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文化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432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古文化遗址
分类号: K917
页数: 10
摘要: 吉安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古迹文物和近现代史迹。经过文物调査,吉安地区共发现和登记各类文物遗迹1819处,占全省登记在册的文物遗迹总量的六分之一以上。截至2000年底,已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井冈山革命遗址、中共湘赣省委机关旧址2地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8处;有馆藏古代器物和革命遗物(藏品)31715件,其中一级藏品825件,二级藏品434件,三级藏品1219件。早在新石器时代,庐陵先民便在境内从事农耕活动,案山、马脑山、莒洲、尹家坪、严城、天子地等遗址出土的石器、印纹陶等文物,便是其重要见证。第一章古文化遗址境内迄今已发现古文化遗址58处。
关键词: 名胜古迹 文化遗址

内容

吉安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古迹文物和近现代史迹。经过文物调査,吉安地区共发现和登记各类文物遗迹1819处,占全省登记在册的文物遗迹总量的六分之一以上。截至2000年底,已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井冈山革命遗址、中共湘赣省委机关旧址2地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8处;有馆藏古代器物和革命遗物(藏品)31715件,其中一级藏品825件,二级藏品434件,三级藏品1219件。
  早在新石器时代,庐陵先民便在境内从事农耕活动,案山、马脑山、莒洲、尹家坪、严城、天子地等遗址出土的石器、印纹陶等文物,便是其重要见证。
  境内商周时期遗址出土器物除石器、印纹陶外,新干牛头城遗址还采集到铜嗾,标志吉安的社会生产又前进了一步。新干大洋洲程家商墓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器、陶器,表明远在3000多年前,赣中一鄱阳湖流域就存在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
  新干湖田古粮仓系春秋战国时期遗址。在该遗址所采集的5把铁斧,是省内已发掘出土文物中最早的铁器,既反映了当时境内的诸侯争霸战争,又证实吉安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手工业、冶炼制造业也在蓬勃兴起。
  秦汉时期遗址以泰和县居多,已发现的白口城遗址,内外城墙明晰,城址面积达23万平方米,是江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土城址;安福彭家器物坑出土铜釜、铜皿、铁圈箍和大量陶器胚胎,均表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境内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生产在进一步发展。
  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政治由乱而治。改庐陵为吉州后,政局日益稳定,生产日益发展。宋元明清时,吉安文化发达,有“文章节义之邦”、“江南望郡”的美誉。以吉州窑为代表的古窑旧址,以青原山净居寺为代表的寺庙旧址,以白鹭洲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旧址,以文天祥墓为代表的古代墓葬,以祠堂、 牌坊、民居、塔、桥为代表的古代建筑旧址,以及大量珍贵的馆藏历史文物,折射出庐陵文化璀璨夺目的光辉。它们既有深邃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清代以后,吉安地区成为近现代革命斗争的热土。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在吉安市中山场举行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1927年,叶剑英在吉安市北门天主教堂率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通电反蒋。