,居士 7名。
  万安观头东华山寺原名东华庵,于佛教禅宗的临济宗弟子为公元1324年创建。1992年由八方信众自发成立“东华山寺筹建理事会”,信徒30多人,着手按原貌修建庙宇。1995年12月7日,经万安县人民政府批准为佛教宗教活动场所,名为“东华寺”。2000年有住持和尚(许峰,法名释坚圆)1名,居士 6名。
  万安县视头济渡寺原名水南济渡寺,创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为纪念江西许真君而建。1998年,由窑头、 枫头两地信众着手筹建恢复原貌。1999年4月10日,经万安县人民政府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名为“万安县观头济渡寺”,2000年有住持和尚(杨典桃,法名释会普)1名,居士 5名。
  万安县光相寺始建于宋朝嘉定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998年,由涧田乡信徒牵头着手筹建恢复原貌。1999年10月17日,经万安县人民政府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名为“万安县涧田光相寺”,2000 年有住持和尚(吴嗣华,法名吴同亮)1名,居士 3名。
  第二节天主教天主教传入万安始于清朝中叶。1949年8月,万安解放时全县有天主教徒2635人。1952年底县境天主教停止活动。据1992年和1999,2000年三次调查,县内尚有天主教徒和信教群众600多人(其中男300多人,女200多人),主要分布在五丰镇龙溪、月明、光明村,观头镇建村、九斗、舍背村,百嘉乡廓埠、竹园、栋背村,芙蓉镇,顺峰乡陂头村,宝山乡石龙村,涧田乡良口、里仁村。大部分教徒为1952年前入教,有的从小由当地教职人员洗礼入教,有的入教学念书时由教堂教职人员洗礼入教,也有的是家庭祖传入教。
  2000年经万安县人民政府批准,报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备案,恢复万安县五丰镇龙溪村(现鸡毛山)、观头镇建村两个天主教临时活动点。

知识出处

万安县志1991-2000

《万安县志1991-2000》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万安,于南唐保大元年(公元943年)得名,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设县,至2000年,建县历史达929年。 万安,古时即为赣江水上交通重要枢纽,是“上通两广,下接京畿”的关隘重镇。许多达官文人曾来万安游山玩水,题诗作赋,唐代丞相张九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和欧阳修、爱国名臣辛弃疾和文天祥等都在万安留下了著名诗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所提及的“惶恐滩头说惶恐”的惶恐滩, 就在万安县城南2公里处。如今昔日的惶恐滩已建成江西省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一座现代化的崭新县城在惶恐滩旁拔地而起。从惶恐滩沿赣江上溯,近百公里江面一平如镜,两岸群山苍翠挺拔。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里美丽的水光山色吸引了大批省内外、国内外游客来万安,或旅游观光,或考察十八滩文化。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法国远东学院院士、国际客家学会副会长劳格文先生游历万安山水后,对万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秀丽的山水风光大加赞赏。万安,这颗镶嵌在赣中南大地的明珠,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 万安,地处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南缘,东邻兴国,西连遂川,南毗赣县、南康,北靠泰和。东西宽约47公里,南北长约65.5公里,境跨东经114°30'27.3"至115°5'37.6",北纬26°8'45.4"至26。45' 53.5",总面积2051平方公里。县治芙蓉镇距省会南昌317公里,吉安市95公里。2000年,辖9镇10 乡1垦殖场,165个行政村,8个居民委员会,1936个村民小组。有66575户292080人,其中农业人口 223833人。1991年至2000年,中共万安县委、万安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紧紧抓住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转变,发展特色农业,强攻工业,繁荣第三产业,县域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82513.3万元,比1990年增长1.34倍;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9166万元,比1990年增长1.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5万元,比1990年增长43.9%;财政收入6723万元,比1990年增长5倍。 万安是以农业为主的县,粮食生产一向被视为主导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 90年代以来,中共万安县委、万安县人民政府确定了效益农业观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展农业产品结构调整,注重发展高效农业。在种植业方面,大胆调减粮食种植面积,主攻单产,扩大优质水稻种植比例,至2000年末,全县粮食产量13.07万吨,比1990年减少5400余吨。粮食品种得到优化,全县优质水稻占水稻总面积80%以上。与此同时,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甘蔗、蚕桑等主要经济作物。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八五”计划期间,这两种作物的种植得到快速发展,甘蔗年最高产量达到15万吨;蚕桑种植面积最多的一年达14573.5亩,年最高蚕茧产量达2003担。山地致力于宜林荒山种植营造和果业开发,10年间,人工造林面积51万亩,飞播造林4万余亩。据1999 年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经济林面积14315公顷,其中果木林面积1053公顷。全县活立木蓄积355万立方米。养殖业方面,一是万安水电站库汉水面开发,2000年,库区完成坝拦养鱼6370亩,网拦养鱼14700亩,养鱼网箱2573个。