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来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3561
颗粒名称: 教师来源
分类号: G451.2
页数: 1
摘要: 清府学、县学设正副教官各1人,多由落第举人、贡生充当。书院主持人和教师均是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名师,经聘请充任;私塾、蒙馆教师多为秀才或落第书生,经馆多是秀才、监生。民国时期,教师主要来源于高等学校、中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中学教师除从小学教师中选调补充外,还挑选部分优秀的中等师范学校、普通高中生充任。20世纪60年代,中小学教师主要从髙、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中补充,师资队伍质量较高。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中小学教师要求是高、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考试合格的发给《民师任用证》,实行任期保障,无特殊情况,不能辞退;不合格者予以辞退。通过整顿,全区辞退了 2800余人,被辞退的民师给予了一定的生活补助费。
关键词: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

内容

清府学、县学设正副教官各1人,多由落第举人、贡生充当。书院主持人和教师均是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名师,经聘请充任;私塾、蒙馆教师多为秀才或落第书生,经馆多是秀才、监生。
  民国时期,教师主要来源于高等学校、中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
  新中国建立初,人民政府接收留用旧社会来的大部分教师,统一分配到各校继续任教。此后教育事业发展,学校增加,教师不足,小学教师遂由经短期培训的失业知识分子充任。中学教师除从小学教师中选调补充外,还挑选部分优秀的中等师范学校、普通高中生充任。20世纪60年代,中小学教师主要从髙、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中补充,师资队伍质量较高。1969年3月至1970年5月,不少教师下放农村劳动,其间所缺教师除一度来源于高冲等师范的“工农兵学员”外,其余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和下放干部、 下乡知识青年充任教师。公办小学教师不足的学校由民办教师充任。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中小学教师要求是高、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原在职教师学历不合格者,分别列入吉安师专、地区教育学院和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进修培训。1973年,地区复办吉安、吉水、永新、泰和四所中等师范学校,每年招收新生2500 - 3000人,毕业后由地区教育局派充到全区小学、幼儿园任教;1983年创建井冈山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教师。同时,按国家计划和各县(市)教育发展情况,每年由地区教育、计划部门从当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和中等学校毕业生中选调到中小学任教。为力求教师队伍稳定,地区教育局曾与地委组织部,地区人事局两次下文,强调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不得轻易调动,对强行调离,使用不当的老师应及时调整归队。90年代,随着职业教育发展,专业教师不足,行署还同意地区教育局接纳经过考查,确有教学能力、专业技能,本人热心教育事业的外单位干部、职工到职中任教。
  20世纪50年代,一些地方开始任用少量民办教师(以下简称民师)。“文化大革命”期间,“社社办中学,村村办小学”,加上原有教师大部分下放农村劳动,因而吸收了大批的城镇知识青年担任民办教师或代课教师,民师激增。到1977年,全区有中学民师2649人,代课教师443名,计3092人;中学公办教师总数为7141人,占43. 3% ;小学民师18249人,代课教师1173人,计19422人,小学公办教师总数 8473人,小学民办教师是小学公办教师的2. 29倍。尽管民师是办好农村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民师比重过大,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1978年开始,一些县(市)着手对民师进行考核整顿,合格留用者发给任用证书,不得随意辞退;不合格者或辞退,或送有关学校培训。1980年7月起,全区停止吸收民师。1984年地区教育局对民师进行全面整顿,对民师逐个进行资格审定,实行张榜公布,然后进行文化业务考核。考试合格的发给《民师任用证》,实行任期保障,无特殊情况,不能辞退;不合格者予以辞退。 通过整顿,全区辞退了 2800余人,被辞退的民师给予了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到2000年,全区民师数量降为1177人。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