1928 年4月,朱德、毛泽东率部会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同年,“东井冈”崛起。1928年5 月至1929年1月,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三次反“会剿";1929年冬至1930年秋,红军九打吉安;1930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红军在吉安开展了四次反“围剿”战斗,并取得决定性胜利;1937年10 月,在吉安进行新四军收编等。这些重大的革命政治活动,在吉安留下大量的革命旧址和革命遗物。这些闻名海内外的革命旧址和珍贵革命文物,闪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光芒。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吉安开始重视文物事业,先后建立和健全地、县(市)文物管理机构,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文物普査、考古发掘、征集、鉴定、保护、维修、研究等工作,修建、开放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宁冈县井冈山会师纪念馆、永新县湘赣革命纪念馆、文天祥纪念馆、欧阳修纪念馆等18所博物馆和纪念馆。这些博物馆、纪念馆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海内外游客,为弘扬井冈山革命传统和庐陵文化作贡献,在新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章古文化遗址境内迄今已发现古文化遗址58处。其中,新石器时代7处,商周时期8处,春秋战国时期18处,秦汉时期12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4处,宋元明清时期9处。这众多的古文化遗址表明,境内自然环境优越,史前先民和古代民众在社会、经济、文化及城市建设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前、中期遗址早在新石器时代前、中期,庐陵先民便在境内从事农耕活动,并在生活遗址处留下了珍贵的文物。 1987年,在向吉铁路沿线进行文物勘查时,在位于吉安市城东北4公里处——河东乡庄塘村东侧的案山,发现了石刀、石斧、石铮、石砺和印纹陶片等文物。经考证,该地为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马脑山遗址位于新干县塘头乡桁桥灌坑村西约1公里的马脑山南麓的坡地上。南临水沟,东邻木梓山遗址,长约500米,宽约1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1965年9月中旬,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到该地考察,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并采集9件石器:石镇4件;梯形石刀1件(单面平刃);砺石2件;残石器2件。另采集陶片24块。
  莒洲遗址位于新干县荷浦乡莒洲村北端1华里处,靠赣江西岸的斜坡上,长约500米、宽约50米, 面积约25000平方米。1963年7月25日,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到此考察,并采集到石斧、石镇、石刃、石铲等石器41件。1982年4月、1983年4月和8月,县文物普查组先后三次实地复查,又采集到石器2 件、陶片19块。省地文物部门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