当年全县水产品产量11012吨,比1990年增加8111吨;二是生猪规模养殖和品种更新换代,一大批农民走上专业化养殖道路。据统计.全县养猪业发展最快的1994 年,全县养猪常年保持15头以上的农户有6300户,100头以上的专业户17户。生猪品种经改良, 不断优化。2000年,三元杂交商品猪覆盖面达40%。10年间,万安县农业逐步实现了从生产型到市场型、数量型向质量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变,农村经济有了大幅度增长。但是,由于农业基础仍较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加上10年间农副产品价格长期低迷,农民增收速度不尽如人意,2000 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1286元,比1990年增加742.3元,但与吉安市全市平均值比,差距872元,今后脱贫致富仍任重道远。 万安县工业,经10年经营机制和体制改革,结构得到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总体上有了提高。从 20世纪80年代起,万安县国有工业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从80年代末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一大批企业进入经营机制和体制转换的行列,继1989年县农机一厂、县农药厂等9家企业率先推行企业法人承包后,一些企业陆续实施承包、租赁、拍卖和破产。2000年,县属工业企业10 个,比1991年减少6个;工业总产值2768.2万元,比1991年下降41.48%;上交税金215.8万元,比 1991年下降33.6%。2000年,万安县规模最大企业一万安县糖厂宣告破产。1995年,中共万安县委、万安县人民政府做出《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八五”计划期末,乡镇企业从1991年的6315个增加到10152个;工业总产值从1991年的3782万元上升到13314万元。“九五”计划期末,乡镇企业规模有所缩小,但经济运行质量良好。2000年,乡镇企业1730个,比1995年减少2406个;工业总产值32171万元,比1995年增加18857万元。“九五” 计划期间,云洲工业小区动工兴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0年末,工业小区进区项目 23个,形成了电子、化工、冶炼、水晶、建材、纺织、食品加工等7大行业,当年完成工业产值5932万元,上交税金130万元。 10年间,商品流通领域不断放开搞活,市场经济秩序日益规范,城乡市场供求平衡,购销两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万安县个体私营商业异军突起,国合商业计划经济时期的商品流通主渠道地位开始受到冲击。面对个体私营经济带来的压力,万安县国合商业加大了改革的力度,首先开展经营方式上的改革。1991年,试行经营范围、商品价格、用工制度和分配方式“四放开”,扩大经营自主权。此后,经营方式进一步放开,对连续3年亏损的门市对内实行承包经营。至“八五”计划期末, 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合商业经营活动难以维持,逐渐将公司门市、柜组和库存商品作价,公开招标竞卖。从这一时期开始至“九五”计划期末,除省属条管的经营企业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外,万安县国合、集体商业企业基本停止了经营活动。在国合、集体商业退出市场的同时,个体私营商业迅速崛起。2000年,全县商业服务业个体工商户3308户,比1990年增加703户。10年间,城乡市场面貌日新月异。县城先后兴建了五云购物中心、南门农贸市场、县城小商品市场、下岗职工再就业市场和五云水果批发市场。库区淹没乡随乡政府搬迁新建了农村墟市,邻近105国道的高陂、潞田、夏造进行了墟场扩建,新设立了专业市场。90年代以前没有设立墟市的桂江、枫林,也在乡镇政府驻地设墟营业。大量农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纷纷跻身商品流通领域,城乡市场呈现一派活跃景象。据统计,199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588.7万元,比1990年增长40.08%;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5万元,比1994年增长11.66%。 “八五”和“九五”计划期间,万安县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国家制定加大投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交通被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从政策、投资等方面向交通倾斜。万安县抢抓机遇,举全县之力,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全县交通设施有了较大改善。2000年,万安县境内公路总里程542公里,其中国道30.27公里,省道31.96公里,县道222.29公里,乡、村道 257.5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25.7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其中70%的乡镇通水泥路,88%的行政村通公路。2000年,全县有客运车辆109辆,座位2435个;货运车辆295辆,运力1400吨。水路运输,1990年8月24日,江西万安水电站下闸蓄水,素有九曲十八滩之称的县境内的良口滩、晓滩、昆仑滩、武术滩、小蓼滩、大蓼滩、棉津滩、漂神滩、惶恐滩等九滩已被淹没,万安至赣州(万安电站大坝上游)航道宽度有很大伸展。电信通讯发展迅速。1993年3月28日,万安县程控电话网开通,次年12月底,城乡全部开通程控电话,至此万安结束了摇把子电话的历史。2000年,全县交换机总容量2.56万门,实装用户16728户,其中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15360门,实装用户8853户。全县行政村电话覆盖面达100%。1996年2月9日.万安县首次开通移动电话,至“九五”计划期末,移动电话用户达6400余户。2000年,全县邮路37条,单程总长度1046.7公里,报刊发行站30个,函件进出口交换量258.33万件,包件0.92万件,报刊发行288.9万份。邮政储蓄实现了全国通存通取网络联通。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城区美化、亮化、绿化迈出了可喜步伐。