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4332
颗粒名称: 战国时期遗址
分类号: K878.3
页数: 2
摘要: 战国时期遗址潇洲遗址 位于吉安县敖城乡政府西南方向1.5公里的大沙洲上,距离县城27公里。南临禾水河, 东北紧靠潇洲村,东距敖城粮站约600米,西北距功阁村850米,长约500米,宽约200米,面积约10万 平方米。遗址内散布着许多米字纹、方格纹、编织纹、蕉叶 纹硬陶片和绳纹瓦片。其标本已送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土城的东北城墙保存较好,可看出夯筑痕迹。经过试掘,粮仓的结构已初步查明。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梧里山遗址 属台地型,位于莲花县琴水乡六模村北。上述古文物纹样有长方格填交叉 纹、米字纹、蕉叶纹等。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战国时期遗址。
关键词: 文物遗迹 古城遗址

内容

战国时期遗址潇洲遗址 位于吉安县敖城乡政府西南方向1.5公里的大沙洲上,距离县城27公里。南临禾水河, 东北紧靠潇洲村,东距敖城粮站约600米,西北距功阁村850米,长约500米,宽约200米,面积约10万 平方米。
  1985年文物普查时,县普查人员从遗址采集到陶制鼎足3件、陶制豆足1件、瓷制豆足1件、陶制壶 咀1件、网坠1件、印纹罐片6件、印纹陶片16件。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战国时期遗存。
  湖田古粮仓遗址 位于新干县城南6华里赣江西岸的界埠乡湖田行政村袁家自然村南。粮仓分布 在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的二级台地上。遗址内散布着许多米字纹、方格纹、编织纹、蕉叶 纹硬陶片和绳纹瓦片。1975年6月,省博物馆考古队(今省文物工作队)根据陶片的分布、堆积层和地理 环境等方面的考察,对古粮仓遗址进行了试掘,发现仓内被烧成炭末的米粒堆积层为0.3米至1.2米,其中一部分保存完好。经江西共大(今江西农大)和中国科学院生化研究所化验鉴定,这些火烧米属战国 时期粳米。其标本已送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粮仓近处还发现了烧制陶片的窑址和小型墓群。在袁家 村不远的逆口村还发现一座战国时代的土城。土城的东北城墙保存较好,可看出夯筑痕迹。从土城到 赣江边的四五里长的丘陵地上,散布着许多成堆的几何印纹陶片,经鉴定为西周先民居住的遗址。近年 来在粮仓附近发现一些墓砖上烧制有“罗城”字样,由此可见,粮仓设于此地,决非偶然。
  经过试掘,粮仓的结构已初步查明。粮仓平面呈长方形,长61.5米,宽11米,坐东朝西。仓内地面 开了 4条平行的纵沟,沟宽深0.5米,长61米,各沟相距1.4米左右。各沟之间又开了许多小沟,宽深 ).2米,长1.4米,其规模之大,省内仅有,国内罕见。在纵沟中出土 4把完整的战国时期铁斧。粮仓附 近也出土1把铁斧,式样相同。这些铁斧是省内已发掘出土文物中最早的铁器。
  1987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入《中国名胜词典》o金山岭遗址位于泰和县螺溪乡黄洲村,距县城25公里,东靠槎源村的大片稻田,西北连转江及黄 洲村的丘陵山地,南临禾水河,东北长500米,南北宽50米,总面积2.5万平方米。有古墓1座,墓室中 的随葬品有印纹陶罐、陶鼎、陶鼎足和石器等,文化层深0.5米至1米。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战国时期 遗址。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梧里山遗址 属台地型,位于莲花县琴水乡六模村北。1984年采集的遗物有:残石器1件,不辨器 形;陶器均为碎片,可辨器形有楚式晚期型式柱状足陶鬲鬲足两件。上述古文物纹样有长方格填交叉 纹、米字纹、蕉叶纹等。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战国时期遗址。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