  尹家坪遗址位于永丰县县城西北郊区,地跨佐龙乡肖家村与花园村之间。东北靠螺丝岭,西南是螺田圾稻田。海拔65米。遗址随着地势成缓坡堆积,东北高,西南低,倾斜度在10 ~ 15度之间。因年代久远,破坏严重,大部分辟为水田和旱地,现仅保存7个大小不等的台墩,面积约1.6万平方米。整个遗址堆积深度1 ~ 2米不等,遗物极为丰富,已采集到陶鼎足、陶纺轮、石斧、石铸、石嗾、砍砸器及陶片等大量出土文物。1979〜1983年,经省文物工作队发掘考察,确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严城遗址位于永丰县潭城乡,东临桥头村,南靠舍陂、路丝坪村,西接丘陵地带,北近白水门水库, 面积1044平方米。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通过勘察,四周有土围遗迹,残存土围高0.5 ~1米,宽 1.5 ~2.5米,城墙外有深5米的壕沟,沟外壁文化层明显。采集的石器标本有磨制石斧、石铸、石凿、钻孔石刀等21件;陶器标本有扁管形、鸭嘴形鼎足、尊、罐等20件。经文物专家考察分析,确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渔梁城遗址位于万安县五丰乡中洲村的象嘴山北侧,赣江与小溪相汇之三角处,隔赣江与县城相对。遗址为胎盘状台地,突兀于周围地面5〜8米,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约24万余平方米。据清同治《万安县志》载,此遗址乃南朝陈代时,李迁仕之部将杜平虏所作。1980年,万安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在此考察发现,在距地表0.5 ~ 1米之间的地层有多种印纹陶片、铜钱花纹砖和石斧、石锥及打眼石范等。1982年,省文物工作队考察鉴定,有部分文物系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证明远古时有先民在此生活。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商周时期遗址商代遗址王毛山遗址位于新干县塘头乡桁桥雷家、桥头的丘陵地带,坐南向北,状似太师椅;西靠马脑山, 东北面邻乡农科所,南面为果子场。南北长95米,东西宽102米,面积为9690平方米。省地文物部门专家考察,鉴定为晚商时期遗址。
  天子地位于遂川县县城西面1.5公里泉江镇四农村孙坳坊后山冈,左右两溪汇合处。北东南三面临水,西负山丘。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布于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五个台地上。地表覆盖着红烧土和灰炭土。1979年12月中旬,开荒平地时,采集石铮、石斧、石凿、石嗾、石钻、石刀、石矛、石球、砺石共 62件,陶鼎残足37件,陶纺轮6件,各种印纹陶片93件,甑残片、高领盖各1件。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晚时期遗址。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周遗址牙牙山遗址位于新干县塘头乡桁桥东南2公里处的山冈下,西面靠一条小水沟,其余三面均靠山冈。长约200米,宽约10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分布范围较广,表露的遗物较多。1965年2月、 9月,省文物工作队曾两次在牙牙山进行考察,采集到石器106件,其中石斧18件、石铸29件、石刃 11件、石凿6件、石嗾28件、石锥2件、石犁1件、砺石7件、残石器4件。还采集到陶片89块、陶纺轮 3件。1982年4月~ 1983年5月,县文物工作队先后两次实地考察,收集到古石器19件、印纹硬陶片 11件、原始陶瓷罐1件。省文物工作队考察,鉴定为西周晚期遗址。
  木梓山遗址位于新干县塘头乡桁桥双陂村以南2华里处,西临马脑山遗址,北毗水稻田,南近水沟。坐落在木梓山东南坡上,长约200米,宽约50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1965年9月中旬,省文物工作队在该地采集到石器7件,其中石斧2件(一为大型的凸弧刃斧、一为中型的斜刃斧)、无段铸2件、 石凿1件、残石器2件、鼎足1只。此外,还采集到陶片12块,其陶质有泥质灰陶、泥质红陶、夹沙粗陶、 印纹硬陶;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划纹和叶脉纹与细方格纹的复合纹;器形有夹粗砂红陶鼎、平底钵和罐。
  1982年4月~ 1983年5月,县文物工作队先后两次实地勘査,又收集到古石器18件、印纹陶片6 块、残铜片1件、网纹砖(残)1块、陶器小碟1件。
  省文物工作队考察,鉴定为西周遗址。
