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革命英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452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革命英烈
分类号: K82
页数: 37
摘要: 宋大勋宋大勋字宁人、铭阁,号泥人、大祢,永丰县佐龙乡花园村人。8岁,入村塾读书,勤奋好学,常秉烛夜读,孜孜不倦。1919年,宋大勋在县立小学读书时,“五四”运动爆发。县城各校几百名学生集会游行。他带领同学参加讲演、检查“仇货”等活动,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痛斥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宋大勋经常深入到码头、作坊、店铺和工人谈心,建立工会,开展罢工斗争。1925年2月,宋大勋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永丰最早的一名共产党员。谢式南在狱中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受尽折磨,牺牲时年仅43岁。1927年8月12日,敌人杀害了梁一清。10月7日,红军召开庆祝吉安暴动胜利大会。1918年8月,考入南昌心远中学。
关键词: 人物传记 革命烈士

内容

宋大勋宋大勋(1903 - 1925)字宁人、铭阁,号泥人、大祢,永丰县佐龙乡花园村人。8岁,入村塾读书,勤奋好学,常秉烛夜读,孜孜不倦。
  1919年,宋大勋在县立小学读书时,“五四”运动爆发。县城各校几百名学生集会游行。他带领同学参加讲演、检查“仇货”等活动,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痛斥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
  1922年,宋大勋在吉安江西省立第七师范读书时,在共产党人郭化非等人的引导下,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寻求拯救中国的道路。1923年初,宋大勋利用放假回县的时机,与袁佐龙、黄欧东等进步知识青年创建《吉州学生》、《吉光》等进步刊物和永丰青年书报社,建立永丰学联、青联等进步组织,引导青年学习新文化、新思想。宋大勋经常深入到码头、作坊、店铺和工人谈心,建立工会,开展罢工斗争。
  1924年初,宋大勋等在永丰县立小学开办永丰恩江旅吉学界假期平民夜校,吸收青年学习科学文化,提高思想觉悟。2月,宋大勋由南昌团地委曾宏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吉安临时团支部负责人。5月,吉安临时团支部改为特支,宋大勋任吉安特支书记。8月,宋大勋秘密创办恩江学会。
  1925年2月,宋大勋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永丰最早的一名共产党员。在宋大勋的帮助下,旅吉读书的永丰籍青年学生袁佐龙、薛佐唐、黄欧东等在吉安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五卅”运动爆发, 宋大勋为支援上海工人运动,组织讲演队伍到学校、工厂、农村进行宣传和募捐活动。7月,宋大勋亲自主持发表恩江学会的宗旨、宣言和章程,并担任其执委会常委。10月,宋大勋率领吉安教育界参观团到江浙一带进行社会考察。归来时,由于长途跋涉,气候骤变,到新没(今新干县)后,突染重疾,急救无效, 于11月16日在新澄逝世,年仅22岁。
  谢式南谢式南(1884 -1927)吉水县八都镇银村人。从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为前清秀才。光绪三十年 (1904)为吉安府录选生员。翌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教育专业。在日本求学时,他和留日中国学生一起组织进步团体,出版报刊,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反对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前夕,奉孙中山之命回到祖国,参与反清活动。中华民国成立后,谢式南又奔走江南诸省,传播新思想,开展新文化运动;同时,潜心研究中国教育, 探索教育救国之路。
  1917年,谢式南回到吉安,深感家乡教育十分落后,便顺应时代潮流和革命的需要,清理了旧阳明书院学社,在吉安府学宫创办吉州公立阳明师范学堂,被推举为校长。1918年,谢式南又在吉安府学宫创办私立阳明中学,先后任阳明中学校长和吉安甲等商业学校校长。聘请优秀老师任教,招收平民子弟入学,宣传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活动,提出“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爱国爱民,振兴中华”的口号,唤醒吉安青年一代知识分子团结起来,开展反帝、反封建、反买办政府的斗争。1926年,谢式南参加北伐战争。北伐军光复南昌,谢式南任江西省教育司(厅)长。期间,大力改革江西教育,开办江西省中学校长和师范学校训练班,聘请社会名流郭沫若、徐元诰等人来训练班演讲。使师资力量迅速加强,全省教育蓬勃发畏,他也被称为江西教育先锋。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谢式南回到吉安,复任阳明中学校长,还被推举为省立吉安中学委员长。 他联合吉安各校师生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声讨蒋介石和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是年8月12日,吉安工人运动领袖梁一清被杀,激起了谢式南和广大工人、学校师生的义愤,他们纷纷上斷游行,反动当局实施武力镇压。谢式南被捕押往南昌囚禁。谢式南在狱中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受尽折磨,牺牲时年仅43岁。
  梁一清梁一清(1899 -1927)原名梁兴性,字恒德,吉安县文陂乡漾陂村人。大革命时期吉安工人运动主要领导人。4岁丧父,母子相依为命。在乡间念了 5年私塾,15岁时就因生活贫苦被迫辍学,而去杂货店当学徒。他不堪忍受这牛马般的生活,愤然离开杂货店。在家一面帮母亲干活,一面刻苦自学。1920 年秋,梁一清考取了吉安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在学校里他经常与进步同学梁明哲、陈正人等阅读《向导》、《觉悟》、《中国青年》等革命刊物,从中探讨革命真理,寻找革命道路。: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梁一清在吉师毕业后,即在吉安从事工人运动。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26年5月,吉安第一个工人党支部成立,梁一清任党支部书记。他受党组织的委派,到吉安县农村进行建党工作。同年9月,为了配合北伐军攻占吉安,梁一清根据党的指示,组织工人和学生群众,破坏北洋军阀在吉安的防御设施,切断城内外电话线,迫使驻吉安军阀弃城逃窜。10月,北伐军进驻吉安以后,梁一清被推选为吉安总工会委员长。在他的领导下,吉安工人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1927年2 月,为了普遍提高工人工资,梁一清领导了全市工人总罢工,并取得了胜利。在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 他集资创办工人图书馆、工人子弟小学、工人夜校,自编工人识字课本,还亲自教唱革命歌曲,使工人及其子弟受到反帝爱国教育。3月6日.赣州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陈赞贤惨遭反动派杀害。梁一清的母亲见形势日益险恶,劝他离开吉安暂时避险。梁一清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根据党的指示,将一部分同志转入农村,而自己却留在吉安城坚持斗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梁一清主持召开吉安各界讨蒋大会。大会刚开始,驻吉安的国民党新编第二师右派官兵冲入大会捣乱,使大会被迫中断。为了严惩敌人,根据党组织的决定,5月13日,梁一清带领工人纠察队配合第二师中的左派官兵,逮捕了敌营长等一批右派官兵,解除了敌军武装。不久,这支工人武装又参加了陈正人、曾天宇领导的遂川暴动。反动派对吉安人民的革命行动怕得要死,恨得要命。5月中旬,江西省主席朱培德调第三军八、九两师进驻吉安。他又密令第八师师长朱世贵镇压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朱世贵以召开联席会议为名,诱捕了梁一清。敌人千方百计收买梁一清,遭到他的严词怒斥。敌人对他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正气凛然。
  1927年8月12日,敌人杀害了梁一清。在赴刑场时,他镇静自若、慷慨激昂,沿途发表演讲并高呼口号。敌人慌乱连续开枪,梁一清胸部连中两弹,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1930年10月初,红军打下吉安城,毛泽东、朱德接见了梁一清的母亲。10月7日,红军召开庆祝吉安暴动胜利大会。大会悼念了为革命牺牲的梁一清等烈士,毛泽东、朱德分别为烈士题了挽词:“梁一清同志精神不死! ” “为人民牺牲, 死的光荣!”袁玉冰袁玉冰(1899 -1927)字孟冰,号冰冰,泰和县老营盘乡岚丰坑马齿村人。
  袁玉冰是“五四”运动后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江西改造社的创始人和主要负责人,江西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杂志——《新江西》的主编.江西共产党和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他和方志敏、曾天宇三人,并称为大革命时期的“江西三杰” 0袁家世代务农,父亲以打长工、租种土地维持家计。袁玉冰小时替人放牛,11岁才进私塾念书。 1914年寄住于兴国县舅父家读小学。1918年8月,考入南昌心远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加南昌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大会,与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游行,声援北京爱国学生。是年,他和黄道、江岩等7位进步青年组织鄱阳湖社,1920年改名为江西改造社,并决定岀版《新江西》杂志,推举袁玉冰为江西改造社主要负责人兼《新江西》杂志主编。江西改造社在袁玉冰的领导下,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开展革命活动,为江西革命运动的发展,为江西共产党、青年团组织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o《新江西》杂志起到了时代的喉舌作用,揭露反动派的黑暗,批驳反动谬论,鼓舞青年走革命道路。
  1922年8月,袁玉冰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春,党组织派他回江西工作。他回到南昌即与方志敏、赵醒侬共同研究筹建江西党团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任民权运动大同盟交际部主任。同年3月,北洋军阀将他逮捕,在狱中不畏拷打,坚持斗争。9个月后.保释出狱。不久,党中央调他到上海工作。1924年春.党中央派遣他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冬回国,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委书记。1926 年12月,任共青团江浙区委书记。参加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
  1927年1月,党中央派袁玉冰回江西工作,任中共江西区委宣传部长、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区委书记。袁玉冰回赣工作后,正是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的时刻,面对国民党右派的猖狂进攻,中共江西区委决定予以坚决反击。袁玉冰遵照区委指示,恢复了共青团南昌地委主办的《红灯》杂志,任主编,并先后发表文章,驳斥右派的谬论,宣传革命理论和主张。是年4月2日,中共江西区委摧毁了“AB团”分子控制的省党部。袁玉冰带领群众分路搜索“AB 团”分子,捉拿了程天放、巫启圣、曾华英等30余人。5月,袁玉冰调任中共九江市委书记。11月,调任中共赣西特委书记,立即赴吉安准备组织暴动。12月13日,袁玉冰化装进入南昌向省委汇报,因叛徒告密而被捕。敌人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用尽种种酷刑,袁玉冰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12月27日下午4时,袁玉冰被枪杀于南昌下沙窝,年仅28岁。
  帅开甲帅开甲(1899 -1927)字春生,又名新初,永丰县潭城乡龙洲村人。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学识渊博,喜赋诗,善书法。大家都称他“翰林公”。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帅开甲被推选为代表,向县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此后,他常与同学们出没街头巷尾,进行爱国宣传。同年夏,帅开甲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南昌一中,但因家境贫寒辍学返家。
  1920年,帅开甲在群众的支持下,动用义仓积谷,在桥头村办起了一所小学,并亲自任教。可是,他不幸左腿病残,被迫停教。为了生计,他又先后受聘到萧家、花园两村当私塾教师。
  帅开甲从小就饱尝了穷苦生活的滋味,对穷人十分同情。他由于自己腿病的遭遇,想到人民对医学的迫切需要,于是他一面教书,一面习医,不倦努力,很快就在医术上有了一定造诣。教书之余,常给穷人看病,而且不收诊金。平日,凡遇绅吏断事不公,欺侮穷人,他便挺身而出,打抱不平,替穷人说理。
  1924年,在进步青年宋大勋、袁佐龙等人的启发下,他加入了恩江学会,以研究学术为名,阅读进步书籍,认真研究革命理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6年4月,帅开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任县总工会秘书长,奉命将龙洲一带制米果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永丰振兴米业工会,与豪商份人进行斗争,打击豪商仞人的剥削行为,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起义军撤离南昌,国民党即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清党”运动,大肆搜捕革命者,永丰的革命运动亦被迫转入低潮。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决定党团员都向农村和山区转移,分散隐蔽。帅开甲因腿疾行走不便,组织上决定他一人潜往南昌,因歹徒尾随跟踪,到南昌没几天就在永丰会馆被捕,关押在南昌卫戍司令部。在监狱里,他受尽了折磨与凌辱,敌人对他一再逼供,但他宁死不屈。11月16日,帅开甲在解赴刑场途中,正气凛然,视死如归,高呼“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被杀害在章江门外,时年28岁。就义前,还留下壮丽诗篇:“民多菜色仕多订,管把头颅试剑锋。记取章江门外血,他年化作杜鹃红。”邹努 •邹努(1902 -1927)原名邹鲁,字玉书,号逸民,新涂(今新干)县潭丘乡老上村人。6岁念书,因父亲积劳成疾去世,13岁辍学,跟着母亲劳作,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18年秋,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到新崑县立高等小学读书。他博览群书,过目不忘。
  “五四”运动爆发后,邹努邀集姚有光、皮联壁、李亚民等进步学生,发动新注县人民支持“五四”运动,组织爱国师生上街示威游行。1921年冬,原同盟会员邹继龙从北京返回新干,给邹努带来了《新青年》等革命刊物。他阅读后意识到,一个有志青年应投身于社会,为推翻黑暗世界而努力奋斗。
  1922年夏,邹努由新浚县立高小毕业,考入南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在校内组织读书会,召集进步学生学习进步书刊,探讨马克思学说。邹努积极参加方志敏领导的反对学校陈腐教育的斗争。同年, 邹努参加江西最早的革命团体江西改造社。
  1923年1月,邹努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3月,与赵醒侬、方志敏、袁玉冰等人共同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12月,与袁玉冰主办《红灯》周刊。
  1924年3月,邹努经赵醒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当选为中共南昌特支委员,分管青年运动工作。7月,根据党的指示,从南昌回到新滾,组织成立新涂县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任支部书记。 丿月,重返南昌参加了江西省学生联合会、南昌学生联合会的改组工作,并当选为江西省学联主席。期间,负责编辑和岀版《江西青年》、《南昌学生》和《我们的前途》等进步刊物,抨击黑暗政治,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教育青年学生投身革命运动。
  1925年3月,邹努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委学生部长。6月3日,南昌市召开各民众团体联席会议,赵醒侬与他主持成立“反对帝国主义惨杀上海同胞后援会”,组织集会流行。6日,在领导学生总罢课、组织“仇货查禁队”,抵制仇货的斗争中,不幸被反动军警逮捕,后在各界人民的愤怒抗议下,被释放岀狱。
  1926年5月20日,江西省学生总会成立,邹努当选为主席。6月,任青年团南昌地委学生部主任。 是年,先后担任江西省第一师范党支部书记、江西省学联党支部书记、中共江西省执委。7月,邹努出席广州北伐军誓师大会后,顺路回新没帮助当地群众组织成立工会、农民协会和商民协会。
  1927年1月1日,邹努以南昌市代表的身份参加国民党江西党部选举会议,在发言中对国民党右派的“圈选办法”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抨击。2月,在方志敏、邹努、萧国华等同志领导下,南昌市民开始反“AB团”的斗争。在同国民党右派及“AB团”的斗争中,邹努先后在《红灯》、《江西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奉劝右派》、《赤的五四精神复活起来》等几十篇文章。他文章锋利明快、爱憎分明。4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邹努没有被血腥的屠杀所吓倒。多次冒着被捕和杀害的危险,向群众发表演说。他撰写文章的热情更高,严正谴责国民党制造反革命政变的罪行,号召人民把“赤的五四精神复活起来”,枪口对准正在屠杀革命人民的蒋介石。同年夏天,邹努代表江西在武汉参加全国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会上,当选为全国学联常务委员、宣传部长。
  1927年7月下旬,邹努从武汉回到南昌,参加八一起义。9月下旬,受党派遣赴河南担任河南省团委书记。9月28日,河南党组织遭到破坏,邹努等被捕,在河南省信阳地区武胜关被秘密枪杀。牺牲时年仅25岁。
  姚有光姚有光(1906-1927)新没县沂江乡湖江背村人。父亲姚哲夫是清末秀才,姚有光深受父亲的思想熏陶,少年时期就具有诚实朴素的品德、勤奋好学的作风和见义勇为的性格。1924年7月,姚有光参加中共党员邹努举办的新涂县暑期学生补习班学习,阅读了《新青年》、《向导》、《红灯》等革命书刊,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夏,为声援“五卅”爱国运动,姚有光领导并组织南强小学数百名师生步行到县城宣传演讲,揭露帝国主义分子和封建官僚主义分子的卖国行径,号召全县人民行动起来。在学生们的感召下,新涂县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罢市、罢课。:1926年3月,姚有光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新筮县吏部委员。
  1927年1月,姚有光当选为由民党新没县执行委员,并调省农协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担任新建、 新涂、峡江县农运特派员,并多次领导和发动农民群众运动,帮助创建三县农民自卫军。3月7日,姚有光亲自主持召开新没县总工会追悼被国民党右派杀害的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赣州总工会委员氏、共产党员陈赞贤烈士的筹备会议,会后全县组织示威游行,姚有光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姚有光又奉命调省农协工作。他参加了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八一”起义。起义军撤离南昌向南进军时,党组织决定留下部分同志坚持革命斗争。姚有光服从组织的决定,留在南昌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1月初,他不幸被国民党右派搜捕被俘。在狱中,姚有光顽强斗争,坚贞不屈。于1927年11月21日黎明,被国民党秘密枪杀。牺牲时年仅21岁。
  李精一李精一(1907 ~ 1927)又名焕文,安福县钱山乡新民村人。从小聪慧,192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吉安第七师范。由于学习勤奋,成绩出众,成为当时第七师范的高才生。
  李精一在第七师范求学期间,正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革命思潮汹涌澎湃,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在学校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的宣传启发下,他经常阅读《新青年》、《向导》、《觉悟》等进步书刊,受到了教育,开阔了眼界。1925年3月,李精一和19名进步学生在校长李松风的带领下,赴浙江、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并由党组织介绍到上海大学听蔡和森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讲演,深受启发教育。 “五卅”惨案发生后,李精一和其他一些进步学生一起积极响应全国学联的号召,组织全校同学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同年12月,李精一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11月,李精一受党组织的委托,和朱德顶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以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 参加国民党安福县党部的工作,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同年底秘密成立共产党小组,李精一任组长。从此, 共产党小组领导全县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运动。在运动中先后成立了农协筹委会、工会、妇运会、工人纠察队等群众组织。