10年间,万安县对新老城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新城区以新世纪城市形象为标准,规划设计力求高档次,基础设施追求高品位。先后改造了纵贯县城南北的凤凰大道、五云大道,新建了崇文路、开发路等主要街道;环五云大道、凤凰大道的周围街道的照明、排水系统进行了大范围整治;街道两旁种上了行道树;北门桥、林贸大厦和县汽车站等商业繁华区设立了高杆灯。旧城区先后完成了胜利路、东风路和沿江路改造。城区卫生方面,兴建了 1个垃圾处理场,2个垃圾中转站,新建了 5个公共厕所,购置 T 160余个垃圾箱,一个整齐、洁净、美化、亮化的城市新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1996年10月,万安赣江大桥竣工通车,圆了赣江两岸万安人民千年的梦想,顺利实现了县城与105国道对接。2000 年年末,中共万安县委、万安县人民政府作出了“一江两岸,一城两镇”(迁五丰镇至河西)的规划,确立了河东发展成商业区,河西发展成工业区和行政中心的新思路。利用万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万安水电站库区的秀丽风光资源,着力打造城市建设新品牌,带领全县人民朝着“下年古城、水电新城、旅游靓城”的建设目标奋力迈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0年间,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活动成果显著。2000年全县科研和服务机构5个,乡镇科普协会20个,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11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计4072名,其中获中级以上职称者1137名,比1990年增加1118名,初级职称者2935 名,比1990年增加2464名。全县推广科技项目50项,有22项获省、地科技进步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素质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取得明显成效。2000年,全县有幼儿园34所,小学330所,初级中学21所,高级中学7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1所。全县教师2685名"在校高中牛.3325人,初中生16025人,小学生27896人,入托幼儿3783人。县城3— 6周岁幼儿入学率99.7%,乡镇学前3年教育入学率22%;小学7—11周岁儿童入学率99.7%, 12— 14周岁少年小学普及率98.03%;小学毕业生取消升学考试,城镇100%、农村95%直接升入初中, 12—14周岁青少年纯入学率96.39%。10年间,高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等、中等学校3312人,录取率达69.95%₀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中师毕业生449人,大专毕业生189人;电视师范大专毕业生198 人;电视广播大专毕业生288人。成人高等、中等考生录取1686人,自学考试全科合格的373人。 1995年,启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各初级中学举办职业初中班补授初中课程,全县青壮年文盲占青壮年总人口的4.4%,比1990年比例下降5.9%。当年10月,万安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各类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全县有文化馆、站15 个,图书馆、室30余个,电影放映队16个。1993年,万安有线电视台开通,1998年19个乡镇开通有线电视,31个行政村建立广播、电视室。1999年,红桃命高山台开播,全县电视覆盖人口达85%。各种文艺演出活动频繁,县专业剧团除了开展节日演出,还举办了多次农村文艺调演,县直单位经常组织纪念演出活动。文学艺术创作成果显著,数百篇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在地区以上报刊发表,有的还获得创作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万安知名画家梁书绘画作品先后在杭州、广州、台湾、澳门等地展出,深受同行业人士赞誉。1996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万安县志》出版发行。同年,万安县博物馆开馆,为开展县情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教材和窗口。2000年,县城有舞厅4家,录像厅4家, 电脑网吧21家,为人们开展有趣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城乡医疗保健条件改善,居民身体健康水平有了提高。县城有专门医疗机构2个,防疫保健机构3个。全县有乡镇卫生院19所,村级卫生所和个体诊疗所326个,单位内设医务室5个。县乡医疗服务机构工作人员706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184人,初级职称485人;防疫保健机构工作人员96人;村级从医人员332人。2所县级医疗机构跨入国家卫生部二级甲等医院行列,8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卫生部一级甲等医院标准。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全县10年间未出现传染病暴发性流行,1991年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7年达消灭丝虫病标准,1998年达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 回首过去,万安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十五大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十五”计划期间,是进入新世纪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五年,也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勤劳智慧的万安人民将坚定信心,团结奋斗,负重拼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谱写出光辉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