  牛头城遗址位于新干县大洋洲乡许家村以北约30米处。内外城相套,开辟5座城门,西、南城墙外侧均有城壕。城墙平面似梯形(呈爬形龟状),东西长1100米,南北宽600米,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 内城位于城址西南部,略呈东西较长的近似长方形,东西长650米,南北宽400米,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外城墙总长2900米,内城南、西依托外城墙,北城墙与东城墙共长680米。内外城墙总长近 3600 米。
  城址内地层包含文物十分丰富。1982年4月~ 1983年5月,县文物普查组先后两次实地考察,已采集到石器、陶器、青铜器等残片标本器形多种,纹饰美观。其中新石器时代遗物有石制流星、斧、嗾,陶器有夹沙灰陶、夹沙红陶和泥质红陶片;商代遗物有石制戈、刀、锌,陶质刀、垫、纺轮、网坠,陶器器形有鬲、钵、豆、大口尊、盆等:周代遗物有印纹陶片、夹沙陶片.器形有豆、缸等。省文物工作队考察,鉴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402 ~前1122年)的古城遗址。1987 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瓦城遗址位于新干县大洋洲乡瓦城村后约100米处,东离瓦城水库1华里,东北临县园艺场,西北靠水田,西南离小公路0.5公里。长约100米,宽约50米,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1983年4月,县文物普查小组两次实地考察,从地表采集方格纹陶片9块、曲折纹陶片1块、编织纹陶片1块、雷纹陶片1块、斜方格纹陶片1块、鬲足(残)1只、陶器口沿残片3块。
  省地文物工作队考察,鉴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遗址。
  府山城遗址位于泰和县沙村乡高城学士里山坡上。东靠荒山,南临云亭河,西接仁城村,北近泰 (和)兴(国)公路,距县城约22公里。学士里原名府山,南北朝于此筑城,又叫城头岭,明代内阁大学士尹直在山上建一学士里牌坊,后更名学士里。府山城土城墙雏形尚存,高处2米余,矮处1米许,基宽约 2〜3米,东西长约230米,南北宽约150米,占地面积约3.45万平方米。东南角设一内城,面积约占全城五分之一。城内还散见周代的印纹陶片,并采集到一件残缺的陶轮。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西周时期遗址、遗物。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公亨(垣)遗址位于安福竹江乡中团村与陈家洲相望的山坡台地上,东距泸水河约300米,南距排灌站400米,西依岭下山,北至陈家洲250米。遗址范围长80米,宽50米,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 于1991年10月发现,文化遗存散见于厚度约30厘米的旱地耕作层中。采集到几何印纹陶陶片近80 件。省文物工作队考察,确认为西周早期遗存。199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渚形村落遗址位于永新县文竹乡文竹村东渚形,紧靠文江北岸,属台地遗址,面积约200平方米。 采集的磨制石器有石斧、石铲、石刀等;陶器有陶垫、陶碟、高足豆、鼎足等。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西周时期文化遗址。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遗址春秋时期遗址高洲村落遗址位于永新县沙市乡下排村与澧田镇南城洲头村之间的高洲,面积约2000平方米。 此地发现较多灰白色蕉叶纹、大小方格纹、垂回字纹、间断绳纹、米筛纹等各式印纹陶片和陶制残鼎,并发现炭坑烧土 1处。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春秋时期遗址。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江城遗址位于遂川县城东面12公里枚江乡滩下村东南山首。土城沿山首边缘而起,红砂土夯成。残存城墙斜高5米,基宽1.5米,周长约600米,总面积约2. 9万平方米。相传为东汉时筑,县治在五都时,曾作演武地。1970年冬,建七O园林场时,采集到大量各种纹饰的硬灰陶、红砂陶碎片。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春秋战国时期遗址。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战国时期遗址潇洲遗址位于吉安县敖城乡政府西南方向1.5公里的大沙洲上,距离县城27公里。南临禾水河, 东北紧靠潇洲村,东距敖城粮站约600米,西北距功阁村850米,长约500米,宽约2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