  1927年上半年,在党小组和李精一的领导下,全县工农运动迅速发展。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同年 6月,正式成立中共安福县委,李精一任书记兼组织部长。全县许多乡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发展党员一百余名。7月初,省农协秘书长方志敏巡视赣西农运工作来到安福。在座谈会上,李精一向方志敏汇报了安福的农运情况,接着又在方志敏的指导下,由李精一主持召开了全县农协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安福农民协会。广大农民在农会的领导下,掀起了一个空前的农村革命高潮。“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吉安、 安福、永新等地的反动派也乘机嚣张起来,他们制造事端,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分子。6月10日,永新的反动派制造了反革命事件,侵占永新县城。为挽救危局,永新共产党组织向安福求援。李精一立即研究并请示吉安地委,于7月18日派王新亚率农民自卫军主力,协同永新、莲花、宁冈等县农民自卫军收复了永新县城,救出了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全部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狠狠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就在这时,逃往吉安、赣州的国民党右派乘着农民自卫军援救永新未归之际,勾结驻吉安的国民党军队,采取突然袭击,侵犯安福县城。王新亚得知消息后,立即率领农民军返回安福。由于混在农民自卫军的邹铁伦和伍坤进叛变,王新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腹背受敌,终因寡不敌众,被迫转移到武功山一带,使安福这场大革命运动归于失败。李精一因叛徒告密,在寮塘坪桥村不幸被捕,被押往省城南昌。
  李精一在狱中受尽敌人的威胁利诱和各种酷刑,但他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强不屈、敢于为真理献身的高贵品质。1927年8月,被反动派杀害于南昌,年仅20岁。康纯康纯(1894 - 1928)泰和县上田镇鲁溪村人。中共泰和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泰和人民革命斗争的组织者、领导者。1925年,在吉安第七师范读书时,由曾延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回县开展革命活动,在县城周围秘密工作。他与船工一道拉纤, 与农民一同劳动,了解农民和船工的疾苦,同他们一道谈心,宣传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在深入宣传和发动群众的同时,吸收先进分子入党,相继建立了城东、城西、船业3个党小组,成立中共泰和支部,康纯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26年9月,北伐军进入泰和,为便于公开活动,康纯按照党中央的有关决议,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与国民党员周巍等人组建国民党泰和县部,任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公开发动群众,发展农民协会组织。
  1927年1月,县党部负责人张泰会因事离职,由康纯代理常委职务。正在这时,国民党省党部右派段锡朋派混入省农民协会的萧森贞来泰和“指导”工作,他一到泰和就诽谤县农民协会,提出要彻底改组,康纯坚决予以回击。是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泰和也发生“五一八”事件,康纯和不少共产党员、农会骨干被逮捕。康纯被押到吉安,经吉安党组织营救出狱,并被选为省党代会代表。6 月6日,朱培德在南昌叛变革命,右派势力猖獗,革命活动越来越困难。康纯坚持采取流动、隐蔽的方式 ,秘密开会,继续斗争。为了得到上级党组织的指示,8月上旬,康纯奔赴福建、广东寻找“八一”起义部队,向叶挺汇报工作。在广东,张太雷会见了康纯,并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康纯回到县后,即召开党组织会议,按照“八七”会议精神,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万泰边界组织暴动。9月,在三口塘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中共泰和区委,康纯任书记。11月,在中共泰和区委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三十都暴动,广大农民协会会员强力进行抗租、抗税、抗粮、抗捐、抗债的“五抗”活动,贫苦农民当家作主,土豪劣绅闻风丧胆。与此同时,康纯与万安曾天宇联系,由赣西农民军和万安农民自卫军援助攻打县城,缴获枪支70 多支,子弹6箱,冲锋刀60把,打开县监狱救出革命同志100多人。此时,国民党右派十分吃惊,派国民党正规军1团、联防营1个营进驻泰和,对三十都一带红色区域进行严密封锁,围攻。
  1928年2月14日,康纯率领一部分同志在枫树坑突出重围,转入上模乡田西的茅兰坑,继续坚持斗争。因敌众我寡,枪弹缺乏,2月19日失败被捕,被囚禁在兰田的排田村10多天,敌人用尽各种酷刑和引诱手段,康纯坚贞不屈。3月5日,康纯被敌人枪杀,时年34岁。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烈士遗体安葬在松林头洲上。
  王次篌王次榛(1895 -1928)遂川县瑶厦乡西庄村人。父亲早年去世,家境贫困,少年时随母参加劳动。 因不满贫苦农民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生活,积极寻求挣脱枷锁的道路。他曾参加过“三点会”,信仰过天主教。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遂川县学生、工人、农民在县城举行集会游行,声讨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不久,他即加入了农民协会。
  1926年秋,北洋军阀残匪窜到遂川县城,王次棧知道后,只身追赶逃敌,机智地把残匪引到珠田马城,收缴了残匪的31支枪,为遂川农民自卫军的组建打下了基础。北伐军占领遂川后,工农运动迅速掀起,王次榛立即投入火红的斗争。接着,陈正人建立起中共遂川特别支部,筹建工、农、商、学等群众组织,王次榛被推选为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委员。他走村串户,宣传发动群众,在短期内先后建立7个区农协和近百个乡农协,参加农协的有2万多户、是年,王次棲被吸收为中共党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次樸随陈正人带领一批工农骨干从县城转移到碧州山区与万安农军汇合,被选为遂川万安农民自卫军副队长,在赣江两岸活动。遂川万安农民自卫军得知国民党遂川县政府要杀害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陈正人的周密谋划下,王次榛与队长杨德明一起率领自卫军攻打遂川城。由于王次樸熟悉地形,自卫军全体战士作战勇敢,迅速击溃了敌军,从牢中救出罗凤鸣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百余人。遂川劫狱的胜利,使敌人恐慌,他们派出大批军警进行搜剿。因敌我力量悬殊,农民自卫军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在分散活动中,王次棲带领遂川籍io多名队员在万安的邓林,机智地缴获了国民党军的6支枪。在白色恐怖严重的情况下,王次榛只好将枪支隐藏起来,在南康一带以熬土硝谋生。
  1928年1月5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城后,他回到遂川,参加了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党员会议,并成为中共遂川县委委员。王次凑向毛泽东汇报了工作,并交出了缴获敌人的6支枪。毛泽东赞扬了王次榛的出色工作,并向他介绍了国内外形势和当前任务。王次楼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以这6支枪为基础,组建起遂川县赤卫大队,并任大队长。从此,他带领全体队员配合工农革命军深入城乡,发动群众打土豪,筹款子,队伍不断壮大。2月4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回师井冈山,王次榛率队随军前往。2月18日,王次榛率领赤卫队配合工农革命军打击进犯宁冈新城之敌,担任主攻新城东门的战斗任务。在战斗中,王次篠率队员用火攻的办法打开东门,与工农革命军一起歼敌一个正规营和宁冈县靖卫团共计600余人,缴枪数百支,取得了战斗的胜利。3月中旬,王次楼随工农革命军去湘南,率所部完成了掩护湖南农军向井冈山转移的任务。4月底,回到黄坳,遭错杀,时年33岁。
  新中国建立后,王次榛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上。
  曾天宇曾天宇(1896 -1928)原名国香,辈名传黄,乳名丙生,又名澜挽、南宛,化名梁明。万安县罗塘乡村背人。他是江西早期革命活动家,万安暴动的主要领导者,和方志敏、袁玉冰被称为“江西革命三杰”。
  曾天宇青年时代就是一个爱国青年。辛亥革命前后,在县立高等小学和南昌心远中学读书时,就非常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1917年8月赴日本留学。1918年5月回国,同年9月考入北京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期间,他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6月奉组织委派,从北京回江西参加革命工作,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赵醒侬、邓鹤鸣前往各县将愿意革命的国民党员登记整顿,重新秘密组织。:192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南昌党支部最早发展的党员之一。 1926年7月,曾天宇在赣州进行革命活动时被赣南镇守使杨池生逮捕,后在组织及其亲友的营救下,保释出狱。党组织送他赴莫斯科深造。不久奉召回国,受党派遣,在国民革命第三军政治部任宣传科长, 随军转战江西。1927年初,他又在朱德创办的第三军军官教导团任政治教官。还担任省教育厅督学,经常到各学校视察。是年6月底,奉党的指示,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回到万安开展革命斗争。他和万安县委领导人张世熙等三次率领工农群众武装胜利攻打了遂川的“军界偕行社”,营救了大批革命同志。
  中共“八七”会议后,他和张世熙、陈正人、刘光万等人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万安暴动。万安暴动胜利后,他亲自率领一路农民自卫军转战于遂川、万安两县交界的罗塘、桂江、碧州一带山区坚持战斗。当毛泽东来信要他带领农军向井冈山转移时,曾天宇在官石山与敌战斗,因敌众我寡,队伍被冲散。他在山上隐蔽了一天,当晚潜回家中,准备重整队伍后,再上井冈山。但是,敌人遍驻重兵,并对所有去井冈山的道路严加封锁。曾天宇不得不改变计划,准备前往南昌找省委。在家乡他藏在同村一位孤老婆婆的楼上。这时,敌军到处悬赏通缉曾天宇,不幸,同村有个鸦片烟鬼的房侄曾道生出卖了他,向敌军告密。
  1928年3月5日,敌一营兵力将曾天宇的住房团团围住,并放火烧村逼群众喊话劝降。曾天宇为使群众免遭残害,愤怒推开几行房瓦,屹立屋顶,怒斥敌人,为革命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并高喊:“我愿以身殉党,决不为鼠辈所辱!”说着,举枪击毙几个敌军,在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他一边高呼:“共产主义万岁!” “苏维埃政权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一边从容地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射击而壮烈牺牲, 时年32岁。
  曾延生曾延生(1897 -1928)学名宪瑞,字麟书,吉安县永和镇锦源村人。是江西共产党组织的活动者, 吉安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1912年,先后在本村及吉安县城的学校读书,学习成绩优异,考入南京体育师范学校。1921年秋毕业后,受聘于吉安白鹭洲中学体育教员兼吉安县立高小国文课教师。其间, 他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反地方官僚的斗争,在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1922年,组织师生对吉安县教育局局长萧斯贪污学生津贴行为进行斗争。
  1924年春,曾延生进入上海大学选读社会学系。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到上海市东杨浦区开展平民教育运动,创办平民夜校,建立和发展工人组织。并先后和在南昌、吉安的同学、亲友建立通讯联系,邮寄《向导》、《中国青年》、《新青年》、《资本论入门》等多种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
  1925年2月,曾延生发动沪东工人参加日商纱厂工人举行的“二月罢工”,并取得胜利。不久,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曾延生带领一支工人宣传队,深入群众进行鼓动。6月中旬,他以上海工商学界宣传代表身份到南昌,向各界人民揭露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真相和屠杀工人的罪行。与此同时,他回到吉安,指导建立和发展吉安的革命组织,以办国音补习班为名,成立“党群社”,任社长,并组织吉安农村第一个农民协会,掀起反帝风暴,声援“五卅”运动。10月,曾延生奉命重返上海大学,被派往上海区委的中共引翔港部委会任宣传委员,后又兼任组织工作。
  1926年11月4日,北伐军占领九江,曾延生被派往九江,任中共九江地委书记,指导成立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党九江市党部,并担任江西省总工会委员长。在中共九江地委部署与曾延生的指导下, 南潯铁路、文兴纱厂、轮船码头、九江第六师范和郊区的黄老门、马回岭、港口等农村的党团组织迅速得到健全和发展,工会、农会、学联等群众团体相继建立。
  1927年1月,他组织市民抗义英国水兵枪击罢工的码头工人,一举收回了九江英租界。这一胜利, 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曾延生调到南昌,担任江西省总工会组织部长、代理委员长。不久,投入了南昌“八一”起义的洪流,被委任为粮秣管理委员会委员。 起义军挥师南进,他随军转战。9月23日,大军占领潮州,他即往城外筹粮,当他回到驻地时,部队已进军汕头,他只好撤回江西,寻找党的组织。10月,曾延生以赣西特委代表身份来到万安,和汪群、曾天宇一道筹划万安暴动。万安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召开后,他去窑头、百嘉、罗塘等地协助当地党组织做好暴动的组织发动工作。12月,曾延生奉调赣南特委工作。为组织赣南暴动,他不畏艰险,深入群众,积极工作。参加了“瞭棚”会议,筹划如何牵制白军力量为农民暴动创造有利条件;在峰山的天主堂内,参加赣县第三区区委扩大会议,部署大埠地区的农民武装暴动。
  1928年2月,赣县的大埠、南康的潭口、于都的里仁、桥头和信丰等地爆发了农民暴动。同年3月初,曾延生任中共赣南特委书记。赣南各县的农民暴动,使国民党反动派坐卧不安,他们在疯狂镇压农民暴动的同时,还在赣州城增派特务搜捕共产党员。当时赣南特委机关被驻赣州的国民党军独立第七师师长刘士毅破坏。曾延生不顾个人安危,坚持革命活动。后来,他的行迹被敌人发现。3月23日,敌人突然包围曾延生住所——赣州古城巷2号,曾延生和夫人蒋竞英及特委常委宛希俨等13人不幸被捕。 •曾延生夫妇被捕后,被押解到赣州警备司令部,在残酷的刑讯下,他们毫不屈服;在软化腐蚀面前, 他们毫不动摇。国民党反动派无计可施。1928年4月4日,将曾延生与其妻蒋竞英同时被杀害在赣州城。
  赖经邦赖经邦(1899 -1928)原名泽智,字云长,号有济,吉安县东固镇敖上村人。是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7岁入私塾,16岁读小学。1918年春考入吉安省立第七师范,在校时,思想进步,品学兼优。1923年7月,受聘到吉安县永和高等小学任教,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县教育局任巡学员,以巡学为掩护,到东固建立党的组织,发展农民运动。1927年2月,在他主持下,成立了东固第一个共产党小组,接着又建立了第九区农民协会,并以农民协会名义,公开开展减租减息、禁赌禁烟等革命活动,受到贫苦农民的广泛支持。同时,在东固一带建立了一支党领导的东固农民自卫军。这支农民自卫军在他指导下,发动群众打倒地主,革命星火开始在东固的深山密林里燃4284 吉安地区志烧起来。
  1927年10月,赖经邦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秘密主持召开东固地区全体党员大会,决定成立东 (固)(南)龙党支部,赖经邦任书记。会后,在东龙党支部领导下,组建工农革命军,赖经邦任队长,不久又争取了以段月泉为首的“三点会”帮会武装加入游击队,壮大了游击队的力量。11月12日,东龙党支部暴动,攻打富田王家,捉拿土豪王初曦。赖经邦率领工农革命军和暴动群众一百多人出击富田,不料王初曦闻风逃跑,只抓住其弟王占明,缴枪6支、子弹10发”赖经邦一面派人搜查,一面将抄家的财物分给当地贫苦农民。第二天,赖经邦率队挺进距吉安县城20华里的永和坏,打了 8户土豪,筹款上万元。17日,工农革命军袭击了吉水水南地主武装.缴枪16支。重返富田,驻扎10多天,然后回师东固。
  东固暴动,揭开了东固武装斗争的序幕,吹响了吉安人民向反动势力发动进攻的进军号,大大鼓舞了赣西南人民革命斗志。1928年2月,赣西特委决定将东固的工农革命军与永丰、吉水农军合并,并吸收吉安、吉水、永丰等地部分工农群众参加,组编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七纵队,赖经邦任党代表兼参谋长,吴江任队长,共有人员200余名,枪80余支匚3月后,赖经邦和吴江率领第七纵队先后攻打永丰藤田、沙溪、罗坑,吉水县水南及泰和等地靖卫团,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救岀了一批无辜群众。同时还支援了于都桥头暴动。这时,东固武装割据局面初步形成。不久,省委确定成立赣西南行动委员会于东固, 领导赣西南各地武装暴动,使革命烈火燃遍赣西南广阔土地。
  随着东固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邻近各县的阶级敌人互相勾结,妄图扑灭东固革命之火。1928年春,西北面富田、值夏、新号、新安、永和的“五市联防”武装,与南面兴国枫边的靖卫团同时行动,形成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夹击局面。赖经邦审时度势,决定主动出击,打破敌人分进合击的阴谋,于6月30 H,率领第七纵队和东固各地的赤卫军500多人,攻打枫边靖卫团。部队直插枫边坏,捣毁驻枫边靖卫团的巢穴,但在返回途中,由于天色已晚,迷失方向,赖经邦等一部分同志被援敌围困而被俘。当场被敌人砍下头颅,剖开胸膛,英勇献身。年仅29岁。
  文根宗文根宗(1901 -1928)宁冈县龙市镇大江边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古城乡大江边暴动队队长。1928年2月,新城战斗中,他在茅草堆里活捉了畏罪潜逃的国民党宁冈县县长张开阳。2月21 日,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万人群众大会,公审处决张开阳;同时宣布成立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文根宗当选为第一任宁冈县工农兵政府主席。
  文根宗任职后,一心为开展土地革命和发展农业生产而日夜奔忙。他发动群众,调查研究,广泛开展土地分配运动。经过土地革命,全县人均分得3亩田和600斤稻谷。在文根宗的主持下,县、区、乡政府颁发布告,动员农民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禁止抛荒、赌博,打击粮食商人的投机倒把行为。这一年,宁冈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并用百分之二十的土地税向政府交售粮食,比中央的规定还多交了半成,保证了红军的粮食供给。
  1928年,湘赣边界斗争遭致“八月失败”,土籍豪绅带领国民党靖卫团返回宁冈,造谣说客籍人要杀土籍人,蛊惑大批土籍农民反水。后来,主力红军返回根据地,打败了敌军,客籍农民却没收土籍农民的财物。这种久已存在的土客籍矛盾,严重影响了贫苦农民和干部队伍之间的团结,造成了无谓的斗争。 文根宗是土籍人。他在毛泽东的指导下,站在党的立场上,执行湘赣边界特委的指示,组织宣传队,广泛宣传“消除偏见,团结对敌,不杀反水农民”的政策;同时动员客籍人把没收土籍人的财物归还原主。文根宗的举动,不为一些思想落后的客籍人所理解,甚至攻击他是“包庇土豪劣绅”。终因土客籍双方积怨太深,在一次处理土客籍关系的尖锐争执中,不幸遭错杀,时年27岁。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追认文根宗为革命烈士。
  张世熙张世熙(1894 -1929)又名张少西,化名王又新、豫章、刘永祥。万安县窑头乡中塘村人。:1917年, 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从南昌二中退学,考入饶州(今上饶)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陶瓷专业,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他积极投入运动。1921年7月毕业后冋到万安,在县立高小任教。1922年,与曾洪易、严安华、许大权等人组织万安青年学会,创办《万安青年》杂志,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4年冬,张世熙在万安成立国民会议促进会万安分会,与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展开斗争。:1925年2 月,万安建立国民党县党部,他是县党部主要负责人之一。是年5月,他与曾天宇等人募捐筹办聚华书店,成为万安党团组织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和联络站。其间,还组织了万安儿童团。
  1926年春,由曾天宇、萧素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中共万安县支部成立,他任支部书记。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万安县党部成立,他被选为常委。此后,他便利用这个公开身份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6月,张世熙任中共万安县委书记。7月,他与曾天宇等人发动工农武装5000余人,围攻遂川良碧洲“军界偕行社”,攻打遂川县城,营救了遂川、万安两县被捕的革命同志。9月中旬,由张世熙主持,召开全县党代会。会上,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会后,张世熙与曾天宇、刘光万等人发动了著名的万安暴动。
  从1927年11月20日至1928年1月9日,万安工农革命军四次攻打万安县城成功。1928年1月 11日,万安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他是江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也是全国建立最早的5个苏维埃政权之一。
