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商周时期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432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商周时期遗址
分类号: K871.1
页数: 2
摘要: 商周时期遗址商代遗址王毛山遗址位于新干县塘头乡桁桥雷家、桥头的丘陵地带,坐南向北,状似太师椅;西靠马脑山, 东北面邻乡农科所,南面为果子场。南北长95米,东西宽102米,面积为9690平方米。省地文物部门专家考察,鉴定为晚商时期遗址。天子地位于遂川县县城西面1.5公里泉江镇四农村孙坳坊后山冈,左右两溪汇合处。北东南三面临水,西负山丘。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布于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五个台地上。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范围较广,表露的遗物较多。渚形村落遗址位于永新县文竹乡文竹村东渚形,紧靠文江北岸,属台地遗址,面积约200平方米。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西周时期文化遗址。
关键词: 石器时代 文化遗址

内容

商周时期遗址商代遗址王毛山遗址位于新干县塘头乡桁桥雷家、桥头的丘陵地带,坐南向北,状似太师椅;西靠马脑山, 东北面邻乡农科所,南面为果子场。南北长95米,东西宽102米,面积为9690平方米。省地文物部门专家考察,鉴定为晚商时期遗址。
  天子地位于遂川县县城西面1.5公里泉江镇四农村孙坳坊后山冈,左右两溪汇合处。北东南三面临水,西负山丘。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布于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五个台地上。地表覆盖着红烧土和灰炭土。1979年12月中旬,开荒平地时,采集石铮、石斧、石凿、石嗾、石钻、石刀、石矛、石球、砺石共 62件,陶鼎残足37件,陶纺轮6件,各种印纹陶片93件,甑残片、高领盖各1件。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晚时期遗址。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周遗址牙牙山遗址位于新干县塘头乡桁桥东南2公里处的山冈下,西面靠一条小水沟,其余三面均靠山冈。长约200米,宽约10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分布范围较广,表露的遗物较多。1965年2月、 9月,省文物工作队曾两次在牙牙山进行考察,采集到石器106件,其中石斧18件、石铸29件、石刃 11件、石凿6件、石嗾28件、石锥2件、石犁1件、砺石7件、残石器4件。还采集到陶片89块、陶纺轮 3件。1982年4月~ 1983年5月,县文物工作队先后两次实地考察,收集到古石器19件、印纹硬陶片 11件、原始陶瓷罐1件。省文物工作队考察,鉴定为西周晚期遗址。
  木梓山遗址位于新干县塘头乡桁桥双陂村以南2华里处,西临马脑山遗址,北毗水稻田,南近水沟。坐落在木梓山东南坡上,长约200米,宽约50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1965年9月中旬,省文物工作队在该地采集到石器7件,其中石斧2件(一为大型的凸弧刃斧、一为中型的斜刃斧)、无段铸2件、 石凿1件、残石器2件、鼎足1只。此外,还采集到陶片12块,其陶质有泥质灰陶、泥质红陶、夹沙粗陶、 印纹硬陶;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划纹和叶脉纹与细方格纹的复合纹;器形有夹粗砂红陶鼎、平底钵和罐。
  1982年4月~ 1983年5月,县文物工作队先后两次实地勘査,又收集到古石器18件、印纹陶片6 块、残铜片1件、网纹砖(残)1块、陶器小碟1件。
  省文物工作队考察,鉴定为西周遗址。
  牛头城遗址位于新干县大洋洲乡许家村以北约30米处。内外城相套,开辟5座城门,西、南城墙外侧均有城壕。城墙平面似梯形(呈爬形龟状),东西长1100米,南北宽600米,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 内城位于城址西南部,略呈东西较长的近似长方形,东西长650米,南北宽400米,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外城墙总长2900米,内城南、西依托外城墙,北城墙与东城墙共长680米。内外城墙总长近 3600 米。
  城址内地层包含文物十分丰富。1982年4月~ 1983年5月,县文物普查组先后两次实地考察,已采集到石器、陶器、青铜器等残片标本器形多种,纹饰美观。其中新石器时代遗物有石制流星、斧、嗾,陶器有夹沙灰陶、夹沙红陶和泥质红陶片;商代遗物有石制戈、刀、锌,陶质刀、垫、纺轮、网坠,陶器器形有鬲、钵、豆、大口尊、盆等:周代遗物有印纹陶片、夹沙陶片.器形有豆、缸等。省文物工作队考察,鉴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402 ~前1122年)的古城遗址。1987 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瓦城遗址位于新干县大洋洲乡瓦城村后约100米处,东离瓦城水库1华里,东北临县园艺场,西北靠水田,西南离小公路0.5公里。长约100米,宽约50米,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1983年4月,县文物普查小组两次实地考察,从地表采集方格纹陶片9块、曲折纹陶片1块、编织纹陶片1块、雷纹陶片1块、斜方格纹陶片1块、鬲足(残)1只、陶器口沿残片3块。
  省地文物工作队考察,鉴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遗址。
  府山城遗址位于泰和县沙村乡高城学士里山坡上。东靠荒山,南临云亭河,西接仁城村,北近泰 (和)兴(国)公路,距县城约22公里。学士里原名府山,南北朝于此筑城,又叫城头岭,明代内阁大学士尹直在山上建一学士里牌坊,后更名学士里。府山城土城墙雏形尚存,高处2米余,矮处1米许,基宽约 2〜3米,东西长约230米,南北宽约150米,占地面积约3.45万平方米。东南角设一内城,面积约占全城五分之一。城内还散见周代的印纹陶片,并采集到一件残缺的陶轮。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西周时期遗址、遗物。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公亨(垣)遗址位于安福竹江乡中团村与陈家洲相望的山坡台地上,东距泸水河约300米,南距排灌站400米,西依岭下山,北至陈家洲250米。遗址范围长80米,宽50米,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 于1991年10月发现,文化遗存散见于厚度约30厘米的旱地耕作层中。采集到几何印纹陶陶片近80 件。省文物工作队考察,确认为西周早期遗存。199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渚形村落遗址位于永新县文竹乡文竹村东渚形,紧靠文江北岸,属台地遗址,面积约200平方米。 采集的磨制石器有石斧、石铲、石刀等;陶器有陶垫、陶碟、高足豆、鼎足等。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西周时期文化遗址。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