  1985年文物普查时,县普查人员从遗址采集到陶制鼎足3件、陶制豆足1件、瓷制豆足1件、陶制壶咀1件、网坠1件、印纹罐片6件、印纹陶片16件。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战国时期遗存。
  湖田古粮仓遗址位于新干县城南6华里赣江西岸的界埠乡湖田行政村袁家自然村南。粮仓分布在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的二级台地上。遗址内散布着许多米字纹、方格纹、编织纹、蕉叶纹硬陶片和绳纹瓦片。1975年6月,省博物馆考古队(今省文物工作队)根据陶片的分布、堆积层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考察,对古粮仓遗址进行了试掘,发现仓内被烧成炭末的米粒堆积层为0.3米至1.2米,其中一部分保存完好。经江西共大(今江西农大)和中国科学院生化研究所化验鉴定,这些火烧米属战国时期粳米。其标本已送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粮仓近处还发现了烧制陶片的窑址和小型墓群。在袁家村不远的逆口村还发现一座战国时代的土城。土城的东北城墙保存较好,可看出夯筑痕迹。从土城到赣江边的四五里长的丘陵地上,散布着许多成堆的几何印纹陶片,经鉴定为西周先民居住的遗址。近年来在粮仓附近发现一些墓砖上烧制有“罗城”字样,由此可见,粮仓设于此地,决非偶然。
  经过试掘,粮仓的结构已初步查明。粮仓平面呈长方形,长61.5米,宽11米,坐东朝西。仓内地面开了 4条平行的纵沟,沟宽深0.5米,长61米,各沟相距1.4米左右。各沟之间又开了许多小沟,宽深 ).2米,长1.4米,其规模之大,省内仅有,国内罕见。在纵沟中出土 4把完整的战国时期铁斧。粮仓附近也出土1把铁斧,式样相同。这些铁斧是省内已发掘出土文物中最早的铁器。
  1987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入《中国名胜词典》o金山岭遗址位于泰和县螺溪乡黄洲村,距县城25公里,东靠槎源村的大片稻田,西北连转江及黄洲村的丘陵山地,南临禾水河,东北长500米,南北宽50米,总面积2.5万平方米。有古墓1座,墓室中的随葬品有印纹陶罐、陶鼎、陶鼎足和石器等,文化层深0.5米至1米。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战国时期遗址。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梧里山遗址属台地型,位于莲花县琴水乡六模村北。1984年采集的遗物有:残石器1件,不辨器形;陶器均为碎片,可辨器形有楚式晚期型式柱状足陶鬲鬲足两件。上述古文物纹样有长方格填交叉纹、米字纹、蕉叶纹等。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战国时期遗址。
  第四节汉代遗址石阳古城遗址石阳县于东汉和帝永元八年(96)立,唐开耀元年(681)废。遗址位于吉水县今醪桥乡固洲村,东为丘陵地带,西滨赣江。由于年代久远,古城遗址已成为一片稻田,遗址东南的赣江岸边尚有零星陶片暴露地面,可作考古依据。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口城遗址位于泰和县城西南3公里赣江南岸、塘洲镇高城村东面0.5公里处。城址面积约23 万平方米,形状呈倒梯形,分为内外城。外城全长1941米,除北部因赣江涨水冲刷损毁部分外,大都保存完好。内城平面呈方形,全长861米,面积约4.3万平方米。外城现存7处豁口,西北角、南正中及北正中3处豁口可以肯定为城门。内城有东、西北、南面3处豁口,亦可定为城门。西北角城门宽35米,其底基距现赣江水面落差仅2米,推测可能为水门。南正中门宽28米,为凸形结构,从残存叠压的瓦片分析,此处原为一处门阙。北正中城门宽15米,入门较陡,可分别进入内城和外城。内城西北门为凹形结构,似为瓮城。内城南门宽17.4米,城门西侧见大量瓦砾堆积。内城西南角有一长方形土台,为全城最高地带,东西长47米,南北宽35米,面积1645平方米,高出周围平地0.8米,高出内城其他地带约2米。