  1928年6月,张世熙作为江西省3个党代表之一,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12日,又应共产国际的邀请,转赴列宁格勒,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万安工农斗争及 1927年10月至1928年3月大暴动经过情形》的报告,报告中第一次将在万安暴动中采用的“坚壁清野, 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的二十字诀(即后来毛泽东提炼为指导中国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战略战术公之于世。
  张世熙回国后担任江西省委特派员,在饶州、景德镇一带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2月5 ~12日,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他被选为省委书记。其间,他以极大的精力抓各级党组织的健全。并化名 “刘永祥”到赣东北巡视工作,传达中共“六大”和省“二大”会议精神,这些工作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和赞扬。可是,当时党中央在纠正了瞿秋白的盲动主义错误以后,新的盲动主义倾向又在抬头。1929年9 月26日,中央决定改组江西省委,张世熙作为省委特派员被派往景德镇工作。是年12月,省委赣东巡视员王立生(万安人)叛变投敌,张世熙不幸被捕,押解南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毫不畏惧,对于叛徒的无耻劝说,他横眉立目,厉声斥责。最后,被国民党民政厅长王尹西(万安人)下令杀害,牺牲时年仅 35岁。不久,其妻严秋香、子张理景亦在万安被杀害。
  刘仁堪刘仁堪(1895 - 1929)字鸿云,莲花县升坊乡涪塘村人,中共党员。青年时,因家境困窘,到长沙谋生,并投入工农运动中去,成为骨干分子。1926年春回到家乡,隐瞒共产党员身份,以行医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曾任莲花县农协委员、党小组长。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随党组织与朱亦岳等迁往莲花县上西山区坚持斗争。9月随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军官教导队学习。
  1928年1月,任中共莲花特支宣传委员;4月任农工部长;5月任工农革命军军委委员;6月底,在莲花县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莲花县第一任苏维埃政府主席;11月任中共莲花县委书记。
  1929年5月,刘仁堪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宁冈“柏露会议”,会后赶回莲花,转入地下活动,组织力量配合井冈山的反“会剿”斗争,因叛徒告密,在荷塘坳背村被捕。在狱中,刘仁堪始终顽强斗争,坚贞不屈。就义时痛斥敌人,被敌人残忍地割去舌头,他就用脚趾蘸着流下的鲜血在地上写下“革命成功万岁” 6个大字,壮烈牺牲,时年34岁。
  梁明哲梁明哲(1899 -1929)号永吉.别号礙华.化名壬明楫.吉安县新土于乡璋塘村人。他岀身贫苦家庭,青年时期即对黑暗社会深表不满。在吉安省立第七师范求学期间,正值“五四”运动震动全国之际,革命书刊从北京和上海不断地寄来,梁明哲从中寻求革命真理。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吉安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读书的青年学生利用假期回乡之机,到第七师范学校宣传马列主义。梁明哲、梁一清等进步青年不仅自己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刊,而且尽力吸引和帮助更多的同学参加马列主义学习。
  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吉安学生联合会立即召开声援“五卅”惨案大会。 梁明哲在学生中组织募捐委员会,发起募捐运动,支援上海工人的正义行动。1925年梁明哲在吉安第七师范学校参加了共青团。10月,参加了由吉安第七师范学校组织的江浙教育参观团,赴江浙一带以参观教育为名,接受革命形势教育,推动了以后吉安学生运动的发展。
  1926年1月,中共吉安小组在吉安第七师范学校成立。梁明哲由团员骨干分子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该校第一批共产党员。是年,他受任吉安县教育局局长,秘密从事革命活动。9月,北伐军攻占吉安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梁明哲奉命由学校回到农村宣传革命,发展党员,建立组织。是年冬天,梁明哲亲手建立了中共值夏支部、宝善支部以及中共塞前、任家、芳洲、南湖4个党支部。当时,梁明哲既是共产党员,也是国民党员,他在国民党组织中开展统战活动,争取其进步分子加入共产党,使党政大权掌握在共产党员手里。中共“五大”以后,撤销吉安地委,设立吉安县委。1927年7月,中共吉安县委正式成立,梁明哲任首任县委书记。同时,任省特派员分赴莲花县巡视工作。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同年8月6日,驻防吉安的国民党第三军第八师师长、吉安警备司令朱世贵假借召开各界负责人会议,将总工会委员长梁一清等3人逮捕杀害,梁明哲幸得吉安警备司令部一官员 (黄埔军校学生、共产党员)秘密通知,急速离开吉安而脱险。他转避深山,后乔装成商人,在广东南雄、 始兴县一带秘密从事党的活动。1928年,吉安豪绅地主向国民党中央政府告发,梁明哲在始兴县被捕。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1928年6月26日,在被押往南雄刑场的路上,他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用脚踢翻了两个敌兵,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时年 30岁。
  王遂人王遂人(1901 -1929)又名瑞麟,字次柱,号堂九,遂川县瑶夏乡西庄村人。1924年8月,辞去小学教员,考入江西省第六中学就读。在校期间,他一面努力读书,一面参加学生运动,使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他积极配合中共党团组织进行革命斗争,任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主席、纠察组长,亲自带领纠察队上街检查日货。是年寒假,王遂人回遂川县开展农民协会工作期间,以各种方式,积极宣传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道理,邀集7名有觉悟的农民组织起遂川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小组。
  1926年春,王遂人返回学校读书。8月,又与同窗学友萧万燮回到遂川。北伐军光复遂川,这时已是共产党员的王遂人,积极参加组建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县党部,他任县党部常委。从此,王遂人以公开合法身份协助陈正人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中共遂川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遂人积极参与发动群众、发表告工农群众书、游行集会、张贴革命标语、反对国民党右派破坏革命的斗争。他和陈正人等一起带领工农群众冲进县政府,指控县长李焜的反革命罪行。为了保存实力,王遂人转移到万安,参加了曾天宇领导的万安农民暴动。
  1928年1月8日,中共遂川县委成立,王遂人任县委委员、组织部长。他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遂川、 万安县委联席会议。2月4日,工农革命军回师井冈山,他和县委其他领导人一起,发动群众组成运输队、解俘队,帮助工农革命军挑运货物、押解俘虏,积极动员暴动人员参军参战。王遂人随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后,担任遂川县赤卫队党代表。10月,被任命为中共遂川县委书记。
  1929年1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反“会剿”失败后,王遂人不幸在转移中于车坳被捕。2月16日,惨遭敌人杀害,年仅28岁。刘真刘真(1906 -1929)原名刘珍,永新县澧田镇株塘村人。出身贫寒,10岁时由叔父出资上学,由村粮会资助读完小学。1924年秋,考入吉安省立第七师范读书。在校期间受到“五四”运动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并逐步接触了不少马列主义书刊,思想觉悟迅速提高,积极投入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五卅”惨案吉安后援会的工作。暑假回县开办平民夜校,建立青年革命团体民声社,创建国民党地方组织。
  同年6月,为了策应北伐战争,根据党的指示,刘真离开吉安,返回永新从事革命活动,成为中共永新支部主要成员之一。9月,北伐军胜利进占永新,建立了以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员组成的国民党永新县党部及临时行政委员会。刘真当选为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农民部长,从此致力于农民运动。他不辞辛苦,经常赤脚草鞋奔走于各区、乡,指导和帮助基层建立农协组织,并亲自主持开办农民运动讲习班,大力培养农民干部。还领导农会查烟禁赌、剪发放脚、破除迷信、开办学校、兴修水利,为农民办了许多好事,赢得了全县农民的拥戴。
  1927年初,永新县农民协会成立,当选为会长,领导农会对土豪劣绅展开政治斗争和减租减息。7 月,刘真、欧阳洛、彭大燮一行3人从吉安出发,长途跋涉到南昌,几经周折找到了中共江西省委。时值南昌起义前夕,在党的指示下,他们积极参加了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南昌“八一”起义后,在白色恐怖中, 刘真历尽艰难险阻,辗转于九江、上海等地寻找党的组织。10月,带着党的指示回到永新,成立了中共永新特别区委,任区委书记。11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茅坪的象山庵召开了永新、宁冈、莲花三县原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刘真在会上汇报了永新党组织的情况,提出了会后的工作计划,受到毛泽东的赞许,并被毛泽东指定为永新党组织的负责人。
  1928年2月,中共永新县委成立,刘真任县委书记。5月,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刘真当选为湘赣边界特委常委。不久,又被选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委员,成为边界党、政主要负责人之一。 他全力抓好地方武装建设,建立了工农暴动队和农民赤卫队。这些武装除经常四出打击保安队等地方反动武装外,还经常配合红军打击敌人。特别是在配合红四军攻克永新城的战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取得龙源口战斗、草市坳战斗、三打永新城新胜利。得到毛泽东和红四军前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8 月中旬,边界行动委员会和永新县委在工作方法上发生了分歧,行委主任宛希先以“永新县委闹独立”的名义撤销了刘真的县委书记和湘赣边界特委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的职务。接着,其父亲刘爱生和新婚不久的妻子龙家衡(永新县委干部)也被行委错杀。
  1929年5月,原湘赣边界特委第四次执行委员扩大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特委会。刘真再次当选为特委常委,负责宣传工作。7月,来到南昌,历尽艰难找到了江西省委。详尽而又认真地向省委作出汇报后,带着省委新的指示于7月24日登上江庆号客轮准备离开南昌时,不幸被捕。被捕以后,敌人用尽一切手段,妄图劝降他改变立场。南昌卫戍司令王均亲自赶来劝降,遭到刘真斩钉截铁的拒绝。敌人便对他施以各种毒刑,但刑罚用尽,终没能使他屈服。8月底,敌人将刘真枪杀于南昌沙窝,时年23岁。
  吴月娥吴月娥(1911-1929)湖南省鄢县人,从小就嫁到遂川县下七乡长坪荆竹山(今属井冈山市)做童养媳。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后,她积极参加了当地的革命斗争。1928年任少先队队长、红军宣传员,组织少先队员站岗放哨,侦察敌情,宣传和发动群众起来闹革命。1929年1月底在掩护同志及伤员转移时被捕,敌人用刺刀威胁她带路,她机智地把敌人引向無崖峭壁,乘敌不备,抱住一国民党军官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年仅18岁。
  王佐王佐(1898 -1930)又名王云辉,小名南斗古,祖籍安福县,生于遂川县黄坳乡下庄村(今属井冈山市)。父早逝,全家靠母亲操持农活难以为生,他只好从兄、姐挑炭、担米、烧石灰、砍茅草,赚取脚力钱糊4288 吉安地区志口。12岁时到宁冈一裁缝师傅家当学徒。1922年,参加朱孔阳的绿林武装,同年夏天,用自己积攒的60 块银元买得一支九响枪,邀集旧时相交青年,拉起一支队伍,自称营长,独树“劫富济贫”、除暴安民的旗号,并与朱孔阳分道扬镰。此后,王佐的实力渐渐雄厚,名声也渐渐大起来,发展到两个连、计300多人的队伍,成为湘赣边界威名赫赫的绿林首领。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湘赣边界的工农运动也蓬勃兴起,王佐接受遂川县农民协会的倡议,在袁文才帮助下,将绿林队伍改编为农民自卫军,和井冈山各乡成立的农民协会一道,开展对土豪的斗争。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革命道路。
  1927年7月,王佐根据中共吉安地委的指示.协同宁冈袁文才、安福王新亚的部队,会攻永新城,从监狱救出贺敏学、刘珍、胡波、张友进等百余名共产党员和农会干部,接着成立赣西农民自卫军,王佐担任副总指挥。10月,工农革命军抵达宁冈乡古城,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党的前委扩大会议,讨论决定建留守处、医院及改造袁文才、王佐部队的问题。袁文才和毛泽东会见后,写信给王佐,说服王佐与工农革命军合作,并告知工农革命军要上井冈山的消息。为迎接工农革命军上山,王佐四处奔走,准备粮秣, 对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站住了脚。
  1928年2月,在宁冈大陇宋家祠,袁文才、王佐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王佐任副团长兼二营营长,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后,任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副团长兼二营营长、红四军军委委员、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委员。7月,任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主任。10月,被选为第二届特委委员。
  1929年1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王佐奉命率领红四军三十二团,配合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坚守井冈山,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伤亡惨重。为保存革命力量.彭德怀率红五军向遂川方向突围,留下王佐与何长工等率领的三十二团和地方武装坚持井冈山斗争。4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回到井冈山。王佐任湘赣边界独立团团长,率部配合红五军先后占领鄢县、桂东两城,解救“三省会剿”井冈山时被捕同志和群众,攻克广东城口、仁化、南雄,缴获步机枪300支(挺),筹办现款数万元和大批食盐、布匹、药品,回师井冈山,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是年6月,王佐任红五军第五纵队司令员,1930年2月,湘赣边界特委根据中共“六大”文件关于“歼除匪首”的指示精神,决定处决王佐和袁文才。24日晚,红五军四纵队包围了王佐住处(参加湘赣边界特委会议住处),他情知不妙,立即率部返回井冈山,因浮桥拆除,淹死于禾水东关(一说东瓜潭),时年32岁。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亲切接见王佐家属, 称赞王佐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袁文才袁文才(1898 -1930)又名选三。宁冈县茅坪乡马源村人。1921年,考入永新县禾川中学。一年后父亲去世,退学回家种田。1924年,因不甘受地主豪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参加了绿林组织马刀队, 1925年被改编为县保卫团,任总指挥。1926年9月,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率部在宁冈暴动,成立宁冈县人民委员会,并将保卫团改编为宁冈县农民自卫军,袁文才任总指挥。同年11月底,中共宁冈支部成立,吸收为中共党员。
  1927年7月,袁文才率领县农民自卫军联合安福、莲花及永新农军,攻克永新城,解救刘珍、贺敏学、 张荣锦等人出狱。永新光复后组成赣西农民自卫军,任副总指挥。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宁冈。袁文才全力以赴支持毛泽东在茅坪建立后方留守处,开办医院,妥善安置伤病员,使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站住了脚,从此开始了井冈山根据地的伟大革命斗争。随后,袁文才主动要求工农革命军派干部到该部工作。
  1928年2月,袁文才部队和另一支经过改造的王佐部队,在宁冈大陇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民军来到宁冈著市(今龙市镇),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名为红四军)。原工农革命军第二团改为三十二团,袁文才任团长。5月下旬,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在茅坪成立,袁文才任主席。6月中共湖南省委指派他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委员,9月任宁冈县委书记,10 月当选为第二届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参与筹建小井红军医院、土岭被服厂、茨坪军械处、各团留守处和粮库,筹集粮食、盐、油、布匹、棉花和弹药等物资储备。成立公卖处,指挥军民在黄洋界、八面山、朱砂冲、桐木岭和双马石等要冲修筑工事,安放竹钉、滚木、檣石,使之成为凭险可守的御敌哨口,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1929年1月,任军副参谋长。随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中途私自离开部队回边界,经批评,接受党组织给他的口头警告处分。1930年2月24日被错杀于永新县城,时年32岁。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亲切接见了袁文才夫人谢梅香,同她合影留念,并称赞袁文才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萧国华萧国华( 1900 - 1930)女,吉水县阜田镇彭家村人。是江西省早期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
  宣统元年(1909),随家至南昌就读于明德小学,15岁考入江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她刻苦求学,积极上进,思想解放,渴望婚姻自由。16岁时,父亲逼她和一个富家子弟完婚。而女师以“不收已婚学生” 为由拒其复学。1922年,萧国华考取江西省立女子职业学校蚕桑专业。同年冬,丈夫病故,婆家让她接管有髙楼大院、良田沃土的家业。她不为所动,毅然放弃了养尊处优的少奶奶生活,回到“女职”学习。
  1924年,萧国华加入江西青年会,同时又被选为南昌学生联合会代表。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 她积极参加游行示威、焚毁洋货、贴标语、散传单、筹措捐款、演讲宣传、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由于工作的频繁接触,她认识了赵醒侬、方志敏和邹努,很快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10月,经方志敏、邹努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9月,国共合作,南昌市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党部成立,萧国华被推选为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此时,她与涂振农结为伴侣。同年冬.蔡畅到南昌帮助成立南昌市妇女解放协会,萧国华任常务理事长。为了提高劳苦大众的阶级觉悟,她经常到制茶、织袜、织带子、做丝线等行业的女工中去,了解她们的疾苦,唤起女工们的觉醒。开办妇女短期训练班和妇女工读班,介绍她们加入工会,带领她们加入革命行列,共同去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了打击国民党右派的嚣张气焰,萧国华在江西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公开揭露校长曾华英迫害进步学生、破坏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的罪行。
  1927年3月,江西省国民党右派排挤共产党,窃取党政领导大权,查封报馆,通缉革命民众领袖,袭击工会、解散农会,暗杀革命人士。国民党右派及“AB团”活动猖獗,激起了广大工人、学生和市民的极端愤怒。4月1日,萧国华参加省总工会、学联、军官教导团等组织联合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举行大规模的反“AB团”示威游行。次日南昌市各界群众1000多人,举行反“AB团”大会,揭批“AB团”反革命罪行。6月5日,江西省主席朱培德公开叛变革命,勒令取缔工农运动,萧国华及国民党左派人士等21 人被押解离开南昌。这时,萧国华即将分娩,回到了奉新婆家。在奉新,她经常访贫问苦,领导当地妇女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地主老财压迫。“八一”南昌起义,萧国华在群众中积极宣传南昌暴动的重要意义。 她欲回南昌直接参加战斗,因临产行动困难,终未成行。萧国华在奉新的革命情况,被南昌卫戍司令部的特务侦悉。9月10日,在她分娩后的第13天夜里,奉新县警察局长涂德带领特务包围了她的住宅。 萧国华为了掩护丈夫涂振农脱险,自己遭敌人逮捕,并押送南昌。
  萧国华在法庭上,大义凛然,厉声痛斥蒋介石背叛孙中山、背叛革命、残杀工农群众和爱国人士的种种罪行。她铮铮傲骨,把生死置之度外,拒绝在自首书上签字。萧国华被判处无期徒刑,押在江西省第一监狱。1930年,工农红军在赣南、闽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革命烈火威逼南昌。反动派惊惶万状,对革命者进行疯狂屠杀。1930年7月9日凌晨,萧国华和300多位爱国志士分别被押上十几辆大卡车,运到4290 吉安地区志江西省卫戍司令部,被敌人用电触死,装进麻袋,投入赣江。牺牲时年仅30岁。
  欧阳洛欧阳洛(1900 -1930)字仲廉,号华寿,化名毛春芳,永新县芦溪乡阳家村人。因家境贫寒,15岁时被迫弃学。1922年8月,考入南昌省立第一师范继续求学。在学习期间,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赵醒侬、方志敏等领导的反对江西军阀的斗争。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以教育为掩护,深入基层,先后发展马铭、贺子珍、贺怡等人为共产党员。