  江西省考古队在白口城遗址进行了试发掘,发现有东汉、西晋、东晋等时期的堆积,发现了东汉的印硬陶罐、灰陶罐,还出土了两晋时期的盘口壶、盆、敛口钵、三足盆形鼎等可复原器达50多件以及一批保存较完好的圆形瓦当。发掘品中还发现大量铁渣、铜渣、铜饰件以及陶纺轮、陶网坠等。据考古专家分析,该遗址时代应是汉代。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安成县城遗址据《太平寰宇记》载:“安成县新茨亭属长沙国、今县六十里有安成故城存,即汉安成候张普所理也,吴宝鼎二年置安成郡而县属焉。”新茨亭即今安福县严田乡横屋村一带,距县城40里, 位于泸水河中游地段严田乡竹山下,芦背、牛方丘、袁家、坳上、上岭村一带。安成县城占地约1.5平方公里,上村称城口,原有上中下城,拱桥3座,八角台1座,现仅存中城拱桥1座,长3米,宽2米,属单拱砖石结构,其余皆废。竹山下现存一条卵石路通往严田、洋溪方向。
  古安平县遗址据《太平寰宇记》载:“废平都县在县东南百里王水口,汉为安平县,属豫章。王莽改曰安宁,和帝更名平都,今故县犹在。”王水口即今安福县泸水河下游笔江乡洋口、城田、辛里村一带,古安平县建于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东汉和帝八年(96),改安平为平都,置平都侯国,后因地势易遭洪水侵袭,于三国吴宝鼎二年(267)迁至今县城南李家一带。古安平县址王江口一带辛里村发现“古平都”碑刻一块,平都桥墩一座,平都祠墙基一片,其余皆废。
  永新古城遗址位于永新县沙市乡下排村与澧田镇南城洲头之间的高洲,面积56万平方米。其地平旷,四周有土城墙遗址。因年代久远,禾河改道,地址被禾水分成南北两部。据专家考察,此地为东汉永新古城遗址。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彭家器物坑遗址位于安福县水泥厂水塔塔基底,西南与平都镇凤阳村彭家组相望,距泸水河约 400米。该遗址于1992年12月发现,距地表深3. 50米,平面呈椭圆形,基础夯平实,占地约5.6平方米。出土铜釜2件,伴有少量铁圈箍,铜皿1件,均残,或断裂。另外,还有大量打破后套放的陶器胚胎。 器物有规则排列于一层薄薄的薪炭灰上,上洒少量朱砂。据考古专家对器物风格分析,确定为汉代器物坑。
  第五节魏晋至五代十国时期遗址三国时期遗址魏、蜀、吴三国时期,庐陵先民在境内活动,留下不少遗址。武功山道、释教遗址群便是其间有代表性的遗址,它位于安福县钱山乡、泰山乡武功山金顶一带,武功山主峰金顶海拔1918.3米,气势磅礴,视野开阔。湘赣边先民历代有上山朝天的习俗。自三国吴赤乌年间(238 - 250)始,葛玄入山修炼,后世道徒及释子相继入山开辟丛林。现存白鹤峰、白法寺、图坪、箕峰、集云、九龙山胜佛禅林等主要遗址,保留着浓郁的石构文化特色。199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晋代遗址晋遂兴县治遗址位于遂川县城东面12公里零田镇中洲村,晋代、隋代均为县治。晋太康元年 (280),遂兴县治由云洲迁此,至隋开皇十年(590)撤遂兴入安丰(今泰和)县止,历300余年。因遂川江改道,遗址大部湮没,局部已重建村庄,现上街、下街及村中心的水井是当年仅留的见证。可作考古依据。
  西晋广兴县城遗址晋太康元年(280),置广兴县,于今莲花县城东北设治筑城,称广兴县城。隋开皇十年(590),撤广兴县并入安丰(今泰和)县。据清光绪贺恢《爱莲编》记载,其范围包括今琴亭镇的西边攀科村和琴水乡的六模、韩下、洋边等村。1981年文物普查,在遗址之一隅的金城寨地面发现有汉墓砖、烧制的地下水管、板瓦、陶器片、陶罐、双唇罐之口沿部分。遗物纹样有网结、米字、方格、刻划直线、 弦纹填梯形、平行纹间方格纹等。经考古专家考察,确定为西晋广兴县城遗址。
  五代十国时期遗址监军城遗址是五代十国时期遗址,位于新干县界埠乡湖田吴家村以南平坦地带,城址南北长约2. 5 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其范围包括今逆口、袁家、张家和坑里4个村庄。城址倚山面江,西南有连绵起伏的群山作天然屏障;北有吴家村(今为湖田行政村委会所在地);东约1里有赣江,为水上交通要道,江边一小山名烽火矶,有良好的建城条件。当地群众已把遗址内的土地辟成水稻田。
  五代十国吴天祐七年(910),杨隆演建国曰吴,淮南节度判官严可求请置制置使于新没设城,戍以图虔,又于对江七里许置军城。今城口、城址尚存。南宋绍定年间(1228 - 1233)废。监军城从创建到废圮,历经300余年。