  1925年1月,省一师毕业后,奉组织指示回吉安参加革命活动3 1926年7月,中共永新县支部成立, 欧阳洛为党支部书记。不久,成立了永新县农民协会,推选欧阳洛担任农民协会委员长。他领导广大农民开展“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打倒豪绅地主、实行减租减息”的斗争,同时开展移风易俗、改革社会陋习的教育,特别是雷厉风行地实行禁烟运动,使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经济生活有了改善,农民协会威望空前。
  1927年4月,中共永新临时县委成立,欧阳洛任书记。6月,国民党右派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永新“六一O”反革命事变。欧阳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整顿组织和队伍,计划营救被捕同志。7月18日,宁冈、 安福、莲花三县农军攻克永新县城,赶走了反动派,从敌人手中救出了被捕同志。事后,欧阳洛根据党的指示,到南昌参加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8月7日.党组织指示欧阳洛离开南昌,转移去上海。他化装到达九江时,已身无分文。于是他沿途乞讨到上海找到党组织,与中共江苏省委取得联系。江苏省委把他分配在上海市沪东区委宣传部工作。1928年5月,担任沪东区委书记、省委常委等重要职务。1929 年“五卅”惨案纪念周活动时,沪西区委书记张浩被捕,江苏省委决定派欧阳洛任沪西区委书记。他到任后,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更加注意工作方法,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勇于克服困难,打开工作局面,得到省委的好评。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受“左”的错误影响,湖北省委和武汉地区的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1929年9月24日,中央决定恢复湖北省委,欧阳洛为常委兼宣传部长。他按照中央的指令,和省委书记叶守信、省委组织部长何玉林一起,整顿党的各级组织,迅速恢复了鄂豫边特委、鄂东特委、鄂西特委。 同时,加强了武汉城市及远郊工作,重新领导湖北人民展开了对敌斗争。
  1930年2月18日,中央决定欧阳洛任湖北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4月5日,他在武昌洪山主持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他受尽各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地说:“写悔过书就是背叛,大丈夫要死就死,决不投降,我将革命进行到底! ”敌人把他押到兵马场,欧阳洛高呼口号,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年仅30岁。
  刘辉霄刘辉霄(1900 -1930)又名善庆,宁冈县鹅岭乡白石村人。出身富豪家庭。1922年,考入南昌私立政法学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回县开办“文明小学”,组织青年社团“文明社”。 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同年暑假,与龙超清、刘克猷等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10月,北伐军进入江西,刘辉霄积极配合龙超清,趁宁冈敌兵空虚,策动袁文才率领保卫团起义,一举攻克了宁冈城,成立宁冈县人民委员会,龙超清任委员长,刘辉霄为常务委员。是年底,在龙江书院秘密成立了中共宁冈县支部,龙超清为书记,刘辉霄为宣传委员兼任农会党团书记。从此,全县的农民运动更加蓬勃发展,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随着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发展和土地革命的展开,刘辉霄回到家乡白石,亲自领导土地革命斗争。他带领白石村的赤卫队、暴动队和附近老百姓到自己家打开粮仓让群众挑谷,当场撕毁各项债契,还劝其父拿出400 银洋为工农革命军解决军需,把田地山林分给穷苦百姓。刘辉霄大义凛然的革命行动,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
  1928年2月,他和龙超清等发动2000多群众,配合工农革命军攻打宁冈县城,成立了中共宁冈县委,任宣传部长。5月,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候补常委。7月,当井冈山的斗争蓬勃发展,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红四军因受湖南省委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主力开往湘南,国民党军乘隙大举进攻。刘辉霄带领县委部分人配合红军在山上搭建茅棚,安营扎寨。 白天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干部群众学习文化,宣讲革命道理,分析军事形势;晚上出击敌人,袭扰敌人后方。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他率部随袁文才奋勇追击,把敌人赶出江西边境。
  1929年1月,为了粉碎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刘辉霄被任命为前敌委员会秘书长,随红四军主力下山。同年4月,重返湘赣边界,参加县委工作,在茅坪、 源头、大业山等地实行割据。第三次反“会剿”后,县赤卫队被打散,仅剩两班人、20支枪。他积极动员青年农民加入赤卫大队。红五军从赣南回到边界以后,他又随红五军转战到粤北南雄、湘鄂赣等地,收复了宁冈、遂川、永新等县,为坚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0年,刘辉霄调任红五军某部参谋长,后任新编红军第八军纵队政治委员。9月10日,红军向长沙发动进攻,因久攻不克,刘辉霄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冲锋,不幸中弹英勇牺牲,时年30岁。
  袁佐龙袁佐龙(1901 -1930)字振亚,曾化名杨学耕,永丰县佐龙乡白鹏洲村人。8岁入私塾,1915年进县立高等小学堂,1922年9月,进入吉安阳明中学念书。在宋大勋的启发下,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人》、《中国青年》、《向导》等革命理论书籍和进步报刊,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3年初,与宋大勋等人创办永丰青年书报社,传播新文化、新思想。1925年,袁佐龙从阳明中学毕业回县。是年上半年,由共产党员宋大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同年8月,袁佐龙受中共吉安特别支部委派到上海大学社会系深造。11月,奉命返回南昌工作。12 月被派任永丰、吉水、新干、峡江、乐安、南丰、广昌等七县考察兼指导员,并由南昌回永丰担任中共永丰支部书记和县总工会委员长。
  1927年3月7日,国民党右派在县内发动“三七”事变,县党部、县总工会被破坏,袁佐龙等大批共产党员被捕。后来在共产党员邓继美、帅人瑞等组织和领导下,四乡农协会员手持梭镖、大刀进城,把县政府包围,要求立即释放袁佐龙等。袁佐龙出狱后随即赴南昌,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0月,袁佐龙秘密回到永丰层山开展革命活动。11月,中共永丰支部改为区委,袁佐龙任区委书记。12月,任永丰县工农革命军指导员。1928年6月,与吴江等组织发动和领导了藤田、石马农民暴动。9月,袁佐龙赴东固任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政治部主任,不久,改任东固区委书记,领导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1930年1月,红四军到达永丰藤田。2月6 ~9日,红四军前委和赣西、赣南特委举行联席会议,确定赣西南党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苏维埃区域,深入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袁佐龙奉命于2月10日到达藤田,与有关方面组成行动委员会,并任行委书记。3月初,在袁佐龙主持下,中共永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藤田举行,建立中共永丰县第一届委员会。他又主持召开永丰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产生永丰县第一届苏维埃政府。10月,总前委和赣南特委决定将赣西南党团合并,成立江西省行动委员会,下设赣东、赣西、赣南、赣北四路行委,袁佐龙担任东路行委的领导工作,为永丰、乐安、宁都、南丰等县苏维埃区域的巩固和扩大,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0年12月,由于肃反扩大化,袁佐龙不幸蒙冤被害。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追认袁佐龙为革命烈士。新中国建立后,永丰人民为了纪念他,将他的家乡命名为“佐龙乡”。
  谢桂标谢桂标(1901 -1930)宁冈县柏路乡梨树山人。1924年参加绿林组织“马刀队”,1926年,随袁文才等人下山改编为县农民自卫军,参加了革命。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茅坪后,谢桂标积极协助革命军筹集粮草,搞好留守处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常委,9月,任宁冈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在参加七溪岭、坳兴城、睦村等多次战斗中都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屡立战功。
  1929年1月,谢桂标随红四军主力下山,岀击赣南,任红四军军部副官兼事务长。3月回到宁冈。5月,重新在宁冈县委担任领导工作。是年冬,奉命前去茶陵江口侦察宁(冈)、永(新)、茶(陵)三县挨户团总罗克绍的情况。他装扮成江湖郎中,借给群众看病的机会,把罗克绍的住处、环境、兵力部署等情况都了解清楚,并迅速回报袁文才、王佐。袁文才、王佐迅速率部开赴茶陵,包围罗克绍的住处,活捉罗克绍,并勒令其交出兵工厂。
  1930年2月,谢桂标在永新被错杀,年仅29岁。新中国建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文溥张文溥(1905 -1930)原名光溥,号裴然,遂川县城东火巷人,1925年“五卅”运动后,陈正人等点燃了遂川的革命火种,张文溥积极投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斗争。:1926年冬,当选为高等小学学生联合会主席,他组织学生写标语,邀集社会上一些进步青年组织起“自治促进会”,后由罗凤鸣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遂川县白色恐怖笼罩城乡,张文溥随叔父以做小商贩为名,往来碧洲、零田一带与分散在各地的革命同志联络。
  1928年1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克遂丿11,张文溥组织城区学生联合会.任主席,配合工农革命军发动群众打土豪、斗恶霸。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张文溥任宣传员,不久成为中共党员。是年2月4日, 他随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
  1929年5月,张文溥与王佐农、胡嗣燐一起回遂川恢复党的工作。中共遂川临时县委成立,他任委员。1930年2月,临时县委决定分散在三个地方,以设立商店为掩护进行联络活动。张文溥以他姐夫郭强如在县城南门口的杂货店为基础,以做生意为名开展革命活动,通过秘密传递情报,指导基层工作。 接着在西庄召开的党员代表大会上,张文溥当选为县委书记。为了粉碎敌人经济封锁,他组织“交通队”,乔装长途贩运,给苏区筹款子,输送物资,为解决红军给养、攻打吉安作出了贡献。张文溥和遂川党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引起了反动派极大恐慌,他们实行戒严,四处搜捕共产党员。张文溥仍沉着指挥对敌斗争,剪断敌人电话线,张贴革命标语,散发传单。
  因叛徒艾云飞出卖,张文溥不幸被捕。在监狱里,敌人对他先是利诱,张文溥不为所动,便用烟熏、 吊打、铁烙、刀刺等多种酷刑。面对敌人的酷刑,张文溥不但毫不屈服,而且高声喊道:“我是一个永不变节的共产党员,要杀要剛随你们的便,死了一个张文溥,还有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站起来!”1930年10月 20日,张文溥大义凛然,走上刑场。临刑时高呼:“打倒万恶的国民党! ” “中国共产党万岁! ”牺牲时年仅 25岁。
  刘作述刘作述(1905 -1930)又名纯德、圣明,永新县澧田镇汉山村人。出身贫苦,少年好学,放牛拾粪之余亦勤读诗文。1926年夏,在省立吉安第七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暑假偕同刘真、王怀等共产党员离开学校回到永新开展革命工作。7月下旬,中共永新县支部成立,任支部委员。9月北伐军所向披靡,宜逼永新,极大鼓舞和推动了永新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期间,刘作述始终站在农民运动的最前列。
  1927年5月,中共永新临时县委成立,刘作述任副书记。11月底,毛泽东在宁冈茅坪象山庵召开了永新、宁冈、莲花三县原党组织联席会议,他出席了会议。
  1928年2月,中共永新县委成立,刘作述任县委委员,分管军事工作,为创建永新地方武装而斗争。 5月,在三湾田西村正式成立了永新赤卫队,任党代表。在著名的龙源口战斗中,他率领赤卫大队配合红四军取得了重大胜利,受到红军指战员的赞誉。
  1929年1月,湘赣两省反动派集中了 18个团的兵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前委决定茶陵、永新、宁冈三县赤卫大队合并为赤卫总队,刘作述任党代表,在主力红军出击赣南以后,负责坚守九陇山根据地。
  1930年1月,根据赣西特委、湘赣边界特委和红五军军委会议决定,江西工农红军第二、三、四、五团和永新、莲花、宁冈等县的赤卫队合编成立红军第六军,刘作述被任命为第三纵队政治委员。从此,他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6月,红一军成立,所辖的红六军改为红三军,刘作述仍任第三纵队政治委员。8月上旬,红一军团在湘赣交界的文家市一举歼灭敌军第三纵队3个团1个营,俘敌1000余人,击毙敌纵队司令兼旅长戴斗垣,缴获长短枪1500余支、机枪37挺,获得军团成立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在这次战斗中,刘作述率部担任前锋,英勇奋战,不怕牺牲,深得军长黄公略的赞扬。文家市战斗后,红一军团到达浏阳永和镇,与红三军团会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9月3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决定向长沙推进。刘作述率部在长沙市郊猴子石阵地指挥作战。他身先士卒,机智沉着,打垮了诱来之敌,正想追击时,警卫员王金山中弹倒地,刘作述立即上前扶起他,就在这时,被一排密集的机枪子弹击中,他倒下了,紧紧地匍卧在警卫员的身上,殷红的鲜血染红了身下的警卫战士。刘作述牺牲后,安葬在长沙市郊的岳麓山下,年仅25岁。为纪念这位年轻的红军将领,中共湘赣省委指示,将其家乡永新西乡沙市以东地区命名为作述区。
  朱亦岳朱亦岳(1892 ~ 1931)字首云,莲花县花塘乡花田村人。莲花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15年考入北京私立国民大学。因家境贫穷而辍学。1926年任莲花县劝学所督学。这时,他与陈竞进一道,组织“青年学会”,传播进步思想。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当地工农运动。北伐战争开始后,他会同朱绳武、陈竞进等,创建了莲花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莲花小组。
  1927年9月25日,工农革命军攻占莲花县城,毛泽东主持召开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朱亦岳听取了毛泽东关于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讲话。是年底朱亦岳在宁冈县的象山庵,同永新、宁冈的党组织负责人一道,接受了毛泽东关于在湘赣边界重建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的任务。
  朱亦岳回到莲花县后,传达了象山庵会议精神,成立莲花县党的特别支部委员会,朱亦岳任书记。 支委会决定,以大革命失败后所保存的那一支枪为基础,成立莲花县赤色队,以群众基础较好的马家坳、 蕉叶冲为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斗争。当时,正值农历除夕,朱亦岳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一根钢枪开辟红色地区在今岁,万民团结推翻反动统治属来年。
  1928年6月底,龙源口大捷之后,莲花全县赤化。7月底,在中共莲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朱亦岳当选为县委书记。在中共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朱亦岳当选为边界特委委员。同年底,调特委工作。1931年任万泰河东委员会主任时,因病在泰和石城区逝世,年仅39岁。
  罗石冰罗石冰(1896 -1931)又名石彬、菁华、庆元,号子石、子实,化名崖山。吉安县万福镇井头村人。 是大革命时期江西省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吉安地区最早的马列主义传播者和党的创始人。
  罗石冰7岁在本村读私塾,勤奋好学、天资聪明.宣统三年(1911)以优异成绩考入吉安庐陵高等小学堂,毕业后,考入南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3月,毕业受聘在吉安县立石阳高等小学堂任教。 “五四”运动暴发后,他在刘九峰等进步教师影响下.积极组织学生响应,并以吉安学生联合会名义,散发传单,揭露封建余孽、亲日派谢邦宪、邹古愚的丑行。他还在学校推广白话文,提倡新文化运动,改革旧规章,扩大民主权利。罗石冰在斗争中,显示出卓越的组织才能,成为吉安公认的群众领袖之一。
  1924年2月,罗石冰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学习,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中共上海大学支部委员o此后,他经常给吉安的同事和同学寄送《中国青年》、《向导》、《觉悟》、《唯物史观》等革命书刊,成为吉安地区马列主义的传播者和启蒙者。同年秋,党派罗石冰到沪西小沙渡从事工人运动。
  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总工会发动全市总罢工,党中央为加强对这一革命斗争的领导,将罗石冰从上海大学调到上海总工会工作。他到任后深入斗争第一线,领导广大工人,团结各界群众,掀起了向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猛烈斗争。8月22日,与7位同志在总工会办公室时被冲入的数十名暴徒打伤,送往宝隆医院抢救脱险。
  1926年1月,中共中央派罗石冰回江西。1月22日罗石冰来到吉安,他根据中央通告精神和吉安具4294 吉安地区志体情况,在第七师范学校组建吉安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吉安小组。3月24日,正式成立中共吉安特支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吉安地方委员会。与此同时,他还在吉安县塘东建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为领导该地农民运动的核心。4月上旬,中共江西地委成立,罗石冰为地委书记。不久,因伤病复发,党中央考虑他的健康状况,改任组织部长、中共吉安特支书记。12月,中共吉安特支改为中共吉安地委,罗石冰任书记。组织迎接北伐军攻占吉安城。
  1927年1月任中共江西区委委员、中共吉安地委书记。8月1日,罗石冰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8月5日,起义部队离开南昌南下,罗石冰随军行动,负责财务工作。9月下旬,起义部队在广东汤坑战斗中战败,罗石冰不幸被俘。后在当地一位老农帮助下,化装成樵夫,逃出虎口,辗转到厦门找到中共福建省委,遂被派到福州市任市委书记,但因言语不通,难以开展工作。于1928年初转往上海,在上海互济会秘书刘九峰处休养半年之后,党决定派罗石冰到苏联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第四班学习兼治病。 1930年秋,罗石冰从莫斯科回到上海,党组织派他出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同年冬,中共山东省委和青岛市委遭受敌人的严重破坏,在白色恐怖下,罗石冰不顾个人安危,领导新的市委迅速恢复党的活动,继续坚持斗争。
  1931年1月,罗石冰与山东省委组织部长王青士一起到上海参加中共会议。不幸于1月17日在东方旅社被捕。随即押到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关押。罗石冰在狱中备受折磨、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党组织曾多方设法营救,但未成功。1931年2月7日晚上,罗石冰等24名共产党人被敌人拖到淞沪警备司令部旁制造局的大烟囱下,集体枪杀,英勇就义,时年35岁。
  上海解放后,党组织在24位烈士就义地点,挖出烈士忠骨,重新安葬,并立下“龙华二十四烈士”石碑,以示永久纪念。
  刘天干刘天干(1900-1931)永新县澧田镇硃塘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永新县竹业会委员、永新县委委员等职。1928年5月至1929年1月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一、二届特委委员,并调特委工作。1929年9月至1930年2月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副书记,负责组织工作。1930年2月兼任中共永新县委书记。是年选为赣西南特委常委。1931年被错杀于永新。新中国建立后,追认为烈士。
  廖子清廖子清(1902 -1931)又名鸳言,峡江县砚溪乡鹏溪村人。1926年,在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受吉安党组织负责人罗石冰的派遣,回峡江县开展农民运动。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 廖子清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1927年2月,奉国民党江西党部指令,组建国民党峡江县临时执行委员会,任总负责人。廖子清与临时执行委员会的共产党员胡冠南及其他革命同志一道,深入宣传、发动工农群众和进步知识青年,组织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和农民协会等革命团体,广泛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共合作破裂,廖子清受通缉,被迫潜往南昌寻找党组织。
  南昌“八一”起义后,廖子清秘密返县,在砚溪乡一带活动。9月上旬,转移到新余县西门周家,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不久,又从新余县潜回峡江县城,以协助其父办私塾为掩护,积极开展创建党组织活动。1928年2月,在梅元村花园书院成立中共峡江县第一个党支部,廖子清任支部书记。在赣西特委北路游击队的协助下,组建全县第一支农民武装峡江县游击队,廖子清任政委。
  为适应革命发展的形势,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1929年1月,峡江梅元支部改为中共峡江特别支部,廖子清为书记。在廖子清的领导下,特别支部将党员分派到各地开展建党和组建农民协会活动,先后成立10个党支部和84个农民协会。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敌人的恐慌,敌人趁峡江游击队在新余一带活动时,窜入县城梅元村,“清剿”党的组织。廖子清闻讯,便率领游击队会同北路游击队迅速赶到县城,占据有利地形,将敌人紧紧包围,发起猛烈攻击。激战两个小时,敌人溃败,游击队缴获枪70余支、子弹27箱。继梅元大捷后,廖子清又举行了金滩暴动,84个农民协会共数千名农民会员集合在梅元村后广场,廖子清在大会上作了报告,他号召各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扩大革命武装,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11月,根据中共北路办事处的决定,在白港村主持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和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中共西南区委员会和西南区苏维埃政府,廖子清任区委书记。
  1930年1月,廖子清在南湖村主持召开中共峡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奉赣西特委的命令,随县游击队上调,编入第十五纵队,不久改编成红军二十军,先后任一七五团政治委员、军部秘书长。1931 年6月,因军队内部肃反扩大化,廖子清遇害,年仅29岁。
  王次淳王次淳(1902 - 1931)遂川县瑶厦乡西庄村人。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遂川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王次淳受西庄村贫苦农民委托,来到吉安探望在吉安六中读书的同村王遂人,他亲眼见到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上街游行,眼界大开。回到西庄向贫苦农民讲述所见所闻,使西庄燃起了革命斗争的火焰。 1926年,北伐军光复遂川,农民运动进一步发展,他积极参加清算土豪劣绅的斗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农民运动。王次淳离家去万安参加了遂川万安农民自卫军,担任交通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做挑肩生意为名,往来于遂川和万安二县,为革命斗争侦探情报。当他得知国民党遂川县政府要杀害关押在牢里的共产党员罗凤鸣和100 多名革命群众的情报时,立即赶到万安向党组织汇报,使农军及时攻打遂川县城,营救出被关押的所有人员。
  1928年1月,王次淳回到遂川参加了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党员会议,并成为中共遂川县委委员。1月 24日,近万名工、农、商等代表聚集在李家坪广场举行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王次淳被任命为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受任后,认真执行《遂川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为工农掌管政权,号召工农尽快组织工会、农会和地方暴动队,同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开展斗争,发展农业生产,保卫红色政权。2月4日, 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回师井冈山,王次淳率县政府机关随军转移到黄坳、茨坪。:1929年1月,王次淳随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同年7月,任零都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不久,调赣西南特委工作。
  1930年冬,红军独立七团建立,王次淳任七团经济委员、军需处副处长。为了保证部队军需,他深入硝烟弥漫的战场,收缴战利品,并组织筹款委员会,开展打土豪、筹款子。
  1931年10月,在党内肃反扩大化中,王次淳被诬陷为“AB团分子”,错杀于永新县城西门外,时年 29岁。新中国建立后,被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
  邓益邓益(1903 - 1931)又名邓壹、邓毅。吉安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排、连长,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初,参加湘南起义,后随军上井冈山。历任红军第四军初、中级指挥员。1929年1月.随军转战赣南闽西,同年秋调闽西地区做军事工作,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3月任由闽西各县农民武装组成的红九军参谋长.5月该军改编为红军第十二军,任参谋长。6月,红军第一军团成立后,任红军二十一军副军长,参加了进攻东江的战斗。1931年在福建永定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
  龙超清龙超清(1905 -1931)又名龙济民,宁冈县(今井冈山市)鹅岭乡塘南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之后,虽然还在学校读书,却以主要精力从事党的工作,成为共青团南昌地委经济斗争委员会领导之一,他组织广大工人、店员开展反对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经济斗争。
  1926年暑假,受中共江西省委的派遣回到宁冈,与刘辉霄、刘克猷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发动和领导宁冈农民运动,积极响应北伐。先后建立农会、工会、商会、妇女解放协会等组织。10月,龙超清首先策动袁文才率县保卫团武装起义,一举捣毁县衙,缴枪12支,驱逐县知事沈清源出境,成立宁冈县人民委员会,任委员长,并将县保卫团改编为农民自卫军。11月建立中共宁冈支部,龙超清任书记。1927年5月,湖南“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右派对湘赣边界革命进行血腥镇压,龙超清随袁文才率领的农民自卫军退到茅坪、大陇一带坚持斗争,在这里创立了革命基础,为其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湘赣边界开展武装割据,提供了有利条件。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永新三湾村。袁文才接到毛泽东来信,与龙超清、刘辉霄、陈慕平商定后,向毛泽东汇报了边界和袁文才部队的情况,并欢迎毛泽东在罗霄山脉中段落脚安家。10月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龙超清根据前委的指示,集中力量发动农民进行打土豪、分浮财的斗争,取得了很大成绩,受到前委的表扬。
  1928年2月上旬,受毛泽东的指派,龙超清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协同作战,攻克宁冈县城,成立了宁冈县工农兵政府和中共宁冈县委,任县委书记。5月.全县掀起了分配土地的热潮,龙超清不仅自己扎扎实实地搞好一个重点乡的工作,而且将取得的经验指导全县分田工作的开展。由于他的工作成绩卓著,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特委委员。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前往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前委决定成立宁冈中心县委,何长工任书记,龙超清为副书记兼西北特区书记。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根据前委指示,龙超清调湘赣边界特委工作。井冈山根据地被国民党军攻占后,他带领宁冈赤卫队在九陇、蔡家田等深山密林地区坚持斗争。
  1930年2月中旬,赣西南特委成立,龙超清被选为特委委员、中共西路行委书记。10月初,他带领西路行动委员会的地方武装1万多人,参加红军第九次攻打吉安的战斗。12月,因赣西南党内肃反扩大化,被误作“AB团”首要分子而关押。1931年底,在江西广昌遭错杀,年仅26岁。新中国建立后,中共江西省委追认龙超清为革命烈丄、 ,王佐农王佐农(1906 -1931)原名位淡,遂川县瑶厦乡西庄村人。幼年家境贫寒,饱受欺凌,成年后仍得不到饱暖,使他对当时社会很不满。1926年9月,北伐军光复遂川,农民运动掀起高潮。他与王次榛、王次淳等带头参加了清算土豪劣绅的斗争。由于斗争积极,是年底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遂川县反动势力反攻倒算,王佐农仍然坚持斗争。在营救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的1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时,任农民自卫军班长,他带领全班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参加了攻打遂川县城的战斗。劫狱胜利后,王佐农返回万安参加农民暴动。在攻打郭名达靖卫团时,他的班被称为“奋勇敢死班”。同年秋,万安国民党开展清乡清党,他回遂川秘密开展工作。
  1928年1月8日,毛泽东主持成立中共遂川县委,王佐农任县委委员。县农民协会成立时,任委员长。工农革命军回师井冈山,王佐农随军上井冈山,担任团县委书记、遂川县赤卫队分队长。10月,湘赣边界特委第二次党代表会召开,王佐农被选为边界特委委员。在井冈山军事斗争中,他参加了新城战斗、五斗江战斗、遂川城战斗和黄洋界保卫战。
  1929年1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会剿”井冈山根据地,王佐农负责掩护机关人员及老弱病残突围。他与陈正人等进入了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用野果充饥。5月10日,湘赣特委在宁冈召开第四次执委会,王佐农继续当选特委委员。会后受特委派遣回遂川开展秘密斗争,在西庄村恢复了党支部。经王佐农的努力工作,建立起中共遂川临时县委,王佐农任书记。并先后建立了零田、碧洲、城区区委和北乡特别区委。
  1930年春,王佐农在西庄村以开杂货店为掩护建立联络交通站,兼作县委的办公地点。当时赣西南特委要求遂川县委筹助万元款子和一批食盐支援苏区。身居敌区的王佐农毫不畏缩,千方百计完成了筹款、筹盐和转运任务,受到特委的嘉奖。10月22日,陈毅率领红二十二军收复遂川,在陈毅的帮助下, 王佐农联络了一批青年组建遂川特务连。1931年春,在特务连的基础上组建了红军独立七团,王佐农任团长。独立团先后攻占上犹、南康县城,多次打击了泰和、万安、崇义、桂东、吉安等地的反动武装,开辟了郦遂边界红色苏区。
  1931年8月,王佐农奉湘赣临时省委命令,离开独立七团去永新。10月,在党内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于永新,时年25岁。新中国建立后,被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
  周冕周冕(1908 ~ 1931)原名周定瑞,吉安县安塘乡洞川村人。小时候读了 4年私塾,一年后,考入吉安第六中学学习。在校学习期间,接受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满怀革命激情投入了斗争的洪流。
  1925年11月,周冕与曾炳春开始在吉安县永阳一带组织农民协会,与当地土豪劣绅作斗争。1926 年初,周冕深入官田、举州各地发动农民成立农民协会。4月,参加共青团,由吉安团地委派到广州参加毛泽东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师北伐,周冕与黄埔军校江西籍的共产党员陈奇涵、萧韶等人随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进入赣州,担任赣县农运特派员。11 月,江西党组织派周冕回吉安发展党的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周冕回到吉安后,即与当地党的领导人曾山一起不辞辛劳地深入农村发展党员,成立了中共毓芳支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回到家乡继续领导农民斗争,在吉安永和一带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中共永和支部。1928年1月,任中共南区区委书记。5月27日,在周冕、曾山、萧仕梅、萧志锋的领导下,官田乡数百名农民举行暴动。官田暴动后,当地地主武装靖卫团向农民武装猖狂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周冕带领暴动农民武装进入山区开展游击战争。10月,曾山、周冕当选为中共赣西特委委员。随后,周冕奉命到吉安北路延福地区进行革命活动。为做好攻打吉安的战斗准备,赣西特委将北区改为北路行委,郭承禄任行委书记,周冕任委员兼组织部长。协助郭承禄领导北路人民成立革命武装和红色政权,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攻打吉安的著名战斗。
  1930年10月,红军第九次攻打吉安时,赣西南苏维埃调周冕为中路特派员,指挥中路攻打吉安的行动,为胜利攻克吉安城作出了贡献。其间,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任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12月, “富田事变”发生,在肃反扩大化运动中,被诬为“AB团要犯”遭扣押。
  1931年被错杀于瑞金县城,时年23岁。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周冕平反,恢复名誉。
  朱昌偕朱昌偕(1908 -1931)小名细朵,永新县人。1926年夏,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中共永新县委成立,任县委委员,与王怀一道负责工会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随县委撤退至九陇山、小西江一带坚持斗争。
  1927年11月,朱昌偕参加了毛泽东在宁冈茅坪象山庵主持召开的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原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后,他以更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勇敢精神投入到井冈山根据地建设中去。1928年10月,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常委,同时兼任中共永新县委书记。他斗争性强,工作积极主动,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1929年1月,红四军、红五军主力先后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向赣南进军后,井冈山根据地被敌占领。 敌军又向九陇山根据地发动进攻。这时永新、宁冈、茶陵三县县委和赤卫队正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就在这外部面临强敌进攻、内部又缺乏统一组织和指挥的严重时刻,朱昌偕以特委常委身份,挺身而出,召集刘作述、鄢辉、谭家述等同志共同商议统一领导三县党和武装、保卫九陇山根据地等事宜。在朱昌偕的领导下,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弹药耗尽。为了保存实力,朱昌偕当机立断,进人深山老林。2月,为迅速恢复党的边界组织,把湘赣边界的斗争坚持下去,永新、宁冈、茶陵三县县委联席会议在九陇山召开, 成立了湘赣边界临时特委,朱昌偕被选为书记。期间,他和特委其他同志一道分析边界形势、研究斗争策略、确定工作方针,积极领导边界各县整顿党的组织和地方武装,恢复和重建红色政权。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使湘赣边界出现了新的斗争局面。
  1930年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朱昌偕当选为执委委员。他动员和组织赤卫队配合红军攻打吉安。10月,奉命调赣西南特委工作。1931年8月,朱昌偕被当成“AB团”主要分子,思想陷于极度矛盾中,难以解脱而开枪自尽。
  新中国建立后,陈正人在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曾谈到:“朱昌偕任永新赤卫队党代表,打起仗来很勇敢,没有听到过有什么叛变行为。”王震也曾回忆说:“朱昌偕是裁缝工人出身,工作表现很好,不是’AB 团’分子。”人民政府对朱昌偕一生作出公正评价,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段起凤段起凤(1893 -1932)又名月泉,乳名万古,永丰县潭头乡芹菜坑村人。佃农出身。原为赣南洪家 “三点会”首领,后成为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
  父亲段新宙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武术师,全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活。由于受地主劣绅的压迫,段起凤被迫逃往福建,参加“三点会”帮会组织。后来,他带领30多名“三点会”成员,返回家乡,在兴国东村螟蚣山一带劫富济贫,于是“三点会”威震四方。后来,在国民党政府军队当兵时,结识了二三十个穷 “弟兄”,并率领他们携枪逃回娱蚣山一带,占山为王.成为这一带势力最强的绿林武装。
  1927年秋,共产党员赖经邦在吉安县东固乡间秘密组织起中共东龙支部。为了壮大农民武装力量, 赖经邦找到段起凤进行说服教育,启发他的阶级觉悟。在赖经邦的教育下,这个“只服天管不服人管”的绿林首领段起凤把队伍带到了东固,参加了东龙游击队,并任副队长,从此,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同年11月12日,在东龙党支部的领导下,赖经邦、段起凤率领东龙游击队,发动了著名的东固暴动。 东固暴动的胜利,震动了邻近各县的反动统治者,拉开了东固武装斗争的序幕。12月下旬,东龙游击队与永(丰)吉(水)游击队合并,成立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七纵队,初由吴江任队长,后由段起凤接任,是年底,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段起凤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工作非常积极。他带领第七纵队游击于吉安、吉水、永丰、兴国、乐安等边沿地区,打击各地反动靖卫团,帮助当地建立共产党组织,建立农民协会,发动农民暴动,有力推动了周边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
  1928年7月,第七纵队在党代表曾炳春、队长段起凤的领导下,与东固人民齐心协力,并肩战斗,巧妙地粉碎了以国民党吉安县县长邹松纠集的并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县的反动武装参加的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大会剿”。9月,第七、九纵队奉中共赣西特委之命,开赴吉水阜田进行短期休整。并在赣西特委秘书长李文林的主持下改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李文林任团长兼政委,段起凤任副团长,曾炳春任政治部主任。12月,段起凤率领红二团,参加了攻打兴国的战斗。
  1929年2月初,红二团辗转战斗到了兴国莲塘,在中共赣南特委的主持下,正式成立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四团,段起凤任团长。2月17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来到东固,段起凤率领红四团前往迎接,受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接见和称赞。10月,东固区苏维埃政府诞生,罗宗清任主席,年底, 段起凤接任主席。参与领导开辟东固革命根据地。根据中共赣西特委的指示,他领导东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斗争,巩固和扩大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并配合红四军进行创建赣西南、赣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0年3月,当选为中共赣西南特委候补委员。5月,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主席,朱德、段起凤等17人为委员。10月,任红一方面军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参加攻打吉安战斗。后调任赣西南办事处主任。
  1931年夏,因“富田事变”被捕。次年6月,因肃反扩大化,被当作“AB团”分子错杀于公略县(今吉水县水南乡)。1945年在中共“七大”会议上,为段起凤平反昭雪,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文林李文林(1900 -1932)原名周金堂,曾改名周郁文,南昌起义后化名李文林,吉水县水田乡石鼓村人。1925年10月,就读于黄埔军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曾在国民革命军第九军朱德军官教导团任军事教官。1927年8月,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李文林受党派遣回赣西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1月,任赣西特委委员兼秘书长。9月,奉赣西特委指示,在吉水县阜田将赣西工农革命军第七、九两纵队合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李文林任团长兼政委。从此,他带领红二团进入东固,以东固为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领导赣西南的土地革命斗争。
  1929年2月,赣南十五、十六纵队在兴国县莲塘坏会师,赣西特委雷震与李文林根据当地革命斗争的需要,将这两支武装改编为红军独立第四团。6月,李文林任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四两团行动委员会书记兼政治委员。红二、四团在李文林指挥下,攻克了吉水、峡江、乐安、于都、南丰、广昌等县城,并在这些地方建立起小块红色区域,扩大形成了以东固、延福为中心的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同时,还游击于吉安、 吉水、泰和、万安、兴国、永丰、宜黄、宁都、赣县、安福、新余、宜春、分宜等县的广大地区,推动土地革命的开展,牵制敌人的力量,配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0年2月6 ~9日,毛泽东在吉安县陂头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红五、六军军委与中共赣西、赣南特委联席会议(史称“二七”会议)。决定成立总前委,推选毛泽东、朱德、李文林等17人为委员,毛泽东为书记。不久,在赣西南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赣西南特委,李文林被选为特委常委。10月, 红军攻占吉安后,成立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李文林任江西省行委书记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11月底,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肃反扩大化,李文林被诬陷为“AB团”,于1932年5 月30日在万泰县古坪村(今泰和县境内)被错杀。时年32岁。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被平反。