  该城址由于时间久远和地理变迁,仅残存东西与南北两段土城垣。东西一段约有800米,南北一段约1000米,一般高3米,顶宽2米。每逢涨水季节,遗址常淹没于赣水之中,枯水时才能露出水面。由于赣水冲刷和人们挖砖取土,城垣遭到严重破坏,原有城垣只能看到部分面貌。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节宋至明清时期遗址宋代遗址岳飞点将台南宋绍兴三年(1133),民族英雄岳飞出师江西,屯兵新没(今新干县),曾在荷浦、界埠一带教演,操练士兵,因而建筑点将台。后岳飞精忠报国,受封为武穆侯,今荷浦、界埠一带的武湖、穆湖、侯府3村名,即为纪念岳飞而命名o岳飞点将台,位于新干县荷浦乡与界埠乡交界的田皈中。登台东望三四里处为滔滔奔流的赣江,西面背倚长满葱郁松林的小山冈。点将台为土筑,共7座:七步台1座、五步台2座、三步台4座。七步台为主帅台,高两丈,岳飞检阅将士所用;五步台为部将王贵、汤怀所用;三步台与七步台毗邻,为岳飞之子岳云等护卫主帅用台。此外,从荷浦到界埠还有一条宽阔的马槽,为岳家军用的跑马槽。
  据宋赵与时所著《宾退录》云:宋绍兴癸丑,岳武穆提兵平虔、吉群盗,道出新没,题诗青泥市萧寺壁间云:“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后人将此诗刻在一石碑上,名为岳忠武碑。据调查,1959年,岳飞诗碑曾藏于新兴寺(位于今荷浦中学)o 1983年文物普查,诗碑不知下落。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围寺遗址位于永丰县瑶田乡水心村东两里许,是南宋末年与文天祥起兵抗元的罗开礼练兵遗址。该处深沟固垒,河渠可通船,渠外筑土城,渠内砖砌城墙。元兵大举围攻,罗开礼兵败被捕,囚吉安狱中。他绝食8日,壮烈牺牲。信国公文天祥听后,为他穿孝服哭祭。为纪念先贤,乡人还修建了大忠祠。在“文化大革命”中,寺、祠被毁,但遗迹犹存。
  勤王台在莲花县西北六市乡下山背村附近分水坳隘,台址坐南面北。南宋末年,义士吴希爽散资招募勇士数千人,在此建勤王台,起兵勤王誓师,与文天祥接应。兵败,其全家为国捐躯后,墓葬于此地。 台后废,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莲花厅同知李其昌重建。台南为吴希爽墓地及忠烈祠遗址,东为英烈墓,台中矗立一石碑,高150厘米,宽87厘米,厚28厘米。正面上端题曰:“勤王台”,中刻安福县令孔兴源《勤王台赋》;背面上首阴刻“鞠躬尽瘁”4字,中刻莲花厅同知李其昌《勤王台有引•七古歌》,字迹清晰。原主碑两旁及四周还有碑刻,均在“文化大革命”中搬走,毁弃。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时期遗址石莲洞位于吉水县阜田镇北15华里处,有一地势逶迤的平坦地,巨石突兀,堆生成洞,鸟瞰似青莲拥翠,人称石莲洞。内有大小洞五六处,大洞名曰佛庐,洞口岩上刻有“石莲洞”3字,洞内可容百余人。明嘉靖状元罗洪先耿直上疏,后贬归故里,隐居于此多年。他专心致志攻读著述,并于洞南建正学书院,讲学授徒。该书院前后两栋,前栋曰正学堂,后栋曰观复阁,左为六秀堂,右为归静处。门前两侧厢房,右为远尘楼,左为探月轩。现遗址尚存,既是游览胜景,又是育才佳地。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隘位于莲花县境南面与湖南茶陵县交界之界化垄。莲(花)茶(陵)公路从中通过。关西南, 两山对峙,中有狭长山谷,名九度冲(属茶陵)。地势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古堞控扼,设有关司,启闭城门,并建有营房、瞭楼、烟墩、炮台等军事设施。今遗址犹存。明末张献忠于崇祯十六年(1643)率兵抢此关入境。清咸丰六年(1856),太平军东王杨秀清部越九度冲,抢关城隘,与清兵激战,清兵败北,太平军遂进驻厅城。1933年5月,红八军于九度冲、界化垄一带重创国民党政府军六十三师陈光中部,缴获甚巨,受到中央军委嘉奖。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楚雄关位于莲花三板桥乡田南村南面。原名界头岭隘,为古吴楚交界地,因附近有城隍庙,又称城隍界。清咸丰六年(1856),湖南监军赵焕联驻军楚界,挖壕,筑城于岭上,颜曰“吴楚雄关”,历来为吴楚通衢和军事要冲。
  宋绍兴二年(1132),岳飞奉旨征讨茶陵曹成,路经此地。淳熙二年(1175),江西提刑辛弃疾奉令征剿茶陵赖文政,曾驻军于此。明末,张献忠率师抢此关入境。清咸丰五年(1855),太平军曾几度争夺此关入永新及厅城。
  1933年5月29日,何键以3个旅的兵力为国民党军六十三师陈光中部输送军事物资,因前次在九度冲、界化垄惨败,乃绕道城隍界向县城进发,又被红八军伏击,损失惨重。是谓棠市大捷。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