  李文林是东固革命根据地、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领导红二、四团创建了秘密割据的形式,采取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以东固、延福根据地为依托,用波浪式的推进策略,把军事斗争和群众工作结合起来,把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结合起来,丰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和根据地的巩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毛泽东称为“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
  刘泽民刘泽民(1901~ 1932)又名刘沛云,化名黄志道。永丰县佐龙乡香山村人o 1920年毕业于邻村香城小学。1924年,在吉安江西省立第六中学毕业后,考入湖北武昌大学文学系。当时大革命开始,刘泽民在革命运动的影响下,积极投身学生运动,领导学生开展各种秘密活动。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考验,于 1926年4月在武昌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刘泽民从武昌大学毕业回到永丰,和共产党员帅开甲、聂作汉等人一起积极进行革命活动.于5月间配合外援力量,赶走国民党反共派,恢复各种革命组织,担任永丰县总工会委员长。8月, 国民党“清党军”进入永丰,与地方反动势力互相勾结,破坏革命组织,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刘泽民在群众掩护下,隐蔽在峡江、吉水、吉安一带农村,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1月,吉安延福地区成立赣西工农革命军第九纵队,刘泽民任指挥员。
  1928年3月,党派刘泽民任赣西工农革命军第九纵队参谋长,队伍转移东固。9月间,第九纵队与东固第七纵队合并,成立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刘泽民任参谋长。红二团成立后,在兴国、乐安、永丰、吉安、吉水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消灭国民党地方武装团队。12月,先后攻克兴国县城和永丰良村(现划归兴国),消灭国民党军千余人,缴枪千余支。1929年2月,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四团成立,刘泽民被调任参谋长。
  1930年1月,红军第六军成立,刘泽民任第二纵队第四支队支队长。7月,工农红军第二十军成立, 刘泽民任参谋长。10月,在萍乡大安里成立湘东红军独立师,受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委派,刘泽民任该师师长,率部转战湘南河西一带,依靠群众,运用灵巧的游击战术,屡建战功。
  1932年,湘赣省委肃反扩大化,刘泽民被错杀。1945年在中共“七大”会议上被追认为烈士。
  曾炳春曾炳春(1902 -1932)吉安县东固镇欧家城村人。1920年考入吉安省立第七师范。1925年毕业后,受聘到吉安县永阳小学任教,与周冕等人积极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北伐军攻占吉安后,任吉安总工会秘书兼码头工会主席。他积极领导工人运动,成绩卓著,于1927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和东固的共产党员赖经邦、髙克念等人从吉安潜回东固,秘密开展革命活动,恢复党的组织和农协,曾炳春任农协执委。他和赖经邦一起领导了著名的东固暴动。
  1928年2月,东固和永丰工农革命军合并,并吸收吉安、吉水、永丰等地部分工农参加,组成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七纵队,曾炳春任党代表。七纵队在曾炳春等人的领导下,以东固为根据地,深入永丰、吉水县边沿地区游击,打击各地靖卫团,帮助建立党组织、农协,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4月,曾炳春受吉安县委派遣到兴国县水心洞向赣南同志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促使兴国革命斗争蓬勃发展。为适应斗争需要,便于统一指挥,第七纵队与第九纵队合编为江西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二团,曾炳春任政治部主任和团党委常委。红二团成立后,曾炳春随部队在吉安的延福、吉水的阜田及新余、分宜、安福一带的边境游击,与反动派作战多次,俱获胜利。
  1929年10月,为攻打吉安,赣西特委组织了 3个行动委员会,同时成立暴动指挥部,曾炳春担任赣西南暴动总指挥、赣西特委委员、军委书记。
  1930年2月,“二七”陂头会议后,曾炳春先后任赣西南红军学校校长,赣西南赤卫军总指挥,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常委兼军事部长。为了加强党对地方革命武装的领导和统一指挥,集中地方武装攻打吉安, 在吉安陂头成立红二十军,曾炳春任军长。在曾炳春的领导下,红二十军参加了第七、八、九次攻打吉安的战斗,并担负攻打吉安的主力部队。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曾炳春被增选为中央候补委员。2月,他担任河西红军总指挥部政委,与李明瑞、张云逸一道指挥红七军、红二十军、湘赣独立一师等部队进行了多次战斗。红二十军在河西期间,还曾游击到永新和湖南的攸县、茶陵等县打土豪、筹粮款,保卫地方革命政权建设。曾炳春在为巩固发展湘赣苏区,配合中央根据地进行反“围剿”战役作出了贡献。
  1932年5月30日,曾炳春以“AB团要犯”的罪名被错杀于公略县水南乡(今吉水县水南乡),时年 30岁。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被平反。1982年萧克曾说:“江西省李文林、曾炳春……他们不仅与AB 团和社会民主党无关系,而且大多数是当地共产党组织的创始人、游击战争的领导人及革命根据地的群众领袖,有的是从大革命时期就一直坚持革命斗争的好党员、好同志。”蒋世良 ,蒋世良(1905 -1932)遂川县泉江镇水南人,蔑工出身。1925年“五卅”惨案后,参加工农革命运动,宣传马列主义。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当选为县蔑业工会主席。1927年1月,被选为县总工会委员长。是年5月,国民党右派反攻倒算,蒋世良被捕,后由遂万农军劫牢出狱,转入秘密活动。
  1928年元月,工农革命军攻克遂川城,恢复县总工会和工人武装。他组织和带领工人打土豪、禁烟赌;筹集银元、布匹、药材送往井冈山;动员一批工人赤卫队员参加红军,支援了井冈山斗争。2月随军上井冈山。同年12月,被选为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1929年1月,红军主力撤出井冈山后,仍留在遂川山区坚持斗争。
  1930年2月,蒋世良历尽千辛万苦,奔赴中央苏区,到达瑞金,毛泽东派他任泰和至吉安的赣江沿河哨口总指挥。1932年8月15日晚,在泰和麻州牺牲,时年27岁。
  郭承禄郭承禄(1906 ~ 1932)谱名叙凯,号信若,化名小曹,吉安县万福镇雅阁上村人。1926年4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即在延福地区有志青年中进行秘密组织发展工作,成立农民协会。不久,被推为吉安县农民代表,参加江西省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会后,党组织派他到吉安阳明中学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8月,吉安警备司令朱世贵杀害了共产党员梁一清,白色恐怖笼罩吉安城。郭承禄从吉安潜回延福,化名“小曹”从事革命活动。
  1928年1月,在郭承禄和李锦云的领导下,举行了延福暴动,开创了吉安北路武装斗争的新局面。 延福暴动后不久,根据上级指示,油田游击队和部分农民编成赣西工农革命军第九纵队,同时成立以郭承禄为书记的中共延福支部。第九纵队在中共延福支部的领导下,以延福为中心开展游击斗争,经常活动在吉安、吉水、安福、分宜、峡江边界地区,打土豪筹款子,发展党组织,建立农民协会,打击反动武装。
  1929年2月,吉安县委所辖的北区区委改组为边界区委,郭承禄为书记。他积极指导吉安、安福、新余、峡江、吉水、分宜六县边界地区的革命斗争。10月,赣西特委根据省委指示提出“攻取吉安”的口号,大大鼓舞了赣西广大人民的革命斗志。为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共边界区委改为北路行委,郭承禄任行委书记。其间,他领导北路人民组建革命武装和红色政权,开展围攻吉安的斗争。
  1930年“二七”陂头会议后,中共赣西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郭承禄当选为特委委员兼任北路行委书记。任职期间,他努力工作,坚持群众路线,使北路数县工作很有起色。6月,郭承禄在塘东召开北路行委党代表会议,着重研究配合红军主力夺取吉安的有关事宜。10月初,在第九次攻打吉安的战斗中,郭承禄指挥北路独立团开往安福,组织前方担架队、设立伤兵总站、组织青妇慰劳队,为配合主力红军进攻吉安做好准备,成绩显著。10月4日,红军胜利攻占吉安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郭承禄当选为省苏维埃政府委员。后调任赣南行委书记。
  1931年1月,由于肃反扩大化的影响,赣南地区发生“信丰事件”,郭承禄被红三十五军扣留,并宣布为“反革命分子”,押送总前委。1932年5月20日,郭承禄被作为“AB团”错杀,年仅26岁。1962年,人民政府为郭承禄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怀王怀(1906 -1932)乳名桂香,号孚黎,又号乃传、卓卿,永新县高市乡江边村人。1924年,考入省立吉安第七师范。他广泛阅读革命书刊,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成为第七师范进步学生骨干。由于他敢于斗争,追求真理」926年初由中共吉安特别支部发展为中共正式党员,成为永新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6年6月.永新秘密成立了中共永新小组,不久改为支部,王怀是支部主要成员之一。9月,北伐军顺利收复了永新,他与欧阳洛、刘真、刘作述以国民党员身份建立了国民党县党部及临时行政委员会, 任执行委员兼工会委员长。在王怀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全县的产业工人、手工业工人、服务行业及店员数百人参加了工会组织。王怀除负责全县的工运工作外,还担任了北乡农民协会的筹建工作。他不辞劳苦,经常赤脚草鞋奔走于各区乡指导和帮助基层建立农协组织,认真调查和处理农民运动发生的各种新问题,并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退押和打倒土豪劣绅斗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永新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经永新驻吉安办事处联络,宁冈、莲花、安福三县农军进军永新,王怀首先带领农军救出了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0月,中共永新特别区委成立, 王怀任副书记,与刘真、刘作述参加茅坪象山庵会议。会后,接受前委书记毛泽东赠送枪支,回县重建党团组织,开辟革命根据地。
  1928年2月,中共永新县委成立,王怀任副书记。7月,接任永新县委书记。时值国民党军队11个团集结永新,妄图彻底“剿灭”红军。在军事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他和县委一道组织发动永新3万多赤卫队、暴动队队员,与毛泽东率领的三十一团组成南北中三路行动委员会,与敌作战,将敌军困在永新城一带达25天之久。
  1929年1月,边界军民第三次反“会剿”失败,井冈山、九龙山根据地相继失守,各县党和政权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此时,湘赣边界临时特委决定从各县抽调人枪,成立湘赣边界红军独立第一团,王怀考虑到其他各县武装力量薄弱,为顾全大局,把永新优秀的赤卫队员和最好的武器调到湘赣边界红军独立团,为尽快恢复边界的武装斗争创造了条件。
  1930年3月,赣西南特委成立,王怀被选为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接着又兼任了红四军总前委委员。他和特委一道先后组织了数支革命武装。其中红二十军、红二十二军及红三十五军是由赣西南党组织一手培养并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三个军,不仅是赣西南斗争的主力军,而且也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赣西南党团特委合并,组成江西省行动委员会,王怀任省行委常委兼赣西行委书记。正当王怀以全部智慧和毅力为革命日夜奔忙之际,震动苏区的“富田事变”发生了,王怀被怀疑为“AB团”分子。
  1931年春,王怀奉命去苏区中央局参加会议时,被关进监狱。1932年5月30日,在遭受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后,戴着“AB团”调和派的帽子在万泰县被杀害,年仅26岁。牺牲前,他面对人民群众高呼口号:“我不是’AB团,!我是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万岁!”1945年中共“七大”会上,由毛泽东亲自提名,为王怀恢复名誉,并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陈竞进陈竞进(1898 - 1933)又名陈兆林,莲花县坊楼乡新城村人。1919年在南昌大同中学读书时参加 “五四”运动。1921年回乡,开展革命活动。1925年组织青年学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宣传委员。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时,途经莲花县。陈竞进号召青年参加武装斗争,组成莲花工农武装赤卫队,任队长。他带领队员,乘莲花靖卫队副队长陈刚维回家过春节之机,连夜袭击, 缴获两支步枪。接着,放火烧毁靖卫队队长刘歧生住所,又缴获敌人一支枪。陈竞进还动员当地一些铁木匠创办修械所,制造梭镖大刀。
  1928年4月,莲花县赤卫队升编为红色独立团,陈竞进任团长。5月,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特委委员。8月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乘主力红军远征湘南之机,大举进犯井冈山,边界各县平原全被敌军占领。这时,独立团有人主张把枪埋藏起来,部队解散,等待时机;也有的主张化整为零,分散隐蔽。陈竞进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集中部队,在山区坚持游击战争,打击小股敌人。10月,陈竞进奉命率部队赴宁冈参加红四军整训。结束后,留井冈山红四军某部任参谋。
  1929年陈竞进调回莲花县,任赤卫队政委。1932年,任湖南省攸县县委书记。1933年春,被诬陷为 “AB”团分子错杀于永新县,时年35岁,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刘其凡刘其凡(1905 -1933)小名三毛,吉安城人"家境贫困,父母早逝,孤苦伶仃的刘其凡由其堂祖母抚养。11岁时即随亲戚学裁缝谋生,并在他们参加革命活动的影响下,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1928年,刘其凡和郭春云等人在美头村-带积极发动农民开展抗税抗债斗争。1929年2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在东门、鹤岗一带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吸收工农先进分子入党,建立岭下党小组。8月,刘其凡任延福区委书记。他领导赤卫队参加了三次攻打吉安、两次攻打安福的战斗。
  1930年10月,刘其凡调任赣西南特委北路行委书记,管辖吉安以北地区新余、分宜、峡江、吉安、吉水、安福等地。为攻打吉安城,由他主持在分宜召开了六县军事会议,研究消灭吉安城外围反动武装问题,为配合主力红军攻取吉安作出了贡献。
  1931年1月,刘其凡调任西路分委书记,驻地永阳,管辖永新、莲花、茶陵、鄢县、吉安县西区。当时敌我斗争十分尖锐,“富田事变”发生不久,党内和部分地区群众中思想混乱,开展工作比较困难。他与特派员陈正人经常深入各县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为稳定局势,巩固根据地和消除事变所造成的影响作出了努力。6月,赣西南特区委撤销,成立中共湘赣省临时省委,中央指定王首道为书记,刘其凡等7人为委员。他被派到北路做巡视工作,领导群众进行秋收斗争,改造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实行重新分配土地,从而发动了广大群众,开创北路地区新的斗争局面。10月,刘其凡补任中共湘赣省委常委。
  1932年1月,湘赣省革命互济会成立,选举刘其凡为执委。互济会改造了各级互济会的组织,救济了两万多赤色难民的生活给养,鼓励难民群众参加生产,建立生产合作社,并慰劳红军与优待红军家属, 为密切党群关系、扩大红军取得了卓越的成绩。11月,中共湘赣省委召开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刘其凡继续当选为省委常委,兼任职工部书记和党报委员会委员。他在省委的领导下,改造和发展了工会组织, 大胆培养和提拔工人干部,开展工会活动。同时积极致力于省委出版党报,有系统地组织党报通讯网和发行网,不仅在宣传教育群众,而且在组织工作方面起到积极的领导作用。正当湘赣革命根据地处于稳定发展的时候,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影响到湘赣苏区,把一大批工作积极、忠实勇敢的省委、县委领导干部当成“AB团”分子抓起来,进行残酷无情打击。刘其凡于1933年4月无辜地被错杀于永新县城。时年28岁。
  刘其凡是延福地区早期革命和湘赣省委领导人之一,他为早期延福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岀了贡献;在湘赣省委工作期间,积极工作,忠实勇敢。王首道称赞他“是一个革命的好干部” O李端娥李端娥(1905 -1933)女,永新县合田乡观田村人。1926年,其表兄文延梁从黄埔军校毕业回到永新。已是共产党员的文延梁,受组织派遣,回永新同刘真、刘作述、刘豪贤一道领导与组织群众投入大革命运动,、她在观田小学以教书作掩护,秘密地在观田一带发动群众、酝酿组织农会、暴动队,成立妇女进步团体——姐妹团。
  1927年5月,李端娥被吸收为共青团员,担任观田乡团支部书记。她和乡农会负责人李庆元、乡暴动队负责人李连奎一道,以枫田乡暴动队为基础,深入黄岗、萧家等地做群众工作,扩大暴动队组织,于7 月2日举行了“枫田暴动”。这是湘赣边界最早的一次农民暴动。李端娥在这次暴动中经受了斗争的考验和锻炼,党组织批准她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9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创建根据地,李端娥坚定地参加了这一伟大斗争。她率领枫田暴动队和赤卫队打土豪、分田地,并进行政权建设。
  1928年11月,李端娥调任澧田区委妇联书记兼妇女部长。其间,她更致力于从事妇女的发动与组织工作,在扩大红军、拥军优属、动员广大妇女支援红军,在同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联合 “会剿”的斗争中做了大量工作。因成绩突岀,受到县委、县工农兵政府的表扬。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发,开辟与建立新的根据地,李端娥等一大批基层干部在红五军的支持下继续坚持工作。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担任红三军八团团长的文延梁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为了纪念牺牲了的未婚夫,李端娥在大众面前表示“革命不胜利不结婚”。她还参加了第八次和第九次攻打吉安城,在战斗中,她动员和组织全县广大青年妇女,与男同志一道勇敢地投入战斗。
  1931年8月1日,中共湘赣省委,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省委书记王首道到永新县视察帮助工作,从县委负责同志那里了解到李端娥出身好、作风正派、工作有魄力、有文化,认为她有培养前途,于 1932年3月调她到省委工作,任湘赣省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兼妇女部长。湘赣省委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李端娥当选为中共湘赣省第二届执行委员、省委候补委员。1933年4月,中共湘赣省委、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改组时,李端娥担任中共湘赣省委常委和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并兼任土地部部长。其间, 李端娥与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人任弼时、谭余保一道,领导湘赣苏区人民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妇女运动、经济建设、扩大红军、反“围剿”战争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很大成绩。1933年11月,受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迫害致死,时年28岁。
  1988年4月12日,国家副主席王震、中顾委常委王首道亲笔致信永新县委、县政府,同意为李端娥 “平反昭雪,按革命烈士待遇”。永新县人民政府作出了为李端娥“平反昭雪,按革命烈士待遇”的决定。 至此,历史对李端娥55年的冤案,作出了公正的结论。
  胡波胡波(1905 -1934)原名国怀,字梦祥,永新县江畔乡成都村史家里人。1924年秋,考入江西工业专科学校。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7 月,受党的派遣回到永新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组织,策应北伐。
  1927年5月,中共永新县委成立,胡波当选为县委委员,担任宣传部长。6月10日,永新县国民党右派逮捕了共产党员胡波、贺敏学、颜勇及革命群众共80多人。在狱中,胡波作为重犯,每天均遭到严刑拷打,他始终没有屈服。并在狱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和贺敏学担任正、副书记,领导狱中斗争。7月18 日,在中共吉安地方组织领导下,由袁文才、王佐率领的宁冈县农民自卫军攻克永新县城,救岀了胡波、 贺敏学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0月上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茅坪,胡波向毛泽东介绍了边界各县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农民斗争、党团活动、风土人情等情况。
  1928年2月,中共永新县委重新建立,胡波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任五区区委书记,工作做得十分出色。5月,毛泽东和贺子珍在五区的塘边搞社会调查,进行土地革命试点时,与胡波、刘真走村串户, 深入社会调查,召开会议,指导边界的革命斗争。由于毛泽东的亲自指导以及胡波的勤奋工作,五区的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成了边界的一面红旗。
  1929年1月,红四军下山进军赣南,胡波与何长工、陈伯均等奉命协助红五军坚守井冈山。1930年 5月,胡波担任中共莲花县委书记。他到任后,首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带领县委成员跋山涉水,深入各区、 乡调查了解党团建设、土地占有、地方武装、群众生活等各方面情况,使莲花县各项工作都进行得扎扎实实,很有成绩,多次受到赣西特委的通报表扬。胡波在莲花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爱戴和拥护,人们称他为 “好书记”。是年下半年,调任湘东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1931年3月,湘东特委改组为湘东南特委,胡波任书记。他和特委其他领导同志一道详细讨论和研究湘东南各项工作,制订出发展湘东南苏区的工作计划,并且经常到各县检查、督促、指导工作,推动了湘东南各县工作的开展。8月,中共湘赣临时省委成立,胡波派往吉安巡视工作,贯彻临时省委的工作计划。1932年春,在肃反扩大化中,胡波被斥为“右倾机会主义”,内定为“AB团”嫌疑分子,受到错误的批评、关押。1932年经多次审讯,不作伪供o 1934年7月,胡波在永新县城不幸遇难,时年29岁。
  何长工回忆说:“胡波、刘真等同志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起了积极作用,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外地干部是进不去。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怀念胡波同志。”黄秀英黄秀英(? -1934)女冲共党员,兴国县良村人,1933年5月初潢秀英随同阙祖信等十几名干部从永丰来到新干,组织开辟新苏区工作队。5月18-20日,黄秀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新干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任新干县妇女委员会主任。是年年底,在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中,黄秀英和新干籍苏区妇女干部黄清香、邓洪祥、张素英以及一个姓聂的女战士 5人,随县红军游击队突围到乐安县芙蓉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在冬季的一次战斗中,她们苦熬饥寒,备尝艰辛,坚持到翌年3月。为了开展新的斗争,黄秀英决定率领战友返回新干,途经王家崖时,被国民党乐安县保安团一个连发现。保安团从三面朝山顶包围上来时,5位女战士临危不惧,沉着应战,歼灭了一批又一批团兵。激战中,黄秀英的腿和手,黄清香的腿均负重伤,弹药也全部耗尽。黄秀英扫视战友一张张刚强、坚毅的脸,郑重地就:“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啦,子弹打完了,怎么办?” “用石头!” “石头扔完了,又怎么办?” “跳崖,宁死不做俘虏! ”战士们异口同声回答。黄秀英响亮地赞同道:“好,革命到底! ”当疯狂的团兵越逼越近时,女战士们摔断枪支砸向敌人。黄秀英从怀里掏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猛地扯断导火线,抛进敌群,“轰”的一声巨响,敌人倒下一大片。5位女红军从容地理了理乱发,整了整军装,相互挽起手臂,高呼“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纵身跳下万丈悬崖,为革命壮烈牺牲,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巾帼英雄五女跳崖”的壮丽篇章。
  萧道德萧道德(1898 -1935)吉安市河东乡金竹马案前村人。赣西南工人运动领导人。少年时家境贫穷,只读了 4年私塾,因生活所迫来到吉安萧家码头做搬运工人。
  1925年,在大革命运动的潮流中,萧道德发动码头工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斗争。同年9月 20日,吉安总工会成立,萧道德任码头工会委员长。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吉安市第一批入党的工人。北伐军占领吉安后,他接受党的指示,深入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建立了水东区农民协会。
  1927年10月,赣西特委成立。为组织农民暴动,萧道德经常到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子里去做宣传鼓动工作。1929年2月,他与曾山、萧义亿等一道领导水东农民在芭茅坑举行暴动,恢复了水东农民协会, 并组织了赤卫队、儿童团、妇女队等组织。接着,又成立了中共水东特别支部,萧道德任特支书记。同年 8月,他根据赣西特委关于“在秋收之前组织一次减租斗争”的决定和“以打击靖卫团的运动,建立我们的中心城郊工作,并以水东工作为直接试验场”的指示,召开特支全体党员会议,研究斗争方法,安排党员深入到农民中去做宣传工作,鼓励农民起来斗争。这次斗争由于领导得力,计划周全,充分发动群众, 取得了减租斗争的胜利。为整个赣西秋收斗争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不久,赣西特委决定成立中共水东区委,萧道德任书记。1930年3月,在中共赣西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萧道德被选为中共赣西南特委委员、常委、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时任委员、常委。在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随红四军前委转战赣粤闽边界和上海岀席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期间,萧道德代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协助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领导了赣西南的革命斗争,发动和组织了第三、四、五、六、七共5次攻打吉安的战斗。同年10月5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攻克吉安城,10月7日,宣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萧道德当选为省苏维埃政府委员。1931年1月,他代表赣西南党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参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牺牲,时年37岁。1951 年,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萧道德为革命烈士。
  胡海胡海(1901 - 1935)吉安县东固乡江口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5岁丧父,8岁靠族叔的资助进私塾读书,10岁学裁缝,16岁给财主打长工,或在村前富水河上撑渡船。
  1927年大革命时期,在共产党员赖经邦、曾炳春的革命思想与行动影响下,参加了农会,积极投入打土豪、劣绅的革命斗争。1928年春,由戴希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江口乡农会主席,江口乡和东固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29年2月,红四军从井冈山首次到东固,与江西红军独立二、四团会师于东固螺坑。胡海参加了毛泽东召开的部队和地方党的干部会议,第一次聆听毛泽东、朱德的讲话,受到极大鼓舞。红四军离开东固时留下毛泽覃等一批精干力量协助地方工作。胡海在党的教育和毛泽覃的亲切帮助下,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苏区干部。
  1930年,任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东固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在攻打吉安城的战斗中,胡海带领赤卫军英勇战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胡海出席了大会,并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大会后不久,中央决定成立公略县,任命毛泽覃为县委书记,胡海当选为公略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次年,又当选为江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3年3 月,中央委任他为土地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兼代理部长。同年6月1日,中央政府发出《关于查田运动的训令》。苏区查田运动的日常工作直接由胡海负责。他听取各地工作团的汇报,亲自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经常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并及时纠正运动中出现的偏差。在查田运动中,土地部的工作受到中央的表扬,胡海被誉为“中央苏区好干部"o 1934年1月24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工农兵全国代表大会上,胡海继续当选为中央执委、土地部副部长。在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和土地部还加强了对根据地农业生产的领导,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生产,开展互助合作的指示,有效地指导和推动了苏区农业的发展。胡海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他针对扩大红军运动后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亲自带队到瑞金武阳区组织耕田队、互助社和犁牛合作社的试点,动员妇女学犁耙。 修建陂圳9645条,使中央苏区大旱之年仍获丰收。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胡海被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不久,根据苏区中央局指示, 他回到东固,在桥头岗召集公略、万泰、兴国三县县委会议,传达中央分局指示并成立公万泰兴特委,胡海任特委书记,率领地方武装,坚持游击战争,打击敌人。
  1935年2月,江西省委代理书记曾山带领江西军区独立一、二、三、四团,来到兴国齐汾,与湘赣特委书记罗孟文、公万泰兴特委书记胡海领导的部队会合,并主持召开了省委扩大会议,胡海出席了会议。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会议决定组织突围。突围中,胡海带领的独立团在桥头冈与敌人遭遇,部队被打散, 伤亡惨重,胡海的妻子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同年3月6日清晨,因叛徒出卖,胡海不幸被捕,被押解至南昌第一监狱。在狱中,敌人对胡海用尽毒刑,他坚贞不屈。敌人还以金钱、美女、高官引诱,但都没有使胡海屈服。6月15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4岁。
  萧韶萧韶(1903 - 1935)吉安县富田乡江口村人。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靠贫穷的叔父抚养长大, 供其上学。小学毕业后,幸得族中公堂的资助就读于吉安阳明中学。:1922年考入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培养革命人才的上海大学。1925年参加“五卅”反帝运动,同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年底,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萧韶随同在黄埔军校江西籍的共产党员陈奇涵回到江西开展群众工作。萧韶等人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政治部工作。后随军入赣州,从事党的活动,发展党的组织。9月,陈奇涵、萧韶等在赣州光孝寺成立中共赣州县临时委员会,这是赣南第一个党组织。不久,上级党组织派陈赞贤到赣州组织中共赣州特支,萧韶被选为特支委员。他和陈赞贤一道领导赣州工人为组织工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工作。11月,赣州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隆重开幕,赣州总工会成立,陈赞贤为委员长,萧韶、钟左才为副委员长。赣州工人纠察队也同时产生,萧韶兼任总队长。他制定了严明的纪律,定期开展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使这支队伍为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打击不法资本家,推动赣州工人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7年1月底,萧韶调南昌江西工农运动训练班任训练部长。“八一”南昌起义后,省委派萧韶回赣南工作,任中共赣南特委委员兼特派员,负责于都、兴国、信丰等地的工作。党的“八七”会议后,萧韶奉命到于都传达“八七”会议精神,讨论与制订了武装暴动计划。
  1928年2月下旬,萧韶再次到于都传达省委“立即举行武装暴动”的命令,并成立以萧韶、丘倜、李英等组成的于都暴动总指挥部,萧韶任总指挥。2月29日晚,中共于都临时县委和暴动总指挥部领导于都农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暴动。于都暴动虽然失败,但揭开了于都人民武装夺取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序幕。
  1929年4月,毛泽东、朱德来到于都,毛泽东会见了萧韶等于都暴动领导人。毛泽东指示他们继续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与巩固红色政权。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共赣南特委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选出了由11人组成的中共第二届赣南特委,萧韶为书记,参与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0年5月,信江特委根据中央指示,改为赣东北特委,增选萧韶为委员。1931年1月,萧韶任闿北特委书记。在闽北工作期间,萧韶在苏区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与反动民团、大刀会等反动武装进行斗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5年5月,萧韶遭受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打击,调任泰宁县委书记。萧韶以党的事业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仍然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泰宁县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发动群众参军,扩大了红军,取得了一定成绩。不久,萧韶复调闽北特委,先后任组织部长、闽北军政党校校长、闽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共闽赣省委宣传部长和团省委书记等职务。
  1934年,在闽赣省肃反扩大化中,萧韶以“改组派”罪名遭关押。1935年初,省委在敌人进攻时撤退到福建省宁化县泉上村,萧韶被错杀,时年32岁。
  戴元淮戴元淮(1911 - 1935)字安润,一名元怀,小名久元,泰和县苑前乡洲戴村人。少年时随叔父做木 Xo 1928年,参加少年先锋队,任古坪区少共书记。1929年参加红军,同年,先后参加共青团和共产党。
  1930年,任中共江西省委青年工作部部长。:1931年,入瑞金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于1933年8月任中共粤赣省委宣传部长。同年,参加粤赣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主持起草并向大会作查田运动报告,被选为省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被派往会昌接替古柏任扩大红军突击队队长,完成任务后,任省委巡视员、筠门岭战时委员会主席。在会昌的髙排、广岭战斗中,身先士卒,机智勇敢,受到毛泽东的表扬。 同年9月,任红八军团民运部长。在反“围剿”中,舍生忘身,屡建战功。10月21日,与红八军团一道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浴血奋战,杀出一条血路,掩护中央机关安全渡过湘江。1935年2月,被指派留在川南开展游击战争,成立中共川南特委,任组织部长,在长江以南、金沙江以东开展工作。2月18日,组成川南游击纵队,转战在川滇黔边境地区,掩护红军主力长征。
  1935年3月,戴元淮同川南特委书记徐策、委员余泽鸿等率领川南游击纵队在长宁县袭击敌人的交通要道和场镇,以后又迂回至长宁、江安、琪县、兴文四县边境,与敌周旋。游击队为摆脱困境,出敌不意,沿琪县、兴文边境南下,3月25日进到琪县大石盘,准备在观音岭休息一天,再觅战机。敌军黄锦章团纠集江安、长宁、兴文、古宋等县团防队,连夜尾追,包围大石盘。26日拂晓,敌军向游击队发起进攻, 游击队由于昼夜兼程,长途转战,战士十分疲劳,警戒不力,驻地遭到突然袭击。在激烈的战斗中,由五大队掩护,司令部撤上观音岭,准备向云南威信县境转移,不料敌军和地方团队已抄捷径先上观音岭,占据观音井山丫口要隘,堵住去云南的通道。游击队腹背受敌,处境十分危险。在这紧急关头,戴元淮挺身而出,带领司令部警卫通讯班战士,吸引敌人火力,坚持血战,使纵队大部分得以利用笼罩山头的浓雾突出重围,进入云南威信县境。通讯班在完成掩护任务后,遭到敌军四面截击,无法撤退,戴元淮率领全班战士坚守大石盘,与敌激战5个多小时,子弹打光了 ,1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在观音岭的观音井山丫。 惨无人道的敌人,将10多人的首级全部割下,挂在石碑乡场口的黄橢树上示众。石碑乡群众将首级及遗体安葬在大石盘,石碑乡人民年年都往大石盘祭奠。
  新中国建立后,四川省兴文县人民为纪念戴元淮烈士,将建武城东门改名为“元淮门”。
  苏杰苏杰(1911 - 1935)字定池,永新县城苏家巷人。12岁时因家庭困难,小学未毕业便到一皮匠家当学徒谋生。
  1926年7月,永新县建立党的组织,苏杰在欧阳洛等党组织负责人的培养下,接受了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教育,积极参加县工人纠察队和少年先锋队的革命活动。1928年6月23日,在著名的龙源口战斗中,苏杰率领县赤卫大队和暴动队千余人,密切配合红四军二十九团、三十一团对敌作战。 1929年春,苏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他先后担任排长、连长,后调永新县游击大队任大队长。 1931年8月,省委命令永新重新组建县游击大队,苏杰担任永新县游击大队大队长,他率领这支游击队转战在湘赣边界各县。
  1932年1月,苏杰调任湘赣省军区作战参谋,10月,任第一分区指挥部政委,他指挥莲花、萍乡、茶陵、攸县等地方武装,协同主力红军粉碎了湘赣两省敌军多次围攻,消灭了反动地主武装,建立和巩固了地方各级苏维埃政权,屡建功绩。不久,又调任红八军二十四师政委。1933年8月,苏杰任红军十七师五十一团政委。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在萧克、王震指挥下,苏杰率领红军十七师五十一团干部、 战士同数倍于己的敌军进行了顽强的战斗,阻止了敌人向永新县城的进攻,保卫了湘赣根据地的中心永新县,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受到通报表扬。
  1934年7月1日,在松山阻击战中,苏杰指挥红五十一团依托山险,居高临下,打退敌军多次攻击。 他左臂负伤,仍然坚持指挥战斗。同敌军搏斗三天三夜,直到红四十九团前来换防,苏杰才率领红五十一团撤出阵地。
  1935年4月,在湘西陈家河桃子溪战役中,红五十一团团长、参谋长均负伤,只有苏杰一人指挥作战,他机智沉着,身先士卒,配合兄弟部队全歼了敌军一个旅,又一次荣立战功。不久,苏杰提升为红十七师师长。他接受重任后,率领全师干部战士转战在湘鄂川黔地区,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地主武装的多次追剿堵截。同年8月,湘鄂川黔根据地遭到反动军队的多次围攻,红军运动到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来风县和龙山县,包围了盘踞在那里的敌军,但敌军集中优势兵力向红军发起反击,占据了部分山头阵地。红十七师奉命急行军赶到,苏杰立即组织力量反击,调集精兵组成敢死队向占据红军山头阵地之敌发起猛攻,夺回了被敌人占据的阵地。可是,苏杰在这场反击战斗中被流弹射中头部,流血过多,光荣牺牲,年仅24岁。
  郑士志郑士志(1915 -1935)原名来福,泰和县中龙乡黄沙车田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排、连、营、团长。1934年随红军长征,参加过多次战斗。
  郑士志任连长时,有一次接受消灭敌靖卫团的任务,他先派人摸清情况,得知该靖卫团虽有四五十人,但只有30多条枪,当天抢了群众的猪肉,正在徐家祠吃喝赌博。这天夜晚,他带领全连战士走了 20 里路,翻过几座山,乘天黑摸到徐家祠前门,先打死两个哨兵,再冲进徐家祠。敌人一时措手不及,只十几个敌人抵抗了一阵,除被打死几个外,其余全部缴械做了俘虏。
  在长征途中,郑士志由野战军团调到中央干部团第二营第一连任连长。1936年在金沙江边,干部团接到渡江命令,团长向郑士志布置任务说:“毛主席指挥一部分兵力攻占元谋,拟在金沙江上游在龙街渡佯攻,要我们插到禄功县的绞车渡消灭渡口守敌,好让主力部队渡江,这是毛主席声东击西的计策。现在我命令你连为先导,其他各连配合作战,务必在今晚攻下渡口 o ”郑士志率领全连战士在三更时分到了绞车渡对面山上,将全连分成两个战斗组,快要接近渡口时,见一个哨兵在渡口房前游动,郑士志突然猛冲过去将哨兵刺死,接着率领战士摸进敌人营房,打死几个敌人,大喊缴枪不杀。敌人从睡梦中惊醒,吓得魂不附体,只好爬出被窝缴枪投降。敌排长见大势已去,越墙逃跑,郑士志追赶过去,敌人转身放了一枪,打中郑士志腹部,肠子流出。郑士志用手捂住伤口,继续追赶,追了五六里路,方才追上,开枪把那个敌人打死。但郑士志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了。消灭绞车渡守敌之后,红军主力用7只小船,动员36位船工摆渡,经过9天7夜,全军安全渡过金沙江。
  红军主力安全渡江后召开了一个追悼会,毛泽东和朱德号召全军向郑士志同志学习,并授予郑士志烈士“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张辉张辉(1910 -1936)安福县泰山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红军,在湘赣红军独立师和湘赣红八军任初级指挥员、第十七师连、营长。参加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围剿”作战。1934年8 月编入红六军团。10月,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六军团发起湘西攻势,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同时,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任红六军团四十六团团长,率部随红六军团由湖南桑植开始长征。1936年春,率部转战云南省及贵州省的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同年 7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在西康甘孜(今四川西部)合编组成红二方面军,他任红六军团十六师师长,率部随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9月初,随红二方面军走出了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到达岷县的哈达铺一带。随后率全师参加“成徽两康”战役,解放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数座县城,占领了西和、礼县和陕西省凤县、略阳等县的广大乡村。10月5日,十六师在甘肃甘南地区两当县娘娘坝与敌遭遇,在战斗中牺牲,时年26岁。
  胡发坚胡发坚(1906 -1939)吉安县富田乡陂下村人。早年在家乡参加吉泰游击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第二、三、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屡建战功, 由士兵升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政治委员。长征后,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参谋长,协助团长杨得志执行先遣任务,参与指挥突破乌江、攻占遵义、强渡大渡河战斗,建立了卓绝的功勋。
  1934年10月下旬的一天,夜渡于都河,胡发坚和杨得志指挥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前堵后追的敌“王牌”军余汉谋部,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胜利地通过了敌人的三道防线。
  1935年元旦前夕,胡发坚和杨得志在雨雪交加、寒风凛冽的气候中,率领先遣团强渡过乌江天险,1 月3日,胜利地攻占了贵州省遵义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时,胡发坚与杨得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部队在贵州、云南、四川之间迂回、穿插、奔袭、激战。5月,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奔向大渡河,胡发坚又挑选了 17位体格健壮,水性好的勇士强渡大渡河,配合红二师四团飞夺泸定桥,保证了红军千军万马渡过大渡河。
  红军进入雪山草地时,胡发坚负责队后的收容工作。他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战士组成担架队,抬着伤病员一步一步艰难行进在雪山草地上。
  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胡发坚升任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参加直罗镇战斗和东征、西征战役。1938年 2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调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长,是年6月,率部挺进苏南敌后,协助陈毅指挥大小战斗百余次,开辟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1月,胡发坚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司令员,率部在江苏省武进县南部、无锡市西部进行游击活动,多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3月15日上午,因教育大刀会匪徒侯人雄改邪归正,在武进以南追击逃匪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刘符节刘符节(1909 - 1939)乳名梅生,曾用名刘揆一,吉水县葛山乡芦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积极参加龙田乡党组织领导的打土豪分田地,抗租减息的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春,组织上送刘符节到瑞金中央党校学习。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党校被迫将学员提前分配到各地工作。刘符节分配在赣粤边界军政委员会。同年冬,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蒋介石纠集重兵对中央根据地实行残暴烧、 杀、掠政策,中央苏区全部陷于敌手,在这白色恐怖十分险恶的形势下,刘符节率领边区党政机关干部及地方武装,突围到赣粤两省交界处油山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不久,中央分局领导项英、陈毅率领红军游击队来到油山。刘符节在项英、陈毅的领导下,在油山地区展开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
  1935年春,国民党粤军调兵遣将向赣粤边界游击区发动了大规模“清剿”。为粉碎敌人的“清剿”, 中央分局在大余县大岭村召开干部会议。刘符节出席了会议。会后,他率领一支红军游击队回到信丰县潭塘坑一带领导信康赣县的对敌斗争。在刘符节的勤奋工作下,潭塘坑很快就成为可靠的游击根据地。
  1937年冬,刘符节调任中央赣粤边界特委宣传部长。1939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南昌,赣西南地区便成为江西人民抗日救亡的后方。为加强党对这-地区的领导,建立巩固的抗日救亡后方,中共江西省委在原遂万泰中心县委的基础上,建立中共赣西南地区特别委员会.刘符节任特委书记。他大胆地对原有各级党组织进行全面整顿。通过整顿,使赣西南地区的党组织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同年下半年, 刘符节根据中共江西省委“继续协助那些开明进步的地方政府,加紧培养进步的地方势力”的统战方针, 在赣西南农村开展以保甲为中心的统一战线工作。同时,刘符节利用赣州专署专员蒋经国急于捞取政治资本的心理,先后从吉安、遂川、泰和等地抽调一批共产党员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将他们分派到赣州为专署动员委员会、专署政工队、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部、赣县抗敌后援会宣慰团、“东南工会”办事处等处开展抗日救亡的工作。
  1939年10月,正当赣西南地区抗日救亡工作如火如荼地在广大农村、城市深入发展时,国民党中统特务与叛徒狼狈为奸,在赣西南大肆密捕、密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制造了残酷的“吉泰赣”事变。是年12月,叛徒林少元在万安县百嘉乡廓埠村密捕到刘符节,将刘符节枪杀在泰和县马市乡天星岗山脚下的匡塘村,时年30岁。
  彭德大彭德大(1911 -1940)又名润俚,吉安市河东乡胜利村彭家人。内蒙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创始人之 -o 1928年,参加游击队。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4日,红军攻克吉安,他参加了红军。先后在红十二军、红九军团政治部任文书、秘书、干事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秋,彭德大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10月,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五团一营教导员。 不久,奉命到山西惇阳镇、原平市一带组织抗日游击队和扩大主力部队。他密切配合地方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群众觉悟,醇阳镇、原平市等地青年踊跃参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创建了七一四团.彭德大任政治委员。该团转战华北战场,有力地打击了日军,被抗日军民誉为 “铁军”。
  1938年4月,为了打通国际线路,更好地开展抗日斗争,党中央决定开辟内蒙大青山革命根据地。 大青山地区日伪军多,国民党的兵多,土匪多,敌对势力比较强大;蒙民受日军和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很深,对八路军缺乏了解;加上塞外环境恶劣,地广人稀,气候寒冷,补给困难,许多同志不适应塞外环境和生活,面临着许多问题。彭德大被指定为中共绥西工委书记兼物资筹备委员会主任,主要负责地方工作。为了打开局面,彭德大立即与具体负责南平川工作的三营教导员姜文华寻找地下党负责人贾力更, 研究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和政策,教育部队尊重蒙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经常检查部队执行群众纪律情况,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民族政策,发动蒙民起来抗日。亲自与蒙、汉各阶层接触和交谈,主动帮助蒙民解决生活、生产上的困难。由于得到蒙汉群众拥护和支持,使八路军很快在大青山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
  彭德大十分重视按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办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春,李井泉率七一五团主力离开大青山,绥西只留下两个半连和一百余人的游击队。面对多于我几十倍的敌人,彭德大勇敢、坚定、信心百倍地挑起重任。他率领部队与日军周旋,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大青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彭德大身兼数职,公务甚忙,但他始终保持着团结同志,爱护部属,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关心群众疾苦,保护群众利益。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为了巩固大青山根据地,粉碎顽军降日反共阴谋,彭德大组织了绥西地区的反顽斗争。他召集营、连干部部署战斗任务后,拿出毛泽东为抗大学员的毕业题词说:“一个人能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就是最大的幸福和光荣”。同年3月12日,彭德大率领部队向顽军总指挥部及其部属发起猛攻,顽敌一触即溃,狼狈逃窜。为全歼残敌,他率部乘胜追击。不幸在追剿残敌中,被流弹击中胸部,壮烈牺牲,时年29岁。大青山军民将彭德大烈士安葬在黄麻岭下,1951年移葬于石家庄市白求恩烈士陵园。
  杨忠杨忠(1909 -1941)原名欧阳吉善、欧阳忠,参加红军后改名杨忠,安福县金田乡南江村人。少年有志,聪明颖悟。青年时代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开始有了反对封建地主剥削压迫的启蒙意识。1930年春,杨忠率领家乡的20多名青年农民参加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杨忠奉命调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在红军中任宣传员。1934年10月,杨忠随红三军团长征,任红三军团工兵连指导员。到达延安后,党组织调杨忠到红军大学深造,结业后任民运科长。1937年10月,任民运工作团团长。期间,杨忠带领工作团前往洪洞附近几个县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动员了 5000群众参加八路军,增编了两个新兵团。杨忠被调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新兵团政委。
  193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从三四三旅抽调一部,组成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开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 杨忠毫无怨言,以革命利益为重,把抗日救国、民族危难置一切之上,愉快地随挺进纵队到达鲁北抗日前线。为了配合抗日,挺进纵队决定将国民党杂牌军曹振东部收编为八路军济阳支队,委任杨忠为政委, 担负起改造国民党杂牌军的艰巨任务。杨忠遵循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向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用实际行动去影响、教育、团结他们,激发曹部的抗日热忱。同时参照八路军建制,在曹部各团设立政治处主任,营连设政治教导员和指导员。曹部在和八路军协同作战中,也取得了不少胜利,提高了曹部的声誉。因此,曹振东对杨忠又敬重又感激。后来杨忠调离曹部,但曹振东仍与八路军保持友好往来,促进了鲁北战场局势的稳定。
  1940年春,杨忠奉命离开曹部回到部队担任鲁北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不畏困难,重新调整部署,扩充整编部队,加强思想政治工件,以开创鲁北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杨忠是一个有胆略、作战勇敢、临危不惧、每战身先士卒的优秀指挥员,他言传身教,带岀了鲁北支队过硬的战斗作风,遇到强敌,总是充满每战必胜的信心。1941年2月,津南支队与鲁北支队合并编入一一五师组成教导六旅,杨忠任旅政治部主任。经过几年的浴血奋战,在黄河南北两岸广大地区,分别建立了北岸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和南岸的清河根据地。两个根据地虽相距不远,但被黄河及日军隔断,使两地不能汇合。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消灭敌人,上级命令杨忠率部完成打通两根据地的任务。在杨忠的领导下,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作战,深入敌军腹地,日军对于杨忠神速突破惊恐万分。急调部队突然向八路军发起猛烈袭击。敌军人多势众,来势凶猛,八路军处境极为不利。杨忠果断决定,各部队必须尽快撤出战斗,立即转移。同年9月4日,杨忠亲自指挥部队突围,他带领几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直奔三营驻地指挥转移,不幸被埋伏的日军机枪击中落马,壮烈牺牲,时年32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缅怀革命先烈,1946年6月,山东省惠(民)、济(阳)、商(河)三边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淄角村南建立革命烈士陵园,为牺牲的烈士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在杨忠的墓碑上镌以“精忠报国”4个大字。是年12月20日,渤海行署决定把三边县命名为“杨忠县”,永志褒扬烈士的功绩。
  彭雄彭雄(1915 -1943)原名彭文灿,永新县高桥楼乡大元村人。出身贫苦。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红军大学学习,8月毕业。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勇猛作战,在草台冈战斗中,身负重伤,获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颁发的红星奖章。
  1934年,彭雄随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中央红军抵陕北后,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和东征、西征战役。1937年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参谋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出色地完成了主攻老爷庙日军的任务。1938年3月,在罗荣桓、陈光指挥下,参加了大宁东井沟、丰城镇战斗。:1939年春,日军 200余人,国民党军1000余人扫荡黑山根据地。彭雄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以一部牵制敌军,主力转至外线,奔袭两昼夜,连续作战,重创了敌军。1940年4月,一一五师独立旅改为八路军黄河支队,彭雄调任司令员,率部转战苏鲁豫平原阻击敌人,出色完成任务。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统一整编新四军,黄克诚为三师师长兼政委,彭雄任参谋长,协助黄克诚指挥三师和地方武装,开展苏北地区的游击战争。
  彭雄不仅是位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青年将领,而且非常重视军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司令部建设。 他不但自己善于学习,还经常组织干部战士刻苦学习和钻研军事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作战。在他的倡导下,师部成立了军事研究编辑委员会,专门编印军事丛书,供干部学习。在彭雄的积极筹划下, 1941年9月1日,三师编印了第一本军事丛书《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较早的一本研究战略问题的书籍,彭雄为该书撰写序言。
  1943年2月2日,彭雄和八旅旅长田守尧等11名团以上干部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彭雄任干部队队长。3月17日,彭雄在途中遭日军袭击,身中四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同时遇难者15人,均长眠于江苏赣榆县城西郊抗日烈士陵园。4月22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为彭雄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彭雄红军时期的老首长、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写下了饱含深情的《悼彭雄同志》,称彭雄是“勇敢善战的青年将领,我党我军最有希望的干部之一” O赖勤赖勤(1906-1945)又名静波,泰和县老营盘乡人。考入上海南洋医科大学,就读半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回乡后,任沙村粹华小学教员。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入南昌方志敏开办的农运训练班,钻研革命理论。在训练班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完毕后,回乡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革命活动,鼓励学生和群众起来开展反对横征地方盐税的斗争。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独立二团宣传员、宣传科长、红三军连政治指导员等职。红三军进攻吉安时,他身先士卒,英勇冲杀。1931年,任红三军随营学校大队政委。1932年,历任中央军委供给部秘书、副部长等职。参加长征。:1935年任野战司令部供给处长。1937年任援西军供给部长。
  同年8月,任一二九师供货部政治委员,后又调任冀南军区后勤部长兼供给部政委和冀南银行路东行(京汉路东)经理。1943年7月,调任冀南银行总行长。在对敌经济斗争、发展生产事业和保证军事供应上由于夜以继日地辛苦工作,积劳成疾,于1945年6月,在晋冀鲁豫边区白求恩医院病逝,时年40岁。 葬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罗荣桓、傅钟、肖华献给赖勤的挽词是:“你的英勇牺牲,激励中国人民争取了反抗日本法西斯的胜利。我们更将决心保卫祖国,保卫人民。”萧武生萧武生(1956 -1979)峡江县福民乡张公石村人。
  1977年入伍,为江西省独立师战士。他在部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苦练军事本领,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当越南军队蓄意挑起战争,屡犯我边境,侵占我领土,杀害、抢劫我边民时,他义愤填膺,企盼参战把侵略军赶出去。1979年,中央军委命令,实行自卫反击。萧武生向组织递交申请书,要求上前线,保卫祖国边疆。到前线后,又向组织表决心:“要在战争中狠狠打击敌人,为人民立新功,争取火线上加入党组织”。
  1979年2月17日,萧武生所在班担任架设30米长的人行浮桥的任务,上级命令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以保证部队顺利通行。凌晨2时30分,他和全班潜伏在河岸上,把5个浮筒吹满气,供架桥使用。 在我方炮火准备时,他和全班投入了紧张的架桥战斗。此时,对岸敌人炮火封锁严密,几分钟过去了,架桥不能奏效。时间就是胜利,如不能按时把桥架好,就会延误战机,而且部队聚集河岸等待过桥,就会暴露在敌方炮火之下,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在这紧急关头,萧武生毅然跳入急流中,凭借自小在赣江边长大,练就的一身好水性,拉着浮筒奋力游向对岸。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他身边不远处,被一块弹片击伤,鲜血直流,他咬紧牙关,强忍疼痛,将浮筒接成一线,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此时筋疲力尽的他, 躺在岸边,望着后续部队飞快地通过,欣慰地笑了。
  18日上午,在公安屯转移战斗中,萧武生发现一名战友负伤,伏在坦克上,他立即跑过去抢救。在施行战场紧急抢救中,糖厂南侧敌人一个火力点,向他猛烈射击。当时全连已转移,只剩他一人在战场。 萧武生毫不畏惧,发扬解放军孤胆作战的精神,勇猛机智地运动到敌火力点前,用机枪击毙敌人3名,缴获机枪3挺,喷火剂3箱,将战友救出险境。同日上午,在攻打歌堪高地战斗中,他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第一个冲上高地。当时,他的轻机枪被打坏,向坦克兵换了一支冲锋枪。在前进中,发现2名背火焰器的敌人,正要向解放军冲击的战士喷火,萧武生情急中,一个点射,将敌击毙。
  19日上午,解放军向复和县城进攻,萧武生坐在坦克发动机盖上,屁股被烫焦,他一声不吭,冲至复和县城时,左脚又被打断,仍坐在坦克上向敌射击。当时,全班无一人不受伤,他集中全班不能继.续战斗的战友的弹药,猛烈地射向敌人,直打到复和县城纵深8公里处。在回撤的途中,不幸胸部中弹匾牲,时年23岁。萧武生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记一等功。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